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明清時期的宗教成果

明清時期的宗教成果

發布時間:2021-06-09 01:58:34

『壹』 明清時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在圖書典籍方面:明清兩代皇帝調動巨大的人力、物力,對中國上下幾千年,浩如煙海的典籍進行了整理、匯編,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編纂了大型類書《永樂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網路全書。清康熙、雍正時又一部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編纂成書,這部書將清代所能見到的各種古籍分成歷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六編。全書一萬卷,是我國現存類書中規模最大、用處最廣、體例最完善的一種。康熙年間編撰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數最多的字典。清代乾隆年間又完成了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此書歷時十年,收錄有3503種,是至今為止世界上頁數最多的叢書。這些工作應該說是對中國文化典籍的大總結。

2、在古典科技方面:(參照中國歷史189頁)李時珍花費了27年的時間,編成了《本草綱目》52卷,徐光啟主編《崇禎歷書》,還編寫了《農政全書》,這本書共60卷約60萬字,記載了我國自古以來的農學理論。宋應星生活於明末清初,他在全面總結我國十七世紀以前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撰寫了《天工開物》三卷十八章,這是一部稱譽海內外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工藝網路全書。國外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日本人將此書奉為至寶,並由此發展出一門「天工學」。

『貳』 明清時期對古典文化進行了哪些大總結

古典科技巨著涌現。
1.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葯物一千八百餘種,方劑一萬余個,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葯學,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
2. 徐光啟《農政全書》。介紹傳統農學成就,建立起了較完整的農學體系,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
3. 《徐霞客游記》。地理學巨著,對石灰岩溶蝕地貌的觀察出記述,早於歐洲兩個世紀;
4. 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國外稱之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永樂大典》,明成祖時,解縉主持的類書。兩萬余卷,輯入七八千種圖書,裝成一萬一千餘冊. 《古今圖書集成》,清代,一萬卷,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類書。. 《四庫全書》,清乾隆時,紀昀主持編纂。是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類,收錄典籍三千四百餘種,裝成三萬六千餘冊。但修書的同時,禁毀的數量相當可觀。

『叄』 明清時期文化的特徵及主要成就

一、明朝

1、文化特徵

明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章回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這種話本和擬話本的代表作。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

2、成就

明代劇作中最負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戲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陽腔和崑山腔(崑腔)。

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小說《金瓶梅》就是出於明朝。

二、清朝

1、文化特徵

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涌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

清初和中期,統治者屢興文字獄。其特徵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

2、成就

京劇源於明朝的崑曲和京腔,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

(3)明清時期的宗教成果擴展閱讀: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

2、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肆』 明清時期的宗教是怎樣子的呢

1.佛教的持續衰落

明清時期,官方的正統思想是理學,統治者不再像南北朝、隋唐時期那樣崇佛丁,但是佛教的麻痹作用仍然可以為統治者利用。因此,明清統治者仍採取利用佛教的政策。

朱元璋畫像①朱元璋的佛教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出家為僧,因此,對佛教有雙重情感,對佛教內部種種弊端深有認識,僧侶隊伍的龐大不僅是政府和人民的沉重負擔,而且也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明太祖對佛教採取「緊縮」政策,對度牒制度進行改革,度牒改為三年免費發放一次,進行最嚴格的考試。並清點全國寺觀,僅允許各州府保留大寺觀一處,並令僧官嚴格監督。另一方面又對佛教進行褒揚。他一生所寫的頌揚佛教的文章等多達36篇。

②楊文會

明清時期,居士佛教興起,其代表人物便是楊文會。楊文會,字仁山,生於1837年,死於1911年,是著名的佛教居士。他的居士佛學強調信解佛法,但是一般起居生活都和平常人一樣。楊文會成為中國近代佛學復興的關鍵人物。

2.道教的衰微

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政府一方面對道教加以利用,但另一方面,對道教的限制也越來越嚴,道教勢力日漸衰微。

①武當派

武當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下詔定武當山為名山,並大規模營造宮觀。同時道教武當派形成。武當派的創始人是張三豐,他是元末明初人,精通經書,明初入武當山。明太祖、成祖曾派人尋訪他而沒有成功,自此,張三豐聲名鵲起。武當派主要供奉的神是「真武大帝」,也叫「玄天上帝」。玄武,其外形似龜蛇合體,是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和水火之神。武當派在修煉方法上強調修煉內丹。武當派在民間有很高的威望,以張三豐的名義傳承的「武當內家拳」也流傳至今。

②道教文化的擴散

明清時期,道教則有向民間發展的趨勢,並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影響上。明代的《西遊記》,就描寫了孫悟空得道成仙而又被降服,並隨玄奘西行求經。小說中按照道教的觀念,描寫了天上、人間、幽冥三界的種種形象。《西遊記》既有佛教系統和取經的故事,也有以玉皇大帝等為代表的道教情節。另一著名小說《封神演義》也深受道教思想影響,其中塑造了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等道教形象。即使是在《紅樓夢》中也滲透著道教思想,如其中形影相隨的一僧一道兩人及其作的《好了歌》,都體現著小說的主題。專門以道教為題材的小說中較著名的是《綠野仙蹤》,是了解道教的必讀之書。

3.基督教的再傳入

明清之際,隨著歐洲列強殖民海外的發展,西方傳教士輸出宗教的熱情再次高漲,使基督教於明朝再度傳人我國,並在我國逐漸傳播開來。

①利瑪竇

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相當困難,直到利瑪竇的傳教才使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走向高潮。利瑪竇是明末傳教士中的代表人物,他有膽識,善於交際,在中國儒士中結交了一批好友,然後他還送給官吏自鳴鍾、三棱鏡、日晷儀等,以取得他們的歡心,於是得以在南京等地建立了住院,正式傳教。1598年,利瑪竇費盡周折,得以進入北京,並把自鳴鍾、鐵弦琴等物獻給明神宗,獲得在北京居留的默許。此後,基督教徒人數迅速增加,很快達到2000人之眾,其中包括被後代稱為中國天主教「三柱石」的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②南京教案

南京教案發生於明萬曆年間,是基督教與中華文明的首次交鋒。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南京禮部侍郎沈連續三次上疏,以「崇正學」、「默異端」、「嚴華夷」為號召,力主排教。但是沈前兩次上疏未獲准,於是他串聯方從哲、魏忠賢等人,先斬後奏,於1616年11月31日發兵包圍南京教堂,逮捕王半肅神甫,加上此前已逮捕的謝務祿、鍾鳴禮和13位天主教徒,及後來又逮捕的數名教徒,共計24人。這便是南京教案,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教案之始。南京教案不久,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排教浪潮,明神宗於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十二月十八日下令封閉天主教堂,放逐外國教士。傳教事業又一次遭受打擊。直到三年後,葉向高做了宰相,沈被革職,教案才平息下去。南京教案暴露了中國文化上的排外和封建主義的自大和無知。

③歷法案

明末,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編了一本《崇禎歷書》。在清初順治帝時,湯若望將該書以《西洋新法歷書》為名出版,引起吳照炫、楊光先的不滿,遭到他們的攻擊,但因順治帝寵信傳教士而沒有受到重視。及康熙幼年繼位,鰲拜獨攬朝政,楊光先再次彈劾,並捏造了傳教三條罪狀,其一便是歷法荒謬。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湯若望、劉類思、南懷仁、安文恩等傳教士被拘審。1665年,湯若望病死,其副手南懷仁仍被囚於北京。1668年,康熙帝親政,發現楊光先之錯誤甚多。於是讓南懷仁和楊光先測驗日影和星象,結果南懷仁測得准確無誤,楊光先則一竅不通。於是,康熙帝下令恢復時憲歷,歸還天主教堂房屋,恢復湯若望「通微教師」的封號。湯若望的《西洋新法歷書》又以《新法真書》為名重新刊行。1692年3月22日,康熙發布准天主教在中國傳播的敕令。

4.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明清時期,伊斯蘭教在我國廣泛傳播,並形成「大分散,小集中,西北地區相對集中」的分布特點。

①「十大回回保國」

明朝是朱元璋在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建立的,在明朝初期,有眾多的回族人物為明朝一統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民間有「十大回回保國」的說法,雖然現在無法弄清其姓名,但是可知的為明朝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主要有:常遇春、沐英、賽哈督、丁德興、海原善、鐵鉉、回謙、陳大策、藍玉、海瑞、黑春、馬自強、馬世龍等。他們在明朝十分有威望和勢力,出於對這些將領和功臣的懷崇和對歸附穆斯林的關心,明朝初年的幾位皇帝對伊斯蘭教,對修建、保護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比較支持。永樂三年所刻立的洪武聖旨碑、永樂五年成祖保護伊斯蘭教《敕諭》等文獻即是明證。

②十個民族和兩大系統

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並具有明顯的中國形式,這種形式是通過十個民族的形成和兩大系統的定型來體現的,這也是中國伊斯蘭教完善成型的重要標志。十大民族是指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烏茲別克族、撒拉族、保安族、塔塔爾等民族。在這些民族形成中伊斯蘭教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又分為兩個大的系統,即回族等族(回、撒拉、保安)和維族等族(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柯爾克孜、塔塔爾)。

③清真寺林立

明清時期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築發展的高潮期。建築也分為兩大體系,即回族地區和維族地區的清真建築。回族地區的清真建築基本上是有伊斯蘭教特徵的中國傳統建築,維族地區的清真寺建築則較多地保留了阿拉伯形式,裝飾具有鮮明的維吾爾等族藝術風格。中國現存的著名清真寺大多是明清創建或重建於明清時期的,主要有:北京的東四清真寺、錦什坊街清真寺,河北承德的清真寺,泉州清凈寺,甘肅蘭州橋門街清真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寧夏同心大寺、永寧納家戶清真寺,青海西寧東關寺,西藏拉薩的清真寺,等等。

『伍』 明清時期對傳統文化做了哪些總結

明清兩代進入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總結時期。
(1)在圖書典籍方面,收集,考證,考辨典籍文物,編撰了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叢書《四庫全書》。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現了科學技術巨著。李時珍《本草綱目》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徐光啟《農政全書》不僅記載了國內關於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理論,同時還介紹了歐洲的農田水利技術。宋應星《天工開物》,記錄了明末清初的生產技術,是一部享譽海外的工藝學網路全書,等等。
(3)在學術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時期的學者對中國古代文獻展開了空前的整理與考據。
西學東漸:明末清初,利瑪竇和湯若望等歐洲耶穌會士東來。他們在給中國人帶來歐洲宗教神學的同時,也將近代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廣泛傳播於中國學術界,打開了部分中國人士的眼界。同時將中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也帶回自己的祖國,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種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學東漸」。
希望對你有幫助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陸』 明清時期佛教的發展

當後漢魏晉南北朝之時,玄學大行,帝王學士,高談名理;又以社會紛亂,智識敏感之人多憂生之嗟嘆;而「胡族」入主,諸色人種融會同化,則佛教因之而傳入並大張。至隋唐二代,國家安定,文化大同,而高僧之艱苦努力,不減於六朝,且教理昌明,組織漸完,玄奘、智
、吉藏、弘忍、慧能、神會諸師人物偉巨,故佛法之盛過於六朝,此則因其本身之真價值,非僅憑借統治者之支持也。隋唐以後,佛法廢弛,思想不進,罕有大師,雖有宋初之獎勵,元代之尊崇,然精神非舊,佛教僅存軀殼而已。

『柒』 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朝末期,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在他們傳播教義的同時,也大量傳入了西方的科學技術。西學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歷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於中國學術本身的影響沖擊亦不大。而當時傳入中國的學問非常多樣,也有一些士大夫著手與傳教士合作翻譯西方書籍或著書介紹西學,例如徐光啟就曾與利瑪竇合譯了幾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時,基於雙方文化的歧異及認知方面的不同,也引發了一些沖突,例如南京教案等。中晚明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涌現。西方的佛郎機火炮、紅衣大炮都迅速在中國製造和使用。 清朝初期跟明朝差不多,甚至是更為封閉,西方科技僅成為上層的玩意。而清未,大量西方的科技、軍事、文化、宗教大量湧入,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

『捌』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時各有些什麼宗教

佛教東漢時傳入中國,在這之前,中國只有道教,不過,當時的道教更多的是相對於儒教而言,是一種思想潮流,而不是宗教,經東漢末年黃巾軍張角等改造後才成為道教。所以你也可以認識漢代以前中國沒有宗教。
基督教、伊期蘭教等目前都認為是唐代傳入中國。

『玖』 明清時期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明清兩代中國古典文化。
(1)在圖書典籍方面,收集,考證,考辨典籍文物,編撰了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叢書《四庫全書》。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現了科學技術巨著。李時珍《本草綱目》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徐光啟《農政全書》不僅記載了國內關於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理論,同時還介紹了歐洲的農田水利技術。宋應星《天工開物》,記錄了明末清初的生產技術,是一部享譽海外的工藝學網路全書,等等。
(3)在學術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時期的學者對中國古代文獻展開了空前的整理與考據。
西學東漸:明末清初,利瑪竇和湯若望等歐洲耶穌會士東來。他們在給中國人帶來歐洲宗教神學的同時,也將近代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廣泛傳播於中國學術界,打開了部分中國人士的眼界。同時將中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也帶回自己的祖國,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種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學東漸」。

『拾』 明清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哪些總結

明清兩代進入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總結時期。
(1)在圖書典籍方面,收集,考證,考辨典籍文物,編撰了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大型叢書《四庫全書》。
(2)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現了科學技術巨著。李時珍《本草綱目》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徐光啟《農政全書》不僅記載了國內關於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理論,同時還介紹了歐洲的農田水利技術。宋應星《天工開物》,記錄了明末清初的生產技術,是一部享譽海外的工藝學網路全書,等等。
(3)在學術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時期的學者對中國古代文獻展開了空前的整理與考據。
西學東漸:明末清初,利瑪竇和湯若望等歐洲耶穌會士東來。他們在給中國人帶來歐洲宗教神學的同時,也將近代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廣泛傳播於中國學術界,打開了部分中國人士的眼界。同時將中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也帶回自己的祖國,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種文化交流的方式叫「西學東漸」。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明清時期的宗教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