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城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經驗及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近年來,在縣委宣傳部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支持下,我認真學習,積極主動做好本職工作,自身綜合素質得到不斷鍛煉和提高,為開創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局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領導和同志們一致好評。現將個人近兩年的思想和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 一是強化政治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集中學習和通過電視、報刊和書籍自學相結合。積極參加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繼往開來、跨越發展」大討論、「雙爭」等活動。通過系統學習,記筆記、寫心得、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靈魂得到了洗禮,提高了黨性修養,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二是強化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業務知識學習。深入學習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文明公民讀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習討論問答》等內容,提高了業務理論水平。三是學習了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識。通過學習,自身思想覺悟和個人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做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扎實工作,增強了組織協調能力 縣文明辦雖然人手少,但工作力度大。立足我縣實際,在鞏固提高原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豐富創建內涵。一是狠抓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了文明戶、文明示範街、文明村、文明片區和文明鄉鎮精神文明梯級創建活動,使我縣鄉村容貌和村風民風大大改觀。我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走向了全市前列,涌現出了一大批文明示範村、文明片區。二是開展了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文明社區、文明縣城城區梯級創建活動。在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配合縣城改造和城區容貌綜合整治,對縣城進行設計美化,製作更新了20多塊宣傳牌匾,在建設路建立了道德教育示範街,使城區容貌明顯改觀。三是扎實開展「文明平安衛生寧陽」 創建(即「三城聯創」) 活動。2004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牽動政法、建設、衛生等部門和單位積極開展了「三城聯創」活動,優化了發展環境,樹立了寧陽的良好形象。在「三城聯創」活動,我們精心策劃組織開展了「三城聯創」金陽公園系列文化活動,產生了轟動效應。共演出文藝晚會、電影晚會、戲曲晚會50多場(次),持續3個多月,觀眾達40萬人(次)。6月份,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了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確定了首批推廣村級110,救助低保人群,整治城鄉結合部衛生等群眾最急、最盼、最難、最怨的16件實事。目前,16件實事基本達到預定目標。三是大力開展了文明行業創建工作。出台了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方案和管理辦法,實行了掛牌監督制度和對上通報協商制度,通過抓教育、抓陣地、抓窗口、抓服務,提高了文明行業創建水平。四是大力實施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按照《山東省文明單位建設管理條例(修訂稿)》精神和市文明委工作要求,結合本縣實際,修改完善了《寧陽縣文明單位百分量化考核細則》,加強了對各級文明單位的管理考核,實行文明單位動態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創造性地實施了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的意見》,實施了縣各大班子主要領導聯系制度,並制定了「六個一、兩個轉變」的帶動目標,大大提高了結對雙方的創建積極性。2004年,各級文明單位為結對共建村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引進致富項目18個,硬化道路18000米,建設文明示範街26條,建成高標准圖書閱覽室10個,舉辦各種科技講座80場,受教育人數達到20000多人次,使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大改善,村風民風明顯好轉,大大促進了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的統籌協調發展。五是積極組織開展了系列創建活動。與建設局、縣婦聯、財辦、葯監局、環保局、工商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花園式單位、美在家庭、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店、文明規范葯店活動、綠色社區、文明經營區等評選活動。同時,配合市裡開展了「投資泰安、穩如泰山」誠信在泰安宣傳教育活動、文明信用環境等系列創建活動。通過組織協調,發揮文明委各成員單位的創建合力,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設「大合唱」的格局。 通過努力,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可喜成績。文明片區創建的經驗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的充分肯定。《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精神文明報》、《泰安日報》等報刊都給予專題報道。2003年7月,在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縣委書記劉衛東作了典型發言,我縣文明片區創建活動被評為2003年度省、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之一。實施文明單位「龍頭帶動」工程的做法被中央文明辦收入《精神文明建設創新工作方法》,成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名牌。我縣「三城聯創」活動「抓六點」和「聯、創、實、深」的工作經驗在全市「三城聯創」推進會上進行了推廣。2004年10月份,我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縣,全縣人民多年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在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輝煌成績的同時,個人也被評選推薦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三、作風嚴謹,埋頭苦幹,端正工作態度 工作中,在宣傳部這個大熔爐的中鍛煉了嚴謹細致、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有時,為了抓好現場會,既要蹲在鄉鎮或基層單位指導現場,又要籌備會議材料,布置會務等工作,還要抓好組織協調,每次都能夠確保工作中不出差錯,保質保量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任勞任怨。幾年來,先後在全市推樹了寧陽鎮青川、東疏鎮鄭庄、伏山鎮張堂、罡城鎮保安等一大批文明片區示範點。特別是在「創縣」工作中,時間緊,任務重,三天的時間,整理編印了2002——2003年度的《寧陽縣精神文明建設資料匯編》3冊,一周的時間布置好所有創縣現場,受到省市領導的一致好評。在「三城聯創」工作中,為加大對各鄉鎮和縣直各單位的督導力度,編發簡報23期、專報5期,在全市簡報上刊發信息20多條。工作中,不論是抓現場、制材料、還是搞會務,時刻牢記領導的信任和安排,處處以大局為重,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四、服從領導,勤政團結,樹立良好形象 一是當好參謀和助手。堅持民主集中原則,服從部領導安排,維護和支持宣傳部、文明辦的工作。及時請示匯報、協商溝通,一心一意做好工作。對文明辦的工作,能夠主動提出好的建議和想法。對領導交辦的工作,能夠大膽負責,獨立完成,努力使工作有突破。注意搞好上下各方面的關系,對上積極爭取,對下督促調研,待人接物熱情周到,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二是當好老師。自己進宣傳部四年,積累了不少經驗。工作中,發揮優勢,積極幫助年輕同志盡快成長,打牢群眾基礎。三是廉潔勤政,搞好團結。在工作中,注意做到廉政勤政、務實高效。並注意把握好8小時之外的活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維護部里的形象。 五、存在的不足 雖然在工作和學習中取得不少成績,但是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1)學習上抓得不夠緊。(2)對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泗宣傳不夠好。(3)到基層調研指導不夠。 今後我要在黨組織、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發揚成績,改正不足,振奮精神,拼搏進取,全力以赴做好本職工作,為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記得採納啊
② 什麼是精神文明建設
精神文明建設就是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風尚,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些都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精神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系,又有本質區別。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後,中共中央曾多次鄭重指出: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
(2)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展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的一個方面。把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作為黨的一個戰略方針。
是否堅持這樣的方針,將關繫到社會主義的興衰和成敗。報告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概括為思想建設和文化建設兩大方面,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黨的任務,也是各條戰線的共同任務;共產黨的思想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支柱。
③ 精神文明建設是什麼
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近代發展的語境為改革開放新詞語,將精神文明及物質文明並列的兩種文明的理論及政策語匯。改革開放後的素質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三觀等理論及政策都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單是思想文教部門的任務,而且是各條戰線和一切部門的任務,是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愛國者的共同的長期的任務。
培養「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質。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質,是引導人們對自己的主觀世界自覺地進行改造,從而提高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作為自己的目標和歸宿。「新人」的標準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培養共產主義新人的思想在中國當前階段的具體化。
「四有」是一個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質的兩個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四有」的四個方面是密切聯系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說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礎。這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培養起一代四有新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一個民族的素質如何,對社會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努力改善全體公民的素質,必將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使人和人之間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新型關系不斷發展,使整個社會的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
④ 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哪些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過程中,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發展的成果。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批判地繼承了以往人類精神文明的全部優秀成果,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由勞動人民所享有,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因此,必須在堅持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其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73273/10415548.html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
⑤ 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大力開展專形式多樣屬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科教文體及廣播電視事業,農村的文明程度、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整體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勃勃生機,給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注入了源源動力,為老百姓辦了實事,辦了好事,成就是巨大的。具體體現在:第一,大力創建文明生態村,走出了一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第二,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了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第三,發展農村基層文化,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實踐證明,只要精神文明建設與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就會受到農民的歡迎,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良好效果。目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仍十分繁重,各地必須從加強黨的基層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出發,積極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推動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⑥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一、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
1、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2、發展社會主義科學事業。
3、發展衛生事業和體育事業。衛生和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
4、發展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
二、思想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解決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問題。
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2、普及道德教育,樹立和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3、在人民中進行以共產主義為指導、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
4、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它的腐朽思想。
(6)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展擴展閱讀:
新時代下精神文明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不僅為我國發展標定了新的歷史方位,也為我們謀劃和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新的戰略考量。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特徵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的,並且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實現了持續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歷史方位,牢記新的文化使命,堅持與時俱進、奮發有為,更好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向自覺、走進百姓、走在實處、走出新路。
⑦ 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有哪些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與時俱進,回不斷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說答到底,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是精神文明建設在實踐上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時期。在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作出《決議》的同時,中央決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並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成立相應的機構,加強了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綱領性文件。13年來,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的道德實踐已成為改善社會風氣、提高人民素質的一個重要動力。中華大地上,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的活動,猶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社會得到普遍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典型,由點到面,正在影響和促進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