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取國家二級體育證需要什麼標准和步驟
一、法定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三十條: 國家實行運動員技術等級、裁判員技術等級和教練員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制度。
《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國家體育總局2000年3月重新修訂的)
二、申請條件
1、田徑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男子:
100米 手計:11.5 電計:11.74
200米 手計:23.6 電計:23.84
400米 手計:53.0 電計:53.14
800米 2:03.00
1500米 4:15.00
3000米 9:10.00
5000米 16:10.00
10000米 34:00.00
110米欄 手計:16.0 電計:16.24
200米欄 手計:26.0 電計:26.24
400米欄 手計:1:00.0 電計:1:00.14
3000米障礙 10:10.00
馬拉松 3:10:00
10000米競走(場地) 49:00.00
20公里競走 2:04:30
50公里競走 4:49:30
跳高 1.83米
跳遠 6.50米
三級跳遠 13.50米
鉛球(7.26公斤) 12.50米
鐵餅(2公斤) 38.00米
標槍(800克) 51.00米
女子:
100米 手計:12.8 電計:13.04
200米 手計:27.0 電計:27.24
400米 手計:1:03.0 電計:1:03.14
800米 2:26.00
1500米 5:05.00
3000米 11:00.00
5000米 20:20.00
10000米 42:00.00
200米欄 手計:32.0 電計:32.24
400米欄 手計:1:08.0 電計:1:08.14
馬拉松 3:50:00
5000米競走(場地) 27:30.00
10公里競走(公路、地) 57:30
20公里競走(公路、地) 2:14:30
跳高 1.56米
跳遠 5.20米
三級跳遠 11.00米
鉛球(4公斤) 12.50米
標槍(600克) 38.00米
鐵餅(1公斤) 39.00米
2、足球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參加全國甲級聯賽、乙級聯賽、杯賽、全國運動會的各隊運動員。
(二)參加全國青年聯賽、全國城市運動會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為: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第五至八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十三至十六名不超過全隊的30%。
(三)參加中國足校杯和全國足校杯比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為:第一至四名不超過全隊的80%,第五至八名不超過全隊的6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過全隊的40%,第十三至十六名不超過全隊的20%。
(四)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的比賽中獲得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五)在各系統舉辦的全國足球比賽中獲得前二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3、籃球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參加全國甲A聯賽或全國運動會決賽的各隊運動員;
(二)參加全國甲B聯賽的各隊運動員;
(三)參加全國青年聯賽的各隊運動員(從事二年以上專項訓練、申請人數為: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第五至八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十三至十六名不超過全隊的30%);
(四)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錦標賽中獲得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從事二年以上專項訓練。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五)在全國各系統舉辦的全國錦標賽中獲得前二名的各隊運動員(從事二年以上專項訓練。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4、排球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參加全國運動會決賽的各隊運動員或參加全國甲級聯賽的各隊運動員;
(二)參加全國乙級聯賽的各隊運動員;
(三)參加全國青年聯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第五至八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九至十二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十三至十六名不超過全隊的30%);
(四)在各省、區、市錦標賽中獲得第一至四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五)在全國各系統舉辦的全國錦標賽中獲得前二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5、乒乓球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辦的成年、青年比賽中獲得團體前六名,獲得各單項比賽前八名的運動員;
(二)在(地)市或相當於省轄市的比賽,以及在各省、市、自治區系統正式比賽中,獲得團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申請的運動員必須在比賽中出場次數達到50%,或出場次數達到三分之一,其中獲勝場次達到 50%,或在關鍵場次出場比賽為該隊獲勝作出貢獻的),獲得各單項比賽前六名的運動員;
(三)在各省、市、自治區舉辦的少年比賽中,獲得單打前八的運動員。
6、武術二級運動員(二級武士)技術等級標准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在省一級(含省一級)以上級別的套路比賽中,獲得單項前十二名者;
(二)在地、市級(含地、市級)以上的套路比賽中,獲得單項前六名者;
(三)在省一級(含省一級)以上級別的散打比賽中,獲各級別前六名者;
(四)在地、市級(含地、市級)以上的散打比賽,獲各級別前三名者。
2. 如何辦理體育類二級證書
高等院校所屬的二級學院所發證書;...
答:體育類專業主要招收有一定體育基礎並需深造以提高學歷層次的人員,運動員、教練員及中小學體育教師和體育愛好者等均可報考成人高校體育類專業。
問:體育類有哪些招生層次?採取何種考...
3. 怎麼辦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
只要在比賽中獲得一定成績就可申報的,全國銀牌可以申報的,
4. 體育專業的頒發證書
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證書
5. 體育特長生怎麼弄證啊
附件1:
北京市高中體育特長生辦理體育競賽成績證明的規定
一、辦理體育競賽成績證明的范圍
(一)資格標准
凡符合當年普通高校招生簡章規定的報考條件,並且在高中階段獲得市級以上(含市級)體育競賽單項前五名、集體項目前三名的主力隊員(見附件2),以及獲得二級運動員以上(含二級運動員)稱號者。
(二)比賽范圍
市級體育競賽是指高中階段正式列入北京市年度體育競賽計劃的青少年錦標賽、業余體校比賽及普通中學高中階段的體育比賽。未列入計劃的邀請賽、友誼賽等不在此列。
市級以上體育競賽是指由市教委、市體育局指派參加的列入國家競賽計劃的正式青少年比賽。未經指派的比賽不在此列。
二、辦理體育競賽成績證明的程序
體育競賽成績證明的辦理採取三級審核制度:學校初審、區縣復審、市級終審。市、區縣兩級的審核由體育、教育部門共同進行,市級終審不合格者不予辦理體育競賽成績證明。
(一)學校初審
符合辦理條件的學生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統一填寫《北京市高中生獲市級以上體育競賽優勝者學校匯總表》(已獲得等級運動員者不填寫此表)或《北京市高中生獲等級運動員學校匯總表》,經學校主管領導審核後,將結果在校內公示。
《北京市高中生獲市級以上體育競賽優勝者學校匯總表》上報時需附學生成績證明的復印件和參加比賽榮譽證書的復印件;《北京市高中生獲等級運動員學校匯總表》上報時需附成績證明的復印件和運動員等級證書復印件。
所有材料一律用A4紙打(復)印裝訂,一式兩份上報區縣體育局。
(二)區縣復審
學校將匯總表格和證明材料先報到區縣教委,待區縣教委審核通過後再報區縣體育局。
區縣教委和體育局在規定的審核期內對學校的送審材料進行審查。審核結果由區縣教委通知學校。
區縣復審完畢後,由區縣體育局統一填寫《北京市高中生獲市級以上體育競賽優勝者區縣匯總表》和《北京市高中生獲等級運動員區縣匯總表》,並附學校提供的證明材料一份,上報市體育局。
獲得一級和健將運動員稱號者,由區縣體育局單獨填寫《北京市高中生獲等級運動員區縣匯總表》,加蓋公章後報送市體育局。
(三)市級終審
市教委和市體育局對區縣復審後的材料依據市級體育競賽的秩序冊、成績冊等相關證明材料對所有人員進行統一終審認定。
三、辦理時間
學校辦理與初審應在3月20日前截止;區縣教委、體育局應於3月20日至30日之間完成復審;市教委、體育局於4月1日至15日之間完成終審。如遇特殊情況,必須經市教委、市體育局同意,並提前向考生說明。
北京教育考試院高招辦根據終審名單,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錄取時給予照顧投檔,由學校審查錄取。
從2009年起,北京教育考試院高招辦將統一對體育特長生組織測試,成績合格者方可享受照顧投檔,由學校審查錄取。
四、終審結果將於4月15日至4月30日在市教委、考試院和市體育局網站上向社會公示。在公示期間市教委和市體育局負責解釋終審結果。
五、凡被舉報弄虛作假者,由北京市教委、市體育局負責核查,一經查實,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6. 運動員等級證怎麼辦理
運動員在等級標准規定的比賽中取得符合要求的成績,可以申請等級稱號。方法如下:
1、下載體教聯盟APP,點擊運動等級或關注體教聯盟公眾號。
(6)辦體育證書擴展閱讀
根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
申請條件為:
第十一條
運動員在等級標准規定的比賽中取得符合要求的成績,可以申請等級稱號。
第十二條運動員在取得成績六個月內申請等級稱號,超過期限的不予受理。
聯賽和積分賽成績以最後一場比賽結束時間為准,排名賽以公布時間為准,其他比賽以取得成績時間為准。
第十三條申請集體球類或團體項目等級稱號的,運動員所屬單位應當進行一次性集體申請。
第十四條申請材料包括《技術等級稱號申請表》和成績證明。
成績證明為比賽成績冊、秩序冊或獲獎證書及身份證等有關材料。
第十五條運動員將申請材料遞交所屬單位加蓋公章,由運動員所屬單位提交審核、審批單位申請等級稱號。
7. 體育營業許可證怎麼辦理
這個或許對你有幫助:
南昌市體育市場管理規定
2005-08-24 博浪體育
(1996年6月1日南昌市人民政府第41號令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體育市場管理,促進體育市場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體育市場管理范圍包括:
(一)營業性體育活動場所;
(二)營業性體育競賽和表演;
(三)營業性體育培訓和體育技術信息、康復、咨詢服務;
(四)其他營業性體育活動。
第三條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本規定第二條所列體育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體育經營者)均應遵守本現定。
第四條 政府鼓勵、扶持一切有益健康的體育經營活動,禁止和取締有損健康以及渲染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的體育經營活動。
第二章 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 市體育行政部門是本市行政區域內體育市場的主管部門,並具體負責市區內體育市場的管理。
各縣體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體育市場的管理。
第六條 市、縣體育行政部門在體育市場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一)宣傳、執行有關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建立健全體育市場管理制度;
(三)制定體育市場發展規劃;
(四)依法審批體育經營活動;
(五)監督檢查體育經營活動,查處違法行為;
(六)培訓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核發專業崗位證書。
第七條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衛生、物價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體育行政部門管理體育市場。
第三章 申辦條件和程序
第八條 從事體育經營活動,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必要的資金和相應的設備;
(二)有符合消防、衛生、治安和環保條件的場所;
(三)有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四)經營活動內容有益健康;
(五)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從事射擊、探險、攀登、漂流、熱氣球、高爾夫球、飛行、賽車、人工製冷冰場、旱冰、橫渡江河、水下娛樂、滑稽體育表演(雜技除外)等體育經營活動的,除必須具備本規定第八條規定的條件外,還必須提供詳細的可行性報告,並接受有關部門對場地、設施、通訊、安全、人員等情況的審查。
第十條 要求從事體育經營活動的單位或個人應持單位證明或本人身份證向體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體育行政部門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予以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核發《體育經營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給予答復。
第十一條 幣區內的體育經營活動由體育行政部門審批發證。
各縣轄區內的體育經營活動由縣體育行政部門審批發證,並報市體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體育經營者取得《體育經營許可證》後,應按規定向工商、衛生、公安、稅務等部門辦理有關手續,方可開業。
第十三條 體育經營者需要變更經營內容、時間、地點等項目的,應向原審批部門辦理變更脊記手續。
第十四條 本規定施行前已從事體育經營活動的,應當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兩個月內申請補辦審批手續。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 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稽查隊伍,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監督管理,並可以聘請義務監督員協助監督。
第十六條 體育經營者必須接受體育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檢查所需資料,不得阻撓稽查人員執行公務。
第十七條 體育經營者應當聘用取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的人員從事體育教練、技術培訓、應急救護等工作。
第十八條 體育經營者必須按照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和標准收費。
第十九條 體育場所不得接納未取得《體育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進行營業性體育競賽和表演。
第二十條 體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公開辦事制度,依法管理。稽查人員應當秉公辦事,廉潔奉公,執行公務時必須出示執法證件。
第二十一條 體育行政部門經物價部門批准可以向體育經營者收取管理費,用於體育市場管理。收費應當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票據。
第五章 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二條 對在體育經營活動中做出顯著成績和檢舉揭發違法體育經營活動有功的,體育行政部門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體育行政部門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體育經營許可證》從事體育經營活動的,處200元至1000元罰款;符台經營條件的,責令其補辦手續,不符合經營條件的,予以取締;
(二)未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責令補辦;並處100元至200元罰款;。
(三)聘用未取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的人員從事體育教練、技術培訓、應急救護等工作的,責令糾正,並處500元至1000元罰款;
(四)體育場所接納未取《體育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進行營業性體育競賽和表演的,處2000元至5000元罰款。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規定,從事渲染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體育經營活動,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不按照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和標准收費的,由物價部門依法查處。
第二十六條 罰款應當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票據,並全部上繳同級財政。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復議條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所稱體育活動是指國際體育組織認定和國家體委批准開展的運動項目,以及各類民間體育競賽、體育健身、娛樂等項目。
第二十九條 本現定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市體育運動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8. 教育部頒發的體育二級證和國家體育總局的頒發的證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教育教育部辦法的事,只是教育部認可,但是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是全國認證的。在世界也是有一定的證明的,所以還是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證有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