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洛客平台上企業認證審核需要多久才能通過
如果您已成功完成企業認證的資料上傳,洛客平台會在提交之後的3個工作日內完成信息審核。
㈡ 如何審核投標人提供各證書復印件
資格審查標准,根據投標人提供的資料性質,審核標准如下:
(一)企業部分,營業執照、許可證
1、核對是否與原件一致,證書提供人在證書上蓋原公章或指模。
2、如屬於權利文件,而投標人費權利所有者,需提供授權,請核查授權材料並核實,如通過電話郵件方式。
3、查驗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包括是否通過年度年檢,蓋有年檢章。
4、到發證機關或網站核實。
5、如實在不放心,可讓對方提供公證。
㈢ 企業在什麼時候可以申請QMS認證審核
企業在新產品出產需要認證的時候可以要求認證審核。
產品認證中的QMS基於QMS認證中的QMS的,一般產品認證中執行QMS時會問廠家有有沒有QMS認證的QMS,如有的話可以簡化審核。
一般來講QMS認證的中QMS可以針對任何工廠和產品,而產品認證中的QMS是針對特定產品的,不同的產品要求的QMS有所不同。也就是說QMS認證中的QMS是范圍很廣的,產品認證的中的QMS細化的。
㈣ 審核一個企業的認證需要多長時間
一、什麼是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
三標是指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BG/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二、公司的管理方針是什麼?
保護生態環境、關愛員工健康;印出時代風采,攜手共創輝煌。
三、公司的重要環境因素有哪些?
重要環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夠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目前公司重要環境因素共15個。1、廢油墨、稀料的處理;2、油墨桶、稀料桶的處理;3、油墨抹布的處理;4、電的消耗;5、紙張的消耗;6、汽的消耗;7、火災;8、生活垃圾的處理;9、廢電池的處理;10、廢機油的處理;11、廢氣的排放;12、爆炸;13、廢電化鋁的處理;14、廢顯影液的處理;15、廢導熱油的處理
四、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有哪些?
重大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造成的重大狀態或根源。公司目前的重大危險源主要有:1、油墨輔料庫的靜電、金屬物碰撞、火種控制不當;2、紙庫、廢紙邊庫、成品庫的火種控制不當;3、凹印1#線、2#線、3#線、4#線的靜電;3、機械傷害;4、雜訊;5、空壓氣罐的安全閥失靈;6、食堂用煤氣罐的使用不當、管理不善。
公司自去年12月份開始進行GB/T19001質量管理體系、GB/T2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BG/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咨詢活動,並擬定於7月下旬及8月下旬進行兩次內審、9月份進行第一次外部審核。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於5月份試運行,自初次運行來,各職能部門都能夠按照公司《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的要求,較好完成了各項管理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首次進行內審的過程中各部門的問題也暴露出不少,主要體現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崗位職責及認證目的不明確。在這里我們根據公司辦公會的要求向公司全體員工講解進行三標一體認證的目的及要求。
公司認證的目的及作用
由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質量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OSHM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族標準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管理標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指導性和通用性,體現了企業可持續競爭發展的思想。三體系標准分別立足於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安全管理這三個關鍵生產要素,利用PDCA過程循環管理模式,對企業進行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對我們企業以往管理體系的補充和完善。通過體系認證,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並不是體系認證的最根本目標。ISO9000標准、ISO14000標准、OHSAS18000標准首先要解決的是市場准入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是為了保護競爭的公平性而存在的。企業要在市場中經營,管理體系應符合這些標準的要求,這是最起碼的要求。ISO9000標准、ISO14000標准、OHSAS18000標準的普遍適用性就是為此服務的。獲得「三標一體」的認證,就意味著獲得了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市場競爭的通行證。這一點我們公司體會很深,我們在參加各大卷煙廠以及其他顧客競標的過程中,沒有經過認證的企業就擋在競標的門檻之外。我們的顧客在對我們公司進行評價時,我們提供不出公司進行認證的有力證據(2004年石家莊卷煙廠、哈爾濱卷煙廠與濟南卷煙廠就分別對我公司進行了現場考察和資質評價,通過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就公司的管理制度的欠缺,顧客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對我們的市場開發和市場鞏固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所以認證工作迫在眉捷,是我們目前管理工作提高的有力手段,也是市場競爭的需求。我們要在市場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把認證的工作扎扎實實做好,將我們的管理水平提升一大步。
㈤ 如何辦理軟體企業認定證書
我只知道上海這邊的輸流程。不知道你是要問哪個地方的。
1、注冊
企業需要在網上進行填報相關的資料,這樣就需要在軟體行業協會的網站上進行申報軟體企業認定的用戶名的注冊,需要填寫公司名稱、地址、組織機構代碼、電話、聯系人等信息。
2、注冊審核
用戶在提交完注冊信息之後,大概在1-2天的時間里,軟體行業協會將會對注冊信息進行審核,一般不會存在審核不通過的情形。
3、用戶填報軟體企業認定申請表、上傳模板表格等
申報企業在注冊通過審核後,即可在網上進行填報,需要注意核對公司名稱、注冊號、軟體收入額、納稅額等信息,如果核對信息無誤後,即可點擊上報按鈕進行上報,然後需要將軟體收入清單和大專人員名單等進行上傳,如果提示上傳成功之後,即表明您的申請已經提交給軟體行業協會了。
4、等待審核
軟體行業協會對申報企業的申請一般將在2-3天的時間內予以審核,如果填報數據無誤,則審核通過,如果數據出現問題,則會出現審核不通過,要求申報企業對其進行修改。
5、審核通過,預約交材料
軟體行業協會對軟體企業認定的受理材料,採取網上預約的方式,未進行預約的企業的材料,審查人員是不予受理的。
6、初審通過,等待發證
如在預約的時間遞交材料後,審查人員審核予以通過的,則發放受理通知單,在通知單上註明的時間在網上予以查看,如上報通過,則可以領取軟體企業證書。
㈥ 什麼是3A認證,3A企業證書怎麼辦
申報和復審應提交的基本資料,請按以下要求提交相關資料:㈦ 企業ISO證書不願意監督審核,不審核危害有多大
為什麼一些企業在做初審的時候不願意做監審呢?有一些企業對ISO認證的認識還是停留在花錢買證的概念上,一些企業對於監審都是不在意的,但是這樣也就違背了ISO認證的初衷,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危害吧!
首先來算一筆經濟賬,企業對ISO認證的需求來源於企業自身招投標的需要,這也是很多企業決定花錢辦證甚至願意加急辦證的原因,但是證書下來後,企業覺得沒什麼用,第二年在沒有標的情況下就不申請監審了,這樣做看起來是對企業有好處的,不做監審好像是能省一筆錢,但是如果有需要也增加了企業的負擔,試想一下需要的時候在做到時候還需要增加費用得不償失,同時從另一個側面能說明企業體系沒有認真推行,領導不重視體系工作導致體系得不到良好持續和維護。
一等客戶要檢查證書或是投標要用到時,就著急了。認監委的相關規定證書到期後三個月內需要監審,不監審的企業需要對證書暫停,暫停滿三個月就只能撤銷證書了,如果證書被撤銷就只能重新做,初審的費用比監審要高很多,這樣一算企業其實是不劃算的!
其次,證書的取得不是一個目的而是一種手段,企業需要把體系建立起來,讓體系運行進入到企業中去改善企業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讓企業在體系中慢慢發展壯大,這才是ISO9001認證的基本目的,如果只是拿到證書後還是和之前一樣,負責人也不對企業進行任何的監督和執行和維護,這樣的認證不做也罷!
㈧ 我申請了企業認證10多天了,一直在等待審核,說是極速審核,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為現在特殊情況,審核企業號的時間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
㈨ 獲ISO認證企業要准備的審核材料
一、建立基礎資料檔案
1、企業有關證件包括但不僅限於:行業資質、營業執照、許可證、3C 、衛生批件、安全許可證、環境驗收批復、安全評價批復等;
2、下列證件必須有效:計量器具校準證書、特種設備檢定證書,需要特種要求的作業人員上崗證;
3、實際人數是否與認證合同或審核通知書上的人數一致,是否有差別?有差別的請第一時間與認證機構聯系,否則將有可能影響審核及認證證書的有效性;
4、必須清楚公司管理手冊、程序文件的發布時間,必須持有:有效運行且為最新版本的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此外還應該保存好管理制度、技術、規程等支持性文件。手冊和程序要發到有關人員(發放的文件可以為電子版,但現場至少應有2套紙質文件);
5、企業管理人員要熟悉管理方針、管理目標,了解如何對相關目標進行考核和檢查,掌握目標的完成情況;企業各部門負責人的分工必須明確,必須與手冊規定的一致。各部門的負責人應清楚知道其分工;整理、完善企業的產品檢驗記錄(或施工驗收記錄)、其他有關的生產記錄或施工記錄。國家有強制要求的產品,要有定期委託第三方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管理手冊中確定了特殊過程的,要有過程的確認記錄;
6、知道並了解內審(內部審核)的相關信息和過程,包括但不僅限於:
(1)總經理、管理者代表、內審員必須知道內審和管理評審的時間;
(2)保存並能隨時提供:內審的記錄,內審的不符合報告,內審報告、管理評審的報告和各個部門的報告資料。管理評審的時間,管理評審報告中的改進是否與實際一致(不能與上次的雷同),作為管理者代表都做了哪些推動工作,要能說清楚;
二、建立20個體系運行的檔案(內容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增減)
1、文件控制
A、內部文件的審批、分發、更改:
1)工程圖紙未經審批即已發行、使用;
2)作業指導書未能分發至具體作業崗位;
3)生產現場崗位懸掛的作業指導書未受控;
4)工藝文件存在直接在文件上更改的現象,未執行文件更改程序。
B、外來文件的識別、收集、分發:
1)未能充分識別、收集到與產品有關的國家/國際、行業標准;
2)未能將外來文件分發至有關部門,如品管部、生產部。
2、質量記錄的填寫、管理、保存
1)質量記錄存在塗改的現象;
2)質量記錄未規定保存期限;
3)未按保存期限予以保存,到期銷毀未能提供銷毀記錄。
3、質量目標的統計、分析
1)質量目標統計未能提供原始數據,無法掌握最終目標統計數值的真實性;
2)質量目標有統計,但未進行分析。
4、管理評審
1)管理評審輸入信息不全,或未能提供輸入資料;
2)管理評審主持人非最高管理者,且未能提供最高管理者對主持人(不是最高管理者自己時)的授權證明;
3)對管理評審決議事項無採取措施的相關證據,如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
4)對上次管理評審決議事項的跟蹤結果無記錄。
5、人力資源管理
1)未能按實際崗位規定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能力要求;
2)培訓有計劃,也有按計劃實施,但對培訓的實施效果未進行評價;
3)對特殊崗位人員未規定能力要求,未能提供對這些人員的培訓、考核證據;
4)對特種作業人員(電工、焊/割工、起重工等)資格年審的要求未及時跟蹤,個別特種作業人員的資格證未年審或年審過期。
6、基礎設施管理
1)新進生產設備未驗收即投入使用;
2)對設備未規定維護、保養的要求;
3)特種設備未能提供定期檢定的證據。
7、工作環境管理
1)對存在溫濕度要求的現場,無溫濕計,無法掌握溫濕度狀況;
2)檢驗色差崗位的燈光非檢驗專用光源,不符合要求;
3)生產現場、倉儲現場有防塵的要求,但發現存放在現場的產品上有灰塵。
8、產品實現策劃
1)未能針對產品的類別或特點制定質量目標;
2)雖有進行產品實現策劃,但資料零散、無序,而且相關責任人對產品實現策劃的要求不熟悉(甚至不清楚);
3)工程變更所引起相關文件的修改,未按審批程序的要求執行,存在私自更改的現象;存在相關文件部分有修改、部分未得到修改的現象,修改不徹底;
4)未對產品的質量控制點進行策劃,何時需要進行驗證、確認、監視、測量、檢驗和試驗未確定。
9、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1)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包括產品的國家/國際、行業標准、規范等)未確定或識別不充分;
2)對產品交付後活動(包括諸如保證條款規定的措施、合同義務[例如,維護服務]),以及公司認為必要的附加要求(例如,回收或最終處置)不明確;
3)顧客沒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時,無對這些顧客要求進行確認的證據;對口頭合同未進行評審;
4)企業未能根據自身業務流程的特點規劃合同評審的作業要求,過於流於形式,無實際意義;
5)產品要求發生變更時,未及時將變更的要求通知相關人員;
6)對顧客的反饋(包括顧客抱怨)有進行處理,但未將處理結果與顧客進行溝通。
10、設計開發
1)設計開發策劃時一般存在的問題:
a)未明確設計小組成員的職責、許可權;
b)未明確設計開發進度的要求,未根據設計開發的進展及時調整設計開發計劃;
c)策劃時未對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的時機進行策劃。
2)設計開發輸入信息不充分,如與產品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未充分識別;
3)設計開發輸出在放行前的審批不完善,如圖紙僅有編制人員的名字,而校、審人無簽名;
4)設計開發評審、驗證、確認的記錄不齊全,未能按策劃的要求展開;對這些過程中提出的改進未保持記錄;
5)設計開發更改發生後,未能按要求進行適當的評審、驗證、確認;
6)設計開發更改引起相關文件的變更,未能及時對應相關文件進行修訂,且未能及時將更改的要求通知相關人員。
11、采購過程式控制制
1)未根據采購產品對最終產品的影響程度來確定供方及采購的產品控制的類型和程度;
2)對供方的選擇評價未覆蓋所有的材料供應商、外包方,特別是外包方的評價;
3)對供方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如質量保證書、材料檢驗報告、資格證明等)未及時更新,以保證其有效性;
4)未及時將采購產品的要求告之供方,或告之的要求不完整,導致供方未能按要求供貨;
5)有將供方出現的質量問題反饋供方,但對供方的改進的情況未及時驗證採取的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6)未明確采購產品的驗證要求(驗證方法、時機),存在未得到驗證即先入倉的現象。
12、生產和服務的提供過程式控制制
1)生產和服務現場所需的作業指導書未能及時發放/懸掛/張貼,現場所使用的作業指導書未能根據生產的實際產品及時更換相應的指導書;
2)故障設備未標明其狀態;
3)現場使用的檢驗儀器、監控設備無檢定/校準狀態的標識;
4)未能提供對生產過程的工藝參數監控的證據;
5)對特殊過程作業人員未能做到持證上崗,或未經培訓即上崗的現象;
6)未對特殊過程進行確認,生產條件發生變化後也未對特殊過程重新進行確認
7)生產過程中的產品狀態(檢驗狀態、加工狀態)標識不完整;
8)產品的生產批次、訂單號、生產日期等信息不完整;
9)產品防護有缺失,如產品堆放過高導致底層產品損壞、產品包裝破損等現象;
10)顧客財產標識不清,出現異常未及時向顧客報告。
13、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1)對應列入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范圍的設備識別不全,如機器中的壓力表/溫控表、電焊機的電流表/速控表、溫控表、輸送帶的轉速表等監視設備未能列入控制范圍;
2)未對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校準/檢定(驗證)形成計劃,未確定是內校還是外校;
3)內校無校準/檢定(驗證)規范,也未能追溯到國家標准或國際標准;
4)內校員沒有得到專業的培訓,無內校員資格證;
5)監視和測量設備缺乏狀態標識,無法確定其是否在校準/檢定有效期內;
6)對精密儀器的防護不夠,如防振、防塵等措施。
14、顧客滿意
1)對顧客滿意的監視和測量方式過於單一,僅採用顧客滿意度表調查的方式,而未能考慮顧客的抱怨/投訴、退貨、對顧客回訪、顧客對供方的評價報告等信息;
2)顧客滿意調查的覆蓋面不具代表性,僅對重要顧客進行了調查;
3)顧客滿意有調查,但未提供如何利用這些信息的證據,例:如何改進工作。
15、內部審核
1)內審的審核范圍在計劃中有體現,但檢查表未能完全覆蓋,特別表現在計劃中明確說明需要進行審核的條款,但檢查表及記錄未能體現;
2)審核員的安排不合理,未能考慮其審核員的專業能力;
3)審核日程安排中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未能結合受審核部門的復雜程度、職責范圍的大小來安排時間;
4)最高管理者未參加首、末次會議;
5)內審開出的不合格報告中不合格事實描述不明確,不具重查性,未能將不合格的具體情節)描述清楚;
6)不合格項的整改不足:原因分析不到位,糾正措施不合理;
7)不合格項的跟蹤驗證未及時安排,驗證的結果報告不明確。
16、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1)對生產過程有進行監控,但對監控的數據進行分析不足,未能監控到生產過程的能力;
2)對體系運作過程的監控無策劃,未進行監控,僅能提供內部審核的證據;
3)對於過程績效指標統計不足,未能掌握過程能力。
17、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1)檢驗崗位未獲得檢驗/試驗作業指導書;
2)檢驗人員的能力不足,對AQL的使用認識不夠;
3)檢驗報告中的檢測數據不足,該填寫具體數值的項目無具體數值;
4)未能100%按檢驗、試驗規范/標准中規定的項目進行檢驗、試驗;
5)緊急放行(或叫例外放行)的情況未能提供經授權人員批準的證據,且可追溯性標識不足;
6)檢驗報告中缺乏有權放行的人員的簽名。
18、不合格品控制
1)生產現場,生產過程產生的不合格品標識不清,未及時記錄;
2)進貨不合格品有處置,但未要求供方採取改進措施,有些有將不合格報告傳遞給供方,但未能及時跟蹤驗證其有效性;
3)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品進行返工或返修後未重新驗證;有的有進行驗證,但未能提供返工/返修後重新驗證的記錄;
4)製程中有返工、返修的現象,但無對返工、返修過程予以記錄;
5)生產過程中物料有特采(讓步接收)情況,但未能提供授權人員批準的證據;
6)客戶退回來的產品直接退入倉庫,未重新檢驗,也未執行不合格品程序。
19、數據分析
1)顧客滿意度有進行調查、統計,但未能提供分析的證據;
2)品管部門有統計合格率、不合格率,但未能提供對不合格狀況進行分析的證據;
3)對過程績效應進行數據分析的要求認識不足,僅有對生產過程的績效進行統計、分析,如返工率、返修率、報廢率,但對其他部門的過程績效缺少數據分析的證據;(對此,可結合各職能部門、層次的質量目標的統計分析進行。)
4)對進貨有進行統計分析進貨合格率、進貨及時率,但未能分別對單個供方進行分析其供貨能力;
5)對質量目標方面的統計分析,僅有針對未達成目標要求的項目進行分析,對已達成的缺乏數據分析,未能在尋找採取預防措施的機會方面努力;
6)統計方法、技術的運用較窄,統計方法過於單調,缺乏科學性。
20、改進
1)在預防措施方面的實施基本無記錄表明;對預防措施實施的時機未能把握;
2)何時應採取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的規定不清晰,隨意性較強;
3)改進報告中原因分析,分析不到位,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應考慮M1E<人、機、料、法、測、環>6個因素,並採用5個Why?的方式)
4)在制定糾正措施時,僅考慮了應急措施——糾正,而缺乏再發防止的措施;
5)對糾正、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的概念混淆,糾正措施報告中有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並存的現象;
6)糾正措施/預防措施有實施,但未對實施的結果進行記錄;
7)糾正措施/預防措施實施完成後,缺乏對其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北京聯合智業認證有限公司是聯合智業生產力集團重要成員單位,是知名的國際化、綜合性高技術服務機構。為全球近乎全行業客戶組織提供標准化、綠色低碳、生態環境、應急安全、質量管理、信息化等領域的技術服務,為企業與政府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度智力支撐。
公司主要認證領域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及英國皇家認可委員會(UKAS)的雙認可,是信用AAA級企業,獲得北京市誠信榜樣殊榮。聯合智業擁有一千多名專兼職技術人員,在境內二十多個中心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並在境外若干國家與地區設立了辦事機構。客戶組織超過50000家,累計頒發認證證書超過100000張,經營業績連續多年名列國內行業前列,高效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與相關方的贊譽
㈩ 關於企業進行ISO9000認證的審核
認證流程,接受認證申請,文審,現場審核,技術評價,頒發證書。
如何制定體系,這問題太大了,結合企業實際,各項要求和標准,規定各項工作標准。
審核依據ISO9001和你們公司的手冊和程序文件,檢查你的記錄和相關活動。
外審的前提:具備認證資格(相應合法企業的證明材料,手冊和程序文件)
你能做准備相應的材料和文件,安排相應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