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畫和水彩學哪個好
油畫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借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
水彩用阿拉伯樹膠稀釋色料作畫的技法,並可指其作品及用於此法的顏料。除樹膠作為粘合劑外,水彩顏料中還包括增塑劑,如蜂蜜水、糖水、甘油等以保持濕度;調潤劑,使畫面筆觸平穩;苯酚等防腐劑。水彩一般用毛筆畫於手工特製的水彩畫紙上,水彩明快、鮮亮,而水粉則是一種不透明的水彩畫。真正的水彩常用自由、輕松且寬大的筆觸在薄塗法下完成,紙材本身的顆粒、紋理和白色的效果更增添了作品絢爛與跳躍。
相比之下,水彩較簡單。油畫較難,哪個好看個人天賦和感悟。兩個形式都是很重要的畫種。
水彩工具運用簡單,顏料使用方便。油畫製作工藝復雜,顏料使用也步驟較多,技法多於水彩,難掌握。油畫是繪畫中最大的一塊,包含的內容多,相對來說水彩還是比較簡單的。
因為油畫顏料干後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臟,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詩般的巨作。因為保存性好,強於水彩,所以得到藝術家的重視,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絕大部分壁畫作品也是用油畫顏料和創作方式製作的。
謝謝採納
B. 水彩畫的由來
起源和發展過程
人類著書並為書作插圖的歷史已有三千五百年了。最初,人們在埃及尼羅河沿岸發現了一種叫做紙莎草(Papyrus)的纖維質植物,取其莖皮,可以製成卷軸,用來寫字作畫,做成關於科學、歷史、巫術及宗教的書卷。這種卷軸的另一重要用途是陪葬,伴隨死者抵達另一個世界,上面的文字幫助他們向冥神奧西里斯解釋他們一生的作為。卷上的畫像以後被稱為細密畫,都是用透明的顏色畫成的。土黃色、赭色取之於泥土;紅色取自硃砂類的礦物;石青為藍,石綠為綠,土黃為黃,蟲膠為橙;黑色以柳木炭製作,白色則用白堊。這些色料都用阿拉伯樹膠(Gum arabic)加蛋白調和,用水稀釋後使用。簡而言之,這就是水彩。
一千年以後,大約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馬國王歐墨尼斯二世率先使用羊皮紙。以羊皮經石灰處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軟化,便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把這些羊皮訂成小冊子,稱為手抄本,再合訂成冊,使成為留傳後世的羊皮典籍。此後,手稿一直使用羊皮紙。
到公元九世紀,無論在希臘、羅馬、敘利亞還是拜占庭,大多數細密畫都是用水彩與鉛白混合製成的一種不透明的水彩來畫的。而此時正值查理曼大帝的卡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十分重視手稿創作,他召集了許多交替使用透明和不透明水彩的大畫家。這種混合使用一直延續到中世紀後期乃至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已普遍將水彩應用於細密畫中。事實上,這些就是水彩畫的雛型。
水彩畫的范疇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畫卷,波斯人富有異國情調的細密畫和歐洲中世紀聖經手抄本的插圖,以及我國古代的傳統洛陽東郊顧人殘墓中布質畫幔的遺跡,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時代阿爾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畫。雖然許多古代人類用顏料、樹脂調和水,作為記載他們的生活瑣事,傳述他們社會文明的工具,但是,隨著時光的荏苒,知識的累積,歷經18、19世紀歐洲水彩畫的興起;尤其是英國多位水彩畫家們努力所創立的豐碩成就,從此,水彩畫漸近完美。到19世紀末,水彩畫已經發展出完整的獨自體系。就狹義的定義而言,「水彩畫」是指用水彩顏料,以水為稀釋媒介,在紙張上作畫的繪畫方式。通常有透明水彩(Transparent Watercolor)及不透明水彩(Gouache)兩大領域。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繪畫材料的生產,20世紀水彩畫已不再局限於透明水彩與不透明水彩兩大范疇。舉凡能用水稀釋作畫的材料。如Gesso、壓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鉛筆,都包含在水彩畫的領域之中。
C. 彩鉛和水彩哪個容易學
學畫畫更多是學方法,學規律,所以不在於用什麼材料作畫,而是要從素描開始進行專業的學習,如果只是迷戀彩鉛或者水彩的效果,學一點表面的東西,就肯定達不到你理想的成果的。
D. 法爾布的研究成果
我有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想真正了解他建議你看看。
以下內容轉自http://ke..com/view/20474.htm
我只復制了一小部分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E. 素描速寫水彩學多久可以有成效,想學美術,怕時間不夠,多久能畫寫生,T^T
不知道你的年紀,我感覺提這種問題的大多是高中生,我就按高中生回答:
學畫畫需要兩方面的素質,天賦和勤奮。天賦尤為重要,中外有所成就的畫家都是極具天賦的人,同時又是極為勤奮的人;但也不是天賦平平就不能學畫畫,在美術高考的大背景下,對素描、速寫、水粉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它的標准時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有一些天賦(要比一般人強一截),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要很努力哦),應付高考還是可以的,說這么多就是要你分析一下自己的才能和自製力,有三個月就學的有模有樣的,也有三年不見成效的
F. 美術裡面的水彩和水粉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常用一些哪一個更好一些
水粉是礦物質顏料用水進行調和進行繪畫,薄畫法可以表現出水彩的畫感覺,厚畫法可以表現出油畫的感覺,水粉畫在顏料沒有干透的情況下顏色比較飽和、艷麗,干透後畫面會發灰。
水彩畫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畫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視覺感覺;二是繪畫過程中水的流動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畫不同於其他畫種的外表風貌和創作技法的區別。顏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畫產生一種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動性會生成淋漓酣暢、自然灑脫的意趣。
兩種相比較在進行繪畫訓練課程的時候水粉用的比較多,但是商業繪畫中水彩畫表現形式的繪畫運用要明顯高於水粉畫。
G. 水彩畫的發展史
百年水彩畫發展史
中國百年水彩畫展經過三年的籌備,多次召開了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在全國水彩畫家和已故畫家的親屬中進行了廣泛的作品徵集,並經過了嚴格的比較篩選,又多方向有關的美術館,博物館,美術學院商借了部分展品,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上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作品展覽。
展覽包含了自1905年以來一百年中中國水彩畫各個發展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重要作品300餘件。在1864年至1911年中國水彩畫的萌芽期,外國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畫館」這個被譽為「西洋畫之搖籃」里培育出來的第一代中國水彩畫家徐詠青(1880—1953)有他在20世紀初年的《杭州西湖》寫生畫展出,最早出國留學的李鐵夫(1869—1952)有他早期的水彩靜物《瓶花》展出,李叔同(1880—1942)則有他1905年一幅畫在明信片上的風景畫展出,這些都是極為可貴,難得一見的珍品;在1911年至1949年中國水彩畫的成長期,涌現了一大批後來卓有成就的水彩畫家,作品已開始呈現出多元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中國水彩畫成長期的成就,是中國水彩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包括:張眉孫,關廣志,李劍晨,杭穉英,潘思同,張充仁,王肇民,陽太陽這些在中國水彩史上最有影響的畫家,在這次展覽中都有他們的代表作展出。這批畫家大部分都已作古,只有陽太陽先生尚健在,今年也已經快一百歲了,他們的作品都是融匯中西,面向生活的成果,又體現了每個畫家獨到的藝術追求,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1949年至1965年中國水彩的發展期,上述畫家都有新的成就,而從革命戰爭中成長的畫家和陸續從海外歸來的畫家又為中國水彩畫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畫家如古元,邵宇,沈柔堅,吳冠中,蕭淑芳等,都有別開生面的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展出。1954年「全國水彩,速寫展覽」是當時創作成就的一次大檢閱,那次展覽中的精品如戴澤的《世界青年聯歡節在柏林》,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這一階段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共有50餘幅作品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1978年至現在是中國水彩畫的改革繁榮期,也是中國水彩畫發展歷史上的最高潮,在這一階段,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四次單獨設立了水彩展區,全國水彩,粉畫展也舉辦了七屆,新作者不斷涌現,創作空前活躍,中國水彩畫已經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中國水彩畫」風貌,這一階段的作品有200餘件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包括歷屆展覽中獲金銀獎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老畫家的新作,完全可以從中一覽中國水彩最新發展的全貌。
港澳台有代表性的水彩畫家的作品,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包括台灣已故的著名水彩畫大家馬白水,李澤藩,席德進的作品和當今香港著名水彩畫家江啟明,歐陽乃霑,澳門著名水彩畫家廖文暢,台灣著名水彩畫家李焜培,楊恩生,謝明錩等人的作品。
展覽期間,將出版發行《中國百年水彩畫集》大型畫冊,還將召開「中國百年水彩畫學術研討會」。
中國水彩畫百年歷程
1978年--現在:中國水彩畫的改革繁榮期,也是中國水彩畫發展歷史上的最高潮。
在這一階段,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四次單獨設立了水彩展區,全國水彩,粉畫展也舉辦了七屆,新作者不斷涌現,創作空前活躍。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時,水彩畫首次單獨設立了展區。隨著作者隊伍日益擴大,創作空前活躍,不少別的畫種的畫家轉入水彩畫創作,藝術水平迅速提高。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水彩畫達到了新的高度,與中國畫、油畫各獲得三個金獎。目前,全國至少有27所高等院校設立了水彩畫專業。水彩畫作者隊伍在各個畫種中是最為龐大的,每次舉辦展覽,送展的作品都超過2000件。中國水彩畫已經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和手法,初步形成了自己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的"中國水彩畫"風貌,可以從這一階段的作品中一覽中國水彩最新發展的全貌。
爭議
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術館研究員陳履生近日指出,一些作品"內容越來越復雜,刻畫越來越精細","水"的特性已經被淡忘了。
還要不要水彩的感覺
提起水彩畫,很多人都會回想起小學美術課上,一桶水、一盒水彩顏料、幾支水彩顏料畫畫的情景。著名畫家吳冠中也曾講"水彩、水彩,其特點就在'水'和'彩'。不發揮水的長處,它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強;不發揮彩的特點,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可見,水在水彩畫中扮演著很重的角色。針對畫展前言中的"中國的水彩畫已經基本擺脫了只是'小品'和'輕音樂'或只作為'入門學習'和'收集素材'手段的局限,極大地增強了水彩畫的表現力,擴展了水彩畫的功能,豐富了水彩畫的多樣形式",陳履生提出水彩畫也要求表現特定的主題,也要求做深入細致的刻畫,"水"的特性就會不自覺地被人們淡忘了。
"如果說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表現建設工地和現實生活的水彩畫,還保留有水彩感覺的話,那此後表現特定主題的水彩畫創作,就基本上只剩下一些材料和畫種的意義。"對此,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秘書處處長朱凡認為,水彩畫分濕畫法和干畫法,所謂干畫法就是水的成分比較少。這次參展的畫家手法各異,有的人在創作前把整張紙打濕再畫,也有不少是運用干畫法的,有的干濕兩種畫法結合。
H. 水彩畫評論性文章
黃鐵山,1939年生,湖南省洞口縣人,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現任湖南省美協主席,第一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及第二屆主任。在水彩畫界以描繪湖南鄉土風情而著稱。他是一位執著從事水彩藝術而獨具風格的畫家。他不因循守舊,奮發進取,勇於探索,而又深深懂得水彩藝術在中國必須振興,必須改變那種多年來一直處於其他畫種陪襯的地位,因而毅然奮進,默默耕耘,他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新的成果。他對自己家鄉的熱愛近於痴情,對三江四水的迷戀更是情深,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巒峽谷,他畫遍了八百里的洞庭,畫遍了江華林區。他1964年創作的《洞庭湖組畫》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84年創作的《金色伴晚秋》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90年創作的《西海岸》獲「90中國水彩畫大展」二等獎;1991年創作的《瀟湘月夜》等6幅作品參加在日本舉辦的中國水彩名家作品展,兩幅作品入選《JCA世界美術年鑒》。
黃鐵山堅信"水彩畫的魅力,在於真實和真誠,只有完美地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真情實意,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他酷愛湖南鄉土氣息,熱愛那平平凡凡環境中作息的淳樸的人民,因之他的水彩畫都是描繪自己對故土的感受,都是朴實無華的充滿真情的詩。他的《夕暉》、《春江水暖》、《古城小店》、《藏村日當午》、《朝山》以及《瀟湘四季》等都是成功的作品。他1988年參加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了法國和非洲四國,《西非海岸》、《摩洛哥小鎮》、《雨中的凡爾賽》等新作,更上一層樓。 出版有《黃鐵山水彩畫集》、《黃鐵山作品選》、《當代水彩畫精品集·黃鐵山》。
I. 水彩畫的特性
水彩畫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兩個基本特性:
1、畫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視覺感覺。
2、繪畫過程中水的流動性。
水彩畫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畫面大多具有通透的視覺感覺;二是繪畫過程中水的流動性。由此造成了水彩畫不同於其他畫種的外表風貌和創作技法的區別。顏料的透明性使水彩畫產生一種明澈的表面效果,而水的流動性會生成淋漓酣暢、自然灑脫的意趣。
水彩畫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進行作畫的一個世界性畫種。既包括使用透明技法的水彩畫,也包括不透明水彩畫。由於色彩透明,一層顏色覆蓋另一層可以產生特殊的效果,但調和顏色過多或覆蓋過多會使色彩骯臟,水乾燥的快,適合繪制風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畫作,但對人物等題材也有深入的嘗試和探索。
水彩顏料攜帶方便,也可作為速寫搜集素材用。與其他繪畫比較起來,水彩畫相當注重表現技法。其畫法通常分「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
(9)水彩成果擴展閱讀:
水彩畫題材選擇
水彩畫在題材選擇方面是十分廣泛的,風景畫是水彩畫家們非常青睞的一種題材,大自然為我們呈現出無比豐富而生動的色彩,無論是溫暖絢麗的陽光還是深沉遼闊的海洋,無論是明媚斑斕的花木還是清冷陰霾的雲朵,無不喚起藝術家內心的色彩沖動和表現慾望。鍾情於大自然的畫家永遠不知疲倦的通過風景畫來表達他們的色彩世界。
靜物也是水彩畫中常見的題材,靜物種類繁多,形式多樣,色彩豐富,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有意安排所需要的內容和構圖,從而創作出意味深長的靜物畫作品。
相比之下人物畫對畫家的技法熟練程度要求比較高,首先要具有很好的人物畫素描基礎,同時還需具備豐富的水彩畫經驗,因此人物題材不是初學者的最好選擇。
有許多現當代的水彩畫家選擇了抽象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藝術理念,創作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當繪畫擺脫了可視外觀形象的束縛以後,它那明澈自由流暢的材料特徵在抽象表現中獲得了更自由的發揮。
建築題材的水彩畫歷史悠久,出於職業性的審美愛好和需要,它們更受到建築師們的青睞。當然也是許許多多水彩畫愛好者所熱衷的題材。
優秀的建築本身就是精美的藝術,它不僅以其尺度、比例、色彩、裝飾以及變幻的光影效果等形象因素引起人們感觀上的審美體驗,而且通過形象傳達著某種精神內涵。
J. 水彩靜物創作論文
作為一個特殊形式的繪畫藝術——靜物畫,大約產生在古希臘時期,到17世紀初靜物畫發展基本成熟。17世紀以後在義大利、荷蘭、佛蘭德斯、法國等地景物畫逐漸發展成為繪畫的主要樣式之一。在現實生活中,靜物畫常常以生活里使用的器物、花卉植物和動物作為描寫對象而進行的繪畫,不同時期的靜物畫體現著不同時代的形式和風格,體現著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靜物寫生時,構圖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基本要求是必須美觀。美觀有無數個說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麼說,最終要使觀眾認可,比如畫面構圖穩定或者富有動感等。靜物畫要體現出作者的審美觀,讓別人能從畫面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通過畫面中物體的擺放看出作者的匠心。所以,對待靜物,我們要能寄物於情,寄情於物,把物擬人化。一組好的靜物畫構圖,使人感覺到它們不是物,而是能表現出像人一樣的組合,或者和諧,或者相互欺壓,或者親近,或者關系疏遠,實際上這都體現了作者對物的一種感悟,一種賦之於人性的表現,也就是物我合一,心與神遇——從物中反映出畫家所寄託的情思。這一點,在很多大師的靜物繪畫里表現得十分明顯。例如,17世紀荷蘭小畫派的靜物畫家們,他們描寫魚、水果、花卉等物,雖畫幅不大,但構圖安排巧妙,使荷蘭人看著特別親切,這就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荷蘭市民生活的安寧以及與自然物的親密關系。靜物雖然是些普通的東西,但它是人類在生活過程中創造的成果和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天然物品。畫家通過繪畫表達了心中的情感,才更容易引起人們對自然的共鳴。可見任何一幅優秀的靜物繪畫作品都離不開畫家的情感表現,可是如何才能在繪畫中寄情於物呢?
一、寄情於物要在物象組合及色調設計中體現。靜物寫生創作中,對整幅畫的色調設計是應賦之於情感,色調設計必然是由畫面中組合的所有物體的色相合成。唐代張彥遠認為「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因而在構圖時,不同色相的物體擺放穿插組合需要周密考慮,不僅要考慮物體之間的高與低、寬於窄、方於圓的搭配,還要考慮物與物之間的色彩冷暖對比、色彩和諧、色調情趣等綜合因素。例如,後期印象派畫家凡·高的靜物畫《向日葵》之所以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就是因為他的畫面里總是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喊。凡·高一生畫了多幅向日葵靜物油畫,但都表現出了生命對金黃色的日出和日落的光芒的嚮往,對太陽的光明的迷戀。對他來說,黃色就是太陽的顏色,就是光和熱的象徵,是光明和輝煌的象徵。他通過繪畫告訴了人們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件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又是最不平凡的東西,這就是太陽。在他的靜物畫里,他把顏料中的黃色「家族」運用得五彩繽紛、絢麗奪目。他的《向日葵》似乎把自己的愛情都灌入靜物畫里,讓我們看到他彷彿在懷著火一樣熾熱的感情在描繪靜物。我們可以看出,凡·高的靜物畫很注重自我精神的抒發和對創作主體的客觀寫意,因而在他的靜物寫生創作中,色調設計是重要的環節。
二、寄情於物要在鋪大色調中去把握。在靜物寫生過程中,鋪大色調時就應考慮寄情的因素來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大的色相區別。另外,我們還要根據擺放的靜物色彩組合,去分析、去感覺總體畫面的調子到底是藍灰還是黃灰,是綠灰還是紅灰等,或者說是冷調還是暖調。它有時像音樂曲調一樣能表現低沉、歡快、高昂、優雅和抒情等情調。畫大色調時,用筆、用色要概括,要抓住大體的明暗關系中的色彩冷暖關系,對於初學者而言,要遵循素描中的五調子關系去分析色彩,去觀察色彩,才能真正使色彩依附於形體,才能學會用色彩去表現物體的體積感、量感。此外,對物體進行概括歸納,對塊面色彩推移,不要顧及小的細節,小的色點,要學會捕捉大的色相關系,從宏觀入手,就像木匠師傅對一棵帶有樹皮的木頭,首先根據需要劈出方形還是圓形的大致輪廓,而不是一開始就去精雕細刻。木匠如此,畫家也應如此,做任何一件事都是遵守這樣的規律。靜物寫生要寄物於情就必須在確定大色調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物體進行深入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