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民政成果成績

民政成果成績

發布時間:2021-06-07 00:00:43

Ⅰ 長沙民政學院學生查詢成績怎麼查

你上你們學院教務處的網站就可以了,

Ⅱ 熊躍根的主要成果

2012年,「國家、市場和家庭關系中的性別與權利配置」,《學習與實踐》,第1期
2012年,「福利的理念和中國社會政策的限制」,《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八輯
2011年,「風險社會中的大城市治理與社會政策的發展」,《探索與爭鳴》,第1期
2011年,「社會政策的比較研究:概念、方法及其應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3期
2011年,「 Social work and social policy in the aging context of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Vol.4,No.2
2011年,「經濟不安全和全球化背景下變遷的中國福利體制」,載於王卓祺主編《東亞福利制度:全球化、文化和政府角色》,社會出版社
2011年,「轉型進程中城市社區發展和公眾參與的理論分析」,《中國民政》,第12期
2010年,「轉型時期我國福利體制的改革與社會政策的發展」,《學習與實踐》, 第1期。
2010年,「轉型經濟國家的社會變遷與制度建構:理解中國經驗」,《社會科學》, 第4期。
2010年,「全球化背景下福利國家危機與變革的再思考」,《學海》,第4期。
2010年,「福利體制比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對意義與真實世界的探究」,《社會福利研究》,第2輯。
2010年,「中國福利體制建構與發展的社會基礎:一種比較的觀點」,《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第5期。
2010年,「地理學在社會政策研究領域中的含義和應用」,《地理學評論》,第2輯。
2010年,「轉型經濟國家的社會變遷與制度建構:理解中國經驗」,《新華文摘》,第16期。
2009年, Ku, H.B., Ip, D. and Xiong, Y.G. (guest editors). Special Issue on Disaster Relief and Social Work in China,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2, No.2
2009年, 轉型過程中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與本土化實踐的理論分析 , 載 《中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1988-200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轉型經濟國家社會保護機制的建構:中國與波蘭的比較」,收錄於 高全喜(主編):《大國策. 全球視野中的社會轉型》,第131-14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Ku. H.B., Ip, D. and Xiong, Y.G.「 Social work in disaster intervention: accounts from the grounds of Sichuan」,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Routledge), Vol.2, No.3, pp. 145-149.
2009年,Xiong, Y.G. A book review on Indicators of Social Development: Hong Kong 2004 , Social Work Ecation, Vol.28, No.5, pp. 577---578.
2009年,Xiong, Y.G.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China: National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lle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Blackwell-Wiley), Vol.18, Issue 1, November, pp.33-44.
2008年,「志願服務發展關鍵在日常化與制度化」,《人民政協報》,6月24日。
2008年,「以自由的名義追求工作的快樂」,《中國青年》,1月。
2008年, 「 A book review on East Asian Welfare Regimes-From Confucianism to Globalization」, 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1, No.1
2008年, 「轉型經濟國家社會保護機制的建立:中國與波蘭的比較」,《學海》,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年第5期論點轉載)。
2008年,「『震』興公民社會的道德基礎」,《政工研究動態》,第13期。
2008年,「第五講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工作》,第11期。
2008年,「國家力量、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中國、日本和韓國福利範式的理論探索與比較研究」, 《社會政策評論》,第二輯,第83-111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8年,「我國私營醫院『公營化』運行機制分析:新制度主義的視角」,《江蘇社會科學》,第3期(與王穎合著)。
2008年,「轉型經濟國家社會保護機制的建構:中國與波蘭的比較研究」,載於謝立中(主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比較研究及其啟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07年,「個人努力奮斗永遠是成功的源泉」, 《中國青年》, 7月。
2007年,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cation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ew policy initiatives: Issues and challenges」, Social Work Ecation,,Vol.26, No.6, pp.560-572.
2007年, 「國家力量、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中國、日本和韓國福利範式的理論探索與比較分析」,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第5期。
2007年, 「醫療救助中公民身體與國家治理關系研究---以山東省T市醫療救助為個案的研究」, 《學習與實踐》,第12期(與曾憲才合著)
2007年,「 In Search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nalyzing the Welfare Regimes in East Asia: China, Japan and Korea Compared 」, a plenary speech at the Fourth Annual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research network (EAS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Restructuring Care Responsibility: Dynamics of Welfare Mix in East Asia 」,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ring 20-21 October, ( Invited speaker )
2007年,「 Understanding social policy in China through its reforming social assistance schem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new challenges 」, a plenary speech at the 15th ICSD Symposium 「 Seeking Harmony and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a World of Conflict 」 held in Hong Kong SAR ring 16-20 July, ( Invited speaker )
2007年,「國家力量、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中國、日本和韓國福利範式的理論探索與比較分析」, 《江蘇社會科學》 ,第4期。
2006年,「勞動的價值與意義是永恆的」, 《中國青年》, 11月。
2006年,「無名者的青春與凝視的社會記憶,為攝影家黑明《走過青春》一書做的跋」, 5月。
2006年,「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lfare pluralism in reform China: An assessment of China』s welfare regime 」, 《社會政策學會志》(日本社會政策學會 主編),法律文化社,日本東京。
2006年,「In Search of Legitimacy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Growth of NGOs in Reform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IPS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 World Congress held in Fukuoka, Japan ring July 9-13.
2006年,「第三章 福利經濟學及其對現代社會福利思想的影響」, 載於《現代社會福利思想》,錢寧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五章社會福利制度」, 載於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後現代主義與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反思」,《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4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論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發展過程中的實踐邏輯與體制嵌入」,載於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專業化及本土化實踐》(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03-2004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社會責任感的終極意義在於行動」,《中國青年》, 12月。
2005年,「明星夢與精英文化的再生產」,《中國青年》,5月。
2005年,「e時代的新鄰里關系」, 《中國青年》,1月。
2005年,「論當代社會變遷中的社會資本建構與市民社會發展」,《廣東社會科學》,第5期。
2005年,「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發展的路徑與策略」,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2005年,《社會問題讀本》「導讀」,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重建社會公德的民間力量」, 《中國新聞周刊》, 7月訪談。
2004年,「The Emergenc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 Compared」, Paper Presented 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World Society,Transnational Social Policy and 'New Welfare States' In Transitional Count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a) ring 7-9 February, at the Hans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Delmenhorst, Germany.
2004年,「我國城市弱勢群體自助組織的社會資本的建構與發展」,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3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何欣合著)
2003年, 「論當代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中的專業性與專業自律問題」, 《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工作---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01論文集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中國上海)。
2003年,「第三章國外社團的發展情況」、「第四章有關社團的主要理論」,載於 王思斌(主編),《社團的管理與能力建設》,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年,「市民社會向何處去」,《中國發展簡報 》冬季刊,第17卷。
2002年, 「從城市貧困問題探討中國社會政策模式和分析框架的建構」,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 》第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大二分法與福利國家的性別化:西方社會工作的現代性思考」,《長沙民政學院學報》第6期。
2001年, 「轉型經濟國家中的第三部門發展:對中國現實的解釋」, 《 社會學研究 》,第1期。
2000年,「Enterprises』 contribution to social welfare in reform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al Welfare in the Pacific Rim, 14-17 November, Tokyo, Japan. ( with Wang Sibin ).
2000年,「宏觀實踐模式與當代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載於《華人社會工作本質初探》,香港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2000年,「社工專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第1期。
1999年,「關注『單位』研究最新動向」, 《中華讀書報》, 6月2日。
1999年,「21世紀中國社會工作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專刊。
1999年,「論國家、市場與福利之間的關系:西方社會政策理念發展及其反思」,《 社會學研究 》,第3期。
1999年,「我國城市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滿意程度研究: 對一項調查結果的分析」,《 人口與經濟 》,第4期。
1999年,Xiong, Y.G.「 Social policy for the elderly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in China: Issues and challenges of social work e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fare for the Aged, Vol.1, No.1, pp. 107-122.
1998年,「成年子女對照顧老人的看法」, 《 社會學研究 》,第5期。
1998年,「高齡化過程中城市老年人的社區照顧: 論家庭、社區與政府之間的聯結」,《 香港老年學報 》,第12卷第2期。
1998年,「宏觀社會工作在當代中國的意義」,《 中國社會工作 》,第4期。
1998年,「需要理論及其在老人照顧領域中的應用」,《 人口學刊 》,第5期。
1998年,「中國城市家庭的代際關系與老人照顧」,《 中國人口科學 》,第6期。
1996年,「A question never ends by itself: What is happening to our social work ecation 」, Paper presented at Joint Congress of IASSW, IFSW, APASWE and HKASW, held in Hong Kong, July 26-29, . 2009年,《社會政策:理論與分析方法》(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社會政策概論》(修訂版)(主編),華文出版社。
2008年,《需要、互惠和責任分擔---中國城市老人照顧的政策與實踐》(專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社會政策概論》(主編),華文出版社。
2004年,《社會工作導論》(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寫三章)。
2002年,《中國就業婦女社會支持網路研究:紮根理論」研究方法的應用》(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Ⅲ 民政創先爭優階段總結

自查總結

根據縣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民政局黨組對照《關於做好創先爭優活動部署發動階段「回頭看」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對前階段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回頭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黨組重視,狠抓落實

民政局黨組把做好「回頭看」和開展自查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切實認真梳理,全面自查。一是高度重視。收到《通知》後,黨組及時進行了傳達,並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回頭看」和自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開展「回頭看」和自查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回頭看」,切實查漏補缺,確保活動扎實有效開展。二是認真自查。按照《通知》要求,對照《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意見》,逐項自查落實情況,逐項對照、逐條分析、認真查找,進一步發現了薄弱環節,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任務。三是狠抓提高。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省委、市委有關文件精神,特別是對創先爭優活動開展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再學習、再領會,強化調度,加強對各科室、各項目部活動開展的指導,促進了活動的協調、全面推進。

二、上下聯動,扎實開展各項活動

以「建培聯帶」為切入點,黨組結合我縣民政工作實際,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城鄉統籌試驗區建設,四位一體,科學發展以及「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工作宗旨,不斷加強民政系統內的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6月28日民政局黨組立即召開黨組會議,傳達縣委文件精神,研究安排民政局創先爭優活動的有關工作。為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了民政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為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馬俐、林文斌,老齡辦主任廖軍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各科室負責人具體負責的領導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主任由局辦公室主任兼任,具體負責創先爭優活動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與實施。

(二)周密部署,制訂方案。經黨組會議多次研究,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突出上級各項要求,把握民政工作實際,對活動如何開展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周密安排了各階段重點,細化了目標要求,明確了責任分工,在指導思想、主要內容、方法步驟、組織領導上做出了明確規定,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主題顯明,迅速啟動。在針對這次活動要求高、任務重的特點,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強化領導,周密部署,並於7月6日召開了民政局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動員大會,民政局全體幹部職工參加了會議,會議宣讀了民政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意見,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統一部署,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進行了動員講話,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四)提高認識,強化學習。按照活動總體安排,制定了學習計劃,並把學習范圍擴大到全體幹部職工,堅持領導班子帶頭學,黨員骨幹領著學。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劉奇葆書記在全省優秀縣(市、區)委書記表彰暨創先爭優活動推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及《關於在全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大家自覺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細心領會,深入思考,在學習中做到「四有」,即:有學習培訓計劃,有學習考勤,有學習筆記,有一篇聯系自己思想和工作實際的學習體會文章,確保學習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明確目標,樹立典型。按照活動要求,局活動領導小組進一步確立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目標,對「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五個模範」優秀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做了具體的規定,並在中心公示欄上進行了公示。同時,根據縣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要求,中心黨組對學習型黨組織和王芝良優秀共產黨員典型學習活動進行了專題學習,確保把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典型選拔出來。按照縣委要求,在今年全縣開展的「評選先進基層黨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的評選活動中,我局共產黨員楊建同志被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六)梳理問題,找准問題。從黨組、黨支部到每一個黨員都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全面自查活動,並根據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制訂明確目標。同時,與攻堅克難抓落實活動相結合,緊緊圍繞年度工作目標,制訂攻堅克難抓落實活動方案,根據每個課題進行責任分解,確定分管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完成時限,集中全力攻堅克難,在項目建設、隊伍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更好地體現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新成效,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和保證。

(七)全面推進公開承諾。公開承諾主要表現三個注重,即注重先進性要求,注重結合民政工作職責任務和崗位實際,注重回應群眾關切和期盼。按照局黨組,每名黨員向上級組織人民群眾分別公開承諾的主要形式,經黨組研究,並徵求縣委創先爭優辦公室、民政系統工作人員、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局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代表民政局按照「三個注重」的原則,一是進一步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民生;二是認真開展「慈善一日捐」愛心捐助活動;三是全面落實優撫對象的各項政策待遇;四是著力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創建和諧社區上有新飛躍;五是進一步加強為老服務設施建設,努力做好為老服務工作五個方面在郫縣電視台進行了公開承諾。

三、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民政工作扎實推進

(一)民生工程目標扎實推進

1、城鄉低保和醫療救助工作。2010年1-7月,我縣城市低保對象為4935人,完成了累計月人均補差192.8元。農村低保對象為6681人,完成了月人均累計補差102.83元。實行銀行代發率達100%。2010年1-7月,城市醫療救助5429人次,人均救助金161元。農村醫療救助9605人次,人均救助金180元。

2、陽光圓夢工程。目前已完成45名低保家庭貧困大學生貧困助學的前期資料審核工作,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此項工作,確保我縣考上大中專院校的低保家庭子女和特殊困難家庭子女不因貧困而輟學。

3、農村低保對象危舊房改造。按照市上下達70戶危舊房改造任務,目前已完成35戶改造任務,保證年底前全面完成市上目標任務。

(二)深化公共服務體制改革目標工作穩步實施

1、今年以來,我縣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民間組織,降低准入門檻,實行了登記和備案制度,上半年全縣新登記社團2家,民辦非企業單位4家,備案社區社團3團。並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的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對75家社團和79家行業協會進行了年度檢查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行業協會的的遵紀守法、機構設置、人員變動、財務運作、業務活動等情況),堅持依法行政,規范登記程序,仔細審核材料,嚴把入口關,把登記管理、培育和發展與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我縣行業協會走上了有序、健康和規范的軌道。

2、加快鎮村兩級服務平台規范化建設

(1)將低保申請、材料審核下沉至鎮、村。為充分體現便民、利民、為民服務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主監督權力,按照《四川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相關規定,我縣城鄉最低低保保障程序是:由家庭戶主向居委會(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如實填寫《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並提供相關材料-----居委會(村委會)對申請人家庭基本收入情況張榜公布-----經居委會(村委會)入戶調查、核實後-----上報鎮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對上報材料經審查核實後,將初審意見上報縣民政局並張榜公布初審結果-----縣民政局經審核、審批後,對決定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鎮人民政府張榜公布。我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為月人均收入26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為月人均收入165元。

(2)實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為進一步減少我縣醫療救助環節,更加方便困難群眾看病就醫,實現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報銷補償與醫療救助同步結算的「一站式」服務,按照成都市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衛生局《關於減少助醫環節方便城鄉困難群眾共同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成民發[2010]8號)要求,我縣制定了相關的「一站式」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我局已確認救助對象身份並交與勞動保障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已對救助對象做了救助標識工作,並在每月底前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增減人員名單完成動態標識。等待市上「一站式」服務軟體開發完備就正式運行。

3、按照《中共郫縣縣委、郫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郫委發[2009]7號)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民政局黨組高度重視,結合民政工作職能和特性,把推進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與村民自治工作結合起來,確保了村級公共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是今年進一步規范了村務公開格式、內容、時間和程序,統一製作、發放了「四簿一冊」,並對村務公開欄、「四簿一冊」的填寫要求作現場指導,保證了村級事務和村級公共服務的內容能夠科學、具體、系統、全面地得到真實記錄。

二是指導各村充分發揮各自治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的積極作用,在涉及村民利益重大事項、熱點難點事項、新增村級服務項目等,採取入戶發宣傳單、召開戶代表會(聯席會、村民代表會)的形式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形成初步意見後進行公示,交村民會議議決,由村委會執行、村民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監事會對村委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最後進行民主評議,村級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強化督查。我局與監察局、計生局、檔案局、農發局等部門組成督查組,採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對村務公開欄、「四簿一冊」的填寫內容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監事會、民主理財小組等村級自治組織的簽字過程進行檢查,確保按程序規范操作後,方可對村務公開內容進行公開,並以紙質、照片等方式留存。發現問題,現場糾正,並在全縣范圍進行通報,確保了村級各項事務的有序有效開展。

4、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組織。一是成立了郫縣老年協會和老年志願者協會。二是按照2010年成都市老齡工作要點和2010年郫縣老齡工作要點的要求,我辦正在抓緊督促各鎮建立老年活動中心,全縣70%的村建立老年活動站,此項工作保證在12月底前完成。

(三)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工作不斷提高

1、以「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服務功能」為著力點,加強了6所中心敬老院的安全生產管理和業務技能培訓,1-7月份共組織安全生產檢查23次,開展業務培訓5次,不斷增強了敬老院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服務水平。全縣755名五保對象中有意願入住的575名對象已全部入住,6所中心敬老院有意願入住敬老院老人供養率達100%。

2、進一步完善了《救災應急預案》,做好各種救災物資的儲備,加強救災預案及演練工作,特別是今年防汛救災的關鍵時期,加強了局機關防汛值班工作,做到了一旦有災情發生能及時上報,並按照救災應急預案,及時實施查災、核災、救災及災情上報等措施。使受災群眾能得到及時的救助,確保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等。繼續做好市上統一調配給各區(市)、縣保管的救災帳蓬的儲存、登記、保管工作。

3、今年3月對各鎮重點優撫對象和優撫經費發放情況人員進行了全面核查,為3188名重點優撫對象劃拔2010年撫恤和生活補助各項經費1331餘萬元;按政策落實優撫對象的調標工作,1—7月份為260人次1-6級殘疾軍人辦理醫療減免35萬余元;為116人次重點優撫對象(除1-6級殘疾軍人)辦理了醫療補助審批,減免醫療費用7.6萬余元。

4、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指導14個鎮進一步規范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制度,健全了縣、鎮、村(社區)服務網路,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覆蓋。目前我縣14個鎮已有8個建立老年服務中心,56個村和社區建立了為老服務站(點)。目前,我縣老年優待證辦理工作已全部下沉到鎮、村,方便了老年群眾。

5、按照《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負責做好基層工作組(紅光鎮)相關工作,組織工作組相關人員深入鎮村開展宣傳、指導和督察」的目標要求。一是成立了馬俐副局長任組長,紅光鎮管黨書記徐勇任副組長,「一村一大」大學生為成員的工作組,在紅光鎮政府設立了工作組臨時辦公室;二是指導組織工作人員加大了對有關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改革管理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在各村重要道路上均設有宣傳點和貼宣傳畫、組織腰鼓隊進村、組、戶進行宣傳、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全方位對村民進行宣傳,截止目前共發放宣傳單20000餘份,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達90%以上;三是充分發揮了村級各自治組織的作用,確保了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權利得到體現。對涉及各項資金使用、增添服務事項、工程招投標等事務方面,先公示經村民代表會議、議事會議、民主理財小組進行討論後決議,由相關的自治組織成員答復後再進行公示無異議後才能執行,實現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目的。

四、正視差距,自我加壓,籌劃整改

近年來,我縣民政系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政政風行風有很大改觀、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有很大提升。

(一)找准差距,端正思想。活動開展以來,我局以全市作風建設年示點縣為契機,加強制度建設,推行規范管理;實施績效考核,推行量化管理;加大基礎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救助體系,有效保障民生;落實優撫政策,鞏固軍政團結;強化事務管理,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一定成績,樹立了良好形象。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民政部門政風行風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創新精神、工作效率、工作落實的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二是思想解放程度、搶抓機遇意識、開拓創新精神還有必要進一步強化;三是精神狀態欠佳,工作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四是學習風氣不濃,學習的實踐性、針對性有待進一步提升;五是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六是社會救助體系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偏低;七是社會福利機構建設滯後,服務條件不優等。我們必須主動地通過「回頭看」活動,有效地加以克服和解決,為推進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一個更優的環境、更實的作風、更高的能力、更為強有力的幹部隊伍。

(二)突出重點,籌劃整改。按照縣委要求,此次「回頭看」我局把加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與民政工作實際相結合,從「三個重點」求突破。

一是在解決和保障民生問題上下功夫。民生保障是我們的重要職責和首要任務。抓政風行風建設,必須把更好地關注民生、服務民生、解決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服務、優質服務,真正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使針對他們的政策得到更好落實,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文明成果。

二是在幹部職工作風建設上下功夫。作風問題,是大至一個團體、小至一個人,在自己的思維和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風格,內容包括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等。民政部門都要以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為契機,深刻認識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作風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在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我們一定要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按照《黨章》的要求,通過建立比較科學的、比較切合實際的黨員民主測評體系,績效考評體系和制度機制體系,做到目標管理、量化考核、規范運作,通過典型示範鼓舞、工作機制激勵、模範帶頭引導,按照「五好」班子的具體要求,形成制度,營造氛圍,努力建設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的黨員幹部隊伍。

Ⅳ 民政要多少分高考

錄取線的全稱是普通高校招生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它是指省級招生部門根據當地全體考生當年高考成績水平和國家下達的招生生源計劃,相應確定的一個錄取新生的最低成績(總分)標准。只有高考總分達到或超過這一分數線的考生(通常稱「上線考生」)檔案,才有資格被招生高校調閱並選擇錄取。通常「上線考生」人數要比計劃錄取人數多出20% 左右。各個地方的錄取線分科類、分批次確定,科類一般分為文科類、理科類、音樂類(文、理)、美術類(文、理)、體育類等,每一科類又各分為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文科類、理科類各批次的錄取線只對文化考試總分作出規定,音樂、美術、體育專業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則同時針對文化考試與專業考試兩方面的總分作出規定。

Ⅳ 民政部的公務員考試成績出來了嗎有誰知道

1.可以到公務員考試錄用網上查自己的筆試成績,只要輸入准考證和身份證,可以查出自己的排名和相應的分數,按照1:3的比例來選擇面試資格,(例如你的職位是招一個人,那你如果是筆試的前三名,那麼代表你有資格進入面試,如果是招兩個人,則是前六名,依次類推。。如果你是第四名,而前三名有人棄權,那你也有機會進入面試),筆試後,會有面試名單公布。(在面試名單上,有些是可以看到自己競爭對手的成績)
2.面試時,當場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面試成績,如果有必要可以在面試前和對手交換手機號碼,那麼面試後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總分是否是第一,如果是,就等待體檢通知了.
3.體檢(還有一次復檢的機會)
4.體檢合格後,等待政審
5.最後是公示

Ⅵ 民政分數線是多少

1、目前,我國的高考招生錄取體制是分省計劃體制,招生計劃按省分配,招生分數線由各省根據本省的招生計劃、考試情況和考生志願進行劃定。今年有26個省份高考試卷都是全國統一命題,五個省市自主命題,每個省份的高考分數線變化都是不一樣的。
2、某省2003年理科計劃招生人數為34780人,根據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績排隊,如按1∶1.1比例劃定的話,則從高分到低分排到第38258名,最後一位的高考分數為359分,則359就是該省理科最低分數線,也就是我們在報上見到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全國都欠西北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因此這不是討論公平原因,只是基於數據上的解釋,有差異才有省份,有省份必然有差異(另,所謂分數線都是最低控制線,不代表因此造成絕對的低分高就和高分低就,實際錄取分數都根據學校報考人數,和分配名額)

Ⅶ 武漢民政學院期末考試成績表

——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閱讀全文

與民政成果成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
沙雕發明博主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