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新華日報頭條成果轉化激活

新華日報頭條成果轉化激活

發布時間:2021-06-04 17:23:47

A. 新華日報1953年元月1日的創刊號頭版頭條)。

《新華日報》創刊於1938年1月11日
全國公開發行
一直持續至1947年2月28日。
解放後,《新華日報》於1949年4月在南京復刊

所以你的時間節點是不對的,1953年1月1日不是什麼創刊號
1953年1月1日的頭版頭條是:
江蘇省人民政府舉行第一次政府委員會議,宣布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B. 請問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國家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 申報的流程分別是什麼 請詳細點,到那些部門。

申報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需要提交:認定申請表、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一些附件。
附件大概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書、項目實施所應具備的固定資產證明(固定資產清單、購置發票復印件、房屋租賃合同或房產證)、申報單位上年度的財務報表以及最近一個月的企業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及報表附註等。財務報表應加蓋申報單位印章(當年注冊的新辦企業,須報送企業注冊時的驗資報告和最近一個月的企業財務報表)。可說明知識產權歸屬和授權使用的證明文件:如:專利證書、軟體著作權、技術轉讓合同、產權使用授權書,產權使用認可書等的復印件等。特殊行業許可證。對醫葯、醫療器械、農葯、計量器具、壓力容器、郵電通信等有特殊行業管理要求的新產品,申報時必須提交相關主管機構出具的批准證明;
除此以外,如果有高新證書、用戶報告或者一些獲獎證書,也可以加上會更好的。

申報創新基金的話首先要進行注冊,注冊流程為:
1.申報創新基金的企業,在創新基金網站上在線填寫企業注冊信息;
2.下載法律文書、注冊信息表,法人代表簽字,企業加蓋公章;
3.將企業注冊資料:加蓋企業公章的企業注冊承諾書、企業注冊信息表、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國稅登記證、地稅登記證、企業章程、驗資證明等的復印件一並送交企業選定的服務機構進行認證;
4.服務機構審驗合格後激活企業身份,企業完成注冊。一經注冊,原則上企業不得變更注冊信息;
5.注冊後沒有申報國家創新基金的企業注冊資料由項目組織單位每年年底一次性集中寄送管理中心備案

注冊好用戶名後開始申報流程:
1.完成注冊的企業,按注冊時提供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創新基金系統,選擇申報項目欄目進行操作;
2.按照系統的詳細提示,了解和明確操作要求,並提交相關的承諾書和聲明;
3.按照系統的詳細提示,填寫申報材料(創新基金申報系統提供了詳細的指標定義和解釋、填報說明和要求、以及部分相關學習知識,企業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填報過程;服務機構也可以通過在線方式進行具體的指導);
4.企業將填寫完成的內容發送服務機構,同時將相關附件的書面副本由企業法人代表簽字、企業加蓋公章後報送服務機構;
5.服務機構對企業申報資料進行審核認證,提出修改完善意見和建議;協助企業進行相關的修訂工作;
6.服務機構將完成審查認證的資料報送項目組織單位、推薦單位,項目組織單位、推薦單位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核後,項目組織單位進行地方基金技術評審和財務評審,立項後由推薦單位推薦;

C. 基於制度變遷理論的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現狀

合理的、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國內學者從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投資機制創新、知識產權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風險投資機制創新

趙達薇(2004)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經驗,提出只有加快發展風險投資體系,才能彌補科技成果轉化階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籌資能力、國家財政支持、私人資金投入和銀行貸款之間的空白。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資機制來保證風險投資資金充足。張興隆(2000)進一步認為風險投資體系的建立能夠激活資本運作市場,疏通融資渠道,使風險與權益有機結合,變過去那種單純的融資形式為投資、監管、參政議政有機融合的機制。這樣一來,對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論證更充分,評估更客觀,結論更准確。項目各方一旦達成共識,成果的轉化就得到了根本的保證。

張璞、張學東(2001)認為風險資本是適應高新技術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而成長起來的融資工具,通過風險投資機制的建立可以解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不足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建立風險投資機制:以風險投資基金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民間力量,使風險投資來源社會化,鼓勵銀行、保險公司、企業集團向風險投資公司參股,活躍風險投資資本市場。提高項目評估、會計審計、法律咨詢和產權界定等機構的服務質量和信譽,發揮他們在風險投資活動過程中的作用。除證券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以外,我國還應建立一個全國性集中管理、統一監管、規范運作的第二板塊市場用以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為風險資本提供多層次的上市與退出投資渠道。政府應加強對風險投資的宏觀調控和引導,通過特別法形式,為風險資本運作提供特別的法律依據。政府還應運用稅收杠桿和優惠信貸等手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為風險投資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胡薇薇(2006)對此持相同的意見,但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針對高新技術產品的科學評估體系,評估非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和收益,以減少風險投資企業的盲目性。

鄒東俊(2002)則從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角度指出,高校應與風險投資公司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夥伴關系。這樣,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可以揚長避短,優勢互補。高校在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公司在融資、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

(二)構建合理的知識產權制度

鑒於知識產權在制度變遷中的重要地位,對於知識產權的研究較豐富,各位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對策建議。

曹欽潤、蔣美仕(2004)認為知識產權制度障礙的本質是人為的社會體制或制度與科技發展內在客觀規律之間沖突的具體體現,可以綜合運用《財政法》、《產權法》及其他相關政策配合引導和開拓市場,通過市場自動合理配置科技研發資源和推動研發過程的良性運行,促進資本與技術、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從而實現官、產、學、研、商的一體化。

楊萍、張源(2010)指出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建立在科技成果產權邊界清晰的基礎上,科技成果的產權邊界清晰將有助於科技成功產權所有者獲得合理的回報,增加科技項目研發的投入,也更有助於風險資金的進入。在科技成果的產權界限明晰以後可以通過科技成果的產權登記程序,完成科技成果的產權信息公布,這必然有助於科技成果信息平台的形成,使科技成果信息平台成為有源之水。

李序南(2004)認為我國在專利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缺乏專利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對專利戰略知識的了解和研究;二是沒有建立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和形成較強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專利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的關鍵,就是要提高整體的專利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對專利戰略的運用能力以及建立以市場為核心的企業自主技術創新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加強專利戰略管理的組織建設專業人員的配備和培養,以促進企業專利運作機制的形成和完善;有選擇性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並改造一批傳統產業;對高技術研究成果的評價要從以發表論文數量與水平為主轉變為以獲得發明專利為主;將使用權和收益權更多地讓利給承包單位和發明人,以利益機制調動專利發明人和實施人的積極性;建立支持海外專利申請的政府基金制度,使我國民族工業在國際市場上得到保護,通過採取一系列稅收減免制度和專利產品的政府采購制度,帶動企業開展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的活力;建立產學研合作和企業合作共享機制,實現創新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與使用;通過產權流動組合機制,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多渠道、多投資主體參與技術創新合作和科技投入動力機制的形成;加強專利信息發布和交流制度建設,促進專利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專利流通。

郭洪波(2005)通過對比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制度,發現相對於經濟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激勵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方面還有完善空間。建議從下列幾個方面完善:完善知識成果產權歸屬制度,對《專利法》、《著作權法》中「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做出明確、具體的界定,並增加可操作性,以解決科研單位與科技人員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權益平衡機制。降低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的期限,切實改變申請專利人的時間成本過高的問題。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股權化的法律制度,對知識產權投資的定義、種類、作價方式、出資比例、出資方的權利義務等做出規定,以激勵科技知識成果的迅速轉化。在科技成果轉化法律制度中增設懲罰性損害賠償規定,為科技創新主體及權利人提供更充分的司法保障。

趙達薇(2004)從分配的角度討論產學研聯合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指出在產學研聯合的實踐中,多以技術轉讓的一次支付方式為主,這種分配方式難以體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不利於產學研聯合的良性發展,建議逐步建立起產學研合作創新利益與風險共擔的責任制度,實現分層次、分階段分解風險責任,使收益的大小取決於投資的多寡、項目進展主動權的控制等因素。

冷俊峰、李明生(2008)從知識產權發明者的角度出發,指出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要建立專利等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科研成果要多方籌集經費,積極申請專利,形成專利創造、保護、應用體系。考慮到專利等知識產權對科技人員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可以根據《合同法》和《專利法》的規定,約定單位與科研人員個人知識產權的權屬比例,進行有效的產權分割,通過明晰產權,為專利成果的有效轉化打下基礎,還可以防止科技人員對分配方式的不滿意所造成的成果流失。

錢鋒(2011)則從專利權質押融資的角度建議政府建立專業權威的技術評估機構以防止不同機構對專利權價值評估的結果差距較大。盡快制定專利權質押貸款政策及其相關的評估、流轉、擔保、貼息等政策,構建相應的運作平台、操作規程和專家庫並設立專利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銀行發放的專利權質押貸款進行風險補償。

郭百濤等(2003)則指出了專利文獻的重要性,強調專利文獻是集技術信息、法律信息、經濟信息於一體的信息載體,蘊藏著巨大的戰略信息資源,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可為國家的科教興國和技術創新工程提供戰略決策依據,促進科技成果信息流通,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

(三)科技成果轉化體制創新

制度會形成一種外在的壓力,促使相關各方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於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主要有下列觀點:

伍湘(2002)認為我國科研和生產兩分離的現狀使高技術成果難以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應實行政研分開,鼓勵科研院所以合理的方式進入企業,或按企業化方式運作,以縮短科學、技術、生產彼此之間的距離,促進潛在生產力迅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張璞、張學東(2001)也指出目前科研院所所屬的企業存在股本結構過於單一、企業體制運作不夠規范、企業資產界定不清等問題。建議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把科研院所向企業轉制,少數大型科研院所可組建成控股公司,行使國有資產經營與產權管理。對於中小型科研院所,可轉製成科技型企業,或直接進入大企業集團,或轉變成面向企業面向市場進行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和咨詢、技術培訓的知識密集型企業,或成為中介服務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

梅昌超(2003)認為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忽視科研成果市場開發前景的評價體系導致科研與市場脫節。建議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科技體制;改革科研經費撥款制度,對大多數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減少政府撥款,實行技術合同制,迫使其科研工作更多地面向市場;發展技術市場,推動技術成果的商品化;改變科研機構與企業相脫離,研發、中試和成果的產業化相分離的現狀,推動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分流與重組,鼓勵科研機構轉制或進入企業;國家直接評價體系范圍縮小,主要用於「直接控制項目」,鼓勵理論型研究;建立市場評價體系,用於「市場主導型項目」,主要以成果轉化收益和社會評價形式出現;激發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把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作為研究機構的科研立項、經費投入和評估的重要指標。

譚華等人(2010)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先決條件是科技成果本身是優質的,為提高科技成果的質量,應對那些技術先進、應用性強、有明顯經濟效益並能自創條件盡快完成研究任務的選題在立項、申報予以傾斜;在項目研究進程中,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督促;在成果鑒定時,嚴格按程序執行成果鑒定,保證鑒定質量。除此以外,要正確確定科研投資的比例並逐步形成制度化,既要加強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促進成果轉化,又要保證基礎研究工作的科研後勁。要徹底改革科技立項、科研選題、課題組織、成果評審及職稱評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科技項目立項選題,要立足和面向市場,一切以市場競爭力、市場效益、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技成果的評審,要拋棄完全由「專家評審」的弊端,建立起「專家評審」與「市場評審」,「用戶評審」和「管理評審」相結合的新機制,真正實現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與生產應用和市場經營的內在結合。

(四)其他相關研究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種制度創新外,很多學者還從其他角度給出了制度變遷的建議。

王水平、蔣寒(2005)等學者指出,當前我國的技術市場發育仍不夠完善,科技服務中介機構成長不力,經紀技術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使得技術市場的交易規模及成交率受到嚴重製約,要改變這種現狀,應該進一步完善對技術市場的宏觀管理,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秩序,並促進技術市場在規模、結構、水平和管理上的發展。推動技術市場與信息、勞務、金融、產權等市場對接,構造全國性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並通過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重新配置,合理利用高校的科技資源,不斷完善技術市場,建立市場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楊萍、張源(2010)從信息平台的角度指出,科技成果信息平台的缺失會導致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無法適時地根據供求制定引導性的政策,從而致使科技成果轉化的「官產學研」一體化鏈條無法建立的惡性循環。通過交易市場的建立,企業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尋求資金、技術成果,應用多種組合,始終在科技成果產權流轉與整合中保證獲得最大收益。

D. 科研項目申請中,項目的組織管理措施如何寫

企業科研項目管理制度
一、總則
為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水平,加強對企業科研項目的管理,使***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科技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並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二、科研項目管理
(一)目的:
科研項目管理是指課題從立項論證、組織實施、結題驗收等過程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企業科研項目實行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管理,保證科研計劃圓滿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競爭力。
(二)科研項目種類
1、國家、省、市級立項項目;
2、橫向委託與合作項目;
3、企業科研開發項目;
4、其他項目或課題。
(三)科研項目的立項
企業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科研開發項目立項指南,確定重點支持的研究方向。
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由企業研發中心統一組織,項目的選題根據各類計劃的要求,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由企業確定並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申報。研發中心代表企業對外申報項目。
橫向委託與合作的項目,如果研究內容達到企業科研開發項目水平的,由項目承擔單位要求,經企業批准,可以列為企業科研開發項目。
企業科研開發項目,是企業科研、開發項目的主體,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市場前景、項目所處的研究階段、對企業發展的意義等,將企業科研開發項目分為三個級別:企業科研項目、企業開發項目、企業工作或預研項目。
申報科研項目按以下程序進行:
申報項目應填寫《***企業科研開發項目立項申請書》,報研發中心。
立項申請書需寫明:
(1)項目名稱;
(2)立項目的;
(3)項目的目標和主要研究內容;
(4)簡要的工藝流程圖、設備原理圖及相關說明和關鍵技術介紹;
(5)項目的考核指標;
(6)項目進度計劃及階段目標;
(7)項目經費預算:
主要參加人員等內容。
研發中心對提交的立項申請書進行形式審查。
企業主管總工程師對所有提交的立項申請書進行技術審查。?2.4?企業項目管理委員會在聽取項目申報人對項目的介紹後,根據企業的發展對項目進行審查,形成意見,明確建議立項的項目、暫緩立項的項目以及不予立項的項目,報企業分管領導最終審查。
企業分管領導根據企業項目管理委員會審查意見,確定具體的立項項目、項目級別、保密事項、並確定科研經費,報企業總經理審定批准。經批准立項的項目,由研發中心向各項目組下達《技術管理》通知,項目正式立項。
(四)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
為保證科研開發計劃的嚴肅性,科研項目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項目負責人應按照項目內容和進度要求完成科研任務並及時做好結題工作。
項目的研究內容不得隨意改變。如因特殊情況擬局部變更內容的,項目負責人應提出書面報告;未經批准而變更研究內容的,按未完成處理。
項目負責人一般不得隨意更換。因特殊情況(如病休、調動、離職等)離開該項目研究工作半年以內者,要確定臨時負責人並在研究開發中心備案。如時間超過半年或有其他原因需更換項目負責人的,須報企業研發中心批准,其中國家、省、市計劃項目由研發中心報項目下達部門審批。如無合適人選更換則按中止項目辦理,並按規定追回剩餘經費。
研究計劃執行過程中,項目負責人每年年末須編寫項目年度工作總結,並提出下一年度的研究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報研發中心。
科研項目應按時完成。因故需要延長時間的,項目負責人應在結題期限前一個月提出並提交《科研項目延期申請報告》,報研發中心批准,其中國家、省、市計劃項目由研發中心報主管部門批准。
因故須中止的科研項目,應按《國家計劃項目合同》或《科研開發項目合同》明確的有關條款規定辦理中止手續。
研發中心對企業的在研項目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抽查,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年末,對研究開發項目進行總結,並對各部門
的研發情況提出考評意見。
(五)科研項目的結題驗收
科研項目應嚴格按計劃組織實施,按時結題。各類項目結題時要按照有關計劃要求和合同要求,實事求是地進行工作總結和技術總結,完成工作報告和研究開發報告。項目完成後,首先由研究開發中心按照《***企業科研開發項目立項申請書》組織進行驗收,並簽署驗收意見。最後提交研發中心組織科技成果鑒定。
科技項目完成後,應及時進行歸檔工作,提交的材料包括:立項報告書、試驗過程記錄、計算書、設計圖紙、相關圖片錄象帶、性能測試報告、應用試驗報告、用戶協議、查新檢索報告、項目研究工作報告和項目研究成果報告等。
三、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制度
國家或地方政府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申報成功後,上級下撥的科研經費由研發中心管理,按照項目過程的階段和需要分配經費。
橫向委託與合作項目,外來經費由研發中心代管,由所在單位負責分配,企業配套經費由研究開發中心按照項目過程的階段分配和使用進行管理。
企業科研開發項目,經批准後,經費同時確定,全部經費由企業承擔。科研經費下達方式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一般項目按三個階段分配下達:第一階段,立項批准後下達總經費**%;第二階段,中期考核合格後下達總經費**%;第三階段,項目通過結題驗收並提交完整的材料(包括:試驗過程記錄、計算書、性能測試報告、應用試驗報告、用戶協議、查新檢索報告、項目研究工作報告和項目研究成果報告等),再下達**%。一些特殊項目,根據項目的計劃進度和進展情況分批下達。
科研開發經費實行專款專用,財務上為每個課題設一個帳戶,項目批准後,資金同時打入帳戶。設立《科研經費使用薄》,由項目負責人掌握,明細經費使用內容和金額。
對於將經費挪做他用或報銷金額與實際不符的,一經發現立刻暫停下達經費,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四、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辦法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對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
新產業等活動。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激活科技人員創造性,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鼓勵各部門和有關科技人員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對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取得成績的個人和部門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辦法》給予獎勵。
五、附則
本辦法由企業研究開發中心負責解釋。
本辦法自****年**月**日起試行。
對於國家、省、市計劃項目要嚴格執行各類計劃的管理辦法。當本辦法與國家、省、市計劃管理辦法有沖突時,以國家、省、市計劃管理辦法為准。

E. 中央到地方的一攬子政策激勵大禮包都是什麼

記者近日獲悉,作為收入分配改革七大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人員群體正不斷收獲從中央到地方的一攬子政策激勵大禮包。中央層面,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我國允許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兼職地方層面,近日北京、山西、遼寧、安徽、山東等地密集出台政策,鼓勵科研人員「下海」兼職,或者激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專家表示,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科研人員的收入分配結構,促進有競爭力的科研人員持續增收;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效應 創新創業積極性再獲激發

專家表示,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員增收更多體現了知識價值,知識要素參與國民收入分配,不僅對收入分配結構改革是個重要轉折點,也將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當前出台的激勵政策,一方面能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另一方面也會因效仿效應和『羊群效應』,對其他科研人員創新創業起到激勵作用。對於我國來說,未來不論是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還是進入科技強國,都與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密不可分。」王宏偉告訴記者。

而在程傑看來,科研人員作為人力資本水平最高的群體,最具有潛在生產效率,以往因為受到體制約束,人力資源存在閑置浪費現象,當前出台的系列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人力資源潛力和提高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專家也表示,雖然國家和地方層面密集出台了很多激勵政策,但目前不少單位出台的細則還不夠,還沒有實現所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全覆蓋。下一步還需要各個機構盡快出台相關細則並強化落實。

王宏偉還指出,在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尤其是創業中,政策扶持仍需加強,這主要體現在科研人員創業初始資金的投入。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來說,金融政策還需要創新。特別是在科研人員創業初期,風險基金的進入對於支撐科研人員創業是個重要保障。同時,目前我國創新創業還沒有形成不同階段的風險分擔機制,下一步應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程傑則建議,今後應進一步理順科研人員和項目的公共屬性與市場屬性,應該走向市場的就讓市場決定其價值和收益,不再受制於制度評價和相關約束,對於公共屬性強的基礎性研究則需要財政保障,不受市場干擾,也不宜由市場評價。

科研人員有市場了,可以大有作為,貢獻個人最大的能量!

F. 求2000-2002哈爾濱動遷法 150分

【法規標題】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已廢止)
【頒布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
【發文字型大小】
【頒布時間】1997-1-30
【失效時間】2002-4-18

【全文】
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已廢止) ——附加英文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

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黑龍江省城市建設動遷管理條例》和國家、省住房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進行城市建設或者政府為解決危房棚戶區居民住房,需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引起的搬遷、安置、補償等拆遷事宜,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或者市、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單位。
本辦法所稱被拆遷人,是指持有合法產權證照或者依法批准建設的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含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持有合法使用證照的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使用人。
第四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舊區改建和土地凈地出讓的原則。
第五條 拆遷人應當依照本辦法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應當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六條 市房產管理部門是城市房屋拆遷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下設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拆遷辦),負責發布房屋拆遷通告、公告、核發房屋拆遷資格證書、房屋拆遷許可證,受市拆遷行政
主管部門委託查處違反辦法的行為等城市房屋拆遷日常管理工作。
區人民政論下設區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區拆遷辦),負責依據本辦法管理轄區內城市房屋拆遷日常工作。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辦法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貢責房屋拆遷的組織工作。
市規劃、土地、公安、工商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一般規定
第七條 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統一拆遷工作。
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組織取得市拆遷辦核發的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統一拆遷。
第八條 擬進行房屋拆遷的單位在取得用地批准書和規劃部門確定的拆遷范圍文件後,可申請市拆遷辦在擬拆遷地段發布通告。
自通告發布之日起,在拆遷范圍內,不準新建、擴建、翻建、改建、裝修房屋及其附屬物,不準改變房屋用途,不準進行房產交易、互換、借用、析產、贈與、租賃、典當、抵押、調配。
第九條 通告發布後,市拆遷辦應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停止核發拆遷范圍內營業執照;通知市公安部門停止辦理向拆遷范圍內遷入居民戶口或居民分戶。因出行、軍人復轉退、婚嫁等確需入戶的,經市公安或者民政部門批准後,方可辦理。
第十條 建設單位需要拆遷房屋,應當向拆遷房屋所在區拆遷辦提出申請,經區拆遷辦審核,報市拆遷辦批准,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
政府組織統一拆遷的,由市、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單位,向市拆遷辦提出申請,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
第十一條 申請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文件和資料:
(一)建設計劃、投資指標、建設規劃和建設用地審批文件;
(二)拆遷安置費用全部到位的證明、建設項目資金百分之三十到位的證明和其餘部分建設資金來源證明;
(三)經市規劃部門批準的安置用房位置圖;
(四)拆除房屋產權注銷登記通知;
(五)拆遷方案。
第十二條 拆遷人與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應當簽訂委託拆遷安置協議書,並按規定標准向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交納安置建設、工程配套、補助、補償和委託拆遷費用,由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組織拆遷承辦單位實施拆遷。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區遷辦,不準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三條 房屋拆遷許可證發放後,由市拆遷辦向拆遷范圍內的被拆遷人發布房屋拆遷公告,公布拆遷人,拆遷承辦單位、拆遷范圍、搬遷期限、進戶時間等;拆遷房屋所在區拆遷辦和拆遷承辦單位,負責向被拆遷人宣傳拆遷有關規定和制度。
第十四條 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應當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規定拆遷,不準擅自改變拆遷范圍或拆遷期限。
第十五條 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與被拆遷人應當按本辦法規定,在搬遷期限內就安置地點、安置面積、補償辦法、進戶時間、有關費用發放以及違約責任等項內容簽訂書面協議。個別被拆遷人不能在搬遷期限內簽訂協議的,被拆遷人應當先搬遷,後補簽協議。
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後,可以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第十六條 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與被拆遷人按本辦法第十五條一款達不成協議的,可向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拆。
在訴訟期間,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已對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臨遷用戶,不停止搬遷的執行。
第十七條 被拆遷人超過規定的搬遷期限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的,由區人民政府作出責令限期搬遷的決定,逾期不搬遷的,由區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搬遷,或者由區拆遷辦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搬遷。
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不得擅自對被拆遷人實施強制搬遷。
第十八條 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不準對未搬遷的被拆遷人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氣,不準拆扒未搬遷的被拆遷人的房屋。
被拆遷人不準借故拖延搬遷阻礙建設、辱罵毆打拆遷工作人員、妨礙拆遷工作人員執行公務,不準強佔住房。
第十九條 對被拆遷人安置的新房,應當符合建築設計規范,不得設計、建設無採光的居室、廚房或樓梯間。
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用於安置被拆遷人的新房,不符合前款規定的,應當予以調換。
第二十條 拆遷承辦單位負責拆遷的工作人員,應當經市拆遷辦統一培訓,持證上崗。
第二十一條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費,由市拆遷辦按有關規定收取。

第三章 拆遷安置
第二十二條 拆遷人對應當安置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依照本辦法規定給予安置。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遷范圍內具有正式戶口和合法產權、使用證照的公民;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遷范圍內有合法產權、使用證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屬於從事生產或者經營的,還應當有營業執照。
第二十三條 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的安置地點,根據城市規劃對建設地區的要求和建設工程的性質,按照有利於實施城市規劃和城市舊區改建的原則確定。
鼓勵城市舊區住宅房屋使用人易地到新區安置。
第二十四條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新房時,由拆遷人或者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按單元立體提供安置房源,由區拆遷辦組織被拆遷人公開自選房號。
第二十五條 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原房屋使用面積,以承租證或者產權證標明的使用面積為准,未標明使用面積的,以實際測量的使用面積為准。
第二十六條 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的新房,按原房屋使用面積就近上靠標准戶型。最小標准戶型使用面積32平方米,每增加使用面積8平方米為一個檔次。標准戶型原則上是:一室半戶,使用面積32平方米;二室戶,使用面積40平方米,二室半戶,使用面積48平方米
;三室戶,使用面積56平方米。
第二十七條 危房棚戶區改造和市政公用工程以及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公益事業重點建設工程,需拆除房屋的,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對被拆遷人易地安置。
按本條前款規定安置的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應當按住宅建設成本價格購買全部產權。政府指定的單位應當按原房屋使用面積予以補貼。使用人家庭成員中職工所在單位也應當予以資助。
第二十八條 除本辦法第二十七條一款規定以外的其他建設工程,需要拆除房屋的,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對被拆遷人進行安置。
對被拆除的住宅房屋使用人易地安置的,由其按住宅建設成本價格購買全部產權。拆遷人應當按原房屋使用面積予以補貼,並予以資助。安置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用戶的其他建設費用,由拆遷人承擔。
建設工程有住宅時,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要求就地安置的,其原房屋面積部分按住宅建設綜合價格購買,超過原房屋面積部分按該地段商品房價格購買,給予全部產權。
第二十九條 用於易地安置區域內的被拆遷人,就地安置。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應當按住宅建設成本價格購買全部產權。補貼和資助事宜按本辦法第二十七條二款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在自有生活區建設住宅,拆遷人可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對被拆遷人就地安置。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應當按住宅建設成本價格購買全部產權,拆遷人應當按本辦法第二十八條二款規定予以補貼和資助。
第三十一條 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補貼、資助標准和資助范圍,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
住宅建設成本價格、綜合價格和商品房價格,由市物價部門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
第三十二條 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的新房,按使用面積換算成建築面積購買產權。使用面積與建築面積換算系數為1.5。購房款由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交納。
第三十三條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無力購房的,經市、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單位同意,並到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互換手續後,可與拆遷地段外有能力交納購房款的房屋使用人互換房屋。沒有條件互換房屋的,經市、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單位同意,由拆遷人按原房屋使用面積易地安置
,實行新房新租。
第三十四條 對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的新房,按原房屋建築面積安置。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原房屋店宅合一的,按下列規定安置:
(一)要求安置營業用房的,按原房屋使用面積和城市規劃要求安置;
(二)要求安置住宅的,按本辦法安置住宅房屋的規定安置。
第三十五條 安置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的新房根據城市規劃需要遷建的,由拆遷人負責遷建或者撥給相應的資金和材料,由被拆遷人自行遷建。
第三十六條 對居住的無照房屋,可以按原房屋實測的使用面積七折計算。
第三十七條 從城市區位較好地段遷入區位較差地段購房安置的,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以補貼標准為基數,按下列規定給予區效益差價和移距離補償:
(一)區位效益差價補償,每降低一個區位類別,增加補償15%;
(二)移位距離補償,1公里以上的移位距離,每增加2公里,增加補償5%。
第三十八條 對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的新房,產生面積差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新房使用面積超出應安置面積0.5平方米以上的,超出的使用面積,換算成建築面積,被拆遷人應當按住宅建設成本價的50%購買;
(二)新房使用面積比應安置面積少0.5平方米以上的,換算成建築面積,由售房單位按向被拆遷人售房價格的1.5倍給被拆遷人退款。
對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安置的非住宅房屋,產生面積差時,拆遷人和被拆遷人應當按商品房價格結算。
第三十九條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臨遷用房以自行解決為主。自行解決確有困難的,由家庭成員中職工所在工作單位協助解決。
第四十條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自搬遷之日起至通知進戶時止,為臨遷期。在臨遷期內,由拆遷人按原房屋使用面積每平方米每月發給8元臨遷補助費。臨遷期超過18個月的從逾期之月起,由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按原房屋使用面積每平方米每月發給16元臨遷補助費。
第四十一條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搬遷,由拆遷人發給搬遷費。屬一次性安置的,發給每戶搬遷費200元,屬臨遷安置的,發給每戶搬遷費400元。
第四十二條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臨遷用房由職工所在工作單位安置的,臨遷補助費發給職工所在工作單位;由拆遷人安置的,不發給臨遷補助費。
第四十三條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自行解決臨遷用房的,由拆遷人按原房屋的建築面積每平方米150元計發一次性臨遷補助費;由拆遷人幫助解決臨遷用房的,不發臨遷補助費。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遷往臨遷地點生產、營業的,在搬遷期間造成停產、停業的經濟損失,由拆遷人按被拆遷人實有在崗職工,發給每人一次性補助費100元。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在在臨遷期內無法進行生產或者營業的,由拆遷人依據市統計部門發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額的80%,按拆遷前一個月被拆遷人在冊實有職工人數(含離、退休人員)每人每月發給生活補助費;並由拆遷人依照被遷人上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30%予以
一次性補償。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因機器搬遷、拆裝發生的費用,由拆遷人按國家規定的貨物運輸和設備拆裝價格付給一次性補助費。
第四十四條 拆遷人和市城市綜合開發中心發放臨遷補助費和生活補助費,自搬遷之日起每6個月發放一次,在進戶前一次結清。

第四章 拆遷補償
第四十五條 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的補償,實行產權調換、作價補償或者產權調換與作價補償相結合的形式。
產權調換的面積按照所拆房屋的建築面積計算。作價補償的金額按照所拆房屋建築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結算。
被拆除的房屋應當經市房產管理部門評估作價。
第四十六條 拆遷人拆除市直管公產房屋,應當按安置面積對房屋所有人實行產權調換,不結算差價。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按本辦法規定購買產權的,拆遷人應當對房屋使用人按本辦法規定購買產權的,視為購買直管公產房屋,收取的購房款納入市房改資金和危房改造資金
第四十七條 拆遷人拆除其他單位所有房屋,應當作價補償或者實行產權調換,結算差價;被拆除住宅房屋所有人作價補償,收入納入房改資金。
第四十八條 拆遷人拆除個人所有的住宅房屋,應當作價補償。
個人所有住宅房屋出租的,所有人購買產權後,由所有人與承租人協商修改原租賃合同。
第四十九條 拆遷人拆除個人所有的非住宅房屋,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所有人要產權又要安置的,實行產權調換,按安置房屋的本體工程造價同原房重置價格結算結構差價;
(二)所有人不要產權要安置的,對原房作價補償;
(三)所有人不要產權不要安的,對原房按市場交易價格收購;
(四)所有人對出租房屋要產權,使用人要安置的,對所有人按本條(一)項規定執行,並相應修改原租賃合同;
(五)所有人對出租房屋不要產權,使用人要安置的,對所有人按本條(二)項規定作價補償,對使用人按本辦法規定予以安置。規定作價補償,對使用人按本辦法規定予以安置。
本體工程造價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
第五十條 在拆遷范圍內決定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屬物,由拆遷承辦單位組織拆除,未經拆遷承辦單位同意,其它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擅自拆除或損壞。
拆遷范圍內的違章建築或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及其附屬物,所有人應當在搬遷期限內自行拆除,不予補償;逾期不拆除的,由拆遷承辦單位組織拆除,以料抵工。被拆遷人私建的門斗、棚廈、圍牆、板障、禽舍、畜圈、菜窖等,自行處理,不予補償。
被拆遷人在庭院內栽植樹木,按有關規定處理。
對屬於本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房屋,由拆遷承辦單位組織拆除,不予補償。
第五十一條 拆除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代管、無合法繼承人或者產權不明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會同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對被拆除房屋的現狀拍錄照片、詳細記載。房屋檔案、資料,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保存。實行產權調換的房屋和作價補償的價款,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代管。
第五十二條 拆除有房產糾紛的房屋,在市拆遷辦規定的搬遷期限內糾紛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拆除。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拆遷前組織拆遷人墩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五章 拆遷中有關問題的處理
第五十三條 被拆遷人參與商定拆遷事宜,應當確定一人為全權代表。
被拆遷人佔用一定生產、工作時間搬遷或者參加拆遷會議,經區拆遷辦出具證明後,應當按出勤照發工資,不影響評比、獎勵。
第五十四條 被拆遷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和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家庭成員中的職工所在工作單位,應當協助拆遷人或者拆遷承辦單位做好臨遷安置工作。
第五十五條 被拆遷人按規定參加公開自選房號,取得新房證明,並換發遷入證後,方准遷入新房。

第六章 獎勵與處罰
第五十六條 對認真執行本辦法,在拆遷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給予表揚或者獎勵。
第五十七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市拆遷辦按下列規定處罰:
(一)違反本辦法第七條二款、第十條、第十四條規定的,責令停止拆遷,賠償經濟損失,並處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二款規定的,責令停止強制搬遷,並處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一款規定的,責令恢復原狀,賠償經濟損失,處以直接責任者和主管領導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四)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二款規定強佔住房的,責令退出強佔住房,賠償經濟損失,並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五)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責令停止拆遷,並處以拆遷承辦單位主管領導和責任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直至取消拆遷承辦資格;
(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分配結果無效,責令重新分配;
(七)違反本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責令限期發放補助費,並處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八)違反本辦法第五十條一款規定的,責令停止拆除,陪償經濟損失,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八條 對違反本辦法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和市、區拆遷辦的工作人員應當認真發行職責,嚴格執法,秉公辦事,不準利用職權徇私舞弊。
違反本條前款規定的,由其所在工作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起拆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執罰部門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一條 罰款使用的收據和對罰款的處理,按國家和省規定執行。

第七章 附則
第六十二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批准拆遷地段的房屋拆遷安置和補償等事宜,仍按原拆遷安置方面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三條 本辦法自1997年3月15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4年3月1日發布的《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1997年1月30日

G. 如何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科技成果評價

所謂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即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主要是考查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具體的體現材料如下:
著作權證書、新產品證書、檢測報告、查新報告、銷售證明(合同、發票、用戶意見)、生產許可批文、實物照片、獎勵證明、其他相關證明材料等。
高新要求企業,三年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達到12項以上,平均每年要完成4項以上的成果轉化,而且要是不同的產品,當然在原有的產品上進行的創新以及改進也算。
你可以根據以上所說來看咱公司的科技轉化能力,另外你看一下以上所說的證明材料里,咱公司是不是除了軟體銷售合同,其它的都沒有!
如果按你所說的,每個四個銷售合同,而且三年都一樣的話,沒有什麼技術創新,相同產品只能算一項。
可以和我聯系!
郵箱:[email protected]

H. 新華日報如何在斗爭中成長

新華日報》

1938~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機關報。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同年10月25日遷至重慶(參見彩圖插頁第142頁),報社先後設立了一些代銷處。《新華日報》在組織上先後受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四川省委領導,大部分時間是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他經常為該報撰寫重要社論和文章。該報的宣傳方針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立場,面向人民群眾,作人民的代言人。《新華日報》為中國共產黨從事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斗爭提供了有力陣地,在宣傳黨的政治主張,揭露國民黨的反共政策,開展統戰工作,組織群眾運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因而它遭到國民黨的限制、監視和迫害,1947年2月28日被強行封閉停刊。先後在《新華日報》擔任領導的有,社長潘梓年、傅鍾、張友漁,總編輯華崗、吳克堅、章漢夫、熊復。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該報曾辦過華北版、太行版、華中版,均隸屬當地黨委領導。
今天,我們把當年《新華日報》的這些報道介紹給讀者,就是要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把侵略者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是要謳歌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讓我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新華日報在硝煙中為抗戰吶喊

1938年是日寇大舉侵略中國的第二年,國民政府從南京撤退到武漢,又從武漢撤退到重慶。這一年的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誕生。在國民政府從武漢撤退的前夕,《新華日報》從武漢遷到重慶出版。1938年10月25日,是《新華日報》從武漢撤退到重慶出版的第一天。翻開這一天的《新華日報》,那一頁頁發黃的報紙,跳動著為抗戰吶喊的強音———

這一天《新華日報》的《發刊詞》說:

「本報願在爭取民族生存獨立的偉大戰斗中做一個鼓勵前進的號角……」

在這一天的報紙頭版上方,用醒目的粗大黑體字發出誓言:

「本報將盡其棉(綿)薄,提倡與贊助一切有利於抗戰之辦法,設施,方針,力求其迅速確實的實現,而對於一切阻礙抗日事業之缺陷及弱點,本報亦將勇敢地盡其報急的警鍾之功用。」

「本報深願與讀者諸君及全國同胞共同一致地高舉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之旗幟,而在解放的洪流中,樹立起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的根基。」

在這一天的《新華日報》上,四個版都濃墨重彩地報道了前方戰事、揭露了日寇暴行,介紹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如有一則消息說:

晉北寇軍陷重圍

我進襲五台迭獲勝

曲陽擊潰敵寇八百

(中央社壩曲廿四日電)晉北之敵,已陷重圍。廿一日夜,我夜襲五台東北南茹村,敵步騎五百餘,倉皇應戰,人馬自相踐踏。我軍浴血沖殺,敵傷亡過半,退據牆垣頑抗。我軍先以火力封鎖,繼即施行火攻,敵大部葬身火窟,殘余狼狽向西逃竄……

在消息《敵炸沉長江二商輪死乘客難民七千餘人》中,報道說,(中央社漢口廿四日上午十一時電)襄陽輪於廿三日晨,由漢開往宜昌,駛至上游廿八英里一帶,適遇敵機來襲,敵機見此商船,即猛烈投彈,並以機槍掃射。該船當即下沉。事後調查,該船乘客約二千餘人,均在兇殘敵機猛炸之下遇難……

(中央社漢口廿四日電)二十三日有鐵殼大煤船一艘,在城陵磯被敵機炸沉,內有難民約五千人,遇救者僅百餘人……

此外,還有消息「蘇聯真理報謂,抗戰勝利終必屬我,聯合抗日戰線已成有力組織」等。《新華日報》在第二天中國軍隊撤出武漢時,及時發表社論《堅持持久戰》,在報眼位置醒目地刊登毛澤東語錄「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

《新華日報》在保衛大武漢工作中,除留一部分人員堅持到10月25日最後一天外,其餘工作人員及全部機器材料於10月22日乘輪船撤退赴宜昌,途中突遇敵機襲擊,16名同志不幸壯烈犧牲。12月5日,《新華日報》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這一天,報紙發表社論,《追悼本報保衛大武漢殉難同志》。社論說:

「惟是本報產生於抗戰烈火之中,自始即為抗戰建國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於國家民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並在頭版上方用黑體字吶喊:

殉難烈士精神不朽!踏著烈士血跡前進!完成抗戰建國事業!為死難諸烈士復仇!抗議日寇非人暴行!血債應該用血來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這天,《新華日報》破天荒加張,由四版變為八版,用5個版刊登16個烈士照片和事跡介紹,以及各界人士的悼念文章。這16個殉難的新華報人是:潘美年,李密林,項泰,程德仁,羅廣耀,陸從道,李鑒秋,胡炳奎,王祖德,羅仁貴,潘香如,季履英,胡宗祥,許厚銀,李元清,易竟成。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

大篇幅報道「百團大戰」

鼓舞國人的士氣

翻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百團大戰」堪稱其中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當年的《新華日報》對此作了充分、詳盡的報道,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士氣。

百團大戰從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2月初,歷時5個多月。在通訊尚不發達的抗戰年代,《新華日報》在最快的時間內,用好版面、大篇幅、多形式,對百團大戰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8月25日,《新華日報》在二版刊登消息,報道朱德彭德懷率八路軍將士電慰受日軍飛機轟炸的重慶市全體同胞,首次向世人傳遞了「百團大戰」大捷的喜訊,報道開頭是這樣寫的:

「××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以敵機連日轟炸戰時首都重慶,害我無辜,故特率全體將士電慰重慶全體同胞,並以連日大軍出擊平漢正太同蒲等路之大勝利,以回答敵之慘暴罪行,為被難同胞雪恨……」有意思的是,同時還刊發了日本發言人此間的談話,稱「此次華軍集中大批兵力,破壞平漢、同蒲、正太鐵路,結果路基電報交通俱遭毀壞」雲雲。

8月26日,八路軍襲擊正太鐵路取得勝利消息傳到重慶,舉國沸騰,《新華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社論《以勝利回答敵寇暴行》,社論認為「只有抗戰,才是生路,只有團結抗戰,才能獲得最後勝利」。並為此發出「莊重和堅決的誓言」———

「我們決不會在敵寇慘暴的轟炸前面消沉屈服!敵機能夠破壞我們的財物,摧殘我們的肉體,消滅城市的繁華,卻絕對毀滅不了我們堅持團結抗戰的決心。」「我們將更努力於各自的本位工作,千方百計提高抗戰的力量。」「我們決用最大的力量,來堅持抗戰,鞏固團結,使民族解放這個全民的偉大事業,真能決定於全民的積極參加……」

9月9日,《新華日報》刊登長篇通訊《百團大戰在華北》,詳細介紹了百團大戰中各主要戰場的戰況及其意義,其中對八路軍襲擊敵寇主要目標是這樣敘述的———

「我×支隊於24日晚開始向預定之目標———正太井隊娘子關段及以北各據點敵人,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聲勢,數日來已獲得初步勝利,連克正太線上之乏驢嶺、北峪、地都、蔡庄等要點,另一部向岡嶺挺進……」「在白晉線上,20日晚冒大雨猛攻漳源車站(沁縣北),突破鐵絲網三層,沖入街內,於21日晨,始將殘敵肅清,適遇沁縣援敵向我反攻,亦被擊潰。我以一部繼續攻擊故城,與敵大的殺傷,並將沁縣至漳源鐵路完全破壞,24日晚,決死隊與×旅×團攻克魏家坡要點……」把黨報在戰爭年代所肩負的使命和作用表現得淋漓盡致。

「太平洋戰爭爆發」

告訴世人「消滅法西斯的時候到了!」

1941年冬季,太平洋戰爭爆發了。針對這則震驚世界的重大事件,《新華日報》作了濃墨報道。12月9日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標題為《日寇竟甘冒大險發動太平洋戰爭》報道了「寇陸海軍在馬來亞實行登陸,英美太平洋各根據地遭轟炸,英加澳荷等國對日本宣戰」的新聞。針對這則新聞,當日的《新華日報》還專門配發了社論:

太平洋大戰爆發

共同消滅法西斯惡魔的時候到了

日本帝國主義者挑動的太平洋大戰終於爆發了!日本強盜於八日上午正式對英美宣戰,而日寇空軍於七日便已開始大規模的轟炸夏威夷、珍珠港、關島、馬尼剌,日寇的海陸軍同時又侵入泰國與馬來半島。華盛頓的美日談話尚在舉行之際,而日寇的戰軍卻已出動,這種不宣而戰的無恥行為,恰與希特勒匪徒如出一轍,而且更甚於希特勒。我們軍民實表示無限憤慨!

日本強盜突然對英美挑釁,這決非偶然的,東條內閣,本是戰爭內閣,本報過去曾一再指出它的冒險性和投機性……

當日的《新華日報》頭版還刊登了好幾則與太平洋戰爭相關的重大新聞。如《羅斯福召特別會議將請國會對日宣戰》、《敵寇發表狂妄宣戰聲明》;在報眼位置上還醒目地刊登了題為《日本宣布封鎖香港》的消息,充分揭露了日軍的暴行。

幾天後,《新華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宣言》:

本月八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對英美兩國宣戰,轟炸夏威夷、菲律賓、香港與新加坡,陸軍在馬來亞北部登陸。在日本宣戰後,美國及英國亦已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了!這一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法西斯為了侵略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而發動的非正義的掠奪的戰爭,而在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衛獨立自由與民主的正義的解放的戰爭。日本法西斯這種新的侵略行為,是與他十年以來對於中國的侵略行為完全一樣的,也是與德意法西斯對於歐洲對於蘇聯的侵略行為完全一樣的。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全世界一切民主國家,將無處不受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同時全世界一切民主國家,也將無處不起而抵抗。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割分為進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陣線,與進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後的明朗化了。

配合《宣言》,《新華日報》的第三版刊發了周恩來同志的長篇文章《太平洋戰爭與世界戰局》,文章說:

這一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法西斯為了侵略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而發動的非正義的掠奪的戰爭,而在美國英國及其他各國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衛獨立自由與民主的正義的解放的戰爭……

當天的報紙還配發了《太平洋形勢圖》。

其實早在10月18日,《新華日報》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標題為《軍人法西斯氣焰益高東條奉命組閣》報道,說「寇人士自稱:新閣政策將仍為解決『中國事變』建立『東亞共榮圈』」,針對這則消息,《新華日報》當日還刊發了名為《日寇大冒險的信號》的社論,提醒世界人民提防日本的侵略野心。在這則新聞刊發後的第二天,周恩來還在《新華日報》上刊發了題為《太平洋的新危機》的代論,在文章中他強調指出:

「近衛下台,東條上台,滾的快,上的也快。其人其事其時,都說明日本法西斯軍人再也不能忍耐目前沉悶拖延的局面,而必須自己出馬,探取冒險行動了……」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證明了周恩來文章的判斷。

刊登毛澤東周恩來文章

為抗戰提供理論武器和精神力量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本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敵人既已侵入我們國土,殺戮我們人民,我們只有起來自衛,起來應戰……敵人企圖速決戰,我們便應之以持久。敵人慾殲滅我主力,我們便分散而消耗他……四年抗戰,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永遠征服不了的民族。長期抗戰,已不僅是可能,而且已成為活生生的事實,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唯一的勝利的解放道路……」

這是1941年7月7日「七七」事變四周年之際,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發表的一篇題為《「七七」四年》代論文章的精彩一段。

在抗戰時期,《新華日報》幾乎每天在一版刊登一篇社論,對國內外時局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尤其是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人親自撰文,發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文章,為抗戰中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1938年12月7日、12月10日,《新華日報》發表了毛澤東撰寫的社論「論全面抗戰與游擊戰爭」,並連續四天刊登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發表的「論新階段」重要報告。1945年7月6日,在中國人民抗戰8周年前夕,《新華日報》在原有四個版面的基礎上,擴出四個版,全文刊載當年4月24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

作為親自領導《新華日報》的中共負責人,周恩來親筆撰寫了很多代論,報紙在發表他的文章時總是用他親手書寫的標題和簽名,以增強報紙的公信力。如從1941年5月25日至7月20日,《新華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周恩來寫的「代論」就有5篇,分別是《論目前戰局》、《論時局中的暗流》、《論蘇德戰爭及反法西斯的斗爭》、《「七七」四年》、《團結起來打敵人》。

在《論時局中的暗流》代論中,周恩來闡述了對時局的看法:

「在中國,日寇正展開以封鎖中國為中心的軍事進攻,我全國軍民正堅持團結抗戰的國策,准備用自己的力量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這是中日戰爭中的主流」、「但在戰爭主流前進之中,並不是沒有暗流或逆流的。暗流不僅是自然界難免的現象,而且是人類政治活動中必不可免的現象。暗流並不一定每次都成為巨流,更不一定每次都沖破了或淹沒了主流,然而人們必須認識和提防暗流,在中國更須反對暗流,才能使我們抗戰主流更加洶涌澎湃的前進……」

此外,經常給《新華日報》寫文章的還有董必武、朱德、彭德懷等共產黨領導人。這些文章如同戰斗的沖鋒號角,鼓舞和激勵了全中國人民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並取得最後勝利的信心和鬥志,為全國人民最終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和精神力量。

忠實記錄勝利時刻

中國人驕傲地站在戰敗了的日本侵略者前面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天(11日)的《新華日報》上出現了少有的通欄大標題:《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

「據合眾社本晚接獲東京廣播:日本政府已接受促其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唯一要求為保留天皇。」

這天的《新華日報》以巨大的特大號標題字,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奏響了八年抗戰史中的最強音。這對中國人來說,意義太大了。當天的報紙刊發的一篇社論———

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勝利萬歲!

全重慶,全中國,全世界是一片歡聲,記者執筆中的斗室周圍,是歡呼和爆竹混成一片的聲音,男女老幼,他們跳躍,他們歡呼,他們鼓掌,他們說不出理由地狂呼大叫,全中國人,都歡喜得發瘋了!這是一點也不值得奇怪的,半世紀的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這一天宣洩清刷了,八年間的死亡流徙,苦難艱辛,在今天這一天獲得了報酬了。中國人民驕傲地站在戰敗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前面,接受了他們的無條件投降,這是怎樣的一個日子呀。誰說我們不該歡喜得發瘋,誰說我們不該高興得流淚呢?……

穿過漫漫60年的光陰,透過發黃的紙張、模糊的字跡,當年新華報人那力透紙背的記錄,依然能在閱讀的一瞬間,點燃我們的血液!那苦難深重的抗戰歲月,躍然眼前;那噴薄而出的愛國激情,令人熱血澎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這是歷史將永遠銘記的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第二天出版的《新華日報》,忠實記錄了這一歷史關鍵時刻。登載了日本投降、日本天皇對國民的敕書、日本內閣引咎辭職以及蔣介石電邀毛澤東來渝共商國家大計等一系列消息。

昨天的新聞,今天的歷史。翻閱1945年的《新華日報》,滿紙的硝煙戰火,滿紙的奔走呼號。我們看到敵後解放區,如何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與敵偽軍隊浴血奮戰;看到淪陷區人民的艱難生活;看到民眾為抗日出錢出力;看到東北、山東、淮北的相繼解放;看到國共談判;看到日本戰犯被捕;我們也看到「停止內戰,共挽危局」的呼籲,看到擴大內戰、骨肉相煎的痛楚……

當時,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歐亞其他戰場的風雲變幻,當年的《新華日報》也作了詳實記載和一針見血的點評。讓我們截取1945年報道中的一個片斷:

4月14日,《世界民主巨星殞落羅斯福總統逝世遺體定明日安葬紐約海德公園杜魯門繼任美第三十三任總統》;

4月15日,《國務卿通告遵循羅斯福遺軌美國外交政策不變》;

羅斯福去世給同盟國帶來巨大損失,日本乘機惺惺作態,4月19日《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日寇且慢自我安慰》,告誡他們「更大的苦難正在今天的後面」;

4月23日,《法西斯的末日到了蘇軍攻入柏林西線美軍占勃蘭登堡》,報道歐洲戰場上東線和西線的戰況。

5月8日,《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結束盟方昨日宣布德寇無條件投降投降儀式在艾森豪威爾總部舉行》;

5月11日,《歐洲戰爭時期已經過去和平發展時期開始》……

從這些報道中,歷史的腳步聲清晰地傳來。

戰爭不僅是國力、軍事力量的較量,也是民族精神、民心士氣的較量。八年抗戰,讓我們銘記的不僅是傷痛和悲怨,更有勝利與尊嚴。在這場實力懸殊、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一步步從失敗走向勝利。這段歷史,折射出中國人頑強的意志。

回望過去是為了以史為鑒、擁抱未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戰爭是人類的災難,和平發展則是世界各國的必由之路。

在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我們不妨復習一下《新華日報》60年前社論中的這段文字:「抗戰是艱辛的,這艱辛我們終於傲然地忍受過來了,可是,要使中國人民的犧牲不虛擲,血汗不空流,要使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自由的國家,那麼從今天起,我們後死者的肩上,就有了更大的責任!」

I. 2016年8月29日新華日報頭版報道過GK卡的相關新聞嗎

2016年8月29日新華日報頭版報道過 GK卡的相關新聞嗎

閱讀全文

與新華日報頭條成果轉化激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
電力qc成果發布ppt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