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權轉讓協議的撤銷情況有哪些
股權轉讓協議的性質確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也就確定的違約的適用空間。而我國合同法總則規定了法定解除權的前提是預期違約和根本違約兩種情形,以及在分則中的若干獨立規定,都是和違約行為有關,所以下文主要根據轉讓協議中義務情況的不同,來分析解除權的主要問題。
(一) 瑕疵出資與合同解除權的行使
合同法第68 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的;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的;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同時合同法第69 條規定,「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這兩條規定是對於預期違約中適用解除權的直接規定。但是在實際案件中來鑒別適用是非常復雜的,因為要對特別是對於出讓方的哪些義務可以行使解除權,經常引起混淆。在實踐中經常碰到的是瑕疵出資,對於這一情況,受讓方能否行使解除權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二) 股權轉讓不能與合同解除的行使
按照合同法第94 條第4 項的規定,也能達到解除合同的目的。合同法第94 條規定的不可抗力解除有些接近,因為造成過戶不能的原因是客觀因素。不過這里的客觀因素的范圍顯然要比不可抗力寬廣,不可抗力的范圍我國《民法通則》第153 條有著明確的規定。按照民法原理,第一種情形的規定實際可以解釋為履行不能,包括自始不能和嗣後不能,如果是這兩種原因造成的,都可以發生合同的解除後果,這也符合合同法第94 條第(五)項的兜底規定,即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三)瑕疵擔保責任下的解除權行使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根據合同法第174 條的規定,即:法律對其他有償合同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受讓方能否根據此規定,參照合同法第148 條的規定,因股權的瑕疵,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目的,要求解除合同。對於這一問題,對於瑕疵股份或者瑕疵出資的轉讓問題,都是通過行使撤銷權或者損害賠償請求權來得到救濟的。
在《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九十四條規定,只要出讓方對此有過錯,存在違約行為,受讓方就可以解除合同。而且實踐中在與股權相似的債權轉讓過程中,也可以適用轉讓方的瑕疵擔保責任,「對於有償的債權轉讓合同,適用買賣合同中出賣人的瑕疵擔保義務的規定。」
(四)違反從合同義務或附隨義務下解除權的行使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如果出讓方違反了合同的從合同義務或附隨義務,導致了股權轉讓不能,或者造成股權有嚴重瑕疵。在這種情況下,受讓方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權。
② 怎樣撤銷股權轉讓協議,相關規定有哪些
你好!
一、股權轉讓協議撤銷:合同撤銷權是指撤銷權人享有的對意思表示不真實,但已經生效的合同予以撤銷,使合同歸於消滅的權利。撤銷權由合同當事人依法享有和處分,如撤銷權不行使,合同繼續有效,反之,則無效。
我國法律規定,對於以下情況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撤銷合同: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2、在訂立合同時顯示公平的。3、因欺詐而訂立的。4、因脅迫而訂立的。5、因乘人之危而訂立的。
二、股權轉讓協議被撤銷的范疇
1、公司內部股東的優先購買權,導致對外轉讓股份之協議效力處於不穩定狀態。股東對外轉讓股份,未向其他股東進行通知,或轉讓價格條件優於內部優先購買權,導致對外轉讓股通知的條件,此時,轉讓協議的效力要區分是否已實際履行來分別判斷。
(1)轉讓協議已簽但尚未履行,此刻協議雖已生效,但由於內部股東的法定優先購買權對協議履行的效力進行了有力限制,權利受侵害的股東可直接主張優先購買權,使對外轉讓股權之協議無法實現;
(2)轉讓協議已簽且已實際履行,享有優先購買權的股東不能直接要求優先權,但可以主張侵權股東對外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為可撤銷合同【依據:最高法《關於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合同撤銷後,依據《合同法》理論恢復至合同簽訂前狀態,返還股權,退還價款,則享有優先權之股東可按原同等條件行使優先權;第三,轉讓協議已履行且外部公示手續均以辦理完畢,此時,出於維護交易安全、穩定社會經濟秩序等公共利益方面考慮,如果超過一定期間(如一年)享有優先權之股東不主張行使其優先權,股東優先購買權將消滅。
2、外商投資企業中外商股權的轉讓必須履行法定程序進行審批。外商投資企業中因為前置審批的問題導致了大量司法訴訟涉及其中,尤其是外商隱名投資及外商股權轉讓,其目的無外乎意圖規避我國關於外商超額投資及行業投資限制的規定。本文僅針對股權轉讓問題,涉及糾紛的外商股權轉讓問題,絕大多數是以未辦理合同審批為由要求認定股權轉讓協議未生效,可以是轉讓方主張,也可以是受讓方主張,主要根據公司經營效果而導致相應利益虧損方要求確認協議無效,歸根結底是利益導向問題。主要區分為兩種情形:(1)合同已簽訂,未辦理審批手續,受讓方也未實際參與經營,此時,可由權益受侵害一方主張股權轉讓協議未生效;(2)合同已簽訂,未辦理審批手續,但受讓方已經實際參與經營,此時,公司具體經營管理狀態已發生改變,協議已經實際履行,除未經主管部門審批外,協議不具有任何其他可以無效之合法緣由,對此類問題的解決司法機關不會採取一刀切的判定,將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雙方當事人的主觀過錯、遭受的損失程度、維持公司經營的最佳效果等各個方面,促成在某一權衡點上達成共識(不同案件不同處理,需要原、被告與辦案法官的充分溝通)。
3、國有企業股權轉讓的特殊規定:這體現了國家對國有財產的特別保護,明確規定國有企業股權轉讓必須滿足若干條件。《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規定:「國有資產佔有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資產評估:資產拍賣、轉讓」,與之相應的規定是《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辦法第三條規定的應當進行資產評估,是指發生該條款所說的經濟情形時,除經國有資產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以不予評估外,都必須進行資產評估。」在此情況下,國有企業股權轉讓合同效力受上述程序條件的影響很大。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股權轉讓可以撤銷嗎
如果買賣的是A股B股的股權,要交千分之三的印花稅,如果是其他企業股權轉讓,要交萬分之五的印花稅;可以撤銷,撤銷的話不需要繳納印花稅
④ 股權轉讓和撤資的規定
撤資和轉讓股權的所得稅處理是不一樣的。稅法中的相關政策如下:
1、依據國稅函【2010】79號
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於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後,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按照稅法規定,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按照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作出利潤分配或者轉股決定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股權轉讓的時候,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此時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尚未作出利潤分配或者轉股決定,此時稅法不確認投資收益,所以不能從轉讓所得中扣除。
2、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第34號
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其取得的資產中,相當於初始出資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收回;相當於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其餘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由被投資企業按規定結轉彌補;投資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損失。
(4)股權轉讓撤回擴展閱讀:
股權轉讓和撤資在計算上的區別:
1、股權轉讓所得:《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所得企業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號)規定,股權轉讓所得是指股權轉讓價減除股權成本價後的差額。
股權轉讓價是指股權轉讓人就轉讓的股權所收取的包括現金、非貨幣資產或者權益等形式的金額。
如被持股企業有未分配利潤或稅後提存的各項基金等,股權轉讓人隨股權一並轉讓該股東留存收益權的金額,不得從股權轉讓價中扣除。股權成本價是指股權轉讓人投資入股時向中國居民企業實際交付的出資金額,或購買該項股權時向該股權的原轉讓人實際支付的股權轉讓金額。
2、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其取得的資產中,相當於初始出資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收回;相當於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其餘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⑤ 股權轉讓工商備案後還能撤銷嗎
撤銷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只有有合同法54條情形之一的,才可以向法院申專請撤銷。
《合同法》屬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⑥ 公司股權轉讓已成功後,對方到法院要求撤銷,法院能支持他嗎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由此可知,公司股權轉讓已經變更登記的,如果有證據證明存在以上情形,仍然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合同。
但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從商事交易行為的效率、公示行為安全的角度考慮,如果股權發生再次轉讓的,且再次轉讓的受讓人沒有違法的情形,法院一般無法撤銷股權轉讓合同,因為如果判決撤銷的話,意味著再次轉讓的受讓人的信賴利益無法得到保護。
所以總體看,能否最終撤銷取決的因素比較多,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⑦ 股權轉讓合同撤銷,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如何處理
無法退回,根據股權轉讓如干問題的解答,股權轉讓行為完成後,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無法退回,如果股權轉讓行為終止,則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 您單位2012年股權轉讓行為已經結束 並已經匯算清繳完成 交易取消和股權轉讓是兩個獨立的步驟 應該不能退回這筆稅款
⑧ 撤銷股權轉讓的訴求怎麼表達
張建黨解答:你好,合同一旦簽訂即有法律效力,撤銷股權轉讓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因不了解你具體情況和目的,現簡單解答
1,法定條件;如股權轉讓標的被毀等。
2,雙方協商制度條件;如未支付股權轉讓款撤銷等。
3,違約撤銷;
祝你好運!
⑨ 股權轉讓雙方可以一起要求撤銷已經登記備案的股權轉讓協議嗎
可以變更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