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團隊研究成果

團隊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3 11:38:17

❶ 胡海嵐團隊去年發表的是什麼科研成果

近日,學校在紫金港校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教授課題組在抗抑鬱機制方面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北京時間2月15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以同期兩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胡海嵐課題組有關抑鬱症的神經編碼模式、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和膠質細胞調節神經元放電方式導致抑鬱的分子機制等一系列重要的新發現。文章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
發布會上,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浙江大學醫葯學部主任段樹民院士、施普林格自然中國區科學總監印格致分別致辭,對胡海嵐課題組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表示祝賀。
發布會上胡海嵐詳細介紹了研究背景、科研概況、研究成果和課題組情況。此次兩篇研究長文首次揭示抑鬱症的形成和大腦中一個反獎賞中心—韁核的簇狀放電方式密切相關;提出了全新的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即通過阻斷簇狀放電從而釋放對獎賞中心的抑制;首次發現膠質細胞調節神經元放電方式的特殊結構—功能關系;針對阻斷簇狀放電的思路,為開發新型的快速抗抑鬱葯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羅建紅表示,近年來,浙江大學師生頂天立地開展科學研究,大力凝練科研方向,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攻關任務。科研經費規模、論文發表、授權專利數等科研指標穩居全國高校前列。去年底,浙江大學召開的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聚焦一流建設,加快實現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本次胡海嵐教授課題組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是團隊長期致力於研究情感與社會行為的神經基礎和可塑性機制的成果。這一具有原創性、標志性、引領性的令人興奮的創新成果,激勵人心。
段樹民說,對抑鬱症的研究有很多經典的學說,胡海嵐課題組顛覆性的研究非常完美地解釋了氯胺酮為何能夠治療抑鬱症的機制,同時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為將來開發新葯奠定基礎。胡海嵐在學成歸國獨立組建團隊不到10年的時間里,已經在《科學》和《自然》共發表了5篇文章,對她和團隊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的感嘆。不久前,國務院剛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研究的意見,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將會在浙大醫學院進一步涌現。
印格致說,公開的數據顯示,《自然》雜志有很高的拒稿率,胡海嵐教授團隊在同一期雜志發表兩篇長文,是非常罕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精神類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葯物發現是《自然》雜志非常關注的領域之一,很感謝胡海嵐教授在這一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並將她的研究投向了《自然》雜志。
「胡海嵐團隊的研究成果,恰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揭開抑鬱症核心機制的謎團,揭開氯胺酮抗抑鬱的面紗,為我們尋找新型抗抑鬱葯物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其轉化效應和應用前景不可估量。」浙江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在接受采訪時說。
發布會上,胡海嵐教授及有關課題組成員還就記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黨委宣傳部、研究生院培養處、科學技術研究院、醫學院和基礎醫學系有關負責人以及來自近20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發布會。
發布會前,羅建紅會見了印格致一行。

❷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科研團隊是非常傑出的



總的來說


其實顏寧自己在博客裡面說得很清楚。科研的三重境界:生計、興趣和永生。這項工作是她進清華開始就想做的,現在做出來了,而且是可以寫進教科書的工作。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算是有些「永生」的味道了。對於純粹的科學家來說這就足夠了。

❸ 清華團隊新成果在《自然》發表,這次研究成果有何重要作用

有人說,如果能在《自然》上發表一篇文章,國內高校隨便你選。從中可以看出,能在Nature上發刊的難度之高了。

光刻機是製造微機電、光電、二極體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關鍵設備。其分為兩種,一種是模板與圖樣大小一致的contact aligner,曝光時模板緊貼晶圓;另一種是利用類似投影機原理的stepper,獲得比模板更小的曝光圖樣。高端光刻機被稱為“現代光學工業之花”,製造難度很大,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製造。 因此曝光機價格昂貴,通常在 3 千萬至 5 億美元。

那製作光刻機究竟有什麼用呢?

可以說,如今我們使用的任何智能設備,都離不開一個東西,那就是二極體大規模集成電路,而光刻機就是製造這個東西的。

所以,完全自主生產光刻機也被認為中國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又一大障礙。

❹ 如何評價清華大學顏寧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

首先介紹下顏寧老師。
顏寧,1977年出生,2000年獲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2004年獲博士學位,之後繼續在該校接進行博士後研究,2007年博士後出站後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其在清華的研究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及植物脫落酸受體信號通路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研究,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及2項科技部重大科學計劃項目。顏寧回到清華迄今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來作為通訊作者在三大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成果於2009、2012年兩次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重點引用, 2012年入選中國十大科學進展。

顏寧2005年因為傑出的博士論文研究獲得《科學》(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回國後相繼獲得「貝時璋青年生物物理學家獎」、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等獎勵和榮譽。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3年入選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萬人計劃」青年組);2011年,顏寧教授成為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HHMI)評選的首屆28位國際青年科學家之一。2014年被《細胞》雜志選為全球40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傑出科學家之一。顏寧老師是施一公老師的學生,目前都在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擔任PI,在回國的5年裡已經在CNS上發文9篇,在以論文數量排資論輩的環境,這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

再介紹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於重要跨膜運輸蛋白的結構與功能機理的研究,而此次發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結構。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從細菌到人類各種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來源,也是人腦和神經系統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葡萄糖代謝的第一步就是進入細胞:親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細胞膜,其進出細胞需要通過鑲嵌於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轉運蛋白完成。

GLUT1是發現最早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幾乎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中,是紅細胞和血腦屏障等上皮細胞的主要葡萄糖轉運蛋白,對於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和大腦供能起關鍵作用。在已知的人類遺傳疾病中,導致GLUT1功能異常的突變會影響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導致大腦萎縮、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癲癇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稱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當發生癌變時,葡萄糖是腫瘤細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是腫瘤細胞由於缺乏氧氣供應而只能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同質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細胞的10%,因而對葡萄糖的需求劇增(這是被稱為Warburg Effect的腫瘤細胞代謝現象),在很多種類的腫瘤細胞中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以大量攝入葡萄糖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擴增,這使得GLUT1的表達量可能作為檢測癌變的一個指標。

癌(腫瘤) 細胞和正常細胞的重要區別是腫瘤細胞主要通過糖酵解Glycolysis獲取能量,對葡萄糖進行無氧代謝,而正常細胞可以通過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獲得大量能量,由於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觀察到GLUT1的超量表達。所以總結起來,GLUT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運蛋白,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一項基礎研究,但是距離實際的臨床應用還有很遠,但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本身就是有區別的,在我看來,基礎研究就是為了探索未知。
該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雜志在線發表後,立刻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充分肯定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評價說:「要針對人類疾病開發葯物,獲得人源轉運蛋白結構至關重要。對於GLUT1的結構解析本身是極富挑戰、極具風險的工作,因此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膜轉運蛋白研究專家羅納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們終於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轉運蛋白在原子解析度水平上的晶體結構,這是50年以來的一項重大成就。」人體GLUT1基因序列鑒定者、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資深教授哈維•羅德士(Harvey Lodish)認為,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並且表示將把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編寫的《分子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Cell Biology)經典教科書第八版之中。

❺ 王金淑的研究成果

稀土難熔金屬電子發射材料是王金淑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大功率電子管用陰極材料方面,替代有放射污染的Th-W材料是數十年來人們的一個夢想。新型環保陰極材料——鑭鉬陰極材料多年來由於其發射穩定性的難題讓世界無數科學家為之折腰。90年代初期,周美玲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向停滯多年的課題發起了沖擊。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雖然經過多種方法處理,其發射穩定性仍然沒有得到改善。1996年成為周美玲教授博士生的王金淑參加了這項研究。王金淑認為,鑭鉬陰極材料的性能與它的很多物理化學問題緊密相關,應該著重從它的發射機理等基礎研究入手。經過一系列基礎研究,為陰極處理的關鍵工藝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指導,顯著改善了鑭鉬陰極的發射穩定性,首次成功製成了實用型鑭鉬陰極的FU-6051電子管,壽命從原來的十幾小時提高到3000小時(技術標准為1000小時),達到了國際最高水平,這個困擾陰極材料工作者多年的世界性難題被解決了。以徐光憲院士和李英東院士為首的專家組鑒定認為:「該項研究在機理上為國內外首創,在工藝研究上取得突破,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由於研究成果突出,王金淑提前半年畢業並通過了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學位論文《稀土鉬陰極發射機理、稀土元素行為及作用機制研究》被評為校優秀論文,並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在鑭鉬熱陰極材料研究的基礎上,王金淑首次在中國國內外開展了磁控管用稀土鉬次級發射材料的研究。實驗結果表明,稀土鉬次級發射陰極是一種耐高溫回轟、長壽命、制備工藝簡單的新型磁控管陰極材料,有望在醫療領域的癌症放射治療儀中應用,改變其關鍵部件從國外進口的現狀。某型號的稀土陰極磁控管已成功應用於雷達上,稀土陰極磁控管已批量生產。以才洪年院士為首的專家組對該項目進行了技術鑒定,鑒定結論為:「新型陰極材料屬於國內外首創,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作為第一發明專利人,王金淑目前已申請相關國家發明專利4項,3項獲批,1項進入專利公開階段。
除稀土鉬陰極外,王金淑正在將研究進一步拓展,以應用到其它領域。她們採用液液摻雜及液固摻雜法制備了鈧鎢基粉末,並與北京真空電子源研究所合作製成了擴散型陰極,該種陰極具有制備工藝簡單,重復性好的特點,其發射性能達到國際最好水平。已申報相關國家發明專利4項(其中第一專利發明人3項,第二專利發明人1項),其中獲批1項,3項處於專利公開階段。在2005年出版的第五屆國際真空電子源會議論文集的前言中,有著以下評述:「中國在世界真空電子研究與發展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並將在未來位於領先地位。主要體現在中國採用亞微米技術在鈧系陰極或鑭鉬陰極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這些由國內外專家撰寫的綜述,正是對這個研發團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首肯。鈧鎢基擴散陰極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國外真空電子領域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美國斯坦福大學線性加速器中心研發主任Glenn博士來函索要鈧鎢擴散陰極,並在斯坦福大學進行了測試,以下為他的測試結果和評價:「在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我對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真空電子源研究所提供的C1陰極進行了加速壽命實驗…,對於你們陰極的測試結果我感到非常興奮,該陰極在支取100A/cm2的發射電流密度條件下工作500小時以上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一個極為優異的結果。」基於上述優異的測試結果,美國已經將北京工業大學列入美國的Muri計劃,該計劃意加強大學、研究單位及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美國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已來人與課題組進行交流,雙方擬進行合作研究以將其應用在更尖端領域。

❻ 安發國際科研團隊有哪些成員有哪些科研成果

據我所知,安發國際的科研團 隊非 常強 大,像高益槐教 授、謝聯輝教、Paul James Moughan教 授、齊忠權教 授都是團隊成員,他們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層面揭開了分子結構、組合、劑量與療 效的關系,實現了傳統醫 學和西方醫 學的兼容和匯合。

❼ 我國科學家研究證明和科技團隊研究成果顯示是不是多餘的

我國科學家研究證明和科技團隊研究成果顯示不是多餘的
科學家研究證明
10年來,科學家設置了多個采樣點,從西部的新疆一直到東海,每個季度進行采樣,共採集了近2萬個樣品,並進行全面實驗分析,最終揭示了我國嚴重灰霾尤其是高濃度細顆粒物PM2.5的來源和形成機制。
科研團隊研究成果顯示
大量的機動車尾氣排放是空氣中細顆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霧霾形成的主要因素。

❽ 團隊成員間現有或曾有的研究合作關系及研究合作成果 怎麼寫

1、公司基本情況 2、主要管理者情況3、產品/服務描述(產品/服務介紹、產品技術水平,產品的新穎性、先進性和獨特性,產品的競爭優勢。) 4、研究與開發(已有的技術成果及技術水平,研發隊伍技術水平,競爭力及對外合作情況,已經投入的研發經費及今後投入計劃,對研發人員的激勵機制。) 5、行業及市場(行業歷史與前景,市場規模及增長趨勢,行業競爭對手及本公司競爭優勢,未來3年市場銷售預測。) 6、營銷策略(在價格、促銷、建立銷售網路等各方面擬採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對銷售人員的激勵機制。) 7、產品製造(生產方式、生產設備、質量保證、成本控制。) 8、管理(機構設置、員工持股、勞動合同、知識產權管理、人事計劃。) 9、融資說明(資金需求量、用途、使用計劃,擬出讓股份,投資者權利,退出方式。) 10、財務預測(未來3年或5年的銷售收入、利潤、資產回報率等。) 11、風險控制(項目實施可能出現的風險及擬採取的控制措施。)

閱讀全文

與團隊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