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絕交證書怎麼寫
住房公積金補繳手續:一、單位填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一印製的《住房公積金補繳書》、《住房公積金補繳清冊》及與《住房公積金補繳書》金額一致的轉賬支票,到管理部辦理補繳手續。對於未在《住房公積金補繳清冊》中列明補繳原因的,還應報補繳說明一份。二、管理部接櫃人員對《住房公積金補繳書》、《住房公積金補繳清冊》及轉賬支票進行審核,補繳確認後,接櫃人員列印《住房公積金補繳書》一式兩份,蓋章後一份退單位經辦人,一份留存。1、 填報《杭州市住房公積金單位登記表》;2、 證明材料(復印件加蓋公章):(1)機關單位:提供設立文件、組織機構代碼證;(2)事業單位:提供設立文件或事業法人登記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3)企業單位:提供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4)其它組織單位:提供設立文件或法人登記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3、繳存方式有托收和送繳兩種,選擇托收的,需簽定《住房公積金同城特約委託收款協議書(合同)》。辦理流程:單位經辦人持1、2二項材料到公積金繳存窗口辦理→中心審核通過後→簽定同城特約委託收款協議書(合同)。辦理時限:手續齊全情況下,不超過5個工作日。
2. 證書列印的背景為什麼是灰色的
Word 2007
單擊「Office 按鈕」,然後單擊「Word 選項」。
打開「顯示」菜單,單擊去回掉「列印選項」下的「列印背景答色和圖像」復選框上的對號,然後單擊「確定」。
Word 2003
在「工具」菜單上,單擊「選項」,然後單擊「列印」選項卡。
單擊去掉「背景色和圖像」上的對號,然後單擊「確定」。
3. 2017年繼續教育證書列印怎麼沒背景
【列印預覽】-【頁面設置】-【列印背景顏色和圖像】打勾,就能打出來了
4. 如圖,兩個證書顏色有出入,如何可以調整背景顏色謝謝
增加飽和度,降低亮度
5. 本科畢業證的照片背景是什麼顏色
一寸藍底照片。
初中或高中等學歷者可報讀專科層次(畢業發大專學歷),報名無需提供初中或高中學歷,直接帶身份證、一寸藍底照片即可。
正規高中畢業者也可報讀本科層次(畢業發本科學歷),報名時提供高中學歷,身份證、一寸藍底照4張。優勢明顯,學費省。
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者可報讀本科層次(畢業發本科學歷),報名時提供國家承認的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學歷、身份證、一寸藍底照片。
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根據考生統考科目的成績和招生院校招生計劃數按科類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報教育部備案。
錄取工作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即:在符合成人高校招生條件、考試成績達到投檔分數線的考生中,由招生院校根據"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 取"的原則,確定新生錄取名單;
由市高招辦負責審核錄取名單;招生院校按審核後的錄取名單發放錄取通知書。招生院校要處理好招生過程中的遺留問題。
6. 已經絕交用什麼顏色寫信
用紅色字代表絕交
7. 如何列印出不帶背景的原產地證書
如果單位已經安裝列印機,而且是套打的,已經調整好位置,在原產地證軟體上面打開這個證,有個列印按鈕,直接點擊列印就可以列印出來了。如果單位沒有安裝列印機,可以到原產地證辦理處進行列印,商檢局和貿促會都可以列印原產地證的,然後直接蓋章簽字就可以拿回原產地正本了。
注意:一定要掃描留底,到時候年審要查驗復印件的。
8. 計算機等級證書照片要用什麼顏色的背景
為藍底照片。
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照片應為考生本人近期正面彩色免冠證件照,不得使用生活照;要求背景布為淺藍色,要求垂感和吸光好。成像區上部空1/10,頭部佔7/10,肩部佔1/5,左右各空1/10。採集圖像大小最小為192×144(高×寬),彩色,成像區最小為48mm×33mm(高×寬)。
文件格式要求存儲為jpg格式,圖像文件名為*.jpg;大小要求20KB-200KB;考生應上傳本人清晰、正置的照片,不允許上傳側置或倒置的照片。考生在同次考試最多隻能報考三個科目,不允許重復報考同一個科目或在不同省份報考。
(8)絕交證書背景擴展閱讀: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報名的相關要求規定:
1、考生早期獲得的證書(如Pascal、FoxBase等),不嚴格區分語言程序設計和資料庫程序設計,可以直接報考三級。報考四級科目的考試,需已經(或同時)獲得三級相關證書。
2、考試採用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全部上機操作考試的形式。二級、三級為機試時間均為120分鍾;四級均為機試90分鍾。考試結束前考生不能離開考場。
9. 求教,趙孟俯的<絕交書>的背景和意域
絕交書是嵇康所作,魏晉之際,活躍著一個著名的文人集團,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即: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當時,政治上正面臨著王朝更迭的風暴。「七賢」的政治傾向親魏,後來,司馬氏日興,魏氏日衰,勝負之勢分明,他們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濤,即山巨源,投靠司馬氏作了官,隨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賢」的精神領袖,出身寒門,與魏宗室通婚,故對司馬氏採取了拒不合作的態度。為了表明自己的這一態度,也為了抒發對山巨源的鄙夷和對黑暗時局的不滿,他寫下了這篇有名的《絕交書》。
這封信分為五段,層次、脈絡分明。
第一段開門見山,說明絕交的原因,開篇劈頭就是「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足下故不知之」。交友之道,貴在相知。這里如此斬釘截鐵地申明與山濤並不相知,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礎不復存在了。接下去點明寫這封信的緣由:「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這里「越俎代庖」的典故用得很活。此典出於《莊子·逍遙游》,原是祭師多事,主動取廚師而代之。嵇康信手拈來,變了一個角度,道是廚師拉祭師下水,這就完全改變了這個故事的寓意。嵇康特別強調了一個「羞」字:庖人之引屍祝自助,是因為他內心有愧,因為他乾的是殘忍、骯臟的事情。他就一下子觸到了山濤靈魂中敏感的地方。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具有「先聲奪人」之妙。行文用典,歷來有「死典」、「活典」之別。象嵇康這樣,隨手拈來,為我所用,便上成功的佳例。至此,與山巨源的基本分歧,明白點出,下面就進一步發揮自己的看法。
第二段,作者高屋建瓴,提出人們相處的原則。文中首先列舉出老子、莊周等十一位歷史人物,借評論他們的事跡闡發了「循性而動,各附所安」的原則。表面看來,嵇康這里對出仕、歸隱兩途是無所軒輊的,且以「並介之人」推許山濤,但聯繫上文一氣讀下,就不難體味出弦外之音。既然在那樣的時局中,做官免不了沾染鮮血,那麼出仕者的「本性」如何,自在不言之中了。於是,推許成了辛辣的諷刺。當然,這種諷刺是全然不動聲色的,而對方卻心中明白、臉上發燒。古人有「綿里針」、「泥中刺」的說法,指的就是這種含蓄的諷刺手法,在闡述了「循性而動」的一般處世原則後,作者筆鋒一轉:「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託,不可奪也。」指出人們根據氣節本性選擇的人生道路是不可強行改變的。這是承上啟下的一筆。
第三段便描述起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狀況來。他寫了自己極度懶散的一些生活習慣後,使用了一個比喻:「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餚,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真是形象之極!禽即擒字。作者自比野性未馴之鹿,他對山濤說:不錯,出去做官司可以得到「金鑣」、「嘉餚」——富貴榮華,但那代價我也是知道的,那要犧牲掉我最寶貴的東西——「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因此,我寧赴湯蹈火,不要這富貴的圈套。寫到這里,不必再作抽象的議論,作者就已把自己的浩然正氣,大義凜然的人生態度,以及不與惡勢力妥協的立場,生動地描摹出來了。
然而,作者並不肯就此置筆。第四段,他進而舉出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與朝廷禮法的矛盾更為尖銳。嵇康把這些矛盾概括成九條,就是很有名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這九條排比而出,滾滾滔滔,一氣貫注,絲毫不容對方有置喙的餘地。嵇康自己那種「龍性誰能馴」的傲岸形象也就隨之呈現到讀者的面前。這「七不堪,二不可」,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似乎狂得過分一些,而在當時,一則疏狂成風,二則政治斗爭使然,所謂「大知似狂」、「不狂不痴,不能成事」,所以並不足怪。在這一大段中,作者渲染出兩種生活環境:一種是山濤企圖把他拉進去的,那是「官事鞅掌」、「囂塵臭處,千變百伎」、「鳴聲聒耳」、「不得妄動」;一種是他自己嚮往的,是「抱琴行吟,弋釣草野」、「游山澤,觀魚鳥」。相形之下,孰濁孰清,不言而喻。至此,已把作者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態度講得淋漓盡致了。特別是「非湯武而薄周孔」一條,等於是和名教,以及以名教為統治工具的司馬氏集團的決裂宣言。這一條後來便成了他殺身的重要原因。
下面一段轉而談對方,以交友之道責之。在列舉了古今四位賢人「真相知」、「識其天性,因而濟之」之後,作者使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他講:這個道理只有通達的人才能理解,當然您是明白的了。初看起來,是以「達者」相許,然而下面隨即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已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這簡直就是指著鼻子在罵山濤了:我原以為你是夠朋友的「達者」,誰知道你卻象那強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傢伙,象那專吃臭屍爛肉的貓頭鷹一樣。這兩句話罵得真夠痛快,正是嵇康「剛腸疾惡」本色的表現。如果說開篇處的諷刺還是綿中之針的話,這里則是針鋒相對了。由此可以想見作者命筆之際,憤激愈增的心情。
最後,作者談了日後的打算,表示要「離事自全,以保余年」。這一段鋒芒稍斂。因為他是一時風雲際會的領袖人物,是司馬氏猜忌的對象,故不得不作韜晦的姿態。但態度仍堅定不移:「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於此也。」可說是寧死不合作了。而對山濤鄙夷之情,猶有未盡,故終篇處又刺他一筆:野人有以曬背為快樂,以芹子為美昧的,想獻給君王,雖然一片誠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願足下勿似之」。又是不動聲色,而揶揄之意盡出。
劉禹錫說:「八音與政通,文章與時高下。」《與山巨源絕交書》正是魏晉之際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鏡子。《絕交書》直觀地看,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寫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縱情性、不受拘羈的生活方式,又表現出他傲岸、倔強的個性。然而,《絕交書》的認識意義並不止於此。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嵇康憤激的言詞中體會到當時黑暗、險惡的政治氛圍;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賢」的領袖,在士人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和相當大的影響,因此,《絕交書》中描寫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狀態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當時社會風貌和思想潮流。
作為一篇文學作品,《與山巨源絕交書》更為引起我們的注意的,是它那獨特的文字風格。《文心雕龍·明詩篇》給嵇阮二人的評語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鍾嶸的《詩品》也以「清遠」、「峻切」評價嵇康詩作。足見是一時之通論。細味作品,這一裁斷實在貼切得很。而且,不唯嵇詩清峻,嵇文也以清峻而名家。何謂「清峻」?大體說來,就是立意超俗,行文精煉,詞義透徹。本文陳說自己的旨趣、好惡,居高臨下,旁若無人,嬉笑怒罵處,涉筆而成文。本來,這封書信是為辭謝薦引而作,但作者沒有粘滯在這一具體事情上,而是從處世原則,交友之道大處著眼,引古喻今,揮灑自如。所謂「清遠」者,正在於此。而從行文之法來看,道論處世原則,標出「循性而動,各附所安」的大義, 次述自己生活習慣、精神狀態,繼而推論,自己必不堪為官,只宜退居。接下來轉向對方,也是先標出「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的交友之道,繼而責備對方對不起朋友的作法。表面上揮灑自在,筋骨中卻貫注著極強的邏輯力量。再輔之以「七不堪,二不可」那樣透徹、斬截的言詞,自然可稱為「峻切」了。劉師培評論嵇康的散文是「文如剝繭,無不盡之意」,也是著眼於這種絲絲入扣的內在邏輯性。嵇文的清峻風格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這一方面是漢末魏初講求名法之治,文章普遍趨向簡明透徹之故。另一方面,士人中高傲、放縱的思想潮流影響到文章,便出現了所謂「師心」、「使氣」的創作態度,把主觀情性作為驅策筆墨的主導力量,於是把作者自己的形象熔鑄到了作品中,《文心雕龍》稱嵇康為「雋俠」。我作今天讀此《絕交書》,不是確確實實感到裡面鼓盪著一股「龍性」不可馴的俠氣嗎?象那隨手拈來的鴛雛斥鴟,美芹獻曝的故事,七不堪二不可的排比,都生動體現出嵇康居高臨下,笑罵任心的氣概。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講,有清峻之人格,方有清峻的文章風格。「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司馬氏的屠刀之下,「竹林七賢」死的死,降的降,於是象《絕交書》這樣令人悚然動容的清峻風格也就不多見了。
附:《與山巨源絕交書》
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於潁川,吾嘗謂之知音。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岩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
所託,不可奪也。
吾每讀尚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
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功其過。又讀《庄》、《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由禽鹿,
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飧以嘉餚,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馳之闋;又不識人情,暗於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又人倫有禮,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鉤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注1]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
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
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
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而發,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始終,真相知也。足下見直木必不可為輪,曲者不可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於相致,共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於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願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嵇康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