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文藝的參編(譯)成果
1.[美]貝勒斯著,張文顯等譯:《法律的原則》,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
2.鄭成良主編:《法理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張文顯主編:《法學通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版
4.張曙光主編:《法理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5.張文顯主編:《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張文顯主編:《法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李龍主編:《新中國法制建設的回顧與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9.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0.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1.姚建宗主編:《法理學》,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12.本書編寫組:《法理學》,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② 文藝照片怎麼拍
1、地點的選擇
如果你想拍攝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的照片在拍攝地點上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應該避開現代的建築、游樂場這類色彩鮮艷、太多活潑地方,你應該選擇一個有著優美風景或者文學氣息濃厚的地方,以風景的來作為你襯托。
2、淡雅的化妝
在拍攝照片前給自己化個妝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一個好的妝容更能增添魅力,拍攝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的照片就應該選擇化的淡雅的妝,一定要注意不能過濃,要有一種很自然的感覺。
3、服裝的選擇
想要拍攝好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的照片如何選擇服裝搭配是非常關鍵的,比如你不應該穿著太多暴露、顏色太多鮮艷的服裝,應該顏色淡雅、結構簡單的服裝,這樣從你的衣服就已經能看出你的拍攝風格。
4、情緒很重要
拍攝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照片的時候你應該注意你的情緒,一個人心情的好壞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如果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情緒,要有微笑更重要的是自然。
5、舉止文藝范
在拍攝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照片的時候採取怎麼樣的姿勢也是非常的講究的,對於剪刀手、跳躍等工作一般是不建議採取的,抱膝坐在草地上、倚靠在牆壁等都是很不錯的姿勢選擇。
6、合理的裝飾
一件好的配飾能為你的照片添加更多的魅力,在拍攝文藝范或者小清新照片的時候,你可以拿一把小提琴做裝飾、一隻小貓當然也可以是一本書等裝飾用品,這樣照片就更有感覺了。
7、照片美化
在照片拍攝後的美化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任何一張照片都不可能拍攝的非常完美,總有一些瑕疵,這時就需要對照片進行美化,但是在美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的美化,要自然和諧。
③ 如何給攝影照片起文藝范的名稱
平時多積累一些古詩詞、文言文、優美散文做內涵底蘊、平時在多關注一些小清新博主、他們不僅有照片還有文藝范。
④ 朋友圈怎麼曬照片才顯得文藝
朋友圈經常見到的一種人就是經常發自己的自拍和好友甚至明星大咖的照片的。那這些人里你怎麼判斷出哪些是真的高大上呢?難道是花里胡哨的背景嗎?錯,你怎麼知道哪個背景是地鐵口的,哪個活動背景是蹭出來的?要看的是她的其他地方,比如她的飾品、衣著牌子、或者周邊環境,是否有定位。這種類型的很容易分析出她是否真的是高大上的人群,雖然我們不應該那麼俗氣,但是高大上真的在很多時候是和有錢掛鉤的。還有一種是藝術家范的,這樣的高大上一般是說你的照片充滿了藝術氣息和人文情懷,不一定是各種名牌堆砌,也不一定是豪宅遍地,而是純粹的藝術氛圍,復古也好,另類也好,藝術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總是高尚些的。
⑤ Ps成藝術照!文藝一點!
你為什麼不親自去照一套呢,又不貴
⑥ 文藝類圖片啥意思
文藝 Literature and art:文學和藝術,有時指文學或表演藝術,是人們對生活的提煉,升華和表達。文藝的開始意味著人類的文藝復興,人類將重新發現了人和人格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個性應該智慧。
文藝類圖片顧名思義就是包含文學藝術的圖片了。
現在有些人就是喜歡文學,喜歡看文藝電影,收藏文藝的東西的人,穿著文藝,棉布裙子,棉布襯衣,赤腳穿球鞋,安靜而清澈,整體具有文藝氣質的青年,的人物照片也是文藝類圖片。
文藝類圖片的要點:人物穿著簡單素雅、人物為裸妝、背景簡單、圖片顏色為暖色調、搭配文藝小物件。
⑦ 人體藝術的光輝成果
要講人體美、人體攝影,先要從人談起。蘇聯學者洛莫夫說:「人成了包括幾十門學科的龐大系統的研究對象。」作為藝術學科之一的攝影藝術學,當然也要把人體作為自己研究、表現的中心之一。人,為什麼受到如此高度重視,成為科學和藝術關注的中心呢?
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原始先民們在洪荒未開的時代茹毛飲血,風餐露宿,到今天登月球、探火星,創造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最早打製得十分粗糙的仍然近乎石塊的原始形態的石刀、石斧,到今天「彷彿憑著魔力似地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從結繩記事的簡單思維到「產生了巨大-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一切充分說明了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是大寫的人,是世界的主人,是創造性的主體。關注人,把人作為一切學術和藝術的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題中應有之義。有什麼理由把藝術表現的范圍規定在人的周圍環境而不能聚焦於人本身以及人體呢?
人類不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整個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人類自身。人是世間萬事萬物中最美的形體,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從一個單獨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所產生的最復雜的有機體。」人體本身是最美的形體,也是內蘊最豐富的形體。如果說,整個自然,社會是一個大宇宙,外宇宙,那麼,人體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內宇宙。大宇宙、外宇宙是小宇宙、內宇宙的擴大投影;小宇宙、內宇宙是大宇宙、外宇宙的折光、縮微。大宇宙、外宇宙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內宇宙,小宇宙就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軀干,他的每一筋腱、肌肉、每一姿態動作,無不反映人的內心體驗和精神本質。如果說人的內在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濃縮了的人類精神文明史,那麼,人的外在形態在某種程序上是一部凝聚了的人類進化史。它的豐富審美內涵是其他題材所不能取代的。
繼各種古老的藝術品種之後出現的新興藝術樣式-攝影藝術中的人體攝影,在創作中,要求要全面、深刻地發揮作者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體現出人類全部歷史發展的偉大成果。這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到:1、攝影家作為攝影創作的主體,他是人類文明演進、歷史發展的積淀的產物,現代意識和審美的觀念是他進行審美創造的驅動力;2、攝影藝術造型的工具是人類科技最新成果,攝影藝術造型技巧熔人類心智和科學、匠心和工具、主體和客體於一爐,直接體現了人類當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3、人體攝影-攝影藝術中的一個品牌、一個題材,它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態-紀實與創意、具象和抽象、現實與超現實,與其他古老藝術樣式相比較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更具有現代感。
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人體攝影藝術是當代人體藝術中的天之驕子 人體是藝術的永恆主題。如果說,原始藝術中的人體表現,源於性意識(這不論是西歐在3萬年前出土的《羅塞爾的維納斯》,還是我國新疆近發現的壁畫中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表現都是證明)。那麼,現代藝術中的人體,由於它的創造者-藝術家是經過幾千年文明進化,心理積淀的人類歷史偉大成果。他的思維、情感、製作、運轉、都不是原始的純生理本能的驅使,而深深潛藏著對藝術的奧秘、人生的真諦的探求為目的。即使某些現代藝術家在其驅使之進行創作的原動力上,及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意趣上都有著情慾的成分,也不能影響我們在對一種藝術題材、一個藝術部類的總體考察,僅僅歸結為性意識的表現。
可以肯定,人們之所以愛人體藝術,是由於藝術家借用人體語言來崇拜生命、贊美自然、歌頌青春、謳歌愛情、追求自由。這種創作態度,乃是產生優秀人體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在動因。而真正優秀的人體攝影藝術同把人引入想入非非,邪念叢生沒有必然聯系。難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不是以男性陽剛之美、力度感打動人嗎?而羅丹的直接以性愛為主題的雕塑,仍然使人遠離肉慾,而感受到青春美麗,生機活力。然而,人體藝術在各個國度,各個歷史時期都曾受到過責難,從古希臘到近代、現代、從歐洲到亞洲,都反映出兩種不同的觀點的斗爭。蘇聯著名雕塑家穆希娜針對本國情況尖銳指出:「現在我們有一種不健康的清教徒的傾向-害怕裸體。為什麼我們的觀眾可以允許看前輩大師的裸體,卻不準看蘇維埃畫家筆下的裸體呢?如果用這樣的邏輯看問題,我們就要否定所有古代和文藝復興的藝術,關閉所有博物館。」她還說:「人體能最充分、最真誠、不隱蔽地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在的面貌(不是一切都可以加上褲衩的)」。看來,古今中外清教徒們對裸體藝術的非難如出一轍,其立論的邏輯也大致相同。「有傷風化」雲雲的責難,對文學、繪畫、雕塑以至表演領域里都已逐步被各個突破,惟一的也許是最後的據點是攝影。
為什麼人體可以畫、可以寫、可雕塑、表演,就是不可以拍呢?問其故,則曰,拍照是真,拍的照片逼真,所以不行。這種「理由」是非常可笑的。中國的清教徒,偽道學家們並不能自圓其說,必須加以辯證清楚。
一是所謂「真」的問題。不錯,拍照是要以真人為對象的。但是不是只有攝影才直接面對真人實景進行工作呢?顯然不是這樣。不論繪畫,雕塑都要以真人為模特兒進行創作的。也許他們要說,照片的效果逼真,所以不能允許。這也是奇怪的邏輯,且不說以人體美為宗旨的表演活動是真人的表演,就說照片的藝術效果,它並不以逼真為最高審美創造條件。丹納講:「盧佛美術館有一幅但納畫。但納用放大鏡工作,一幅肖像要畫4年;他畫出皮膚的紋縷、顴骨上細微莫辨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逶迤曲折,伏在表皮下的細小之極的淡藍血管;他把臉上的一切都包羅盡了,眼珠的明亮甚至周圍的東西都反射出來。你看了簡直會發愣:好像是一個真人的頭,大有脫框而出的神氣。」
丹納是為了說明筆致豪放的畫比工細的更受歡迎。我們從這里可以了解逼真並非攝影獨有的藝術手段,在某種程序上,有的攝影作品的工細、逼真的效果恐怕不一定達到但納的水平。如果聯繫到當代某些照相寫實主義繪畫、雕塑,直接以真人翻制,確實栩栩如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知發難的先生們對此又將如何解釋。
再說欣賞的問題,決非如這些同志所述攝影逼真感故而容易引起副作用。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與人之間便只好隔離了事。事實上,羅丹的雕塑,人們觀賞時,那無生命的冷冰冰的青銅和大理石,能使人感到肌膚的溫暖、血液的流動、思想的波動,產生這樣強烈的生命真實性。人們欣賞時的內心充溢著的是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而不是別的什麼。關鍵是觀者的心靈,而非作品本身的問題。這些同志實際上混淆了藝術和實物、欣賞和慾望的關系。黑格爾老人曾明確告誡說:「藝術興趣和慾望的實踐興趣之所以不同,在於藝術興趣讓它的對象自由獨立存在,而慾望卻要把它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用途,以至於毀滅它。」又說:「在藝術里,這些感性的形狀和聲音之所以呈現出來,並不是為著它們本身或是它們直接顯現於感官的那種模樣、形狀,而是為著要用那種模樣去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因為它們有力量從人的心靈深處喚起反應和回響。這樣,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
優秀的人體攝影作品應該具備這種喚起心靈反應和回響的力量,具有美好心靈的欣賞者也一定能借作品顯現出他美好心靈的折光。還是穆希娜說的:「一個人只有思想骯臟,才會在美好的人體中看到骯臟的東西。」人體攝影決非誨淫誨盜的同義語。人體攝影固然有高潔、純正、雅緻與低級庸俗直至下流之分,它的欣賞者的審美趣味亦有高低、精粗、文野、好壞之分。靈魂卑劣者因與庸俗下流之作起共鳴,在高雅之作面前,他也會產生邪惡的念頭。對於淫穢之作要堅決取締。物有優劣,人有良莠,以罪惡目的從事人體攝影者決非絕無僅有,然而,這些問題要通過健全法制及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審美水平、道德水平來解決。發展健康的高尚的人體攝影藝術同堅決取締黃色下流的偽作是根本性質上不同的兩回事情。一定要嚴格區分其性質和界限,一定不能因噎廢食,潑臟水連同孩子也一定倒掉了。 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後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客觀現實的藝術表現力後,富有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1857年瑞典攝影家、後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左邊表示勤勉、友善、進取,右邊則表示貪婪、享樂、墮落。共用30多張底片剪輯拼貼放大而成。這本來是一次非常富有想像力和積極意義的藝術創舉,也受到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在曼徹斯特舉行的重要造型藝術作品展覽會上為新興的攝影藝術贏得了極高聲譽。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麼多裸女,姿態粗野淫糜,流於色情等等。可見,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麼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律性反應了。
無論如何,他們不可能阻攔人體攝影藝術的發展。繼繪畫主義攝影之後而起印象主義攝影的開拓者卡梅隆夫人,除在名人肖像方面卓有成效外,依據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而拍攝的主題性照片中,有不少兒童人體照片。兒童人體是早期攝影家非常迷戀的題材。弗蘭克·薩特克利夫拍攝的《水耗子》(1886年攝)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在於他第一次跳出攝影室,跳出依據神話故事排演、模特兒裝扮的僵化創作模式,走向人間,走向自然。傍晚的小河邊,夕陽余輝把一群在水中嬉戲的孩子照得通體透亮,水中沒腳脖子,他們或蹲或坐,或仰卧或側身,有的眺望遠方岸邊煙霧騰騰的工礦井架,有的相互耳語。在工業時代的背景前,在大自然的真實環境中展示孩子天真活潑的情趣和他們矯健、稚嫩的體形姿態,把風俗民情和兒童人體揉和在一起,使作品包孕著豐富的內涵。
19世紀末,康曼瑞·C·普尤拍攝的《模特兒》,是攝影史上出現的最嚴格意義上的標準的人體攝影。站立的女模特兒,微側的背影,兩手臂伸出,一高一低,倚牆而立,身邊床上斜置的衣衫,右下角的軟鞋,及背影牆壁上的一些畫框,這種布局和姿態,看來是受繪畫影響,而沒有完全成為真正屬於攝影的人體作品。
本世紀初至30年代,是世界人體攝影走向成熟、不同風格的流派紛呈,各種形式、意蘊備具,洋洋大觀、繁茂發達的重要歷史時期。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攝影家是:
威斯頓:他在1924~1925年以對攝影藝術的貢獻榮獲白金漢獎金,創作慾望和題材大大擴充,創作力更趨活躍的時候,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他曾經說過:「我無須去拍預先想好的姿態」,生活中的圖像、人體本身固有的美和一些動人的姿態打動了他才投入拍攝的。如1923年9月,他在墨西哥城的日記中寫道:「這里有令人神魂顛倒的陽光、表面結構,質地有趣的白牆,和各種各樣的雲,單是這些就足夠我許多個月不知疲倦地拍都拍不完的創作題材。」直到1924年7月9日,他在日記里一開頭就高喊:「雲彩再一次誘惑我……還有什麼東西能比雲彩的形式美能逃避我的鏡頭的捕捉!……的確,我的眼睛和思想是朝向天空的,當我把眼睛往下一瞥,我看見泰娜裸體地躺在Azotea上進行日光浴,我的雲的工作便結束了。我把照相機轉向一個更加現實的主題,並獲得極為有趣的成功的負片。」這里,威斯頓透露了他人體攝影樸素的創作思想,也概括了他人體攝影基本的藝術特質,那就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極其優美的形式美感。
曼·瑞:這是一位達達主義的畫家兼攝影家,達達主義攝影的創立者。他迷戀於攝影光效應,用各種技法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其中有剛勁的充滿力度感年輕男子人體,也有女詩人、女畫家以至酒吧女郎的人體作品,或用中途曝光,或用正底負像法,或加網紋圖案,或用筆繪補充,造成豐富多樣,蔚為奇觀的人體作品。曼·瑞基於他對藝術攝影藝術的看法,認為「自然並沒有創造藝術作品,是我們和人類心智特有的闡述能力發明了藝術。」又說:「藝術作品取決於人,管他使用什麼表現工具。」在充分自由的心態下發掘攝影的創造性和靈感,使曼·瑞的作品脫離了一切固有的形式羈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舒捲自如,又不失其藝術魅力。
有這樣一個例證:超現實主義作家朗西斯·畢加比亞,身材高大,壯碩無比,有人說他像一頭牛。曼·瑞的評價是漂亮、高大而健壯,精心給照了一張他光脊樑的半身裸體照,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畢加比亞也非常喜歡。曼·瑞還給他摯愛的女友姬姬照了一張裸照。姬姬坐著,戴著東方式頭巾,從背影看去,這種姿態令人一下就想起安格爾的油畫名作《健壯的浴女》。曼·瑞在突發的靈感啟示下,在照片加了兩個音孔,有人說是性的暗示,其實,曼·瑞只是為了更充分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構想罷了。
以曼·瑞為標志,人體攝影經歷了傳統的、繪畫主義的,以至生活化的發展階段之後,進入現代主義的藝術表現階段。攝影界已不滿足於描繪客現存在的人體美,而更多地追求自己的主觀感受。通過攝影的藝術造型,攝影的技術技巧,把自己獨特的剎那間的印象、把自己心田深處的審美理想外化為生動的人體形象。
早期一直以拍攝英國下層勞動人民苦難生活著稱的攝影大師布蘭特,晚期仍保持他獨有的原始美粗獷美的自然質朴、強反差、粗粒子的風格特徵,在題材內容上卻轉而拍攝女性人體,自成一格,獨具風采。布蘭特舍而不用現代高精密度的照相器材,改用老式磨得錚亮的桃花心木製成的「鷹眼」柯達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確屬「老掉牙」的「老爺機」,它沒有快門,焦點也是固定的,光圈只有針眼大小,景深短,極為容易變形。布蘭特既非發思古之幽情,亦非一時心血來潮,他是為了利用這種鏡頭容易變形的特點,創造超現實主義的人體攝影之美。我們不難發現,布蘭特的藝術匠心確實收到預期效果。他的人體由於巧妙的運用特殊技法,或突出臂,或突出腿,或突出胸,或突出臉,以至或突出手,或突出腳,真正對人體作多攝角、多視角的審視,擴充豐富了人體攝影之美。布蘭特人體攝影得到藝術界包括畫界、文學界、攝影界的肯定,在人體攝影中獨樹一幟,飲譽世界。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展常規的傳統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代攝影語言、創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醜陋的意境。如傑瑞·郁斯曼的象徵意味的人體攝影、羅傑·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
綜上,同樣以東方文化為背景的中、日等國人體攝影,同樣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傾向-一種是極力使之和東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結合,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人體攝影,一種是無所顧忌的和西方文化、歐美文化相結合,創造個性強烈突出的人體攝影。二者各有其作者群和讀者、觀眾群,可以並行不悖,各自得到發展。
⑧ 求一個《初中優秀作文成果集》的標題,要文藝一點
菡萏及笄落芳華
⑨ 發一張你自己拍的,最文藝的照片
餘生溫柔再無人識,(。。。。。。。。。。。。。。。。。。。。)
⑩ 張成果的藝術簽名怎麼寫
張成果,幾個字,
硬筆連筆和藝術簽名原創寫法範例。
如圖所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