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中國治沙 有沒有顯著的成效 環境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還好吧,前兩看新聞頻道共同關注已經說了我國新聞覆蓋率有很大提升,但是人均依然很少,內蒙治沙在中央台有個公益廣告,意思就是還在路上,這么說也就是國家重視了,但是效果可能沒有那麼快。不過重視了離解決也就不遠了,我知道寧夏治沙已經做得很好了
② 中國每年花巨資治沙,但為什麼只有庫布齊沙漠效果顯著
因為每個地方的治沙程度不同,再加上環境措施保護不到位。所以庫布齊沙漠是管轄最嚴的一個,這才會有顯著的效果。
③ 改造沙漠成果
你好,、
我國治理沙漠的成果如下:
一是局部地區取得明顯成效,遏制和減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東移。如陝西榆林市堅持以水為中心的綜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萬公頃荒沙荒丘,有40萬公頃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態得到改善,使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縮小(全國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擴大)。
二是改善了風沙區生態環境。如內蒙古庫倫旗重點治理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後的60%;全旗林木覆蓋率提高了7.5個百分點。
三是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了經濟發展。內蒙古烏審旗,過去是荒山禿嶺,沙丘連綿,植被稀疏,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糧食330kg,通過綜合治理,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治理區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糧食達到1300kg,土壤侵蝕減少80%以上,脫貧達到90%以上。
多年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堅持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科學配置,綜合治理,以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為重點,以實現風沙區廣大農牧民脫貧致富為目標,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和灌溉草場,發展高效農牧業,促進大面積退耕和封育保護。
一是局部地區取得明顯成效,遏制和減弱了土地沙漠化南侵東移。如陝西榆林市堅持以水為中心的綜合措施防沙治沙,57.33萬公頃荒沙荒丘,有40萬公頃得到固定和半固定,生態得到改善,使該地區的土地沙漠化以每年1.62%的速度在縮小(全國土地沙漠化以1.39%的速度在擴大)。
二是改善了風沙區生態環境。如內蒙古庫倫旗重點治理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綜合治理,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治理後的60%;全旗林木覆蓋率提高了7.5個百分點。
三是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促進了經濟發展。內蒙古烏審旗,過去是荒山禿嶺,沙丘連綿,植被稀疏,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繁,人均收入300元左右,人均糧食330kg,通過綜合治理,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治理區人均收入增加到1900元,人均糧食達到1300kg,土壤侵蝕減少80%以上,脫貧達到90%以上。
④ 中國採取的「庫布其治沙模式」,為何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庫布其治沙模式是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黨和政府的積極帶動下,庫布其治沙改變了傳統的沙進人退的方式,通過治沙達到了綠進沙退的效果,同時也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由此成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
而庫布其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也得益於它不斷的創新,國家不斷的改良技術,創新技術;還有理念的創新,制度的創新。以往沙漠中總是寸草不生,但是如今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庫布其沙漠上卻形成了一片片綠茵茵的植物,鳥兒可以從這里飛過,羊群也可以在那裡生長。而在沙漠中種植的甘草,不僅讓沙漠環境得以改善,還為村民們帶來了收入,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⑤ 中國治沙40年荒漠變綠洲,為何如今更令人擔憂
我國領土面積十分遼闊,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往。就像近幾年的重慶、成都等,隨著網路視頻的傳播,這些城市開始進入大眾的眼球,成為國內熱門旅遊城市。不過除了這些熱門城市受歡迎,現在沙漠地區也是很多驢友喜歡的旅遊景點。
看到這些消息後,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心疼治沙人,也呼籲人們要好好愛護環境,畢竟30多萬治沙工人的心血不能毀於一旦,他們流的汗水不能白費,況且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必須該負起的責任。
⑥ 我國治沙取得什麼樣的成果
我2012年10月28日下載的nba2konline玩不了 登陸失敗
⑦ 中國的治沙經驗,為什麼在國際上會受到熱捧
中國在治理土地沙漠化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最近的一次治沙成果統計數據上,中國是近十年來貢獻最大的一個國家,並且成為了第一個讓土地停止退化的國家。土地沙漠化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面臨著這個威脅,而中國是其中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中國在這方面的治理經驗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治理方法十分先進,且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中國對於治沙是極為重視的,從國家到個人無不為此傾盡全力,在多方的努力下,我國研發出了多種治沙技術,並開創了許多先進的治沙理念,為全世界做出了表率。從最開始的人工治理,到後來的機械式治沙,再到近期的“螞蟻森林”治沙方式,中國在治沙方面一直都在探索實踐,在成功降低我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同時,全世界也從中獲取了不少利益。
⑧ 中國在治沙過程中想出了哪些讓人刮目相看的對策
中國人在治理沙漠這一方面的成就,屬於世界治沙事業的前列。我們擁有著地域遼闊的沙漠,總面積約達到70萬平方千米,如果連50多萬平方千米的戈壁算進去的話,中國的沙漠面積為12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陸地的13%。同時沙漠會帶來沙漠化的問題,中國沙漠化土地預估能夠達到262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27%,並且呈現擴展的態勢,所以中國治理沙漠刻不容緩,好在的是,我們也十分注重,並在如今做出了不少成績。
也是在這個時候,附近的藏民提供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牧羊。牧草多了的話,直接放牧是最輕松簡單的,因此附近的哈汗土亥村的藏民就將自己的羊驅趕到這里進行放牧,通過科學規劃過放牧時間和放牧量,光伏園的牧草沒有那麼高了,也沒有退化到半荒漠的狀況,同時藏民的收入提高了,光伏園也有著源源不斷的羊肉供應,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簡單但卻充滿智慧的做法,也讓很多外國專家稱贊這個方法,來這里參觀科研的時候,屢屢稱贊當地的 牧民,並且最終推行開來。不得不說,這件事還是挺奇妙的,治沙的土地上長起了草,草卻需要放牧來解決。
⑨ 中國應對荒漠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此外,中國的科研人員還為利比亞海岸公路和沙漠公路風沙災害防治項目承擔了工程設計工作,為利比亞培訓了20名技術人員;完成了「土庫曼阿姆河右岸天然氣項目綠化工程」方案設計;為哈薩克阿斯塔納生態屏障建設和茅利塔尼亞首都圈防護工程做了物種篩選。
幫助中亞國家生態重建,用科技幫助絲綢之路經濟帶重現綠色生機的希望。未來中國還將與更多非洲、中亞國家開展荒漠化防治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9)治沙的成果擴展閱讀: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乾旱(基本條件)、地表鬆散物質(物質基礎)、大風吹揚(動力),沒有植被(保護)等。
以風力作用下的荒漠化過程為例,包括發生、發展和形成3個階段:
①發生階段。僅存在發生荒漠化的條件,如氣候乾燥、地表植被開始被破壞等,即潛在荒漠化。
②發展階段。地面植被已被破壞,出現風蝕、粗化、斑點狀流沙和低矮灌叢沙堆。隨風沙活動加劇,進一步出現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包括發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以下)和強烈發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佔土地面積20~50%)。
③形成階段。地表廣泛分布流動沙丘或吹揚的灌叢沙堆,其面積占土地面積50%以上,為嚴重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