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推翻封建帝制;開辟資產階級革命道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做好准備;鍛煉了國民黨;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啟蒙教育。民生道路的提出。
㈡ 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被竊取的根本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軍隊,在硬實力上沒法和袁世凱抗衡
㈢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最大成果是什麼
1911年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㈣ 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有哪些
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有:廣州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㈤ 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取得的兩大成就
推翻清政府統治,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促進中國民主政治近代化進程發展;民主共和觀念在中國得到傳播,促進思想解放
㈥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為維護革命成果,先後領導發動了: A.二次革命 B.護國運動 C.護法運動 D.新文化運動
正確的是AC,B護國運動是從蔡鍔的護國軍開始的;D新文化運動是從陳獨秀的《新青年》開始的
㈦ 孫中山的領導的國民革命
國民革命,也稱國民大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 1)中共在革命實踐中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國共合作的形成的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3)、實踐:①性質: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②興起:1925年五卅運動 (性質: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③高潮:北伐 目的:為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治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 張作霖 過程:①到1926年底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②1927年,廣州的國民政府遷往武漢。 成果:①收回了漢口、九江的英租界。打擊了帝國主義②基本上推翻北洋軍閥統治4)、失敗原因客觀:帝國主義聯合起來干涉中國革命,尋找新的代理人。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主觀:陳獨秀和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等堅持右頃機會主義錯誤,放棄革命領導權5)、教訓:認識到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和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
㈧ 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有哪些
革命
1894年 成立興中會
1895年 香港密謀起義失敗,陸皓東等就義
1900年 惠州起義失敗
1905年 成立同盟會
《民報》創刊,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07年 鎮南關起義
1911年 武昌首義 即辛亥革命
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 宣誓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3年 宋教仁被刺 發動二次革命
1914年 成立中華革命黨,任總理
1915-1916年 發表《討袁聲明》,發動「護國運動」
1917-1918年 發動護法運動
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1918年 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1921-1922年,發動第二次護法運動
1924年 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提出並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重新闡釋三民主義
籌辦黃埔軍校
發布《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通過《國共合作草案》、《國民黨與世界革命運動草案》
發布《北伐宣言》,舉行北伐誓師典禮
應馮玉祥之邀,同意北上
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帝和反對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召開國民會議
發表《入京宣言》
㈨ 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結果是什麼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㈩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成就分別是什麼
一、辛亥革命主要成就:
1、廢除帝制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2、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成就:
1、建立民主政權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2、推翻三座大山
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
(10)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成果被誰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背景:
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世界已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這是轉變的時代條件。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歐美各帝國主義國家忙於互相廝殺無暇顧及中國,且歐戰各國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