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廂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西廂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就同樣出色。張生、鶯鶯、紅娘,甚至老夫人、法本長老、惠明和尚都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張生的至誠之外,時時表現出來的傻氣,被紅娘諷刺為「傻角」的,充滿喜劇色彩,非常真實可愛。
⑵ 民間種的"紅娘"書名叫什麼它形狀象苦瓜,成熟了裡面一棵一棵紅色的
金鈴子俗稱賴葡萄,金黃色的外殼,上面鼓凸著若干大小不等的顆包,果實成熟時,瓤是紅的,味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與苦瓜同屬苦瓜屬,其葉子和果實外形一樣,但苦瓜只要成果就可食用;而賴葡萄必須成熟才可食用。
⑶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是什麼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1.《西廂記》的結構宏偉而緊湊,嚴整而巧妙,呈現出縱橫交錯、跌宕多姿的復雜面貌。在《西廂記》中,兩種沖突兩條線索相互交織、相互制約:一是以鶯鶯、張生、紅娘為一方同以老夫人為另一方的沖突,這是貫穿全劇的主線;二是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性格沖突,這構成了作品的輔線。兩條線索有主有次,並行交織,使得相互之間的矛盾得以充分展開,有力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為豐滿生動。作者還善於利用懸念編織情節,巧妙地設置了「賴婚」、「酬簡」、「哭宴」等一系列懸念,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效果。
2.《西廂記》的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成功地塑造了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等戲劇典型。首先,作者善於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人物性格與戲劇沖突的完美統一。其次,作者善於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惟妙惟肖,纖毫畢現,這樣就大大開掘了人物隱秘奧妙的內心世界。最後,作者還善於通過動作描寫來刻劃人物,《西廂記》的人物動作大都不甚復雜,卻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狀況和心理態勢,蘊涵有豐富的潛台詞。
3.《西廂記》的語言自然而華美,典雅而富麗,具有詩意濃郁、情趣盎然的獨特風格。作者善於把質朴活潑的民間口語和精煉雋永的詩詞語言熔鑄在一起,雅俗並行,本色而又有文采,生動活潑而又雅緻清新;《西廂記》中的不少曲詞善於渲染氣氛,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具有濃郁的抒情意味;《西廂記》的人物語言也都是高度個性化和充分戲劇化的,完全切合戲劇角色的身份、地位、教養和性格,如鶯鶯的語言嫵媚蘊藉,張生的語言文雅熱烈,紅娘的語言鮮活潑辣,惠明的語言粗獷豪爽,都表現得恰如其分。王世貞稱《西廂記》是北曲的「壓卷」之作,王實甫也確實堪稱文采派的典型範式。
另外,《西廂記》對雜劇的體制也有所創新。它打破了元雜劇一本四折、外加一楔子的通例,是由五本二十折組成的大型連台雜劇。它也打破了每折只能由一人主唱到底的成規,在必要時一折戲可輪番主唱。體制的革新,大大豐富了戲劇的藝術表現力
⑷ 《西廂記》有什麼藝術成就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 說起《西廂記》,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廂記》,這兩部「西廂」一般被人們稱為「王西廂」和「董西廂」。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 崔張故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結果是張生遺棄了鶯鶯,是個悲劇的結局。這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艷,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後,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鶯鶯傳》為題材進行再創作,現在能看到的有秦觀、毛滂的《調笑轉踏》和趙令畦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這些詩詞,對鶯鶯的命運給予了同情,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薄情行為進行了批評,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故事流傳了400年左右的時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董解元,金代諸宮調作家,名不詳,「解元」是金元時代對讀書人的敬稱。他性格狂放不羈,蔑視禮教,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並對當時的民間文學形式如諸宮調非常熟悉,喜歡寫詩作曲。其長篇巨制《西廂記諸官調》,是今存諸宮調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沖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斗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開了新生面。董西廂隨著情節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為復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藝術性較前有較大提高,為王西廂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這時,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王西廂」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實甫不僅寫出了張生的痴情與風魔,更寫出了張生的才華,以及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社會中多情軟弱的才子的代表。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後來的劇作中一再出現,取得了遠較鶯鶯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其對矛盾沖突的設計也足以示範後人。全劇以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為基本矛盾,表現崔張與家長的沖突;以鶯鶯、張生、紅娘間的矛盾為次要矛盾,由性格沖突推進劇情,刻畫人物。這樣一種對沖突的組織,對古代戲曲中是很值得稱道的。 「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故事流變 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西廂記》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
⑸ 第一次做紅娘的心情說說成功
一、做紅娘成功了心情說說
1.世界這么大,相遇是緣分。
2.今天又成功湊成一對鴛鴦。
3.全世界又多了一對恩愛的眷眷侶。
4.恭喜世界上又多累一對完美愛人。
5.冬天如約而至,很高興能夠促進這對新人。
6.看著一對對愛人走到一起,感覺世界都是甜蜜的。
7.今天的空氣都是紅心,彼此交換一生,交付對方。
8.每個人都不完美,有了另一半就成為了完美的一體。
9.今天成功的做了紅娘,促成一樁美好良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0.第一次做紅娘,就圓滿成功,看看兩家人成一家人的開心,希望他們一直幸福下去,白頭偕老。
二、做紅娘成功感言
1.很多時候看見身邊的兩個合適的人,能夠真正的走到一起,組合成一個完美的家庭,這是一種成就,因為自己的牽線搭橋世界上多了一對有情人。
2.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沒時間找朋友,但是在經過介紹以後找到人生伴侶,這是紅娘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脫單,一生一輩子有緣人終成眷屬。
3.生活很美好,遇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有紅娘的牽線搭橋,更是因為了解能夠撮合成一對對的新人,更是紅娘們的成就,祝賀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
⑹ 求問王實甫西廂記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王實甫的《西廂記》為後世讀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紅娘這一形象最為光彩奪目,幾乎喧賓奪主,搶走男女主角的光華,但筆者認為崔鶯鶯這一人物的塑造是最為成功的。孟列夫在《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中指出:「崔鶯鶯無限鍾情和奮不顧身,嫉妒和痛苦,孝順和不屈服——這樣多側面的婦女形象確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劇作家都沒有塑造過的。」
崔鶯鶯有閉月羞花、傾城傾國的絕美容顏,然而劇作家並沒有對此作出正面的描述,而是藉由他人的驚艷來表現。在第一本第一折中,張生無意中遇見正在花前佇立的崔鶯鶯,他驚呼:「呀!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繼而又說:「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連「鐵石人」也會動心,可見鶯鶯容貌之美。和尚須是六根清凈,但普救寺的這班和尚委實有趣,崔氏一家為老相國做法事,一班大大小小的和尚竟然被崔鶯鶯的美貌所打擾,以至作出種種令人忍俊不禁的反常舉止:「大師年紀老,法座上也凝眺;舉名的班首真呆勞,覷著法聰頭做金磬敲。」這種運虛於實、借賓喧主的手法巧妙地把人物的特徵生動地呈現出來。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的容貌美描寫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藉由旁人的反應來顯示主角的形象。這種手法使得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具有「傳神之妙」。
崔鶯鶯也是一個聰明智慧的女子。她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出口成詩。在第一本第三折中,張生隔牆高吟一詩,崔鶯鶯不禁依韻和上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詞清句麗,婉轉地表達出她內心寂寞閑苦,渴望尋求知心人的願望。張生卧病,崔鶯鶯焦急萬分,以一張蘊意頗深的葯方表明心意「忌的是『知母』未寢,怕的是『紅娘』撒沁」,把自己的無奈顯現出來。崔鶯鶯文學修養之高,智慧之深可見一斑,難怪張生對她愛得如此之深切,「此一時,彼一時,佳人才思,俺鶯鶯世間無二。」
崔鶯鶯相國千金,出身高貴,溫柔端莊,多才多藝,深受封建禮教熏陶,自小家教嚴謹,是典型的貴族小姐,然而她與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在溫馴的外表下仍有急於追求自由與幸福的願望。
崔鶯鶯不同於那些木訥的千金小姐,她是一個對生活有憧憬的青春爛漫的少女。盡管她一出場就唱出「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的無限憂愁,但仍能夠坦然面對現實,她在寺中遊玩,在花前微笑如許,「嚲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她對未來也有美好的憧憬。她在月下燒香,一願先人早升天界,二願母親平安無事,三願覓得如意郎君,她的孝順、善良由此可見,她的追求也可見。她早已訂下親事,照理說不該再有其他想法,尤其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而她顯然不滿意這門親事,而是渴望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意中人,所以當張生隔牆高吟一首時,她不禁心神一動,依韻而和。筆者認為崔鶯鶯在此時方流露出對張生的愛意。不少學者認為崔鶯鶯對張生乃是一見鍾情,然而試想一想,相國千金的身份,十幾年封建禮教的熏陶,家教的嚴謹,種種存在的觀念使她的行為端莊,決不輕佻,對只見了一面的陌生男子怎麼有可能流露出愛意?「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這其實是張生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多情地誤把崔鶯鶯無意的好奇一瞥當作愛慕的眼光。
崔鶯鶯自幼所受的教育與她自身追求之間的矛盾,使她內心斗爭反復強烈,所以她城府極深,對自己的行為十分在意,惟恐被人識破。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紅娘替張生傳簡,崔鶯鶯看完後突然發怒,說要去告過夫人,然而在紅娘的嚇唬下也只好作罷。表面上看似乎是紅娘獲勝,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經過這一鬧,崔鶯鶯確定紅娘沒有向老夫人泄露任何秘密,是完全站在自己一邊的。崔鶯鶯城府之深心思之密,在這一折里表露無遺。
崔鶯鶯很有些假意兒,她出爾反爾,使張生備受折磨。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方面又不滿於父母包辦的婚姻,極力要尋求自己的幸福,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她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甚為謹慎。她孝順老夫人,不想當不孝之女,但她又不願意把自己的終身幸福寄託在父母指定的人選上,這些使她對自己的行為反復無常。她既想約張生相會,又在緊要關頭怒斥張生,翻臉不認,使張生相思成病。這時的她內心萬分矛盾,十幾年的教養在無形中束縛著她的行為,她自己也改變不了這種矛盾的心態。張生卧病,她憂慮重重,經過一番掙扎,終於勇敢地跨出一步,與張生結合。這時她已經把禮教的束縛拋在一邊,在她的眼裡,只有愛情、自由、幸福,她要主宰自己的未來,而不要當封建禮教的應聲蟲。
然而崔鶯鶯在科舉這一事情上是讓步的、妥協的。老夫人默許她與張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須是張生得中狀元。崔鶯鶯內心並不想讓張生遠赴京城趕考,但為了能得到母親的許可,她也只能妥協。在送別張生時她千叮萬囑張生要惦記她。「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現實的冷酷使她深知未來的幸福還是渺茫的,她內心惶惑不安,既怕張生不中狀元,又怕他為別的女子所吸引,拋棄自己。未來幸福與否,她實在無力把握。這些看來似乎有損崔鶯鶯形象的反抗性,但這正是一種現實主義的特點所在。鶯鶯是封建社會的貴族千金,而那個社會對女人而言是無情而冷峻的,她的反抗是很有限度,她不可能做出更強烈的反抗行為,只能等待張生得中歸來。但無論如何,她敢於對封建禮教做出反抗,她的為愛痴狂,為愛奮不顧身,比《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更為勇敢強烈。杜麗娘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是有前提的,只有在夢里,在她死後化為鬼魂時,她才敢做出反封建禮教的種種行為,與柳夢梅私自結合,而一旦重生,又須在明媒正娶的條件下才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她不能逾越禮教的鴻溝,只有當她出現在虛幻空間里才能反叛禮教,這與自始至終都在與禮教做斗爭的崔鶯鶯比起來,未免有些遜色。
崔鶯鶯是一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溫柔端莊,城府極深,勇於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愛情自由與婚姻幸福的女子。她是王實甫現實主義創作下反抗封建禮教的典型,她的意義在於並不完全脫離實際,而是閃現更多的現實主義光輝。她的美麗與智慧、哀愁與憧憬、多情與無常、反抗與讓步,無不牽扯著讀者的心弦,可以說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為《西廂記》的成就增添了最為亮麗的色彩。
⑺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說起《西廂記》,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廂記》,這兩部「西廂」一般被人們稱為「王西廂」和「董西廂」。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沖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斗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開了新生面。董西廂隨著情節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為復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藝術性較前有較大提高,為王西廂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這時,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王西廂」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實甫不僅寫出了張生的痴情與風魔,更寫出了張生的才華,以及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社會中多情軟弱的才子的代表。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後來的劇作中一再出現,取得了遠較鶯鶯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其對矛盾沖突的設計也足以示範後人。全劇以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為基本矛盾,表現崔張與家長的沖突;以鶯鶯、張生、紅娘間的矛盾為次要矛盾,由性格沖突推進劇情,刻畫人物。這樣一種對沖突的組織,對古代戲曲中是很值得稱道的。
「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⑻ 王實甫西廂記的主要成就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王實甫的《西廂記》為後世讀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以紅娘這一形象最為光彩奪目,幾乎喧賓奪主,搶走男女主角的光華,但筆者認為崔鶯鶯這一人物的塑造是最為成功的。孟列夫在《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中指出:「崔鶯鶯無限鍾情和奮不顧身,嫉妒和痛苦,孝順和不屈服——這樣多側面的婦女形象確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劇作家都沒有塑造過的。」 崔鶯鶯有閉月羞花、傾城傾國的絕美容顏,然而劇作家並沒有對此作出正面的描述,而是藉由他人的驚艷來表現。在第一本第一折中,張生無意中遇見正在花前佇立的崔鶯鶯,他驚呼:「呀!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繼而又說:「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連「鐵石人」也會動心,可見鶯鶯容貌之美。和尚須是六根清凈,但普救寺的這班和尚委實有趣,崔氏一家為老相國做法事,一班大大小小的和尚竟然被崔鶯鶯的美貌所打擾,以至作出種種令人忍俊不禁的反常舉止:「大師年紀老,法座上也凝眺;舉名的班首真呆勞,覷著法聰頭做金磬敲。」這種運虛於實、借賓喧主的手法巧妙地把人物的特徵生動地呈現出來。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的容貌美描寫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藉由旁人的反應來顯示主角的形象。這種手法使得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具有「傳神之妙」。 崔鶯鶯也是一個聰明智慧的女子。她有著極高的文學修養,出口成詩。在第一本第三折中,張生隔牆高吟一詩,崔鶯鶯不禁依韻和上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詞清句麗,婉轉地表達出她內心寂寞閑苦,渴望尋求知心人的願望。張生卧病,崔鶯鶯焦急萬分,以一張蘊意頗深的葯方表明心意「忌的是『知母』未寢,怕的是『紅娘』撒沁」,把自己的無奈顯現出來。崔鶯鶯文學修養之高,智慧之深可見一斑,難怪張生對她愛得如此之深切,「此一時,彼一時,佳人才思,俺鶯鶯世間無二。」 崔鶯鶯相國千金,出身高貴,溫柔端莊,多才多藝,深受封建禮教熏陶,自小家教嚴謹,是典型的貴族小姐,然而她與一般的女子不同,她有自己的思想,在溫馴的外表下仍有急於追求自由與幸福的願望。 崔鶯鶯不同於那些木訥的千金小姐,她是一個對生活有憧憬的青春爛漫的少女。盡管她一出場就唱出「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的無限憂愁,但仍能夠坦然面對現實,她在寺中遊玩,在花前微笑如許,「嚲著香肩,只將花笑捻」。她對未來也有美好的憧憬。她在月下燒香,一願先人早升天界,二願母親平安無事,三願覓得如意郎君,她的孝順、善良由此可見,她的追求也可見。她早已訂下親事,照理說不該再有其他想法,尤其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而她顯然不滿意這門親事,而是渴望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意中人,所以當張生隔牆高吟一首時,她不禁心神一動,依韻而和。筆者認為崔鶯鶯在此時方流露出對張生的愛意。不少學者認為崔鶯鶯對張生乃是一見鍾情,然而試想一想,相國千金的身份,十幾年封建禮教的熏陶,家教的嚴謹,種種存在的觀念使她的行為端莊,決不輕佻,對只見了一面的陌生男子怎麼有可能流露出愛意?「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這其實是張生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多情地誤把崔鶯鶯無意的好奇一瞥當作愛慕的眼光。 崔鶯鶯自幼所受的教育與她自身追求之間的矛盾,使她內心斗爭反復強烈,所以她城府極深,對自己的行為十分在意,惟恐被人識破。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紅娘替張生傳簡,崔鶯鶯看完後突然發怒,說要去告過夫人,然而在紅娘的嚇唬下也只好作罷。表面上看似乎是紅娘獲勝,實際上卻並非如此,經過這一鬧,崔鶯鶯確定紅娘沒有向老夫人泄露任何秘密,是完全站在自己一邊的。崔鶯鶯城府之深心思之密,在這一折里表露無遺。 崔鶯鶯很有些假意兒,她出爾反爾,使張生備受折磨。她一方面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方面又不滿於父母包辦的婚姻,極力要尋求自己的幸福,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她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甚為謹慎。她孝順老夫人,不想當不孝之女,但她又不願意把自己的終身幸福寄託在父母指定的人選上,這些使她對自己的行為反復無常。她既想約張生相會,又在緊要關頭怒斥張生,翻臉不認,使張生相思成病。這時的她內心萬分矛盾,十幾年的教養在無形中束縛著她的行為,她自己也改變不了這種矛盾的心態。張生卧病,她憂慮重重,經過一番掙扎,終於勇敢地跨出一步,與張生結合。這時她已經把禮教的束縛拋在一邊,在她的眼裡,只有愛情、自由、幸福,她要主宰自己的未來,而不要當封建禮教的應聲蟲。 然而崔鶯鶯在科舉這一事情上是讓步的、妥協的。老夫人默許她與張生的婚事,但前提必須是張生得中狀元。崔鶯鶯內心並不想讓張生遠赴京城趕考,但為了能得到母親的許可,她也只能妥協。在送別張生時她千叮萬囑張生要惦記她。「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現實的冷酷使她深知未來的幸福還是渺茫的,她內心惶惑不安,既怕張生不中狀元,又怕他為別的女子所吸引,拋棄自己。未來幸福與否,她實在無力把握。這些看來似乎有損崔鶯鶯形象的反抗性,但這正是一種現實主義的特點所在。鶯鶯是封建社會的貴族千金,而那個社會對女人而言是無情而冷峻的,她的反抗是很有限度,她不可能做出更強烈的反抗行為,只能等待張生得中歸來。但無論如何,她敢於對封建禮教做出反抗,她的為愛痴狂,為愛奮不顧身,比《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更為勇敢強烈。杜麗娘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是有前提的,只有在夢里,在她死後化為鬼魂時,她才敢做出反封建禮教的種種行為,與柳夢梅私自結合,而一旦重生,又須在明媒正娶的條件下才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她不能逾越禮教的鴻溝,只有當她出現在虛幻空間里才能反叛禮教,這與自始至終都在與禮教做斗爭的崔鶯鶯比起來,未免有些遜色。 崔鶯鶯是一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溫柔端莊,城府極深,勇於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愛情自由與婚姻幸福的女子。她是王實甫現實主義創作下反抗封建禮教的典型,她的意義在於並不完全脫離實際,而是閃現更多的現實主義光輝。她的美麗與智慧、哀愁與憧憬、多情與無常、反抗與讓步,無不牽扯著讀者的心弦,可以說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為《西廂記》的成就增添了最為亮麗的色彩。 參考資料: http://www.gudian.net/dispbbs.asp?boardid=17&id=21052
⑼ 做紅娘成功了對方要怎樣感謝紅娘呢
做紅娘成功了對方要怎麼感謝紅娘?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風俗,你隨他們的便就行,不要太計較。做紅娘成功了,你成就了一樁姻緣,即便是他們不感謝你,你也會為他們感到高興。
⑽ 為什麼成果可以憑借愛情公寓圈粉無數
在廣大網友的“千呼萬喚”中,《愛情公寓5》終於跟大家見面了。除了一些老成員之外,《愛情公寓5》還增加了一些新鮮血液,其中,成果就是新加入《愛情公寓》的成員。在《愛情公寓5》裡面,憑借著諸葛大力這一角色,成果成功吸粉無數,不少網友都特別好奇為什麼成果出演諸葛大力之後那麼圈粉,下面小編就給大傢具體分析一下吧~
其實,成果的成功,是大勢所趨。在李現、肖戰等現象級男星火爆之後,青年男性群體這個巨大的空白市場自然備受關注,即便沒有諸葛大力的出現,也會有其他角色的出現。對於成果來說,能夠趕上這個機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