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貨轉現貨需要什麼費用,謝謝 。需要專業回答
期貨轉現貨
1) 協商現貨交收價格和平倉價格。
到買賣雙方希望交貨的日期,買賣雙方首先商定平倉價格(在審批日期貨價格限制范圍內)和現貨交收價格。
商定的平倉價格和現貨交收價格之間的差額要合理。差額的確定要考慮期轉現節約的交割成本、倉儲費和利息等。
2)簽訂期轉現協議和現貨買賣協議,並報交易所審批。
商定成功後,買賣雙方要簽訂《期貨轉現貨協議(審批)表》和現貨買賣協議或倉單轉讓協議,帶上述協議到交易所交割部申請期轉現,交易所根據上述材料進行審批。
3)交易所接到《期貨轉現貨協議(審批)表》和現貨買賣協議或倉單轉讓協議後進行核對,符合條件的,第二日批准,並在批准當日的15點閉市後當即平倉。不符合條件的,通知買賣雙方的會員,會員要及時通知客戶。
4)辦理手續。如果用倉單期轉現,批准日的下一日,買賣雙方到交易所辦理倉單過戶和貨款劃轉,並交納規定手續費。如果用倉單以外貨物進行期轉現,買賣雙方按照現貨買賣協議進行現貨交收。
5)納稅。用倉單期轉現的,買賣雙方到稅務部門辦理納稅手續。
如滿意,請採納!謝謝!
2. 現貨交易的模式有幾種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台是以大宗商品為交易標的的互聯網交易平台的統稱,對交易模式並沒有劃分統一的標准,而各個平台由不同的公司搭建,不同的平台之間的交易模式都由各公司自行制定。當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普遍交易模式的特點如下:
1、風險保證金制度
所謂風險保證金制度,就是交易者按交易合約價格的一定比率繳納資金作為履行大宗商品買賣合約的財產擔保,以保證履行合約,而不需繳納合約商品的全部價款。保證金的比率由各交易平台自行規定,並沒有統一的標准。根據交易風險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各平台還會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風險保證金的比例。
2、會員與交易商之間一對一交易
大宗商品電子平台採用的是一對一的交易方式。電子交易平台與會員簽約,會員經營相關商品的買賣。會員與交易商簽訂協議以確立雙方的交易關系後,交易商在電子平台注冊,才能與上述會員一對一交易。這種交易不能交叉進行,一名交易商對應一名會員,對商品的買賣交易僅在二者之間進行,不涉及其他第三方。
3、當日無負債結算
在合約期限內,以繳納的保證金為基礎,根據價格行情的浮動結算盈虧,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依據每個交易日結算的結果,重新計算交易賬戶內的資金余額。對每個交易賬戶的風險控制以規定的風險率為參照標准,如果賬戶的風險率超過規定的比率,達到約定數額,則平台可強行對其所持商品轉讓。
4、連續交易
連續交易是指交易時間連續、持倉時間連續和申報交割連續。除結算時間和節假日外,都為交易時間,這增加了交易商操作的靈活性,可以在更長的時間里進行交易。持倉時間連續是指與期貨交易相比改變了持倉時間固定,無法長期持倉的缺點,交易商在滿足賬戶資金充足保證控制風險率在一定標準的情況下,可以無限制的長期持倉,也可以隨時自行平倉。申報交割連續是指只要在交易時間內任何時間、任一日都可以申報實物交割,這給與了交易商更大的交易自由。
5、第三方資金監管
由於交易商須繳納保證金,而交易平台每日須對每一賬戶資金結算,這就要求平台對賬戶擁有管理許可權,同時為了保證交易商和會員賬戶資金的安全,由第三方對賬戶進行整體的監管是各個交易平台普遍採用的方式。通常由銀行作為第三方監管機構,交易商和會員在平台下開設二級賬戶,由銀行確保賬戶資金的流向符合交易規則,保證交易的安全。同時銀行協助平台進行資金結算和劃撥。
6、以國際市場價格為交易價格
由於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台通常交易商數量和資金量較小,在有意以大量資金沖擊平台交易,控制交易價格時,容易形成大的價格波動,因此當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多採用以某一國際市場交易實時價格或對多個國際現貨價格計算得出的行情數據,按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報價,以此作為買賣交易價格,會員可以在此價格的基礎上在交易平台的規定的點差幅度范圍內與交易商交易,交易商和會員之間的交易並不能自行決定報價。
7、交易商決定商品交割
這種大宗商品遠期交易的突破在於商品交割的時間、商品是否實物交割決定權在交易商,交易的另一方即會員在交易商通過平台發出指令後必須按交易規則接受交易商的決定,這種交易規則意味著給予了交易商合同交割條款中幾種履行方式的選擇權。在任何時間,交易商只需付清全款,就可以按照交易規則提取商品。而交易商在交付風險保證金後,決定不實物交割而「賣出」所購買商品份額時,在與會員的買賣中擁有決定權,可以隨時「賣出」而無需會員接受的意思表示,會員無權拒絕這種買賣。
原文:http://www.xh580.net/xianhuo-73666-1.html
3. 麻煩高手們用通俗點話解釋一下期貨中的期貨轉現貨是什麼意思啊!別復制粘貼啊!親
(原創)
基本原理是: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基本同步。
舉兩個例子:
一:你是紡織廠老闆,接到一個訂單,有客戶6個月後需要一批布料。你的原料是棉花,你根據當前棉花的價格核算一下成本,結果是有利可圖。於是你在期貨市場里(開倉)買入棉花期貨合約,買入的量相當於訂單量。根據交貨日期,幾個月後你要開始生產了,就到現貨市場買入所需的棉花,同時在期貨市場(平倉)賣出棉花合約,賣出量等於以前(開倉)買入的棉花合約量。如果在這幾個月里棉花價格漲了,你在現貨市場里買入的棉花比以前要貴,意味著你成本增加了(虧了),但你在期貨市場里的交易是盈利的,理論上盈虧相抵基本平衡。也就是你迴避了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鎖定了成本。反之亦然,如棉花價格跌了,則現貨盈利、期貨虧損,同樣盈虧相抵。這是你為了「迴避風險鎖定成本」所付出的代價:放棄有可能獲得的額外利潤。
二:你是農場主,根據目前市場上的棉花價格,你覺得種植棉花有利可圖,決定種植一定量的棉花。你的產品是棉花,於是你在期貨市場里(開倉)賣出6個月後交割的棉花期貨合約,賣出量相當於你的種植量。到了棉花收獲期,你到現貨市場里按當時市場價賣出你種植的棉花,同時在期貨市場里你(平倉)買入棉花合約,買入量等於以前(開倉)賣出的棉花合約量。盈虧情況同上。這是你迴避了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鎖定了利潤,作為代價放棄了有可能獲得的額外利潤。
不知解釋的清楚嗎?
4. 什麼是現貨交易可靠嗎
現貨是指可供出貨、儲存和製造業使用的實物商品,亦稱實物。可供交割的現貨可在即期或遠期基礎上換成現金,或先付貨,買方在極短的期限內付款的商品的總稱。期貨的對稱。
特點:
1、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合同的所有其他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這種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一經注冊,便成為倉單。
2、雙向交易:指的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倉單的低價位買入,高價位賣出獲利;也可以高價位賣出,低價位買入獲利。交易方式更加靈活,增加交易機會。
3、對沖機制:對沖機制指的是對電子化合同採取反方向的操作,達到解除履約責任的目的。 4、當日結算制度:每日對投資者賬戶進行核算,避免債務糾紛,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5、保證金制度:保證金制度是指對交易雙方凍結適當的保證金,以達到保證合同履行的目的,同時起到資金的杠桿作用,充分利用資金。
6、T+0交易制度:就是當天就可以對訂立的合約進行轉讓處理,當日獲利,當日就可以對沖平倉,充分利用資金,同時減輕長期持倉帶來的風險,操作機動靈活。
功能:
1、投資功能
傳統的現貨交易由於受到地域、貨物質量、投資者的財力、專業水平的限制,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幾乎沒有什麼投資的價值。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由於交易的是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貨物質量有保證;電子交易,沒有了地域的限制;保證金交易,投入資金少,普通投資者可方便介入,從而獲取經濟利益。
2、發現功能
是指在現貨電子交易市場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競爭的交易運行機制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過程。傳統交易模式由於受到地域的限制,加上參與的投資者少,形成的往往有著明顯的地域性,而通過現貨電子交易由於參與的投資者眾多,其中包括眾多的商品生產者、銷售者、加工者以及進出口商等,他們的競價可以代表供求雙方的力量,有助於真實的形成。同時,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大都熟悉某種商品行情,有豐富的經營知識和廣泛的信息渠道以及一套科學的分析、預測方法,這樣形成的基本反映了供求變動趨勢。
3、規避風險
規避風險功能是指生產經營者通過在現貨電子交易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有效地規避、轉移或分散現貨市場上波動的風險。
5.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約的區別是什麼
期貨合約和現貨合約的區別是:
1、合約標准化的區別
期貨合約是經過嚴格標准化了的合同,進人期貨交易所的每一種期貨交易對象,都已經由交易所定了質量、等級、數最、交貨時間、交貨地點,只有期貨價格才是在交易過程中經過公開競價和計算機攝合成交的方式來確定的。
現貨合同是非標准化的,現貨合同的具體條款(如交貨品種、數量、時間、地點等)均需由簽約雙方協商議定。
2、交割內容方面的區別
期貨合約只是期貨交易中的一種特號而已,是期貨交易的載體,以使期貨投資者能夠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實現既定目標或套期保值轉移價格風險,或通過分擔價格風險而獲取價差利潤。
現貨合同中要求全部進行實物商品交割。
3、有無簽約者的區別
期貨合約並不是由買賣雙方來簽訂的。期貨交易過程中並不存在交易的紙面合同,因而轉讓合約時也就無需進行類似現貨交易中的合同背書。
現貨合同要求載有合同交貨的價格、數量、時間和地點等詳細內容,並由買賣雙方簽字蓋章後方可生效,其間如有任何一方不能履約,則必須經過背書之後方可將履約責任、義務及權利轉到第三方。
期貨合約是買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接收某種資產,賣方同意在一段指定時間之後按特定價格交付某種資產的協議。雙方同意將來交易時使用的價格稱為期貨價格。雙方將來必須進行交易的指定日期稱為結算日或交割日。雙方同意交換的資產稱為「標的」。
現貨合約,為立即或在將來交付實際商品而簽訂的銷售協議。現貨合約:以現貨標准化合約為標的物,通過電子交易平台進行集合競價買賣統一成交、轉讓、結算,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現貨合約交易的本質是以金融的手段服務現代貿易業。
6. 期貨轉現貨的操作步驟
期貨轉現貨流程:尋找對手;商定平倉和現貨交收價格;向交易所申請;交易所核准;辦理手續;納稅。下面是鄭商所期轉現操作步驟: 第一步:商定遠期交貨意向
買賣雙方如果達成遠期交貨意向並希望遠期價格穩定(保值或成本穩定),買賣雙方可以初步商定遠期交收貨物,並通過期貨市場保值。
第二步:買賣雙方在期貨市場上建倉
買賣雙方在期貨市場上選擇與遠期交收貨物最近的合約月份建倉,建倉量和遠期貨物量相當,建倉時機和價格分別由雙方根據市況自行決定。這相當於通過期貨市場,買賣雙方簽訂了一個遠期合同。
第三步:進行期轉現
1) 協商現貨交收價格和平倉價格。
到買賣雙方希望交貨的日期,買賣雙方首先商定平倉價格(在審批日期貨價格限制范圍內)和現貨交收價格。
商定的平倉價格和現貨交收價格之間的差額要合理。差額的確定要考慮期轉現節約的交割成本、倉儲費和利息等。
2)簽訂期轉現協議和現貨買賣協議,並報交易所審批。
商定成功後,買賣雙方要簽訂《期貨轉現貨協議(審批)表》和現貨買賣協議或倉單轉讓協議,帶上述協議到交易所交割部申請期轉現,交易所根據上述材料進行審批。
3)交易所接到《期貨轉現貨協議(審批)表》和現貨買賣協議或倉單轉讓協議後進行核對,符合條件的,第二日批准,並在批准當日的15點閉市後當即平倉。不符合條件的,通知買賣雙方的會員,會員要及時通知客戶。4)辦理手續。如果用倉單期轉現,批准日的下一日,買賣雙方到交易所辦理倉單過戶和貨款劃轉,並交納規定手續費。如果用倉單以外貨物進行期轉現,買賣雙方按照現貨買賣協議進行現貨交收。
5)納稅。用倉單期轉現的,買賣雙方到稅務部門辦理納稅手續。 第一步 尋找期轉現對象。希望期轉現的一方可自行找期轉現對方,或通過交易所發布期轉現信息,尋找期轉現對方。
第二步 進行期轉現(方法同上述第三步)
回目錄 期貨轉現貨 - 舉例說明例1:以買賣雙方商定的價格平倉期貨部位和以雙方商定的另一價格進行現貨交收。期轉現雙方為非現貨貿易夥伴。
7. 現貨是什麼意思
現貨是指可供出貨、儲存和製造業使用的實物商品,亦稱實物。現貨是交易成交後賣方立即付貨收款,或先付貨,買方在極短的期限內付款的商品總稱。
拓展資料
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的主要特徵
(一)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合同的所有其他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這種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一經注冊,便成為倉單。
(二)雙向交易:指的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倉單的低價位買入,高價位賣出獲利;也可以高價位賣出,低價位買入獲利。交易方式更加靈活,增加交易機會。
(三)對沖機制:對沖機制指的是對電子化合同採取反方向的操作,達到解除履約責任的目的。
(四)當日結算制度:每日對投資者賬戶進行核算,避免債務糾紛,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五)保證金制度:保證金制度是指對交易雙方凍結適當的保證金,以達到保證合同履行的目的,同時起到資金的杠桿作用,充分利用資金。
(六)T+0交易制度:就是當天就可以對訂立的合約進行轉讓處理,當日獲利,當日就可以對沖平倉,充分利用資金,同時減輕長期持倉帶來的風險,操作機動靈活。
(七)資金監管:現貨投資有第三方資金監管,一般是由銀行來監管的,國內多數交易機構都與中國工商銀行建立了資金監管合作關系。
8. 簡要對比現貨、期貨、遠期合同三種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是一種集中交易標准化的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即交易雙方在期貨或證券交易所通過買賣期貨合約,並根據合約規定的條約,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以某一價格買賣某一種特定數量和質量的商品的交易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期貨交易的目的並不是商品所有權的轉移,而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迴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與現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徵:
(1)期貨交易的風險較大。價格不確定是期貨買賣最大的特色。在進行買賣協議時,大家都不能確定幾個月之後的現貨價格,無法預知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只能憑借各種因素分析估計,可能估錯,也可能估對。這就是買賣期貨的風險所在,就有點像在賭場買大小,估對舊賺錢,估錯就虧本。
(2)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杠桿率高。現貨交易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有多大的本錢作多大的買賣。與現貨交易不同的是,在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的買賣雙方在訂立合約時,都不必有用足夠的貨款或實物貨品數量,但為保證交易雙方在合約到期時會履行合約,因此,期貨交易要求買賣雙方均必須繳付保證金。
在期貨交易中,實物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決定雙方當事人對履行合約的態度。在合約的價格高於該商品的現貨市場價格時,履行合約所付出的成本比從市場上購買海高,這時,倘若沒有制裁措施,賣方就不遠矣履行合約;相反,如果現貨市場價格高於合約規定的價格,則賣方就會因在現貨市場出售獲利更大,而不願意履行合約。為了確保公平、公正、保證合約正常履行,期貨或證券交易所要求買賣雙方都支付一定的保證金。由於期貨或證券交易所及其結算機構為交易雙方提供結算交割服務和履約擔保,並實行嚴格的監管制度,所以,期貨交易的違約風險很小。
保證金通常僅僅是合約價值的很小一個比列,因此,用很少的錢就可以進行大面值的期貨交易,也就是說期貨交易的公幹率很高。
(3)期貨交易的實物交割率低。期貨交易的最初目的是規避現貨交易的價格風險。但是,參與期貨交易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以實物交割方式履行合約。賣方不一定想賣,買方不一定相買。事實上期貨市場是投機者居多,他們都無意進行實物的交割,只不過是想利用期貨價格的上下波動而賺取利潤。他們雖然是投機者,卻是期貨市場不可缺少的參與者。沒有投機者,期貨市場的對沖風險功能就會因為沒有轉嫁風險的對象而不能實現。所以,期貨合約的履約並不一定必須履行實際的交貨義務,買賣期貨合約者在規定的交割日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進行數量相同、方向相反的交易將持有的合約相互抵消,從而無需再履行實際交貨的義務。如某人買進了一張買入日元的期貨合約,但後來不願意履行該合約,那麼,只要在買進一張數額相等的沽出日元的合約,一買一賣之間,買家和賣家都是自己,就可以結算這樁投資合約。因此,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量占交易量的比重很小,一般小於5%。
(4)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制定的,並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標准化合約。合約中的各項條款,比如商品數量、商品質量、保證金比率、交割地點、交割方式以及交易方式等都是標准化的,合約中只有價格一項是通過市場競價形成的自由價格。而在現貨市場,合約並不是標准化的,通常每一筆交易就是一份菲標準的合約。
舉一個例子,在外匯市場上,你用100美元以當日的匯率1:7.727換取人民幣772.7元,這就叫做現貨交易。而你在期貨交易所買進外匯期貨合約,合約約定你在三個月後用100美元以7.727的匯率換取人民幣,而不論三個月後的匯率究竟是多少,這就是期貨交易。如果三個月後,人民幣升值,你就可以賺取匯率的差價;反之,如果人民幣貶值,這樁投資便有損失。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主要區別可以概括為下表:
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主要區別
現貨交易
期貨交易
交易時間 即時 未來
擁有商品的性質 有價證券、實物商品等 合約
擁有期限 無限制 有特定期限
轉讓性質 可以 不可轉讓、大便卻可以平倉
合約條款 買賣雙方協議,無需標准化 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
價格 買賣雙方在交易時確定 買賣雙方訂約時確認未來交收價格
付款方式 通常為錢貨兩訖 實行保證金制度
交收 通常為實物交收 通常為非實物交收
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種交易方式,即遠期交易。遠期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分別許諾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購買和提供某種商品。如有時供應商手上可能沒有現貨,在收到訂單之後才開始生產或購進商品,那麼,在簽合約和交貨之間就有一段時間上的距離,這就是遠期交易的形式。
與遠期交易合約一樣,期貨合約也是買賣雙方就未來以某種價格交易某種商品或資產而簽訂的協議。然而,與遠期交易不同的是,期貨合約是一種標准化的遠期交易方式。在期貨合約中,交易的品種、規格、數量、期限、交割地點等,都已經標准化,唯一可變的就是價格。這樣,合約的流動性增強,並且即使是對交易商品缺乏知識的「非專家」也可以參與其中。不過,遠期和期貨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必然的。如果有些遠期合約中的特殊條款與標准合約的差異很容易被量化並定價的話,這些合約也可以像標准期貨合約一樣,在到期前多次轉手買賣。
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主要區別可概括如下:
期貨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主要區別
遠期交易
期貨交易
合約規格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合約內容 買賣雙方協議 規格化合約
到期日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交收方式 買賣雙方協議 交易所制定
交易地點 通常為櫃台市場(場外),如銀行、中介機構等 集中在交易所(場內)交易
合約終止方式 大多交收指定商品或資產 大多在交易所平倉
盈虧計算 到期日結算 每交易日均進行結算
監管方式 自我約束 專門機構監管
9. 連續現貨交易的連續現貨交易基本術語解釋
1. 委託單:經由計算機終端(本系統)委託成功的申請單
2. 成交號:系統為成交單分配的唯一標識。
3.平均價:當天某商品所有成交單的加權平均價。
4. 最高價:當天某商品的最高成交價。
5.最低價:當天某商品的最低成交價。
6.最新價:某商品當前最新成交價。
7.買價:某商品當前最高申報買入價格。
8.買量:最高申報買入價格所對應的買入數量。
9.賣價:某商品當前最低申報賣出價格。
10.賣量:最低申報賣出價格所對應的賣出數量。
11. 訂立價:此合約訂立時的價格。
12. 轉讓盈虧:交易商發生轉讓所產生的盈利或虧損。
13. 漲跌:某商品最新價與昨日結算價之間的差額。
14. 當日漲幅上限: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高價限(昨日結算價+ 最大波動幅度)
15. 當日漲幅下限:某商品當日可輸入的最低價限(昨日結算價- 最大波動幅度)。
16.合同轉讓:將已經簽訂的未到期的合同轉讓或解除。
17.雙向交易:投機者可以利用對沖機制進行雙向交易從而獲取利潤。
(1)先買後賣做多(2)先賣後買做空
當判斷未來價格上漲時:
先買入(訂立)------再賣出(轉讓)
當判斷未來價格下降時:
先賣出(訂立)------再買入(轉讓)
18. 訂立(開倉)是指連續現貨交易者買入或者賣出連續現貨合約的行為。
19.轉讓(平倉)是指連續現貨交易者買入或者賣出與其所持連續現貨合約交易方向相反的連續現貨合約,了結連續現貨交易的行為。
20.持倉量是指連續現貨交易者所持有的未平倉合約的數量。
21.持倉限額是指上海石油交易所連續現貨交易者的持倉量規定的最高數額。
22.撮合成交是指連續現貨交易所的計算機交易系統對交易雙方的交易指令進行配對的過程。
23.最小變動價位是指連續現貨合約的單位價格漲跌變動的最小值。
24.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是指連續現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交易價格不得高於或者低於規定的漲跌幅度,超過該漲跌幅度的報價將被視為無效,不能成交。
25.開盤價是指某一連續現貨合約開市前五分鍾內經集合競價產生的成交價格。集合競價未產生成交價格的, 以集合競價後第一筆成交價為開盤價。
26.收盤價是指某一連續現貨合約當日交易的最後一筆成交價格。
27.當日結算價是指某一連續現貨合約當日成交價格按照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當日無成交價格的,以上一交易日的結算價作為當日結算價。
28.保證金是指交易者按照規定標准交納的資金,用於結算和保證履約。
29.交收倉庫:指由本市場指定,負責對交易產品進行保管,給其品質進行檢驗並出具倉單的交收貨物存放地。
30.結算銀行:指由本市場指定,協助本市場進行交易結算,資金劃撥的銀行。
31.追倉(加倉):開倉後在同方向追加電子合同的買賣量。
32.漲跌停板:市場為控制交易風險所設立的每日交易最大波動范圍。正負8%.
33.現結算價:代表該品種當日交易的加權平均價。
35.昨結算價:即上一交易日交收核算價,代表該品種上一交易日加權平均價。
36.出入金:進入或轉出交易賬戶的資金,每天8點30分到下午的16點15分,節假日除外。
10. 現貨的交易模式有哪些
現貨交易模式:
(一)電子交易合同的標准化:電子交易 合同的標准化指的是除價格外,合同的所有其他條款都是預先規定好的,具有標准化的特點。這種標准化的電子交易合同一經注冊,便成為 倉單。
(二) 雙向交易:指的是 投資者可以通過對 倉單的低價位買入,高價位賣出獲利;也可以高價位賣出,低價位買入獲利。 交易方式更加靈活,增加交易機會。
(三) 對沖機制: 對沖機制指的是對電子化合同採取反方向的操作,達到解除履約責任的目的。
(四)當日結算制度:每日對 投資者賬戶進行核算,避免債務糾紛,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五) 保證金制度:保證金制度是指對交易雙方凍結適當的保證金,以達到保證合同履行的目的,同時起到資金的 杠桿作用,充分利用資金。
(六)T+0交易制度:就是當天就可以對訂立的合約進行轉讓處理,當日獲利,當日就可以對沖 平倉,充分利用資金,同時減輕長期 持倉帶來的風險,操作機動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