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果

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4 20:53:45

Ⅰ 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1、提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內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容,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2、提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口號,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開始了向世界科學技術先進水平的進軍。

3、《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經濟方面(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做了理論准備;

4、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它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後,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

5、《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
創造性的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6、進行整風和提出建設「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線的繼續和發展,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

Ⅱ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理論成果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論成果】
1、提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內實際的「第二容次結合」,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2、提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口號,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開始了向世界科學技術先進水平的進軍。
3、《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是以毛 澤 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 產 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經濟方面(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為中 共八大的召開做了理論准備。
4、中 共八大路線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線是正確的,它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中 共八大後,中國共 產 黨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
5、《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它創造性的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6、進行整風和提出建設「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 共八大路線的繼續和發展,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

Ⅲ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1)提出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原則。
(2)提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口號,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開始了向世界科學技術先進水平的進軍。
(3)《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標志,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經濟方面(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為中共八大的召開做了理論准備。
(4)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後,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等。
(5)《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發表.它創造性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6)進行整風和提出建設「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線的繼續和發展,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成果。
最終中國共產黨提出並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 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改革開放結合起來,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處理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的關系。 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的統一,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Ⅳ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一)1956年4月,毛澤東作了《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

講話提出了正確處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改革過於集中的計劃體制的初步構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權和擴大企業自主權。鑒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同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強調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

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的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

同年8月,毛澤東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思想。

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對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些都是對黨的八大路線的繼續發展。

(二)黨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曲折發展
20世紀50
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在總結「大躍進」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主要包括:

在領導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時提出了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區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要反對平均主義,重視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規律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經濟占優勢的條件下「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毛澤東還從哲學的高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有它自身的規律,必須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逐步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才能實現認識上的飛躍;提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社會主義建設具有艱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沒有100多年的時間,是不行的,要准備著由於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

在中國的具體國情下,應當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同時,從世界范圍內兩種社會制度的根本對立與斗爭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保證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先進性和永不變質的思想;等等。

劉少奇提出,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走路,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要按經濟辦法管理經濟。

周恩來提出了我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

陳雲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鄧小平提出了關於整頓工業企業,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等觀點。

朱德提出了要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的觀點,他還強調黨執政後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護生產、鞏固和純潔黨的組織、鞏固黨同群眾的聯系、保證黨的集中統一。

鄧子恢等提出了農業中要實行生產責任制的觀點。所有這些,都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Ⅳ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論成果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重大理論成果: 《論十大關系》(1956年4月) 、《中共八大政治報告》(1956年9月)、《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 問題》(1957年2月)

1、《論十大關系》

以蘇聯經驗為借鑒,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經驗,闡述了國內的十大關系 ,即: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 ——產業結構問題 ;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生產力布局問題 ;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 關系——經濟體制問題 ;

(5)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

(7)黨和非黨的關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

(9)是非關系;

(10)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2、《中共八大政治報告》,詳見如下網頁:

中共八大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中國政府官網)

http://www.gov.cn/test/2008-06/04/content_1005155.htm

3、《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運用唯物辯證法科學地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命題,闡述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後來毛澤東根據原始記錄加以整理,作了若干補充,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九日在《人民日報》發表。

Ⅵ 【論述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論成果和意義

黨領導人民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自設道路,經歷艱辛和曲折,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對於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 1、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如何鞏固和發展這一制度是我們黨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社會主義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和積極性。

2、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獲得和發生的。

3、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其艱巨性、復雜性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Ⅶ 大一毛概: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那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有:

一、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後,我們黨提出工作重心由以往的革命轉移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

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了把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的思想,對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二、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

黨的八大初步地揭示了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我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三、社會主義社會還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要發展商品生產,遵循價值規律和做好綜合平衡

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經驗的基礎上,特別重視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好綜合平衡的問題。黨的八大強調,為了穩步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注意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全面安排和綜合平衡。

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必須重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以保持農、輕、重的協調發展。此外,黨的八大還指出要正確調整和安排積累和消費的比例,使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這兩個方面得到適當的結合。

四、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毛澤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毛澤東指出,敵我矛盾是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二者性質截然不同,所以解決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團結—批評—團結」這個總公式之外,還提出一系列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方針。

(7)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實踐意義:

一、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創立,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根據和理論基礎,其思想成果的基本內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鄧小平理論所充分地繼承和發展。

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其堅持的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線,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以及鄧小平理論所充分地繼承和發展。

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其堅持「走自己的路」的獨立自主精神,其「與時俱進」地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精神,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鄧小平理論所充分地繼承和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形成的認識成果

Ⅷ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過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論成果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在總結「大躍進」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主要包括:在領導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時提出了不能剝奪農民,不能超越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區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提出了社會主義條件下要反對平均主義,重視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經濟占優勢的條件下「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毛澤東還從哲學的高度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有它自身的規律,必須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逐步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才能實現認識上的飛躍;提出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社會主義建設具有艱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沒有100多年的時間,是不行的,要准備著由於盲目性而遭受到許多的失敗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就無法提高;在中國的具體國情下,應當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同時,從世界范圍內兩種社會制度的根本對立與斗爭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保證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先進性和永不變質的思想;等等。
與此同時,黨中央許多領導同志都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劉少奇提出,我們應該學會自己走路,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採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要按經濟辦法管理經濟。他認為,農村生產和分配的單位不能太大,如果生產關系跑到生產力的前頭就會破壞生產力;主張在農業生產中實行同產量聯系起來的責任制。周恩來提出了我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科學技術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陳雲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主張在工商業經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是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計劃生產是工農業生產的主體,按照市場變化而在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進行的自由生產是補充;在流通領域,國家市場是社會主義的統一市場的主體,一定范圍內國家領導的自由市場是補充;提出了計劃指標必須切合實際,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必須兼顧,制定計劃必須做好物資、財政、信貸平衡的觀點。鄧小平提出了關於整頓工業企業,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等觀點。朱德提出了要注意發展手工業和農業多種經營的觀點,他還強調黨執政後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護生產、鞏固和純潔黨的組織、鞏固黨同群眾的聯系、保證黨的集中統一。鄧子恢等提出了農業中要實行生產責任制的觀點。所有這些,都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較正確的思想觀點。他提出了黨際關系不應影響國家關系;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構想;提出了我國永遠不稱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提和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提供了基礎。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就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Ⅸ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一)提出探索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任務。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毛澤東就向全黨提出,要探索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走出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提出要「以蘇為鑒」,探索自己的道路。毛澤東明確指出,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二)《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1956年4月,在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毛澤東作了《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圍繞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深刻論述了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講話提出的一系列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觀點,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鑒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同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強調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
(三)《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沒有完全建成,還不完全鞏固的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強調了要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特別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同年8月,毛澤東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以利於較快地建設我國的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思想。此外,毛澤東還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國防、外交、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對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技術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來。這些都是對黨的八大路線的繼續發展。

Ⅹ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論成果

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的理論成果如下:

1、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澤東先後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了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是想,即第一個重要的理論成果。

2、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提出了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這就是第二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論成果。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提出了從全體人民出發,"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提出了發展工業必須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的工業化方針,即第三個理論成果。

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濃輕重為序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以及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並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同時並舉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論成果

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關於經濟建設方針,關於所有制結構的調整,關於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於科學教育,關於知識分子工作。

(10)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的當代價值

1、為當代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借鑒。

2、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閱讀全文

與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