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女權原文

成果女權原文

發布時間:2021-06-08 05:30:07

① 張愛玲《談女人》原文是什麼

西方人稱陰險刻薄的女人為「貓」。新近看到一本專門罵女人的英文小冊子叫《貓》,內容並非是完全未經人道的,但是與女人有關的雋語散見各處,搜集起來頗不容易,不像這里集其大成。摘譯一部分,讀者看過之後總有幾句話說,有的嗔,有的笑,有的覺得痛快,也有自命為公允的男子作「平心之論」,或是說「過激了一點」,或是說:「對是對的,只適用於少數的女人,不過無論如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等等。總之,我從來沒見過在這題目上無話可說的人。我自己當然也不外此例。我們先看了原文再討論吧。

《貓》的作者無名氏在序文里預先鄭重聲明:「這里的話,並非說的是你,親愛的讀者——假使你是個男子,也並非說的是你的妻子、姊妹、女兒、祖母或岳母。」他再三辯白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吃了女人的虧藉以出氣,但是他後來又承認是有點出氣的作用,因為:「一個剛和太太吵過嘴的男子,上床之前讀這本書,可以得到安慰。」

他道:「女人物質方面的構造實在太合理化了,精神方面未免稍差,那也是意想中的事,不能苛求。」
一個男子真正動了感情的時候,他的愛較女人的愛偉大得多。可是從另一方面觀看,女人恨起一個人來,倒比男人持久得多。
婦人與狗唯一的分別就是:狗不像女人一般地被寵壞了,它們不戴珠寶,而且——謝天謝地!——它們不會說話!
算到頭來,每一個男子的錢總是花在某一個女人身上。
男人可以跟最下等的酒吧間女侍調情而不失身份——上流女人向郵差遙遙擲一個飛吻都不行!我們由此推斷:男人不比女人,彎腰彎得再低些也不打緊,因為他不難重新直起腰來。
一般的說來,女性的生活不像男性的生活那麼需要多種的興奮劑,所以如果一個男子公餘之暇,做點越軌的事來調劑他的疲乏、煩惱、未完成的壯志,他應當被原恕。
對於大多數的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男子喜歡愛女人,但是有時候他也喜歡她愛他。
如果你答應幫一個女人的忙,隨便什麼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經幫了她一個忙了,她就不忙著幫你的忙了。所以你應當時時刻刻答應幫不同的女人的忙,那麼你多少能夠得到一點酬報,一點好處——因為女人的報恩只有一種:預先的報恩。
由男子看來,也許這女人的衣服是美妙悅目的——但是由另一個女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先令三便士一碼」的貨色,所以就談不上美。
時間即是金錢,所以女人多花時間在鏡子前面,就得多花錢在時裝店裡。
如果你不調戲女人,她說你不是一個男人,如果你調戲她,她說你不是一個上等人。
男子誇耀他的勝利——女子誇耀她的退避。可是敵方之所以進攻,往往全是她自己招惹出來的。
女人不喜歡善良的男子,可是她們拿自己當做神速的感化院,一嫁了人之後,就以為丈夫立刻會變成聖人。
唯獨男子有開口求婚的權利——只要這制度一天存在,婚姻就一天不能夠成為公平交易;女人動不動便抬出來說當初她「允許了他的要求」,因而在爭吵中占優勢。為了這緣故,女人堅持應由男子求婚。
多數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對的事」,方才快樂。婚姻彷彿不夠「不對」的。
女人往往忘記這一點:她們全部的教育無非是教她們意志堅強,抵抗外界的誘惑——但是她們耗費畢生的精力去挑撥外界的誘惑。
現代婚姻是一種保險,由女人發明的。
若是女人信口編了故事之後就可以抽版稅,所有的女人全都發財了。
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個問句,她的的新生的文化將要著落在黑種人身上,因為黃白種人在過去已經各有建樹,惟有黑種人天真未鑿,精力未耗,未來的大時代里恐怕要輪到他們來做主角。說這樣話的,並非故作驚人之論。高度的文明,高度的訓練與壓抑,的確足以斫傷元氣。女人常常被斥為野蠻,原始性。人類馴服了飛禽走獸,獨獨不能徹底馴服女人。幾千年來女人始終處於教化之外,焉知她們不在那裡培養元氣,徐圖大舉?
女權社會有一樣好處——女人比男人較富於擇偶的常識,這一點雖然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卻與人類前途的休戚大大有關。男子挑選妻房,純粹以貌取人。面貌體格在優生學上也是不可不講究的。女人擇夫,何嘗不留心到相貌,只是不似男子那麼偏頗,同時也注意到智慧健康談吐風度自給的力量等項,相貌倒列在次要。有人說現今社會的症結全在男子之不會挑揀老婆,以至於兒女沒有家教,子孫每況愈下。
那是過甚其詞,可是這一點我們得承認,非得要所有的婚姻全由女子主動,我們才有希望產生一種超人的民族。
「超人」這名詞,自經尼采提出,常常有人引用,在尼采之前,古代寓言中也可以發現同類的理想。盡也奇怪,我們想像中的超人永遠是個男人。為什麼呢?大約是因為超人的文明是較我們的文明更進一步的造就,而我們的文明是男子的文明。還有一層:超人是純粹理想的結晶,而「超等女人」則不難於實際中求得。在任何文化階段中,女人還是女人。男子偏於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女人是最普遍的,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環,土地,生老病死,飲食繁殖。女人把人類飛越太空的靈智拴在踏實的根樁上。
即在此時此地我們也可以找到完美的女人。完美的男人就稀有,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怎樣的男子可以算做完美。功利主義者有他們的理想,老莊的信徒有他們的理想,國社黨員也有他們的理想。似乎他們各有各的不足處——那是我們對於「完美的男子」期望過深的緣故。
女人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往往比一個壞男人壞得更徹底。事實是如此。有些生意人完全不顧商業道德而私生活無懈可擊。
反之,對女人沒良心的人盡有在他方面認真盡職的。而一個惡毒的女人就惡得無孔不入。
超人是男性的,神卻帶有女性的成分,超人與神不同。超人是進取的,是一種生存的目標。神是廣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像大部分所謂智識分子一樣。我也是很願意相信宗教而不能夠相信,如果有這么一天我獲得了信仰,大約信的就是奧涅爾《大神勃朗》一劇中的地母娘娘。
《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戲。讀了又讀,讀到第三四遍還使人心酸淚落。奧涅爾以印象派筆法勾出的「地母」是一個妓女。「一個強壯、安靜、肉感、黃頭發的女人,二十歲左右,皮膚鮮潔健康,乳房豐滿,胯骨寬大。她的動作遲慢,踏實,懶洋洋地像一頭獸。她的大眼睛像做夢一般反映出深沉的天性的騷動。她嚼著口香糖,像一條神聖的牛,忘卻了時間,有它自身的永生的目的。」
她說話的口吻粗鄙而熟誠:「我替你們難過,你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狗娘養的——我簡直想光著身子跑到街上去,愛你們這一大堆人,愛死你們,彷彿我給你們帶了一種新的麻醉劑來,使你們永遠忘記了所有的一切(歪扭地微笑著)。但是他們看不見我,就像他們看不見彼此一樣。而且沒有我的幫助他們也繼續地往前走,繼續地死去。」
人死了,葬在地里。地母安慰垂死者:「你睡著了之後,我來替你蓋被。」
為人在世,總得戴個假面具,她替垂死者除下面具來,說:「你不能戴著它上床。要睡覺,非得獨自去。」
這里且摘譯一段對白:
勃朗(緊緊靠在她身上,感激地)土地是溫暖的。
地母(安慰地,雙目直視如同一個偶像)噓!噓!(叫他不要做聲)睡覺吧。
勃朗是,母親,……等我醒的時候……?
地母太陽又要出來了。
勃朗出來審判活人與死人!(恐懼)我不要公平的審判。我要愛。
地母只有愛。
勃朗謝謝你,母親。
人死了,地母向自己說:「生孩子有什麼用?有什麼用,生出死亡來?」
她又說:「春天總是回來了,帶著生命!總是回來了!總是,總是,永遠又來了!——又是春天!——又是生命!——夏天、秋天、死亡,又是和平!(痛切的憂傷)可總是,總是,總又是戀愛與懷胎與生產的痛苦——又是春天帶著不能忍受的生命之杯(換了痛切的歡欣),帶著那光榮燃燒的生命的皇冠!」(她站著,像大地的偶像,眼睛凝視著莽莽乾坤。)
這才是女神。「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洛神不過是個古裝美女,世俗所供的觀音不過是古裝美女赤了腳,半裸的高大肥碩的希臘石像不過是女運動家,金發的聖母不過是個俏奶媽,當眾餵了一千餘年的奶。
再往下說,要牽入宗教論爭的危險的漩渦了,和男女論爭一樣的激烈,但比較無味。還是趁早打住。
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裡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可愛的女人實在是真可愛。在某種范圍內,可愛的人品與風韻是可以用人工培養出來的,世界各國不同樣的淑女教育全是以此為目標,雖然每每歪曲了原意,造成像《貓》這本書里的太太小姐,也還是可原恕。
女人取悅於人的方法有許多種。單單看中她的身體的人,失去許多可珍貴的生活情趣。
以美好的身體取悅於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也是極普遍的婦女職業。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在這一項下。這也無庸諱言——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分別。

② 迄今為止女性主義取得了哪些成就

女性也有自己的事業,能夠兼顧家庭和工作,在工作崗位上能夠獨當一面,勝任領導一職,像董明珠一樣的女企業家比比皆是。

③ 艾瑪沃特森女權演講英文原稿

1. Today we are launching a
campaign called 「HeForShe.」I am reaching out to you because I need your help.
We want to end gender inequality—and to do this we need everyone involved. This
is the first campaign of its kind at the UN: we want to try and galvanize as
many men and boys as possible to be advocates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we don』t
just want to talk about it, but make sure it is tangible.

2. I was appointed as Goodwill
Ambassador for UN Women 6 months ago. The more I spoke about feminism, the more
I realized that fighting for women』s rights has too often become synonymous
with man-hating. If there is one thing I know for certain it is that this has
to stop. For the record, feminism by definition is the belief that men and
women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It is the theory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equality of the sexes.

3.

I started questioning
gender-based assumptions a long time ago. When I was at eight I was confused at
being called 「bossy,」 because I wanted to direct the plays we would put on for
our parents—but the boys were not. When at 14, I started being sexualized by
certain elements of the media. When at 15, my girlfriends started dropping out
of their beloved sports teams because they didn』t want to appear 「muscly.」 When
at 18, my male friends were unabl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1. I decided I was a feminist and
this seemed uncomplicated to me. But my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me that
feminism has become an unpopular word. Women are choosing not to identify as
feminists. Apparently I am among the ranks of women whose expressions are seen
as too strong, too aggressive, isolating, anti-men, unattractive even.

2. Why has the word become such an
uncomfortable one? I am from Britainand I think it is right I am paid the same as my male counterparts.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I should be abl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my own body.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women be involved on my behalf in the policies and decisions that
will affect my life. I think it is right that socially, I am afforded the same
respect as men.

3. But sadly, I can say that there
is no one country in the world where all women can expect to see these rights.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can yet say that they have achieved gender equality.
These rights I considered to be human rights.

4.
But I am one of the lucky ones.
My life is a sheer privilege because my parents didn』t love me less because I
was born a daughter. My school did not limit me because I was a girl. My
mentors didn』t assume that I would go less far because I might give birth to a
child one day. These influences, with the gender equality ambassadors, made me
who I am today. They may not know it but they are the inadvertent femin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orld today. We need more of those.
1. And if you still hate the
word—it』s not the word that is important. It』s the idea and the ambition behind
because not all women have been afforded the same rights that I have. In fact,
statistically, very few have been.

2. In 1997, Hillary Clinton made a
famous speech inBeijingabout women』s rights. Sadly, many of the things that she wanted to change are
still true today. What struck me the most was that less than 30% of the
audience was male. How can we effect change in the world when only half of it
is invited or felt welcom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3. Men,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tend your formal invitation. Gender equality is your issue,
too. Because to date, I』ve seen my father』s role as a parent being valued less
by society despite my needing his presence as a child as much as my mother』s.
I』ve seen young men suffering from mental illness, unable to ask for help for
fear it would make them less of a man. In fact, in theUK, suicide is
the biggest killer of men between 20 to 49, eclipsing road accidents, cance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ve seen men made fragile and insecure by a
distorted sense of what constitutes male success. Men don』t have the benefits
of equality, either.

4. We don』t often talk about men
being imprisoned by gender stereotypes but I can see that they are. And when
they are free, things will change for women as a natural consequence. If men
don』t have to be aggressive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women won』t feel compelled
to be submissive. If men don』t have to control, women won』t have to be
controlled

5. 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feel
free to be sensitive. Both men and women should feel free to be strong. It is
time that we all perceive gender as a spectrum instead of two sets of opposing
ideals. If we stop defining each other by what we are not and start defining
ourselves by who we are, we can all be freer and this is what HeForShe is
about. It』s about freedom. I want men to take up this mantle so that their
daughters, sisters and mothers can be free from prejudice but also so that
their sons have permission to be vulnerable and human too, reclaim those parts
of themselves they abandoned and in doing so, be a more true and complete
version of themselves.

6. You might be thinking: who is
this Harry Potter girl? And what is she doing speaking at the UN? And it』s
really a good question. I』ve been asking myself the same thing. All I know is
that I care about this problem and I want to make it better. And having seen
what I』ve seen and given the chance, I feel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to say
something. Statesman Edmund Burke said 「all that is need for the forces of evil
to triumph is for good men and women to do nothing.」

7. In my nervousness for this
speech and in my moments of doubt, I』ve told myself firmly: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If you have similar doubts when opportunity are presented to
you, I hope those words will be helpful. Because the reality is that if we do
nothing, it will take 75 years or for me nearly 100 before women can expect to
be paid the same as men for the same work. 15.5 million girls will be married
in the next 16 years as children. And at current rates, it won』t be until 2086
before all rural African girls can have a secondary ecation.

8. If you believe in equality, you
might be one of the inadvertent feminists that I spoke of earlier and for this
I applaud you. We are struggling for a uniting world but the good news is we
have a uniting movement. It is called HeForShe. I am inviting you to step
forward, to be seen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Thank you very very much.

④ 中國當代女人終於獲取到很久以前都是夢想的女權主義,

每次我都准備好多姿勢要用,可真的操了卻又發現無能無力,最後變成開了個房間睡了個覺。

⑤ 為什麼說中國的女權是田園女權(犬)

對價值觀中的權利、義務體系,只索取其中的權利,不承擔任何一項義務。通俗的說法是:張口就是我要什麼權利,閉口不談我該履行什麼義務。
判斷方法:設想一個場景將男女角色調換,不管你承認或反對,只要不矛盾,那麼就可以說是三觀正確的女權主義者。比如:男的應該換燈泡同時女的也應該換燈泡,男的不應該換輪胎同時女的也不應該換輪胎,注意這里說的是三觀正確的女權主義者,強調的意思是你有可能不是女權主義者什麼都不是。
反之,在不違反公理的情況下,調換男女角色,支持一方而反對另一方,那麼八成就是田園女權主義者。因為你是個男的,所以所有臟活累活苦活都應該你去干。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在做事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男的,如果遭到拒絕,她就會說:你還是不是男人啊。到分享成果的時候,她總是第一個搶在前面:我是女生,所以你要讓著我。
總結:田園女權是利用雙重標准和性別利己,以平權之名,行跋扈之實,既壓榨目所能及的男性,也踩壓目所能及的女性的,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網路、地里田間的一種現象。

⑥ 女性主義文學經典作家有哪些

女性主義作家主要集中在國外
原文來自知乎:https://www.hu.com/question/21820030/answer/39050375
節選如下:
1.早期: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Geroge Benard Shaw 的Pygmalion, Alfred Lord Tennyson的The lady of Sharlott. 還有Robert Browning 的My Ladt Dutchess等等可以發掘出女性意識的啟蒙,其實很推薦的還有Emily Dickson的詩,很多女性主義的元素,但她的詩有些難懂,可以嘗試一下~
2.後期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愛的哈哈就是Virginia Woolf 了,關於女性主義很重要的一部小說 Orlando涉及了雌雄同體這個話題,另外還有她的短篇The new Dress探討了社會對女性和外貌,著裝的話題。 再來有Louisa May Alcott的Behind a Mask 故事有點血腥,但自己認為她是女性主義小說里女性的很重要一次轉身。類似還有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的The Yellow Wallpaper,也就是瘋女人(hysteria),關於這個話題還可以比較《簡愛》中閣樓上瘋女人的角色。
補充,題主在考慮女性主義這個話題時要特別注意不僅是性別話題,還應關注到女性的階級問題,以及種族問題,比如黑人女性所倡導的女性主義和白人女性口中的女性主義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最後強烈推薦波伏娃的《第二性》,堪稱女性主義的經典作品。
答題不易 望採納

⑦ 後現代女權主義的成果

有的理論家甚至將這一新流派的出現稱為女權運動的「第三次浪潮」,其原因在於後現代女性主義頗具顛覆性,它不僅要顛覆父權秩序,而且要顛覆女性主義三大流派據以存在的基礎。因此,嚴格地說,後現代女性主義並不能算是與三大流派並列的第四大流派。後現代女性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女權主義加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社會在西方逐漸成為現實之後,後現代主義、後馬克思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現狀肯定論、多元文化論以及生態主義等新思潮逐步進入了西方學術界主流。

⑧ 如何評價這篇《要「母權」不要「女權」》關於日本女性的文章

關於這篇文章,其實我了解的也並不深過,我只能說我試著給你回答一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對於原文中所說的」母權「,本質上是在說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做的貢獻。他要在所謂的社會中表現出來。而這篇文章卻認為母權與父權是兩個相互存在的。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原作者不僅因果倒置,而且舍本求末。作者所謂的「母權」其實是「女權」的一部分,而不是傳統家庭觀所賦予的。而日本女性作業率低是父權社會結構本身的效果,或許說是在父權結構下一種保守性的博弈戰略,而不是一種權利觀。而作者將女權主義者搶奪的內容,不可思議和女權主義本身割裂開,只能說此人關於女權主義缺少根本的了解。所以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我目前母權並不是女權。

⑨ 女性主義的發展簡史

一般來說,西方女性主義歷史被分為三段:自由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激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和後結構派女性主義(post-structuralist feminism)。

自由女性主義也被稱女性主義第一浪潮(first-wave feminism),它可以追溯到1792年英國女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發表的 《表明女人的權利》(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但其主要風行年代為1918-1928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其主要目標是爭取女性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官方(de jure)地位。此間,歐美女性開始積極的爭取參政權利。也是通過這一波女性主義活躍分子的努力,歐美女性最終得以投票權。

女性主義第二浪潮(second-wave feminism)主要的活躍時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間,以激進女性主義為主導。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光取得投票權是沒有用的。因為選舉系統是男人決定的,而在選舉系統之外的生活也是以男人為主導的。她們提出了「父權社會」(patriarchy)的說法,認為女性生活的改善不僅僅應該是在選舉系統里的平權,而應該深入到生活各個方面,比如說家庭分工等等。激進女性主義最著名的宣言是「生活的就是政治的」,即在生活中對自身權力的爭取也是有重要政治意義的。同時活躍在這個時期的還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主要投身於六、七十年代的左派運動,認為改變女性地位的根本在於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才可能達到性別平等。這些提法,很快就被女性主義第三浪潮(third-wave feminism) 的學者們否認了。

投身女性主義第三浪潮的學者們主要採取了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t)的觀點,吸納了包括酷兒理論、後殖民主義等各學科的精華。她們提出,過去的女性主義,都是以西方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為中心的。她們認為在第一浪潮和第二浪潮當中,女性主義者都高高在上的認為女性正確的生存方式是單一的,而沒有看到,世界上的女人數眾,在不同的環境里,有不同的壓迫、不同的應對方式、不同的需要。不能一概而論。

⑩ 如何評價戰後美國女權運動的成果

回顧美國女權運動史,人們可以發現從1848年到1900年的半個世紀中,只有四個州即懷俄明州(1890)、科羅拉多州(1893)以及愛達荷州和猶他州(1896)給予婦女選舉權,而從1900年至1920年的短短二十年中,先後有三十二個州給予婦女選舉權,並在憲法中得以確定。
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迅猛發展首先是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經濟的發展帶來廣大婦女基本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1900年的人口統計報道,在美國近六百萬婦女走出家庭靠掙錢為生。1890年到1900年之間,工廠中的女工數量比男工增長得快,它比出生率增長都快。到1910年,靠工資為生的婦女人數約九百萬。這就意味著有九百萬下層勞動婦女正在迅速地擺脫以父親、丈夫為中心的家庭的控制,她們接受了自立的職責,同世上的男工們競賽。(註: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
同時,二十世紀初,各種家庭電氣用具出現,從電熨斗、電話機、電烤箱、電暖爐到洗衣機、吸塵器,使家務勞動越來越輕松。父親白天工作在外,中餐往往也在外自行解決,以前落在母親肩上的教育和撫養孩子的責任現在統統由學校和幼兒園承擔了,醫學的進步使許多疾病得到根治,母親的困擾減少了。這些都使廣大中產階級婦女有了真正空閑的時間。她們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社會意識,卻苦於家務纏身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社會活動。現在,現代化的技術解放了這批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婦女,婦女參與社會的標志是婦女俱樂部總聯合會的成長,總聯合會的成員從1898年的五萬人增加到1914年的百萬強。「對婦女的解放來說,這比歷代英勇斗爭的婦女參政運動者全部的鼓動宣傳更有效力。」
縱觀美國婦女運動的歷程,二十世紀以前,無論在被稱為黃金時代的殖民地時期、拓邊開荒的西進時期還是被養在閨閣中的淑女時代,美國婦女一直沒有離開過一個地方,那就是家,生育、性、教育後代始終是她們在家庭中的職責。只是在幾次戰爭期間,許多原來不接受婦女的社會領域曾向婦女開放過,一旦戰爭結束,大門就關閉了,偶有一些婦女被關在門外,那數量也是微小的。婦女真正大規模的持久、堅定地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是在二十世紀初,其沖擊力來自於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婦女在投身社會改革中,開闊了視野;廣大女工在操縱機器中,為適應機器工業的技術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素養和文化素養。中下層婦女在共同的斗爭中,感覺到團結的力量,共同走向自我覺醒。
第二,越來越多的人覺悟到因性別而不給予選舉權的無理和不公,也是促使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迅猛發展的重要原因。
從世界范圍看,當時「在世界上的每一個立憲國家,趨於承認婦女與男子在政治上完全平等的運動正在得到加強。在半打國家中,婦女已經完全獲得了選舉權,在英國,反對勢力正在尋找投降的條件。」(註:Richard.Hofstadte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1900-1915》New York 1963年版,P84-87。)從美國國內看,長期以來,反女權主義者認為,婦女獲得選舉權是危險的。因為一旦婦女獲得選舉權,她們將會拋棄家庭和傳統美德,性別的區分將日漸模糊,男人將失去他們的男性氣質,婦女開始將自己扮演成男的。十九世紀末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的深遠變化使得反女權主義者的理論越來越缺乏說服力。二十世紀初,男人們日益依賴各種各樣的已有婦女加入的利益集團和社團組織來代替或補遺選舉政治上的參與。盡管婦女沒有選舉權,但婦女團體和組織已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策的通過。對那些有遠見的政客來說,引導和利用婦女參與政治比阻止婦女介入政治領域更符合潮流。
更為重要的是,反女權主義者不再頑固地堅持選舉權會使婦女脫離家庭。因為二十世紀初,社會已經分擔了某些家庭功能。學校承擔了過去婦女在家庭中的教育職責,幼兒園承擔了過去婦女在家庭中的撫養職責,紡織廠、制衣廠、制皂廠等承擔了過去婦女在家庭中的「女紅」職責,快餐業承擔了過去婦女在家庭中的烹飪職責,可以說,除了性愛和生孩子這兩項職責社會無法承擔外,其它的家庭功能都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而不同程度上交給社會,社會是擴大了的家庭,社會在發揮這些功能時依舊需要婦女的參與。因此,婦女沒有脫離家庭,而是從原來的小家走向社會這個大家。正如1910年女權主義者兼新聞撰稿人麗莎·切爾德·多拉強調說:「婦女的空間是家——家不是四面圍牆的小家,家就是這個社會,家庭就是這個住滿了人的城市,學校是真正的育兒室。而且,這個家和這個家庭都需要他們的母親。」(註:見《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4年第三期之Paula·baker:《The Domestication of Politics:Wome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ociety 1780-1920》,P632。)
多拉的理論緊緊抓住「家」這個基點,為廣大婦女參與社會提供了新視角。同時,美國的聯邦、州、市、各級政府也轉變職能,過去它們主要圍繞分裂主義、種族問題和經濟政策展開工作,現在它們不斷增強在社會福利和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致力於改進學校、醫院、救濟院和其它公共服務設施。這些工作即使在反女權主義者看來,也比較適合女性介入。於是許多婦女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她們著力於監獄改造、健康教育和服裝改革,幫助老人、窮人和兒童,爭取立法制止賣淫,保護已婚婦女的財產權,反對童工,維護女工的基本權利等。涌現了簡·亞當斯、艾·塔貝爾、利蓮·沃爾德等傑出女性。她們以事實證明,婦女參與社會不僅沒有剝奪男人的男性氣質,反而運用自己的女性氣質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反女權主義者的理論越來越沒有市場,越來越多的人趨於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有女性參與的社會才是完美的社會,有女性參與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就拿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來說,他原來的理想女性是多生多育,賢妻良母,認為「就是給予婦女選舉權,也不能給婦女的處境帶來重大的改善。」(註:《大轉折的年代——美國進步主義運動研究》李劍鳴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P126。)然而,到了1912年,羅斯福公開表示贊同男女平等,並在進步黨黨綱中寫入了平等選舉權條款。
第三,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第二代女權運動領導人成功的策略。
以卡里·查普曼·卡特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人畢竟生活在與以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人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比較兩代領導人,不難發現,第一代領導人長於理論,著眼於女性的「自我之孤獨」,第二代領導人長於策略,著眼於科學、種族、效力和合作等諸方面。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從「人人生而平等」出發,要求給予婦女同男子一樣的權利。她們以《獨立宣言》為樣本,用「男人」一詞代替「喬治國王」,提出了十八點不滿和十二點建議,構成《塞內卡富爾斯宣言》的主要內容。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也在其《自我之孤獨》一文中,一再強調男女平等的公正性,她寫道:「既然短暫的時光乃至永久歲月所帶來的歡樂和痛苦,男女一樣平分,那麼男人想在投票箱前、在王位上代表婦女,想在國家中代婦女投票,在教堂里代婦女祈禱,在家庭里高居聖壇之上、扮演神父角色,這豈不是霸道之至嗎?」同時她又呼籲為婦女在生活的各個領域求得「自主權」,因為「最能提高人的判斷力,最能激發人的良知的莫過於個人的責任。最能增添個性尊嚴的莫過於承認個人自主權,莫過於——普遍承認——人人擁有平等地位的權利。」「假如一個女子被視為公民,視為一個偉大國家的一個成員,那麼,根據我們政府的基本原則,她就應該享有其他成員所享有的同樣權利。」(註: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5-86。)
其中,自主權中的重要一項是選舉權。1894年,斯坦頓寫了一本小冊子,題為《選舉權——一項與生俱來的權利》。與斯坦頓的自然權利說不同,卡特更強調選舉的功效。1918年,她說,她不知道選舉權是什麼,是權利?是義務?是特權?但是,「不管它是什麼,反正婦女們要它。」(註: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4)。因為首先,承認選舉權的合法性不同於承認人權和公正;其次,無論以什麼理由要求來的婦女選舉權,它都將帶來最有利的回應,那就是對社會有益。一旦婦女獲得選舉權,它將增強婦女承擔政府職能的興趣和領悟能力;婦女通過對公民權概念的親身體驗,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從而成為一個更完美的母親;婦女獲得與丈夫平等的地位,打破夫妻之間一方卑躬屈膝,另一方殘暴專橫的不公正關系,從而更有利於婦女成為一個好妻子。總之,婦女獲得選舉權不單為了自身的自由,更是為了改造社會和維護家庭。
強調獲得選舉權對社會的有益性比強調獲得選舉權的公正性更有助於贏得社會對女權運動的支持,這是第二代領導人比第一代領導人的高明之處。
其次,與早期女權運動相比,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的目標更為專一,那就是集中贏得選舉權。婦女要爭取的自身權利不只選舉權一項,但選舉權無疑是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項。因為一旦婦女們獲得了選舉權,就可以選舉婦女自己的代表和願意替婦女說明的代表,在國會就有了婦女自己的聲音。一旦婦女獲得了選舉權,那婦女們面臨的其它問題,諸如社會地位低下,受教育機會少,多生多育的痛苦,工作報酬不公,戀愛婚姻的不自由等等,皆可迎刃而解。一句話,運用選舉權,婦女們可以獲得男性社會中得不到的自我保護和自我完善,承擔對社會的警覺和責任。所以,爭取選舉權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將目標縮小到選舉權一項,有利於集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不可否認,斯坦頓、安東尼、露西·斯通等,她們是美國婦女運動的奠基人,為女權運動作出了輝煌的貢獻,並留下了許多里程碑式的女權理論著作。但是,在運動的具體操作中存在著不少遺憾。例如,女權運動曾被廢奴運動和禁酒運動轉移過方向,1869年開始的斯坦頓和露西·斯通的分庭抗禮一度削弱了女權運動的力量。
第二代女權運動領導人吸取了第一代領導人的經驗和教訓。她們從廢權運動中獲取靈感和政治技巧,創立了一套有別於分裂主義的理論體系,在領導禁酒運動中日漸突破禁酒的初衷,與人民黨、勞工黨和基督教會並肩合作。更為重要的是,她們全力以赴爭取選舉權的獲得,目標的專一性增強了運動的戰鬥力。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在斗爭方式上分岐的溫和派和激進派互相支持,互相寬容。例如卡特盡管對國會聯盟的領導人艾麗絲·保羅的過激斗爭手段持不同看法,但仍然承認艾麗絲·保羅等人在婦女運動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在她的領導下,美國婦女運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合作。在斗爭策略上,第二代領導人指出,選舉權獲得的關鍵是踏實的行動,而不是理論的爭辯。為此,她們不再停留在演講呼籲和著書立說上,而是舉行遊行示威,採取糾察、詰難政治候選人、絕食等方式,更加廣泛地爭取世界輿論的支持,並創立「世界婦女黨」。此外,第二代領導人還拋棄了原來的一州一州獲得選舉的逐州戰略,而是自西向東集中贏得整個國家的修正案。
由於她們比十九世紀的第一代女權運動領導人才更具專一性、合作性、務實性和策略性,因此,這場鋪天蓋地的婦女爭取選舉權運動終於取得圓滿成功。
此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歐洲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影響下,美國出現了夏綠蒂·帕金斯·吉爾曼和埃瑪·戈爾德曼等一些左派女權主義者,她們攻擊婚姻制度,攻擊家庭,認為家庭是婦女的監獄,使婦女成為社會「白痴」,從而危及整個文明的進步。對男性社會統治者來說,這些左派女權主義者與女權主義者相比,「兩害相權取其輕」,還不如滿足女權主義者的要求,給予婦女選舉權。正如一位選舉積極分子對吉爾曼說的那樣:「因為你們要的東西比我們要的東西糟得多,所以,他們會為了逃避你們的要求而滿足我們的要求。」(註:《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王政著,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6月,P25。)
第四,瑪格麗特·桑格領導的節育運動加速了二十世紀初美國婦女解放的進程。
朱麗葉·米切爾指出:「只要生育仍是一種自然現象,婦女就註定要成為社會剝削的對象……本質上,她們的存在受制於她們無法控制的生物進程。」(註:《婦女:最漫長的革命:當代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精選》李銀河主編,三聯書店1997年版,P20-21。)設想一個婦女一生中最有活力的生命階段陷於懷孕、生育、哺乳和流產等這種自然生理狀態,那麼她如何有時間承擔社會角色?又如何有時間爭取政治權利?現存伊·斯坦頓和蘇珊·安東尼的通信材料顯示,斯坦頓抱怨自己被婚姻和母性奪去了時間和精力,而老處女安東尼則催促她將家務放在一邊,盡快起草一份立法申請。斯坦頓回信道:「一旦你逼我太甚,我將再生個小孩,聽仔細了,不要逼我走出這一步!」(註:Barbara Welter:《The Women Ques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ew York 1973年版,P81。)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婦女一直可獲得一些技術手段來控制生育,但這些手段往往是殘忍和危險的(例如溺嬰和墮胎),歷史學家林達·戈頓指出:「渴望安全的流產和避孕,由此帶來的問題使婦女產生了共同的女性經驗……這種願望是如此強烈以致於她們甘冒巨大的風險,來贏得一小塊空間支配自己的生活」(註:《世界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四期之《婦女史的挑戰》〔美〕吉達·勒納著,P42。)
美國的節育運動出現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但作為一場現代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二十年得以迅速發展,這離不開瑪格麗特·桑格的努力。
瑪格麗特·桑格1900年隨夫遷往紐約,長期在貧困的紐約下東區從事醫護工作。期間,她親眼目睹了該地婦女懷孕不止帶來的悲慘情景。據當時的統計,在美國每年因不願養育而自願墮胎致死的約2.5萬,不滿一歲死亡的嬰兒年逾30萬。(註:《域外女性》陶潔編,北京大學出版社會性1995年6月,P244。)桑格決心為解除這一痛苦而戰。在《婦女和新人類》一書中,她寫道:「掌握自由的手段既是婦女的特權,也是婦女的義務。」她進一步指出「自由的民族不可能由奴隸的母親們生出……一個婦女不能稱自己為自由人,除非她擁有和掌握自己的身體。一個婦女不能稱自己為自由人,除非她能自覺地決定是否將做母親。」(註:《美國讀本》〔美〕黛安娜·拉維奇 林本椿等譯,三聯書店1995年,P581-582。)
1873年,紐約取締賣淫協會負責人安東尼·康斯托克通過游說,使國會通過一項法律,認為避孕是誨淫行為。但是,桑格不顧這些,決定同這項男人制定的法律作斗爭。她第一次創造了「節育」這個詞。1913年她自費創辦全美第一份宣傳節育的雜志——《婦女革命》雙月刊,還編寫全美第一本指導避孕的小冊子——《家庭節育須知:一個護士對婦女的忠告》。1916年,桑格在布魯克林創辦了全國第一家節育診所,成千上萬的婦女排隊候診。她一生八次入獄,面對譴責,桑格從容不迫地在法庭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宣傳節育的必要性。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她、支持她,最終法庭不得不對某些法律從寬解釋,允許使用某些避孕手段。一戰期間,美國政府還將她的《節育須知》更名《士兵須知》發下,各地開始建立節育診所,推動計劃生育工作,探索更為先進的避孕方法。
節育運動的成效從1910年美國人口統計局的數據可見一斑:美國的人口增長率1820--1880年為26%,1880--1890年為24.9%,1890--1900年為20.7%,1900--1910年為21%,1910--1920年則驟降至15%。(註:Harold.V.Faulkner:《The Quest forSocial Justice 1898-1914》The Macmillam Company 1931年版,P163。)這期間的人口增長率還包括一千二百萬移民的湧入,這更加說明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節育運動的推進,現代避孕法的推廣,意味著人類生備之後,婦女才能在除去再生產職能之外,追求她們的自我價值,因此,瑪格麗特·桑格領導的節育運動對二十世紀初美國婦女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迅猛發展的催化劑。
與美國歷史上的歷次戰爭一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婦女們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繼續操持家務,另一方面為戰時努力做了巨大的貢獻。她們成立了「婦女服務全國聯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Women's Service),在各個州建立支部,組織志願者保養、維修汽車,充當掩護部隊服裝的試驗者,在紅十字會當護士,甚至有農田女工隊徵召、訓練和安排15000名婦女參加遍布20個州的農場勞動,這些婦女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行各業,她們跟男人們一樣,為山姆大叔貢獻著一切能貢獻的。婦女們的工作不僅顯示了強烈的愛國心和充沛的組織能力,解決了戰時勞動力缺乏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她們的工作證明了她們有充分的潛力適應新的社會經濟角色的挑戰,許多男人能乾的活她們一樣能幹,而且一樣幹得好!
1918年8月28日,《紐約時報》對農田女工是這樣評價的:「農田女工不是一個玩笑,她是這次戰斗中的推動因素。」同年4月,威爾遜總統贊揚她們是國家的引導者。(註:《Clio Was a Woman: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Women》edited by Mabel.E.Deutrich and Virginia.C.Purdy Howa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 D C 1980年版,P142。)
婦女參與一戰的各項活動都是在婦女組織有秩序的領導下進行的,它們構成婦女運動的一部分,隨著人們對婦女看法的進一步改變,婦女運動的支持者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即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通過,2500萬美國成年婦女和男子一樣擁有了選舉權。
綜上所述,促進二十世紀初美國女權運動迅猛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現代化帶來的經濟沖擊。同時,婦女們對這場現代化作出積極回應,一方面投身各項社會改革運動,另一方面為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既改變了社會對婦女的傳統觀念,又激發了廣大婦女的覺醒意識。藉助於這些因素的共同推進,以卡特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人踩在斯坦頓、安東尼等第一代領導人的肩膀上,在二十世紀初,迎來了美國女權運動的春天

閱讀全文

與成果女權原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