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身世曲折卻又有成就的人物事跡
其實樓主所說的屈原應該不算有成就吧,屈原是我們後世人承認的,當時可是死都不得志的說。
蔡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司馬遷——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獲罪被捕,被判死刑。後來有人求情改判「腐刑」。成就多了,最著名的就是《史記》了,被尊稱為「史聖」。
是這個格式的吧?上面兩個寫作文什麼的應該夠了吧?還有一些人比如曹雪芹、蒲松齡、唐寅、要離………………太多了,如果還要請追問,打字累死了。
⑵ 求數學家的資料、身世、成就
華羅庚,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 《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⑶ 巴赫的身世及成就
巴赫全名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及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巴赫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傑出、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和莫扎特、貝多芬齊名。
一、身世
巴赫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今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即接受音樂教育,父母亡故後又到奧爾德魯夫和呂訥堡修習學業。
畢業後巴赫先後在阿恩施塔特和米爾豪森擔任管風琴師(1703~1708年),往後巴赫的職涯歷任魏瑪(1708~1717年)與克滕(1717~1723年)的宮廷樂長,以及萊比錫的教堂音樂總監(1723~1750年)。
巴赫一生多產,除了歌劇,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曲式,包含清唱劇(教會用和世俗用,也包含受難曲與神劇)、經文歌、彌撒曲、聖詠、各式的獨奏曲、組曲、室內樂及協奏曲等等。巴赫將對樂器的體會與各種曲式結合,在超過40年的創作生涯寫出許多高質量的作品。
二、成就
1、巴赫把音樂從以聲樂為主體,發展為以器樂為主體,並使器樂演奏技巧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在巴赫以前,音樂以聲樂為主體,難得用樂器作為伴奏,器樂沒有獨立的地位。巴赫充分發揮古鋼琴的演奏技巧,發明了五指並用的彈鍵盤指法。
2、巴赫在作曲上最初應用十二平均率音階。「十二平均率音階」就是把一音階的音程作十二等份,定其一分為半音,二分為全音。這樂理是法國音樂理論家拉摩所倡導的。但它只是一種理論,未曾實行。
3、巴赫是16世紀以來集尼德蘭、義大利和法國音樂之大成的最偉大的作曲家,被尊為「近代音樂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邏輯性,結構嚴密,又具有內在的哲理性,深刻雋永。由於他具有人道主義的崇高信念和對美好生活不屈不撓的追求,他的音樂往往生氣勃勃,富有人情味。
(3)成果身世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卡拉揚說:「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聆聽巴赫的音樂,這好似清泉流淌經過心靈的音樂有助於我校正聽力。 如果您是位音樂愛好者的話,不聽巴赫的音樂就好像錯過了整個巴洛克。」
法國音樂評論家保羅·朗杜爾說:「巴赫創作的目的並不是為後代人,甚至也不是為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他的抱負沒有越出他那個城市、甚至他那個教堂的范圍。每個星期他都只是在為下一個禮拜天而工作,准備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舊的曲子,從未考慮到拿來出版。世上再也沒有一首傑作的構思與實踐像這樣天真純朴了!」
歌德有段對巴赫音樂的評論十分精闢:「就如永恆的和諧自身的對話,就如同上帝創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動,我好像沒有了耳、更沒有了眼、沒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們,內在自有一股律動,源源而出。」
德國大劇作家、政論家萊辛評價巴赫:「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極端貧困的階層,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艱苦的階層里。」
⑷ 袁隆平的事跡以及身世
1、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籍貫江西省德安縣,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2、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3、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4)成果身世擴展閱讀: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袁隆平在中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袁隆平
⑸ 張大千的身世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傳說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裡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後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生平
[編輯本段]
張大千幼時,家貧。曾隨母、姊、兄學畫,打下了繪畫基礎。他祖上曾作過內江知縣,後歸田耕讀,寫詩作畫,過著閑淡的田園生活。傳到張大千已是第十代。其父張忠發,字懷忠,母親名叫曾友貞。張忠發夫婦共生育九男二女,都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他的兄弟張正蘭也是現代著名的畫家。在他六歲的時候,他就跟著姐姐、哥哥讀書識字。九歲時在母親和姐姐的教導下,正式開始學習繪畫、書法。他姐姐瓊枝擅長畫花卉、小鳥,在幼年時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大千自幼就很聰明,所以作畫進步很快。十歲的孩子就能幫助母親描繪花樣,畫比較復雜的花卉、人物,寫字也很工整。他的四哥張文修在資中教私塾,故大千也就從四兄就讀古籍,在課余常隨兄赴資中,游覽山水名勝,培養了對自然的審美意識。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對他起到很好的啟蒙作用,同時也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後入重慶求精中學讀書。18歲時,張大千隨兄張善子赴日本留學,學習染織,兼習繪畫。20歲時,張大千由日本回國,寓居上海,曾先後拜名書法家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詩詞。接著因婚姻問題,削發出家,當了一百多天和尚。還俗後,即以其佛門法名「大千」為號,從此全身心致力於書畫創作。
在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張大千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畫意境清麗雅逸。徐悲鴻說過"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人。"他才力、學養過人,於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無所不擅,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具有特殊的貢獻: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復興的責任,也就是繼承了唐、宋、元畫家的傳統,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
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經歷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樣廣泛吸收古人營養的畫家是為數不多的,他師古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才能達到"師心為的"的境界。他師古而不擬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最後成為了一代畫宗。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獨的,在他五言絕句《荷塘》有"先生歸去後,誰坐此船來"之句,似乎暗示著後來者繼續他的道路。
1918年來到上海後,他與兄長坐海輪東赴日本留學,學習繪畫與染織技術,不久回國。1920年他在上海拜曾熙為老師學習書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曾熙為他改名張猨。後經曾熙引見,又拜臨川李瑞清為師研習書法。在上海寧波同鄉會館,他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自此以賣畫為生。那時的張大千在上海藝術界一鳴驚人。但是那個年月兵荒馬亂,未婚妻的退婚,使得大千的心情感到無比的郁悶,他似乎看破了世俗,再加上對佛學的鍾愛,頓有出世之心,於是決定在當時的松江縣禪定寺出家為僧,法號大千,張大千之名由此而來。和百日師爺一樣,過了一百多天,他便還了俗。
在上海期間他作畫習書,以畫水仙花見長,時人謂之"張水仙",同時他開始了以石濤藝術為中心,旁及八大山人、漸江、石溪、唐寅,徐渭、陳淳等人的研習。對於石濤他尤為推崇,他用了大量精力去學習石濤的繪畫藝術,把石濤的藝術比喻成萬里長城。他還從李瑞清之弟李筠庵學會仿製古畫的方法,並做了許多石濤的贗品,曾多次騙過程霖生。石濤畫境變化無盡,新穎怪奇而又法度嚴謹,大千正是通過石濤而涵泳了唐宋元明百家之長。在二十年代的上海他獲得了"石濤專家"的美譽。
三十年代,他藝術更是趨於成熟,工筆寫意,俱臻妙境,於齊白石齊名,素有"南張北齊"之稱。1936年他被聘為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在南京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並在此時創作了傳世名作《中郎授女圖》(現藏於首都博物館)。然而抗日戰爭爆發了,很快日寇就佔領了北平,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在面對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大千表現出了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氣節:他拒絕了擔任日華藝術畫院院長及日偽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的職位,並拒絕了借出所藏明清書畫。由於在言論上表示了對日寇侵略罪行的不滿,被日本憲兵隊關押了一個多月。隨後他又回到了四川,這時的風格略脫八大山人、石濤的粗獷寫意而趨於唐寅、沈周的細潤華滋。
張大千因受曾、李二師影響,曾廣泛學習唐宋元明清中國傳統繪畫,尤得石濤等大師神髓,被國內外藝壇稱為「當代石濤」。其畫路寬廣,山水、人物、花鳥、蟲魚、走獸等,無所不工。其工筆寫意,俱臻妙境。特善寫荷花,獨樹一幟。20年代,他與其兄張善子,被稱為中國畫壇的「蜀中二雄」。30年代,他與北方大畫家溥儒(心畲)齊名,被稱為中國畫苑的「南張北溥」,被國立中央大學聘為藝術教授。徐悲鴻曾盛贊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40年代,張大千自費赴敦煌,耗時三年大量臨摹了石窟壁畫,並將之宣傳介紹,使敦煌藝術寶庫從此為國人和世界廣為矚目。從此,張大千的畫風也為之一變,善用復筆重色,高雅華麗,瀟灑磅礴,被譽為「畫中李白」、「今日中國之畫仙」。1942年,春末,他決定舉家赴敦煌臨摹壁畫。在敦煌的生活是艱苦的,惡劣的氣候條件,再加上住在與世隔絕的石洞子里對於一般人是無法忍受的,但對於一個藝術家卻可能是有益的。大千在此時畫風為之一變,他善用復筆重色,筆力也變得豐厚濃重。可以說在敦煌時期對他風格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不僅考察莫高窟的壁畫佛像,還對莫高窟進行了編號,成為了為莫高窟編號的第一人,為保存文化遺產做了積極的貢獻。他還到達青海西寧,邀請藏族畫師共同赴敦煌協助臨摹工作。為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和對摹品的負責,每幅畫上都註明了畫家的名字,凡與他合作也註明了作者的名字,所以在他許多臨摹的敦煌壁畫中都標有"番僧某某同畫"。兩年後他結束了在莫高窟的臨摹工作,同時開始了對安西榆林窟的臨摹工作。
在離開莫高窟後,他花了大量時間對十六國、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朝的壁畫代表作及雕塑進行了臨摹,共有摹品共記三百多幅。
這一年八月,《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在蘭州舉行,隨後在成都等城市展出深受好評,第二年三月,他被推選為中華全國美術會理事。四月,四川美術協會出版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覽特集》、《敦煌臨摹白描畫》,算是對這一時期成果的肯定。
1945年在成都北郊昭覺寺完成巨幅作品《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這年八月抗戰勝利日寇投降,張大千欣喜若狂,他取消了赴新疆考察石窟的計劃,與十一月從四川乘飛機去北京。
1949年,張大千赴印度展出書畫,此後便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並在世界各地頻頻舉辦個人畫展。他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與西畫泰斗畢加索齊名,被稱為了「東張西畢」。他榮獲了國際藝術學會的金牌獎,被推選為「全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並被世界輿論稱之為「當今世界最負盛譽的中國畫大師」,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巨大榮譽。
張大千是位旅行家,旅行不僅可以陶冶情趣,更重要的是他通過美學觀念的層次上體會山水、花鳥,禽獸,形成了良好的審美意識與豐富的創作題材。他從青年時代到老年時期足跡遍布了祖國各地,游資陽;登峨嵋,臨敦煌;之康定,到了晚年更是游歷列國,穿梭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
在他五十一歲的時候他來到了台灣,從此開始了漂泊不定的遊子生活。在國外期間他的一首詩句寫道:"行遍歐西南北美,看山須看故山青。"從這首詩中可以讀出淡淡的鄉愁,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故鄉的深深的眷戀之情。
1951年他終於來到了印度,在印度期間他臨摹研習了印度的石窟壁畫,還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風景勝地大吉嶺居住了一段時間。其後他輾轉於香港、台北、日本等地開畫展。在東南亞頗有聲譽。但是對志在行萬里路的大千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1953年五十四歲的畫家來到了遠在大洋彼岸的南美,為了不使名畫落到外國人的手中,他低價把所藏的《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等文物賣給了大陸,由國家文物局收購,使國寶回到了祖國。一方面在風光明媚的巴西他在新購土地上大興土木,布置園林,取名為摩潔山園,後來回到了台灣又為新宅取名"摩耶精舍",畫畫,寫字,讀佛經,過著空閑淡雅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積極在美國、香港、日本、韓國、歐洲等地辦畫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大學特頒贈七十六歲的張大千人文博士學位,從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可能是歷史的巧合,在法國他會見了畢加索,我們不知道這兩位東西方文化名人相遇的情景,但是兩位藝術大師能夠在同一時間空間會面,這不能不說是世界文化的幸事。
張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從事中國畫的開拓與創新,在全面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開創了潑墨、潑彩、潑寫兼施等新貌,給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影響廣泛而深遠。張大幹長期旅居海外,愛國懷鄉之心濃烈。1976年,返回台北定居,完成巨作《廬山圖》後,不幸於1983年4月2日病逝,享年85歲。
⑹ 尼摩船長的身世是什麼
鸚鵡螺號的船長講述尼摩船長的身世:原來,他是一個印度王子,因領導抗英斗爭,英國人把他全家都殺害了。尼摩船長說明了他對英帝國的仇恨,並試圖為自己辯護道:「無論在哪裡,我都盡力做我能做的好事,同時也干我該乾的『壞事』。要知道,正義並不等於寬恕!」
尼摩船長,為法國著名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人物,是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著機智,駕駛鸚鵡螺號,從南極到北極,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游遍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他利用鸚鵡螺號攻擊侵略自己祖國印度的英國侵略者的軍艦,還利用在海底打撈獲得的巨額財富援助那些被壓迫的民族和窮苦的民眾,支持他們為爭取獨立而進行正義的斗爭,是《海底兩萬里》中一個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船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為了自由他對骯臟的大陸連「一寸土地也不靠近」。
他在大海下漫遊著,生活著,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於大海,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船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
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說結尾,尼摩船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遺傳學飛速發展帶來的成果,正在顛覆人類對生命傳統的認識福兮!禍兮!現在就讓我們走
(1)鼠的大和小,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2)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核中(3)繁殖 , A
⑻ 貝多芬的身世背景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⑼ 一些身世悲慘但經過自己努力成功的人士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至今) 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被稱為宇宙之王。 與成果身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