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4歲北航博士畢業後受聘211高校副教授,他有多優秀
一位24歲北航博士在網上火了,主要是因為他剛剛博士畢業就受聘為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一職。眾所周知,北京交通大學是我國的一所211名校,他這么年輕就能擔任211高校的副教授,由此可見,這名北航博士可不是一般的優秀。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侯濤剛的主要成績主要表現在機器人的研究方面,他與機器人結緣主要歸功於他在北航讀大一時的一次獲獎。侯濤剛從小就對機器人非常感興趣,正是因為這種興趣,所以他在大一的時候參加了北航舉辦得馮如杯科技競賽 ,並在這次競賽中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獲得這個榮譽之後,就更加堅定了他研究機器人的信念了,從此之後他就與機器人就形影不離了。
② 王延忠的北航教師王延忠
主要從事先進精密傳動加工技術、空間嚙合曲面數字加工理論和技術、傳動摩擦學理論與應用技術、面向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綠色傳動裝備技術和大型數控裝備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在《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學報》等學報發表論文20餘篇,曾獲得航空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36項目、國防預研課題多項。
③ 黃開勝的學術成果
代表論著
[1] Huang Kaisheng, Cai Linlin, Jin Zhenhua, et al. Design of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with Emphasis on Regeneration Braking. SAE 2007-01-3490 // 14th Asia Pacific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Los Angles, 2007
[2] Huang Kaisheng, Wang Shuaiyu, Jin Zhenhua, et al. Engine Torque Observer Based Real-time Optim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SAE 2007-01-3486 // 14th Asia Pacific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Los Angles, 2007
[3] Huang Kaisheng, Jiang Dinan, Jin Zhenhua. Design of Testbed System for Parallel HEV Powertrain // ICIEA 2007 -- The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In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Harbin, 2007.
[4] Wang Shuaiyu, Huang Kaisheng, Jin Zhenhua.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ICIEA 2007 -- The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In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Harbin, 2007.
[5] 黃開勝, 金振華, 張雲龍. 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的起動和暖機過程研究. 內燃機工程, 2007, 28(2):6-9.
[6] 黃開勝, 金振華, 張雲龍. 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減速斷油工況與起動/停機控制. 車用發動機, 2006, 4:45-48.
[7] Huang Kaisheng, Wang Shuaiyu, Jin Zhenhua, Jiang Dinan, Feedforward_method_of_engine_torque_estimation //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ular Electronics and Safty, Shanghai, 2006.
[8] 王帥宇, 黃開勝, 蔣荻南, 等. 並聯混合動力汽車控制策略的比較 // 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子年會論文集, 青島, 2006.
[9] 蔣荻南, 黃開勝, 王帥宇, 等. 並聯混合動力車用動力傳動系統試驗台架系統設計. 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子年會論文集, 青島, 2006.
[10] 王舜堯,張雲龍,黃開勝. 混合動力車汽油機電控系統台架穩態工況試驗研究,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2007, 36(2):29-31.
[11]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重型發動機歐三排放測試主控計算機系統開發.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6, 30(4):557-560.
[12]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柴油機噴油泵試驗台性能測試系統開發. 中國機械工程, 2006, 17(17):1861-1864.
[13]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摩托車排放轉鼓試驗台主控計算機系統的研製及應用. 吉林大學學報: 工學版, 2006, 36(7):539-542.
[14]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汽車排放測試模態試驗及分析方法研究.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06, 28(11):103-106.
[15]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通用小型汽油機台架排放測試系統開發.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2006, 35(5):49-52.
[16] 金振華, 黃開勝, 盧青春, 等. 摩托車排放測試簡易型主控計算機系統開發. 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 2006, 35(6):9-11.
[17] 周斌, 蔣荻南, 黃開勝. 基於虛擬儀器技術的智能車模擬系統. 電子產品世界, 2006(3)
[18] 黃開勝, 金華民, 蔣荻南. 韓國智能模型車技術方案分析. 電子產品世界, 2006(5)
[19] 周斌, 李立國, 黃開勝. 智能車光電感測器布局對路徑識別的影響研究. 電子產品世界, 2006(9)
[20] 陳宋, 李立國, 黃開勝. 智能模型車底盤淺析. 電子產品世界, 2006(11)
[21] 周斌, 劉旺, 林辛凡, 等. 智能車賽道記憶演算法的研究. 電子產品世界, 2006(15)
[22] 黃開勝, 李立國, 劉 旺, 等. 基於光電感測和路徑記憶的車輛導航系統. 電子產品世界, 2007(2)
[23] 林辛凡, 劉旺, 周斌, 等. 基於離散布置光電感測器的連續路徑識別演算法. 電子產品世界, 2007(3)
[24] 卓晴, 黃開勝, 邵貝貝. 學做智能車. 北京: 北航出版社, 2007.3
④ 曹傳鈞的曹傳鈞-北航發展
曹傳鈞被推選為北京航空學院教務組組長。面對「文化大革命」後高等教育「百廢待興」的局面,曹傳鈞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恢復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如何制定全校的教育規劃,如何逐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如何培養新時期的高水平的學生。
為此,曹傳鈞重點抓了四項工作,一是恢復基礎部,狠抓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恢復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系;三是結合國際上科技發展的方向,在北航建立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四是重新恢復了管理系,隨後又擴建為管理學院。歷史證明,這四項工作對北航在新時期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北航在航空宇航製造、工業企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站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北航的綜合實力也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曹傳鈞出任主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1982年至1988 年出任北航校長。在此期間,曹傳鈞與有關同志共同協作,全心致力於學校的教學改革工作,制定了本科教學改革的整套方案。這套方案的要點為:
(1)制定具有彈性的學分制教學計劃,把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納入教學計劃;把教學內容分成必修、限選、任選三類;把完成德、智、體教學活動的「量」與「質」均折算成學分來表示,以保證「德智體三育的統一」和「基本規格和因材施教的統一」。
(2)根據國家對社會主義建設當前和長遠的需要調整改造專業。
(3)壓縮講課學時,提倡「講一、練二、考三」的教學方法。
(4)實行全面加權學分的教學管理辦法,重視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能動性,落實「嚴格要求和放活管理的統一」。
(5)實行規范化的教學運行方式,保證彈性教學計劃和學分制教學管理辦法的實施。這套教改方案1982年在校內試點,1984年在全校鋪開,1989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全國眾多高校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1978年,教學秩序剛剛恢復,曹傳鈞就特別提出:要大力提高全校教師的外語水平和掌握使用計算機知識的能力。為此,他組織了全校中青年教師分期舉辦教師英語提高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班。他還利用各種渠道,盡可能多地選派各專業教師出國進修、參觀、考察、訪問。在附近高校中,北航教師的出國人數遠遠高於兄弟院校,1978年至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期間仍在北航任教的55歲以上的大批骨幹教師都獲得了這種出國機會。這樣,既開拓了教師的視野,還明確了差距,更掌握了專業主攻方向,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科研攻關能力,許多人還因此獲得了國外著名高校授予的博士學位,增強了北航參與競爭的實力。
全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後,曹傳鈞根據北航的特點,當年就與有關部門制定了研究生招生培養計劃。1984年,北航正式設立研究生院,曹傳鈞親自擔任研究生院院長。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得到了實現,北航研究生院所培養的大批博士、碩士在全國各用人單位獲得了普遍的好評。
針對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爆炸的發展趨勢,曹傳鈞很快意識到今後走出校門的人們的知識面都要不斷地更新、提高,繼續教育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他在1986年又力主成立了北航繼續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發展,主要針對航空航天領域以及社會各方面高層次的在職人員。北航繼續教育學院已成為北航整體教育體制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曹傳鈞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航空學會第二、三屆副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動力分會主任,《航空動力學報》主編。 由北航宇航學院組織,來自校內外航空航天系統的100多名曹傳鈞的學生在北航逸夫館聚會,共同慶祝曹傳鈞教授從教50周年。
⑤ 有哪些從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領域的領軍人物
北航作為航空航天類特色院校,培養的航空航天人類才是不計其數的。每年的畢業生中超過半數的學生會投身到我國各類航空航天院所,為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其中不少人,逐漸從一線員工,慢慢成長為航空航天領域內的領導、領軍人才。
以北航這樣背景的學校,航空航天領域的校友數都不數不過來。按照畢業後去院所工作的同學的描述,無論去到哪個航空航天類院所,都一定能夠找到北航的校友在裡面工作。
⑥ 北航胡凱教授主要成就有什麼
北航胡凱教授是國內最早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學者之一,提出並發展了智能合約工程(SCE)、法律代碼科技、驗證即服務(VaaS)等理論方法,主持研發了北航區塊鏈(TrustChain)系列產品,包括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各形態區塊鏈系統、瀏覽器、監控器、部署工具和區塊鏈大數據管理系統(OpenData)。
⑦ 北航5系劉沛清老師怎麼樣
劉沛清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0
職稱:教授
院系: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首次聘任導師時間:2000年
現聘任導師一級學科名稱:力學
現聘任導師二級學科名稱:流體力學
聘任在第二學科培養博士生專業名稱:流體力學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流動分離與控制;大迎角空氣動力學;飛行器氣動布局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或[email protected]
辦公電話:82338967
辦公地點:新主樓C810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
個人簡介:
劉沛清,男,1960年12月30日生,系山西省忻州市人,1982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1982年大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5年在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流體所工作。2000年-至今,任教育部流體力學實驗室責任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2003年任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空氣動力學北京市精品課負責人。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2000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3年獲全國國防系統百名優秀博士、碩士先進工作者稱號,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水動力學實驗和數值模擬工作。近年來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和面上項目以及國防預研課題等,利用理論、實驗和數值模擬等多種手段對工程中的一些復雜流動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所獲成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5部,被SCI、EI收錄多篇。學科專業: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主要研究方向:旋渦分離流與流動控制、飛行器大迎角空氣動力學、鴨式布局渦系干擾與控制、高速層流控制技術、現代輕質高效螺旋槳設計與優化、飛行器低Re數流動機理與控制、大型飛機起飛著落氣動性能、水上迫降性能研究等領域。教學及人才培養情況:承擔博士生「近代流體力學」課程;碩士生「湍流模型與射流理論」和「水動力學理論」;本科生「空氣動力學」教學任務。
⑧ 如何評價北航區塊鏈的蔡維德老師的研究成果
區塊鏈和金融技術學最近兩年成為世界投資的熱點,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都在研究相關項目。這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題目,橫跨金融、計算機、法律、通訊、管理、數學、統計、心理、經濟以及社會學。
第一代區塊鏈以比特幣的鏈為代表,第二代以Ripple和以太坊的鏈為代表,這兩代的技術在隱私性以及擴展性都需要改進,和銀行商業應用上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在經常被提到的銀行清算結算和股票交易上。
學者們正在研發第三代區塊鏈, 更改區塊鏈的架構以及應用場景。第三代區塊鏈的發展會是基於系統工程、軟體工程、雲計算、大數據、計演算法律學以及應用領域,結合軟體、硬體、通訊技術和一個新的應用思維和流程。
這種新的思維就是數字社會。Gartner Group 認為2016年人類進入數字社會,而區塊鏈就是數字社會中10個重要的技術之一。 這個數字社會研究項目將要改變金融界(包括銀行以及交易所)、法律界、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
本次演講將提到北航數字社會以及區塊鏈實驗室提出來的新的區塊鏈構架與未來可能的銀行應用場景。
但是具體的研究成果並不清楚,而且現在研究區塊鏈的是非常多的。相關的項目也很多,例如我們熟知的以太坊,分布式內容發布平台DECENT。
⑨ 北航每年20多個億,成果多嗎
2004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軍
2007技術發明一等獎 房建成
2008技術發明一等獎 張廣軍
2008技術發明一等獎 徐惠彬
2009技術發明一等獎 張軍
2009科技進步一等獎 向錦武
2010科技進步一等獎 趙沁平
2012技術發明一等獎 王華明
2014技術發明一等獎 鄭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