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北省淶源銅礦小立溝礦產資源評估
此文原載《國有資產管理》1993年第12期
1 基本情況
淶源銅礦直屬河北省冶金集團公司,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境內。淶銅規劃開采礦床有4個,本次評估的小立溝礦床僅是其中之一。
淶源銅礦始建於1970年,由北京有色設計院完成規劃設計,1972年已正式投入生產。按設計方案,首采礦床目前已基本采完,對小立溝礦床開采已全面展開。
淶源銅礦區位條件優越,緊靠京原鐵路,公路貫穿礦區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礦區供電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後備礦產儲量也較充裕,有一定的發展前景。現在,礦山有一座日選能力300噸的選廠,地下采礦設施完備,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採掘、運輸;地面配套設施包括供電、排風、尾礦壩、修配車間、居民住宅、學校等;另外,還有幾個下屬礦山,生產效益較好。
2 評估單位
×××資源資產評估事務所。
3 評估目的
為小立溝礦床礦產資源資產采礦權出讓,轉化價格提供參考。
4 評估基準日期
1992年12月31日。
5 評估日期
1993年3月。
6 評估原則
(1)公平科學性。從礦山的經營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有關資料,做到公平無誤;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選擇合理的參數進行測算。
(2)客觀性。尊重科學,廣泛結合生產實際及以往的實踐,客觀地評價礦山的生產能力及後備資源的服務年限。多方面聽取有關人員對某些參數的意見,吸收他們的合理建議修正所選參數。
(3)預測性。預測未來礦產品市場價格、生產經營成本變化,並對今後的經濟政策、社會變革等作出合理的推斷。
(4)簡便可行性。
7 評估的依據
(1)實地調查的地質勘探資料,包括到原勘查單位收集有關投入情況、儲量圈定、塊段品位、水文地質資料等;礦山的采、選、精礦運輸、加工;采礦方面的采出率、損失率、貧化率、選礦方面的回收率、產出率及采選成本。礦山生產經營方面的數據包括歷年的綜合成本、收入、利潤、稅收等。另外,還口頭了解或書面參閱了礦山上級部門的有關文件及礦山開發歷史。
(2)國家、地方、部門的法規、文件等。
8 評估方法的選擇
收益現值法。
9 評估過程
(1)收益現值法的計算公式。
運用收益現值法評估礦產資源資產的價值是將被評估資源各年預期收益額按適當的折現率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累加得到的。公式為:
礦產資源資產價值=礦山生產收益現值=∑[(剩餘)各年預期收益額×各年折現系數]
這里:
預期收益額=年礦產品銷售收入-所有與礦山生產經營有關的支出-資金利潤
(2)有關評估參數的選定與測算。
①剩餘資源服務年限的測算。小立溝銅礦截至1992年底共采出礦石約113929噸;按1980年河北地質六隊提交的勘探儲量1062798.4噸計算,尚剩餘948869.4噸。從勘探圈定的儲量來看,全礦床平均品位為2.43%,塊段品位大於1%的佔90%以上,2%以上的也有40%;低於1%,在0.35%~0.70%之間的不足10%。按照現在我國的銅礦采選技術及淶銅近幾年來入選品位在1%以上的實際,勘探提交的所有儲量均在規劃開采之列,即全為經濟可采儲量。按設計日處理量300噸,年工作300天計算,年處理量為9萬噸。實際上,根據這幾年的處理量統計,平均只達到83711噸/年。按經濟合理服務年限計算生產規模的公式為:
P(礦山生產規模)
=Qk·ε采/T(1-p)
那麼:
T=Qk·ε采/P·(1-p)
式中:Qk為可采儲量,取剩餘經濟可采量948869.4噸;ε采為采礦回收率,取1990、1991、1992年平均為85.62%;P為礦山生產規模,取礦山實際年處理量83711噸;ρ為采礦貧化率,取1990、1991、1992年平均值為24.52%。
將上述取值代入公式即得:
T=(948869.4×85.62%)/[83711×(1-24.52%)]
=12.8(年)
②年礦產品銷售收入。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所售銅精粉中的金、銀、硫等伴生元素要計價,並納入到電解銅價格之中;第二,將電解銅和銅精礦統一折成電解銅價格,產品成本和費用作加權調整後也按電解銅計。
第一,電解銅產量。淶源銅礦自出售電解銅以來,按近3年平均的冶煉回收率和平均年產量(電解銅和銅精礦)折算出年平均電解銅產量為1070噸。因為沒有大的技改規劃,因選1070噸/年為不變數。
第二,電解銅價格預測。預測依據如下:
首先,據英國經濟學家情報社預測,未來3年內,西方國家對銅的需求將以3.1%的速度遞增,發展中國家對銅的需求平均年增長率將為6.2%。從1993年起,銅價格將曲線上升。到1995年銅的年平均價格將會升到2800美元/噸,而1996年將為2688美元/噸。1991~1995年的年平均價格增長率為4.3%,1991~1996年為2.6%。
其次,國內銅價格因1991年的旺盛需求。一路攀升1992年突破2萬元/噸大關,高於按公布匯率折算的國際市場價數百元。1993年以來現貨交易一直保持在2萬元/噸以上,期貨合約價也接近此值。原物資部專業人士認為:今後一段時間內,國內銅市場將是「先穩後升」的趨勢。
其三,綜合考慮國際、國內銅價格預測,可以肯定,今後的銅價格呈上升趨勢。考慮到國內經濟發展趨勢及以後匯率調整、國內礦產品進出口政策的完善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實際,礦山企業經營機制向市場化的轉軌,技術改造、管理水平會有一定程度提高,銅產量增長速度會逐步接近消費增幅,從而使價格穩中趨升。將種種因素綜合考慮,我們認為選擇價格增長率3.5%較適宜。
其四,就淶銅本身而論,由於前幾年外延基建投資過多,而貸款或合資款的償付是按當年的電解銅產量協商確定的,價格受總趨勢影響較小,據了解,還債期要延續到1996年。由此,我們確定淶銅電解銅售價1993、1994兩年平均價為1.9萬元/噸,1995、1996兩年為2萬元/噸,之後的生產年電解銅價格年漲幅按3.5%計算。
③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費用支出。包括產品工廠成本、銷售費用、各種稅金三項。產品工廠成本包括:A.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工資及福利費、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等項。前3年實際工廠成本增長率為9.16%。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不斷貫徹,原材料等漲價會趨於穩定,1995~1997年估計穩定在8%,之後可降為5%。B.地勘費的分攤。這是現在礦山財務報表中所缺乏的。小立溝銅礦1972~1980年間地勘費投入額為371.39萬元。為簡化計算,我們將其視為1980年投資。按1988年和1990年建設銀行有相關基建儲備貸款類純撥款項目利率為3%的規定,1980年投入的371.39萬元投資按復利計算到1992年為:371.39×(1+3%)12=529.51萬元。提交探明儲量1062798.4噸,那麼,噸探明儲量的地勘費投入為5295213.3/1062798.4≈4.98元/噸。按年出礦量83711噸計算,年勘探費支出應為83711×4.98≈41.73萬元/年。這是一筆固定支出。產品銷售及其他費用:包括工資、職工福利基金、運輸費、展覽費、廣告費、工資增長費用、教育費附加、技術轉讓、開發費及提取的流動基金。從實際運作情況看,銷售費用佔大頭,而銷售中運輸費又占絕大部分。1989年以來,淶銅銷售及其他費用逐漸降低(主要是運距的縮短所致),1993年運費有所增長,尤其鐵路運價由原來的3.85分/(噸·千米)漲至5.35分/(噸·千米)。因此,產品銷售費用應按新運價計算,並延至礦山閉坑。其他費用則按產品工廠成本漲幅計算。年運礦量核定為1112.7噸/年。
銷售稅金:主要包括增值稅、城建、教育基金和應交所得稅、調節稅、承包利潤等。這幾年該礦在這方面的支出基本穩定在150萬元/年上下。故這里選擇稅金為150萬元的標准數額,並一直延續到礦山閉坑。
④資金利潤。包括兩項內容,即企業全部資金和資金利潤率。
企業全部資金(固定資產凈值和定額流動資金)。1990~1992年基本穩定在2500萬元以上。據了解,目前該礦尚沒有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的設想。因此,本評估以1992年末該礦山的實際凈資金為准,即2543.02萬元。
資金利潤率。1989~1992年波動較大,最高的1992年比最低的1991年相差2個百分點,4年平均為5.96%。全國有色金屬采選業1989~1991年間的資金利潤率處於一種下滑態勢,1989、1990、1991年3年分別為12.95%、9.45%和6.16%。考慮到淶銅小立溝礦床是一小而富的礦,盈利水平本應較高,因此選擇其最高年份7.63%作為1993、1994和1995年3年的資金利潤率,以後各年穩定在8%。8%的資金利潤率可能偏低一些,但因為礦山固定資產較龐雜,與生產無關的設施較多,這樣即使較低的資金利潤率,與資金總額相乘後,資金利潤的數額也很可觀;若去掉與生產關系不大的配套設施,資金利潤率可能會大幅增加。另外,在礦山生產的後期,由於礦山開采難度增大,巷道運距加長、設備老化等可能會造成低於8%的資金利潤率。綜合考慮,長期開發選擇8%的資金利潤率也是可取的。
⑤折現系數。按社會折現率計算。根據國家計委投資〔1990〕1260號文規定,社會折現率由原來的10%調整為12%。
折現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1/(1+12%)n(n為開采年份)
根據上述分析、闡述,參數的選擇與預測,各年各項數據計算結果綜合為附表。
10 評估結論
通過附表,計算結果表明,小立溝銅礦礦產資源資產的價值為556.5萬元。因此,小立溝銅礦床出讓或轉讓的底價可以556.5萬元為參考價。
附表:河北省淶源銅礦小立溝銅礦床礦產資源資產價值評估綜合表
B. 哪裡有銅礦采礦權轉讓
可以去咨詢網站看看
C. 前寒武紀銅礦床
前寒武紀是銅成礦作用的重要時期。據目前的銅礦儲量統計(朱訓等,1994,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1987,陳文明,1994),形成於前寒武紀時期的銅礦佔世界銅礦儲量的30%,其中元古宙佔26%,太古宙佔4%,中國的前寒武紀銅礦佔中國銅礦儲量的24.4%,其中元古宙佔23.5%,太古宙佔0.9%(圖2-12)。賦存於前寒武系地層中的銅礦佔世界銅礦儲量的46%,其中元古宇地層佔41%,太古宇地層佔5%,在中國前寒武紀地層中的銅礦佔中國銅礦儲量的 40.2%,其中元古宇地層佔37.8%,太古宇地層佔2.4%(圖2-13)。
圖2-12 中國及世界不同成礦時代銅礦床儲量比例直方圖
圖2-13 中國及世界賦存於不同時代地層銅礦床的儲量比例直方圖
前寒武紀銅礦床類型(按容礦岩的岩性分類)主要是沉積岩型、火山岩型、基性-超基性岩型與斑岩-火山岩過渡型,它們各類銅礦儲量分別佔世界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71.8%、13.8%、10.5%、3.9%;佔中國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34.4%、26.5%、20.6%及18.5%(圖2-14)。各類銅礦特徵簡述如下:
1.沉積岩型銅礦床
該類銅礦佔世界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71.8%,佔中國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34.4%,佔世界沉積岩型銅礦儲量的77%,佔中國沉積岩型銅礦儲量的75.1%(圖2-15),並主要形成於元古宙,形成在太古宙沉積岩的銅礦儲量分別只佔世界及中國沉積岩型銅礦儲量的0.1%與0%(圖2-15)。因此元古宙沉積岩型銅礦床是前寒武紀銅礦床最重要的類型。
圖2-14 前寒武紀不同類型銅礦床儲量比例直方圖
圖2-15 中國及世界沉積岩型銅礦床不同成礦時代儲量比例直方圖
該類銅礦床產出的構造部位主要是陸塊邊緣裂谷或裂陷帶的邊緣,中國的前寒武紀沉積岩型銅礦床主要產於華北陸塊與揚子陸塊邊緣的裂谷或裂陷帶(圖2-16)。如中條山沉積岩型銅礦(包括胡-篦型、橫嶺關型及籬笆溝型)產於華北陸塊南緣中條山「人字」型裂谷帶的兩側(見圖5-16)。產於其中銅礦帶的容礦岩同位素年齡為1832Ma(Rb-Sr等時線,孫海田等,1990)、2453Ma(鋯石U-Pb法,孫大中等,1993)、2357Ma(籬笆溝硫化物Re-Os法),狼山地區的沉積岩型銅礦(包括霍各乞、炭窯口及東開廟等)產於華北陸塊北緣狼山-渣爾泰山中元古代裂谷內,成礦的同位素年齡為1600~1800Ma(Pb模式年齡,李兆龍、丁悌平等,1986,1992)。東川-易門等沉積岩型銅礦產於揚子陸塊西南緣的東川 易門裂陷帶內(見圖5 35),成礦年齡:658~1805Ma(U-Pb法,羅君烈,1995)。
該類銅礦床的容礦岩主要是由昆陽(會理)群雜色碎屑岩-白雲質碳酸鹽-黑色砂頁岩組成的陸源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礦床及礦體主要賦存於該建造中不同岩相(岩性)的過渡部位(見表5-12)。礦體均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礦床中的金屬礦物具明顯的分帶,一般由礦體的下部(底)至上部(頂)或礦體的邊部到中心,紫色岩石到淺色岩石,其金屬礦物分別為:赤鐵礦、自然銅帶→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帶→黃銅礦、黃鐵礦帶→黃鐵礦帶。伴生Fe、Co、Au、Ag、Pb、Zn等。
2.火山岩型銅礦床
該類銅礦床也是前寒武紀銅礦床的主要類型,它佔世界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13.8%,佔中國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26.5%,在世界火山岩銅礦中佔46%,其中元古宙佔32%,太古宙佔14%,在中國的火山岩銅礦中佔47.8%,其中元古宙42.7%、太古宙佔5.1%(圖2-17)。
圖2-16 中國前寒武紀古構造與銅、鎳礦分布示意圖
註:古構造底圖來自王鴻禎等(1985),礦床名稱見附錄2。
圖2-17 中國及世界火山岩型銅礦床不同成礦時代儲量比例直方圖
該類銅礦床產出的構造部位也主要是華北陸塊與揚子陸塊的邊緣(圖2-16)。產於華北陸塊的火山岩型銅礦以遼寧紅透山及山西落家河為代表,它們的成礦時代主要為新太古代 古元古代,容礦岩是一套變質的綠岩系。紅透山銅礦床產於華北陸塊的東北緣礦床形成的同位素年齡為2600~2844Ma(Rb-Sr法等時線,翟明國等,1985,Sm-Nd等時線,沈保豐等,1994a),容礦岩為清原岩群(鞍山岩群)紅透山岩組黑雲斜長片麻岩、矽線黑雲石英片麻岩及角閃斜長片麻岩,是一套變質的綠岩系,伴生組分為 Zn、Au、Ag、Cd。落家河火山岩銅礦產於華北陸塊南緣中條山「人字」型裂谷帶的東側,礦床形成的同位素年齡為2485~2764Ma(鋯石U-Pb法,孫繼源等1995),容礦岩是絳縣群宋家山組的海相火山碎屑沉積變質岩系(綠片岩系),包括綠泥片岩、石墨片岩、絹雲片岩、角閃片岩及鈉長變粒岩等;其中石墨片岩及含石墨的綠泥片岩,絹雲片岩是礦體賦存的主要部位,伴生Co、Ni、Zn、Ag、Au、As。產於揚子陸塊的前寒武紀火山岩銅礦床以大紅山-拉拉廠,銅廠-劉家坪及西裘為代表,它們的成礦年齡主要為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容礦岩主要是一套富Na的中酸性-基性火山-沉積岩系(細碧角斑岩系)。大紅山、拉拉廠銅礦產於揚子元古宙陸塊西南緣安寧河-綠汁江斷裂(裂陷)帶的西側,成礦的同位素年齡為1481(侵入河口群中拉拉廠淺成基性岩體)~2293.5Ma(大紅山礦石Pb法年齡,楊應選,1988)。容礦岩是大紅山群與河口群的一套由細碧角斑岩-砂頁岩-碳酸鹽岩組成的富鈉的火山-沉積岩系,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於黑雲石英鈉長片岩,石榴黑雲片岩,石英鈉長岩及白雲石大理岩,即鈉質的中酸性火山沉積岩中。是一個特大型Cu、Fe礦床,伴生Co、Mo、Au、Ag。銅廠-劉家坪-陽壩銅礦產於揚子陸塊西北緣的中元古代碧口-勉縣裂陷帶中,容礦岩為碧口群組富鈉的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及其火山沉積岩系(細碧角斑岩系),礦體主要賦存於基性與中酸性火山岩的過渡部位,並以中酸性火山岩(石英角斑岩)為主。成礦的同位素年齡為853Ma(劉家坪)~1038Ma(銅廠,何伯樨,1993,黃崇軻等,2001)。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目前發現中、小型礦床5處,伴生Cu、Zn、Fe、Co、Au、Ag。西裘火山岩型銅礦產於揚子陸塊的東南緣紹興-江山斷陷帶中的北東端。容礦岩為雙溪塢群中段中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積岩系(細碧角斑岩系),礦體主要賦存於絹雲母石英片岩、次生石英岩及千糜岩等變質的中酸性火山、沉積岩中,成礦的同位素年齡為:976.4Ma~802.3Ma(黃有年,1993)。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是一個中型Cu礦床,伴生Zn、Ag、Au、Co、Cd,並具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典型分帶,礦體由中心向外的礦石類型為塊狀Zn、Cu、(Ba)礦石→浸染狀Cu、S礦石→浸染狀單硫礦石→礦化長英質火山碎屑岩(絹雲母石英片岩)。礦石礦物分帶為閃鋅礦-重晶石-黃銅礦帶→黃鐵礦-黃銅礦帶→黃鐵礦帶。
3.基性-超基性岩型銅礦床
該類銅礦床佔世界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10.5%,佔中國前寒武紀銅礦儲量的20.6%(圖2-18),在世界基性-超基性銅礦中佔79%,其中太古宙佔35%、元古宙佔44%;在中國的基性-超基性岩銅礦中佔66%,並均產於元古宙。該類銅礦床產出部位也是前寒武紀陸塊邊緣的裂谷(或裂陷帶)或斷裂帶中。容礦岩主要是鎂鐵質-超鎂鐵質岩(鐵質超基性岩)。成礦的同位素年齡為982Ma(廣西大坡嶺,硫化物的 Re-Os 法,毛景文,2002)~2242Ma(吉林赤柏松,K-Ar法,傅德彬,1988)。中國該類礦床以甘肅金川、吉林赤柏松、四川冷水箐及廣西大坡嶺為代表。
圖2-18 中國及世界基性—超基性岩型銅礦床不同成礦時代儲量比例直方圖
圖2-19 中國及世界斑岩銅礦床不同成礦時代儲量比例直方圖
4.斑岩型銅礦床
該類銅礦床在前寒武紀銅礦床中是次要類型,它們佔世界前寒武紀銅礦的3.9%,佔中國前寒武紀銅礦的18.5%;佔世界斑岩銅礦儲量的1%,佔中國斑岩銅礦儲量的11.9%(圖2-19)。前寒武紀的斑岩銅礦床在中國屬斑岩-火山岩的過渡類型。它產出的構造部位也是前寒武紀陸塊邊緣的裂谷或裂陷、斷裂帶,在中國主要產於華北陸塊的邊緣,以中條山銅礦峪及內蒙古白乃廟銅礦為代表。銅礦峪斑岩銅礦床位於華北陸塊南緣中條山「人字」形裂谷的頭部(交叉部位)。容礦岩是絳縣群駱駝峰組成一套富Mg、Fe的凝灰岩及凝灰質碎屑岩經深源富鹼(K、Na)流體交代而成的中酸性斑岩及中基性岩。礦體主要賦存於變花崗斑岩、變石英二長斑岩、絹英岩及變中-基性岩中,是一個多因復合變斑岩型銅礦(陳文明,1996)(詳見第五章)。礦床形成的同位素年齡為2108~2947Ma(硫化物Re-Os等時線,陳文明等,1998)。礦體呈似層狀、扁豆塊及透鏡狀(圖2-20)產出,產狀與圍岩基本一致,是一個超大型Cu礦床,平均品位0.68%。伴生Mo、Co。白乃廟斑岩銅礦床位於華北中元古代陸塊北緣,容礦岩為白乃廟群變質的中酸性火山岩及綠片岩(原岩為一套海相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建造),礦體主要呈似層狀、透鏡狀賦存於綠片岩(佔Cu、Mo礦體的64.8%)及英安質熔岩佔Cu、Mo礦體34.8%(圖2-21)。礦床形成的同位素年齡為:1114~1146Ma(鋯石U-Pb等時線,聶鳳軍等,1993)。
圖2-20 銅礦峪斑岩銅礦地質剖面略圖
(據山西地質局213隊)
1—絹英片岩;2—絹英岩;3—綠泥石片岩;4—變基性岩;5—變花崗閃長岩;6—閃長岩;7—銅礦體及編號;8—銅鉬礦體(Mo品位大於0.03%);9—地質界線;10—斷層;11—剝離斷層;12—鑽孔及編號
綜上所述我國前寒武紀銅礦床具以下特點:
1)前寒武紀是我國銅成礦作用的一個重要時期,該時期產出的銅礦占我國銅礦總量的24.2%,特別是元古宙尤為重要,同時與國外相比我國形成於太古宙的基性-超基性岩及火山岩型銅礦相對較少(圖2-12)。
2)前寒武紀銅礦床的礦床類型主要是沉積岩型、火山岩型、基性-超基性岩型及斑岩型,它們分別占我國前寒武紀銅礦的34.4%、26.5%、20.6%及18.5%,未見矽卡岩型銅礦。同時該時期形成的斑岩銅礦常為斑岩-火山岩的過度類型,並具層控的特徵。
3)前寒武紀銅礦床的礦化類型主要為Cu-Co型(東川、中條山胡蓖型等)、Cu-Ni-Co型(金川、赤柏松等)、Cu-Zn型(紅透山、劉家坪、筏子壩一及西裘等)、Cu-Fe型(大紅山、拉拉廠、稀礦山及略陽銅廠等)、Cu-Pb-Zn型(霍各乞、東升廟及炭窯口等)及Cu-Mo型(銅礦峪、白乃廟等)。與國外相比我國未找到Cu-Au-U型(奧林匹克壩)銅礦及太古宙綠岩帶型(與科馬提岩有關)Cu-Ni(Pt)礦床。
圖2-21 白乃廟斑岩銅礦35線地質剖面略圖
(據內蒙古地質局103地質隊)
1—陽起斜長片岩;2—陽起斜長片岩夾綠泥斜長片岩;3—綠泥斜長片岩;4—綠泥斜長片岩夾陽起斜長片岩;5—黑雲斜長片岩;6—黑雲綠泥斜長片岩夾陽起斜長片岩;7—具角閃殘斑的陽起斜長片岩;8—長英片岩;9—礦體
4)前寒武紀銅礦床幾乎均位於前寒武紀陸塊邊緣的裂谷、(斷裂)或裂陷帶中(圖2-16)。我國目前發現的前寒武紀銅礦床均產於華北陸塊與揚子陸塊,根據成礦條件分析,塔里木前寒武紀陸塊邊緣的裂陷帶,特別是其西南邊緣的裂陷帶也是尋找前寒武紀銅礦,特別是沉積岩型與火山-沉積岩型銅礦的有利地區。
5)前寒武紀銅礦床,主要類型中的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出,並具層控的特點。
6)形成於「華北陸塊前寒武紀各類銅礦的成礦時代均早於揚子陸塊,如沉積岩型銅礦,在華北陸塊主要形成於古元古代(中條山橫嶺關型和胡篦型及狼山地區銅礦床),同位素年齡為1600(狼山銅礦)~>2400Ma(橫嶺關型,根據其上、下地層的同位素年齡)。而在揚子陸塊形成的沉積岩型銅礦主要形成於中—新元古代(東川-易門),同位素年齡為658Ma(爛泥坪)~1805Ma(稀礦山)。火山岩型銅礦床成礦時代在「華北陸塊」主要是新太古代(紅透山)—古元古代(落家河),同位素年齡為2485~2700Ma,而形成於揚子陸塊的火山岩型銅礦的成礦時代主要是古元古代(大紅山、拉拉廠)—新元古代(西裘),同位素年齡為802~2293Ma。又如前寒武紀的斑岩型銅礦主要形成於華北陸塊(銅礦峪、白乃廟),而形成於揚子陸塊的斑岩型銅礦主要是顯生宙。前寒武紀的基性—超基性岩型銅礦床也具此特點,產於華北陸塊的該類銅礦、主要形成於古元古代(赤柏松)與新元古代(金川),礦床規模較大,而形成於揚子陸塊的該類銅礦主要形成於中、新元古代(大坡嶺、冷水箐)。因此在華北陸塊的邊緣斷陷帶(或裂谷)應重點尋找新太古代與古元古代時期的銅礦,如太古宙綠岩帶型Cu-Zn和Cu-Ni礦及古元古代的烏多坎型(砂頁岩型)銅礦,而在揚子陸塊的邊緣裂陷帶主要尋找中、新元古代時期形成的銅礦,如尚比亞型、奧林匹克壩型銅礦。
D. 隴南康縣陽壩銅礦是叫什麼礦業公司謝謝!
陽壩銅業公司,上市股票,西部資源
E. 近期還有什麼資產重組股票的嗎
重組股是大股東進行資產重組,更換資產的股票,是對資源的重新配置。廣義而言,重組包括資產的重組和資本的重組,資產的重組其實是一種資產的置換行為,而資本的重組則主要是指公司控制權的更替,亦即我們常說的收購兼並。
重組股分類如下:
重組根據重組對象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對企業資產的重組、對企業負債的重組和企業股權的重組。資產和債務的重組又往往與企業股權的重組相關聯。企業股權的重組往往孕育著新股東下一步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
企業資產的重組包括收購資產、資產置換、出售資產、租賃或託管資產、受贈資產,對企業負債的重組主要指債務重組,根據債務重組的對手方不同,又可分為與銀行之間和與債權人之間進行的資產重組。
重組根據是否涉及股權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為戰略性資產重組和戰術性資產重組。上述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屬於在企業層面發生、根據授權情況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准即可實現的重組,我們稱之「戰術性資產重組」,而對企業股權的重組由於涉及股份持有人變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經過有關主管部門(如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審核或核准,涉及國有股權的還需經國家財政部門的批准,此類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通常是巨大的,我們稱之為"戰略性資產重組"。戰略性資產重組根據股權的變動情況又可分為股權存量變更、股權增加、股權減少(回購)三類。
存量變更在實務中又存在股權無償劃撥、股權有償協議轉讓、股權抵押拍賣、國有股配售、二級市場舉牌、間接股權收購等多種形式,股權增加又可區分為非貨幣性資產配股、吸收合並和定向增發法人股三種方式,而股權回購根據回購支付方式不同,則可分為以現金回購和以資產回購兩種形式。
市場一般意義上的股權轉讓資產更替,投資新項目等,就叫重組的話,國內市場95%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重組股,所以,簡單的重組板塊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除非重新進行嚴格的定義才會在市場中產生重組板塊。
F. 請教雲南大理州i巍山縣網友:在網上看見一銅礦采礦權轉讓(巍山縣龍街鄉匯能銅礦廠)。
我是采礦專業的,你說的這些儲量,條件,價格什麼的你能給個具體的指標嗎?內
你再給點具體的容資料吧,如果你不是相關專業的,資料都明白的話,那就不用了。
宿舍的同學是巍山縣的,說是那邊回族和漢族關系都能處很好,其他名族之間就更沒問題。
G. 秘魯Justa 銅礦
秘魯 Justa 銅礦位於秘魯-智利銅礦帶北部,為鐵氧化物型的銅金礦床 (IOCG) ,其是秘魯-智利銅礦帶上排在斑岩銅礦之後的重要礦床類型,和智利的 Mantos Blancos 等巨型銅礦屬同一類型。
1992 年,首都鋼鐵公司以 1. 2 億美元的價格,從原秘魯鐵礦公司,購買了馬爾科納鐵礦,包括 680 平方千米的永久礦權和礦山、數百套公寓的生活區、20 萬噸深水碼頭、機場等。這成為我國礦產資源開發 「走出去」的先行。秘魯 Justa 銅礦區位於這 680 平方千米的永久礦權區內。1996 年,首鋼秘魯鐵礦公司出資 15 萬美元,在馬爾科納礦權區內 Justa 礦段開展銅礦普查,由首鋼地質勘查院承包。1996 ~1997 年開展了礦區 1∶ 1 萬地質測量、1∶ 2 000 岩石地球化學測量和電法測量、4 700 立方米槽探和老窿編錄,顯示了很好的找礦潛力。
當時,地勘費不能用於境外礦產勘查,因此首鋼地質勘查院未能申請到國家的銅礦普查項目。首鋼秘魯鐵礦公司也不願做進一步投入,就決定和力拓公司合資勘查。1999 年簽訂合資協議。力拓公司的納斯卡銅礦探礦權區與馬爾科納礦權區相鄰。首鋼秘魯鐵礦公司決定,將馬爾科納鐵礦礦權區東北角,轉到合資公司。力拓公司作為進入方,投入 500 萬美元,掙得 57. 5% 的權益。掙股期為 3年,沖稀底線為 15%。2000 ~2003 年,力拓公司開展了航空電磁測量、地球化學測量、地質填圖、空氣反循環和金剛石取心鑽探和初步選冶試驗。共施工 103 個孔,30 971 米。控制了兩個礦化帶,主礦體長 1 700 米,延深 500 米,向深部尚未尖滅。
由於 Justa 銅礦還未達到力拓公司的開發標准,力拓公司和首鋼秘魯鐵礦公司決定將其轉讓。加拿大 Chariot 資源公司 (ChariotResources Ltd. ) 與韓國大韓礦業振興公社、韓國 LG 日高銅業公司合資,成立了 Marcobre 公司,從力拓公司和首鋼秘魯鐵礦公司收購了馬爾科納的 Justa 銅礦礦權。以 4 350 萬美元買斷,先付 3 350 萬美元。按權益比例,向力拓公司和首鋼秘魯鐵礦公司雙方付款。待買方通過進一步勘查工作證實,礦區的推測銅資源量,大於賣方提供的推測銅資源量時,再付所余的 1 000 萬美元。加拿大 Chariot 資源公司聘請獨立勘查地質學家 Miron Blezovsky,按 NI43-101 的標准,評估馬爾科納的 Justa 銅礦資源量,提交了評估報告。
Justa 銅礦是近年來國際上關注的銅礦區。該礦曾 100% 掌握在中資公司的手中。由於缺乏掌控資源的長遠戰略觀念,為眼前利益所吸引,就將這個探礦權全部出讓了,低價賣出了這塊 「賭石」。這塊 「賭石」被加拿大 Chariot 資源公司用 46 500 米鑽探 「切開」。2009 年 5 月 19 日的 《北方礦工報》 報道,Justa 銅礦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資源量已經變成可以開采贏利的儲量。提交確定儲量: 銅256 萬 噸, 銅 含 量 0. 76% ; 可 能 儲 量: 銅 130 萬 噸, 銅 含 量0. 80% ; 推測儲量: 銅 52 萬噸,銅含量 0. 82% 。Justa 銅礦各類儲量,為銅金屬 438 萬噸。可行性研究結果,銅的生產成本為 0. 88 美元/磅。NPV 為 2. 8 億美元,IRR 為 15%。Chariot 資源公司引進韓國日高公司和韓國大韓礦業振興公社作為合作夥伴,已開始礦山建設。
從這個境外礦產勘查的案例可以看出,首鋼秘魯鐵礦公司投資15 萬美元開展馬爾科納的 Justa 銅礦普查,然後出讓 57. 5% 的權益,和力拓公司開展合資勘查。最後將 Justa 銅礦的礦權全部轉讓,首鋼秘魯鐵礦公司按份額,得到 1 828 萬美元,投入升值 123 倍,實現了投資商業性礦產勘查贏利的目的。遺憾的是,Justa 銅礦的礦權,現在主要轉到了韓國最大的銅冶煉加工企業——LG 日高銅業公司的手中。中國作為銅的消費大國,銅資源並不豐富,馬爾科納的Justa 銅礦距正在生產的首鋼秘魯鐵礦公司馬爾科納鐵礦僅 15 千米,生產的基礎設施齊全,但中國企業卻未能成為銅礦的礦主。Justa 銅礦與中國企業擦肩而過。缺銅的中國這次又只能當 「看客」,令人扼腕。
為了參與 Justa 銅礦的開發,2010 年 3 月,中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CST) 投資 2. 445 億加元,再買回了 Justa 銅礦項目股東之一——Chariot 資源公司的 70%的權益,這是後話。
H. 2015年7月份宣布重大資產重組的股票有多少
ST天橋:重組獲批 投資亮點: 1、土地儲備289萬平方米:本次發行股份擬購買的11家房地產公司可供直接開發土地儲備288.92萬平方米,其中,吉林信達名下的信達·東灣半島項目土地為劃撥地,佔地面積55.76萬平方米,佔11家土地總儲備的19.30%。 2、大股東變更:08年5月6日公告,信達投資以1元作為收購價款購買東方國興所持公司6357.88萬股股份中的6000萬股。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後,信達投資將持有公司12.07%的股份,從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ST綿高:收購資產 身藏巨礦 異動原因: 上證監會核准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向四川恆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發行3908.87萬股人民幣普通股購買四川恆康持有的甘肅陽壩銅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投資亮點: 1、陽壩銅業:該公司地處隴南市康縣。隴南市的有色金屬資源非常豐富,鉛、鋅金屬儲量佔全國第二。陽壩銅業累計探明銅礦石保有儲量469.83萬噸(銅礦品位2.192%);年生產能力為采選處理銅礦石18萬噸。陽壩銅業現有陽壩銅礦、杜壩銅礦兩個采礦權;油房溝-鐵爐溝銅礦探礦權。目前生產規模為陽壩銅礦90000噸/年、杜壩銅礦90000噸/年。 2、參股金融概念: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出資90萬元,參與成立四川民泰保險代理公司,占總出資60%。
記得採納啊
I. 西北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時空分布
我國西北地區隨著其地質構造體制演化歷史進程,出現有多期和不同成礦特徵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顯示出時間分布特徵;又由於各個地區的邊界條件和地質歷史發展的差異,因而在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配置、類型和規模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故又顯示出空間的分區分帶特徵。
(一)時代分布
西北地區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在時代上均分布於前中生代,並受到多期次區域變質作用,嚴格來說,應屬於變質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具體分布時代和層位如下。
1.元古宙海相火山岩型銅礦
古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僅見於甘肅陳家廟,賦存於牛頭河群中的陳家廟鐵銅礦床:中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分布較多,如賦存於長城系中的陝西杜壩銅礦、大茅坪銅礦和甘肅陽壩銅礦等;賦存於薊縣系中的甘肅樺樹溝鐵銅礦和新疆西天山的喇嘛薩依銅礦等。中元古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多與細碧角斑岩系有關。
2.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
這個時代的銅礦床,特別發育於加里東地槽造山帶中。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祁連山地區(見後),其中特別要提及的是在南祁連南部賽什騰山坳陷中產出有晚奧陶世的青龍灘海相火山岩型銅多金屬礦床。
新疆亦分布有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如賦存於奧陶系石英角斑岩中的可可乃克含銅黃鐵礦床。
3.晚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
其發育於地槽型海西造山帶中,在西北地區主要分布於新疆天山構造成礦帶中。早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有產於石英角斑岩中的阿勒泰銅礦;中泥盆世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有與中酸性火山岩關系密切的哈密雅滿蘇鐵銅礦床、沙泉子銅鐵礦床和吐魯番小泉子銅礦等;中石炭世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有天山西段的賦存於海相細碧岩中的孔雀山火山熱液型銅礦等。
由以上所述,西北地區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在時代上的分布情況,可見有如下特點。
(1)中元古代、中寒武世、晚奧陶世和泥盆紀是西北地區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重要成礦時代。
(2)元古宙和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與細碧角斑岩系關系密切;晚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床多與中酸性火山岩建造關系密切。
(3)在主要成礦元素共生組合上,元古宙海相火山岩型銅礦以Cu-Fe元素組合為特色;早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以Cu-Pb-Zn元素組合為特徵;晚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成礦元素組合則多種多樣。
(4)均遭受了區域變質作用,嚴格來說,應為變質海相火山岩型銅礦。
(二)空間分布
按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地質特徵及時代分布,西北地區海相火山岩型銅礦主要集中分布於以下4個大的區帶。
1.阿爾泰(南)—(北)准噶爾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集中區
本區以晚古生代中泥盆世形成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最為發育,這些礦床的形成與中酸性和中基性海相火山岩建造有關,前者如阿舍勒銅礦;後者如喬夏哈拉銅鐵礦、索爾庫都克銅(鉬)礦等。
本銅礦集中區海西期優地槽發育,其海相火山岩漿活動廣泛,因此成礦條件好。「八五」期間勘查出的阿舍勒大型銅礦即為例證。該礦為特富礦,銅品位高,其遠景儲量有達白銀廠銅礦規模的可能。
2.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集中構造帶
天山構造帶內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分布范圍廣,從西至東均有分布,如西部伊寧地區與石炭紀海相中酸性岩有關的勝利銅礦;中部烏魯木齊地區的銅溝、孔雀山銅礦;東部哈密地區的雅滿蘇鐵銅礦以及天山構造帶東端北山地區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
在成礦時代上,以石炭紀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為主,如闊拉薩依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以及下石炭統中的小泉子銅礦、雅滿蘇鐵銅礦、預須開普台鐵銅礦,中石炭統內的孔雀山銅礦等。此外還有賦存於中元古界薊縣系的喇嘛薩依銅礦、奧陶系中的可可乃克含銅黃鐵礦床和上泥盆統的豹子溝銅礦等。
直接賦礦圍岩的海相火山岩岩石類型種類較多,如賦存於石英角斑岩中的可可乃克銅礦;賦存於細碧岩中的孔雀山銅礦;賦存於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雅滿蘇鐵銅礦;賦存於凝灰粉砂岩中的豹子溝銅礦等。
由以上可見,天山構造成礦帶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具有多層位、多時代、多岩石類型和多礦床類型的特點,因此成礦遠景十分良好,在本區繼續尋找(超)大型銅礦床是有希望的。
3.祁連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集中構造帶
祁連構造帶是我國重要的銅成礦帶,帶內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分布廣、類型多、規模大,而且多時代、多層位,故成礦遠景好,找礦前景大(見後)。今後特別要注意中祁連和祁連西段元古宙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找礦工作,以及南祁連的青龍灘—阿爾金山一帶的找銅工作。
4.昆侖-秦嶺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化)帶
根據昆侖-秦嶺構造成礦帶內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分布狀況和地質特徵,劃分出以下4個小的區段。
(1)昆侖段由於昆侖構造帶自然環境極其艱苦,因此,原來只見有產在下—中志留統絹雲母石英片岩中規模不大的、可能與海相火山岩有關的上其汗含銅黃銅礦型銅礦,以及另外在慕士山以東震旦系玄武岩中分布有較富的黃銅礦化。90年代以來,銅礦找礦有新進展,在西昆侖地區發現了石炭紀海相火山岩型塊狀含銅黃鐵礦型礦床。
(2)西秦嶺段盡管西秦嶺在地質歷史進程中一直處於活動性狀態,元古宙和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活動亦較強烈,但十分遺憾,至今仍未發現一個成型的具工業價值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因此,擺在該區的任務之一是要加強海相火山岩型銅礦的找礦工作。
(3)勉略寧海相火山岩型銅礦集中區本區處於東、西秦嶺之間,和六盤山構造帶、龍門山構造帶之間的過渡帶,也是昆侖-秦嶺東西構造帶和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康滇南北構造帶的交會地帶。
本區發育與元古宙碧口群海相火山岩有關的銅礦,如賦存與長城系陽壩組變質基性火山岩中的銅礦坡銅礦;賦存於碧口群中部的杜壩火山熱液型銅礦以及賦存於海相基性凝灰岩中的大茅坪黃鐵礦型銅礦。
勉略寧地區海相火山岩型成礦尚佳,最近又勘查出中新元古代碧口群中的筏子壩富銅礦床。
(4)東秦嶺段(陝西境內)
東秦嶺段海相火山岩型銅礦強於西秦嶺,本段分布有賦存於中元古代長城系寬坪群中的受改造的變質火山噴發沉積型銅峪銅礦床和皇台鐵銅礦床,以及賦存於新元古代秦嶺群中的變質火山噴發沉積型的西駱峪銅(鋅)礦床、東流水礦床和杏樹梁銅礦床。
由上可見,西北地區海相火山岩型銅礦主要集中的4個區帶,以祁連帶和阿爾泰(南)—(北)准噶爾區銅成礦較好,應深入工作;天山構造帶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成礦顯示良好,應進一步開展研究和找礦工作,找出較佳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昆侖帶的海相火山岩型銅礦成礦盡管目前礦化情況不好,但極具找礦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