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趙樹理研究
分三個階段:
A,在第一階段,趙樹理的創作得到了廣泛贊譽,周揚,陳荒煤主要從政治評價著手,而郭沫若和茅盾則主要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給予了贊揚。
B,在第二階段,趙樹理的創作一直處於褒貶毀譽之間,「左」的思潮越是泛濫,農民的利益越是受到損害,趙樹理受到的批評就越多。
C,在第三階段,趙樹理重新受到好評,先是其「現實主義」精神和「反封建」主題得到贊頌,後也指出了過於強調為政治服務對作品藝術性的妨礙。而90年代後,其民俗和民間文化的內容受到重視。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論文提綱
一、什麼是小說的民間化特徵?
1.小說的民間化特徵的定義
2.小說的民間化特徵的表現
3.
二、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1.趙樹理小說創作
2.趙樹理小說的特點
3.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三、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的啟示
3. 論述趙樹理小說創作及其藝術創新
趙樹理是繼魯迅、郭沫若、茅盾這些新文學奠基人之後與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齊名的一位大師級人物;「山葯蛋文學流派」已成為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知名度很高的「鄉土文學品牌」;「農民化的文學範式」和口語化的「工農語言文體」給文學語言注入新鮮活力:《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作品以獨特的敘述藝術形式和美學價值,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獨具特色的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農村題材小說,填補了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空白。
為了實現寫好農村、農民的諾言,趙樹理堅守「鄉土文攤」作家純朴的本色,從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說:「我不想上『文壇』,不想做文壇作家。我只想上『文攤』,寫一些小本子夾在賣小唱本的攤子里去趕廟會,兩三個銅板可以買一本。這樣一步一步地去奪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陣地。」他還說:「中國的文壇太高,普通群眾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來鋪成小攤子。因為那些歐化的長句子,乾枯而深奧的敘述,各種古怪的表現形式和毫無生活內容的作品,在農村農民中間根本沒有市場。」
《李有才板話》是繼《小二黑結婚》之後又一力作,趙樹理在《李有才板話》中,大膽地把傳統小說里的「詩話」變異成了通俗的「板話」。把說詩的人叫做「板人」,以新穎的表現手法,為讀者奉獻出了一個鄉土氣息非常濃厚,富有生活情趣的經典之作。
《李有才板話》描寫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基層政權建設問題。毛澤東《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期間,我們所建立的政權的性質,是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付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以防豪紳地主把持政權。」這部作品描寫的是太行山區一個村莊叫閆家山,閆家山村裡的「閆恆元派」就屬於民主政權要專政的對象,他們把持「閆家山」政權多年。村長閆恆元下了台退居在幕後,由侄兒閆喜富繼續干村長拋頭露面。他們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還利用種種手段騙取了「模範村」的榮譽。而老槐底下的「老字輩」「小字輩」們祖祖輩輩受盡了西頭「閆恆元派」的欺壓。對於這一部作品,各研究專家和文學大師都對其贊賞有加。董大中先生說:趙樹理是一位藝術形式的革新家,《李有才板話》是他在文學民族化上的重大貢獻。郭沫若、茅盾等大師都有中肯的評論。
趙樹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與新的時代,新的群眾相結合,創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他為我國的文學寶庫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文學作品,他的創作主張和人格魅力影響了我們許多作家和廣大文學愛好者。他是中國作家的一面旗幟。不管是思想意義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資源。在今天,我們可以是先鋒的、現代的,但一定是要民族化的、中國化的。我們一定要尋求一種具有中國氣派的文學和中國作風,而趙樹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應當說,趙樹理代表了一種深刻影響中國20世紀文學創作的思潮。」
趙樹理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他甘守「文攤」作家的寂寞,決不攀「文壇」,他能身體力行,多才多藝,他會唱上黨梆子,同時能撥弄好幾樣樂器,嘴打梆子還不誤唱,創作了很多「群眾喜歡看」「時代起作用」的優秀作品。這一切都深刻地映照出這一位人民藝術家崇高的文學精神和文學原創精神的追求。值此百年之際,我們懷念趙樹理,像趙樹理那樣真切地關注人性,關注民生疾苦,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常態,關注和思索時代最重大、最迫切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關注民族命運,更要關注活文化,要發揮文學藝術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4. 趙樹理的小說寫作對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新貢獻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趙樹理小說敘述中的民俗色彩
由於作家深深紮根於農村,飽嘗大地的乳汁,流淌著農民的血液,一言一行,一思一念,無不表現出鄉村民俗對他的影響,所以在他文學創作中也時時閃現出民俗的光彩。
小說中人物形象上的民俗性體現
作為一個具有整體統一性的特徵的民俗性,同樣充分地表現出趙樹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上。他的小說中舊派人物往往比新派人物塑造的更為生動、形象,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對舊派人物的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這些舊派人物的刻畫上滲入了濃濃的鄉情風俗。他們世代生活在封閉、落後的山區農村,太行山限制了他們的視野,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地域紋變化,而他們的性格也由之生成。
小說中豐富的民間語言特色
馬良春在《試論趙樹理創作的民族風格》中以為,趙樹理從內容到形式繼承並發揚了我國文學創作的優良傳統,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民俗風格,依據內容對形式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從「時代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的風俗習慣」等分析趙樹理小說中的「民俗內容」。而在探討趙樹理作品的「新的民族」形式時,他主要談了幾個方面。一,語言:1.朴實;2.幽默活潑,剛健峭拔。
總之,趙樹理運用民俗使他創作的小說鮮明而又有獨特的地方色彩。而他的創作,在根本風格上,並不反對當時延安文藝政策的緊跟,而是他原來的審美情趣,藝術理想、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歷,與當時的主流政治提倡的不謀而合。多方面的民俗性導致了趙樹理作品的「土裡土氣」,而「民俗性」是其集中地體現。
希望有用啊
5. 《趙樹理筆下農民形象》論文的開題報告
《趙樹理筆下農民形象》論文的開題報告
偶在寫的時候,都是有人指導的,你可以去找客服幫您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不錯,免費指導您寫作,也會為您推薦優秀資料.
加為好友就行
:四
九
三
零
九
二
五
二
四
6. 趙樹理小說的文學成就改從幾方面入手
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小說代表作,也是解放區文學的典範之作。
趙樹理(1906一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
《小二黑結婚》作於1943年春,是趙樹理的成名之作,也是體現他的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主題的創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他被稱為「地攤文學家」。
小說塑造了三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農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們是解放區新+代農民的典型由他們』敢於斗爭,主要表現掌握自己的命運』譬堅決反對封建包辦婚姻,大膽地自由戀愛當二諸葛為兒子收留了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傳童養媳時,小二黑含糊地說;「您願意養,你就養若,反正我不要」。當三仙姑要將小芹嫁給—個舊軍官做續續時,小芹堅決反對,並明確表示說:「我不管,誰收了人家的東西,誰跟人去」。兩人並在斗爭中,自由戀愛結婚。反對封建迷信。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諸葛學些算卦之類的事,後來在事實面前逐漸清醒,開始厭惡。反對父親的迷信行為。小芹也對她母親的弄神行為不予理睬。反對惡勢力。當惡勢力金旺、興旺利用被竊取的職權設下圈套。斗爭小二黑和小芹時,他們毫不示弱,敢於面對面地以理抗爭。並在黨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舊思想和舊道德,樹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願望,最後取得了斗爭的勝利。
B.落後農民的典型;二諸葛、三仙姑。
他們由於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無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地位,便養成了落後、守舊、自私、迷信的性格。
二諸葛迷信思想報重。「抬腳動手都要論一論陰陽八卦,看一看黃道黑道」。包辦兒子的婚姻,給小二黑找了個七、八歲的童養媳。在惡勢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軟弱屈從,只會哀求「恩典恩典」。三仙姑好吃懶做,用迷信唬弄人,裝神弄鬼騙取錢財。包辦婚姻,給小芹找了舊軍官;心理「變態」,講究不合時宜的穿戴打扮,對小二黑和小芹表現出一種極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兩個落後農民,他們的思想都與新的時代格格不久但他們畢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農民,他們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作品的結尾,三仙姑改變了打扮,二諸葛也撤去了香案。
C.封建惡勢力的代表:金旺、興旺。
金旺兄弟利用農村新政權的稚嫩和農民的保守思想攝取了基層政權的職位,為非作歹興風作浪,調戲小芹,非法斗爭和捆綁小二黑和小芹,把持鄉村政權。但他們最終還逃不出人民政權的懲罰。
思想意義:小二黑和小芹的勝利說明人民政權是人民實現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證。同時它也揭示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小二黑和小芹的斗爭,已經不只是他們個人的事情,他們斗爭是解放區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全社會建立新的婚姻觀念,消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作品也表達了作者的一個隱憂,那就是,基層政權有可能會被封建惡勢力所把持。金旺和興旺這兩個形象說明:農村的基礎政權中只有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造福於人民。但作品也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某些農民意識,諸如對於三仙姑形象的醜化,特別是對她的穿著的嘲諷性描寫,都顯示了作者對女性的貶抑態度。
這部小說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者學習了中國傳統的說唱藝術和古典小說的長處。這主要表現在:
(1)在結構上,採用單線發展的手法。情節連貫,故事性煮劃構嚴謹,首尾照應。作者按照民間習俗,老百姓愛聽故事晌習慣,善於把矛盾斗爭,一環扣一環地集中起來,發展下去。
小說開頭寫二諸葛和三仙姑兩個神仙,接著寫小芹,再引出金旺兄弟,後寫小芹的戀愛對象小二黑,然後矛盾爆發,出現了第六節(「斗爭會」),第七節「三仙姑許親」。而第八節「拿雙」是矛盾的頂點,最後幾節,由區政府出面支持新人物,懲罰壞人,教育幫助落後。分章分節的形式,集中地敘述人物和事件,既構成了相對獨立的小故事,又不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結局,對前面的人物有所交待,又首尾呼應,造成結構的嚴密。特別是大結局的「大團圓」符合中國民間的喜劇欣賞習慣。戲劇性強,情節出現多次逆轉。在人物塑造上,以人物自身的行動和語言來顯示性格;在情節開展中,運用白描手法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
(2)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展現人物的心理。「不宜栽種」「恩典恩典」——二諸葛的迷信、迂腐。「米爛了」「看看仙姑」 ——潑、賴。三仙姑去區里見區長的言、行、打扮這—細節。在語言運用方面這部小說真正做到了大眾化(群眾化、口語化)不但在人物對話上,而且在—般敘述的描寫上,都是口語化的。
(3)人物的類型化。將主要人物分成三類,分別灌注了三種具有抽象理論特性的觀念。
(4)山西的地方特色。語言的山西風味——對於三仙姑「下了霜的驢糞蛋」的比喻;給人物起諢號的手法。具有濃重的淳樸的地方風味,又幽默有趣。
總之,《小二黑結婚》以嶄新的思想內容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化,大眾化的形式。獲得了群眾的贊賞。
趙樹理小說藝術風格的概敘
(1)趙樹理小說的藝術成就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穎活潑、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所描寫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國農民,所寫的事都具有中國農村的氣派和特色。
(2)語言是真正的群眾語言,朗朗上口,並富於幽默感。
故事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賞。
(3)是中國「鄉土文學」的大家,創造了「山葯蛋」派這一文學流派。
趙樹理「評書體」小說大量運用經過加工提煉的群眾口語進行敘述、描寫,沿襲中國傳統小說「講故事」的結構特點,講究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人物的來龍去脈、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棄傳統章回體的形式框架,把人物放到故事情節的發展中,放到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不作靜止的心理描寫。例如《李有才板話》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和語言駕馭上,都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所創造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小說民族形式,開辟了新文學發展的新生面。後來人們把這一群體的作家,形象而友善地稱為「山葯蛋派」,趙樹理是這一文學流派的當然的領袖。
趙樹理是繼魯迅、郭沫若、茅盾這些新文學奠基人之後與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齊名的一位大師級人物;「山葯蛋文學流派」已成為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知名度很高的「鄉土文學品牌」;「農民化的文學範式」和口語化的「工農語言文體」給文學語言注入新鮮活力:《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作品以獨特的敘述藝術形式和美學價值,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獨具特色的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農村題材小說,填補了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空白。
為了實現寫好農村、農民的諾言,趙樹理堅守「鄉土文攤」作家純朴的本色,從不以大作家自居。他說:「我不想上『文壇』,不想做文壇作家。我只想上『文攤』,寫一些小本子夾在賣小唱本的攤子里去趕廟會,兩三個銅板可以買一本。這樣一步一步地去奪取那封建小唱本的陣地。」他還說:「中國的文壇太高,普通群眾攀不上去。希望是最好拆下來鋪成小攤子。因為那些歐化的長句子,乾枯而深奧的敘述,各種古怪的表現形式和毫無生活內容的作品,在農村農民中間根本沒有市場。」
《李有才板話》是繼《小二黑結婚》之後又一力作,趙樹理在《李有才板話》中,大膽地把傳統小說里的「詩話」變異成了通俗的「板話」。把說詩的人叫做「板人」,以新穎的表現手法,為讀者奉獻出了一個鄉土氣息非常濃厚,富有生活情趣的經典之作。
《李有才板話》描寫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基層政權建設問題。毛澤東《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期間,我們所建立的政權的性質,是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權,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付漢奸和反動派的民主專政,以防豪紳地主把持政權。」這部作品描寫的是太行山區一個村莊叫閆家山,閆家山村裡的「閆恆元派」就屬於民主政權要專政的對象,他們把持「閆家山」政權多年。村長閆恆元下了台退居在幕後,由侄兒閆喜富繼續干村長拋頭露面。他們橫行鄉里,無惡不作。還利用種種手段騙取了「模範村」的榮譽。而老槐底下的「老字輩」「小字輩」們祖祖輩輩受盡了西頭「閆恆元派」的欺壓。對於這一部作品,各研究專家和文學大師都對其贊賞有加。董大中先生說:趙樹理是一位藝術形式的革新家,《李有才板話》是他在文學民族化上的重大貢獻。郭沫若、茅盾等大師都有中肯的評論。
趙樹理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與新的時代,新的群眾相結合,創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他為我國的文學寶庫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文學作品,他的創作主張和人格魅力影響了我們許多作家和廣大文學愛好者。他是中國作家的一面旗幟。不管是思想意義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資源。在今天,我們可以是先鋒的、現代的,但一定是要民族化的、中國化的。我們一定要尋求一種具有中國氣派的文學和中國作風,而趙樹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應當說,趙樹理代表了一種深刻影響中國20世紀文學創作的思潮。」
趙樹理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他甘守「文攤」作家的寂寞,決不攀「文壇」,他能身體力行,多才多藝,他會唱上黨梆子,同時能撥弄好幾樣樂器,嘴打梆子還不誤唱,創作了很多「群眾喜歡看」「時代起作用」的優秀作品。這一切都深刻地映照出這一位人民藝術家崇高的文學精神和文學原創精神的追求。值此百年之際,我們懷念趙樹理,像趙樹理那樣真切地關注人性,關注民生疾苦,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常態,關注和思索時代最重大、最迫切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關注民族命運,更要關注活文化,要發揮文學藝術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7. 趙樹理小說可以寫什麼論文
答:趙樹理小說可以寫反映當代生活的論文,體現了勞動人民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的精神
8. 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色論文怎麼寫
趙樹理小說的藝術特色
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一貫特色。四十年代由於他的小說對解放區農村生活的深刻開掘,真實反映了解放區農村正在發生的偉大變革,他被人們稱為「地道的解放區的歌手」①。全國解放後,趙樹理依然以嚴謹的現實主義態度從事創作,繼續長期深入農村、熟悉農村生活,排除各種干擾,堅持一切從生活真實出發。他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建國後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成就與問題,發展與波折,表露了趙樹理對我國農村問題獨特而深刻的見解。一九六二年在大連召開的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上,與會同志一致贊揚了趙樹理創作中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邵荃麟說:「這個會上,對趙樹理同志談得很多,有人認為前兩年對他評價低了,這次要給以翻案。為什麼稱贊老趙?因為他寫了長期性、艱苦性。現在看來,他是看得更深刻些。這是現實主義的勝利。」這里正確而中肯地指明了建國後趙樹理小說創作中最為重要的創作特色。
趙樹理小說的現實主義精神。首先表現在反映生活的真實性與深刻性。他的小說,敢於面對現實,按照生活中的本來面目再現生活;同時又注意開掘生活深層,向現實深化,不斷提出一些農村中普遍存在而又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以引起人們重視。可以說,趙樹理作品中描寫的生活是有深厚的現實基礎,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的。《登記》、《求雨》等作品,以歡快的筆調真實反映解放初期農村新、舊思想的消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趙樹理的《三里灣》,既真實描寫農業社在解放生產力、增加農民集體財富方面的優越性,說明合作化的歷史潮流無法阻擋,又實事求是地反映了這場運動的艱巨性,深刻提出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與改造農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最為難得的是五十年代末期,趙樹理面對農村經濟被破壞的嚴重局面,表現了一位藝術家可貴的勇氣和責任心,從《鍛煉鍛煉》到《賣煙葉》,仍然堅持描寫他在生活中所真實感受到的東西,不說假話,不對生活作浮誇、虛假的描敘。同時還針對農村實際情況提出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提倡實干精神,批判資本主義勢力,重視農村基層幹部的思想作風,關心新一代農民的成長,揭示阻礙他們健康成長的原因等等。這就使趙樹理的小說表現出同類作品中極為少見的真實性與深刻性。
趙樹理小說創作的現實主義精神,還突出地表現在建國以後他更加註意人物形象的多樣化,努力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多種多樣的人物來。翻開趙樹理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我國農村中各種類型的農村基層幹部與農民的形象,這些人物無論從年齡、性別、個性來說都是多種多樣的。趙樹理自覺地克服創作中「寫舊人舊事容易生活化,而寫新人新事有些免不了概念化」①的毛病,在塑造先進農民形象方面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三里灣》中那群性格各異的辦社積極分子,比《李有才板話》中斗爭地主的積極分子「小」字輩們,形象要充實得多。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作者成功地創造了老農中的先進分子陳秉正的形象。這個由豐富的現實生活中升華出來的藝術形象,完美地凝集了我國勞動人民對於勞動的無比光榮感。他比之於趙樹理筆下的青年先進農民形象要飽滿得多,但又顯得可親可愛,而不是生活在雲端里的完人。在趙樹理創造的人物畫廊里,塑造得最為成功的是農村中背著這樣那樣歷史包袱的中間、落後人物,那些帶有綽號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思想行為具體證明了毛澤東所說「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的偉大意義,在現實生活中起著鏡子的作用。小飛蛾的形象促使解放初期千千萬萬受封建思想束縛的農村婦女擺脫精神枷鎖而覺醒;范登高、糊塗塗、小腿疼、吃不飽以及投機倒把分子賈鴻年等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將使廣大農民引為鑒戒。
努力探索文學創作的民族化、大眾化,重視使自己的作品為中國老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是趙樹理小說創作的又一特色。首先由於作者熟悉農村,作品中描寫的人是地道的中國農民,特別是那些可愛的老農民;描寫的事無論是矛盾沖突還是風土人情,都具有中國農村的氣派與特點:表現的主題,又是廣大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其次是在語言及表現形式上以廣大農民的思想、心理、習慣為基礎,使作品充滿了濃郁的泥土氣,老百姓不僅看得懂,而且還愛讀。
趙樹理的語言是真正的民族語言,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茅盾曾說:「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斷混在別人作品之中,細心的讀者可以辨別出來。憑什麼去辨認呢?憑它獨特的文學語言。獨特何在?在於明朗雋永而時有幽默感。」①趙樹理的語言是在群眾口語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既顯現出明白曉暢、簡明生動的特點,又耐人尋味,富有表現力。趙樹理的幽默感,表現在敘事寫人時的妙語橫生,並善於概括人物的性格而給他一個形象鮮明的綽號。這種幽默為趙樹理的創作增加了風趣、樂觀的生活氣息。
在表現形式方面,趙樹理十分重視民族的傳統藝術技巧,如評書敘事、摹情、狀物的藝術,注意將那些「值得學習的辦法繼承下來,再加上自己的發明創造」②,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寫法。在人物描寫上採用傳統的白描手法,講究用幾句話、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動作,簡潔地勾勒人物形象;情節結構講究故事性,並有一套組織故事的藝術手法,做到順當流暢而又曲折有味;在敘事與寫景的關繫上,把描寫情景融化在敘述故事中,通過作品中人物的眼睛來寫景等等。富有特色的民族語言,高超的傳統藝術技巧,使趙樹理的創作顯示出樸素、明朗、幽默的獨特風格。
趙樹理的創作也存在不足之處,有些作品的藝術形象不夠飽滿,特別是社會主義時期新一代農民,由於作家對他們的了解不象對老農民那樣深入,塑造形象時往往缺少細致的有感情的描寫,致使這些形象缺少內在的藝術魅力,《三里灣》中的范靈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趙樹理注意吸收與繼承民族傳統藝術,並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在積極吸收外國優秀作品藝術技巧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力方面尚嫌不足,這有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性更快、更大的提高。
9. 趙樹理在中國現代小說發展史的貢獻與意義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有個小說流派「山葯蛋派」。這個流派以著名作家趙樹理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鮮樸素的民族形式,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清新濃郁的鄉土氣息,而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個流派還包括馬烽、西戎、束為、孫謙、胡正等一批小說家。在50年代後期,他們結成了一個作家群體,創作出眾多帶有「山葯蛋味」的優秀作品。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李家莊的變遷》、《登記》,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個上級》,西戎的《蓋馬棚》、《姑娘的秘密》,孫謙的《傷疤的故事》,胡正的《兩個巧媳婦》,以及年青作家韓文洲、楊茂林、李逸民、義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葯蛋派」的開創者趙樹理,以其巨大的文學成就被稱為現代小說的「鐵筆」、「聖手」,在現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於晉東南這片家鄉的土壤,熟悉農村,熱愛人民,大量描寫了晉東南獨特的區域民俗事象,或作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進人物性格發展的手段,表現出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趙樹理小說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通過自己的審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變成活生生的文學創作題村,具體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區的農村生活,為找們展出了一軸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卷。
10. 畢業論文淺析趙樹理小說中的農民形象中開題報告的選題背景怎麼寫
淺析趙樹理小說中的農民形象中開題報告俺有一整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