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為什麼不申請專利呢!
全國各地農業科技工作者(如石明松、李必湖、顏龍安、黃耀祥等)水稻成果?把化肥、農業機械、水利工程的作用?
都集中在袁隆平一個人身上。
他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贊同0| 評論 2012-6-17 20:00 熱心網友 雜交水稻是上世紀60年代末由國家投巨資立項攻關的科研項目,由中國農業部組織幾百名科學家和幾萬農民進行攻關,取得了成功,石明松、黃耀祥、李必湖、顏龍安、袁隆平等科學家在攻關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雜交水稻是國家行為,不是個人行為;這是真實的歷史,更改歷史神話某一個人是不應該的。 贊同0| 評論 2012-6-18 08:17 熱心網友 第一個育出雜種稻的不是袁隆平;第一個做到三系配套的也不是;發現重要育種資源野敗的也不是他。但真正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大面積用於生產的雜種稻,南優2號。
1926年,中國丁穎用普通方法育成了雜種稻;同年,美國瓊斯也得到了雜交後代。1958年,日本東北大學得到了雄性不育系。1964年日本琉球大學實現了粳型稻的三系配套。但是得到的雜種稻由於親緣較近,沒什麼利用價值。
1973年,湖北石明松發現光溫敏雄性不育系,1985年育成農墾58S。兩系法雜交水稻開始了。
實現兩系配套,是石明松,不是袁隆平。許多媒體卻把石明松的成果強加到袁隆平身上。
石明松死了,他的成果都被袁隆平搶走了。 贊同0| 評論 2012-6-21 15:08 熱心網友 袁隆平有貢獻,但是他太貪功了,把全國其他科學家以及同行的科研勞動成果都獨攬到自己身上,無償的佔有別人的勞動果實,實在是不應該;還需要加強道德修養學習。 贊同0| 評論 2012-6-25 21:41 熱心網友 袁隆平最大的貢獻,是在於他發明了化肥。如果沒有化肥,各個品種的糧食及農作物無論怎樣雜交,都是沒有效果的,是因為自身所需養分供應不足;在袁隆平發明化肥之前,就沒有農作物雜交。
袁隆平發明化肥的經過
1954年,還在農校教學的袁隆平,一心想著怎樣能夠讓中國人吃飽飯,怎樣提高糧食產量,費了很多精力琢磨這個問題。
一次,他看見一個農民挑著大糞給莊稼追肥,他想:能不能有比大糞更有效的東西更快的促進莊稼生長?他開始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袁隆平發現,糞都是臭的,是因為有氨類的物質,如果能夠製造出高含量的氨類的物質,就一定能提高糧食產量,能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於是,袁隆平就開始了合成氨的研究試驗。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把實驗室放在家裡,家裡擺滿了各種糞和尿桶作為試驗材料,經過很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他沒有灰心,到處收集了許多科技資料,製造了試驗設備,採用了以煤炭、水、空氣中的氮氣為原料的合成方法,終於合成了最原始的化肥---氨水和碳酸氫氨。
經過田間試驗,化肥能夠提高糧食產量2倍以上。
袁隆平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化肥廠,從此後,中國的化肥工業發展起來了,各種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解決了! 贊同0| 評論 袁隆平最大的貢獻,是在於他發明了化肥。如果沒有化肥,各個品種的糧食及農作物無論怎樣雜交,都是沒有效果的,是因為自身所需養分供應不足;在袁隆平發明化肥之前,就沒有農作物雜交。
袁隆平發明化肥的經過
1954年,還在農校教學的袁隆平,一心想著怎樣能夠讓中國人吃飽飯,怎樣提高糧食產量,費了很多精力琢磨這個問題。
一次,他看見一個農民挑著大糞給莊稼追肥,他想:能不能有比大糞更有效的東西更快的促進莊稼生長?他開始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袁隆平發現,糞都是臭的,是因為有氨類的物質,如果能夠製造出高含量的氨類的物質,就一定能提高糧食產量,能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於是,袁隆平就開始了合成氨的研究試驗。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把實驗室放在家裡,家裡擺滿了各種糞和尿桶作為試驗材料,經過很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他沒有灰心,到處收集了許多科技資料,製造了試驗設備,採用了以煤炭、水、空氣中的氮氣為原料的合成方法,終於合成了最原始的化肥---氨水和碳酸氫氨。
經過田間試驗,化肥能夠提高糧食產量2倍以上。
袁隆平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化肥廠,從此後,中國的化肥工業發展起來了,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解決了!
❷ 袁隆平發明證書為什麼是2號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是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1960年,罕見的人禍天災降臨中國,大飢荒奪去數千萬人的生命。袁隆平親眼目睹了這場遍布神州大地、來勢兇猛的災難。嚴酷而沉痛的現實使他感到深深不安,於是他開始了他的水稻高產育種研究。
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優勢非常強,這給了他很大啟發。於是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用9年時間於1973年實現了三系配套,並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為此,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是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日本「日經亞洲大獎」、「先驅科學家獎」、「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等八項國際獎。
袁隆乎設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方法,來代替人工去雄雜交,生產雜交種子,並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通訊》1966年第4期雜志上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對雜交水稻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
到1972年,第一個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培育成功了,繼而育成了恢復系。1973年實現了「三系」配套,第一個具有較強優勢的雜交組合「南優2號」獲得成功,並立刻顯示了它的增產效應,畝產達到623公斤,單產一般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
袁隆平對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分為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品種單間雜種優勢利用;二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雖然一些種子經營部門包括有的科研人員都反對一系法,但袁隆平認為,一系法一定要搞!科學應該是不斷進步的!
1995年,袁隆平與其助手和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用分子標記的方法,結合田間試驗,在野生稻中發現了兩個重要的QTL基因位點,分別位於1號和2號染色體上,每二位基因位點具有比雜交稻增產18%的效應,將常規育種手段與分子育種技術結合起來,利用水稻的遠緣雜種優勢,預計在下世紀初將會取得又一次重大突破。
袁隆平的論文和著作也多次獲獎。其中《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的發表被學術界公認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對傳統經典理論的重大突破。他的著作《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1993年獲國家圖書一等獎,該書還被列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十大著作」之一。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柏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中國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❸ 袁隆平院士培育雜交水稻的基本步驟: 1.發現問題: 2.提出假設: 3.探究、驗證: 4.得出結論:
1、生物學家袁隆平教授因為發現已有的雜交水稻都是兩系雜交而導致產量提高不明顯
2、有一種第三系不育系來作為遠緣雜交種可以提高雜種優勢,並藉此研究出一種比兩系雜交水稻更優勢的雜交品種
3、遠緣雜交不親和且親本間親緣越遠雜種優勢越大,為了避免雜交優勢退化,需要某一親本不育。袁隆平院士認為在海南地區可能存在野生的高度不育的野生水稻品種。
4、他找到這個野生不育品種了,接下來經過不懈努力培育出來了世界聞名的三系雜交水稻。
歡迎追問,求採納
❹ 據報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生前獲得過哪些榮譽
有一個讓全國人民都悲痛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的袁老袁隆平院士去世了,這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悲痛了,我們痛失一位國士,沒有袁隆平院士,中國人民要過上現在能吃飽的日子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袁隆平院士對我國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在他生前就獲得很多榮譽。
袁老的一生獲得了很多榮譽,但袁隆平院士卻不忘初心,他最開始就是想要每個人都吃飽,他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他的貢獻不僅對於中國,對世界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研發的雜交水稻比之前的水稻產量更高,能在有限的土地里使產量更高,在別的國家還有忍受著飢餓的人民,因為雜交水稻的出現,世界受飢餓的人民明顯減少了,袁隆平院士的貢獻是巨大的,國士無雙,袁老千古。
❺ 什麼叫秈粳雜交稻與普通雜交稻有何區別
「秈粳雜交晚稻甬優6號表現超高產、優質、抗逆性強,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典型秈粳雜交稻,在同類研究中處於國內領先水平。」6月19日,由國家科委印製、浙江省科技廳簽發的今年第235號《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這樣評價甬優6號。
「以往意義上的雜交水稻,都是在秈稻或粳稻基礎上加以基因改良,因此被明確地分為秈型和粳型兩大類。甬優6號以秈稻為父本,粳稻為母本,經過長達10年的雜交育種研究,終於獲得成功。這一創新為水稻秈粳型亞種之間的雜種優勢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參加成果鑒定會的一位育種專家對記者說。
據了解,甬優6號由寧波市農科院作物所和市種子公司合作選育,作為該市農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之一,去年經省科技廳等組織專家在寧海、溫嶺實割驗收,高產示範田畝產分別達772.58公斤和743.86公斤,達到了農業部制定的超級稻產量指標。「如果進一步攻關,產量還可以提高。」寧波市農科院研究人員告訴記者。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大核農所、省農業廳、省農科院的9位水稻專家的鑒定意見認為,甬優6號比傳統稻種增產11.4%;米質優,米飯柔軟清香,適口性好;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莖稈粗壯,抗倒伏性強,光合效率高。專家們建議加大其超高產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❻ 袁隆平這一生獲得了哪些獎章和榮譽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的試驗育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袁隆平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的大獎。可是他並沒有被這些榮譽淹沒,仍然在他的研究所里,一步一個腳印地、實事求是地繼續進行著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繼續為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1981年,袁隆平因秈型雜交水稻,獲國內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1985年10月15日,在中國北京,袁隆平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被譽為「傑出發明家」。
1987年11月13日,在法國巴黎,袁隆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年~1987年度科學獎。這是中國專家首次獲得的等級最高的世界性嘉獎。
1988年3月14日,在英國倫敦,袁隆平獲國際讓克獎的獎章、證書和獎金2萬英鎊。這項獎勵兩三年頒發一次,獎給在糧食食品和光學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世界各國科學家。
1993年4月14日,袁隆平因為解決全人類飢餓問題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獲美國菲因斯特「拯救飢餓獎」,獎金一萬美元。
1995年10月,袁隆平獲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這是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世界糧食組織獎勵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而設的獎勵,全世界獲此殊榮的僅6人,袁隆平成為亞洲的惟一獲獎者。
❼ 袁隆平爺爺為什麼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因為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優勢非常強,這給了他很大啟發,於是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
他用9年時間於1973年實現了三系配套,並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為此,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獲得的雜交水稻受到了東西方不同國家的支持和贊揚,而袁隆平先生也正因此獲得了來自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比如在1987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頒發過科學獎,以及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的發明和創造獎章和榮譽證書,都頒給了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逝世
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說「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他終其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注腳。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發布後,社會各界悲痛萬分。在院士離世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外,不少民眾自發前往,在院門前留下悼念花束。還有人特地扯來青翠的禾苗,寄託無盡的哀思。靈車從醫院到殯儀館的所經之處,車輛自覺靜止、喇叭齊鳴。無數各地民眾自發夾道護送袁老,撕心裂肺地反復呼喚「袁爺爺,一路走好」。
連日來,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設立的弔唁廳里,獻花隊伍從凌晨排到了深夜。有人不遠千里、萬里趕赴長沙,就為送袁老最後一程;不少人在網上下單,托快遞小哥敬獻鮮花。
社交網路上更是溢滿悲痛,大家在網路弔唁廳線上獻花、燃燭、點「星」,遙寄哀思。網民紛紛留言緬懷,在對這位「稻田守望者」表達感激與敬意的同時,更有不少年輕一輩發出「以身承志繼往開來效袁公」的心聲。
❽ 袁隆平在國際上獲得過多少榮譽
從1979年起,隨著中美關系大門的打開,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消息迅速傳到了美國。袁隆平開始了多次赴美傳授、轉讓他的雜交水稻技術。他被美國專家評價為「把西方國家拋到後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了水稻雜種優勢的偉大科學家」。為了促使兩國雜交稻研究的深入發展,1994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和美國得克薩斯州水稻技術公司正式簽定並批准了共同開發研究雜交水稻的協議。從此,雜交水稻走向世界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1981年,袁隆平因秈型雜交水稻,獲國內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1985年10月15日,在中國北京,袁隆平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發明和創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被譽為「傑出發明家」。
1987年11月13日,在法國巴黎,袁隆平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年~1987年度科學獎。這是中國專家首次獲得的等級最高的世界性嘉獎。
1988年3月14日,在英國倫敦,袁隆平獲國際讓克獎的獎章、證書和獎金2萬英鎊。這項獎勵兩三年頒發一次,獎給在糧食食品和光學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世界各國科學家。
1993年4月14日,袁隆平因為解決全人類飢餓問題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獲美國菲因斯特「拯救飢餓獎」,獎金一萬美元。
1995年10月,袁隆平獲聯合國糧農組織設立的「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這是聯合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世界糧食組織獎勵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而設的獎勵,全世界獲此殊榮的僅6人,袁隆平成為亞洲的惟一獲獎者。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的試驗育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袁隆平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的大獎。可是他並沒有被這些榮譽淹沒,仍然在他的研究所里,一步一個腳印地、實事求是地繼續進行著他的雜交水稻研究,繼續為解決人類的飢餓問題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❾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什麼不申請專利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屬於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但是不能獲得專利權,原因是《專利法》25條第四項規定,植物新品種不能申請專利權。而且雜交水稻技術是國家立項,國家提供資金。
第二十五條 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9)雜交水稻證書擴展閱讀
在雜交水稻發現的那個年代袁隆平不可能申請什麼相關專利,而且我國的專利法也還沒有實施(1984年實施)。
國際通行的規定是專利有效期為20年,第一個雜交水稻是1975年育成,即便是當年就能申請專利,而我國在之後的20年中也全部採用WA CMS胞質選育雜交種,那麼這樣的話也僅僅是20年的專利費用。而且專利費不可能高,因為雜交水稻並不像雜交玉米一般那麼受歡迎。
雜交水稻雖然單產很高,然而品質卻並不高。20年的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份額也僅僅30%的樣子,而如果收取專利費的話,那麼這個份額也沒有。這是可以肯定的。在這樣的期限內,如此緩慢的推廣,指望成為首富顯然是不現實的。
❿ 一生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袁隆平院士獲得過哪些獎項和榮譽
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傑出成就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影響世界。
關於袁隆平院士的榮譽獎項按時間順序如下:2018-09-08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獲獎)、2016-10-03 第一屆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獲獎)、2015 第十四屆世界傑出華人獎(獲獎)、2014-01-10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獎)、2011 馬哈蒂爾科學獎(獲獎)
關於袁隆平院士的榮譽稱號,按時間順序如下:2019-09-17 共和國勛章、2018-12-18 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2010-04-28 榮登2010中國心靈富豪榜首富榜(獲獎)、2004 袁隆平獲評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獲獎)、2002 袁隆平榮膺「科學中國人(2002)年度人物」稱號(獲獎)、1997-08 獲國際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獲獎)、1989 被評為中國先進工作者(獲獎)、1984 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獲獎)、1979-12 國務院授予袁隆平中國先進科技工作者與中國勞動模範的稱號(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