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赫有哪些成就
科赫(1843—1910),德國細菌學家。因發現結核桿菌,為人類征服結核病這個惡魔奠定了基礎,獲得了190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科赫出生在德國哈爾茨山區美麗的小城克勞斯塔爾。父親見多識廣,好學上進,曾擔任過普魯士政府的礦業顧問。他常常給孩子們講各地的美麗風光和趣聞。科赫從小就很喜歡跟昆蟲打交道,還搞了個自己的小小博物館。
在大學期間,科赫對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學說很感興趣。回到家鄉當上了鄉村醫生後,他開始了細菌學研究。他用布簾在診室隔開了一個角落,當成實驗室。30歲生日那天,夫人用全部積蓄買了一台顯微鏡送給他。從此,科赫把業余時間都用來陪伴這台凝結著期望的顯微鏡。1876年他神奇地分離出了炭疽桿菌。人類第一次證明,某一種特定的細菌是引起某一種特定傳染病的病因。德國政府為此在柏林給他專門設立了實驗室,並配備了助手。
如虎添翼的科赫開始了肺結核病因的研究。他把結核結節製成塗片,放在高倍顯微鏡下反復觀察。他期待著找到一些應該存在著的東西,但塗片上始終沒有出現什麼異常的微生物。「會不會因與周圍物質同樣顏色,以至無法發現?」科赫決定用顏料將塗片著色。他們試驗了各種顏色,耐心細致地逐片觀察。科赫在美蘭染色的塗片上發現了一些沒見過的小亮點,這些終於亮相的小傢伙讓他興奮不已。他和助手又找來柏林市內所能找到的各種人和動物的結核結節,用染色法製成塗片進行比較觀察,將這種還不為人知的細菌確定為結核桿菌。他用血清培養基獲得了純培養菌,再把這種純培養菌接種到動物身上,動物也感染了結核病。科赫成功地證實了結核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因。
發現炭疽桿菌和結核桿菌之後,科赫還發現了霍亂弧菌,查清了它們的傳播途徑。他還發明了顯微攝影,組織切片染色,以及培養基技術。此後他又發明了結核菌素。為研究各種傳染病,他的足跡遍布非洲大陸、印度和遠東地區。他為預防和醫治瘧疾、鼠疫、傷寒、回歸熱及昏睡症等傳染病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科赫三定律」,至今仍是傳染病學的金科玉律。科赫在傳染病研究上碩果累累,創造了奇跡般的科赫現象,成了醫學史上的唯一。因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一生取得如此眾多的成就。
② 列舉巴斯德和科赫的主要貢獻
巴斯德認為並證實發酵是由微生物引起以及首次製成狂犬疫苗,並實際證實了關於免疫學說~ 他既發現種天花之後研究HUO亂病毒並最中成功的揭示了免疫學概念並開發了疫苗~至於科赫這位著名細菌學家他使得微生物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開始形成~並出現以他們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支學科~例如細菌學~免疫學~病毒學~釀造學~真菌學~以及化學治療法等很多學科~
③ 大衛·科赫的個人成就
2011年9月21日,2011年度福布斯美國400富豪榜發布,以2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排行第五。
2013胡潤全球富豪榜大衛·科赫名列第九 。
2013福布斯富豪榜以340億排名第六位。
2014福布斯富豪榜以400億美元與其兄查爾斯·科赫並列第6位。
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大衛·科赫和查爾斯·科赫兄弟倆以2900億元名列第八。
④ 科赫在結核病方面的研究使他獲得了怎樣的威望
科赫這一系列有關結核病的研究成果,使他在結核病研究領域里享有極高的威望,當選為國際結核病研究會的名譽主席。榮譽伴隨著他的貢獻接踵而來。1905年,由於他對醫學的卓越貢獻,獲得了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金。
⑤ 科赫對微生物學的貢獻有哪些 闡明科赫原則的主要內容
科赫(Robert Koch)生於1843年,1866年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先是在軍隊中當隨軍醫生,普法戰爭後在東普魯士一個小鎮當醫生。正好這個地區的牛發生了炭疽病,他便對這種疾病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研究。他在牛的脾臟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細菌,並且把這種細菌移種到老鼠體內,使老鼠相互感染了炭疽病,最後又從老鼠體內重新得到了和從牛身上得到的相同的細菌。這是人類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某種特定的微生物是某種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他用血清在與牛體溫相同的條件下在動物體外成功地培養了細菌。因為這項重大貢獻,科赫在1880年被聘任到德國柏林的皇家衛生局工作,1885年又擔任了柏林大學衛生學教授和衛生研究所的所長。1882年科赫發現了引起肺結核的病原菌,而肺結核在當時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他用血清固體培養基成功地分離出結核分支桿菌,並且接種到豚鼠體內引起了肺結核並。1883年科赫還在印度發現了霍亂弧菌,在1897年以後他又研究了鼠疫和昏睡病,發現了這兩種病的傳播媒介,前者是虱子,而後者是一種采采蠅。他根據自己分離致病菌的經驗,總結出了著名的「科赫原則」。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使得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的20年代成了發現病原菌的黃金時代。例如1883年和1884年兩位科學家各自獨立地發現了白喉桿菌,1884年還發現了傷寒桿菌,1894年發現了鼠疫桿菌,1897年發現了痢疾桿菌。在此期間先後發現了不下百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放線菌等。不僅是動物病原菌,還有植物病原菌。
科赫原則
(一)為了證明某一種細菌是某一疾病的病因,必須在這種疾病的所有病例中都發現有這種細菌;
(二)然後,必須將這種細菌從病體中完全分離出來,在體外培養成純菌種;
(三)這種純菌種,經過接種後,必須能將疾病傳給健康的動物;
(四)按上面規定的方法接種過的動物身上,必須取得同樣的細菌,然後,在動物體外,再次培養出這種純菌種。
⑥ 科赫的生平成就有哪些
科赫在1843年生於德國漢諾威的一個小城鎮里。中學畢業後,他考進了哥丁根大學醫學院。1866年,23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取得了醫學博士學位。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科赫在部隊醫院里當主治軍醫,他救護過許多傷員,並治療過成百名患傷寒症的士兵。科赫在這一崗位上獲得了對他後半生很有價值的醫療經驗。
從軍隊里回來不久,科赫被聘請擔任沃爾斯頓的地區醫生。他得為市鎮居民和附近地區的農民看病,還得為牲口治病。他在這一崗位上呆了8年,此時他開始系統地研究細菌學這門新興的學科。這8年對他來說是太重要了。
1875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有個農民急匆匆地闖進了科赫的診室。「醫生,請幫幫我吧。我有3頭肥羊,今天早上還挺好。現在一頭突然死了,另一頭快死了,而第3頭仍很健康,我真不知道它們犯了什麼病。」
「唉,肯定又是炭疽病。」科赫嘆了口氣,跟著那位農民走到了牲口棚里。他看到的情況正是預料之中的。他只好沉痛地告訴那農民:「這是炭疽病,沒有救了,那第3頭羊也可能會在明天早晨死掉。」
說著,科赫取出一個干凈試管,從死羊身上抽出一些血,帶回去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他在其中看到了一些浮動著的,形狀像小枝條那樣奇怪的小東西,有的非常短,形狀像小棍,有的像是拴在一起,形狀像一條線似的。這些蠕動著的小棍和線條是在科赫預料中能看到的東西。因為幾個月來,他在每一例死羊的血液中,都能看到這樣的小東西。
現在幾乎可以肯定,這些小東西正是傳染炭疽病的兇手。為進一步證實這一點,科赫讓一些小白鼠感染上炭疽病,然後取了死鼠特別腫大的脾放到顯微鏡下。科赫激動了,因為他又看到了那熟悉的棍狀、線狀微生物:果然是這些小東西在作祟!
「必須在動物體外培養這些小東西,才能親眼看到它們的生長過程。」於是,科赫將死鼠的脾放進培養液中,觀察它的變化。兩小時之後,從顯微鏡下看到,這些小東西開始分裂、成長;再過幾小時,液體中滿是這些小東西,它們互相亂七八糟地糾纏在一起,亂成一團。
科赫雖然意志堅強,但看到這些微小的兇手如此快速的繁殖,也不由得毛骨悚然:「原來它們會成百萬倍地迅速繁殖。怪不得在很短時間內便會布滿健壯動物全身,使動物很快死亡!」
又經過一系列的實驗,科赫還證實了這樣一點:一種細菌只能引起一種疾病,炭疽病只能是由炭疽菌引起的。
科赫在醫學上的成就一個接一個:1880年,他分離出傷寒桿菌;1881年,發明蒸汽殺菌法,並在印度和埃及發現了霍亂弧菌;1882年,又分離出了結核菌;1883年,發明了一種預防炭疽病的接種法……在與細菌的屢次斗爭中,科赫節節勝利,被人譽為「細菌學之父」。
有人曾統計過,科赫為人類的醫學寶庫增添了近50種醫治疾病的方法。為表彰他對醫學,特別是細菌學發展的功績,1905年,科赫被授予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⑦ 科赫對於結核病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1888年,科赫被任命為柏林大學衛生學院院長和教授後,在研究領域更是捷報頻傳。在柏林召開的第10屆國際醫學代表大會上,他作了《論細菌學研究》的報告。在1901年倫敦不列顛結核病研究大會和1908年華盛頓國際結核病大會上,他的關於家畜結核病的文章,以及《人、牛結核病區別》的報告,又像一聲聲霹靂,再次使醫學界震驚。
⑧ 羅伯特·科赫的科學成就
科赫毫不動搖,他在漢勒、達萬等醫學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用固體培養基的細菌純培養法,第一次培養和分離出炭疽桿菌。又在271號樣品中發現了結核桿菌,並認為該菌是引起各型結核病的病原。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協會的會議上,他宣讀了自己發現結核桿菌的論文,所有與會者無一批評和異議。這一天成了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此後他又發現了霍亂弧菌,找到了霍亂病交叉感染的途徑和治療控制的方法。他還揭開了鼠蚤傳播腺鼠的秘密,很快控制了腺鼠疫的流行。1890年,他發現了結核菌素。在科赫身邊,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細菌奇跡出現,被後人尊為細菌學鼻祖,被授予德國皇冠勛章,並因結核病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1873年羅伯特·科赫在他30歲生日那天,他的夫人用全部積蓄買了一台顯微鏡送給科赫作為生日禮物,從此科赫把業余時間全部花在顯微鏡上,潛心研究細菌與疾病的關系。1876年他分離出炭疽桿菌,這是人類第一次證明一種特定的細菌是引起一種特定的傳染病的病因。1880年他分離出傷寒桿菌,1881年他發現了霍亂弧菌,1882年3月24日他又分離出結核桿菌,並在柏林的一次醫學年會上宣布了分離出結核桿菌,這在醫學上是一次偉大的發現,那時他只有39歲。後又發明了結核菌素,給危害人類健康最甚的結核病的防治作出了寶貴的貢獻。1882年4月10日科赫在《臨床周報》上發表了論文《結核病病原學》 。
科赫不僅發現了許多病原體,而且許多細菌學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技術都是他奠定的。有人統計過,科赫在醫學寶庫中,曾增添了近50種診治人和動物疾病方法。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科赫成了傳染病的剋星。1905年科赫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10年5月27日,在德國巴登的一個療養院里,一位65歲的老人由於過度勞累心臟病發作,坐在一張椅子上靜靜地與世長辭了。即便這時,他身邊仍然帶著他那台心愛的顯微鏡。有一首紀念詩寫道:「從這微觀世界中,涌現出這顆巨星。您征服了整個地球,全世界人民感謝您。獻上花環不凋零,世世代代留美名。」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2年宣布,將每年的3月24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各個國家紛紛發行以抗結核病內容為主的紀念郵票、附捐郵票、防癆郵票,為該病的治療、預防和科研作出了貢獻。圖4是德國(1944年)紀念科赫誕生100周年發行的郵票。柏林,前蘇聯紀念科赫逝世50周年發行的郵票;中國、墨西哥、越南、泰國為紀念科赫發現結核桿菌100周年而發行的紀念郵票。
2003年,經過全球10個國家的科學家的共同努力,終於確認了冠狀病毒是SARS的病原體。最終判定這種冠狀病毒是否真正的元兇,依靠的是100多年前德國偉大的細菌學家科赫提出的「科赫原則」——「它必須在所有病人身上發現病原體;必須從病人身上分離並培養出病原體;把培養出病原體接種給動物,動物應該出現與病人相同的症狀;從出現症狀的動物身上能分離培養出同一種病原體。」
發現結核桿菌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類為征服自然界,包括各種「不治之症」,演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據史料記載,危害人類的的鼠疫,在世界上曾經發生了三次大的流行,每次大流行都奪走了億萬無辜的生命,到處是「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的悲涼景象。肺結核病,我國古稱「癆病,」國外有些國家稱為「黑死病,」也曾被視為絕症,一旦染上,幾乎沒有康復的希望。此外,霍亂、炭疽、昏睡病,都曾橫行人類,給人類造成嚴重的災難。然而,人類的本質力量在於征服自然。在人類同各種疾病作斗爭中,羅伯特·科赫是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1905年他因研究結核病,發現結核桿菌與結核菌素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但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他一生的工作奠定了醫用細菌學的基礎,為人類征服結核、炭疽、霍亂、鼠疫等危害極大的傳染性疾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被人們譽為「瘟疫的剋星。」
科赫由於研究細菌所取得的成績而飲譽德國。1880年,他轉到柏林帝國醫院工作。隨後他研製出了兩種重要的細菌學技術。一是用固體培養基進行的細菌純培養法。這種方法解決了用液體培養基培養細菌時,各種細菌混合生長在一起而難以分離的矛盾。在固體培養基表面,一個孤立的細菌固定地在培養基的某一點上生長,不斷地分裂,形成一個個可見的菌斑,這些菌班是一團聚在一起的源出一個品種的菌落,然後可以把這些菌落很方便地移種到其它的培養基上或接種到動物體內。科赫通過純培養法否定了微生物形態變幻莫測的多態性學派的觀點,但是他認為微生物的形態是永恆不變的觀點,則是片面性的。為了清晰地觀察細菌的形態,科赫還發明了用苯胺對細菌進行染色的細菌染色法。同時他還發明了帶照相機的顯微鏡,能夠直接拍攝所看到的細菌。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科赫提出了一個確定病原菌的重要准則——科赫定理,即在患病的生物體內能夠找到一種致病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能夠提取並接種到健康的同種動物體內引起相同的病症,新染上疾病的動物,一定能提取與先前接種的相同的微生物。
利用這些定理和技術,科赫分離出了許多種疾病的致病菌。其最突出的發現及將他推向事業的頂峰的是他在1882年成功地分離出引致可怕的結核病的致病因素——結核桿菌,並論證了它的致病機理。1890年,他培養出結核菌素,並用來診斷和治療結核病。
哪裡有疾病流行,哪裡就有科赫的身影。1883年,他率領醫葯專家深入埃及和印度災區,研究淋巴腺鼠疫和霍亂。在那裡,他發現了致病的霍亂弧菌,提出了預防霍亂流行的方法,為此,他受到德國政府給予的十萬馬克的獎勵,並在1885年被聘為柏林大學的衛生學教授。不久,他又旅行非洲研究昏睡病。
1897年到1906年間,他通過一系列工作指出淋巴腺鼠疫的傳染媒介是寄生在鼠身上的一種虱子,昏睡病則是由采采蠅傳染。這項發現綜合其他學者關於瘧疾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瘧疾的新方法,即消滅攜帶致病物的傳播者——昆蟲媒介。
科赫為保護人類的健康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晚年時他因心臟病住進巴登巴登溫泉療養院,在療養期間,他還念念不忘細菌學研究。1910年5月17日,在療養院逝世。他的功績將永遠激勵人們去開辟戰勝疾病的新天地!
⑨ 經過不懈的努力,科赫終於得到了什麼研究成果
1882年3月的一個晚上,柏林的夜空下著雨,在施普雷河畔一幢庄嚴的大理石建築物內,柏林生理學會正在舉行報告會。德國科學界最卓越的人物都來了……在這個報告會上,科赫報告了他的研究成果——《論肺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