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方華的成果貢獻
近二十年來,李方華的主要貢獻是建立測定微小晶體結構的新方法、建立研究原子解析度晶體缺陷的新技術、發展高分辨電子顯微像的襯度理論、准晶體和晶體之間關系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等。她所建立的電子晶體學圖像處理技術,已成功地用來測定了多個未知晶體結構。她所建立的場發射高分辨電子顯微像圖像處理技術,已應用於半導體晶體中不同類型位錯核心的研究。在高溫超導體的早期工作中,她利用目前電子衍射和高分辨電子顯微學方法,進行新材料的結構研究,特別是在認定鉍系超導體有無公度調制結構方面起了關鍵作用。李方華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同,專家們給予高度評價。
作為數理學部為數不多的女院士之一,李方華十分關注女性從事科技工作的問題,她鼓勵女學生、年輕的女科技工作者要有信心自強自立,發揮自身優勢;在研究所里,李方華以高水平的學術成就和高尚的道德修養享有很高威信。
2003年2月27日,李方華以其對科學事業的卓越貢獻在巴黎受獎,成為中國首次獲得「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ForWomeninScience)」的科學家。
李方華先後指導培養碩土生、博士生各10餘名,發表論文200餘篇,共獲國家級、中科院、中國物理學會等獎勵10次。她受到各種國際學術會議邀請作學術報告近40次,還多次擔任國際性學習班教授,應邀赴美、英、日等國十幾所大學和研究單位講學。
② 對成果創造性貢獻 怎麼填
我覺得要是多人的話,應該寫誰是主要貢獻者,次要貢獻者,參與者等,就是對該成果的貢獻度!
③ 何芳川的貢獻及成果
在擔任北京大學主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的副校長期間,他深入實際,對各院系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主持制訂了北京大學文科發展戰略;他組織領導了申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工作,並取得了13個研究基地成功列入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的卓越成果,居全國高校之首;他主張人文社會科學要「開大船」,主持實施了以中華文明史、盛唐工程為代表的北京大學「985工程」一期文科學科建設項目,參與領導了部分文科院系的調整和學科設置工作;他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大力提倡「清除贗品,拒絕平庸,樹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識」,為進一步繁榮北大的人文社會科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何芳川教授以歷史學家的眼光洞悉北京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1995年他擔任海外教育學院院長,以其高屋建瓴的視角、雷厲風行的作風和豁達謙和的人格魅力,為海外教育學院的工作注入了活力,使得北京大學留學生教學、管理和境外辦學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北京大學成立了專門負責留學生漢語教學的對外漢語教育學院。作為第一任院長,他提出了學院的發展規劃和努力方向,為北京大學參與國家的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何芳川教授對檔案館和校史館的工作給予了無私的關懷和支持。他以超前的意識和銳意改革的精神,提出北大檔案工作要倡導「精品意識,凝聚共識,團結奮斗」,要求檔案工作者苦練內功,深入實踐,樹立「精品意識—金牌戰略—亮點工程」的思想,為全國高校檔案工作做出榜樣。他要求校史館大力加強對校史的研究,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提高展覽的水平和質量。在他的帶領下,「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與利用成果展」首次成功舉辦,北京大學校史館如期開館。他為北京大學檔案事業和校史研究工作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眾多的學術團體和評議組織中,何芳川教授對中國歷史學,特別是對世界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籌資舉辦「中國世界史研究百年回顧和展望」學術討論會,還在北大舉辦了各省市史學會會長會議,對歷史學在新世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任內,他主持舉辦了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系列紀念活動,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
④ 科研工作基本情況及主要成果,貢獻怎樣填寫
這個很容易啊,推薦按照成果等級以及你在裡面的排名次序來寫,你最有代表版的科研成果在前面,比如國權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等等,然後項目課題你在裡面的排名,比如寫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某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xxx》,項目成果包括國際論文幾篇。。。研究報告、專利等等,這個沒什麼具體規定,寫明白就可以。
⑤ 教學成果申報中主要完成單位的主要貢獻怎麼填寫
就是根據成果的各個完成單位對該成果的做法,成績,特色等填寫。
⑥ 張乃生主要研究成果及貢獻的介紹
出版物 1 《畜禽營養代謝病防治》 金盾出版社 編著 2005 主編 2 《臨床症狀鑒別診斷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專著 2003 主編 面向21世紀研究生教材 3 《草食動物胃腸弛緩》 吉林大學出版社 專著 2002 主編 國家自然基金研究專著 4 《家禽普通病學》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著 2003 主編 5 《軍馬(駝)勤務》 解放軍出版社 編著 2002 主編 全軍後勤訓練統編教材 6 《動物免疫·遺傳病學》 科 學出版社 專著 2001 副主編 7 《動物普通病學》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著 1994 副主編 8 《動物營養代謝病》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著 1995 副主編 9 《獸醫內科學》 中國農大出版社 編著 2004 參編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10 《獸醫內科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編著 1996 參編 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11 《獸醫手冊》 科 學出版社 編寫 2000 參編 12 《獸醫臨床治療技術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編著 2002 參編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13 《大型名犬飼養與疾病》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寫 2002 參編 14 《名犬臨床營養》 吉林人民出版社 編寫 1993 參編 15 《現代英漢畜牧獸醫大詞典》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寫 1994 參編 16 《軍犬衛生與訓練》 吉林科技出版社 編寫 1996 參編 近十年獲獎及成果一覽表 1 牛「爛蹄壞尾病」病因及防治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 1996 4 13-3-034-04 2 反芻獸前胃疾病及異嗜癖病因與防治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 2002 6 2001-J-099-R06/10 3 反芻獸胃腸弛緩病因及機理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9 3 99-2-139-3 4 牛霉稻草中毒病因及防治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4 6 94-2-124-6 5 綿羊實驗性鉬中毒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2 3 92-2-236-3 6 天然富硒牛奶的實驗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獎 三等 1999 1 98-3-155-1 7 雛鴨霉高粱米中毒的病因研究 軍隊科技進步獎 三等 1999 2 98-3-154-2 8 軍馬過勞診斷標准及防治原則 軍隊科技進步獎 四等 1999 4 98-4-3-4 近十年承擔及在研課題一覽表 序號 項 目 名 稱 項目來源 資助額 起止時間 名次 備 注 1 BSAB的制備及其調控乳腺炎奶牛中性粒細胞抗金葡菌的作用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1萬元 2004—2006 1 任務編號30471276 2 克倫特羅膜免疫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廳 10萬元 2003—2005 1 吉科合字30021156 3 雙特異性抗體對奶牛乳腺炎的防治 長春市科委 15萬元 2003—2005 1 任務編號20030918 4 真菌毒素的免疫學檢測方法研究 總後指令性課題 20萬元 2001—2005 1 任務編號0215 5 畜禽胴體常見獸葯殘留檢測方法研究 吉林省科委課題 7萬元 2000—2003 1 吉科合字20000200 6 《草食動物胃腸弛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出版基金 3萬元 2000—2001 1 批准號30024018 7 天然富硒牛奶的實驗研究 吉林省科委課題 5萬元 1994—1997 1 吉科合字199405310 8 雛鴨霉高粱米中毒病因研究 總後部青年基金 4萬元 1993— 1997 1 任務編號930428 9 奶牛圍產期能量代謝障礙的分子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60萬元 2003-2006 2 任務編號3812469 10 銅對生長激素軸高位因子基因表達的調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1萬元 2001—2004 2 任務編號30170713 11 銅促生長作用分子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4萬元 1999—2002 2 任務編號39970567 12 軍隊大型牧場家畜微量元素狀態研究 軍需部課 題 14萬元 1996—1999 2 任務編號960317 13 寵物系列中葯保健食品研究 中日合作項目 130萬元 1999—2004 3 總後批復
⑦ 汪槱生的主要貢獻
為了讓這一成果走向生產一線,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汪槱生不但無償轉讓了成果,而且還積極開辦培訓班,親自和課題組成員一起跑工廠,進企業,毫無保留地傳授這一技術。這一技術成果很快被應用到全國,國內大大小小的工廠建起來了,帶動了精工鑄造業的飛快發展。切感受到他對科技進步、國家強大、人民富裕的殷切希望。
此後幾十年裡,汪槱生帶領全組一鼓作氣,先後研製成功改良型中頻電源、1500千瓦的大容量中頻電源、簡單並聯逆變中頻電源、模塊控制的中頻電源等,為中國感應加熱電源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機電、冶金、礦山、航空、交通、能源、軍工等各個行業的熔煉、彎管、透熱、焊接、熱處理和熱加工過程中。迄今為止,在大功率電力電子產品中,感應加熱電源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也是中國國產化程度最高的產品,已帶來超百億元的經濟效益。
⑧ 成果的主要意義
本次研究立足於尋找煤炭接替資源,創新劃分了魯西北隱伏區構造單元,系統建立了各構造單元煤系地層序列,分析了其特徵,研究了賦煤規律,科學預測了煤炭資源潛力,取得的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社會、經濟價值,其意義主要表現為:
1)對地層劃分研究的意義。魯西北地區為第四系覆蓋區,基礎地質研究程度低,地層序列建立難。本項目對古生代—中生代地層序列的劃分研究填補了本地區的研究空白,大幅度提高了地層研究程度,對於正確認識坳陷區與隆起區的地層對比和地質構造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全面認識華北板塊組成提供了資料基礎。本項目在一些地區識別出部分新的岩石地層單位,則修正了部分傳統認識誤區。
2)對大地構造劃分演化的意義。本項目將基底構造單元與上疊構造單元分別劃分,充分考慮構造單元的疊加、復合關系,改變了以往僅考慮中新生代地質構造特徵的構造單元劃分思路。高級別構造單元與山東省和全國構造單元劃分保持一致,有利於區域大地構造對比研究。低級別構造單元劃分與油田構造單元劃分相統一,有利於地質部門與油田部門的研究相協調。新的大地構造單元劃分方案既具有全國劃分對比意義,又突出了本地區特點,大大提高了地質構造演化認識水平。
3)對煤炭資源勘查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煤炭資源開發強度逐年增大,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地質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大,新的煤炭發現難度越來越大,許多礦山成為危機礦山。因此開展深部找礦,尋找新的接替資源迫在眉睫。本項目開拓了魯西北煤炭找礦新空間,提出了新的找礦方向和目標,對於指導找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經濟意義。本項目成果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預測資源總量潛在經濟價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可供近期勘查的預測資源量潛在價值近50億元人民幣。今後應用本成果開展深部找礦,必將取得令人振奮的新成果,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⑨ 顧逸東的成果貢獻
顧逸東77年倡議和推動發展中國高空科學氣球,在氣球設計研製方面開展了長期系統的研究,研製和發放成功系列化的高空氣球並投入使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達40萬立方米大型氣球的國家;領導建成了中國高空氣球系統,組織指揮180餘次高空氣球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取得重要成果,促進了中國空間科學探測的發展,是中國高空科學氣球的開拓者、奠基者和主要學術帶頭人。 94年4月起任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設計師,99年4月兼任總指揮。他在載人航天應用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解決了應用系統集成以及科學與工程的結合問題,領導應用系統高質量地、出色完成了五艘飛船全部預定的科學與應用任務。
他採用有特色的總體設計和系統集成模式整合分散的空間任務,領導建成了完整的載人航天應用技術體系,包括系統設計模擬平台、有效載荷公用設備、集成模擬測試平台、有效載荷地面應用中心等,解決了與飛船和測控通信系統介面統一和載荷測試充分性問題,開辟了多學科共同利用載人航天器開展應用的技術途徑,成為航天多應用任務系統集成的成功範例。
提出並實踐了工程技術與科學和應用結合的新思路,在堅持載人航天工程研製階段的同時,將科學與應用研究,科學搭載試驗、科學樣品與設備匹配試驗、科學實驗全過程演練、同步天地對比科學實驗,對地觀測設備航空校飛和在軌地面配合試驗等列入工程研製流程,促進了科學研究與載荷研製的緊密結合,並將用戶需求、工程研製、驗證試驗和應用研究結合起來,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顯著提升了空間科學、應用研究和有效載荷研製水平。
建立了應用系統工程技術管理體系,將不同類型工作納入嚴格統一的航天工程軌道;全面主持應用系統的研製、試驗、測試發射和在軌運行;決策解決了研製試驗中出現的問題,使全部空間應用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與應用取得顯著進步。 顧逸東是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領域,成功地在科學與工程之間架起了橋梁,在航天航空系統工程的航天應用系統和氣球技術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顧逸東是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在他與他人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七號伴飛小衛星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首先,它裝有一台雙鏡頭可見光照相機,可以在幾米到幾公里的大范圍內對飛船進行照相和視頻觀測,存儲器最多可以存儲3000多張圖片;其次,它能實現多任務指向模式的微型化姿態控制,除了常規對地姿態定向外,還具備對飛船定向、變軌姿態機動和指向等多種指向功能;三是能實現軌道機動、空間目標接近、軌道繞飛形成和保持,這項技術對空間交會對接和保持軌道安全性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