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述公路路線平縱橫設計目的,主要技術指標及其主要設計成果
平縱橫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選擇合理的彎曲半徑,避開障礙物,選擇合理的坡度,選擇合理的橫斷面形式,控制施工量和工程量;設計成果是平面設計圖,縱斷面設計圖和橫斷面設計圖。
『貳』 公路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平面設計:即平曲線設計,主要包括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設計;
縱斷面設計:即豎曲線設計,設計豎曲線時要考慮平縱線型的組合設計;
橫斷面設計:主要包括平曲線加寬設計、平曲線超高設計、路基橫斷面設計與計算、路基士石方數量計算與調配。
『叄』 公路測設內業流程和內業提交成果有哪些
導線點測量——平面設計——中樁測設、中樁抄平——縱斷面設計——橫斷面測設——橋涵測設
內業提交的成果:路線平面圖、直線轉角一覽表、縱斷面圖、橫斷面圖、水準點一覽表、路基設計表、路基土石方計算表、涵洞工程數量及一覽表、防護工程數量及一覽表、平面交叉、築路材料、綠化等
『肆』 道路縱斷面設計需考慮的控制因素有哪些
1、道路起終點
2、路基設計標高
3、縱坡設計: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4、豎曲線設計
5、 平、縱線性組合設計
『伍』 道路縱斷面設計的步驟
道路縱斷面設計的步驟:
(一)縱斷面設計應參照城市規劃控制標高、適應臨倚建築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圍內地面水的排除。 確定道路中線設計標高時,必須滿足下列各控制點標高的要求。
(二)應與相交道路、街坊、廣場和沿街建築物的出入口有平順的銜接。
道路縱斷面圖紙(三)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縱斷面設計應盡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證路基穩定的條件下,力求設計線與地面線接近,以減少土石方工程數量,保持原有天然穩定狀態。
(四)舊路改建宜盡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鋪結構層時,不得影響沿路范圍的排水。
(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車行道,最大縱坡宜不大於3%,以滿足非機動車爬坡能力的要求。 (六)道路最小縱坡應不小於0.5%,困難時不小於O.3%,特別困難情況下小於0.3%時,應設置鋸齒形街溝或採取其它綜合排水措施。
(七)道路縱斷面設計必須滿足城市各種地下管線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陸』 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①縱坡設計必須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准》中有關縱坡的各項規定,如各級公路的最大縱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縱坡等;
②為保證汽車以一定的車速安全順利地通過,縱坡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
③對沿線的自然條件,應作通盤研究,依據不同的具體情況分別處理,使公路暢通和穩定;
④按路線起伏綜合考慮農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⑤在水文條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應考慮適當的路基高度;
⑥在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的前提下,爭取填挖平衡,節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
⑦考慮到今後公路改建時,盡量利用原有路面作為新路面的基層或面層的下層;
⑧縱坡設計應與平面設計密切配合協調。
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 除參照公路縱斷面設計的原則外,尚須注意下列各點:
①為使道路兩側街坊地面水的順利排除,一般應使路緣石頂面標高低於兩側建築物的地面標高;
②要為城市各種地下管線的埋設提供有利條件,並保證人防工程與各類管線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③對一些具有影響的立面控制點,必須與道路平面控制點綜合分析研究;
④應與相交的道路、廣場等出入口有平順的銜接;
⑤對非機動車行駛較多的道路,應充分考慮非機動車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時的安全性;
⑥研究附近地區的豎向設計,以協調城市地區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調配。
『柒』 設計城市道路縱斷面時,一般要考慮哪些控制指標
建議你查閱《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2012版的,配合《城市道路設計深度圖樣及交通標志和標線》(2010年合訂本) 圖集號是MR2 。
『捌』 高速公路縱斷面設計如何進行拉拔
高速公路縱斷面設計如何進行拉拔?高速公路縱斷面設計進行拉拔試驗時,它有數據的,必須按照設計的數據去進行斷面的試驗拉拔達到拉拔的實驗數據即為合格。
『玖』 縱斷面設計方法與步驟有哪些
1.准備工作:縱坡設計(俗稱拉坡)之前在厘米繪圖紙上,按比例標注里程樁號和標高,點繪地面線,填寫有關內容,同時應收集和熟悉有關資料,並領會設計意圖和要求。
2.標注控制點:控制點是指影響縱坡設計的標高控制點。如路線起、終點,越嶺啞口,重要橋涵,地質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線的洪水位,隧道進出口,平面交叉和立體交叉點,鐵路道口,城鎮規劃控制標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線必須通過的標高控制點等。
「經濟點」:山區道路還有根據路基填挖平衡關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標高點,稱為「經濟點」。它是用「路基斷面透明模板」在橫斷面圖上得到的。如圖4-16,該「模板」可用透明描圖紙或透明膠片製成,其上按橫斷面測圖比例繪出路基寬度(挖方段應包括邊溝)和各種不同邊坡坡度線。使用時將「模板」扣在斷面圖上使中線重合,上下移動,使填、挖面積大致相等,此時「模板」上路基頂面到中樁地面線的高差為經濟填、挖值,將此值按比例點繪到縱斷面相應樁號上即為經濟點。平原區道路一般無經濟點問題。
「挖方點」;山區道路還有宜挖不宜填的情況下的控制點。
3.試坡:根據地形起伏情況及高程式控制制點,初擬縱坡線。
在己標出「控制點」、「經濟點」的縱斷面圖上,根據技術指標、選線意圖,結合地面起伏變化,本著以控制點為依據,照顧多數「經濟點」的原則,在這些點位間進行穿插與取直,試定出若干直坡線。對各種可能坡度線方案反復比較,最後定出既符合技術標准,又滿足控制點要求,且土石方較省的設計線作為初定坡度線,將前後坡度線延長交會出變坡點的初步位置。
4.調整:按平縱配合要求及《標准》執行情況等進行檢查調整。
將所定坡度與選線時坡度的安排比較,二者應基本相符,若有較大差異時應全面分析,權衡利弊,決定取捨,然後對照技術標准檢查設計的最大縱坡、最小縱坡、坡長限制等是否滿足規定,平、縱組合是否適當,以及路線交叉、橋隧和接線等處的縱坡是否合理,若有問題應進行調整。調整方法是對初定坡度線平抬、平降、延伸、縮短或改變坡度值。
5.核對:典型橫斷面核對。
選擇有控制意義的重點橫斷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橫坡較陡路基、擋土牆、重要橋涵以及其它重要控制點等,在縱斷面圖上直接讀出對應樁號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橫斷面圖上「戴帽子」檢查是否填挖過大、坡腳落空或過遠、擋上牆工程過大、橋梁過高或過低、涵洞過長等情況,若有問題應及時調整縱坡。在橫坡陡峻地段核對更顯重要。
6.定坡:確定變坡點位置及變坡點高程或縱坡度。
經調整核對無誤後,逐段把直坡線的坡度值、變坡點樁號和標高確定下來。
精度要求:變坡點樁號:一般要調整到10m的整樁號上
坡度值:精確到小數點兩位(百分位),即0.00%
變坡點高程:精確到小數點三位(千分位),即0.000
中樁高程:精確到小數點兩位(百分位),即0.00
坡度值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線法近似確定,但最終結果必須通過高差與水平距離之比准確計算出來,並按精度要求取捨尾數。相鄰變坡點樁號之差即為坡長。變坡點高程是由縱坡度和坡長依次推算而得。
7.設置豎曲線:拉坡時己考慮了平、縱組合問題,此步根據技術標准、平縱組合均衡等確定豎曲線半徑,計算豎曲線要素。
8.設計高程計算,編制《路基設計表》。
『拾』 道路設計都需要設計什麼
道路設計需要設計1道路平面2道路縱斷面3道路橫斷面4道路結構5交叉口設計6管線設計
橫斷面是垂直道路中心線剖下去看到的斷面,縱斷面是平行道路中心線剖下去看到的斷面
道路結構和道路縱斷面及交叉口豎向設計都是需要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