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後歐洲在經濟一體化方面採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歐盟一體化遇上四個攔路虎
中國經濟時報:歐盟憲法條約原定於今年11月1日生效,由於種種原因在6月16日閉幕的歐盟首腦會議上被推遲了,目前歐盟一體化進程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丁原洪:歐盟首腦會議決定推遲歐盟憲法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歐洲在實現統一的目標方面取得了哪些具體的成就
第一階段---歐洲煤鋼聯營
①1950年,法國外長舒曼提出了聯合經營法、德煤鋼企業的計劃,史稱「舒曼計劃」。該計劃一經公布,立即得到部分西歐國家的積極響應。
②1951年4月,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在巴黎簽訂了為期50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又稱《巴黎條約》):決定把各自的煤鋼工業置於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第二階段---歐共體的建
①1957年3月,六國政府簽訂《羅馬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其中,歐洲經濟共同體涉及全面經濟一體化,最為重要。至此,西歐有了三個共同體。它們各自具有管理機構,卻都遵循同樣的聯合原則。
②1967年7月,這三個組織合並,取名「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歐共體的成立有助於歐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1968年,歐共體成員建成關稅同盟,成員國之間取消所有內部關稅,對外統一關稅率。同年,六國達成共同農業政策,組建農業共同市場。
③歐共體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歐洲其他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從1973年開始,歐共體的擴大進程正式啟動,英國加入其中。到1986年,歐共體的成員國已有12個。
第三階段---歐盟建立
1991年,歐共體政治一體化進程取得歷史性突破。12個成員國在荷蘭小城馬斯特里赫特簽署《歐洲聯盟條約》(又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決定把「歐共體」更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各成員國同意把一部分國家主權讓渡給歐盟,執行共同的經濟、外交和防務政策。
1993年,該條約被所有成員國批准,歐盟正式成立。
2007年,歐盟擴大為27個成員國。
第四階段----歐元誕生
歐盟建立後,歐洲統一貨幣的問題被提上日程:
①醞釀:1995年,歐盟馬德里會議決定「歐元」將成為歐洲貨幣聯盟的單一貨幣。
②准備:1998年,11個歐盟成員國成為首批歐元國。同年,歐盟在法蘭克福設立歐洲中央銀行,並最終確定歐元國貨幣同歐元之間的兌換率。
③誕生:2002 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六個月後,歐元國的貨幣停止流通。
④發展:現在,歐元已經成為居美元之後的第二位國際貨幣。
3. 歐盟在國際私法統一運動中的成果有哪些
1998年在英國的布里斯托爾召開的二十世紀最後一次比較法國際大會結集出版的《二十世紀末的國際司法進步抑或倒退》一書,更充分地反映了比較國際私法在推進國際私法趨同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4. 歐盟成立後,這些國家的人民的甚或發生了哪些變化
檢舉2011-7-4 15:21 司空葉| 三級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 EU)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 演變而來,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決策機構,擁有歐盟的絕大部分立法權。歐洲理事會由歐盟各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歐盟委員會為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是歐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設在盧森堡。
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1957年3月25日,六國又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65年4月8日,六國又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生效,歐洲聯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2002年11月18日, 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這將是歐共體成立以來吸收國家最多的一次。2004年5月1日為歐盟正式吸收10個中東歐新成員的日期,擴大後的歐盟將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
歐洲統一貨幣為歐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正式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進入流通。
綜上所述,歐盟(歐洲聯盟)的前身是歐洲共同體。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1952年建組了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5年4月8日,上述6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3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歐盟已經歷過5次擴大。
1973年,英國、丹麥和愛爾蘭加入歐共體。
1981年1月1日,希臘成為歐共體第10個成員國。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共體,使歐共體成員國增至12個。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馬約」1993年11月1日生效,歐洲聯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
2002年11月18日, 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這將是歐共體成立以來吸收國家最多的一次。2004年5月1日為歐盟正式吸收這10個新成員的日期。擴大後的歐盟將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人口將從現在的約3.8億增加到約4.55億,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將從現在的9萬多億美元增加到10萬多億美元。
歐盟的成立的主要作用和影響在於經濟、政治、安全、外交等。
歐盟是在歐洲經濟一體化建設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建立的。歐盟的成立又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在此期間,歐盟在1999年啟動了歐元,2002年正式流通,為歐盟經濟一體化起到了催化作用。政治、安全方面,歐盟在1995年實現了第四次擴大,成為一個擁有15個成員國、3.7億人口的歐洲區域組織。值得注意的是,《馬約》明確規定歐盟將逐步發展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歐盟開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協調立場,並能在不少問題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大大提高了歐盟的國際影響力。1999年5月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條約》則把共同安全與防務提高到重要議事日程。1999年12月的赫爾辛基首腦會議決定成立歐盟快速反應部隊,歐盟獨立防務建設邁出新步伐。今年春,歐盟宣布該部隊具備了所有設計行動能力,並開始在馬其頓和剛果(金)執行維和使命,使歐盟在政治、外交與安全方面的合作走向深入。
內政司法方面,歐盟絕大多數成員國通過加入《申根協定》,取消了內部邊界,極大方便了人員、貨物、資金和服務在歐盟內部的自由流動。同時,歐盟根據《馬約》成立的歐洲刑警組織,負責與成員國在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人口和毒品走私等重大案件上進行協調。此外,歐盟成員國在教育、衛生、社會服務等多方面開展了合作,使歐盟公民在眾多領域受益於一體化成果。
當然,歐盟在成長中也有不少煩惱和困惑。首先,隨著歐盟的擴大和一體化進程的深化,歐盟在政策協調上難度增大,甚至出現僵持局面。在共同外交與安全領域,歐盟時常難以「用一個聲音說話」,在獨立防務建設上也明顯滯後於預期。此外,歐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存有一定困惑,這在目前的制憲問題上反映得尤為明顯。歐盟是在摸索中成長的,今後究竟是走向邦聯、聯邦還是其它形式的超國家聯合,歐盟領導人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一致的意見。但是,這並沒有讓歐盟裹足不前,更沒有使歐盟因憂慮而彷徨。通過聯合走一體化道路永久避免大規模戰爭,在歐洲大陸實現穩定和繁榮,並在世界舞台上發揮與實力相當的重要作用是歐盟創始者的願望,也是幾代歐洲各國領導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歐盟將在2004年5月吸收另外10個國家入盟,實現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擴大,規劃歐盟未來航向的制憲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成就與困惑中度過10歲的歐盟,正在不斷調整、完善和壯大,並穩步走向成熟
REACH 的含義
REACH的含義: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製法規
REACH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Registration =注冊
Evaluation =評估
Authorization =授權
Restriction =限制
Chemicals =化學品
注冊,即申請注冊企業於2008年6月1日起向設在芬蘭赫爾辛基的REACH主管機關—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遞交注冊卷宗,申請產品注冊。
評估,即歐盟化學品管理局依據提交的注冊卷宗對注冊的化學物質進行評估,包括卷宗評估和化學評估。卷宗評估一方面審核注冊卷宗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審核動物性實驗的必要性,將盡力避免動物性實驗的重復;化學評估則是對化學物質損害人類健康和環境的風險進行評估。
授權,即依據化學物質評估的結果對含有這些化學物質的產品實施管制;根據企業提出的申請,審批授權企業對這些存在危害風險的產品進行特定的安全操作或生產。
限制,即當化學物質處於評估階段,經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判定此化學物質存在有不可接受的風險,需要更進一步評估時提交給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將依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所提供的文件資料進行評估,以此作出限制措施。旨在規范該物質的生產、銷售必須在規定的措施、條件下進行,否則就禁止其使用。
來自網路
5.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 歐盟在推動一體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1991年12月 歐共體通過了 歐洲聯盟條約 條約在1993年生效歐盟正式成立
1986年5月 歐盟的會旗正式升起,12各星星代表了最早歐共體12各成員國
1988年1月 歐盟會徽正式確立
1999年歐元正式啟用 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1994年12月9至10日,歐洲聯盟12國和即將加入歐盟的奧地利、瑞典和芬蘭的領導人在德國埃森就改進歐盟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和歐盟向東歐擴大問題達成一致
2002年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決定邀請馬爾他、塞普勒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十個國家加入歐盟(這些都是東歐國家或以前親蘇遠歐的國家)
到2007年歐盟正式成員國已達如今的27各
歐盟的建立主要是應對並鞏固提高二戰後歐洲不斷下降的國際地位 並擺脫對抗美國對歐洲的干涉與影響 特別是八九十年代 歐盟正式確立後到2007年歐盟已有27個成員國 人口達到4.8億 貿易額居全球經濟實體的第一位 經濟實體居世界經濟體的第二位 特別是歐元的出現使得歐洲更加趨於一體化 歐元也被稱為 口袋裡的歐洲 這些都能表明近年來歐盟在推動一體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6. 歐盟在國際會計協調化過程中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致力於國際會計協調化的國際組織 (一)全球性國際組織 國際會計協調化(會計的國際協調化〉是通過各種國際性間,區域 性國家聯盟, 官方國際組織以及會計職業界的民間國際組織或專設來推 動的.它們的努力和共同合作,在不同領域和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協調化的六個主要國際組織是:
聯合國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ISAR)間專家工作組;
2.歐洲聯盟(EU)一一歐洲共同體(1965 年 4 月至 1993 年 11 月)至歐盟委員 會(1993 年 11 月至今);
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會計工作組;
4.證券叛委員始會國際組織(IOSCO);
5.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 6.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 在以上的國際組織中, 聯合國會計和報告國際准則間專家工作組現在實 際上只是一個權威性的國際論壇:歐盟是致力於區域性協調的最有力的國家聯 盟;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是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間組織,這當然決定其會計工 作組的立場;證券委員會國際組織是各國證券監管官方的國際組織;國際會 計師聯合會和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是會計職業界的民間性質的國際組織, 長期以 來,前者下屬的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IAPC)負責制定國際審計准則,後者作為 前者的團體會員,並獨立承擔了制定國際會計准則的任務.
7. 歐盟的成立為它的成員國的發展帶來了那些有利因素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簡化了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手續,促進產業轉移和結構調整,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步伐,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經濟層面)
提供一個宣傳自己國家形象的對外平台或者矛盾分歧處理的協商渠道,促使成員國之間相互合作與良性競爭,避免惡性競爭導致成員國之間的關系惡化。(政治層面)
8. 歐共體經濟一體化的成果有哪些()A,建立經濟
選項沒給全,只能猜了
建立區域經濟貨幣聯盟;建立歐元區單一市場;由歐洲央行統一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9. 談談歐盟成就與問題的認識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2002年11月18日, 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 規劃歐盟未來航向的制憲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成就與困惑中度過10歲的歐盟,正在不斷調整、完善和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