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希臘文化成就有哪些
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地位。
一、古希臘神話
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影響後世對星座的命名,甚至是整個西方文學的源頭。
二、哲學
西方哲學始於希臘,最早是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學派。最出名的是古典時期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並稱「希臘三賢」;還有之後的色諾芬,小蘇格拉底學派;希臘化時期的犬儒學派,懷疑主義,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主義。
希臘哲學家們奠定了哲學的基礎,開創了古典時期的理性主義先聲,對後世思想和文藝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的雅典是西方的哲學中心。
三、文學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的書面文學作品,是反映邁錫尼時代和多利亞入侵的黑暗時代的重要文獻,文筆優美。成就最高的是戲劇,三大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歐里辟德斯,他們都在希臘生活過。希臘文是流行於西方乃至到羅馬帝國的國際語言,《聖經新約》原是希臘文。
四、政治
希臘人的民主制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創舉,如公民大會、陶片放逐法,是奴隸制社會所能達到的最大的民主。不僅是古代希臘的典範,而且是整個古代世界的典範,直接影響了後世西方的政治制度。
五、建築
米諾斯的王宮,邁錫尼的獅子門是希臘古代最傑出的建築之一。古典時代的雅典衛城,羅德斯太陽神巨像,帕特農神廟,宙斯神像,德爾菲的神廟,阿爾忒彌斯神殿都是十分著名的建築。還有三大柱式(科林斯式、多利亞式、愛奧尼亞式)流傳於後世。
六、音樂
古希臘的音樂體裁極為豐富,有祭祀歌、飲酒歌、婚禮歌、情歌、慶賀歌,對神靈的贊美歌,對英雄的頌歌。目前,論及歐洲最古老的音樂文化,莫過古希臘音樂了。
七、歷史
希羅多德,著名歷史學家,寫下了《歷史》,反映了希波戰爭時的狀況,也涉及周邊如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敘利亞,波斯,呂底亞等國的情況。修昔底德,著名歷史學家,寫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以親身的經歷,嚴謹的手法重現了這段歷史。
八、倫理
蘇格拉底是倫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亞里士多德寫有《倫理學》一書。
B. 論述西方文化對世界做出的貢獻
西方文化對世界的貢獻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人文科學,第二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
西方的宗教,特別是基督教對世界做出正面的作用,平等、自由、契約等西方的價值觀根基來自於基督教。
思想啟蒙,文藝復興時代帶來了西方的思想啟蒙,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思想巨人為後人開啟了思想的窗戶,培育了現代人權、民主的思想土壤。
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就不用說了,我們現在課本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理、邏輯、天文地理都是西風文化成果的結晶。
C. 怎樣學習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
報刊閱讀—學習西方文化的好方法
在語言、文化、跨文化交際三者的關系中,語言是一種載體和符號,文化是語言的背景,而交際則是前兩者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語言形式的具體應用。語言反映文化,文化影響語言的使用和發展;在以一種語言為媒介的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應遵守該語言的文化語用規則。我國中學生的英語日常交際用語運用能力遠遠落後於英語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關鍵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只重視英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的教與學,使教學成為脫離社會文化語境的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而情景對話卻包含了很多日常的文化現象。
在我日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利用英文報刊來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
讓學生大量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閱讀,學生了解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從而減少語用失誤。比較可以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贊揚、思維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如學生在閱讀《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高二版)第3期,有一篇文章是關於王力宏的新專輯《改變自己》,從文章中的一句話:Leehom Wa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p singers,學生意識到漢語王力宏和英文Leehom Wang的不同表達方式。
另外,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其詞彙量,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報刊背誦比賽,使學生掌握英文表達方式。
D. 古代歐洲的文明成就
建議上網路具體搜。可以的到比較詳盡的答案。
你的問題比較寬泛的。
文明成就要包括:
物質文明(例如工業革命的成就)
精神文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政治文明也應包含其中,這樣文明成就就有很多很多了,就啟蒙運動史時期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成就,詳細的列出來就超過了網路知道的系數限制了)
所以建議到相關歷史學科網站上的具體分類里搜索,應該可以的到最好的答案。
E. 西方現代文明成果的代表
西方文明有的是一種思辨的思維,這種思維在古希臘的時候也就是2000多年前就在愛琴海邊萌芽發展。這種思維主要側重於理論上的邏輯嚴密性,推理性。雖然這種思維對當時的生產力是沒有什麼直接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這種思維的發展,會形成更加科學的科學理論,從而發展出眾多的科學分支,然後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文藝復興,西方人重新復興古希臘的思辨思維。是科學理論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中國人的思維擅長直覺、悟性,強調感性思維,而理性思辨能力則相對比較弱。所以我們的理論方面都是很弱,但經驗性的技術確很強,例如古代的四大發明。但是四大發明都是經驗的產物,並不是科學理論的產物,所以沒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去支撐我們國家的質的飛躍!!!
一
縱觀20世紀的中國美術發展史,就是一部批判、繼承本民族的傳統藝術文化和吸收、借鑒現代西方藝術思潮的歷史。在100多年的發展、變革中,中國的一些美術家在自身的美術創作活動中自覺不自覺地將西方美術作為自己藝術創造的一種對比和參照對象。尤其對一些堅持從傳統藝術本身來求新、求變的中國畫家,在保留中國畫獨特個性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採納、吸收和鑒賞現代西方藝術的有益成分,來豐富自己的藝術語言,具體地講,大致有三方面的內容。其一,在現代西方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影響下,徹底拋棄了古典藝術的理想主義色彩,從而轉向對人類內心世界的表現。其實質就是,徹底否定古典主義,運用古拙、深沉的表現技巧來表現庄嚴神聖的宗教理念,從現實生活出發,從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視角,真實科學地描繪客觀世界和藝術家身邊的現實生活,以及表達自己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其二,注重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獨立地位」,作為藝術創作的基本語言。用新的技巧和形式展示了客觀世界和人們的主觀精神世界的豐富性,拓展了人們的審美領域。其三,積極吸收科學技術進步的優秀成果,大量吸收、運用人體解剖學、現代光學、化學、色彩學、構圖學、透視學以及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創造了既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又帶有時代精神風貌的藝術作品。上述三個方面不僅對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對近、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使中國畫實現了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
二
現代西方藝術思潮作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對當代中國美術產生的影響,一方面是西洋諸多畫種的引進,豐富了我國美術創作的載體。另一方面,西洋畫的引進也打破了中國畫長期以來的封閉、靜止、緩慢變化的格局。中國畫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一種傳統繪畫形式,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要求,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但是,中國畫發展自清代中葉以後,確實暴露出了許多弊端。一是脫離生活,「標榜門戶、陳陳相因、固步自封」「近親繁殖」。①二是排斥科學,不重視發展。雖然在明代宮中供奉西洋傳教士畫家的風習一直沿襲到清朝,但它並沒有對傳統中國畫家產生根本性影響,傳統中國畫仍然沿襲、繼承古人「隨類賦彩」「墨分五色」,注重強調 「物體的固有色」而發展著,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沒有系統的中國畫色彩理論體系。三是形式的「程式化」,標志著中國畫的成熟,同時它也是後人無法跨躍的障礙。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現代藝術注重科學、注重生活、注重形式多樣化的創作思潮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過中國畫壇,使中國畫在觀念上、表現技法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縱觀100多年的歷史,中國畫吸收現代西方藝術的有益成分實現自身的轉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50年代(學習、普及西方繪畫知識的時期)。雖然早在明朝時期,歐洲商人與傳教士來華,在傳播天主教和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古典美術,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中西美術的交流。但並未引起中國畫家對這種「舶來品」的廣泛注意。直到近代,許多有志之士,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學習西方現代藝術。李叔同、高劍文、陳師曾、徐悲鴻等進步人士先後出國學習繪畫。回國後,他們一方面興辦教育,普及西方現代藝術,另一方面積極主張「折中東西方」對傳統繪畫進行改造、創新。高劍文主張「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繪畫技法,效法日本畫所走過的藝術道路,改革中國畫」。以徐悲鴻、蔣兆和等一代宗師為代表,首先扛起現實主義旗幟,積極吸收西方繪畫的素描、色彩知識以及人體結構知識,採用傳統的筆墨,探索西洋畫的塑型觀念與中國畫的筆墨語言相融合的方法,實現了貼近現實生活和面向人民大眾的觀念變化。山水畫家黃賓虹大師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繪畫知識,實現了由古代文人畫的符號化、抽象化的高逸 ……
F. 如何對待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
⑴對待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應該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取長補短,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⑵同時,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不斷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⑶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方向。
⑷總之,要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G. 近代歐美文化成果
自由民主學說的闡揚
十九世紀歐,美學者除在自然科學研究上,有如前節所述的輝煌成就以外,同時在人文科學研究上也有不少成就,自由民主學說的加強闡揚,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人文科學也和自然科學有類似的趨勢,即是分科愈來愈細,自由民主學說受到這種影響,也可分為民主的政治學說與自由經濟學說兩方面.
(一)民主的政治學說 英人邊沁(Jeremy Bentham)是一著名的法學家,在他的名著道德與立法原理中提出簡明的原則——「為最大多數的人謀求最大幸福」,作為衡量立法,行政,道德等各種行為的標准.根據這一標准,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大政應以多數人同意為准,負責行政和立法的人都應由人民普選產生,他堅信民主政治比任何政治為佳.邊沁認為歷史傳統常有阻礙改革的作用,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有好壞之分,對「現在多數人有利」的歷史傳統固然要保留,其不合時宜者就應該揚棄.十九世紀英國人的思想受到邊沁影響頗深,各種改革運動也由此而來.
(二)自由經濟學說 自從十八世紀亞當斯密發表其名著國富論以後,接著就有不少學者從事經濟學的研究.英人馬爾薩斯(Thomas R. Malthus)以研人口問題出名,在其名著人口論中認為,人口乃依幾何級數增加,生活資料只能依數學級數增加,換一句話來說,物資生產永遠追不上人口的增加率,這就是造成貧窮的基本原因.英人李嘉圖(David Ricardo)著有經濟學原理等書,對於地租,工資,利潤等問題,皆曾提出他的特殊見解.這些經濟學者研究的主題雖然不盡相同,但都主張經濟活動應該自由,政府不應加以干涉;甚至對外貿易亦應採取自由原則,不以提高國稅及其他方法來加以限制.因此,這一派經濟學家的主張,總稱為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說,或「放任經濟學說」(Laissez-faire).
社會主義學說的興起
自從工業革命興起後,產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如勞資對立,貧富不均等現象,而且日趨嚴重;因此有些人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產生了「社會主義」.十九世紀初年,英人歐文(Robert Owen)在他著作的一本書中,認為機器日益增多,工業生產力日益加強,機器終將排斥工人,使其陷於失業的慘境.工人如想避免被機器排擠的悲慘命運,必須代替資本家取得支配機器的權力,如是始能使機器成為協助工人工作的工具,而非排擠工人的惡魔.歐文這種主張正是後來各種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觀念,因此歐文就被人稱譽為「社會主義之父」.
法人聖西門(Henrie de Saint Simon)認為工業革命對社會影響既深且鉅,已使過去由國王與貴族統治的社會,轉變為由資本家和科學家統治的社會,人對人的剝削關系變成了一種規律.他認為將來的人應由剝削轉變為合作,政府最大的責任是監督生產與分配,廢除遺產繼承的制度,一切私人遺產均由政府繼承,達到人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境界.另一法人傅立業(Charles Marie Fourier)認為現存社會中最大的危機,是人與人間,階級與階級間,宗教與宗教間,國家與國家間充滿著敵視的情緒.將來文明的新階段,必須以和諧為基本原則.他主張以一千八百人為單位組成一個社區,社區內有農場,工廠,住宅等,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建立和諧的新社會.因為上述這些主張過於理想,後來被人稱為「烏托邦社會主義」(Utopian Socialism),或「理想社會主義」.
歐洲社會主義的思想到了十九世紀中葉,由於猶太裔人馬克斯(Karl Marx)提出了另一新主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八四八年當法國二月革命的前夕,他替一個叫做共產聯盟(Communist League)的革命團體,寫了一篇共產宣言(Communist Manifesto),其中大意是說:人類歷史是一部階級斗爭的歷史,過去農民對地主斗爭,而今卻是工人對資本家的斗爭.他呼籲世界各國工人團結起來,以暴力來推翻資本主義.到了一八六七年,他還在倫敦出版了資本論(The Capital)第一卷,仍然強調上述幾個要點.
馬克斯提出階級斗爭,暴力推翻資本主義等主張以後,就連當時許多相信社會主義的人也表示反對,認為社會主義不應強調階級斗爭,而應減輕或消除階級斗爭,當時在倫敦由許多學者名流如蕭伯納(Bernard Shaw),威爾斯(H. G. Wells),韋伯夫婦(Sibncy and Beatice Webb)等人參加的費邊社(Fabian Society)就抱持這見解.甚至接受馬克斯思想的人中,也有不少人反對其暴力革命的主張,認為應循合法的民主方式,透過議會,推動有利於貧苦,大眾的社會立法,當時德國社會黨領袖拉賽爾(Ferdinand Lassalle)就如此主張.堅持暴力革命的馬克斯主義者就批判那些人為修正者,而修正主義者就反譏對方為教條主義者,彼此攻擊,爭論不休.後來共產世界中,如現在的中,俄共的分裂斗爭,不過是十九世紀以來長期爭論的一種延續而已.
新專門學問的建立
歐,美在十九世紀期間,又產生了不少新的專門學問,使人文科學較前更為發達,茲將較為重要者略述如下:
(一)考古學 十九世紀間,歐,美有不少對上古歷史有興趣的人或學術團體,在西歐,埃及和愛琴海上各島嶼從事考古工作,發現了許多古物.歐,美學者對於西亞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本來不懂,後來經過不少學者苦心研究,才能讀懂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古文字,更因此增加了對古代西亞和埃及歷史的認識.
(二)人類學 自從新航路和新大陸發現以後,歐洲人在海外既然得到許多殖民地,他們對於殖民地原有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等都須加以研究,而這些研究綜合起來就成為人類學.此外,他們又在各地發現了許多遠古時代的人類化石,於是對「史前史」的研究,也有很多新貢獻.
(三)心理學 約在一八七○年間,一位德國生理學家翁德(Wilheim Wundt)以動物來實驗各種動作所以產生的原因,藉此了解人類各種行為.自此以後,歐洲不少學者就循此途徑繼續研究,其中較有成就的計有俄人帕弗羅夫(Ivan P. Pavlov)發現的制約反應,奧人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發現潛意識和性對人類行為都有很大影響.這些研究綜合起來,就產生了心理學.
(四)社會學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認為我們生在社會上,對於社會即必須加以研究,但是研究社會不能只從表面上看,而須深入內層去觀察,靜態社會既然要研究,動態社會也要研究,如此方能了解社會問題的真相.後來歐,美不少學者接受他的意見,從事社會研究的工作,因此產生了社會學.
哲學傾向與種族偏見
十九世紀歐洲的哲學家,大都受到自然科學研究所影響,而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來架構出他們的主張:例如提倡「實證主義」(Positivism)的法人孔德認為,只有經過科學證明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至於科學無法實證的玄學,神學等,都沒有相信的價值;英人斯賓塞(Herbert Spencer)認為一切哲學思想,都應以進化論為中心統一起來,進化論不僅適用於生物,甚至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活動,也同樣適用;德人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更以進化論為根據,認為人類在不斷進化中,將來必然會產生才幹卓超的「超人」(Superman),統治世界上大多數人民;他又認為超人的特徵是勇敢,冒險,具有卓越的知識和優美的性格,至於從東方傳來的基督教訓示,如謙虛,忍耐,互助,希望,仁愛等都是奴隸的道德.此外法人哥畢諾(Comte de Gobineau)以歐人在世界上佔領殖民地的史實為根據,寫成種族不平等論一書,竭力強調白種人的優秀,卑視黃種人和黑種人為劣等民族,他的結論是:任何文明都是白種人所創造.十九世紀後期以來,歐,美白人即在這種思想影響之下,養成了濃重的種族偏見.
上述思想雖然產生在十九世紀,但是到了二十世紀仍有很大的影響力量,例如希特勒即以尼採的超人學說與哥畢諾的白人優秀論作為理論根據,驅使德人向外侵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類空前未有的浩劫.
H. 誰知道現代西方文化主要成就有哪些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
塞哥維亞古城及其水道
托萊多古城
烏韋達的文藝復興建築群
亞眠大教堂
卡爾卡松設防城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里昂的歷史古跡
南希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
巴黎的塞納河畔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
斯特拉斯堡—大島
英雄港中心區
埃武拉歷史中心
吉馬朗伊斯歷史中心
波爾圖歷史中心
辛特拉文化景觀
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和其他方濟各會建築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阿達的克雷斯皮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佛羅倫薩歷史中心
馬泰拉的岩洞民居
摩德納的大教堂、市民塔和大廣場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皮恩扎城歷史中心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羅馬歷史中心
聖吉米尼亞諾歷史中心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
錫耶納歷史中心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
威尼斯及其潟湖
維羅納城
維琴察城
威尼托地區的帕拉第奧風格別墅。
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
聖彼得大教堂和聖母教堂。
班堡鎮
拉默爾斯貝格礦和戈斯拉爾古城
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
無憂宮
奎德林堡的牧師會教堂、城堡和古城
施特拉爾松歷史中心
班斯卡—什加夫尼察
巴爾代約夫城保護區
I. 外國文化成果都是好的嗎
至少比我們中國成熟
J. 西方奴隸社會的「燦爛文化成果」指什麼
西方奴隸社會燦爛的文化成果主要就是指的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他是古希臘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