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大學屬於幾本啊
武漢大學屬於一本,211和985高校。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有四個校區,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5個學院(系),開設有124個本科專業。
校區學部分布:文理學部(即原武漢大學校區)、工學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信息學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醫學部(原湖北醫科大學)
截至2017年11月,武漢大學共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餘人,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5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56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68位長江學者特聘及講座教授、39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共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
截至2015年9月,武漢大學共有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6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湖北省重點學科;擁有42個博士後流動站。
截至2014年4月,武漢大學共有43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248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2個專業學位博士和47個自設博士專業),58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42個(含31個專業碩士學位和62個自設碩士專業)。
2. 大學第一學期學業成果
業涯設計
十寒窗苦讀我終於熬我旅邁第步所我能放鬆依要今設計張藍圖第張便涯藍圖我才藍圖
進入要掌握基本業其包括數、英語、計算機及其課程於我說我專業即數我要該門課業功夫盡管前高數基礎太我依信其餘兩門即計算機英語今業重要兩工具院要求我內拿計算機二級證書及二三內英語四級據我打算第期努力抓計算機知識習同能放鬆英語習;第二期必須通計算機二級乃業涯第步
我想抓緊英語課程習二沖刺英語四級打良基礎高我英語詞彙量足雖閱讀能做完形填空卻差內我定要掌握足夠詞彙量於今英語習幫助同斷接觸新詞彙知識計劃完已詞彙反復溫習再通二期習拿英語四級證書乃業涯第二步
第三步應該說業涯插曲即三業完前掌握更計算機知識英語知識嘗試拿其類計算機證書及英語六級證書即便達要努力搏搏
縱觀社發展趨勢第四步於我說應重要社處充滿競爭火葯味靠僅點知識恐怕難應付瞬息萬變市場需求考研我些首選向市場競爭應才競爭每畢業畢業難數計太難找自滿意工作擁更高歷、更強能力便市場搶手貨我決定我業涯四步便考研考研向根據自興趣定我喜歡張揚我腸熱喜歡替別憂解難再加我所專業金融數我想今向投資風險析師向發展
我業涯設計要想才首先要平培養自文素養業涯門必修課
目前我業涯設計今能隨著思想變化自身認識加深所變更暫且計劃奮斗吧
3. 為什麼有的大學是二本,但是排名比一些一本大學還要高
因為有些大學的特色專業在國內都是比較有名比較出色,所以部分專業錄取分數高於一本,畢業生就業也比一本院校好,排名自然就上去了。
4.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理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9.94%,授予的理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10.12%,理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20.4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7340名是理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18.30%,僅次於工學而居第二位。2008年,開設理學專業的大學共525所。
理學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原創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因此,理學是中國科學的生命。
2009中國大學理學A等學校
排名
等級
校 名
1
A++
北京大學
2
A++
南京大學
3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
A++
浙江大學
5
A+
清華大學
6
A+
復旦大學
7
A+
中山大學
8
A+
南開大學
9
A
吉林大學
10
A
蘭州大學
11
A
北京師范大學
12
A
上海交通大學
13
A
廈門大學
14
A
武漢大學
15
A
四川大學
16
A
山東大學
17
A
華東師范大學
18
A
東北師范大學
19
A
中國海洋大學
5. 青島大學是幾本
在山東地區屬於一本高校,青島大學學校的研究生教育源遠流長,在1956年國家高教部、衛生部就批准我校招考副博士研究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我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其住宿條件一般,在高校中不算豪華也算不上差。
(5)成果大學幾本擴展閱讀:青島大學(Qing University),簡稱「青大」(QDU),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 山東省與青島市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單位。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專業6個,山東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6個,山東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5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4門,國家精品課程3門,山東省級精品課程51門;榮獲國家教學成果獎6項,山東省級教學成果113項。
6. 天津工業大學是幾本
天津工業大學是一本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是教育部與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點建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拓展資料:
發展歷程:
學校最早的學科始建於1912年的北京工業專門學校機織科,先後更名為北平大學工學院機織工程系、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工業學院紡織系、國立北洋大學紡織系、天津大學紡織系;
1952年四川樂山技藝專科學校棉紡和棉織兩專修科並入天津大學紡織系;
1958年,天津大學紡織系、天津紡織工業學校合並成立河北紡織工學院;
1968年,河北紡織工學院更名為天津紡織工學院;2000年,天津紡織工學院與天津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並組建天津工業大學;
2004年,天津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並入天津工業大學。
據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天津工業大學總佔地面積約19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學校下設16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餘名,其中本科生24000餘名,研究生3000餘名,在校留學生1700餘人次。
天津工業大學現有61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其中包括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天津市品牌專業、6個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天津市優勢特色專業8個、應用型專業12個,獲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1個。
資料參考:網路 天津工業大學
7. 澳門科技大學幾本
澳門的大學沒有分批次,但是分數在二本線以上。
澳門科技大學,簡稱澳科大(MUST),建校於2000年,是澳門本地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擁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經中國教育部批准面向內地招生,設有10個教學單位,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西班牙語授課。
2019年在校生逾萬人,其中博士及碩士研究生3377人,本科生7915人。大學設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葯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設有澳門首個諾貝爾獎得主實驗室「生物物理與中醫葯實驗室」,四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夥伴基地及聯合實驗室。
根據2017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講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數百人,大部分教研人員擁有博士學位,同時具有在世界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工作或學習經驗。除了既有的師資隊伍以外,大學也特聘一批名師。
(7)成果大學幾本擴展閱讀:
澳門科技大學科研成果:
2013年,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參與的項目《嫦娥二號伽瑪譜儀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榮獲2012年度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之一。在項目中,太空科學研究所承擔了伽瑪譜儀的數據分析及研究工作。
太空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嫦娥二號伽瑪譜儀新的探測結果顯示危海盆地周圍物質富含放射性元素,但豐度較低。相關研究成果於2013年4月發表在《自然》雜志的「科學報告」
上,澳門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為第一作者。
2014年,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會同北京大學,台灣中央大學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兩岸三地的科學家對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獲取的圖塔蒂斯光學圖像進行了分析,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出版刊物《地球物理快報》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澳門
網路—澳門科技大學
人民網—澳門科技大學
8. 國防科技大學屬於幾本院校
國防科技大學屬於一本院校,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簡稱「國防科技大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位列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軍隊「2110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為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及博士學位的院校、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
國防科技大學的師資力量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兩院院士、「千人計劃」人選、「萬人計劃」人選、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全軍優秀教師近200人。
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8人(其中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家級人才工程人選170餘人,博士生導師537人,碩士生導師1494人,國家級創新團隊11個。
此外,2012年學校高性能計算創新團隊榮獲首批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學校自主創新團隊被確立為全國重大典型,「慕課」團隊被確立為全軍重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