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63計劃的一些科技成就
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
1996年又將海洋高技術列為計劃的第八個領域。
20世紀末,人類進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時代,以網際網路為主要特徵的數字化正在改變著世界,引起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
973計劃十年部分顯著成就
農業領域:先後完成了水稻4號染色體精確測序,秈稻9311基因組草圖和精細圖,克隆了一批重要水稻功能基因。
能源領域:設計並生產出廉價、高效、無污染的驅油用烷基苯磺酸活性劑,經大慶油田現場試驗,採收率比水驅提高15%-20%,成本顯著降低。提出低溫復合燃燒方案,實現了柴油機的高效清潔燃燒,發展出脫硫率高達85%的技術,獲得國家專利。
信息領域:可擴展的網路體系結構模型、協議理論、傳輸管理控制演算法、網路服務機制等已和863項目結合應用於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
資源環境領域:首次獲得了中國10種陸地生態系統通量/儲量的連續觀測數據,揭示了我國陸地碳匯(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形成和變化機制。提出了氣候變化並非僅由北半球高緯過程所控制的新見解。揭示了過去兩萬年來氣候環境變化的特徵。
人口與健康領域:維甲酸、砒霜聯合化療使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成為第一個可治癒的成人白血病,已得到廣泛應用。新一代骨誘導人工骨,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生產注冊證,400餘例臨床試驗效果良好。初步建立世界上第一個人胚胎生殖細胞系。
材料領域:針對一水硬鋁石型礦(占我國鋁土礦資源的98%)品位低、極難分離與熔煉的瓶頸問題,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水硬鋁石型礦反浮選理論和技術,將使我國可利用的鋁土礦資源擴大2-5倍。(王作暉整理)
⑵ 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成功算不算863計劃的成果
航天技術領域裡面飛船不算,這個技術領域任務是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長征系列算。
⑶ 863計劃各項領域的成果
好象是8個領域、9個專題
863是指這個計劃的由來是86年3月
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
小平同志的這個批示,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了使這一計劃切實可行,將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在此後的半年時間里,中共中央、國務院組織200多位專家,研究部署高技術發展的戰略,經過三輪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
863計劃的領域與主題
(一)生物技術領域
優質、高產、抗逆的動植物新品種主題(101)
基因工程葯物、疫苗和基因治療主題(102)
蛋白質工程主題(103)
(二)航天技術領域(兩個主題)
航天技術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提高我國航天發射商業服務能力繼續進行為和平目的空間科技的研究與開發。
(三)信息技術領域
智能計算機系統主題(306)
光電子器件和光電子、微電子系統集成技術主題(307)
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308)
通信技術主題(317)
(四)激光技術領域(三個主題)
激光技術研究高性能和高質量的激光技術把成果應用於生產帶動脈沖功率技術、等離子體技術、新材料及激光光譜學等技術科學的發展。
(五)自動化技術領域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主題(CIMS)(511)
智能機器人主題(512)
(六)能源技術領域
燃煤磁流體發電技術主題(613)
先進核反應堆技術主題(614)
(七)新材料領域
高技術新材料和現代科學技術主題(715)
(八)海洋技術領域
海洋探測與監視技術主題(818)
海洋生物技術主題(819)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主題(820)
⑷ 航天科技成果有哪些
神舟七號飛天 重大航天科技成果揭秘
人民網電 神七今天就要飛天了,它的成功發射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的價值。 一個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誕生當然不能只有設備,還要有一批頂尖級的科研人員。而研究中心集合了當今世界和中國航天、生物、醫學等領域的50多位頂尖級院士、科學家。50多位科學家合力破解腫瘤之謎。
太空制葯是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合作結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間生命等多項學科,政府共調動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國防科工委、清華大學在內的27家科研單位,參與了研發工作。魏江春教授、蔣興村教授、庄逢源教授、劉志恆教授……一批批科研專家、醫學專家中的精英們加入了「太空葯」研發的行列,其中許多科學家都是該領域里赫赫有名的 「旗幟性人物」。為了給研發工作創造出更好的環境,為了不負國家的重託,生產基地還不斷完善著自己,裝備著自己:投資200多萬元興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資2000多萬興建了中國第一個太空葯實驗室。
這支浩浩盪盪的研發隊伍,叩響了人類空間生命科學的大門。正是因為有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後盾,才使人類在太空抗腫瘤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科學家們將一種從人體喉嚨提取的具有抗腫瘤功效的菌株帶入了太空,希望通過太空特有的環境使得菌株發生基因突變。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他們終於在「神舟三號」衛星搭載後的菌種中發現了一種「多肽」,它不但能夠直接殺死腫瘤細胞,還能修復腫瘤的自愈系統。科學家們興奮無比,他們就要揭開人類生命死亡的真相,破解腫瘤難治之謎。
為彰顯太空科技對腫瘤治療葯物里程碑式的巨大貢獻,科學家們給它取了一個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名字——「神舟三號」。中國唯一一個專門抗腫瘤的太空葯終於誕生了,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可以用航天飛船命名的葯品。
2003年11月,陝西省科技廳組織各相關領域20幾位頂尖專家對經太空搭載的「神舟三號」口服液的生產菌株進行了科學論證,結論為「國際先進水平」。
依據《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管理辦法規定,一個課題必須且只能確定一個課題責任人和課題的依託單位。由一個研發單位負責一個領域。亨通光華制葯公司作為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年連續兩次代表中國實施863計劃,是中國惟一連續多次進行太空搭載的企業。公司的863項目主要研發方向是生物菌種的太空搭載、誘變、篩選及其變異規律等空間生物領域的研究,將太空技術、生物技術和醫學技術這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領域相結合,肩負中國發展太空生物制葯領域的高科技和實現太空制葯產業化的歷史使命。這也意味著,現在以及以後,亨通光華制葯將在太空生物制葯方面長期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太空葯微生物菌種在太空反復搭載的累加效應及稀缺的空間搭載資源,使公司在太空生物制葯領域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⑸ 國家863計劃涉及了幾個領域,具體是哪幾個領域
這個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說得清楚的。
自己搜啊。
即便是有人回復也是搜來的,還不一定正確。
⑹ 到目前為止863計劃中哪一領域發展的最好
863計劃
863計劃即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高技術發展計劃。這個計劃是以政府為主導,以一些有限的領域為研究目標的一個基礎研究的國家性計劃。
由來
什麼是「863」計劃?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我國高技術的建議。這封信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廣泛、全面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從此,中國的高技術研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5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奮力攻關,863計劃取得了重大進展,為我國高技術發展、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863計劃是在世界高技術蓬勃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關鍵時期,我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肩負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重要歷史使命。根據中共中央《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綱要》精神,863計劃從世界高技術發展的趨勢和中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堅持「有限目標,突出中點」的方針,選擇了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高技術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其總體目標是:集中少部分精幹力量,在所選的高技術領域,瞄準世界前沿,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帶動相關領域科學技術進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術人才,為未來形成高技術產業准備條件,為20世紀末特別是21世紀初我國經濟和社會想更高水平發展和國防安全創造條件。為此,國家每年都要為863計劃投入千億人民幣以上的巨資。
863計劃主要是由政府主導,同時鼓勵企業的參與。其中國家級的科研機關和各高等院校是科學研究的主導力量,而企業要加入863計劃必須通過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嚴格篩選,更重要的是企業自身的實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只有極少具有實力的企業才能作為該計劃的承擔單位。西安亨通高科技集團正是通過了層層嚴格的考核,在眾多企業的競爭中一舉奪魁,在可以參與國家科技發展、為國家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同時,也驗證了自身的價值,為企業的順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生物醫葯的開發和銷售上,其產品普及到全國各地,具有一個完善廣闊的營銷網。在863計劃的航天生物技術領域研發中,憑借其雄厚的科技實力和生產能力以及在航天生物技術領域中的優勢,成為863計劃中唯一一家承擔863-704主題研發的民營企業。
863計劃的實施,不僅使社會建設和人民生活得到了進步提高,也使企業從中得到了發展。通過對外科技的交流與合作,人才的吸引和培訓,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等多方形式的結合,在政府、企業、社會、經濟、發展各方面形成了共同進步的良性循環。政府一直鼓勵企業,要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作為發展的宗旨。亨通集團正是充分利用良好的經濟、政治環境,抓住機遇,不斷充實企業內部力量,加強科技含量,力爭在優勢領域有所突破,把階段性成果同其他推廣應用計劃密切銜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為今後企業技術升級和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使自己在未來21世紀更加激烈的競爭中穩步前進。
西安亨通光華制葯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生物醫葯科研及生產企業之一,是醫葯領域的基石產品泰樂菌素亞洲最大的生產商。為了提高α-溶血鏈球菌生產菌株的數量和質量,西安亨通光華制葯有限公司決定通過空間搭載的方式來實現這一目的。所謂空間搭載,就是把微生物放置於航天飛船等航天器上,以求得微生物在太空中的菌種變異。返回地面後經過科學的培養、篩選,從而選育出有利、高效的正突變菌株,穩定後投入生產、應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空間搭載在微生物領域的顯著效果已被全世界的科學家認可,從而也使得生物搭載成為一種有效的開發、選育微生物新品種的新途徑。
1999年,亨通光華公司通過國家863項目(863-2-7-3-10-11)的支持,經過「神舟」一號搭載進行空間誘變育種,得到了發酵單位提高64.7%和49.8%的菌株,經過多次篩選分離及純化,獲得了在工業化生產中發酵單位提高14%,A組份提高1.7%的遺傳穩定性良好的生產菌株。在工業化生產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由於在此領域中的科研工作卓有成效,S863(十五863)在對前期工作評價驗收後,決定繼續給與「泰樂菌素產生菌空間誘變技術及其變異規律研究」課題以支持,從而充分證明在國內的現有泰樂菌素生產水平中,亨通集團在S863計劃(2002AA744063)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進一步的科研發展,我們會在高起點上開展工作,充分利用本公司原葯企業的大生產條件下,最大限度縮短研究應用時間,使之早日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註:現在進行的S863,又叫「十五」863(shi wu –取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指的是在我國「十五計劃」期間進行的「863」計劃內的各個科研項目。
863官方網站點擊進入http://www.863.org.cn/863_105/index.html
方針與宗旨
中國根據本身的經濟實力,以「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為方針,主要的科學研究集中在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領域。
目標
希望在15年內,達到:
在幾個最重要高技術領域,跟蹤國際水平,縮小同國外的差距,並力爭在我們有優勢的領域有所突破,為本世紀末特別是下世紀初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創造條件;
培養新一代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通過傘型輻射,帶動相關方面的科學技術進步;
為下世紀初的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奠定比較先進的技術基礎,並為高技術本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把階段性研究成果同其它推廣應用計劃密切銜接,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發揮經濟效益。
863計劃的領域與主題
生物技術領域
優質、高產、抗逆的動植物新品種主題
基因工程葯物、疫苗和基因治療主題
蛋白質工程主題
航天技術領域
航天技術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
信息技術領域
智能計算機系統主題
光電子器件和光電子、微電子系統集成技術主題
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
通信技術主題
激光技術領域
自動化技術領域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主題
智能機器人主題
能源技術領域
燃煤磁流體發電技術主題
先進核反應堆技術主題
新材料領域
高技術新材料和現代科學技術主題
海洋技術領域
海洋探測與監視技術主題
海洋生物技術主題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主題
專項
水稻基因圖譜
航空遙感實時傳輸系統
HJD-04E型大型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關鍵技術
超導技術
高技術新概念新構思探索
增強中國綜合國力
⑺ 我國的航天事業有哪些新成就 。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1970年7月1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後不久,科學家就上報了關於發展載人航天的報告。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當時的人們,給中國規劃中的宇宙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暫停。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學家聯名向中央呈報了一份《關於跟蹤世界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中央很快就批准了這個建議,這就是後來著名的「863計劃」。航天技術是「863計劃」七大領域中的第二領域。「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1990年夏天,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火箭——長征二號E即「長二捆」火箭順利升空。「長二捆」就是承擔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前身。 1988年9月7日北京夏令時5時30分,載著「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的「長征」四號
火箭發射成功
1992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這一天,中央正式批復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1995年10月,我國決定從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中選拔首批預備航天員。不久,12名預備航天員從數千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連同2名航天員教練員,組成中國首批航天員的隊伍。1997年底,經中央軍委批准,由14名預備航天員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員大隊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齊。這一天從此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生日。 神舟一號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鮮為人知的是,這枚載人航天工程的「先鋒官」,竟是由地面試驗用的電性能測試飛船臨時改裝而成的。將初樣產品直接當成正樣產品使用,在中國航天史上史無前例。神舟二號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號飛船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 神舟二號是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它的發射完全是按照載人飛船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的,凡是與航天員生命保障有關的設備,基本上都採用了真實件。 神舟三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於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號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飛船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神舟四號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於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神舟四號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飛行中,飛船相繼完成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和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任務。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神舟五號21小時23分鍾的太空行程,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經過115小時32分鍾的太空飛行後,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神舟六號進行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我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 2008年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在艙外揮動中國國旗。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七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⑻ 當今航天科技成果有哪些
神舟七號飛天 重大航天科技成果揭秘 人民網電 神七今天就要飛天了,它的成功發射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的價值。 一個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誕生當然不能只有設備,還要有一批頂尖級的科研人員。而研究中心集合了當今世界和中國航天、生物、醫學等領域的50多位頂尖級院士、科學家。50多位科學家合力破解腫瘤之謎。 太空制葯是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合作結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間生命等多項學科,政府共調動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國防科工委、清華大學在內的27家科研單位,參與了研發工作。魏江春教授、蔣興村教授、庄逢源教授、劉志恆教授……一批批科研專家、醫學專家中的精英們加入了「太空葯」研發的行列,其中許多科學家都是該領域里赫赫有名的 「旗幟性人物」。為了給研發工作創造出更好的環境,為了不負國家的重託,生產基地還不斷完善著自己,裝備著自己:投資200多萬元興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資2000多萬興建了中國第一個太空葯實驗室。 這支浩浩盪盪的研發隊伍,叩響了人類空間生命科學的大門。正是因為有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後盾,才使人類在太空抗腫瘤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科學家們將一種從人體喉嚨提取的具有抗腫瘤功效的菌株帶入了太空,希望通過太空特有的環境使得菌株發生基因突變。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他們終於在「神舟三號」衛星搭載後的菌種中發現了一種「多肽」,它不但能夠直接殺死腫瘤細胞,還能修復腫瘤的自愈系統。科學家們興奮無比,他們就要揭開人類生命死亡的真相,破解腫瘤難治之謎。 為彰顯太空科技對腫瘤治療葯物里程碑式的巨大貢獻,科學家們給它取了一個有著特殊紀念意義的名字——「神舟三號」。中國唯一一個專門抗腫瘤的太空葯終於誕生了,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可以用航天飛船命名的葯品。 2003年11月,陝西省科技廳組織各相關領域20幾位頂尖專家對經太空搭載的「神舟三號」口服液的生產菌株進行了科學論證,結論為「國際先進水平」。 依據《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管理辦法規定,一個課題必須且只能確定一個課題責任人和課題的依託單位。由一個研發單位負責一個領域。亨通光華制葯公司作為中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年連續兩次代表中國實施863計劃,是中國惟一連續多次進行太空搭載的企業。公司的863項目主要研發方向是生物菌種的太空搭載、誘變、篩選及其變異規律等空間生物領域的研究,將太空技術、生物技術和醫學技術這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領域相結合,肩負中國發展太空生物制葯領域的高科技和實現太空制葯產業化的歷史使命。這也意味著,現在以及以後,亨通光華制葯將在太空生物制葯方面長期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太空葯微生物菌種在太空反復搭載的累加效應及稀缺的空間搭載資源,使公司在太空生物制葯領域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⑼ 歷史, 列舉被列入「863計劃」的高技術領域有哪幾項
(一)生物技術領域
優質、高產、抗逆的動植物新品種主題(101)
基因工程葯物、疫苗和基因治療主題(102)
蛋白質工程主題(103)
(二)航天技術領域(兩個主題)
航天技術研究發展性能先進的大型運載火箭提高我國航天發射商業服務能力繼續 進行為和平目的空間科技的研究與開發。
(三)信息技術領域
智能計算機系統主題(306)
光電子器件和光電子、微電子系統集成技術主題(307)
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308)
通信技術主題(309)
(四)激光技術領域(三個主題)
激光技術研究高性能和高質量的激光技術把成果應用於生產帶動脈沖功率技術、 等離子體技術、新材料及激光光譜學等技術科學的發展。
(五)自動化技術領域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主題(CIMS)(511)
智能機器人主題(512)
(六)能源技術領域
燃煤磁流體發電技術主題(613)
先進核反應堆技術主題(614)
(七)新材料領域
高技術新材料和現代科學技術主題(715)
(八)海洋技術領域
海洋探測與監視技術主題(818)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主題(819)
海洋生物技術主題(820)
(九)專項
水稻基因圖譜
航空遙感實時傳輸系統
HJD-04E型大型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關鍵技術
超導技術
高技術新概念新構思探索
§1.2.2、863計劃「八五」期間23項重大項目
1、 重大關鍵技術項目
1、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
2、抗蟲棉花轉基因植物
3、惡性腫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療技術
4、大規模並行計算
5、光纖放大器及泵源
6、2.16米紅外自適應光纖傳輸系統
7、2.4GB/S SDH高技術光纖傳輸系統
8、航空遙感實時成象傳輸處理系統
9、基於STEP的CAD/CAPP/CAM
10、6000米水下自治機器人
11、10MW高溫氣冷實驗堆
12、雙層渾光離子滲金屬技術
13、金鋼石膜制備技術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