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花垣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花垣

發布時間:2021-05-30 12:45:33

A. 礦區及外圍找礦成效顯著

本次對抱倫金礦區及外圍48km2范圍內金礦進行了初步預測評價工作,開展了1:1萬地質填圖、1:2000地質填圖、1:1萬土壤測量、自然a卡測量、壤中汞氣測量、槽探、坑探、鑽探等地質工作,並對海南島西南部3600km2范圍內開展地質遙感解譯和找礦前景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如下找礦成果

1)通過鑽探工程揭露,進一步控制了已知的V4-1、V4-2和V2-1礦體外,新發現V4-3、V4-4、V4-5、V4-6礦體,基本查明區內31條金礦(化)體的分布、數量、形態、產狀、規模及礦石品位特徵。研究表明,金礦脈賦存於NNW向含礦構造破碎帶中。礦體由含金石英脈和含金蝕變岩組成,多呈脈狀、似透鏡狀、透鏡狀,礦體產狀與含礦破碎帶基本一致,走向一般為325°~355°,傾向SWW,局部NEE,傾角一般65°~85°,個別礦體(V13-1)走向為23°~25°,傾向NWW,傾角65°~83°。礦體長度一般為70~1240m,厚度為0.20~7.84m,厚度變化系數10%~102%,屬於穩定—不穩定類型。礦體平均品位1.07~29.30g/t,個別為98.05g/t(V1-7),單樣最高品位為282.70g/t(V1-3),品位變化系數為9%~193%,屬於均勻—很不均勻類型。礦體向S側伏,可能與花崗岩與地層的接觸界面一致,側伏角45°~50°。

2)通過工程揭露新發現隱伏礦體4條,新增資源量6276kg;結合前期資源量估算結果,對圈定的31條礦(化)體中的21條礦體進行了資源量估算,求得(333+3341)金資源量80186kg,其中333資源量22259kg,3341資源量57927kg。單礦體規模較大的V1-3,其(333+3341)金資源量為25659kg,占研究區(333+3341)金總資源量的32%,其中333和3341金資源量分別為8041kg和17618kg,分別占研究區(333+3341)金總資源量的10%和22%。抱倫金礦床(333+3341)資源量達到大型—特大型金礦床遠景規模,且隨著找礦驗證工作的深入,可望達到超大型金礦床遠景規模。

3)研究區Ⅰ號脈帶自開發以來,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據不完全統計,1997年至2002年6年中,黃金生產產值達2.5億元,企業稅後利潤達3000萬元,向當地政府和稅務部門上繳各種稅費約5000萬元。該礦山已成為當地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抱倫金礦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創海南省在勘查中進行開發的集勘查開發一體化道路的先河,也為海南省礦業開發企業闖出了一條新路,獲得了成功的經驗。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B. 典型礦床地質找礦標志

針對鳳凰山礦區可能存在的礦床類型,可以通過以下的直接或間接的找礦標志來進行預測分析。

1. 直接標志

( 1) 岩體標志

花崗閃長岩 ( 石英二長閃長岩) 、石英二長閃長斑岩、石英閃長斑岩等小岩株或岩枝是主要的含礦岩體,是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銅多金屬礦床的成礦母岩,也是當然的直接找礦標志。這些岩體的接觸帶上發育矽卡岩化及各種蝕變現象,或岩體本身就是礦體,都是尋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礦床的有利標志。

( 2) 矽卡岩

岩體與不純大理岩的接觸帶上普遍發育矽卡岩,這種矽卡岩常反映接觸帶的形態和產狀,有時就是賦礦的圍岩。根據矽卡岩的成分和類型可以判斷成礦作用的發生和演化,判斷該矽卡岩是否含礦。

( 3) 鐵帽和孔雀石化

鐵帽和孔雀石是硫化礦體的氧化露頭,也是礦體的風化產物,所以是最直接的找礦標志。根據鐵帽和孔雀石化的分布范圍、形態和產狀,可以大致判斷原生礦體的特徵。根據鐵帽中的表生礦物的種類和組合,也能了解原生礦體的礦物和化學成分。

2. 間接標志

( 1) 熱液蝕變

熱液作用在形成礦體的同時,也必然要在礦體周圍更大體積的圍岩中形成各種熱液蝕變,通過分析蝕變的空間分布模式可以預測隱伏礦體的空間展布位置。本區與成礦作用密切相關的蝕變類型包括鉀化、黃鐵絹英岩化、黃鐵礦化、硅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等。作為上述蝕變礦物的氧化產物,褐鐵礦化在地表較為常見,也是一種重要的間接找礦標志。

( 2) 成礦構造

走向北北西、北東、北北東和近東西向的擴容性斷裂且與岩體接觸帶或矽卡岩帶相套合並出現復雜的角礫岩時,是尋找矽卡岩型礦床的有利標志。多組斷裂的交叉處、發育斑岩型礦床特徵蝕變的網狀裂隙和劈理化帶等則是尋找斑岩型銅礦床的有利標志。作為礦體的遠端標志,方鉛礦石英碳酸鹽細脈是一種常見的裂隙充填物,反映深部可能存在隱伏礦體。

( 3) 角礫狀構造

鳳凰山礦區在礦體的周圍普遍存在角礫狀構造,特別是有些礦體本身就具有角礫狀構造,也存在由先前形成的礦體破碎形成角礫被膠結而成的角礫狀礦石。當然,角礫岩的類型比較多,應該區分與成礦作用有無關系。通常來講,與礦體有關的角礫岩中具有明顯的構造地球化學異常,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標志。

( 4) 大理岩和角岩

大理岩和角岩的出現說明深部存在隱伏岩體。通常來說,由不純的碳酸鹽岩形成的角岩是一種帶有變余條帶狀沉積構造的鈣硅角岩,可含有石榴子石、透輝石、綠簾石等矽卡岩礦物,但與矽卡岩有本質的區別。由於其成因受岩體和不純碳酸鹽岩兩方面因素的控制,說明附近存在有利於矽卡岩礦床形成的條件,可作為輔助的找礦標志。

( 5) 地層揉皺現象

本區的地層揉皺現象發生於薄層狀地層中,主要是受到岩體侵位的強烈擠壓作用而引起的。垂直揉皺地層總體走向的方向可望找到岩體的接觸帶,因此也是一種輔助的找礦標志。

C.  地質找礦的重大進展

1)全球礦產資源潛力大,新發現的巨型礦床多

從1984~1994年的統計資料看,發現了不少重要礦床,尤其是能源礦產、金、銅、鉛、鋅、稀有金屬礦和金剛石等,還發現了不少超大型礦床,這說明全球礦產資源的潛力是巨大的。同時,從這10年新發現的礦床可以看出,它們有5個特點。①油氣在新區、老區均有發現,尤其是在地質研究程度較低的地區發現較多,而且發現海上油氣田越來越多,且深度加大。包括結晶岩在內的基底油氣藏和鹽下油氣藏這種新圈閉類型的油氣在各地的發現也不少,擴大了油氣勘查的思路和領域。②多數金屬礦床是在已知礦帶、礦區、礦田范圍內,甚至在已知礦床的深部和旁側發現,這一方面說明成礦區帶的找礦潛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按成礦區帶布署找礦工作始終是發現新礦的多、快、好、省的途徑。③新區域找礦效果明顯,新識別出的智利馬理昆加金礦帶,加拿大西北地區和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斑岩銅金礦區等,均是通過區域系統勘查和多種方法配合突破的。說明全球仍有許多未被認識的礦化集中區,因此全球發現大礦的潛力還很大,而且機會也多。④新發現礦床的主要類型有:不整合型鈾礦、砂岩鈾礦、綠岩帶金礦、卡林型金礦、火山岩區淺成熱液型金銀礦、斑岩銅金礦、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噴氣沉積型鉛鋅礦、鹼性岩型稀有金屬礦、金伯利岩型金剛石礦等,說明這些已知的類型仍是找礦的主要對象。⑤30屆國際地質大會對海洋礦產資源前景的研究很關注,如鐵錳結核、多金屬結核、富鈷錳結殼,海底熱液多金屬硫化物,含鉑鈷結殼、磷塊岩和潛力巨大的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等均具有廣闊的遠景。

2)礦產勘查的新思路,找礦的新線索

(1)「經驗模型」與「概念(理論)模型」(施俊法等,1996)。在礦產預測工作中,一直存在著所謂「經驗模型」與「概念(理論)模型」之爭。80年代末,在國際上逐漸形成了以Woodal為代表的礦產勘查哲學。指出當概念的和經驗的證據相印證、理論與實際觀察有力地證實是可信時,就可能發現新礦床,例如奧林匹克壩Cu-Au-U礦床。這兩類模型的信息成分在不同程度上互相參雜,經驗模型的發展將修正和擴充概念模型,而概念模型則可以指導經驗模型的應用與解釋,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補充。

在經驗和理論的勘查戰略中,資料(信息)獲取是第一性的,對於勘查者來說,無論何時最重要的是客觀地收集與礦化有關的各種信息,早期依據野外露頭找到大量的礦床。70年代以來,隨著露頭礦和易識別礦的減少,地質學家更加註意成礦理論和概念(理論)模型,從而促進了找礦工作,也發現了一些礦床。但從根本上講,概念(理論)找礦這種思路,最終要依靠經驗數據來達到找礦目的。因此,概念(理論)找礦實質上是一種間接找礦方法。80年代以來,現代勘查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現代找礦已跨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信息找礦」階段。信息找礦本質上也是一種直接找礦,它主要依靠經驗信息,尤其是物質信息,進行靶區優選。在實施過程中,它將經驗模型與概念模型有機地、動態地結合起來,符合礦產勘查的總趨勢。

(2)礦床的繼承性、親緣性及其找礦思路。長期以來,在礦床研究領域里,人們特別注意礦床與岩石性質的關系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找礦勘探。60年代以來,謝家榮(1963)提出:任何一個旋迴中都可能發生再生礦床,包括沉積礦床及風化剝蝕礦床在內。到了80年代,從這一思路進一步發展出如下概念:金屬區是指在岩石圈中某一種或幾種成礦元素豐度較高的地區。礦床的親緣性是指在某一種或幾種金屬元素豐度較高的一部分岩石圈中形成深部同源的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該類金屬元素的礦床。礦床的繼承性是指較老的礦質經過後期的活化、遷移、富集形成較年輕的礦床,如在某一地區發現了某一時代某一類型的礦床,應當繼續在這個地區根據有利於這種金屬富集的成礦地質作用,進一步尋找是否還有其它時代、其它類型的(內生的、外生的或變更的)同一礦種的礦床。由此開辟了區域找礦的另一思路(Chen Tingyu,1989)。

(3)找礦的新線索。礦產勘查面臨著尋找深部礦、隱伏礦和難識別礦,許多傳統的理論和思路已受到挑戰。近年來在金屬礦產勘查實踐中引發出來一些新的找礦思路,為尋找新礦床提供了新線索:①尋找隱伏斑岩銅礦和金礦的熱液系統模式,例如在火山岩區許多斑岩銅礦系統高部位多發育有淺成熱液貴金屬礦脈,它們發育在上部泥化蝕變帶內,是斑岩銅礦系統上部火山岩段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共同組成火山岩區的熱液系統;②指導尋找深部隱伏金礦的思路,例如美國卡林金礦帶不斷發現隱伏的大金礦,為具類似地質條件產出微細浸染狀金礦的地區進一步找礦指明方向,此外,含金剪切帶的概念也為尋找深部金礦提供理論依據;③沿著「派生礦」軌跡找礦的新思維,例如奧林匹克壩礦床是其上部阿德雷德沉積銅礦(尚比亞型)的原始物質來源,阿德雷德銅礦是奧林匹克壩礦床的「派生礦」,這為在銅帶的基底岩石中找到類似的奧林匹克壩型礦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D. 逐步改革和完善地質工作的體制和機制不斷取得地質找礦成果的新突破

張瑜麟 曹迪明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部署,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活動正在全國展開。這次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和繼續;是全面貫徹落實加強地質工作的指示精神,推動地質工作根本轉變的重大舉措;是地質找礦改革發展處在關鍵節點,更好地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通過大討論活動,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提升地質工作服務能力,促進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要求。「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中要按照徐紹史部長「統一思想,聚焦問題,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固有模式,使地質找礦工作既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又服務於自身的改革發展」的要求。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找准各單位存在制約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不斷探索和創新體制與機制,以一種合理的體制和機制促進地礦行業科學發展。

長期以來地勘行業的改革一直是有關各方討論的熱門話題,而且地勘行業的改革也從未停止過,從地勘單位的建立開始,地勘單位就經歷了多次分與合和不同歸屬的變化,尤其是工業部門的地勘單位更是如此,但是,地勘單位的事業體制並未進行根本的變革。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地勘單位的改革才開始逐步進行,並於近幾年開始實質性推進地勘單位的改革,但是,為何要對地勘單位進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對地勘單位進行改革?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想法和說法,但是各方都應明白:對地勘單位的改革只是一種手段,穩定和諧地進行改革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長期過程,而改革根本目的之一就是增強地勘單位的活力、快出找礦成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而地勘單位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本人長期從事地質工作的經歷,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地勘單位的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地勘單位伴隨著新中國成立而組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而興起,同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近50年來,為國家的發展、財富的積累、人民的小康作出了國人公認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我國進入小康社會和向發達國家的邁進,以及全球對資源需求強度的大幅攀升,提高全國的資源保障程度,確保國民經濟科學、穩定的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的重大問題。但是,地勘單位幾十年的事業體制和工作機制及存在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因此,必須不斷地對地勘單位進行體制和機制改革,並逐步給予完善和創新。

二、進一步明確地勘單位改革的目的

「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國辦發〔1999〕37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地勘單位的改革方向和有關措施,地勘單位的改革目的得以明確表述。特別是地勘單位屬地化以來,進一步融入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資源型企業服務,為政府決策服務的觀念進一步深入到地勘單位的日常各項工作中去,地勘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河南省近幾年兩權價款地質勘查項目的實施,在取得良好地質找礦成果的同時,使得地勘單位的經濟實力、人員素質、技術裝備等方面得到大大加強。但是,地勘單位的現有體制仍是制約地勘單位科學、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對地勘單位的體制改革和完善已經成了各個部門關心的大事。但是,進一步明確對地勘單位改革的目的,是制定科學、適用的改革方案的基礎,是地勘單位體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

地勘單位體制改革的目的:首先,要有利於地勘單位找大礦、快出成果,從而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資源保障程度;其次,地勘行業歷史長,在過去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也遺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欠賬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正視地勘單位存在的基礎薄弱、欠賬過多、經營性資產少、離退休老人多、工作崗位艱苦、社會地位不高、人才青黃不接等歷史遺留問題,盡快出台各項有關政策,幫助地勘單位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地勘單位盡快得以和諧與穩定,為地勘單位體制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通過改革,使地勘單位盡快變成一支技術裝備精量、人員精幹高效、能打硬仗、充滿活力與工作激情的隊伍,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從而為快出地質找礦成果奠定基礎;第四,要明確對地勘單位的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第五,要認識到地勘單位的特殊性,地勘單位是一個從事特殊工作的事業單位,它是一個以事業單位性質獲取政府資金支持,而為政府進行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極具探索性和戰略性的工作,這種工作具有較大的超前性、不確定性和長周期性,它的工作成果關繫到國民經濟的規劃和計劃的制定、經濟的發展前景和速度。地勘單位雖然是一個事業單位,但它確有不同於一般事業單位的特點,它是一個事業型的生產和科研探索單位,它不像其他企業一樣可以按設計和生產周期生產出預期的產品,獲得預期的利潤,更不像純事業單位一樣,只進行事業費用的消耗,而沒有具體的產品。地勘單位在消耗國家事業費用的同時,也在為國家生產著產品———地質報告,這種產品有的有地質資源儲量,有的沒有地質資源儲量,但是,都是一種有形的地質成果。因而,地質勘查單位具有事業和企業的雙重性質和特點。

三、穩步和諧、循序漸進地推進地勘單位的體制改革與完善

進行地勘單位的體制改革與完善,必須全面認識和熟悉地勘單位的成長歷史和地勘行業的特殊性及與其他事業單位的差別。這些特殊性和特殊問題決定了地勘行業的體制改革不可操之過急,而要穩步和諧、循序漸進地推進。以汪明部長「在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座談會暨地勘行業先進集體和優秀找礦項目表彰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遵照「對地勘單位主要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也就是『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因此,地勘單位改革主要就應圍繞這個核心而開展」的指示,可以按照以下模式對地勘行業的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

(一)公益性地質工作單位與事業性地質工作單位分開運行

(1)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精乾的公益性地質隊伍。公益性地質隊伍完全從事政府下達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其經常性支出等有關經費分別列為中央和省級財政預算之中;項目經費則按實際工作量核定,分別由兩級財政列支,確保公益性地質隊伍的高效運行。對公益性地質隊伍提交的各項成果,如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調查、水文地質調查、地質地形測繪等公益性、基礎性工作成果,要在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盡快向全社會公開,提高其成果的利用率,真正做到公益性地質成果公開化、公眾化、服務社會化。

(2)對從事事業性地質工作的單位,要做到以事業費用來保證隊伍的穩定和運行,以企業化管理的機制來搞活地勘單位,增強地勘單位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因此,事業性地勘單位在現階段可首先按照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模式進行運行,在保持「人員事業身份不變、事業編制不變、財政撥款政策不變、管理和歸屬不變」的「四不變」基礎上,以事業單位的性質承擔政府非公益性的各類有關項目,充分發揮地質勘查等方面主力軍的作用,確保各類政府項目成果的高質量提交,為緩解資源瓶頸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藉助有限的事業費用和政府項目費用,來保持事業性地勘單位的正常運行,達到長期穩定隊伍、用事業身份來吸引和留住人才、逐步打好經濟基礎、進而為推動企業化改革做好准備的目的。

在做好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的同時,各級政府應鼓勵和支持地勘單位進行企業化管理、企業經營和企業分配機制等方面的探索,首先,鼓勵事業性地勘單位積極以企業化的機制去承擔各類商業性工作項目,在為社會、為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各項技術服務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彌補事業費用不足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單位經濟實力增強、機制的激活、人才的良性流動和企業經營及市場競爭能力增強的目的;其次,鼓勵事業單位發揮自身的高新技術優勢和專業特長,進一步拉長地勘行業的產業鏈條,不斷向礦業開發的采、選、冶和地基施工、建築、地下無損探測、高精度測繪等產業延深,進一步拓寬工作領域。而且,同行業的經驗、許多礦業公司的成功運作都表明,走探采一體化和大企業集團聯合勘查開發的路子,才是地勘單位生存發展的長久之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儲備各類人才、鍛煉市場隊伍、探索企業化經營管理的目的。

(二)為地勘單位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地勘單位的各項改革要在省政府的組織領導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夠平穩推進。因此,對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給予優先解決和考慮,對改革中所需的各項優惠政策要給予大力支持。

(1)允許地勘單位和地勘單位成立的企業性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和地質勘查資質共用的政策。使地勘單位的人才在保留事業身份不變的前提下,在兩個單位間互為所用,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和工作熱情,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從而對事業型地勘單位的企業化經營管理進行探索和嘗試。

(2)將探礦權優先配置給地勘單位,是快出地質成果的基礎。考慮到地勘單位的經濟實力和事業單位性質,在探礦權招、拍、掛出讓前,各地政府在年度探礦權出讓計劃內,首先,按照地勘單位優先的原則,由各地勘單位優先獲取探礦權,對地勘單位申請的探礦權優先給予批准;然後,再面向社會進行招、拍、掛。

(3)對國有地勘單位及其公司擁有的礦業權,按照國家「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並盡可能創造寬松條件,支持其擁有的礦業權保值和增值。

(4)對地勘單位提交的地質成果報告,優先由地勘單位在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後進行采礦和開發工作;對國有地勘單位承擔的國家和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可以由項目承擔單位優先開發,各地市、縣政府給予支持;凡由政府轉讓開發的,勘查單位按照不同礦種和礦床規模享有20%~30%的利潤收益。前期政府的投入費用可由省政府有關部門另行協商回收。

(5)對國有地勘單位承擔的國家和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取得的找礦成果,由省政府按照不同礦種和礦床規模給予地勘單位和有關技術人員以一定數額的獎勵。

(6)盡快出台具體辦法或允許各地勘單位建立和探索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允許地勘單位和職工投資政府和國家的所有地質勘查項目和風險找礦及礦業開發,進一步激發廣大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工作的熱情和責任心,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服務的同時,提高職工收入水平,穩定地質人才隊伍。

(7)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幫助地勘單位解決基地水、電、氣、暖、路等管網老化改造和亟待增容的歷史遺留問題,改善職工生活條件。

(8)針對地勘行業存在的地質勘查工作有效投入不足,礦產勘查逐年萎縮;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礦產資源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地質科技研究工作薄弱,地質科技人員流失嚴重,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綜合利用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削弱,基層和第一線地質專業人員缺乏,地質工作出現人才斷層等問題。政府一要在原有事業費用撥款方法的基礎上,逐年以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投資帶動地質勘查的投入,加速地質成果的提交;二要加強地質勘查礦產開發規劃管理,正確引導地質勘查工作的布局和結構調整;三要建立和完善礦業權市場。建立健全礦業權信息公開、評估、交易等制度和規則,盡量降低地勘單位作為礦業權人一級市場的資金成本和風險;三要加大礦業權市場秩序整頓,優化地勘工作的外部環境,維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四要加強地質院校的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引進、使用、激勵制度,從而增強地質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造就一大批品德優良、吃苦耐勞、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地質技術骨幹隊伍。

(9)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及其對地勘工作的影響,要制定優惠的扶持政策,鼓勵地勘單位和企業、金融部門聯合,積極走出國門,進行礦權收購和資源性企業的收購及聯合勘查工作,為今後經濟形勢的好轉及保障國內資源的需求提前打下堅實的基礎。

E. 礦產勘查成效顯著

2006~2009年,全國礦產勘查力度不斷加大,西部重點成礦區帶地質找礦進展較大,中東部老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礦成果突出,煤炭、銅、鉛、鋅、鉬、金等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增幅較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快速發展。

2006~2009年,全國礦產勘查工作共完成鑽探5300.48萬米、槽探4891.26萬立方米、坑探357.38萬米、淺井955.99千米。鑽探、槽探和淺井工作量呈連年攀升之勢(圖6)。

圖10 2006~2009年全國完成階段性勘查礦產地個數及勘查程度結構圖

2006~2009年,全國主要礦種新增一批資源/儲量(333及以上,表1)。

表1 2006~2009年全國主要礦種新增查明資源儲量

F. 在礦產地質和找礦評價技術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和新經驗

(1)在阿爾泰地區古元古代地層中發現了阿克吐拜克金礦床,開創了該區前寒武系中找金礦的先河,這一發現必將推動阿爾泰金礦事業的大發展。

(2)經充分對比研究,將哈巴河縣賽都韌性剪切帶型金礦帶延伸到布爾津河邊的山前地帶——阿克別依提地區,確定了7個礦化蝕變體,經兄弟單位在2號礦化體上的工程查證,區內韌性剪切帶及礦化蝕變特徵均與賽都金礦一致,並圈出了金礦體,表明該地段地表礦化蝕變體為金礦體的反映。

(3)經過對昆貴銅礦的研究和查證,總結了鐵熱克提式銅礦成礦模式,指出哈巴河群的沉積地層中銅的高背景值為銅礦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礦質,奧陶紀—志留紀的火山活動是礦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這一時期,大陸處於伸展裂解的構造背景,圍繞火山噴發中心,地殼中處於拉伸狀態,使火山熱液沿火山通道及火山通道周圍的裂隙上升,火山熱液不僅其本身含有大量的成礦物質,而且它對周圍地層(褶皺基底)中的礦質起到萃取作用,使地層中的銅、金進入火山熱液,上升到淺構造層次的有利部位,由於溫、壓的降低,使礦質得以沉澱,形成礦床。

(4)提出了構造異常區(帶)在阿爾泰地區無論對金礦或銅礦都有明顯的控製作用。北北西向斜跨斷裂、區域性斷裂帶的拐折部位、兩組斷裂交匯部位、分支斷裂控礦都十分顯著。如多拉納薩依金礦,阿舍勒銅礦等都處於北西向構造帶的北北西或南北向構造異常區。目前艾梅爾、鐵熱克提等礦區都在這樣的構造異常區,應加大工作力度。

(5)對品位特別不均勻的金礦體,創造性地應用多種取樣方法和多種測試分析方法,如撿塊、刻線、刻槽、剝層和全巷法等取樣方法,化學分析、人工重砂和混汞等分析測試方法相互支撐和相互檢驗,為全面肯定阿克吐拜克岩金礦床做出了貢獻。

(6)根據阿爾泰晚古生代火山岩銅礦床的發育特徵,提出了尋找同時代具有成因和空間聯系的斑岩銅礦和斑岩銅金礦的可能性,其首選地區應該是阿舍勒銅礦外圍。

G. 中國地質學會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屬於省部級獎項嗎

中國地質學會是於1922 年2月3日在北京成立,由中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組成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其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掛靠單位是國土資源部。學會辦事機構設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由秘書處和期刊處組成。
其掛靠單位才是省部級,所以比省部級要低,非常遺憾。

H. 常規地質找礦方法

通過全面收集資料和開展基礎地質工作,尋找含礦建造和含礦層位,並結合控礦因素和地質找礦標志進行系統的綜合分析研究,採用「就礦找礦法」與礦床地質規律、成礦模式相結合,確定找礦目標,調查驗證。就礦找礦法是根據已知礦床或礦點的成礦定位機制和各種礦致異常推斷可能賦存隱伏礦床的地段,推斷論述其與地表、淺部礦床的關系,指出深部成礦規律的輪廓性認識,為深部隱伏礦的存在提出地質依據。在常規地質找礦法中,就礦找礦在老礦區挖掘潛力仍不失為一種最簡捷、有效的找礦途徑。當然就礦找礦不能是老經驗的簡單套用、老方法手段的重復,而是在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用新的找礦思路和更綜合的找礦手段在找礦工作上的實踐。針對前寒武系基底層中的廣義東川式銅多金屬礦的找礦工作,在應用常規地質找礦方法時,重點強調以下幾點:

祿豐—武定地區的東川式銅鐵多金屬礦,該區由昆陽群褶皺基底層構成的西部、中部和東部3個礦化集中區是找礦的有利地區。

多層找礦和多類型找礦。前寒武系基底層中的廣義東川式銅礦,均具有多階段成礦、多層含礦的特徵,且含礦層位均比較固定,目前確定產有價值礦床的地層有大龍口組、因民組、落雪組、鵝頭廠組、綠汁江組5個層位,其中因民組、落雪組、鵝頭廠組為主要含礦層。對於一些出露差、礦化貧的礦點和礦化集中區,根據「好中有差、差中有好」的客觀地質現象,認真對待,除考慮含礦層位外,應結合其他成礦條件,充分利用多信息進行多維找礦。

要定相和分帶。除過去提出的沉積岩相外,應更加註意中元古代裂谷活動初期的火山岩相。在火山岩發育的近火山活動中心相的上盤往往有多種類型的富礦存在。同時要對現在見到的各種作用疊加的分帶加以分析,查明與火山噴流作用有關的原生沉積分帶,預測富礦部位。

點上解剖、抓點連帶,並注意含礦岩性客觀存在的地區多樣性。祿豐—武定銅鐵多金屬成礦帶在區域分布上,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成帶狀分布的特點。在找礦工作中,應從點入手,著眼於帶,從面上看問題,深入分析點與點之間的關系,對比各點的地質特徵,找准含礦層位,找出岩相、成礦環境的共性,以及金屬礦物分帶的關聯性等,確定找礦目標和方向。

找出構造規律,分析地質構造與成礦作用的關系。構造在對礦床的形成以及後期的改造、再造成礦過程中,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控製作用。摸清構造控礦規律,有助於找礦工作中確定礦床(體)的賦存部位和隱伏、延伸方向,尤其是構造活動強烈地區。

緊緊圍繞蝕變進行找礦。礦區圍岩蝕變為中—低溫熱液蝕變,主要有:硅化褪色,綠泥黑雲母化和鉀鈉長石化、泥化和炭化,其次為碳酸鹽化、重晶石化、角岩化。上述蝕變均為近礦圍岩蝕變,加強近礦圍岩蝕變的研究有助於礦產的發現。

I. (三)地質找礦新機制所取得的重要成績

1.充分調動了各個方面的地質找礦積極性

地質找礦新機制的提出,並運用於「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充分調動了政府、企業和地勘單位的找礦積極性,這個積極性主要體現在:

(1)中央政府的積極性

今後10~20年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世界上新興國家發展的提速期。按照現有查明資源、儲量與預測需求量的分析,我國石油、鐵、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產品對外依存度仍將居高不下,大宗礦產品的全球競爭更加激烈。與急劇增加的資源需求相比,我國地質找礦相對滯後。面對這種形勢,國務院及時提出了實施「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中央地勘「基金」,在資金上給予了充分保證,這是前所未有的。戰略行動的總體目標是用8~10年時間,實現主要能源資源整裝勘查、老礦山深部和外圍找礦及成礦遠景區找礦發現,形成一批能源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能源資源儲備體系,促進能源資源可持續利用。實現能源資源綜合勘查評價,促進節約集約與綜合利用。密切結合國家區域產業規劃布局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資源產業戰略西移、加強海域與境外招標。推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體制機制改革。中央政府這個積極性是前所未有的。

(2)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從我們跟蹤調研的幾個重要礦產資源大省(區)及了解到的幾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區)看,他們對「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非常重視,是為找到可利用的資源儲量,解決資源約束,推動本省(區)GDP的增長,很快形成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里包括財富增長效益,即礦產資源所提供的社會財富,如陝北地區產油的縣(市)、山西和內蒙古產煤地區的縣(市),找到資源之後很快就富起來,經濟發展效益明顯;通過礦產資源,可以招商引資,在勘查期間、在建設期間或在形成生產能力之後,都會迅速增加本地區的生產增加值,擴大就業,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提高地方社會需求水平,拉動地方經濟大發展。因此具有潛在礦產資源的地區,政府加強了組織領導,摸清了家底,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調動各方面找礦積極性;地方政府在要求中央支持的同時,本省(區)財政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建立地方礦產勘查基金。

(3)大型國有非礦企業的積極性

大型國有非礦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大、資金雄厚,財大氣粗。所以把他們單獨拿出來講,是強調他們原來不是從事礦業的實體經營,而是從事諸如電力、鋼鐵、經貿、鐵路、建築等產業。他們所以要進入礦產勘查,完全出於企業追求贏利的本能。因為進入21世紀之後,大多數礦產品的價格都上漲了2~4倍,而其成本增長遠遠低於這個幅度。所以礦業的利潤率大多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如青海、新疆、黑龍江、貴州、安徽、河南、西藏,都有這類大企業進入。有些省(區)政府還專門邀請這類大企業。除了中央的國有大型企業以外,地方的非礦大企業也紛紛進入,他們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4)礦業企業的積極性

這里所說的企業與上面提到的根本不同點在於,他們是依賴礦產資源產出礦產品搞實業經營的,每一個礦山企業的建立和持續,都是以探明可動用的礦產資源為條件的,礦產資源決定著他們的生存與發展,以及當地社會的繁榮和穩定。這個條件一旦失去,不僅影響企業本身,而且殃及當地社會。大慶油田已經連續發展了50多年,就是靠不斷地在礦區、在周邊找到了接續的油氣資源;大慶油田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基礎設施、生產設施體系,而且這些體系所付出的成本,早已收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就近、就地解決接續資源,正是他們全力以赴所追求的。遼寧省紅透山銅礦,也是老礦山,並因開礦而立鎮。前幾年由於礦產資源面臨枯竭,直接造成該鎮的生存危機,有些商家要搬走,房價大幅下落,無人問津;後來由於在外圍、在深部找到了接續資源,不僅企業起死回生,當地居民也奔走相告,城鎮恢復了生機,房價大幅上漲。這些情況說明,在商業性地質找礦中,企業的主體作用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5)地勘單位的積極性

在地質找礦中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積極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中國特色。因為所謂地勘單位在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它是專門為礦產勘查提供技術勞務的。上述4個方面的積極性,都是它最希望看到的。上述4家的出資也就是他們的收入,4家出資越多,他們的收入越多。所以地勘單位的積極性帶有很強的依附性。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追求的是地質項目的承包價款,所以具有短期性,對地質找礦長遠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大。如果上述4個積極性的動機,都是追求地質找礦成果,而把勘查勞務當成一種手段,那麼地勘單位的積極性則是把手段當成目的。而這正是地勘單位所堅持的事業性質所決定的。地勘單位要擺脫這種局面,就必須成為勘查投入的出資者,進而就必須實現企業化,由第五個積極性晉升為第四個積極性,即礦山企業的積極性。

上述5個積極性,構成了我國礦產資源勘查新態勢,並已經取得較好的地質成果。

2.礦產勘查投入大幅增加

地質找礦新機制實施以來,由於上述五大積極性的充分發揮,礦產勘查投入大幅增加。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數據,2010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953.0億元,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費544.6億元,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費331.8億元,企事業單位在固體礦產勘查方面的投資所佔比重達70.9%。2011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1093.3億元,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費651.4億元,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費440.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投入179.1億元,佔16.4%;社會投資913.2億元,佔83.6%。2012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 1220.4億元,其中社會投資 1021.6億元,佔83.7%;財政投資198.8億元,佔16.3%。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費747.2億元;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費473.2億元。

許多資源大省(區)在資金投入上給地質找礦的支持力度更大,特別是在普查找礦階段,一些省(區)的政府已經成為找礦投入的主體。在政府的帶動下,礦產勘查投入大幅度增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資源大省甘肅,近幾年的礦產勘查投入情況如表2。

表2 甘肅省2005~2011年地質找礦投入情況

從上表可見,2011年地勘投入130828萬元,比2005年增長693%。而政府投入了70083萬元,占當年總投入的53.9%,超過社會資金的投入,成為投資的主體。

3.地質找礦取得重要突破

大投入形成大突破,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土資源形勢分析報告」數據,2010年新上表固體礦產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129處,其中大型礦產地54處,中型礦產地75處。18種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中有17種礦產有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鉀鹽勘查減少。煤炭、天然氣、鐵礦、鋁土礦、鉬礦、金礦、硫鐵礦和磷礦查明資源儲量勘查增加比較明顯,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勘查增加超過400億t,天然氣勘查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超過2500億m3,鐵礦勘查增加約80億t。

2011年,固體礦產新上表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共132處,其中大型礦產地52處,中型礦產地80處;油氣礦產大型油田4處。從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按礦種統計分析看,大型油田2處,大型氣田2處,煤炭47處,金礦22處,鐵礦18處,磷礦13處,鉬礦11處,銅礦6處;鉛礦、鋅礦和銀礦各5處,鎢礦4處,鋁土礦、錫礦、銻礦、硫鐵礦和鉀鹽各1處。全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7億t,同比增長20.6%,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2.66億t,石油新增探明地質儲量大於1億t的盆地5個。全國天然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7659.54億m3,同比增長29.6%,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956.65億m3,同比增長37.6%。全國煤層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21.74億m3,同比增長27.5%,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710.06億m3,同比增長27%。

2012年,固體礦產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共154處,其中大型礦產地52處,中型礦產地102處。從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按礦種統計分析看,其中,煤炭勘查新增大中型礦產地53處,鐵礦24處,鉬礦18處,金礦18處,磷礦13處,鋅礦10處,銀礦9處,鉛礦7處,鋁土礦6處,銅礦5處,錫礦4處,鎢礦2處,銻礦和硫鐵礦各1處。2012年度我國18種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中有17種不同程度的勘查新增,只有鉀鹽沒有勘查增減。從各礦種查明資源儲量勘查增加情況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5.21億t,天然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612.16億m3,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勘查增加557.3億t,鐵礦勘查增加37.3億t,銅礦勘查增加319.2萬t,鉛礦勘查增加338.7萬t,鋅礦勘查增加642.7萬t,鋁土礦勘查增加2.1億t,鎢礦勘查增加84.1萬t,錫礦勘查增加53.4萬t,鉬礦勘查增加 171.0萬t,銻礦勘查增加 16.4萬 t,金礦勘查增加518.3萬t,銀礦勘查增加12517.6t,磷礦增加9.6億t。

J. 我國地質找礦取得什麼進展

23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201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表示,過去的一年,中國地質找礦取得積極進展,主要礦產品產量增速回升,能源礦產對外貿易持續增長。

此外,中國認真履行聯合國《關於汞的水誤公約》,停止頒發新的汞礦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出台激勵政策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661個。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責任機制,中央財政投入治理資金300億元,帶動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600多億元。

發展中的國家,發展中的中國。

閱讀全文

與十大地質找礦成果花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記錄表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