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優美照片

成果優美照片

發布時間:2021-06-12 12:06:41

1. 人生還是很美好的圖片


美好的

2. 新中國輝煌成就圖片(建國後重大成就圖片)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3. 兒童照片上的唯美句子

  1. 快樂的情緒從孩子稚嫩的臉上滲透而出,與照在他們臉上的陽光混合在一起。他們竭盡全力大聲呼喊著,歡笑著,奔跑著,彷彿不用盡全身力氣就要被這滿滿的情緒給撐壞了一樣。

  2. 每天的你都快樂得象爐子上的茶壺一樣,雖然小屁屁被燒的滾燙滾燙,但依然吹著開心的口哨,冒著幸福的泡泡,樂的屁顛屁顛!

  3. 在我的銀河中,有很多閃爍的小星星,它們眨著可愛小眼睛,那就是我成長的快樂。

  4. 當我逐漸安定的時候,當我慢慢年老的時候,當我以後回憶起這些的時候,我的嘴角就會高高的揚起。因為這都是我青春行走過的印跡。所以,對於傷害,我只當它未曾存在過;對於現在,我不抱怨、不哀傷……堅強、勇敢是我存在的原則。

  5. 童裝穿著小了點,童聲仿著萌了點,童謠哼著怪了點,嘿嘿,不防看看以下三點,保持童心視角新奇點,尋找童趣幸福快樂點,保持童真思想單純點。世界兒童日,記得做個快樂的自己。

  6. 擁有童心便擁有甜美幸福,擁有童心便擁有新奇幻想,擁有童心便擁有快樂生活。世界兒童日,願童心永遠眷顧你!

  7. "頭頂梳辮辮,身上穿兜兜,褲子露屁屁,大腳露丫丫,口水長流流,鼻涕瞎抹抹,喊妻是奶奶,叫女是阿姨,要吃棒棒糖,哭著叫媽咪,世界兒童日,送你一天三歲小日子,祝你返老還童真快樂。"

  8. 發簡訊,在今天,願你童心未泯笑容甜;送祝福,傳愛心,願你返老還童葆青春;世界兒童日,祝你快樂多煩惱少,開心多生活好。

  9. 學習要刻苦,你需要這句話。刻苦會使你的學習成果很扎實。也許在有些人眼裡,刻苦讀書的人是書獃子,但刻苦學習的人腳踏實地,這樣做的好處會慢慢顯現出來。它會帶來成績的穩定性,並繼而帶來較好的心理素質。

  10. 做一個惜時的人。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生命,這已是人所公認的。的確,生命就是由這叫做時間的材料組成的,浪費時間的人,就是在浪費生命。誰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誰就贏得了更多

  11. 願你是一棵樹: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灑一抹如泉的涼蔭;秋天,舉一樹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個養精蓄銳的好夢!

  12. 生活要精彩,努力才痛快,生命要多彩,一路才暢快,生日要喝彩,壽星才愉快。親愛的,生日快樂。

  13. 悠的雲里有淡淡的詩,淡淡的詩里有綿綿的喜悅,綿綿的喜悅里有我輕輕的祝福。

  14. 神奇的造物主把你這樣一個天上的天使派到我們家來做我們的精靈,除了最深切的謝謝和禱告尚有什麼能更好地表達我們的神色呢?除了最真摯、熱烈的愛,尚有什麼是我們能給你的嗎?

  15. 願你是風,鼓起白色的帆;願你是船,劈開藍色的波瀾。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將彩色的人生擁抱。

4. 74歲大爺用5千雙筷子搭出黃鶴樓,成果究竟有多精美

74歲大爺用5千雙筷子搭出黃鶴樓,成果讓網友直呼高手在民間,74歲張大爺用5000雙竹製一次性筷子,搭出天壇、黃鶴樓、黃金塔等古建築,最高達1.5米。張大爺年輕時是木工和鐵工,對於自己的作品,其表示:“雖然70多了,但也不能老閑著”,從去年開始,他一個人用筷子搭出了4座樓閣。能工巧匠多出自有心人。這位74歲的老人用5000餘雙筷子搭建工藝品,既展示了自己的手藝,也變廢為寶,一舉兩得,值得點贊。

5. 社會影響及主要成就怎麼寫

主要成就指的是到目前為止,一個所做的被世人所認可的成果。主要要個人事跡、學術成果、獲獎記錄等。

社會影響是指一個人的成就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6. 形容很有成就的成語有什麼

形容很有成就的成語有:
1、震古爍今[zhèn gǔ shuò jīn] 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非常偉大。
2、震古鑠今[ zhèn gǔ shuò jīn ]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偉大。
3、建功立業[jiàn gōng lì yè] 建:建立;功:功勛;業:事業。建立功勛,成就大業。
4、有志竟成[yǒu zhì jìng chéng] 竟:終於。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5、魚躍龍門[yú yuè lóng mén] 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6、心堅石穿[xīn jiān shí chuān] 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7、爐火純青[lú huǒ chún qīng] 純:純粹。道士煉丹,認為煉到爐里發出純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後用來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8、如願以償[rú yuàn yǐ cháng] 償:實現、滿足。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
9、黃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10、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7. 人體藝術的光輝成果

要講人體美、人體攝影,先要從人談起。蘇聯學者洛莫夫說:「人成了包括幾十門學科的龐大系統的研究對象。」作為藝術學科之一的攝影藝術學,當然也要把人體作為自己研究、表現的中心之一。人,為什麼受到如此高度重視,成為科學和藝術關注的中心呢?
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原始先民們在洪荒未開的時代茹毛飲血,風餐露宿,到今天登月球、探火星,創造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最早打製得十分粗糙的仍然近乎石塊的原始形態的石刀、石斧,到今天「彷彿憑著魔力似地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從結繩記事的簡單思維到「產生了巨大-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一切充分說明了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是大寫的人,是世界的主人,是創造性的主體。關注人,把人作為一切學術和藝術的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題中應有之義。有什麼理由把藝術表現的范圍規定在人的周圍環境而不能聚焦於人本身以及人體呢?
人類不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整個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人類自身。人是世間萬事萬物中最美的形體,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從一個單獨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所產生的最復雜的有機體。」人體本身是最美的形體,也是內蘊最豐富的形體。如果說,整個自然,社會是一個大宇宙,外宇宙,那麼,人體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內宇宙。大宇宙、外宇宙是小宇宙、內宇宙的擴大投影;小宇宙、內宇宙是大宇宙、外宇宙的折光、縮微。大宇宙、外宇宙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內宇宙,小宇宙就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軀干,他的每一筋腱、肌肉、每一姿態動作,無不反映人的內心體驗和精神本質。如果說人的內在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濃縮了的人類精神文明史,那麼,人的外在形態在某種程序上是一部凝聚了的人類進化史。它的豐富審美內涵是其他題材所不能取代的。
繼各種古老的藝術品種之後出現的新興藝術樣式-攝影藝術中的人體攝影,在創作中,要求要全面、深刻地發揮作者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體現出人類全部歷史發展的偉大成果。這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到:1、攝影家作為攝影創作的主體,他是人類文明演進、歷史發展的積淀的產物,現代意識和審美的觀念是他進行審美創造的驅動力;2、攝影藝術造型的工具是人類科技最新成果,攝影藝術造型技巧熔人類心智和科學、匠心和工具、主體和客體於一爐,直接體現了人類當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3、人體攝影-攝影藝術中的一個品牌、一個題材,它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態-紀實與創意、具象和抽象、現實與超現實,與其他古老藝術樣式相比較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更具有現代感。
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人體攝影藝術是當代人體藝術中的天之驕子 人體是藝術的永恆主題。如果說,原始藝術中的人體表現,源於性意識(這不論是西歐在3萬年前出土的《羅塞爾的維納斯》,還是我國新疆近發現的壁畫中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表現都是證明)。那麼,現代藝術中的人體,由於它的創造者-藝術家是經過幾千年文明進化,心理積淀的人類歷史偉大成果。他的思維、情感、製作、運轉、都不是原始的純生理本能的驅使,而深深潛藏著對藝術的奧秘、人生的真諦的探求為目的。即使某些現代藝術家在其驅使之進行創作的原動力上,及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意趣上都有著情慾的成分,也不能影響我們在對一種藝術題材、一個藝術部類的總體考察,僅僅歸結為性意識的表現。
可以肯定,人們之所以愛人體藝術,是由於藝術家借用人體語言來崇拜生命、贊美自然、歌頌青春、謳歌愛情、追求自由。這種創作態度,乃是產生優秀人體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在動因。而真正優秀的人體攝影藝術同把人引入想入非非,邪念叢生沒有必然聯系。難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不是以男性陽剛之美、力度感打動人嗎?而羅丹的直接以性愛為主題的雕塑,仍然使人遠離肉慾,而感受到青春美麗,生機活力。然而,人體藝術在各個國度,各個歷史時期都曾受到過責難,從古希臘到近代、現代、從歐洲到亞洲,都反映出兩種不同的觀點的斗爭。蘇聯著名雕塑家穆希娜針對本國情況尖銳指出:「現在我們有一種不健康的清教徒的傾向-害怕裸體。為什麼我們的觀眾可以允許看前輩大師的裸體,卻不準看蘇維埃畫家筆下的裸體呢?如果用這樣的邏輯看問題,我們就要否定所有古代和文藝復興的藝術,關閉所有博物館。」她還說:「人體能最充分、最真誠、不隱蔽地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在的面貌(不是一切都可以加上褲衩的)」。看來,古今中外清教徒們對裸體藝術的非難如出一轍,其立論的邏輯也大致相同。「有傷風化」雲雲的責難,對文學、繪畫、雕塑以至表演領域里都已逐步被各個突破,惟一的也許是最後的據點是攝影。
為什麼人體可以畫、可以寫、可雕塑、表演,就是不可以拍呢?問其故,則曰,拍照是真,拍的照片逼真,所以不行。這種「理由」是非常可笑的。中國的清教徒,偽道學家們並不能自圓其說,必須加以辯證清楚。
一是所謂「真」的問題。不錯,拍照是要以真人為對象的。但是不是只有攝影才直接面對真人實景進行工作呢?顯然不是這樣。不論繪畫,雕塑都要以真人為模特兒進行創作的。也許他們要說,照片的效果逼真,所以不能允許。這也是奇怪的邏輯,且不說以人體美為宗旨的表演活動是真人的表演,就說照片的藝術效果,它並不以逼真為最高審美創造條件。丹納講:「盧佛美術館有一幅但納畫。但納用放大鏡工作,一幅肖像要畫4年;他畫出皮膚的紋縷、顴骨上細微莫辨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逶迤曲折,伏在表皮下的細小之極的淡藍血管;他把臉上的一切都包羅盡了,眼珠的明亮甚至周圍的東西都反射出來。你看了簡直會發愣:好像是一個真人的頭,大有脫框而出的神氣。」
丹納是為了說明筆致豪放的畫比工細的更受歡迎。我們從這里可以了解逼真並非攝影獨有的藝術手段,在某種程序上,有的攝影作品的工細、逼真的效果恐怕不一定達到但納的水平。如果聯繫到當代某些照相寫實主義繪畫、雕塑,直接以真人翻制,確實栩栩如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知發難的先生們對此又將如何解釋。
再說欣賞的問題,決非如這些同志所述攝影逼真感故而容易引起副作用。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與人之間便只好隔離了事。事實上,羅丹的雕塑,人們觀賞時,那無生命的冷冰冰的青銅和大理石,能使人感到肌膚的溫暖、血液的流動、思想的波動,產生這樣強烈的生命真實性。人們欣賞時的內心充溢著的是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而不是別的什麼。關鍵是觀者的心靈,而非作品本身的問題。這些同志實際上混淆了藝術和實物、欣賞和慾望的關系。黑格爾老人曾明確告誡說:「藝術興趣和慾望的實踐興趣之所以不同,在於藝術興趣讓它的對象自由獨立存在,而慾望卻要把它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用途,以至於毀滅它。」又說:「在藝術里,這些感性的形狀和聲音之所以呈現出來,並不是為著它們本身或是它們直接顯現於感官的那種模樣、形狀,而是為著要用那種模樣去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因為它們有力量從人的心靈深處喚起反應和回響。這樣,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
優秀的人體攝影作品應該具備這種喚起心靈反應和回響的力量,具有美好心靈的欣賞者也一定能借作品顯現出他美好心靈的折光。還是穆希娜說的:「一個人只有思想骯臟,才會在美好的人體中看到骯臟的東西。」人體攝影決非誨淫誨盜的同義語。人體攝影固然有高潔、純正、雅緻與低級庸俗直至下流之分,它的欣賞者的審美趣味亦有高低、精粗、文野、好壞之分。靈魂卑劣者因與庸俗下流之作起共鳴,在高雅之作面前,他也會產生邪惡的念頭。對於淫穢之作要堅決取締。物有優劣,人有良莠,以罪惡目的從事人體攝影者決非絕無僅有,然而,這些問題要通過健全法制及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審美水平、道德水平來解決。發展健康的高尚的人體攝影藝術同堅決取締黃色下流的偽作是根本性質上不同的兩回事情。一定要嚴格區分其性質和界限,一定不能因噎廢食,潑臟水連同孩子也一定倒掉了。 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後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客觀現實的藝術表現力後,富有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1857年瑞典攝影家、後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左邊表示勤勉、友善、進取,右邊則表示貪婪、享樂、墮落。共用30多張底片剪輯拼貼放大而成。這本來是一次非常富有想像力和積極意義的藝術創舉,也受到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在曼徹斯特舉行的重要造型藝術作品展覽會上為新興的攝影藝術贏得了極高聲譽。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麼多裸女,姿態粗野淫糜,流於色情等等。可見,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麼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律性反應了。
無論如何,他們不可能阻攔人體攝影藝術的發展。繼繪畫主義攝影之後而起印象主義攝影的開拓者卡梅隆夫人,除在名人肖像方面卓有成效外,依據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而拍攝的主題性照片中,有不少兒童人體照片。兒童人體是早期攝影家非常迷戀的題材。弗蘭克·薩特克利夫拍攝的《水耗子》(1886年攝)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在於他第一次跳出攝影室,跳出依據神話故事排演、模特兒裝扮的僵化創作模式,走向人間,走向自然。傍晚的小河邊,夕陽余輝把一群在水中嬉戲的孩子照得通體透亮,水中沒腳脖子,他們或蹲或坐,或仰卧或側身,有的眺望遠方岸邊煙霧騰騰的工礦井架,有的相互耳語。在工業時代的背景前,在大自然的真實環境中展示孩子天真活潑的情趣和他們矯健、稚嫩的體形姿態,把風俗民情和兒童人體揉和在一起,使作品包孕著豐富的內涵。
19世紀末,康曼瑞·C·普尤拍攝的《模特兒》,是攝影史上出現的最嚴格意義上的標準的人體攝影。站立的女模特兒,微側的背影,兩手臂伸出,一高一低,倚牆而立,身邊床上斜置的衣衫,右下角的軟鞋,及背影牆壁上的一些畫框,這種布局和姿態,看來是受繪畫影響,而沒有完全成為真正屬於攝影的人體作品。
本世紀初至30年代,是世界人體攝影走向成熟、不同風格的流派紛呈,各種形式、意蘊備具,洋洋大觀、繁茂發達的重要歷史時期。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攝影家是:
威斯頓:他在1924~1925年以對攝影藝術的貢獻榮獲白金漢獎金,創作慾望和題材大大擴充,創作力更趨活躍的時候,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他曾經說過:「我無須去拍預先想好的姿態」,生活中的圖像、人體本身固有的美和一些動人的姿態打動了他才投入拍攝的。如1923年9月,他在墨西哥城的日記中寫道:「這里有令人神魂顛倒的陽光、表面結構,質地有趣的白牆,和各種各樣的雲,單是這些就足夠我許多個月不知疲倦地拍都拍不完的創作題材。」直到1924年7月9日,他在日記里一開頭就高喊:「雲彩再一次誘惑我……還有什麼東西能比雲彩的形式美能逃避我的鏡頭的捕捉!……的確,我的眼睛和思想是朝向天空的,當我把眼睛往下一瞥,我看見泰娜裸體地躺在Azotea上進行日光浴,我的雲的工作便結束了。我把照相機轉向一個更加現實的主題,並獲得極為有趣的成功的負片。」這里,威斯頓透露了他人體攝影樸素的創作思想,也概括了他人體攝影基本的藝術特質,那就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極其優美的形式美感。
曼·瑞:這是一位達達主義的畫家兼攝影家,達達主義攝影的創立者。他迷戀於攝影光效應,用各種技法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其中有剛勁的充滿力度感年輕男子人體,也有女詩人、女畫家以至酒吧女郎的人體作品,或用中途曝光,或用正底負像法,或加網紋圖案,或用筆繪補充,造成豐富多樣,蔚為奇觀的人體作品。曼·瑞基於他對藝術攝影藝術的看法,認為「自然並沒有創造藝術作品,是我們和人類心智特有的闡述能力發明了藝術。」又說:「藝術作品取決於人,管他使用什麼表現工具。」在充分自由的心態下發掘攝影的創造性和靈感,使曼·瑞的作品脫離了一切固有的形式羈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舒捲自如,又不失其藝術魅力。
有這樣一個例證:超現實主義作家朗西斯·畢加比亞,身材高大,壯碩無比,有人說他像一頭牛。曼·瑞的評價是漂亮、高大而健壯,精心給照了一張他光脊樑的半身裸體照,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畢加比亞也非常喜歡。曼·瑞還給他摯愛的女友姬姬照了一張裸照。姬姬坐著,戴著東方式頭巾,從背影看去,這種姿態令人一下就想起安格爾的油畫名作《健壯的浴女》。曼·瑞在突發的靈感啟示下,在照片加了兩個音孔,有人說是性的暗示,其實,曼·瑞只是為了更充分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構想罷了。
以曼·瑞為標志,人體攝影經歷了傳統的、繪畫主義的,以至生活化的發展階段之後,進入現代主義的藝術表現階段。攝影界已不滿足於描繪客現存在的人體美,而更多地追求自己的主觀感受。通過攝影的藝術造型,攝影的技術技巧,把自己獨特的剎那間的印象、把自己心田深處的審美理想外化為生動的人體形象。
早期一直以拍攝英國下層勞動人民苦難生活著稱的攝影大師布蘭特,晚期仍保持他獨有的原始美粗獷美的自然質朴、強反差、粗粒子的風格特徵,在題材內容上卻轉而拍攝女性人體,自成一格,獨具風采。布蘭特舍而不用現代高精密度的照相器材,改用老式磨得錚亮的桃花心木製成的「鷹眼」柯達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確屬「老掉牙」的「老爺機」,它沒有快門,焦點也是固定的,光圈只有針眼大小,景深短,極為容易變形。布蘭特既非發思古之幽情,亦非一時心血來潮,他是為了利用這種鏡頭容易變形的特點,創造超現實主義的人體攝影之美。我們不難發現,布蘭特的藝術匠心確實收到預期效果。他的人體由於巧妙的運用特殊技法,或突出臂,或突出腿,或突出胸,或突出臉,以至或突出手,或突出腳,真正對人體作多攝角、多視角的審視,擴充豐富了人體攝影之美。布蘭特人體攝影得到藝術界包括畫界、文學界、攝影界的肯定,在人體攝影中獨樹一幟,飲譽世界。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展常規的傳統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代攝影語言、創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醜陋的意境。如傑瑞·郁斯曼的象徵意味的人體攝影、羅傑·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
綜上,同樣以東方文化為背景的中、日等國人體攝影,同樣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傾向-一種是極力使之和東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結合,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人體攝影,一種是無所顧忌的和西方文化、歐美文化相結合,創造個性強烈突出的人體攝影。二者各有其作者群和讀者、觀眾群,可以並行不悖,各自得到發展。

8. 美麗的景色作文

夏天的早晨,媽媽爸爸帶我到郊外遊玩。
到了郊外,我就被這里美麗的風景給迷住了。藍藍的天空籠罩著大地,就像媽媽愛撫著孩子一樣,地面上,山很高,朵朵白雲圍著它在轉圈。山下,有一片樹林,這里是小鳥的家園,無數小鳥在樹林里歌唱嬉戲。樹林的中間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小河的水清得可以看見河底的鵝卵石,河水倒映著兩旁的景物。
看,那裡有一隻小小的綠殼烏龜,它小心翼翼地探出腦袋,左瞧右瞧,看到水草抖動一下,它就嚇得把頭、腳和尾巴都縮到硬殼里了。河裡還有小魚,它們一天到晚總是在小河裡沒完沒了地玩,有時玩捉迷藏,有時比賽游泳,有時比賽跳高。河岸上,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花兒,微風一吹,朵朵花兒翩翩起舞,它們的舞姿逗得蝴蝶和蜜蜂圍著它們轉圈啊,不肯離去。
這里真是太美了!該回家了,我非常不舍,我想我還會來這里的。

9. 收獲的唯美句子有哪些

1、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收獲得好,必須耕耘得好。

2、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麼,你就收獲什麼: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

3、我想說,收獲是果,而土地是根。荒涼的土地上培育不出美麗的花朵;乾旱的沙漠孕育不了生機的綠洲;絢麗的牡丹不會在貧瘠的大地上開花;平淡的柳樹不會在乾裂的土壤中發芽。建樓需要一個好的地基,那人生是否需要一個好的開頭?

4、失去了一份童心,但是我們並沒有失去愛!父母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冷暖溫飽,關心著我們的學習,像滋潤幼苗的泡泡花,像哺育小芽的太陽。我們收獲了更多的愛!

5、生活是一面鏡子,而鏡子的那邊就是你自己,只有不畏狂風暴雨的侵襲,才能開花結果,迎接收獲的那一天,盡管自己已失去一半光明,又何必自卑呢?生活是好的,它讓你學會收獲自己。

6、我們每付出一份艱辛,就會有收獲。收獲是農民頭上的汗水,是一條坎坷的路。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收獲。

7、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8、品讀一篇精美的小品文,我們會收獲到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利用空閑去做一件家務事,我們會收獲到母親勞動的辛苦;在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煩瑣生活中,我們又會收獲到什麼呢?

9、秋天的天空是湛藍的,秋天也是一個金色的季節,秋天的景色也是美麗的。更絕的是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它表示著絢麗與成熟。

10、收獲,在秋天。喜悅在充滿纖維的空氣中蔓延著。人們收割了成果,也收割了歡笑,快樂的氣氛在人們的四周洋溢著。在春時播種,在夏時耕耘,在秋時收獲,這似乎是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

1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閱讀全文

與成果優美照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