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成果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1 09:54:28

⑴ 中學化學實驗創新教學的意義

引發化學愛好者愛化學……

⑵ 初中化學演示實驗如何創新

一、對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實驗的創新
稀釋濃硫酸的實驗非常重要,但同時,該實驗又很危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化學教材下冊實驗10-5「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如下圖),將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緩慢滴入錐形瓶,觀察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實驗用的濃硫酸量太多,不但浪費葯品和危險,而且如果掌握不好酸液四濺的現象不夠明顯。

在此基礎上,我將該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並應用於教學中。以下是實驗改進的做法:
1、實驗儀器及試劑:廣口瓶 三孔膠塞膠頭滴管(兩個) 玻璃管 青黴素小瓶(兩個) 濃硫酸 水
2、實驗操作
廣口瓶中的兩個青黴素小瓶一個中盛有濃硫酸一個盛有水,膠塞上對應的膠頭滴管中一個吸有水,一個吸有濃硫酸。另一個孔安裝一個玻璃導管,為了防止濃硫酸溶於水放熱後使瓶內氣壓過大使膠塞頂開。

實驗開始,向濃硫酸中滴加水,為了使現象明顯,將水染成紅色,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騰,並且有液滴飛濺,並且可以聽得像熱油鍋中滴水的呲呲聲,因為水沸騰,所以滴加水後,手鬆開膠頭的同時,沸騰起來的水被吸入了滴管中。瓶子的上部可以看到水蒸氣冷凝後的液滴,也說明稀釋濃硫酸放出熱量,紅色的水變色說明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和脫水性,這兩個知識點到高中可以學到。另一個小瓶是向水中滴加濃硫酸,可以看到濃硫酸由於密度大而沉到瓶底,沒有其他現象。兩個對比實驗,很明顯的對比出稀釋濃硫酸的正確和錯誤方法。因為該實驗屬於微型實驗,所以在實驗時可以用實物投影放大,效果很明顯,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改為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近距離看清水沸騰和聽到聲音。
3、裝置改進的意義
改進後的實驗優點改進後的實驗與原實驗相比,第一,儀器葯品取材方便,實驗裝置簡便,現象明顯;第二,在教材原實驗上增加了對比,更加直觀;第三,節約葯品,體現微型實驗的優越性;第四,在密閉容器中反應,大大增強了實驗的安全性,即便是讓學生操作也很安全。
4、該裝置的其他用途
(1)、該裝置還可以用於改進探究分子的不斷運動實驗,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50頁活動與探究,用的是一隻大燒杯罩住分別裝有濃氨水和酚酞試液的小燒杯,實驗所需葯品量較大,且濃氨水有揮發性和刺激性氣味,實驗不是在密閉裝置中進行,對環境有污染。使用該裝置可以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在玻璃管上綁上一個氣球,保證了裝置的密封性,在其中一支膠頭滴管里吸取濃氨水,另一支吸取酚酞溶液,實驗時同時滴入,很短時間內可以看見酚酞溶液逐漸變紅,實驗裝置簡單,易於操作,實驗現象明顯,節約葯品,保護環境。
(2)除此之外該裝置還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實驗,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二氧化碳氣體溢出瓶外,體現了環保的理念。一個小瓶中盛有碳酸鈣粉末或者碳酸鈉粉末,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硫酸,不用稀鹽酸的原因,可以排除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使石蕊變紅的干擾。另外一個小瓶中裝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泡製的乾燥的小紙花,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水。實驗開始:1、向碳酸鈣粉末中滴加稀硫酸,有氣泡產生,但是,看不到紫色小花變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紅。2、另一個小瓶中,向小花上滴加水,可以看到,滴水的地方,紫色石蕊變紅了,證明石蕊變紅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3、然後將變紅的小花取出,稍微在酒精燈上烘烤,小花由紅色變為紫色,證明了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4、再在小花上滴加稀醋酸,小花變紅,由此對比實驗,證明使石蕊變紅的是酸。
(3)、檢驗銨根離子,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氨氣溢出瓶外污染空氣,也減少了對實驗者的危害。一個小瓶中盛有氯化銨粉末,上面對應的膠頭滴管中吸有氫氧化鈉溶液,另一個小瓶中放有一張乾燥的紅色石蕊試紙,上面的膠頭滴管中盛有水。1、向氯化銨粉末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氣泡產生。但是看不到石蕊試紙變藍。2、向石蕊試紙上滴加水,看到試紙變藍了,證明氨氣和水生成了氨水,氨水使試紙變藍。
(4)、驗證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防止二氧化碳溢出,保護環境。其中一個小瓶中盛有碳酸鈉粉末,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另一個小瓶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1、向碳酸鈉粉末中滴加稀鹽酸,看到有氣泡產生。2、一段時間後,向另一小瓶中的溶液中滴加鹽酸,也有氣泡產生,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3、氫氧化鈉溶液上面的滴管中也可以換成氫氧化鈣溶液或者氯化鈣溶液,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澱生成,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了碳酸鈉溶液。
(5)、驗證質量守恆定律,中間玻璃管上綁上氣球,保證該裝置的嚴密性。用一個小瓶和膠頭滴管即可,小瓶中盛有碳酸鈉粉末,上面的膠頭滴管中吸有稀鹽酸,稱量整個裝置的質量,滴加稀鹽酸,可以看到有氣泡產生,同時氣球鼓起,再次稱量裝置的質量,質量不變,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然後將氣球拿開,將二氧化碳放出裝置後,再次稱量,質量變小,同樣可以證明了質量守恆定律。

⑶ 中學化學創新實驗的介紹

中學化學創新實驗是一本闡述實驗創新與化學學科發展的關系的化學教材。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線索將中學化學實驗的一系列案例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尤其精選了使實驗的教育價值最大化的創新實驗作為本書的範例。本書取材新穎,案例豐富、生動、典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對促進化學新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積極的意義。本書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專業課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中學化學教師、教研人員開展實驗研究和教學研究之用。

⑷ 如何培養學生化學實驗中的創新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化學實驗則是化學學科的靈魂,化學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直觀信息、認識化學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規律、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化學實驗過程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幾點嘗試,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運用化學史實中的實驗過程及現象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提到一句話:「溫故而知新」。但由於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關化學史實的教學往往被很多老師所忽視。然而,化學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科學史,是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很好的素材。通過對化學史實中某些實驗過程及現象的描述,可使學生們興趣盎然,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動腦思維、動手實驗和渴望創新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空氣時,向學生介紹空氣的發現史;學習氫氣時,介紹16世紀中葉和17世紀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金屬與酸(無強氧化性)反應產生一種可燃性氣體 ---氫氣的方法,在工業上雖無實用價值,但卻是實驗室製取少量氫氣的極為簡捷的方法;學習王水時,介紹丹麥著名物理學家波爾是怎樣巧藏諾貝爾金質獎章的;在學習磷時,介紹法國人布蘭特是怎樣發現磷的等等。
二.開展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目前,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是用實驗來論證已學過的化學知識的正確性,在實驗中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種實驗模式缺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將教材中的某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可將學生帶入科學探索的情景中,使學生處於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興奮狀態,這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驗證性實驗所無法替代的。
例如,在講解Fe(OH)2的制備和性質時,我就先告訴學生Fe(OH)2的顏色、狀態及溶解性,然後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應,讓學生仔細觀察,結果學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狀沉澱,而看到的是灰綠色的沉澱。該現象立即就會引起了學生的思考,此時我便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原因:① 為什麼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 為何要將滴管插入試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擠出NaOH溶液?③ 久置的NaOH溶液中會溶解了什麼物質?當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時,然後立即換一瓶經煮沸以除去氧氣的NaOH溶液重新進行實驗,再讓學生仔細觀察,結果觀察到的現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澱,但過一會兒就轉變為灰綠色,隨後逐漸變為紅褐色。這一現象又引起學生的疑問:怎樣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減慢呢?結果經過學生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比較以後,最後選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再將滴管伸入試管底部,滴加煮沸過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沉澱並保持了較長的時間不變色。
通過探究性實驗的開展,激發了學生主動積極探索的精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激活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利用開放性實驗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放性習題是指題目的設計是開放的,答案是靈活多樣的,只要答案是合理的,都是正確的。開放性習題的出現是對傳統封閉性習題的挑戰,這類習題旨在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范圍、不同的層次去分析、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學生答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創新過程。利用開放性實驗習題,給學生提供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樂趣,領悟知識,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種有機溶劑提取水溶液里某無色物質時,靜置分層後,如果不知道哪一層是「水層」,試設計一種簡便的判斷方法。
給出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掌握的知識,並在我的適當提示下認真思考、仔細分析、比較後,學生們便給出了以下幾個合理簡便的方案:
[方案一]取一隻小試管,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體(這是取樣檢驗的常規方法,後面表述用「取樣」),往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如果加水後,試管內的液體不分層,則說明分液漏斗中下層是「水層」;反之,上層為「水層」。
[方案二]取樣,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或苯,若試管中液體分層,則說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層為「水層」;反之,上層為「水層」。
[方案三]取樣,用膠頭滴管取少量待測液,滴2-3滴到無水CuSO4固體上,觀察白色固體上是否有藍色出現,若有變化,則說明分液漏斗中下層為「水層」;反之,上層為「水層」。
再如,2002年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第29題第(4)問,我便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思維:
噴泉現象應當滿足什麼條件?
引發噴泉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怎樣才能引發裝置II的噴泉?
然後讓學生仔細思考、認真分析,得出合理的方案:
[方案一]用降溫的方法。即打開夾子,用浸過冰水的毛巾捂住燒瓶,使燒瓶內氣壓減小到一定程度,外界大氣壓產生的壓強將燒瓶中的水通過導管壓入燒瓶,使氨氣與水接觸,形成噴泉。
[方案二]用升溫的方法。即打開夾子,用手(或熱毛巾等)將燒瓶捂熱,氨氣受熱膨脹,趕出玻璃導管內的空氣,使氨氣與水接觸,發生噴泉。
四.開展設計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是創新的搖籃,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驗,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 例如,在鈉的氧化物性質的教學中,我便要求學生根據反應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與Na2O2是否反應及反應後生成的產物。實驗設計要求:(1)根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所需的試劑、葯品;(2)確定實驗所需的裝置、儀器及連接順序;(3)盡可能保證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這樣便迫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查閱資料、去設計、去探索、去創新。布置任務後,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去獨立思考、查閱資料、設計實驗。然後再組織學生一起對他們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討論、比較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優缺點等。選擇其中幾組方案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對比較好的設計給予表揚,對於較差的設計則從其中找出「閃爍點」給予肯定,從而調動了各層次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並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注重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創新,給學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間,增加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實驗的機會,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以上只是本人在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初步嘗試,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和深化。

⑸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這個時代的發展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高中化學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學科。因此,我們化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漸學會自主學習。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研究和實施創新教育並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下面對在化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談一下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創新教育需要教師有新的教育觀念
以往的教學是以單純的知識講解為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會停留在教師講什麼就聽什麼的階段。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學到的知識都較為死板,缺乏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已經不適應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也不適應高考的考試模式。我們迫切需要打破舊有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創設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首先我們要改變的就是舊有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狀態,要靈活設計教學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教學課堂。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教學觀念。新時期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關鍵。只有創建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能力的激發才能成為現實。新課程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地停留在教師高高在上的階段,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現在,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從而選擇多種多樣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更是創新教育的基礎。
二、創新教育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創新教育中也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研究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化學與生活實際相關的例子來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利用與化學相關的科技前沿信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焰色反應」時,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炒菜時不慎將食鹽濺在火焰上呈現黃色的事實,增強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急於想知道原因的條件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做完鈉、鉀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之後,又補充做了鋰、鈣、鋇、銅離子的焰色反應實驗,用色彩鮮艷、明亮絢麗的焰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審美情趣,接著又利用教科書中的彩圖給學生展示美麗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更可使學生享受到通過學習化學獲得的美感。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這就為我們開展創新教育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三、注重創設有利於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氛圍
創新教育除了需要有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的支持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只有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創新思維,輕松自由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需要好的氛圍來激發創新動機和創新慾望。因此,良好的教學氛圍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必備條件。首先教師應改變高高在上的形象,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指導者,與學生共同開展學習。其次,教師要經常鼓勵、肯定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能夠有勇氣、有信心開展學習。哪怕是學生有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更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當學生有錯誤的想法時,我們也不應簡單地批評、遏制,先要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態度,然後再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思路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我們的化學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高中化學離不開實驗教學,我們在設計實驗教學時就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入手開展化學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創新教育需要更新學教學方法
實施創新教育後,以往單純的講授式教學就不再適應教學需求了。當然無論實施怎樣的教育,講授式教學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教學方式。我們化學教師應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氯氣和水反應」的教學中,傳統方法僅以講述法說明氯氣的溶解度,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作用,這樣講法必然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引起學生思考,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取

⑹ 初中化學創新小實驗

僅供參考歡迎採納希望幫到你祝你學習進步

⑺ 有沒有關於中學生化學創新實驗的看法急用啊!!!!!!!

摘要 化學是實驗科學,實驗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多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要加強實驗教學,教師的實驗素質是關鍵。本文從我縣舉行的教師創新實驗大賽中談了幾點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改進的嘗試,以期與同行商榷。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性的標准;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以實驗為基礎展開化學教學已成為所有化學教學工作者的共識。那麼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使化學實驗教學更切合教學改革的潮流、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需求呢?只有對化學實驗進行不斷改進和創新,化學實驗才會充滿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學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化學實驗創新的方法很多,教師應該學會如何選擇創新點,即學會尋找從何處創新。筆者有幸親歷了縣第三屆中學化學創新實驗大賽,深有感觸,現從中摘取一二,以饗讀者。

一、化學創新實驗的特點

中學化學創新實驗的發展方向在哪裡?我認為關鍵要體現一個「新」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高質量地發揮實驗功能。下面我就列舉在本次活動中的幾個精彩片段,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改造實驗儀器,使操作簡便易行

教學中我們已習慣使用傳統的實驗儀器,雖然會帶來較好的效果,卻往往忽視儀器的笨拙和使用時的千萬小心,這種視經典為權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師缺乏創新的症結所在。實際上,科學的實驗方法就是應該不斷的發現問題,傳統儀器的不當之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實驗創新的課題。

例如,在「物質加熱」實驗中,人們已習慣於用鐵架台(帶鐵夾)夾持試管,考慮到鐵架台的笨重、使用不便,設計了如圖(一)所示裝置,改進後的儀器簡單且取材方便,也容易攜帶。另外,有人又根據酒精燈使用不太安全的因素,設計了簡易的「安全酒精燈」(見圖一)。

又如,學習「質量守恆定律」一節時,在使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的質量時,由於操作繁瑣且直觀性不強,可以利用浮力原理,設計了如圖(二)所示裝置,通過觀察比較反應前後試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試管作上標記)。經過改進後的實驗操作起來方便,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科間的融合。
2、改造實驗裝置,體現化學反應的「綠色化」

對於一個傳統的實驗裝置,其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連接儀器較多,操作起來不方便;反應時間長,不利於教學;產生有毒尾氣,危害人體健康;等等。要進行實驗的創新與改革,這些都應成為考慮的因素。

例如,在教學「燃燒的條件」時,若把紅磷、白磷直接放在空氣中燃燒,既污染環境又危害健康,如果能創造條件讓實驗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即可解決上述弊端。圖(三)就是該實驗的「綠色環保」設計,具體做法是:①擠壓氣泵通入空氣,無明顯現象(說明可燃物雖與氧氣接觸,但溫度達不到著火點也不會燃燒);②用酒精燈先給試管均勻預熱,後對准紅磷與白磷的中間部位集中加熱,同時擠壓氣泵(使空氣先通過紅磷再通過白磷),此時可觀察到白磷劇烈燃燒而紅磷無明顯變化,由此即可證明燃燒的條件。本實驗最大的優點是自始至終都在封閉的條件下完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符號綠色化學的要求。

又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由於教材提供的實驗裝置密封性不易控制,加上導氣管內尚留有空氣導致誤差較大,基於此可進行如下改進:將足量白磷放在試管中並塞緊膠塞,用酒精燈加熱使白磷充分燃燒,待試管冷卻後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膠塞,過一會再塞上膠塞拿出水面觀察(事先把試管五等份)。本實驗所用儀器少且效果十分好。
3、針對實驗中的安全隱患,設計解決方案

在一些實驗過程中,常常由於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給實驗增加了難度甚至危險性,老師們大都避而不談或只給學生講原理。殊不知,在這些實驗中卻蘊藏著豐富的創新素材,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上教版教材(九年級)關於麵粉爆炸實驗,做該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和危險性,若想辦法克服困難,讓學生在安全、好奇的狀態下完成實驗,不但能加深他們對實驗原理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能消除對實驗的畏懼感,培養科學的「實驗」觀。圖(四)就是經過改進的實驗裝置:實驗時,先用洗耳球吸滿麵粉,點燃蠟燭後蓋上蓋(不宜太緊),然後用力擠壓洗耳球讓麵粉充滿整個容器,隨著「砰」的一聲響蓋子騰空而起,在一群歡呼聲中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4、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設計趣味實驗

教學中,可以根據物質化學性質的特殊性,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既能豐富課堂內容,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根據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又不能支持燃燒的性質,可以設計比較有趣的滅火實驗: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後將蘸有酒精的棉條點燃後放進集氣瓶中(注意不要將棉條全放進瓶中),可觀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滅,若把棉條提出後又恢復燃燒。通過這一簡單的實驗設計,學生的思維火花也耀燃紙上。

二、對實驗教學的反思

盡管這次活動得到了與會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對化學實驗的改革與創新起到了很好的倒向作用,但實驗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創新、探究的力度不夠,一些實驗仍偏向「高、大、長」發展的趨勢…

新課標實驗教學改革在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教師的觀念、態度和改革力度都將直接影響整個新教材的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加強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等。

⑻ 如何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作為研究課題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索能力,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實驗探究作為科學探究的一種形式,它能讓學生體驗到象科學家研究科學那樣的過程,因此,實驗探究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法。要想使培養學生實驗探索能力這一目標落實到實處,就必須使每個探索步驟加以具體化。那麼如何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呢?筆者在此談一些個人體會,供大家參考。(剩餘2501字)

⑼ 為什麼要對中學化學實驗進行改進與創新

需要創新人才

閱讀全文

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創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