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學術交流成果

學術交流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10 11:22:08

Ⅰ 學術會議的意義

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意義:

(1)了解領域前沿。參加學術會議,短時間連續傾聽若干學術報告,最直接的受益是快速了解本領域及相近領域的學術前沿,了解行業動態。掌握大家都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2)分享研究成果。參加學術交流會,將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給同行進行簡要的匯報。從選題、做PPT,到報告和會後討論,是一個研究階段工作的總結,可以讓同行給自己提出建議,明確下一步做什麼、怎麼做。

(3)啟發科研思路。在聽報告的過程中,各種思想碰撞,這會開拓我們的科研思路,激發靈感,很多科研想法會靈光乍現,進而豐富、發展自己當前研究,優化自己學術體系。

(4)重新評估自己。參加學術會議過程中,聽別人報告、看別人成果,也是重新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過程。看到好的科研成果,讓自己羨慕,也感到自己不足。同時,也會讓自己看到自信,給自己力量。

(5)提高鑒賞能力。學術會議很短,大多兩三天,但報告集中,是同行密集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時候。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通過同行橫向比較,可以知道那些單位、那些學者做的研究水平高,進而提高了科研鑒賞能力,提高了自己學術品味。在平常工作中,也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有個較為系統的評價。

拓展資料:

學術會議是一種以促進科學發展、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學術性話題為主題的會議。學術會議一般都具有國際性、權威性、高知識性、高互動性等特點,其參會者一般為科學家、學者、教師等具有高學歷的研究人員。由於學術會議是一種交流的,互動的會議,因此參會者往往都會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學術展板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得互動交流更加直觀、效果更好。

Ⅱ 曾正德的學術成果

在《南京社會科學》、《高校理論戰線》、《江蘇社會科學》、《學術交流》、《思想教育研究》、《群眾》、《江蘇高教》、《光明日報》、《新華日報》、《中國綠色時報》等刊報上獨立發表學術文章30多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等轉載6篇,如 「生態文明的理論基礎、本質、地位與形態闡釋」、「生態文明概念、內涵、本質的確認及其闡釋」、「中國傳統社會生態環境思想及其啟示」、「發達國家高中等收入階段生態環境困境及其特徵」、「『中國生態環境威脅論』的緣起、特徵與對策研究」等,其中「論高校政工幹部勞動的性質與特點」等5篇論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專著、譯著、主編、主審、副主編、參編17部(本)論著或教材,如《生態文明新思維》、《中華大典?林業典?森林培育與管理分典》、《國情教育概論》、《形勢政策基礎教程》、《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大學生行為學》等,其中專著《生態文明新思維》被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林業局等6單位於2006年評為優秀圖書期刊獎。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含子課題)4項,第二主持人或主要完成人完成5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第一發明人申請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項。

Ⅲ 學術交流的目的是什麼

學術交流的目的有:

1、學術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使科學信息、思想、觀點得到溝通和融洽。

2、學術交流可以達到交流信息、開闊視野、掌握新知的的目的。

3、學術交流對思維有啟迪的作用。

4、學術交流可以使人奮起、振作,產生新思想、新觀點、新精神之意。

資料補充:

學術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是指針對規定的課題,由相關專業的研究者、學習者參加,為了交流知識、經驗、成果,共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進行的探討、論證、研究活動。

學術交流的方式:可以採用座談、討論、演講、展示、實驗、發表成果等方式進行。

Ⅳ 學術交流的目的及意義

學術交流的目的是互相提高,能夠把對方的成果取長補短,因為學問有一個切磋的過程,學術交流就能夠把自己的短板補上,學習對方的長處,學術交流可以促進學術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所以學術交流還是很有好處的

Ⅳ 陳敬友的學術成果

1993年 《初融》入選「全國第二屆山水畫展」
1994年 《關東漢》在「首屆黑龍江省教師美術書法作品展」中獲一等獎。
1995年 《北國情》在「第四屆黑龍江青年美術書法作品展」中獲二等獎。
1998年 《春融》在「98黑龍江省著名青年畫家邀請展」中獲金獎。2004年 《雲淡風清》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畫人物畫展」。
2004年 《驚雨》在慶祝建國55周年「全國青年國慶書畫展」中獲銀獎。
2004年 《秋霜》等十幅作品參加「距離·狀態-藝苑雅集」六人中國畫作品展。
2005年 《聽雨》入選「第二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5年 《清雨》入選「關東畫派中國人物畫大賽」。
2005年 《向日葵》在「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
63周年黑龍江省寫生作品展」中獲優秀獎勵。
2005年 《雲淡風清》在「『紀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黑龍江省美術作品展」
中獲金獎。
2005年 《雪鵝圖》系列十幅參加「『慶祝黑龍江日報創刊60周年』黑龍江著名青年畫家五人邀請展」。
2005年 《雪鵝圖》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大型書畫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雪鵝圖》系列兩幅入選「全國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 《雪鵝圖》在「『黧昌』第三屆全國青年國畫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浴雨》等四幅作品在「『西部風韻』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中獲優秀獎。
2005年 《雪鵝圖》在「紀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書畫藝術作品展」中獲金獎。
2006年 《初霜》在黑龍江省首屆人體美術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06年 《雪鵝圖》等十幅參加「距離·狀態-第二回南北高校中國畫學術交流展。
2006年 《葵園晨露》應邀參加「中國哈爾濱藝術高峰論壇暨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06年 《霜意》在「2006年中國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 《雪鵝圖》在「中國當代實力派國畫家提名展」中獲優秀獎。
2007年 《雪鵝圖》等無幅作品參加「距離·狀態-南北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
2007年,「草原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7年,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7年,在「黑龍江省中國畫大展中」獲銅獎。
2007年,「黑龍江省中國畫優秀作品赴俄羅斯展出。
2007年,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2008年,入選全國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
2008年,應邀參加國家級歷史性美術創作工程---話說奧運中國畫大展,
2008年,盛世丹青----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08年,水墨本位----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8年,回顧印象----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政協中國畫精品晉京展。
2008年,在紀念「黑龍江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全省中國畫作品展中獲銀獎。
2008年,在關東四市新生代中國畫作品展中獲優秀獎。
2008年,參加距離.狀態----第四回南北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
(合肥)
2008年,山東。濟南----羅江、陳敬友、盧景春中國畫名家精品展。
2008年,參加哈爾濱、廣州中國畫名家學術交流展。(廣州)
2009年,青陽入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等。
2009年,2009全國著名畫家學術邀請展。
2009年,參加「黃土地,黑土情」黑龍江、山西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09年,留韻丹青----小幅中國畫五人精品展,
2009年,入選第七屆全國體育美展。
2009年,首屆中國美術家「翰墨飄香」「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2009年,在黑龍江第11屆美術作品展中獲銅獎。
2009年,參加 「共慶輝煌」民進全國書畫展。
2009年,參加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09年,首屆青年美術家書畫作品展。
2009年,《中國畫學養漫談》專題片(哈爾濱電視台新聞綜合,
增值空間欄目)
2010年,盛世中華----全國著名畫家邀請展。
2010年,參加第二屆關東畫派中國畫作品展。
2010年,友仁丹青----黑龍江省中青年國畫家作品展。
2010年,入選首屆當代工筆畫大展。
2010年,參加同行在香港舉辦的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0年,參加在珠海舉辦的全國首屆青年美術家中國畫作品邀請展。
2010年,中、日、韓美術作品同行展。
2011年,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2011年,應邀參加慶祝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青年畫院
美術作品展。
2012年,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
2012年,第十屆「牡丹杯」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中國畫名家
邀請展。
2012年,慶祝「十八大」勝利召開黑龍江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2年,文心寄畫——陳敬友花鳥畫精品展(青州)。
2013年,黑龍江省政協,安徽省政協書畫精品展。
2013年,春風沂水----2013山東國際藝術精品展。
2013年,2014.最具代表性----中國畫當代百家巡迴展。
2013年,南北水墨(第四回)----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2013年,中國當代名家畫青島學術邀請展。 《當代寫意畫唯美新勢力——陳敬友寫意花鳥畫精品集》,2010年1月第一版,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清涼世界——雪意象山水畫研究》,2011年8月第一版,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墨品——陳敬友花鳥畫精品集》,2012年4月第一版,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代中國畫名家——陳敬友》,2013年1月第一版,香港:中國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精品鑒賞——陳敬友》,2013年12月第一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
《年度水墨·投資收藏指南·2013 陳敬友》,2013年4月第一版,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合集:
《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鑒賞與收藏——翰墨中國六大家》,2011年10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名家典藏——當代中國名家名品》,2011年11月第一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翰墨書畫四大家》,2013年11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當代畫壇之星》,2013年8月第一版,河北美術出版社。

Ⅵ 韓建國的學術成果

科研課題
1. 高強混凝土路面板早期抗開裂能力研究
2.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材料的研製
3. 水泥基防水堵漏劑的研製
4. 水質對混凝土中水化產物形貌和孔結構的影響
5. 混凝土絕熱溫升測定儀的研製
6. 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測定儀的研製
7. 低鹼無氯混凝土液態速凝劑的研製
8. 液態混凝土減縮劑的研製
9. 鋰鹽對硫鋁酸鹽水泥水化歷程、水化產物種類和形貌、強度發展的影響
10. 非接觸式混凝土自收縮測定儀的研製
11. 混凝土溫度跟蹤養護儀的研製
12. 基於數值化堆積模型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13. 鍍鋅鋼和耐候鋼在混凝土中的耐腐蝕性能研究
14. 增鈣液態渣用於水泥生產的研究
15.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及長期性能研究
16. RPC鋼纖維混凝土斷裂韌性的研究
17. 水泥基灌漿材料水化產物和界面過渡區的微觀結構分析
18. 沸騰爐灰渣用於水泥基材料制備的研究
19. 鹼激發膠凝材料
專利
韓建國, 閻培渝. 用於水泥基材料的非接觸式激光位移測量系統,發明專利
韓建國, 李克非. 基於高頻交流電的混凝土抗滲透性測量系統,發明專利
韓建國, 閻培渝. 一種反應型混凝土防水粉及其制備方法,發明專利
近5年發表的論文
1. 韓建國, 閻培渝. 多用途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測定儀的研製和應用.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7年 第24卷 第3期, 63-66
2. 韓建國, 閻培渝. 混凝土溫度跟蹤養護儀的研製和應用. 混凝土, 2007年 第4期, 109-111
3. 韓建國, 閻培渝. 混凝土抗滲透性的研究與教學實踐. 清華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典型案例匯編. 清華大學高等教育學會, 2007年, 9-13
4. 韓建國, 閻培渝. 粗集料級配對混凝土強度發展歷程的影響. 混凝土, 2008年 第1期, 62-64
5. 韓建國, 閻培渝. 凝聚態硅灰對低工作性混凝土強度發展歷程的影響. 混凝土, 2008年 第2期, 74-76
6. 韓建國, 徐嘉, 閻培渝. 水膠比和粉煤灰摻量對粉煤灰活性因子的影響. 混凝土, 2009年 05期, 8-10
7. 韓建國; 張閏; 郝衛增; 水膠比和粉煤灰對混凝土絕熱溫升的影響. 混凝土, 2009年 10期, 10-12
8. 韓建國, 閻培渝. 鋰化合物對硫鋁酸鹽水泥水化歷程的影響. 硅酸鹽學報, 2010年04期, 38卷, 60-66
9. 韓建國, 閻培渝. 混凝土彎曲韌性測試和評價方法綜述. 混凝土世界, 2010年17期,42-45
10. 韓建國, 閻培渝. 水灰比和碳酸鋰對硫鋁酸鹽水泥水化歷程的影響, 混凝土,2010年12期,5-7
11. 韓建國, 閻培渝. 碳酸鋰對硫鋁酸鹽水泥水化特性和強度發展歷程的影響, 建築材料學報,2011, 14(1):6-9
12. 韓建國, 閻培渝. 混凝土脆性評價新方法-斷裂石子面積分數法, 混凝土,2011年2期,1-3
13. Jianguo Han, Peiyu Yan. Influence of fiber type on concrete flexural toughnes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287-290, p 1179-1183, July 2011
14. Jianguo Han, Peiyu Yan, Gangling Li. Evaluating plain concrete flexural toughness using PCER metho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287-290, p 1184-1188, July 2011
15. 韓建國, 閻培渝. 強度等級和齡期的素混凝土脆性的影響, 混凝土世界, 2011年24期, 60-63
16. Jianguo Han,Peiyu Yan. Influence of strength and curing age on concrete fracture energy adjusted by fractal meth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hroug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tember 2011, RILEM and HUST
17. 韓建國, 閻培渝. 水膠比和膨脹劑對混凝土塑性開裂的影響, 特種混凝土技術進展及工程應用 學術交流會, 2011年, 1-6

Ⅶ 學術交流的介紹

學術交流(Academic exchanges ),是指針對規定的課題,由相關專業的研究者、學習者參加,為了交流知識、經驗、成果,共同分析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進行的探討、論證、研究活動。可以採用座談、討論、演講、展示、實驗、發表成果等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終目的是使科學信息、思想、觀點得到溝通和交流。作者通過對學術交流目的、作用的思考,認為學術交流的最終落腳點在新學術思想和學術創新上,指出激勵(激活、激發)、啟迪才是學術交流最本質的意義。

Ⅷ 主要學術成就、創新成果及其學術價值怎麼寫

寫作思路:簡要概括,側重體現成果、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理工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是採用了什麼新方法、新工藝,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等。文科論文的學術價值主要看挖掘到了什麼新的思想,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

例文:

申請人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的制備及功能研究。曾參與1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並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成功申請。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者博士後資助。

另外,申請人發展了一系列基於膠體晶體模板構築新型圖案化納米結構的材料制備方法,並制備了半導體氧化鋅一維納米結構陣列、半導體硫化物、貴金屬和碳酸鈣的有序大孔薄膜等。發展了一種氣液界面膠體晶體模板制備大面積半導體有序大孔薄膜的方法,申請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一項。

(8)學術交流成果擴展閱讀:

學術論文,也稱科學論文、研究論文。是對某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研究、表述研究成果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社會發展;二是進行學術交流;三是為人才考核提供依據;四是可以訓練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體上說撰寫論文,可以提高作者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問題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論思維水平。研讀論文,則可以從中獲取較為密集的、系統的、深廣的知識,從而大大提高讀者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通過論文撰寫來培養高層次的人才,加強對於各學科前沿問題、尖端問題的探討,並通過這種高深問題的研究及各種新知識的廣泛傳播,可大大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

Ⅸ 學會該如何促進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是學術信息交流,也是學術思想交流,學術交流的目的是啟迪思維、激發創新,促進 科學發展。本文總結了當前學術交流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並思考了學會作為民間社會團體,該如 何促進學術交流。

一、學術交流的特點

(一)學術出版仍是學術交流的主要平台

學術出版是最傳統的學術交流平台之一,主要載體是同行評議的期刊及專著。一般認為學術成 果出版是突顯學術成功的一種方式,其同行評議原則是保證學術出版質量的一種有效機制。評價方 法多是影響因子或引用次數。然而,不同學術期刊、不同書籍的評審標准有較大差異。同時,學術 出版往往遇到版權轉讓及出版費的問題,部分優秀的成果可能因為評價不合理,或因版權協議條款 或出版費等原因而未能在有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

我國的學術出版也存在尷尬的現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提到:中國最重要的 學術成果中有95,以上在國外發表,我們藉助國外同行把它發表出來,同時,國家每年還要花很多 外匯把這個成果買回來用於支撐我們的科研教育;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一些頗有現實成果 的科技領域極度缺乏相關學術出版物。他還列舉了中國橋梁設計達到了世界水準,但沒有看到這方 面形成重要的學術出版物。

(二)學術研討是學術交流的重要橋粱

如果說學術出版是完成學術目標的一種好方式,那麼學術研討就是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學術 研討過程強調學術爭鳴、學術評判。在學術研討中自由爭辯、取長補短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的。普通研討會一般主題較大,子議題較多,而專題研討會是討論特定主題的小型研討會。在研討 會上,發表人基本上只有10至30分鍾的時間(包含討論的時間)來呈現學術成果,所以必須簡單 扼要的摘取重點,其著作也可能會以學術論文的形式發表在研討會論文集里。

(三)學術訪問日益興盛

學術訪問是指一所學術單位的學者前往拜訪另一所學術單位的學者。出訪人一般有要探究的學

Ⅹ 學術交流的作用意義

與一般理解的交流信息的作用不同,激勵(激活、激發)、啟迪作用有使人奮起、振作,產生新思想、新觀點、新精神之意。趙紅州在論述「學會」這一「社會集團研究能力」時稱,「學會」「很象科學勞動的『催化劑』」,「它可以激活民族的創造力」。雖然「學會的社會集團研究能力是通過學術交流而實現的」,但「科學交流是『智力的碰撞』、『智力的協作』,通過『碰撞』(其中包括爭論、答辯等方式 ),科學『知識單元』由一個研究能力傳遞給另一個研究能力,這樣便在科學家之間,建立一種智力的結構方式,形成了比單個科學家智力高的多的『集體大腦 』 。」 他明確指出:「近代學會所以能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學會形成了高於個體研究能力,高於個別學派的集團能力的社會集團研究能力。」 「科學家的科學勞動要素與其它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產生『額外的』新成果的關鍵。比如,一個生物學家只能產生生物學的成果,一個物理學家只能產生物理學的成果。如果由於科學交流使兩個科學家思想有了相互的激發,這便多產生出一項生物物理學的成果。這種『額外的』收獲,正是造成科學發展指數增長的重要機制 。所以,學會具有科學勞動成果的『放大』或『加速』功能。」科學學創始人j.d.貝爾納認為,「現代科學的最偉大的發現有一些有賴於不同來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只有當吸收了不同中心的思想的工作者聚集一堂的時候,才會產生這樣的發現。玻爾原子理論是我們一切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它所以能產生,就是因為玻爾在德國吸收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論,以後又到盧瑟福的實驗室工作,並且在那裡接觸到原子核的理論。這種交流的價值是再大也不過了。我們確信這種交流還沒有在科學發展中充分發揮它可以發揮的作用。」貝爾納這里所說的「思想的相互作用」,不能僅僅理解為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同來源的思想的碰撞,從而激發出新的思想 。這種「思想的相互作用」,「是無論讀多少書也辦不到的」。所以,學術交流中,思想的「碰撞」、「科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同來源的思想的相互作用」,可以激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產生「額外的」科學新成果。這才是學術交流作用的關鍵與本質,是學術交流成為一種「科學活動」、成為「人類知識生產力的一種生產方式」、成為「研究者學術生涯的一種生活方式」的關鍵所在。
在學術交流中,激勵(激活、激發)、啟迪作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學術爭鳴與學術批判。批判是科學的生命,是科學進步的保障之一。科學史一再告訴我們,從懷疑、批判我們所推崇的信念開始,也許才是我們最佳的行動方案。乍看起來,這種方案似乎與常理相悖,但那些想發現真理而又不懼怕真理的人,卻深知須以懷疑和批判為自己開辟道路。批判與反批判是同伍的,「待到被批評者被挑剔得忍無可忍,不得不進行反擊的時候,學術創造力便受到從未有過的激發,正是在這種批評與反批評、挑戰與應戰的學術競爭、學術爭鳴中,理論得到錘煉,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禮。」所以,學術批評、學術爭鳴起到的激勵(激活、激發)、啟迪作用,遠遠超出一般理解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它是智力提升的一次躍遷,是創造性思維的一次激活。
從思維科學來說,有人認為創造性思想與「某種來自他們自身之外的信息或啟示有關」,與「某種外部的強制或指導之下」有關。「具有躍遷性,表現在認識客體、認識主體和認識中介——信息的三維結構的鏈鎖反應之中」。「靈感是人類創造性活動中的一種復雜的精神現象」,「靈感來源於人們知識和經驗的沉積,啟迪於意外客觀信息的激發」。雖然創造性思維和靈感的產生還沒有搞清楚,但有一點共識,即它們不僅是信息的簡單交流,還與信息的啟示、思想的激發,與認識客體、認識主體、認識中介(信息)三要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有關。 根據上述認識,學術交流的流程可以簡單地表述為: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知識)→ 學術交流 → 知識人或思想者 → 學習、創新 → 新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知識)。
學術交流的最終落腳點在新學術思想上、在學術創新上。所以,學術交流是「原始性創新源頭之一」, 也是學術創新的條件和動力之一,還是提升學會集團研究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值得交流。

閱讀全文

與學術交流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禹城市工商局合名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