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大宣教"工作
一、以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為先導,夯實勤政廉政思想基礎 一是突出三個重點,把握教育內容。突出宗旨教育,增強全體幹部特別是機關幹部的服務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方便群眾辦事;突出崗位廉政教育,讓幹部知道危險、查找風險、不敢冒險、力求保險;突出示範教育,加大對各級幹部身邊勤政廉政典型的宣傳力度,形成典型示範帶動的良好氛圍。 二是開展三項活動,改進教育方式。全面開展一把手講廉政黨課活動,在幹部遵紀守法的同時,促進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知行統一;全面開展廉政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廣大幹部開展警示教育、舉辦廉政知識測試、簽訂廉政承諾書、進行廉政宣誓、任前廉政談話等一系列活動,增強廉政教育的有效性;全面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做到每個部門有廉政宣傳專欄、有警示標牌、每個幹部辦公桌上有廉政格言警句、重要時段和節假日給領導幹部發送廉政簡訊,讓廉政文化上機關牆面、上辦公桌面、上網路頁面,使機關幹部在潛移默化中把廉政教育入腦入心。 二、以規范權力運行為核心,扎實推進腐敗風險預警防控工作 一是全面開展清權查險。認真清理人財物管理、設計代表管理、設計變更、造價核查、工程清單調整等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人員的權力,採取自己找、群眾幫、領導提、集中評、組織審五步法,深入查找個人、部門、單位存在的腐敗風險。 二是切實制定防範措施。加強班子成員之間、部門之間、內設機構之間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防止腐敗問題發生。在部門之間合理分權,解決一些部門既當「導演」,又當「演員」、「評委」,自己定規自己執行等問題;在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合理分權,防止權力過分集中於個別人或少數人手中;在內設機構之間合理分權,將決策與執行、審核與批復、調配與使用、調查與處理等各項權力分由不同的內設機構行使,加強內部牽制。同時,規范自由裁量權的使用,分級分檔固化裁量標准,縮小自由裁量空間,消除腐敗隱患。 三是加大監督控制力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推行工作流程計算機管理,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防範違紀違法行為。四是及時實施預警處置。建立風險信息收集,對收集的信息分門別類進行整理、甄別、分析,存在問題但又不構成違紀的,及時發出預警通知書,以談心疏導、批評教育、限期整改等處置方式,預防腐敗行為發生。五是積極營造激勵氛圍。正確運用和把握政策,充分調動和保護黨員幹部改革創新、敢闖敢乾的積極性,建設幹事創業的「安全區」。對勤廉兼優、實績突出的先進典型給予表彰和獎勵,樹立正確導向。 三、以健全反腐倡廉制度為根本,努力構建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 一是健全公務接待制度。明確接待對象,制定接待標准,限定陪餐人員,嚴禁用公款相互吃請。 二是健全財務聯簽審批制度。違反程序規定的票據,會計不得入帳。 三是健全乾部選拔任用制度。幹部選拔任用實行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票決,黨委推薦幹部必須如實寫出推薦材料並署名。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輪崗交流力度,機關從事人、財、物管理等重點崗位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輪崗交流。 四是健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領導幹部應如實申報個人婚姻變化、住房、投資和配偶、子女從業及其出國(境)定居、留學等有關事項,並進行公示。五是健全黨務政務公開制度。重點公開黨委重要決策決議、幹部選拔任用、財務收支、經費使用以及涉及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問題,做到真公開、常公開、全公開。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以嚴肅黨紀政紀為目標,堅決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一是加大辦案力度。在當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嚴峻形勢下,懲治這一手決不能軟。黨組織和紀委對違紀違法行為,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決不姑息遷就。 二是加強監督檢查。注重在專項清理、民主評議、信訪調查、監督檢查等工作中發現線索,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情況,嚴肅查處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等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嚴肅查處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 五、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抓手,促進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深入開展 將黨風廉政建設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突出重點,量化考核。一查一崗雙責落實情況,重點查領導班子成員和科室負責人是否做到兩手抓、兩不誤,責任是否明確、任務是否分解、措施是否落實;二查民主集中制執行情況,重點查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是否健全,三重一大問題是否集體研究決定;三查領導幹部是否帶頭講廉政黨課,機關幹部是否參加警示教育、簽定廉政承諾書、舉行廉政宣誓、廉政知識測試活動;四查腐敗風險預警防控情況,重點查機關幹部是否開展了風險查找活動、制定了防範措施、加強了監督控制、實施了預警處置;五查建章立制和責任追究情況,重點查反腐倡廉制度是否健全並得到執行,對違反規定的是否實行責任追究等問題。 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修養,發展黨內民主,嚴明政治紀律,強化制約監督。我們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著力提高制度的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著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深化。
② 如何解決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固化、內容單一
一、新形勢下黨員教育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少數黨員學習自覺性不夠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得人們的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有些黨員思想認識不到位,重經濟輕黨建,常常以「工學矛盾」為借口,不重視黨員學習教育,尋找種種借口少參加、不參加組織生活,甚至在心理上不自覺抵制各類政治活動,形成明顯「重業務、輕黨務」思想的危險信號。
(二)個別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
隨著市場經濟的浪潮,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腐朽思想使得個別黨員幹部組織觀念淡薄、理想信念動搖,思想出現多元、多維變化,甚至與民爭利、腐化墮落、違法亂紀。思想上缺乏黨性,工作上脫離群眾,把黨員學習教育留於嘴邊,止於行動。
(三)黨員教育內容形式不能與時俱進
黨員教育內容、形式與當前黨員幹部思想意識形態發展嚴重脫節,仍然是滿足於「嘴上講、耳朵聽」,一些黨員產生了「厭、淡」的情緒,結果是「左耳進、右耳出」。黨建工作簡單地組織安排「學習」、「宣傳」、「活動」等,開展模式較為單一,沒有很好地結合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和單位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黨的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嚴重脫鉤,形不成合力,出現「兩張皮」現象。一些地方黨員教育沒有考慮不同黨員的年齡、文化、職業的特點,沒有針對性。一些單位教學方式較單一,辦法不夠多,內容不夠實,黨員思想融入度不夠高,達不到入腦入心的學習效果。
(四)黨員教育監督考核制度落實不力
少數基層黨組織黨員學習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員領導幹部組織生活制度、理論學習制度、黨員思想匯報制度、黨內監督制度等不夠健全,制度執行不到位,不能將黨員教育工作落到實處,黨員教育工作「走過場」。 有的單位黨建工作都是靠黨務幹部「單打一」,黨員參與度不廣,黨務工作「孤掌難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黨務幹部的「個人工作」,甚至成為一個單位的「附帶工作」。有的單位表面上是網上教學、嚴格打表,實際上卻是代學代考,沒有達到應有教學目的。
二、新形勢下黨員教育工作的對策探討
(一)建立健全黨員教育工作體制機制
一要建立黨的領導特別是黨的「一把手」抓黨教工作的機制。黨的領導幹部應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切實把黨員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家。各級黨委必須把「一把手」抓黨教的工作列入領導責任制考評的目標之一,把能否做好本單位、本轄區內的黨教工作作為衡量一個領導是否具有堅定政治立場、能否駕馭全局重要標准。二是建立「以塊為主」抓黨教工作的機制。大到黨委,小到黨的小組,必須切實負起黨教工作主抓責任,改變依靠上級抓、部門抓、條條抓的狀況,並把能否抓好黨教工作列入黨建工作重要考評目標。三要建立黨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區縣以上黨委要以宣傳部、組織部、紀檢部門為主體成立黨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研究工作、定期召開黨員教育經驗交流會,提高對基層的指導力度,做到黨員「教育、管理、監督」三位一體,逐步實現教育管理系統化。四要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黨教工作監督評價機制,確保幹部真學、真懂、真用,適時收集黨務幹部、基層群眾對黨員教育的意見建議,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監督評價考核制度。五是建立黨教工作投入機制。黨員教育管理要有專項經費,並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不斷改善教育條件,逐步實現黨教工作現代化。
(二)著力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黨員幹部的頭腦,教育引導黨員自覺為黨在現階段的歷史任務而奮斗。引導黨員堅定信念,樹立崇高理想,面向未來振奮精神,立足當前摸實情,講實話,干實事,把做好現實工作同實現崇高理想結合起來,而不是簡單的 「從政為了打一份工」。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努力提高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切實聯系本單位、本部門的實際摸准黨員的思想脈搏,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黨員,區別不同情況,提出教育的不同側重點,採取更易於為教育對象所接受的方法。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著力開展黨員領導幹部反腐倡廉教育。
(三)創新黨教方式,提高工作實效
一是積極探索從純理想信念教育轉化到理想信念教育與「人本教育」、「現代先進文化教育」相結合的路子。二要在教育方法上進行改革。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行業的黨員要進行分層次教育,克服教育的盲目性。三要在教育內容上進行改革。把引領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等內容注入到黨教內容中去,根據不同地方、不同層次黨員的需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育內容。四要在教育形式上進行改革。變靜態教育為互動教育,變灌輸式的教育為形象教育,變單一的理論教育為整體素質教育。
③ 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教育發展合力
(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麼,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決定》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字里行間深深寄託著對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進程中,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賦予立德樹人以深刻理論內涵和全新時代特徵,意義非常深遠。今後教育領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和幫助學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端正政治立場和前進方向、砥礪品德陶冶情操、激發歷史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緊密相連。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本質要求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盡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決定》要求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求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就是要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宏觀政策要求,細化為學校教育的具體安排,把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從過重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使其騰出更多時間探究思考、加強鍛煉、了解社會、參與實踐。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還必須積極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決定》強調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以及推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發展,清晰表明我們黨關於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政策基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觀念、理順結構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加強能力建設、推動內涵發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盡快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有利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決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因此,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以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著力點,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
考試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決定》明確了「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的改革方向,期望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從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起步,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再到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特別是在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方面邁出新步,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相信這一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再跟進系列配套政策,將是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系統性綜合性最強的一次改革,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傾向,更加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科學選拔人才、維護社會公平,彰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理念,為億萬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成長途徑,搭建符合基本國情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促進教育公平,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執政為民所必須秉持的基本政策內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條件下,我國城鄉、區域教育發展還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狀況有待改變,對此,《決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時,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教育公平,要循序漸進和制度創新,既要把促進公民受教育機會公平擺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公平,還要更加重視促進教育制度規則公平,這些都將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著力點。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
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決定》專門就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具體部署,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特別是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等等,都成為亮點,也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決定》提煉出教育管理和辦學體制改革要點,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決定》提出的系列改革舉措,關鍵在於推進中央向地方放權、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建立「管辦評分離」制度,明確各級政府責任,推進學校分類管理,規范學校辦學行為,發揮社會參與作用,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政府將更多運用法規、規劃、標准、政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和支持學校發展。
「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決定》提出的極具創新性的政策要求,就是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要求各級政府因地制宜採取多樣化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人教育領域,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發展,並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實行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教育系統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新階段,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來說,也是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抓住歷史性機遇,統籌安排改革保障措施,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
(一)切實增強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高度共識
我國改革開放35年經驗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從來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和緊密配合,每次成功的改革,都是群眾廣泛參與、集體同心攻堅的結果。我們要把《決定》精神落到實處,必須科學分析、深刻認識當前教育體制機制積弊,盡快克服改革動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願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中,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識,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大合力。
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大政策舉措,一定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除完善專家咨詢機制、注重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等環節外,更重要的是從制度層面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在重大教育改革實施前,要進行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根據需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改革實施中,加強檢查監督和定期評估,對於出現的問題及時妥善處理及動態調整,避免產生大的偏差,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行使順暢,為重大教育改革付諸實施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二)不斷完善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創新的改革推進機制
改革是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是包括教育系統在內的各地區各部門都要直面的問題。《決定》強調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組織投身改革提出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不同部門之間會有一定的職能交叉和需要彼此協調的關系。圍繞《決定》所布置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各項重點任務,要在國家層面制定指導性意見,注意增強部委之間的政策協調,逐項明確本屆政府任期內重大教育改革清單。地方要以增強本級教育統籌為重點,制定綜合改革方案,落實國家層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務,體現省域教育改革特徵,重在解決本省的實際問題。國家建立鼓勵支持改革激勵機制,對改革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學校,在資源配置、權力下放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支持。
(三)繼續注重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改革路徑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立足基本國情,全國一盤棋,但決不能一刀切。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啟動實施時,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部分高校選取425個單位先行試點,經過3年的探索,在頂層設計、政策協調、咨詢指導、監督檢查、宣傳推廣等方面,初步建立一套改革推進機制。根據《決定》總結的「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改革重要經驗,我們要繼續沿著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改革路徑,按照《決定》提出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任務以及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間表,對國家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試點進行整體評估,形成新的改革方案,加強統籌,多措並舉,以點帶面,扎實推進。
④ 固化教育與階層固化問題 為什麼中國社會階層固化
因為思維固化了,低階層的缺乏冒險思維,不敢打拚,所以他們很難跨越階層。
⑤ 打造黨員幹部教育基地有什麼成效
為進一步提高黨員幹部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積極探索黨員幹部教育模式,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堅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成化於果」,精心打造了黨史教育基地、黨員黨性教育基地、廉潔從政教育基地、黨的宗旨教育基地4大類特色黨建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集中接受黨性、廉政和警示教育,強化黨性修養,牢築廉政防線,成為堅強的戰斗集體。
⑥ 如何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按照中央的總體安排,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基本結束,活動收尾但不是作風建設收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是一時之功,而是我們黨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必須鞏固和拓展好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形成新常態。
繼續加強理論武裝,不斷夯實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樹牢群眾觀點,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三個自信」,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從嚴治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加強黨性鍛煉,築牢宗旨意識,切實把學習提高作為踐行「為民務實清廉」的從政習慣和良好作風。要在前段學習貫徹基礎上,進一步用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夯實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提高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繼續抓好整改落實,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落實好整改方案,是兌現向群眾作出的承諾。教育實踐活動雖然已基本結束,暫時告一段,但這只是一個新的開端,後續整治整改、制度完善的任務很重,涉及面大,頭緒繁多。因此,要繼續堅持用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態度,對照「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鍥而不舍、一絲不苟地抓好整改方案和專項整治任務的落實。
繼續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好從嚴治黨的制度體系。要繼續強化法治思維,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把上級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加快構建一套科學嚴密、簡便易行、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阻斷滋生「四風」的根源和漏洞,用制度固化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要切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強化制度的執行力,真正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源頭上防治「四風」之弊,為從嚴治黨形成更加科學、完備的制度體系。
繼續加強作風建設,努力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加強作風建設無盡期,為此,要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抓作風改作風,努力改進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著力提升作風建設的整體效應,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努力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
抓好活動成果轉化,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要切實抓好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轉化,以改革創新謀劃發展、以優良作風推動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檢驗活動成效,切實把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轉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動實踐、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具體行動、轉化為固本強基的持久效力。要把總結成功經驗和轉化運用成果結合起來,轉化運用好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不斷開創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
繼續採取有力舉措,切實抓好從嚴治黨工作。要全面落實總書記關於從嚴治黨的「八點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增強黨建主業意識,認真履行好黨建主業責任。要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堅持不懈開展思想教育,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持「三嚴三實」要求,從嚴管理幹部,大力支持敢於擔當的幹部,批評教育「為官不為」的幹部。要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員隊伍服務意識,著力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要繼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營造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廉潔氛圍,從而不斷取得從嚴治黨和作風建設的新成效,不斷推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設,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保證。
⑦ \\「三信」教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有誰能告訴我
信仰、信念、信心。
「紅色文化」引導人——固化「信仰」。作為革命老區的沂源縣深挖紅色資源寶庫,將「紅魂」融入「三信」教育活動中,激發創先爭優的新動力。投資50萬元修復縣委舊址,建立黨史展覽館,全力打造「革命傳統教育中心」。
錄制了《沂源先鋒之歌》,選樹了一批「身邊典型」,編制「群英譜」,建設「先鋒長廊」;成立理論宣講團,舉行各類講座178場,2萬餘人接受了教育。
「如今黨員跟時代,鋼筆本子隨身帶;不打麻將不摸牌,有空就到村委來;讀書看報取真經,富了腦袋富口袋。」這首農民自創的順口溜,印證了「三信」教育在沂源大地落地生根的成果。
在會員中廣泛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組織「理想信念之旅」,學習先進,堅定信念、信任和信心。
(7)固化宣教成果擴展閱讀:
「內涵發展」凝聚人——增強「信念」。沂源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內涵發展,全力做大經濟「蛋糕」。
工業上,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富財政,全力打造創新基地和產業高地,積極推動醫葯、新材料、高分子、新能源「四大產業集群」建設。
「改善民生」鼓舞人——樹立「信心」。為把好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沂源推行了「領導聯點、組織聯村、幹部聯戶」的「三聯」機制,組織各級黨員幹部沉到一線抓黨建、促發展、惠民生。
⑧ 教育有很多作用,可它是維護還是打破階級固化呢
教育有很多作用,可它是維護還是打破階級固化呢?
在行為上,以自己為榜樣做給他看。格局的父母會教育孩子,寧可自己吃點虧,也要與人方便,寧可放棄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失信於人,涉及到原則的事,要護住自己的底線,但是不關乎原則的事,也可以做到退讓,做到低頭,做到包容。
在觀念上,以日常小事,通過與和孩子的互動,傳達出積極的態度,清晰的認知。
⑨ 教育資源固化是什麼意思
就我所見而言,對於河南的大部分農村學生來講,現在的教育環境比過去不知好多少了,即便是單論制度也是如此。
在我的老家那個城市,重點高中有四所,分別是ABCD,其中A最先進,完爆其餘三個,BC次之,但也說的過去,D最挫,但也是個重點。
在我小時候,我所在的那個鄉鎮里,學生是沒有報考ABC三個學校的資格的,只能報考D,D雖然在重點裡面不怎麼樣,但在當時的農村學生看來,已經是天之驕子的存在了,並且當時還不是誰都能報,是有指標的,一個班是多少個我忘了,班主任會根據成績去分配指標,建議那些成績差的人去報考其他的高中,讓有希望考上的人去報考D。
眾所周知,任何標准都有灰色地帶,即便是大公無私,也無法絕對平等,因此每次報志願的時候,總有那麼幾個學生,看著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報考D,自己卻只能報考比較差的學校,哭鬧一番,盡管他們報考D也考不上。
再後來,學生還是不能報考A,但是可以報考BC了。
現在則是都能報考了,只要成績夠就可以,當年我上小學時候威震全鄉的D高中,現在已經成為家長嘴裡「你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去D高中上學」的存在了。
所謂的教育資源固化,可能對於一線城市原住民是如此,比如我的北京同事,小時候上學可以隨便上,現在的孩子上學就得有很多條件,但如果將眼光放到全國的話,就未必是如此了,當然在大部分情況下,農村人和窮人是不能算成人的。
時代是不斷發展的,沒有哪一個群體可以永久保留自己的地位,哀嚎固化的那些人,畏懼的未必是固化,只不過是自己不在固化的群體中罷了。
⑩ 朱偉的科研與教育成果
(1) 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綜合示範工程《鎮江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生態修復技術研究及示範》 2003-2006
(2) 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範項目《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技術》,負責《疏浚底泥再生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子子課題研究,2002-2005
(3) 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範項目《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技術》,負責《東西五里湖交換條件及其影響評價的數學模型計算研究》的子子課題研究,2002-2005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從土中水的轉化特徵定量研究疏浚泥的固化機理》,2004-2006
(5) 江蘇省重點基金——《凈化低碳源面源污染、防止淤堵的人工濕地系統研究》,2004-2005
(6) 江蘇省社會發展計劃——《甪直古鎮中心區水生態環境重建工程示範研究》,2004-2005
(7)江蘇省社會發展計劃——《污泥固化/穩定化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2007-2009
(8) 國家火炬計《復合型淤泥固化材料》,2003-2005
(9) 江蘇省環保科技計劃項目——《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技術開發與示範工程》,2005-2007
(10) 國家高技術應用部門發展項目——《疏浚泥(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2002-2005
(11) 太湖流域管理局項目——《太湖水生態修復技術方案研究》,2003-2004
(12) 江蘇省科技廳社會發展項目——《甪直古鎮中心區生態環境重建工程示範工程》,2004-2005
(13) 水利部公益項目——《小堆場快速復耕的疏浚淤泥處理新技術》,2007-2009
(14) 國家海洋公益項目——《疏浚泥資源化利用(固化)的中試示範研究》,2007-2010
(15) 深圳市水污染物治理項目——《深圳市河道底泥福永填埋場工程試驗研究》,2007-2009
(16) 「863」探索導向類項目——《大面積吹填淤泥W-S-S工法》,2007-2009
(17) 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城市固體廢棄物填埋孕育環境災害與可持續防控的基礎研究》負責第四子課題《填埋場滲瀝液污染地下環境及防污屏障》,2012-2016(在研)
(18) 江蘇省重點基金——《廢棄生物質(污水廠污泥)超臨界水氣化產氫能源利用》,2011-2015(在研)
(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污染淤泥固化後重金屬的形態變化及溶出規律》,2010-2012
(20) 國家海洋公益項目——《疏浚泥規模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究》,負責第三子任務《疏浚泥固化技術深度研究及應用示範》,2011-2014(在研) 2012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獲獎項目:城市淤泥集中式場地綜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排名第一;
2012年,江蘇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獲獎項目:湖泊環保疏浚關鍵方法與技術及其應用;
2012年,第四屆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一等,獲獎項目:復雜地質條件下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泥漿及成膜關鍵技術,排名第二;
2012年,第四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成果),獲獎項目:淤泥污泥綜合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2009年 《基於水分轉化原理的淤泥固化資源化利用技術》,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6年 《疏浚泥(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員會優秀社員;
2005年 全國歸僑優秀個人;
2004年10月,華東七省市水利學會優秀論文獎,同部省級;
2003年1月,河海大學優秀主講教師,校級;
1998年10月,水分特徵曲線的路徑的研究,日本土木學會優秀發表論文獎,排名一;
1998年3月,非飽和土坡的穩定性評價研究,日本大學青年教師研究獎勵,排名一;
1988年10月,飽和黃土硅化加固研究與應用,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一;
1991年3月,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變形特徵,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
1990年5月,飽和黃土硅化加固,蘭州建築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一;
1990年5月,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變形特徵,蘭州建築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一; [1] Zhu W, Zhang CL, Abraham C. F. Chiu.Soil–Water Transfer Mechanism for Solidified Dredged Materials [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2007. 133(5): 588-598
[2] Wei Zhu, Bo Bian, Lei Li.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in a medium size city of China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7(1~3):171~181.
[3] G. F. hua,W. zhu, L.F. zhao, J.Y. huang. Clogging pattern in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sight from a lab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80:668-674.
[4] Zhu Wei, Wan Lei, Zhao Lianfang. Effect of nutrient level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water bodi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2(1):32-39.
[5] C. Dong, W. Zhu, Y.Q. Zhao, M. Gao.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root oxygen release rate and dissolved oxygen budget in wetland mesocosm [J]. Desalination. 2011-1-14 accepted.
[6] Z.R. Xu, W. Zhu. 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on the direct gasification of dewatered sludge via supercritical w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Accept.
[7] WANG Yongping, ZHU Wei, XU Zhirong, LI Le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on the cell water of sewage sludg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Chinese). 2011: V, No.6, pp.172-175.
[8] 孫曉輝, 朱偉, 徐志榮. 污泥固化/穩定化處理中強度發生機理研究.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2011, 06:397-400.
[9] 賀敏傑, 朱偉, 徐志榮. 污水廠污泥砂井固結排水試驗及數值分析.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2011:1791-1795.
[10] 李磊, 朱偉, 屈陽, 包建平. 低滲透污染土水動力彌散參數試驗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 2011, 33(8):1308-1312.
[11] Zhirong Xu, Wei Zhu,J.P Bao and J.W Chen. The fate of heavy metal ring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1, 02:1260-1263.
[12] W. Zhu, Z.R. Xu, L. Li and C. He. The behavior of phosphorus in sub-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71(1):190-196.
[13] Z.R. Xu, W. Zhuand S. H. Htar. Partial oxidative gasific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in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1:1-7.
[14] 何洪濤,朱偉,張春雷,王亮. 分層抽取法在泥沙沉積過程中的應用研究. 岩土力學, 2011, 32(8):2371-2378.
[15] 左佳,朱偉,閔凡路. 盾構隧道壁後注漿材料固結-膠結特性研究. 2011年地球科學與工程國際學術會議. 2011, (5):536-540.
[16] 王永平,朱偉,徐志榮,李磊. 污水廠污泥胞內水溶脫試驗研究.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CEE2011.(6): 172-175.
[17] Qu Yang, Zhu Wei, Li Lei, Xu Zhirong.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r solidified sludge landfil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4(1).47-51.
[18] Hua guofen ,zhu wei, zhao lianfang, zhang yunhui. Applying solubilization treatment to reverse clogging in lab-scale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1(6): 1479-1481.
[19] G.F. hua, W. zhu, Y.H. zha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based on suspended solids to estimate clogging tim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10, 45(12): 1519-1525.
[20] Gan Zhao, Wei Zhu, Chun-lei Zhang, Shuncai Wang. Assess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reservoir sediments in DongGuan, China. 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