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取得哪些成果
今年是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全國各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以實專干促振興,農業農村經屬濟活力明顯增強。盛夏時節,海南省嶺腳村這家蓮霧合作社正忙著做標准化培訓,在當地政府扶持下建設共享農庄,發展休閑旅遊。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一二三產業融合促使訂單生產農戶的比例達到45%,經營收入增加了67%。其中,農村電商帶動2800多萬人就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帶動就業超過1100萬人。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❷ 健康扶貧和鄉村振興有什麼關系
為了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奪取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面勝利,就必須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今年必須收官,但是扶貧工作今後仍將繼續,只是以後的扶貧工作必須轉換思路,轉變解決貧困的方式方法。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是階段性的,即將告一段落。但是,扶貧工作必將是長期的。因此,必須把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起來,將扶貧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一體化推進。通過實施,鞏固脫貧攻堅的現有成果,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質量,建立長效機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對脫貧攻堅的一種延續和深化。當然,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更高、更深遠的戰略抉擇,它又不能僅僅停留在鞏固提高扶貧工作這一單一的工作內容上。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鄉村是否振興關乎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其深遠歷史意義無須贅述。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不僅是「三農」工作重心和主要內容的轉變,而且是「三農」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根本轉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立足長遠,循序漸進,採取系統性實施、協同式推進方略。所謂系統性實施,就是貫徹落實鄉村全面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所謂協同式推進,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跟城鄉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一致。脫貧攻堅必須一個一個地啃硬骨頭,精準到貧困個體,它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個體式的,它就像一場針對貧困個體的「殲滅戰」。而鄉村振興則從個體轉向社會,通過鄉村社會建設實現鄉村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它的工作方式方法必然是社會式的,它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實現鄉村振興重在社會建設鄉村振興固然是鄉村的全面振興,但並不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平均用力。鄉村振興,必須社會建設先行。當今鄉村社會正處在個體化轉型之中,必須重視和切實解決這一鄉村社會的基本問題,如此鄉村振興這個美好的大廈才會因為具有牢靠的鄉村社會基礎而愈加堅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制度、政策和資源的供給,更需要鄉村社會自身的主動承接和積極配合。為此,必須把鄉村社會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內容和頭等大事來抓。關於鄉村振興,人們對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談論得比較多,但對鄉村社會建設討論得少。在許多地方實踐中,也主要是關注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鮮有注重鄉村社會建設者。需要指出的是,鄉村振興中的「鄉村」,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域或空間概念,而是指鄉村社會,所以鄉村振興是指鄉村社會的振興。在以往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簡單地把「鄉村」與「農業」、「鄉村發展」與「農業發展」相提並論,很少有人把鄉村視為一個社會的概念加以理解和認識,更不要說將此認識上升為一個共識性政策並加以實施。如果不能將鄉村視為一個社會的概念,並將鄉村作為一個社會共同體進行建設,即便在經濟上用盡全力,也將事倍功半。因此,鄉村振興重在鄉村社會建設。而鄉村社會建設的關鍵,是把原子化的個體農民重新聯結起來,讓他們重新嵌入鄉村社會。當前將農民重新聯結起來的有效路徑,主要是組織、社區和文化等方式。農村需大力培育和發展各種社會性組織,農民通過參與這些組織,實現相互聯結。同時,鄉村社會建設還必須著力於農村社區建設。農村社區既是農村社會服務管理的基本單元,更是鄉村社會的重要組成單位,要通過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增強鄉村認同感、歸屬感,能夠培育鄉村公共意識或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一個共同體或社會的靈魂。一個社會的公共精神越發達、越充分,這個社會的環境和氛圍就越好,每個社會成員所享有的社會資源和公共福利就越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文化建設就是「鑄魂」工程。這個「魂」,便是公共精神或公共性。有了公共精神或公共性的鄉村社會,是有內核的社會;有了公共精神或公共性的社會,才是能生產「鄉愁」的鄉村社會。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但要把鄉村社會建設納入其中,作為首要內容來抓,而且要把鄉村社會建設貫穿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過程。鄉村振興必須給鄉村「賦權增能」在大力進行鄉村社會建設的同時,必須給鄉村社會「賦權增能」。不但要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還要讓鄉村社會有行動力,恢復和提升鄉村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給和自我生產能力,培育和改善鄉村社會自我治理能力,最終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我國以往的農村建設實踐,大多採取外力推動、資源注入、社會動員等方式,農村建設的主體基本上是消極被動的,沒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以致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認真汲取過往的經驗教訓,加強對鄉村社會的「賦權增能」,改革和創新社會體制,建設一個有生機、有活力、有希望、有尊嚴的鄉村。
❸ 我國採取哪些手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產抄業扶貧要與人力資本開發相結襲合,把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二是易地扶貧搬遷要與城鎮化建設相結合,不僅要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更要為群眾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三是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成果要與醫療、教育扶貧緊密結合,防止因病返貧;四是政府政策推動要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實現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產業「雙輪驅動」,逐步推進政府和市場的動能轉換;五是基礎設施「硬環境」的建設要與文化、教育等「軟環境」改善相結合,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聯動;六是沿邊地區脫貧攻堅要與開放發展相結合,把脫貧建立在堅實經濟發展基礎上
❹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句話對嗎
對的,由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作用對象、施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因戰略針對性與整體性、特惠性與普惠性、福利性與經濟性等矛盾而引發的現實挑戰。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准確判斷和把握形勢,有預見性地主動尋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對接方式,通過政策內容和實施方式的適度細化與調整,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現這「五個振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致力於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就需要把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統籌謀劃和推進,尤其要注重遵循農村經濟發展規律和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有序推進,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切忌貪大求快、急於求成。
❺ 如何開展駐村扶貧,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是對貧困戶進行扶智,提高貧困戶的生產技能,尤其是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掌握謀生本領;同時,發展農村實體經濟,振興農村第三產業,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❻ 怎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2、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3、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6)產業扶貧成果鞏固鄉村振興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核心,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
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❼ 人才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現在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只有吸引人才利用人才。才能夠促進農村經濟向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才能夠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
❽ 鄉村振興思路是什麼
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9月26日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要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
深刻理解「五個振興」內涵,把握「五個振興」之間的關系,對於貫徹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8)產業扶貧成果鞏固鄉村振興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核心,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
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