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內容及成果都有什麼
上人民網查查
Ⅱ 如何理解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的「四個深刻
一要深刻領會、准確把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實質。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更加扎實地把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
二要迅速興起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熱潮。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按照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的要求,迅速興起學習宣傳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三要緊密聯系實際,切實抓好各項工作。辦好事情的關鍵在於黨,關鍵在廣大黨員幹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努力推動好各項工作。
Ⅲ 十八屆六中全會的4個全面是指什麼
四個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Ⅳ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取得的政治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具有什麼重要意
《准則》和《條例》的修訂,是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要成果,對於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2、依規管黨治黨的重要任務。修訂《准則》和《條例》,堅持以黨章為總依據,把黨章和其他主要黨內法規關於廉潔自律和紀律的要求細化、具體化,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3、黨內法規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與時俱進是我們黨的理論品質,黨一貫重視和堅持制度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一些黨內法規制度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現實需要。修訂《准則》和《條例》,突出重點、針對時弊,實現紀法分開、彰顯黨紀特色,體現了我們黨對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理論認識的深化。4、管黨治黨實踐發展的重要成果。修訂《准則》和《條例》,對三年多來黨的建設特別是管黨治黨豐富實踐總結提煉,把成功經驗及時上升固化為制度成果,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利器。
Ⅳ 黨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分別指什麼
黨的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分別指的是:
1、三中全會:
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類似的還有「五中全會」等。
我黨歷史上較為著名的「三中全會」通常是指1978年12月18日-22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此次會議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
2、四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的內容涉及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命題,其會議的主題和重要決定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從歷史上的四中全會召開時間上看,多位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份。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開。
3、五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討論的內容涉及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命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五中全會」主要包含五年規劃、組織人事調整等議題。
從十四屆五中全會開始,此後的每次五中全會,都把審議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建議,列為會議議程。
4、六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六中全會。會議於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7月26日召開會議。
決定2016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5)六中全會的四項成果擴展閱讀:
六中全會提出要採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
要堅持引導市場預期,提高政策質量和透明度,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特別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民間投資,改善企業微觀環境,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Ⅵ 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的"四個意識""四個全面""四個著力""四個自信""四個創新
「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著力」: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六中全會。會議於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召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7月26日召開會議,決定2016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修訂《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Ⅶ 十九屆四中全會的主要內容以及四中全會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19屆四中全會,主要內容及四中全會提得了哪些重要的?他是取得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說,在2020年,嗯,全面的實行小康扶貧,沒有困難戶了,沒有困難了,全都脫貧了,這就是一個取得重大的成果
Ⅷ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主要精神是什麼
1、黨的十八大精神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2、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等。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只有堅持全面改革,才能繼續深化改革。
3、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五中全會精神: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要准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改革開放以來打下的堅實基礎上,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5、六中全會的精神:要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要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是不可動搖的目標。
6、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盛會,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作出戰略部署的盛會,是展示我們黨團結、勝利、奮進的盛會。
(8)六中全會的四項成果擴展閱讀:
十八大會議要點:
1、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小康社會目標: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3、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胡錦濤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4、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十八大三中全會會議要點:
經濟體制
1、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2、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政治體制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2、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3、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Ⅸ 三中全會 六中全會指什麼
「三中全會」,就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
「六中全會」,就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六次全體會議。
(9)六中全會的四項成果擴展閱讀
三中全會的任務
三十多年來,歷屆黨的三中全會都承擔著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使命,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更是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
三中全會,是指中共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事實上,近30多年來,每次全會關注的內容有規律可循。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每屆一中全會產生黨內的領導,二中全會推選國家機構領導人和全國政協領導人的建議名單,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四中全會聚焦黨建。
每次三中全會一般耗時3-5天,出席人員包括中央委員、候補委員,有關負責同志可列席會議。1978年以來召開過7次三中全會,其中4次在10月召開,9月、11月和12月各召開過一次。
歷屆三中全會,往往帶有每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可通過觀察三中全會,來體現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特點。
每次三中全會都面臨著不同的時代議題,因此會議議題有較強的針對性。1978年,中國剛剛經歷了「文革」,當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僅撥亂反正,還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表重要談話。當年的十四大上,首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次年11月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0年間,中國加入WTO,經濟領域的深層次矛盾開始顯現。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與10年前相比,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已由「建立」改成「完善」。張希賢認為,根據慣例,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落實十八大的戰略部署。
歷次三中全會一般會審議通過「決定」,這份文本往往被稱為指導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08年召開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文件被稱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被稱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