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品管圈無形成果雷達圖

品管圈無形成果雷達圖

發布時間:2021-06-01 01:55:57

A. 品管圈主題三查七對標准化怎麼寫

品管圈活動內容
(1)根據同一部門或工作性質相關聯、同一班次之原則,組成品管圈。 品管圈
(2)選出圈長。 (3)由圈長主持圈會,並確定一名記錄員,擔任圈會記錄工作。 (4)以民主方式決定圈名、圈徽。 (5)圈長填寫「品管圈活動組圈登記表」,成立品管圈,並向QCC推動委員會申請注冊登記備案。
活動主題選定製定活動計劃
(1)每期品管圈活動,必須圍繞一個明確的活動主題進行,結合部門工作目標,從品質、成本、效率、交期、安全、服務、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個問題點,並列出問題點一覽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產生活動主題,主題的選定以品管圈活動在3個月左右能解決為原則。 (3)提出選取理由,討論並定案。 (4)制定活動計劃及進度表,並決定適合每一個圈員的職責和工作分工。 (5)主題決定後要呈報部門直接主管/經理審核,批准後方能成為正式的品管圈活動主題。 (6)活動計劃表交QCC推行委員會備案存檔。 (7)本階段推薦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甘特圖。
目標設定
(1)明確目標值並和主題一致,目標值盡量要量化。 (2)不要設定太多的目標值,最好是一個,最多不超過兩個。 (3)目標值應從實際出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戰性,又有可行性。 (4)對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
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1)根據上次的特性要因圖(或圍繞選定的主題,通過圈會),設計適合本圈現場需要的、易於數據收集、整理的查檢表。 (2)決定收集數據的周期、收集時間、收集方式、記錄方式及責任人。 (3)圈會結束後,各責任人員即應依照圈會所決定的方式,開始收集數據。 (4)數據一定要真實,不得經過人為修飾和造假。 (5)本階段使用查檢表。
數據收集整理
(1)對上次圈會後收集數據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點,全員檢討,並提出解決方法。 (2)檢討上次圈會後設計的查檢表,如需要,加以補充或修改,使數據更能順利收集,重新收集數據。 (3)如無前兩點困難,則圈長落實責任人及時收集數據,使用QC手法,從各個角度去層別,作成柏拉圖形式直觀反映,找出影響問題點的關鍵項目。 (4)本階段可根據需要使用適當之QC手法,如柏拉圖、直方圖等。
原因分析
(1)在圈會上確認每一關鍵項目。 (2)針對選定的每一關鍵項目,運用腦力激盪法展開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體、明確、且便於制定改善對策。 (4)會後落實責任人對主要因素進行驗證、確認。 (5)對於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決定各圈員負責研究、觀察、分析,提出對策構想並於下次圈會時提出報告。 (6)本階段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特性要因法。
對策制定及審批
(1)根據上次圈會把握重要原因和實際觀察、分析、研究的結果,按分工的方式,將所得之對策一一提出討論,除了責任人的方案構想外,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見。 (2)根據上述的討論獲得對策方案後,讓圈員分工整理成詳細具體的方案。 (3)對所制定的具體對策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實施計劃,並在圈會上討論,交換意見,定出具體的步驟、目標、日程和負責人,註明提案人。 (4)圈長要求圈員根據討論結果,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改善構想。 (5)圈長將對策實施計劃及合理化建議報部門主管/經理批准後實施(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不參加合理化建議獎的評選,而直接參加品管圈成果評獎)。 (6)如對策需涉及圈外人員,一般會邀請他們來參加此次圈會,共同商量對策方法和實施進度。 (7)本階段使用愚巧法、腦力激盪法、系統圖法。
對策實施及檢討
(1)對所實施的對策,由各圈員就本身負責工作作出報告,順利者給予獎勵,有困難者加以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案和修改計劃。 (2)對前幾次圈會做整體性的自主查檢,尤其對數據收集、實施對策、圈員向心力、熱心度等,必須全盤分析並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員對所提出對策的改善進度進行反饋,並收集改善後的數據。
效果確認
(1)效果確認分為總體效果及單獨效果。 (2)每一個對策實施的單獨效果,通過護理化建議管理程序驗證,由圈長最後總結編製成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報告書,進行效果確認。 (3)對無效的對策需開會研討決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對策。 (4)總體效果將根據已實施改善對策的數據,使用QCC工具(總推移圖及層別推移圖)用統計數據來判斷。改善的經濟價值盡量以每年為單位,換算成具體的數值。 (5)圈會後應把所繪制的總推移圖張貼到現場,並把每天的實績打點到推移圖上。 (6)本階段可使用檢查表、推移圖、層別圖、柏拉圖等。
標准化
(1)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的維持,標准化是品管圈改善歷程的重要步驟。 (2)把品管圈有效對策納入公司或部門標准化體系中。
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計算各種有形成果,並換算成金額表示。 (2)製作成果比較的圖表,主要以柏拉圖金額差表示。 (3)列出各圈員這幾次圈會以來所獲得的無形成果,並做改善前、改善後的比較,可能的話,以雷達圖方式表示。 (4)將本期活動成果資料整理編製成「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書」。 (5)本階段可使用柏拉圖、雷達圖等。
活動總結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總還存在不足之處,找出不足之處,才能更上一各台階。 (2)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所以問題改善沒有終點。 (3)按PDCA循環,品質需要持續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環後,就應考慮下一步計劃,制定新的目標,開始新的PDCA改善循環。
成果發表
(1)對本圈的「成果報告書」再做一次總檢討,有全體圈員提出應補充或強調部分,並最後定案。 (2)依照「成果報告書」,以分工方式,依各人專長,分給全體圈員,製作各類圖表。 (3)圖表做成後,由圈長或推選發言人上台發言,並進行討論交流。 (4)准備參加全公司品管圈發表會。

B. 品管圈無形成果自評分值如何制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學不可以已。

C. 品管圈的活動內容

組圈
(1)根據同一部門或工作性質相關聯、同一班次之原則,組成品管圈。(2)選出圈長。
(3)由圈長主持圈會,並確定一名記錄員,擔任圈會記錄工作。
(4)以民主方式決定圈名、圈徽。
(5)圈長填寫「品管圈活動組圈登記表」,成立品管圈,並向QCC推動委員會申請注冊登記備案。
活動主題選定製定活動計劃
(1)每期品管圈活動,必須圍繞一個明確的活動主題進行,結合部門工作目標,從品質、成本、效率、周期、安全、服務、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個問題點,並列出問題點一覽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產生活動主題,主題的選定以品管圈活動在3個月左右能解決為原則。
(3)提出選取理由,討論並定案。
(4)制定活動計劃及進度表,並決定適合每一個圈員的職責和工作分工。
(5)主題決定後要呈報部門直接主管/經理審核,批准後方能成為正式的品管圈活動主題。
(6)活動計劃表交QCC推行委員會備案存檔。
(7)本階段推薦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甘特圖。
目標設定
(1)明確目標值並和主題一致,目標值盡量要量化。
(2)不要設定太多的目標值,最好是一個,最多不超過兩個。
(3)目標值應從實際出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戰性,又有可行性。
(4)對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
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1)根據上次的特性要因圖(或圍繞選定的主題,通過圈會),設計適合本圈現場需要的、易於數據收集、整理的查檢表。
(2)決定收集數據的周期、收集時間、收集方式、記錄方式及責任人。
(3)圈會結束後,各責任人員即應依照圈會所決定的方式,開始收集數據。
(4)數據一定要真實,不得經過人為修飾和造假。
(5)本階段使用查檢表。
數據收集整理
(1)對上次圈會後收集數據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點,全員檢討,並提出解決方法。
(2)檢討上次圈會後設計的查檢表,如需要,加以補充或修改,使數據更能順利收集,重新收集數據。
(3)如無前兩點困難,則圈長落實責任人及時收集數據,使用QC手法,從各個角度去層別,作成柏拉圖形式直觀反映,找出影響問題點的關鍵項目。
(4)本階段可根據需要使用適當之QC手法,如柏拉圖、直方圖等。
原因分析
(1)在圈會上確認每一關鍵項目。
(2)針對選定的每一關鍵項目,運用腦力激盪法展開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體、明確、且便於制定改善對策。
(4)會後落實責任人對主要因素進行驗證、確認。
(5)對於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決定各圈員負責研究、觀察、分析,提出對策構想並於下次圈會時提出報告。
(6)本階段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特性要因法。
對策制定及審批
(1)根據上次圈會把握重要原因和實際觀察、分析、研究的結果,按分工的方式,將所得之對策一一提出討論,除了責任人的方案構想外,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見。
(2)根據上述的討論獲得對策方案後,讓圈員分工整理成詳細具體的方案。
(3)對所制定的具體對策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實施計劃,並在圈會上討論,交換意見,定出具體的步驟、目標、日程和負責人,註明提案人。
(4)圈長要求圈員根據討論結果,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改善構想。
(5)圈長將對策實施計劃及合理化建議報部門主管/經理批准後實施(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不參加合理化建議獎的評選,而直接參加品管圈成果評獎)。
(6)如對策需涉及圈外人員,一般會邀請他們來參加此次圈會,共同商量對策方法和實施進度。
(7)本階段使用愚巧法、腦力激盪法、系統圖法。
對策實施及檢討
(1)對所實施的對策,由各圈員就本身負責工作作出報告,順利者給予獎勵,有困難者加以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案和修改計劃。
(2)對前幾次圈會做整體性的自主查檢,尤其對數據收集、實施對策、圈員向心力、熱心度等,必須全盤分析並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員對所提出對策的改善進度進行反饋,並收集改善後的數據。
效果確認
(1)效果確認分為總體效果及單獨效果。
(2)每一個對策實施的單獨效果,通過合理化建議管理程序驗證,由圈長最後總結編製成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報告書,進行效果確認。
(3)對無效的對策需開會研討決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對策。
(4)總體效果將根據已實施改善對策的數據,使用QCC工具(總推移圖及層別推移圖)用統計數據來判斷。改善的經濟價值盡量以每年為單位,換算成具體的數值。
(5)圈會後應把所繪制的總推移圖張貼到現場,並把每天的實績打點到推移圖上。
(6)本階段可使用檢查表、推移圖、層別圖、柏拉圖等。
標准化
(1)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的維持,標准化是品管圈改善歷程的重要步驟。
(2)把品管圈有效對策納入公司或部門標准化體系中。
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計算各種有形成果,並換算成金額表示。
(2)製作成果比較的圖表,主要以柏拉圖金額差表示。
(3)列出各圈員這幾次圈會以來所獲得的無形成果,並做改善前、改善後的比較,可能的話,以雷達圖方式表示。
(4)將本期活動成果資料整理編製成「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書」。
(5)本階段可使用柏拉圖、雷達圖等。
活動總結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總還存在不足之處,找出不足之處,才能更上一個台階。
(2)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所以問題改善沒有終點。
(3)按PDCA循環,品質需要持續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環後,就應考慮下一步計劃,制定新的目標,開始新的PDCA改善循環。
成果發表
(1)對本圈的「成果報告書」再做一次總檢討,有全體圈員提出應補充或強調部分,並最後定案。
(2)依照「成果報告書」,以分工方式,依各人專長,分給全體圈員,製作各類圖表。
(3)圖表做成後,由圈長或推選發言人上台發言,並進行討論交流。
(4)准備參加全公司品管圈發表會。

D. 品管圈怎麼弄

品管圈是一個團隊,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的,做品管圈資料是做成PPT的形成,這裡麵包括 1、封面(圈名、部門、時間); 2、本次活動時間; 3、圈的介紹(圈的架構,圈員合照等信息); 4、圈徽及圈名的意義; 5、本次活動進度表; 6、日常工作一覽表; 7、作業流程圖; 8、查檢表(改善前); 9、查檢表履歷; 10、柏拉圖; 1 1、目標設定及可行性分析: 1 2、特性要因分析(魚骨圖)及要因驗證; 1 3、改善實施對策計劃表; 1 4、對策實施狀況說明; 1 5、查檢表(改善中);. 1 6、查檢表(改善後); 1 7、查檢表履歷; 1 8、對策實施與效果確認推移圖; 1 9、改善前後統計表對比; 20、改善前後柏拉圖對比; 2 1、有形成過計算公式; 2 2、經濟效益計算; 2 3、無形成果雷達圖; 2 4、標准化; 2 5、活動感言; 2 6、下期活動主題。 這個整個活動是一個改善的過程,把公司的管理,品質推向一個更好更高的發展方向。

E. 如何運用品管圈活動改進質量管理

品管圈活動內容
(1)根據同一部門或工作性質相關聯、同一班次之原則,組成品管圈。 品管圈
(2)選出圈長。 (3)由圈長主持圈會,並確定一名記錄員,擔任圈會記錄工作。 (4)以民主方式決定圈名、圈徽。 (5)圈長填寫「品管圈活動組圈登記表」,成立品管圈,並向QCC推動委員會申請注冊登記備案。
活動主題選定製定活動計劃
(1)每期品管圈活動,必須圍繞一個明確的活動主題進行,結合部門工作目標,從品質、成本、效率、交期、安全、服務、管理等方面,每人提出2~3個問題點,並列出問題點一覽表。 (2)以民主投票方式產生活動主題,主題的選定以品管圈活動在3個月左右能解決為原則。 (3)提出選取理由,討論並定案。 (4)制定活動計劃及進度表,並決定適合每一個圈員的職責和工作分工。 (5)主題決定後要呈報部門直接主管/經理審核,批准後方能成為正式的品管圈活動主題。 (6)活動計劃表交QCC推行委員會備案存檔。 (7)本階段推薦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甘特圖。
目標設定
(1)明確目標值並和主題一致,目標值盡量要量化。 (2)不要設定太多的目標值,最好是一個,最多不超過兩個。 (3)目標值應從實際出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戰性,又有可行性。 (4)對目標進行可行性分析。
現狀調查數據收集
(1)根據上次的特性要因圖(或圍繞選定的主題,通過圈會),設計適合本圈現場需要的、易於數據收集、整理的查檢表。 (2)決定收集數據的周期、收集時間、收集方式、記錄方式及責任人。 (3)圈會結束後,各責任人員即應依照圈會所決定的方式,開始收集數據。 (4)數據一定要真實,不得經過人為修飾和造假。 (5)本階段使用查檢表。
數據收集整理
(1)對上次圈會後收集數據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點,全員檢討,並提出解決方法。 (2)檢討上次圈會後設計的查檢表,如需要,加以補充或修改,使數據更能順利收集,重新收集數據。 (3)如無前兩點困難,則圈長落實責任人及時收集數據,使用QC手法,從各個角度去層別,作成柏拉圖形式直觀反映,找出影響問題點的關鍵項目。 (4)本階段可根據需要使用適當之QC手法,如柏拉圖、直方圖等。
原因分析
(1)在圈會上確認每一關鍵項目。 (2)針對選定的每一關鍵項目,運用腦力激盪法展開特性要因分析。 (3)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要求具體、明確、且便於制定改善對策。 (4)會後落實責任人對主要因素進行驗證、確認。 (5)對於重要原因以分工方式,決定各圈員負責研究、觀察、分析,提出對策構想並於下次圈會時提出報告。 (6)本階段使用腦力激盪法和特性要因法。
對策制定及審批
(1)根據上次圈會把握重要原因和實際觀察、分析、研究的結果,按分工的方式,將所得之對策一一提出討論,除了責任人的方案構想外,以集思廣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見。 (2)根據上述的討論獲得對策方案後,讓圈員分工整理成詳細具體的方案。 (3)對所制定的具體對策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實施計劃,並在圈會上討論,交換意見,定出具體的步驟、目標、日程和負責人,註明提案人。 (4)圈長要求圈員根據討論結果,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提出具體的改善構想。 (5)圈長將對策實施計劃及合理化建議報部門主管/經理批准後實施(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不參加合理化建議獎的評選,而直接參加品管圈成果評獎)。 (6)如對策需涉及圈外人員,一般會邀請他們來參加此次圈會,共同商量對策方法和實施進度。 (7)本階段使用愚巧法、腦力激盪法、系統圖法。
對策實施及檢討
(1)對所實施的對策,由各圈員就本身負責工作作出報告,順利者給予獎勵,有困難者加以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案和修改計劃。 (2)對前幾次圈會做整體性的自主查檢,尤其對數據收集、實施對策、圈員向心力、熱心度等,必須全盤分析並提出改善方案。 (3)各圈員對所提出對策的改善進度進行反饋,並收集改善後的數據。
效果確認
(1)效果確認分為總體效果及單獨效果。 (2)每一個對策實施的單獨效果,通過護理化建議管理程序驗證,由圈長最後總結編製成合理化建議實施績效報告書,進行效果確認。 (3)對無效的對策需開會研討決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對策。 (4)總體效果將根據已實施改善對策的數據,使用QCC工具(總推移圖及層別推移圖)用統計數據來判斷。改善的經濟價值盡量以每年為單位,換算成具體的數值。 (5)圈會後應把所繪制的總推移圖張貼到現場,並把每天的實績打點到推移圖上。 (6)本階段可使用檢查表、推移圖、層別圖、柏拉圖等。
標准化
(1)為使對策效果能長期穩定的維持,標准化是品管圈改善歷程的重要步驟。 (2)把品管圈有效對策納入公司或部門標准化體系中。
成果資料整理(成果比較)
(1)計算各種有形成果,並換算成金額表示。 (2)製作成果比較的圖表,主要以柏拉圖金額差表示。 (3)列出各圈員這幾次圈會以來所獲得的無形成果,並做改善前、改善後的比較,可能的話,以雷達圖方式表示。 (4)將本期活動成果資料整理編製成「品管圈活動成果報告書」。 (5)本階段可使用柏拉圖、雷達圖等。
活動總結及下一步打算
(1)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總還存在不足之處,找出不足之處,才能更上一各台階。 (2)老問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所以問題改善沒有終點。 (3)按PDCA循環,品質需要持續改善,所以每完成一次PDCA循環後,就應考慮下一步計劃,制定新的目標,開始新的PDCA改善循環。
成果發表
(1)對本圈的「成果報告書」再做一次總檢討,有全體圈員提出應補充或強調部分,並最後定案。 (2)依照「成果報告書」,以分工方式,依各人專長,分給全體圈員,製作各類圖表。 (3)圖表做成後,由圈長或推選發言人上台發言,並進行討論交流。 (4)准備參加全公司品管圈發表會。

閱讀全文

與品管圈無形成果雷達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