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人間成果

人間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0 23:43:46

⑴ 十方有育終成果,一朝苦難人世間什麼意思

十方有育終成果,一朝苦難人世間,
就是說人都是經過十月懷胎,而降生人世的。
在人世間經歷了人生百味。

⑵ 這是什麼意思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心靜,淡然,默默努力,靜靜等待出成果!眾里

出自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⑶ 關於人類起源的觀點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是什麼

現代人類起源之迷

隨著現代科技、考古的進步,人類進化之迷逐漸清晰,同時達爾文的進化論越來越受到強大的挑戰。
無論進化論各個主流學派之間的分歧有多大,它們對人類祖先體形的想像卻很相近。認為人類體質有兩個最大的迷:一是直立,二是體毛稀少。
形體進化之迷:
(詳見:http://www.ft77.com/senmi/rlqy.html)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指出人是從古猿進化來的,結合當代考古成果,人類進化時間表是:
古猿(1400--800萬年前)南猿(400--190萬年前)猿人(170--20萬年前)
由此來看,古猿與南猿間空缺400萬年,南猿與猿人間空缺20萬年,其間進化的關鍵階段至今未找到過渡種類的化石,因此,科學家們對於人類起源產生了謎團。1960年英國人哈代提出\'海猿說\',指出800-400萬年前,古猿曾下海生活,後重返陸地。證據是:人的皮膚裸露無濃密體毛,有皮下脂肪,淚腺分泌及排出鹽分,出汗及性行為生理機制像水獸一般,而靈長類動物體表有濃密體毛,無皮下脂肪,其生理機制與人類大相徑庭。人在水中分娩無痛苦,嬰兒天生喜歡水,人潛水時地反應與海豹等類似。但該理論無法解釋400萬年的化石缺環,人類
至今並未發現海洋古猿化石。另外一些科學家提出在400萬年空缺中古猿與某種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即\'海陸雙祖復合說\'至於是哪一種海洋生物尚無證據。還有科學家認為人的祖先是外星人與地球雌猿結合出來的。總之,人類起源之謎還在爭論,還需要證據。
毛發進化之迷:
(詳見:http://www.newmind40.com/hair_gb.htm)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人類的體毛特徵是由多毛變化而成的。與哺乳動物相比,人類的體毛稀而細小,表皮柔軟。人類的皮毛特性是自然界唯一的。許多人認為人類的祖先穿了動物皮"衣裳"才導致體毛逐步退化的。這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熱帶或非洲大部分人直到近代才穿衣服,他們身體的大部分是長期裸露的,但是非洲人的體毛最稀少。長期生活在寒冷地帶白種人的體毛反而要濃些。唯一的解釋就是:人類的體毛尚未豐滿,而不是退化!
達爾文是用性選擇理論來解釋人體裸化的。這個解釋也很牽強。
超文明不解之謎:
(詳見:http://www.miaoking.com/2005/6-14/233610.html)
踩在三葉蟲上的足印:發現2.5--2.7億年前的人類足跡。
史前科技:20億年前的核反應堆。
礦石中的人造物:人類學會製造工具不過幾十萬年歷史,然而,人們卻從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形成的礦石中發現人工製造的東西。
以上種種超文明不解之謎,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兩種解釋,一是外星人訪問地球所留下的痕跡,一是現代人類文明之前,曾經出現過前一屆高級人類的史前超文明。越來越多的人更為相信後一種解釋,有科學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進化論。生物考古學家認為,地球誕生至今的45億年歷史中,地球生物經歷了5次大滅絕,生生死死,周而復始,最後一次大滅絕發生在6500萬年之前。有人據此推斷,20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高級文明生物,但不幸毀滅於一場核大戰或巨大的自然災變。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幾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痕跡,僅留下極少遺物,成了現代人類的不解之謎。

⑷ 普拉姆迪亞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人世間》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普拉姆迪亞獲釋後於1980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人世間》,它是作家最突出的代表作,在印尼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最重要的地位;不僅震驚印尼文壇,而且還被譯成各國文字,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⑸ 如果她涉世未深,你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如果她閱人無數,你就帶她座旋轉木馬。什麼意思

第一句大概是說,如果你遇到一個單純、涉世未深的女孩,你就要帶著她,一起經歷人間繁華滄桑,一起陪著她成長。
第二句,如果她經歷過很多人生百態,對社會世事都瞭然於心,你就應該讓她懂得選擇與放棄,讓她知道什麼是值得珍惜的。

「旋轉木馬」其實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象徵「天真無邪的心境」。旋轉木馬一般都是小孩玩的,而小孩又是最童真最無瑕的。她心已滄桑,是因為經歷過多冷暖唏噓,對世間人情世故厭惡、漠然。這時,你帶她去安靜的回歸初我,找回童年的嫻靜和適意,她會深深迷戀這種童真本我的心境。
另一層意思則象徵著「人生中眾多殘忍的追逐」。華麗的旋轉木馬,其實是一個殘忍的游戲。 它們永遠在互相追逐。 可是,彼此的距離,永遠都一樣,不會改變。 那就意味著,不管你怎麼努力地追,也都永遠追不上。不管是曾經對於名和利的追逐還是對曾經心愛之人的追逐, 卻好似是永遠都可望而不可即。 放下慾望和執念,保持一顆平和、爛漫的心,當是一種最佳的狀態。

與「若她涉世未深,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 若她心已滄桑,就帶她坐旋轉木馬「相對應的句子是:
」若他情竇初開,你就寬衣解帶;若他閱人無數,你就灶邊爐台。「也有類似的意思。

⑹ 霍金的成就

霍金的成就可以概括為:

1、奇性定理。愛因斯坦創立的廣義相對論被科學界公認為最美麗的科學理論。但是霍金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廣義相對論是不完備的。

2、黑洞理論。

3、無邊界宇宙理論。霍金在80年代初,創立了量子宇宙學的無邊界學說。他認為,時空是有限而無界的,宇宙不但是自洽的,而且是自足的,它不需要上帝在宇宙初始時的第一推動。

對於奇性定理、黑洞面積定理、黑洞霍金輻射和無邊界宇宙理論,一個人生前擁有其中的任何一項成就,就足以名垂不朽。而霍金卻擁有了這些理論的全部。

拓展資料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

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⑺ 魯迅的創作成果.!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 科學 」與「民主」。1902 年赴日本留學 ,入東京弘文學院 。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1906年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 ,發表了《 摩羅詩力說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等富有戰斗精神的論文 。1909年8月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余輯錄亡佚古代小說。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到北京後,任社會教育司科長、僉事。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 。此後「 一發而不可收 」,陸續發表《 孔乙己 》、《葯 》、《阿Q正傳》等傑作。同時 ,他還結合斗爭需要 ,創造了被稱為匕首或投槍的文體,寫了許多雜文和論文,後來結成雜感集《熱風》,論文則收入《墳》。1920 年 8月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課,編定《中國小說史略》等書 ,並相繼出版了小說集《 吶喊 》、《 彷徨 》。1925年領導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翻譯介紹外國文學 。1926年8月在軍閥迫害下 ,離京到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 。1927 年10月到上海,專事著述 。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30年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其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 。在上海期間 ,陸續出版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民主革命和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精神遺產。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 ,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 ,回憶散文集1部 ,1400多封書信 ,還有1912 年5月5日到1936 年10月18日的日記(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他還翻譯了14個國家將近 100 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印成33部單行本。此外還輯錄、校勘古籍18種。這些著作曾有各種不同版本出版,現有1959年版《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等。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 、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的一生,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 ,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對於魯迅思想和創作的研究,是從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後開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匯編了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魯迅研究專家的多種專著。

《魯迅全集》

魯迅著作結集。1938年,上海復社出版了20卷本;1973年人民出版社重印。前6卷收魯迅創作的小說 、散文 、雜文,第7卷《兩地書》、《集外集》、《集外集拾遺》,第8、9、10卷收學術論著和輯錄校勘的部分古籍,後10卷收魯迅譯著。1956 ~1958 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不包括譯文的《魯迅全集》10卷 , 同時先後出版《魯迅日記》2卷和《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編出版了《魯迅全集》16卷(不包括譯文) ,前6卷與1938 年版編排體例不盡一致 , 總內容相同 , 第7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第8卷《集外集拾遺補編》,第9卷《中國小說史略 》、《 漢文學史綱要 》,第10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第11~15卷收《兩地書》,書信和日記,第16卷( 附集)《魯迅著譯年表》、《全集篇目索引》、《全集注釋索引》。這是迄今內容最完備、校勘注釋最精確的版本。

⑻ 李清照的詞成就很高,為什麼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不提她

而且還稱贊李清照《詠史》詩「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朱熹這個理學家豈不是應該更加反感李清照嗎?王國維比理學家朱熹還重視道德?這不是搞笑嗎?是「綠肥紅瘦」「誤入藕花深處」,或者「凄凄慘慘戚戚」等等,那麼為什麼上至李白下至清代納蘭詞的《人間詞話》偏偏不提李清照呢?難道是王國維不懂易安詞或者認為她的詞不好?再者,說到宋詞,無論怎麼談,都不可能繞過李清照,在《人間詞話》中,比李清照遜色太多的人都有所提及,偏偏就漏下了李清照,必有原因!

⑼ 劍網3人間百味成就怎麼做 人間百味成就完成攻略

找商人徐福購買食盒,找土豆兒用80個囍換冬至武,用右鍵點冬至武就會有宴席。
建議組隊完成,因宴席有時間限制,而宴席則有21種,不一定每次都會每種都吃到。

⑽ 人體藝術的光輝成果

要講人體美、人體攝影,先要從人談起。蘇聯學者洛莫夫說:「人成了包括幾十門學科的龐大系統的研究對象。」作為藝術學科之一的攝影藝術學,當然也要把人體作為自己研究、表現的中心之一。人,為什麼受到如此高度重視,成為科學和藝術關注的中心呢?
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原始先民們在洪荒未開的時代茹毛飲血,風餐露宿,到今天登月球、探火星,創造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最早打製得十分粗糙的仍然近乎石塊的原始形態的石刀、石斧,到今天「彷彿憑著魔力似地產生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爾瓦德森的雕塑以及帕格尼尼的音樂」;從結繩記事的簡單思維到「產生了巨大-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這一切充分說明了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人是大寫的人,是世界的主人,是創造性的主體。關注人,把人作為一切學術和藝術的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題中應有之義。有什麼理由把藝術表現的范圍規定在人的周圍環境而不能聚焦於人本身以及人體呢?
人類不僅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整個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規律,創造了人類自身。人是世間萬事萬物中最美的形體,正如恩格斯所說,人「從一個單獨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所產生的最復雜的有機體。」人體本身是最美的形體,也是內蘊最豐富的形體。如果說,整個自然,社會是一個大宇宙,外宇宙,那麼,人體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內宇宙。大宇宙、外宇宙是小宇宙、內宇宙的擴大投影;小宇宙、內宇宙是大宇宙、外宇宙的折光、縮微。大宇宙、外宇宙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內宇宙,小宇宙就有多麼豐富復雜、微妙生動。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軀干,他的每一筋腱、肌肉、每一姿態動作,無不反映人的內心體驗和精神本質。如果說人的內在心理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部濃縮了的人類精神文明史,那麼,人的外在形態在某種程序上是一部凝聚了的人類進化史。它的豐富審美內涵是其他題材所不能取代的。
繼各種古老的藝術品種之後出現的新興藝術樣式-攝影藝術中的人體攝影,在創作中,要求要全面、深刻地發揮作者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體現出人類全部歷史發展的偉大成果。這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到:1、攝影家作為攝影創作的主體,他是人類文明演進、歷史發展的積淀的產物,現代意識和審美的觀念是他進行審美創造的驅動力;2、攝影藝術造型的工具是人類科技最新成果,攝影藝術造型技巧熔人類心智和科學、匠心和工具、主體和客體於一爐,直接體現了人類當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成果;3、人體攝影-攝影藝術中的一個品牌、一個題材,它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態-紀實與創意、具象和抽象、現實與超現實,與其他古老藝術樣式相比較更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更具有現代感。
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人體攝影藝術是當代人體藝術中的天之驕子 人體是藝術的永恆主題。如果說,原始藝術中的人體表現,源於性意識(這不論是西歐在3萬年前出土的《羅塞爾的維納斯》,還是我國新疆近發現的壁畫中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表現都是證明)。那麼,現代藝術中的人體,由於它的創造者-藝術家是經過幾千年文明進化,心理積淀的人類歷史偉大成果。他的思維、情感、製作、運轉、都不是原始的純生理本能的驅使,而深深潛藏著對藝術的奧秘、人生的真諦的探求為目的。即使某些現代藝術家在其驅使之進行創作的原動力上,及在作品中所體現的意趣上都有著情慾的成分,也不能影響我們在對一種藝術題材、一個藝術部類的總體考察,僅僅歸結為性意識的表現。
可以肯定,人們之所以愛人體藝術,是由於藝術家借用人體語言來崇拜生命、贊美自然、歌頌青春、謳歌愛情、追求自由。這種創作態度,乃是產生優秀人體攝影藝術作品的內在動因。而真正優秀的人體攝影藝術同把人引入想入非非,邪念叢生沒有必然聯系。難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不是以男性陽剛之美、力度感打動人嗎?而羅丹的直接以性愛為主題的雕塑,仍然使人遠離肉慾,而感受到青春美麗,生機活力。然而,人體藝術在各個國度,各個歷史時期都曾受到過責難,從古希臘到近代、現代、從歐洲到亞洲,都反映出兩種不同的觀點的斗爭。蘇聯著名雕塑家穆希娜針對本國情況尖銳指出:「現在我們有一種不健康的清教徒的傾向-害怕裸體。為什麼我們的觀眾可以允許看前輩大師的裸體,卻不準看蘇維埃畫家筆下的裸體呢?如果用這樣的邏輯看問題,我們就要否定所有古代和文藝復興的藝術,關閉所有博物館。」她還說:「人體能最充分、最真誠、不隱蔽地表現人的情緒和內在的面貌(不是一切都可以加上褲衩的)」。看來,古今中外清教徒們對裸體藝術的非難如出一轍,其立論的邏輯也大致相同。「有傷風化」雲雲的責難,對文學、繪畫、雕塑以至表演領域里都已逐步被各個突破,惟一的也許是最後的據點是攝影。
為什麼人體可以畫、可以寫、可雕塑、表演,就是不可以拍呢?問其故,則曰,拍照是真,拍的照片逼真,所以不行。這種「理由」是非常可笑的。中國的清教徒,偽道學家們並不能自圓其說,必須加以辯證清楚。
一是所謂「真」的問題。不錯,拍照是要以真人為對象的。但是不是只有攝影才直接面對真人實景進行工作呢?顯然不是這樣。不論繪畫,雕塑都要以真人為模特兒進行創作的。也許他們要說,照片的效果逼真,所以不能允許。這也是奇怪的邏輯,且不說以人體美為宗旨的表演活動是真人的表演,就說照片的藝術效果,它並不以逼真為最高審美創造條件。丹納講:「盧佛美術館有一幅但納畫。但納用放大鏡工作,一幅肖像要畫4年;他畫出皮膚的紋縷、顴骨上細微莫辨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逶迤曲折,伏在表皮下的細小之極的淡藍血管;他把臉上的一切都包羅盡了,眼珠的明亮甚至周圍的東西都反射出來。你看了簡直會發愣:好像是一個真人的頭,大有脫框而出的神氣。」
丹納是為了說明筆致豪放的畫比工細的更受歡迎。我們從這里可以了解逼真並非攝影獨有的藝術手段,在某種程序上,有的攝影作品的工細、逼真的效果恐怕不一定達到但納的水平。如果聯繫到當代某些照相寫實主義繪畫、雕塑,直接以真人翻制,確實栩栩如生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知發難的先生們對此又將如何解釋。
再說欣賞的問題,決非如這些同志所述攝影逼真感故而容易引起副作用。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與人之間便只好隔離了事。事實上,羅丹的雕塑,人們觀賞時,那無生命的冷冰冰的青銅和大理石,能使人感到肌膚的溫暖、血液的流動、思想的波動,產生這樣強烈的生命真實性。人們欣賞時的內心充溢著的是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而不是別的什麼。關鍵是觀者的心靈,而非作品本身的問題。這些同志實際上混淆了藝術和實物、欣賞和慾望的關系。黑格爾老人曾明確告誡說:「藝術興趣和慾望的實踐興趣之所以不同,在於藝術興趣讓它的對象自由獨立存在,而慾望卻要把它轉化為適合自己的用途,以至於毀滅它。」又說:「在藝術里,這些感性的形狀和聲音之所以呈現出來,並不是為著它們本身或是它們直接顯現於感官的那種模樣、形狀,而是為著要用那種模樣去滿足更高的心靈旨趣,因為它們有力量從人的心靈深處喚起反應和回響。這樣,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
優秀的人體攝影作品應該具備這種喚起心靈反應和回響的力量,具有美好心靈的欣賞者也一定能借作品顯現出他美好心靈的折光。還是穆希娜說的:「一個人只有思想骯臟,才會在美好的人體中看到骯臟的東西。」人體攝影決非誨淫誨盜的同義語。人體攝影固然有高潔、純正、雅緻與低級庸俗直至下流之分,它的欣賞者的審美趣味亦有高低、精粗、文野、好壞之分。靈魂卑劣者因與庸俗下流之作起共鳴,在高雅之作面前,他也會產生邪惡的念頭。對於淫穢之作要堅決取締。物有優劣,人有良莠,以罪惡目的從事人體攝影者決非絕無僅有,然而,這些問題要通過健全法制及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審美水平、道德水平來解決。發展健康的高尚的人體攝影藝術同堅決取締黃色下流的偽作是根本性質上不同的兩回事情。一定要嚴格區分其性質和界限,一定不能因噎廢食,潑臟水連同孩子也一定倒掉了。 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後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客觀現實的藝術表現力後,富有探索精神和創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1857年瑞典攝影家、後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左邊表示勤勉、友善、進取,右邊則表示貪婪、享樂、墮落。共用30多張底片剪輯拼貼放大而成。這本來是一次非常富有想像力和積極意義的藝術創舉,也受到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的賞識。在曼徹斯特舉行的重要造型藝術作品展覽會上為新興的攝影藝術贏得了極高聲譽。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麼多裸女,姿態粗野淫糜,流於色情等等。可見,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麼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律性反應了。
無論如何,他們不可能阻攔人體攝影藝術的發展。繼繪畫主義攝影之後而起印象主義攝影的開拓者卡梅隆夫人,除在名人肖像方面卓有成效外,依據希臘神話、聖經故事而拍攝的主題性照片中,有不少兒童人體照片。兒童人體是早期攝影家非常迷戀的題材。弗蘭克·薩特克利夫拍攝的《水耗子》(1886年攝)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在於他第一次跳出攝影室,跳出依據神話故事排演、模特兒裝扮的僵化創作模式,走向人間,走向自然。傍晚的小河邊,夕陽余輝把一群在水中嬉戲的孩子照得通體透亮,水中沒腳脖子,他們或蹲或坐,或仰卧或側身,有的眺望遠方岸邊煙霧騰騰的工礦井架,有的相互耳語。在工業時代的背景前,在大自然的真實環境中展示孩子天真活潑的情趣和他們矯健、稚嫩的體形姿態,把風俗民情和兒童人體揉和在一起,使作品包孕著豐富的內涵。
19世紀末,康曼瑞·C·普尤拍攝的《模特兒》,是攝影史上出現的最嚴格意義上的標準的人體攝影。站立的女模特兒,微側的背影,兩手臂伸出,一高一低,倚牆而立,身邊床上斜置的衣衫,右下角的軟鞋,及背影牆壁上的一些畫框,這種布局和姿態,看來是受繪畫影響,而沒有完全成為真正屬於攝影的人體作品。
本世紀初至30年代,是世界人體攝影走向成熟、不同風格的流派紛呈,各種形式、意蘊備具,洋洋大觀、繁茂發達的重要歷史時期。這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攝影家是:
威斯頓:他在1924~1925年以對攝影藝術的貢獻榮獲白金漢獎金,創作慾望和題材大大擴充,創作力更趨活躍的時候,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他曾經說過:「我無須去拍預先想好的姿態」,生活中的圖像、人體本身固有的美和一些動人的姿態打動了他才投入拍攝的。如1923年9月,他在墨西哥城的日記中寫道:「這里有令人神魂顛倒的陽光、表面結構,質地有趣的白牆,和各種各樣的雲,單是這些就足夠我許多個月不知疲倦地拍都拍不完的創作題材。」直到1924年7月9日,他在日記里一開頭就高喊:「雲彩再一次誘惑我……還有什麼東西能比雲彩的形式美能逃避我的鏡頭的捕捉!……的確,我的眼睛和思想是朝向天空的,當我把眼睛往下一瞥,我看見泰娜裸體地躺在Azotea上進行日光浴,我的雲的工作便結束了。我把照相機轉向一個更加現實的主題,並獲得極為有趣的成功的負片。」這里,威斯頓透露了他人體攝影樸素的創作思想,也概括了他人體攝影基本的藝術特質,那就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極其優美的形式美感。
曼·瑞:這是一位達達主義的畫家兼攝影家,達達主義攝影的創立者。他迷戀於攝影光效應,用各種技法拍攝了一系列人體作品。其中有剛勁的充滿力度感年輕男子人體,也有女詩人、女畫家以至酒吧女郎的人體作品,或用中途曝光,或用正底負像法,或加網紋圖案,或用筆繪補充,造成豐富多樣,蔚為奇觀的人體作品。曼·瑞基於他對藝術攝影藝術的看法,認為「自然並沒有創造藝術作品,是我們和人類心智特有的闡述能力發明了藝術。」又說:「藝術作品取決於人,管他使用什麼表現工具。」在充分自由的心態下發掘攝影的創造性和靈感,使曼·瑞的作品脫離了一切固有的形式羈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舒捲自如,又不失其藝術魅力。
有這樣一個例證:超現實主義作家朗西斯·畢加比亞,身材高大,壯碩無比,有人說他像一頭牛。曼·瑞的評價是漂亮、高大而健壯,精心給照了一張他光脊樑的半身裸體照,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看法,畢加比亞也非常喜歡。曼·瑞還給他摯愛的女友姬姬照了一張裸照。姬姬坐著,戴著東方式頭巾,從背影看去,這種姿態令人一下就想起安格爾的油畫名作《健壯的浴女》。曼·瑞在突發的靈感啟示下,在照片加了兩個音孔,有人說是性的暗示,其實,曼·瑞只是為了更充分表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構想罷了。
以曼·瑞為標志,人體攝影經歷了傳統的、繪畫主義的,以至生活化的發展階段之後,進入現代主義的藝術表現階段。攝影界已不滿足於描繪客現存在的人體美,而更多地追求自己的主觀感受。通過攝影的藝術造型,攝影的技術技巧,把自己獨特的剎那間的印象、把自己心田深處的審美理想外化為生動的人體形象。
早期一直以拍攝英國下層勞動人民苦難生活著稱的攝影大師布蘭特,晚期仍保持他獨有的原始美粗獷美的自然質朴、強反差、粗粒子的風格特徵,在題材內容上卻轉而拍攝女性人體,自成一格,獨具風采。布蘭特舍而不用現代高精密度的照相器材,改用老式磨得錚亮的桃花心木製成的「鷹眼」柯達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確屬「老掉牙」的「老爺機」,它沒有快門,焦點也是固定的,光圈只有針眼大小,景深短,極為容易變形。布蘭特既非發思古之幽情,亦非一時心血來潮,他是為了利用這種鏡頭容易變形的特點,創造超現實主義的人體攝影之美。我們不難發現,布蘭特的藝術匠心確實收到預期效果。他的人體由於巧妙的運用特殊技法,或突出臂,或突出腿,或突出胸,或突出臉,以至或突出手,或突出腳,真正對人體作多攝角、多視角的審視,擴充豐富了人體攝影之美。布蘭特人體攝影得到藝術界包括畫界、文學界、攝影界的肯定,在人體攝影中獨樹一幟,飲譽世界。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展常規的傳統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代攝影語言、創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醜陋的意境。如傑瑞·郁斯曼的象徵意味的人體攝影、羅傑·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
綜上,同樣以東方文化為背景的中、日等國人體攝影,同樣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傾向-一種是極力使之和東方文化、本民族文化結合,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人體攝影,一種是無所顧忌的和西方文化、歐美文化相結合,創造個性強烈突出的人體攝影。二者各有其作者群和讀者、觀眾群,可以並行不悖,各自得到發展。

閱讀全文

與人間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