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沒有所謂的漂亮尼姑,安分守己卻被誤會,五台山尼姑庵是怎麼回事
在公元紀年前後,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之後在2000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之後因為理念搶到慈悲為懷的緣故,歷來深受古代中原王朝和民眾的喜愛,最終傳播到了今日。因此如今中國大地才有那麼多的佛教寺廟可以旅遊,就代表了它在古代的時候有多紅火。而談到國內如今重要的佛教旅遊勝地,其實主要有四大名山,分別是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華山,以及山西這一座名山。
而做著坑蒙拐騙的勾當,自然讓當地的名聲直線下降,尤其是集福寺,作為有名的尼姑庵,很多人都以為那些「漂亮尼姑」來自集福寺,但很多遊客不了解情況都誤會了,事實上,集福寺是有很嚴格的清規的,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的,委實是背了一個「黑鍋」。也導致名氣敗壞一地。因此我們也希望能夠處理那些坑騙香客的「假尼姑」,還這個佛教凈土一個清白。不知道你去五台山有沒有被那些「假尼姑」騙過呢?歡迎留言評論。
B. 五台山妙德庵什麼時候建成
五台山是一個景區,景區大門售票廳是二十四小時售票的,寺院的開門時間這幾天在七點到八點之間。
C. 五台山尼姑庵具體的名字叫什麼
五台山台懷鎮內共有寺廟47座,
其中尼姑廟五座:白雲寺、海會庵、七佛寺、集福寺、普壽寺。
物以稀為貴,這些為數不多的尼姑庵就成了點綴佛國靈氣的珍珠灑落在五台山上,那些所佔僧人比例不大的尼姑也被來往的遊客格外關注。
D. 五台山尼姑庵出家要求
我也想出家,不知去哪裡
E. 五台山有尼姑庵,為什麼那個尼姑庵里有很多美女
應該說五台山上為什麼有這么多美女尼姑,其實那些美女尼姑就是仗著自己的美色,騙取遊客的香火錢而已,和五台山的尼姑庵不搭話。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東北部,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又稱「五台山」。五台山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是中國唯一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最鼎盛時期為唐代,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現存寺院共47處。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那些漂亮的所謂尼姑大多是人假扮的,她們是有組織到此地來求財的。因為現在國家強大了人民也富裕多了,有的人就會來到寺廟里禮佛捐香油錢。一些所謂的美女尼姑就會以「化緣」的方式去要錢,因為她們也知道如果直接去向遊客要的話肯定沒人會給,這樣裝成尼姑以行善積德的美名去討要的話就方便很多了。
其實識別這些騙子的方法很簡單,因為真正的佛門中人是不會那樣故意向百姓討要錢財的,更不會糾纏遊客。但是騙子就不同了她們上前就美其名曰「行善積德,捐香油錢為家人祈福消災免禍」之類的話術騙取遊客捐錢。
F. 五台山尼姑庵在哪裡
五台山最有名的女尼寺院是普壽寺,在台懷鎮大石線路側,廣化寺後面。亞洲最大的女子佛學院。作為僧人出家修行和研習佛學的地方,寺內目前有學修者1000多人。普壽寺始建於北宋,1991年,住持如瑞法師帶領三十多位女僧人自力更生,重建起如今設施完備的寺院。歌手李娜就是在普壽寺剃度出家的。
G. 岩頭鄉的旅遊資源
佛教文物古跡:岩頭地區佛教文物和名勝景點較多。其中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1處,繁峙十景中我鄉就有:「圭峰古柏」、「岩山疊翠」、 「峨嶺秋紅」三處。由於五台山的西、北、東三台的部分在我鄉境內,故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廟甚多,並有被列入國保單位和省保單位。
秘魔岩、秘密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岩頭鄉岩頭村,緊鄰省道繁——五(繁峙——五台)公路,是五台山秘魔景區的代表性景點,由秘密寺、中庵、天井大峽谷、龍洞、七佛灣五處知名景觀組成。龍洞,處半山之間,下視山海無際,上看崖接雲天,雙峰相擁,中有石障一條,名為龍洞,經年滴水不斷,甜如甘露。更有奇者,若觀者閉目洞中,幻象紛至沓來。或佛或人,或龍,或虎,或獸,靜者有其形,動者有其態,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所謂善者觀其善,惡者驚其惡,心有所思,景有所觀,為五台山之奇觀。
獅子窩、大護國文殊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岩頭鄉莊子村。內有著名的萬佛琉璃塔,高十三層,據史載,為明代萬曆皇帝生母李妃娘娘為祈求國泰民安捐資興建。
圭峰寺:位於岩頭鄉安頭村鳳凰山下,也是五台山秘魔景區的重要景點。寺內寺外古柏森森,樹干均呈螺旋紋狀,世所罕見,還有「龜背檀」、「柏抱檀」亦為饒有觀賞趣味的生態景觀。
清涼橋,又名吉祥寺:位於岩頭鄉大草坪村附近,富家莊村內,西台腳下,是五台山清涼景區的代表性景點,全國首任佛教協會副會長能海法師在此長期住持修行,他曾和宋慶齡、郭沫若一道代表中國參加日內瓦世界和平大會。
古北台與古北台寺:古北台亦稱大黃尖,位於繁峙縣岩頭鄉與東山鄉之間,海拔2725米,頂平坦,周0.5公里。頂上無水。唐代以前,它是五台山之北台。
古北台寺(原名普濟寺)位於古北台南麓大凍溝村東5公里處,初建於唐代,寺名普濟寺。《清涼山志》:「普濟寺,大黃尖南麓,唐建。」廢於清代。民國初,有量和尚創建,1966年毀,2004年重建。
諸台下半截生長著數萬畝蒼翠碧綠的雲杉和落葉松,上半截長滿短草和鮮花,五峰聳立,上矗霄漢,煞是壯觀。油房村的成果庵、大保村的香山寺等等,各個景點傳說誘人,故事甚多,美不勝講 。
H. 五台山有幾座尼姑庵
五台山有五座尼姑庵,分別是普壽寺、七佛寺、白雲寺、集福寺、海會庵。
1、普壽寺
五台山普壽寺,坐落於山西省五台縣台懷鎮東庄村南端,創建於北宋,光緒三十四年重建後,獻於十三世達賴喇嘛。寺廟的面積達到了1.9萬平方米的超大面積,廟里可以大致分為東西兩個院落,東院比較大,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築。西院又被稱為內院,進去後是四個小四合院。
普壽寺最初建於北宋時期,在後來的戰爭中遭到了損壞,後來在清朝的時候有幸得以重建。後來,寺廟被公社的衛生院徵用,廟里的佛像廟宇全被損壞了,後來在九十年代復建成為比丘尼道場,面積擴大了非常多,而且作用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現在可以說是一個佛教學校。
2、七佛寺
七佛寺該寺創於北宋,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修葺,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由菩薩頂大喇嘛重新修葺成為佛教庄嚴的道場。據《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已經有六佛連同世尊統稱為過去七佛,以寺內供奉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故名七佛寺。
寺院歷經十餘載建成了大雄寶殿、天王殿、七佛寶殿、華嚴三聖殿、文殊殿、禪院、藏經閣,新建一座22米高的漢白玉七佛塔,此塔設計別具風格,是五台山最高的石塔,如今七佛寺已經恢復禪宗清靜楞嚴道場。
3、白雲寺
白雲寺位於五台山北麓峨口,寺院依山而建,下臨潺潺溪不,背腹巍峨群山,樓聳白雲,瓦耀穹廬,山鷹迴旋,景色十分壯觀,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剎之一;享有「南有九華金鼎寺,北有五台山有五台白雲寺」的美譽,其古老的文化歷史悠久遠長。在當時,該寺大殿內主要供奉的是想享譽全國的高17米的千手千眼佛像;就連所供奉的羅漢尊者塑像,其高度也是全山寺公有獨一無二的。
同時,她也是全國高僧師和賢達信眾們前來五台山紜聚參修朝拜禮佛的首當寺院之一。其宏魄的規模,浩大的聲勢,精嚴的教威,真是享譽空前
4、集福寺
集福寺位於台懷中心區以北,距台懷寺廟集群區一里許,坐落在通向鴻門岩的公路邊小坡上。該寺曾為喇嘛廟,現在是一座比丘尼寺院,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章嘉活佛五寺之一。寺內有殿堂僧房80餘間,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文殊殿等。集福寺又名洪泉寺,創建於清代,屬於喇嘛廟,寺宇建築呈西藏式格局。
殿分三進,第一進是天王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左右配鍾鼓二樓。第二進大殿是該寺的主殿,面闊三間,單檐四阿頂,殿周四齣廊,殿額上有板畫,殿檐陰影部分彩繪有龍鳳等。
5、海會庵
海會庵,創於清代,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普濟和尚重修。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晉察冀邊區黨校。海會庵是一座神奇的尼姑庵。寺院坐東面西,建在清水河畔,夏季洪水曝漲,寺周一片汪洋,但它卻點水不沾,穩如泰山,故名「海會庵」。
海會庵現存寺宇佔地4410平方米,有殿堂11間,禪堂房舍26間,鍾鼓樓各一座,中軸線上自西向東依次為天王殿,文殊殿和大佛殿,均為民國初年(1912年)建築。
I. 五台山尼姑庵收修行人不我想在寺院修行!
可以先看看聖嚴法師寫的《正信的佛教》,包含了很多初學者需要了解的內容,比如
1 正信的佛教是甚麽
2 佛陀是創世主嗎
3 佛陀是甚麽
4 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裡來的
J. 尼姑庵主要在我國哪裡啊!
尼姑庵很多地方都有,想生活好點就到比較出名的名山,像峨嵋山、五台山之類的,普普通通的就到當地的尼姑庵就可以了,看看師傅收不收你羅。
如果是名山名庵現在據說是要大學本科文憑才可以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