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轉讓房屋算營業收入嗎
房地產企業轉讓房屋算營業收入。
其他企業,如生產企業轉讓房屋計入營業外收入,屬於轉讓固定資產的所得。
『貳』 資產轉讓如何計算收入
財產轉讓收入是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那麼,企業中的這部分所得額是如何進行計算的呢?
企業中的財產轉讓收入的會計處理: 於企業來說,財產轉讓收入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轉讓固定資產應取得的收入,另一部分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所取得的收入。因此,關於財產轉讓收入稽查的問題分兩部分進行論述。 1.轉讓固定資產的稽查 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的行為,主要通過「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營業外收入」以及「營業外支出」等科目進行會計處理。 在轉讓固定資產時,首先應當結轉設備凈值: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其次,支付在轉讓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第三,當收到轉讓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最後,結轉轉讓收益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 從上面的四組會計分錄中,我們應當看出在固定資產轉讓過程中,固定資產凈值、清理費用應在「固定資產清理」的借方歸集,轉讓後收回的價款、或者殘值收入等應在貸方歸集,當貸方余額大於借方余額時,說明固定資產的轉讓有凈收益,作為應稅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反之計入「營業外支出」。有些不需要清理而直接轉讓的固定資產,為了在實務上全面反映固定資產整體減少狀況,准確體現計稅收入,也應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在稽查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收入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固定資產明細賬的貸方發生額,累計折舊表中所列內容,以及和營業外收入明細賬貸方發生額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通過審查企業報送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表,發現問題。 會計報表的分析主要通過固定資產凈值期末數與期初數有無較大變化來進行。如果企業本年度未新增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凈值的減少額大於累計折舊的增加額,則說明企業的固定資產有所減少,應進一步查實減少固定資產是否在「營業外收入」有所反映。 另外,除了通過對賬簿的審查以外,還應該進行實地盤點,隨機抽查部分固定資產,確定賬實是否相符,從而發現轉讓固定資產的行為。 上面的文字就一部分內容對進行了解析,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復雜,但是都是注冊會計師中的重要知識點,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閱讀,慢慢的進行理解,懂得在考試中怎麼應用。
『叄』 企業取得財產轉讓等所得應如何確認收入實現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取得財產轉讓等所得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9號)規定,企業取得財產(包括各類資產、股權、債權等)轉讓收入、債務重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無法償付的應付款收入等,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非貨幣形式體現,除另有規定外,均應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2008年1月1日至本公告施行前,各地就上述收入計算的所得,已分5年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的,在本公告發布後,對尚未計算納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應一次性作為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納稅。
『肆』 企業轉讓要交哪些稅
一、項目轉讓涉及繳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
二、企業整體資產轉讓是指一家企業不需要解散而將其經營活動的全部(包括所有資產和負債)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轉讓給另一家企業,以換取代表接受企業資本的股權(包括股份或股票等),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東以其經營活動的全部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向股份公司配購股票。
企業整體轉讓應按以下原則進行稅務處理:
1、不徵收營業稅和增值稅。
根據《關於轉讓企業產權不徵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165號)規定: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應徵收營業稅。
根據《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規定: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2、應繳納印花稅和土地增值稅。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規定:企業整體轉讓屬企業全部財產的所有權轉讓,應根據產權轉讓所立的書據依萬分之五的稅率繳納印花稅,但企業因改制簽訂的產權轉移書據免徵印花稅。
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築物及其附著物(即轉讓房地產)具有法定增值額的應當依法繳納土地增值稅,轉讓非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地上的建築物,其附著物則不繳納土地增值稅。
『伍』 企業轉讓股權取得的收入,如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應該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取得財產(包括各類資產、股權、債權等)轉讓收入、債務重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無法償付的應付款收入等,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非貨幣形式體現,除另有規定外,均應一次性計入確認收入的年度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9號規定)
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於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生的成本後,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5)企業轉讓收入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辦理納稅申報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四條規定:
企業所得稅分月或者分季預繳。
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無論盈利或虧損,都應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五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企業在報送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附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有關資料。
納稅人在規定的申報期申報確有困難的,可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延期申報。
納稅申報的准備事項:
⑴做好年終盤點工作,對企業的資產及債權進行盤點核對,對清理出來的需報批的財產損失,連同年度內發生的財產損失,及時准備報批材料向主管稅務機關報批。主要包括:
① ;因自然災害、戰爭、政治事件等不可抗力或者人為管理責任,導致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固定資產的損失;
② ;應收、預付賬款發生的壞賬損失;
③ ;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因發生永久或實質性損害而確認的財產損失(注意各項目永久或實質性損害的情形,要充分利用);
④ ;因被投資方解散、清算等發生的投資損失(不包括轉讓損失);
⑤ ;按規定可以稅前扣除的各項資產評估損失;
⑥ ;因政府規劃搬遷、徵用等發生的財產損失;
⑦ ;國家規定允許從事信貸業務之外的企業間的直接借款損失。
⑵檢查有無應計未計應提未提費用,在12月份及時做出補提補計,做到應提均提、應計均計。
① ;檢查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情況,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攤銷情況,對漏計折舊、漏計攤銷的予以補提補計。
② ;檢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計提情況,這兩項費用是法定的可以按計稅工資比例進行稅前扣除的費用,是企業的一項權益,應計提。工會經費不繳納的不用計提。
⑶查閱以前年度的所得稅納稅申報資料(最好建立納稅調整台賬),查找與本期納稅申報有關系的事項。主要包括:
① 未彌補虧損;
②納稅調整事項,如未攤銷完的開辦費、廣告費等。
⑷對年度賬務進行梳理,整理本年度發生的納稅調整事項,做到心中有數。能通過賬務處理的,最好在年度結賬前進行處理。
⑸注意其他稅種的「匯算清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是對賬務一次詳細地梳理的過程,其間發現的其他涉稅問題也應一並處理。
如視同銷售漏交的增值稅;未按查補繳納的增值稅計繳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未及時申報的印花稅等。稅務機關在對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也會對相關涉稅問題一並檢查並做出處理。
⑹年度中做預繳申報時,在不造成多繳所得稅的情況下,需做納稅調整的盡量做納稅調整,雖然不做納稅調整也不構成偷稅,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及時記錄反映納稅調整事項,二是能及時反映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⑺對於預繳申報時不能及時做納稅調整的事項,應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⑻對與企業所得稅相關的主要稅務法規,結合最新的此類稅法,每年至少要細讀一遍。
⑼在某些事項的處理上當與主管稅務機關理解不一致或稅務機關內部人員理解也不一致時,宜採用穩妥、保險的處理方法。
『陸』 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收入怎樣征稅
對轉讓方來說:
1、營業稅=營業額×5%(若轉讓方能提供原購置土地的發票,按轉讓土地的全部收入減去土地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計算徵收營業稅,否則按轉讓收入全額計征);根據財稅[2003]16號文,單位和個人轉讓其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土地使用權的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抵債所得的土地使用權的,以全部收入減去抵債時該項土地使用權作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城建稅=營業稅稅額×5%;3、教育費附加=營業稅稅額×3%;
4、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以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土地增值額為納稅人轉讓房地產所取得收入減去稅法規定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以增值額適用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具體計算公式為:土地增值額=轉讓房地產的總收入-扣除項目金額。轉讓土地使用權的扣除項目有: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與轉讓土地使用有關的稅金等。
5、個人轉讓房屋計征個人所得稅時,應按有關公式計算,按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去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6、印花稅:根據財稅[2006]162號規定,轉讓土地使用權應按「產權轉移書據」計算繳納印花稅。稅率為萬分之五。
另外,屬於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收入計入企業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柒』 企業轉讓資產的收入算是什麼
資產的轉讓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
Dr:銀行存款/待處理財產損溢
Cr:營業外收入
『捌』 企業中的財產轉讓收入是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的
財產轉讓收入是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那麼,企業中的這部分所得額是如何進行計算的呢?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東奧小編就在下面的內容中針對為大家展開內容。 企業中的財產轉讓收入的會計處理: 於企業來說,財產轉讓收入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轉讓固定資產應取得的收入,另一部分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所取得的收入。因此,關於財產轉讓收入稽查的問題分兩部分進行論述。 1.轉讓固定資產的稽查 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的行為,主要通過「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營業外收入」以及「營業外支出」等科目進行會計處理。 在轉讓固定資產時,首先應當結轉設備凈值: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其次,支付在轉讓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第三,當收到轉讓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最後,結轉轉讓收益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 從上面的四組會計分錄中,我們應當看出在固定資產轉讓過程中,固定資產凈值、清理費用應在「固定資產清理」的借方歸集,轉讓後收回的價款、或者殘值收入等應在貸方歸集,當貸方余額大於借方余額時,說明固定資產的轉讓有凈收益,作為應稅收入計入「營業外收入」,反之計入「營業外支出」。有些不需要清理而直接轉讓的固定資產,為了在實務上全面反映固定資產整體減少狀況,准確體現計稅收入,也應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 在稽查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收入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固定資產明細賬的貸方發生額,累計折舊表中所列內容,以及和營業外收入明細賬貸方發生額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通過審查企業報送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表,發現問題。 會計報表的分析主要通過固定資產凈值期末數與期初數有無較大變化來進行。如果企業本年度未新增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凈值的減少額大於累計折舊的增加額,則說明企業的固定資產有所減少,應進一步查實減少固定資產是否在「營業外收入」有所反映。 另外,除了通過對賬簿的審查以外,還應該進行實地盤點,隨機抽查部分固定資產,確定賬實是否相符,從而發現轉讓固定資產的行為。 上面的文字就一部分內容對進行了解析,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復雜,但是都是注冊會計師中的重要知識點,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閱讀,慢慢的進行理解,懂得在考試中怎麼應用。
『玖』 某企業轉讓廠房取得收入100000元,應繳納多少消費稅
廠房轉讓不屬於消費稅應稅范疇,而是屬於營業稅應稅范疇,不動產的營業稅稅率是5%,首先是營業稅5000元,稅金及附加500元,印花稅50元,然後就是廠房對應佔地面積的土地增值稅,最後就是以上各項稅費支出都從10萬元廠房所得中扣除後,再減去廠房帳面凈值,最終的所得25%繳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