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省科技廳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該項目始於2001年):旨在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資源配置,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充分挖掘農業科技的潛力,真正發揮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該項目實施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農業的競爭力。
獲國家級科技計劃支持情況2005年我省有300個科技項目列入國家級科技計劃,共爭取年度科技經費2.23億元。 (2004年度)
(一)科技成果: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登記)531項
(二)專利:我省受理申請專利7260項,獲專利4430項。
(三)論文:我省發表科技論文39017篇。 (2005年度)
(一)獲省級科技獎勵情況。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此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人數不超過5名。1999年首屆評選出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3名:周開達、李伯剛、馮孝庭。
2001年評選出第二屆省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2名:沈志雲、榮廷昭。
2003年評選出第三屆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3名:徐僖、鄭家奎、黃潤秋。
2005年評選出科技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員1 名:黎漢雲。 2005年共評出省科技進步獎219項其中特等獎空缺,一等獎17項,二等獎50 項,三等獎152項。
獲國家科技獎勵情況2005年獲國家科技獎勵共26項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8項。
②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有多少資金
農業科技成果
轉化項目,申報資金
的問題,你可以上網查一下
③ 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什麼時候申報
1. 科技部、財政部委託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負責受理和審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申報材料。
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和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司(局)作為推薦單位,負責組織本地區、本部門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申報工作。申請單位提出的項目申請須經推薦單位推薦。
3. 2013年度項目申報受理截止時間為2013年4月20日,請推薦單位於截止時間之前上傳電子版推薦材料。
④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對象
轉化資金的支持重點:
1. 動植物新品種(或品系)及良種選育、繁育技術成果轉化;
2. 農副產品貯藏加工及增值技術成果轉化;
3. 集約化、規模化種養殖技術成果轉化;
4. 農業環境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術成果轉化;
5. 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成果轉化;
6. 現代農業裝備技術成果轉化。
申請轉化資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應當是國家或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省(區、市)」]農業科技計劃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業、科研單位、農業教育單位自主研究開發形成的農業科技成果。
申請轉化資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 符合國家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有利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2. 有利於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
3. 有良好市場開發前景,有較大推廣應用潛力;
4. 技術水平高,核心知識產權歸申報單位所有;或者屬於已經引進吸收但需中試國產化、以利於掌握其核心技術的技術成果;
5. 科技成果必須經省(區、市)或國家有關專門機構認定或審定;
6. 因產品特殊性要求而實行國家特殊管理的行業(產品),必須完成相應的前置審批手續。
轉化資金不支持技術已經成熟配套、並已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科技項目,不支持知識產權不清晰的科技項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復科技項目。
轉化資金支持對象主要為農業科技型企業,鼓勵產學研結合,鼓勵科技成果的持有單位以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成果轉化和市場競爭,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學通過創辦企業的方式申報轉化資金項目。以服務於農業、農村,以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主、公益性強的轉化資金項目,可由科研單位和大學承擔。
申報轉化資金項目的單位應依法登記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產權清晰、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同時具有從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並具備相應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發業績。
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司或省(區、市)科技廳根據公布的「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指南」組織項目申報,並對項目申報單位的資格、項目的先進性和真實性以及轉化可行性等進行審核,對審核通過的申報書簽署推薦意見後報送科技部。
科技部將依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年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指南」的要求對申報的項目進行形式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
根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項目承擔單位的特點,分別以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方式給予支持:
一、 無償資助:
對具有較大社會和生態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場回報的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資金項目,採取無償資助方式給予支持。轉化資金資助總額50-100萬元。
申請無償資助的轉化資金項目,申請單位應自籌相宜比例的自有資金做為投資的一部分。
二、 貸款貼息:
對已具備一定產業化能力,具有市場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規模、取得一定效益的轉化項目,採取貸款貼息方式給予支持。
項目階段總投資一般在3000萬元以下,資金來源基本確定,投資結構合理。項目實施周期不超過三年。
轉化資金貼息金額原則上不超過第一年到位貸款所應支付銀行利息的總額、最多不超過項目執行期間所應支付利息的總額,一般控制在50-100萬元。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為農業成果轉化,為激發農業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和促進涉農企業的發展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對轉化項目的資助帶動了社會其它資金的注入,它的啟動和落實,不僅給急需科技投入的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在獲得國家支持的同時,獲得了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項目完成後,將為全國農業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⑤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管理平台打不開怎麼辦
難
⑥ 誰知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應該以什麼思路寫
當然不能只寫資金不足,缺錢什麼的。要寫該專利的有益效果,寫出該技術相對原來技術的進步性,創新性,如果實施,會帶來哪些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類的,如果不實施會繼續技術落後,等等問題,相信您自己能能把這點兒問題搞定。祝順利~
⑦ 中央財政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能用於獎勵成果轉化人員嗎
01 項目名稱:關於開展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申報 項目發布單位:農業回部、財政部 項目受理單位:農答業部農產品加工局規劃統計處、財政部 相關政策: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 支持范圍: 畜禽水產調理製品,蔬菜調理制
⑧ 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常見的運行機制有哪些
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問題及對策農業高技術引領農業的未來,現代農業和過去農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高技術的水平.就目前來看,現代農業科技支撐主要來源於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業先進裝備技術和農業資源節約技術四大現代農業高技術.其中,農業生物技術是現代農業最基本的、核心的、關鍵技術.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中國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面對新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和重視農業科技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切實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才能保證我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現狀與問題現狀與問題現狀與問題現狀與問題我國農業科技的水平,部分領域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現在的43%.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發達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我國的農業科技還存在較大差距,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顯著進步是不可否認的.現代農業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不斷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農業整體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達到43%;建立了生物技術與雜交育種技術為代表的新品種培育體系,雜交水稻和抗蟲棉等6000多個動植物新品種投放農業生產中,為糧食生產,特別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術以及種養、機械化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 年全國糧食單產達到每畝350公斤,總產達到5億噸,已經達到了豐年有餘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產等良種繁育、集約化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體系.目前,我國畜牧總產躍居世界首位,科技貢獻率達50%,肉、蛋等產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率、生產效率、勞動產比率偏低、生產和經營方式較落後.一方面我國資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國資源利用率編低.如:我國農業有很多地方仍採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進國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於世界一般水平15%~20%;農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產穩產田只佔耕地總面積的35%. 此外,農業生態受到很大威脅.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每年造成35%的減產,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達10%~15%;農、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過量和殘留問題等加劇了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並影響到農產品質量.由於品種類型單一、產品質量偏低,糧食單產僅是發達國家的50%~70%. 農業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萬農業經濟活動人口所擁有的農業科研人員為140 人,我國還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30 %到40%,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不盡合理.農業科研與農業技術推廣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二者之間聯系不夠緊密;農技推廣和農民教育工作多頭進行,使得有限的經費「撒胡椒面」,難以達到快速提高農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初步估測,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總體差距達 15到2O年. 2、政策與措施(1)加快轉變職能,為農業科技進步創造有利條件.一是為農民提供技術信息服務.二是提供風險保障服務.在農民遇到新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時給予一定的補償,例如遇到農產品價格大跌時給予最低保護價等.三是提供投入市場的監督服務.這樣可以減輕中間商的盤剝,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戶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四是進一步加大農業執法力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重點是加強種子、農等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肅查處利用假冒偽劣種子、農坑農害農的事件,並依法給不法分子以嚴厲處罰. (2)發揮高新技術優勢,全面徹底改造傳統農業.農業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生活改善的需求,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全面應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可以改善農業的行業弱勢,推進農業技術的量化集成和轉化推廣速度,減輕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帶來的損失.從我國實際出發,應當優先開展智能化決策系統的研製與開發,農業信息網路化技術研究和農業經濟、資源、科技信息的研製與開發等.二是要大力提高農業生物技術水平.必須集中力量加強植物遺傳改良、農用動物遺傳改良及生物制劑研究,微生物遺傳工程研究等.三是加速高新技術的產業化.要以高新技術實用化研究為主,對已往成熟的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研究成果,加快推廣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四是要加強其他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要加強材料科學、核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衛星遙感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重點開發航天育種、核輻射育種等. (3)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根本問題是體制問題,改革的關鍵在於面向市場強化公益性,而不是將所主管的推廣組織市場化、化.首先,理順現有推廣的權責關系,把有效的政策落實到實處.其次,提高資金保障力度.再次,積極扶持建設市場化主體,一是加強科研單位與科技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要視具體情況公平對待,不能一刀切,避免把原有的推廣體系全部市場化,在市場化推廣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又毀掉了行政推廣這條線.最後,創新推廣形式.農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具有一定的特點,農業技術推廣的形式結合這些特點能大大提高推廣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