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聯合國召開會議時各國按什麼順序坐
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廳內,每個會員國,不論國家大小都有六個固定席位,盡管有的小國只派一二個代表出席會議。代表們的座次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每年依次輪換。
聯合國大會作為聯合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議事和決策機構。大會是一個討論《憲章》涵蓋的各種國際問題的獨特多邊論壇,在審查、審議、監督以及制訂標准和編纂國際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擴展閱讀:
大會僅有權就其職權范圍內的國際問題向各國提出不具約束力的建議,但它已經在政治、經濟、人道主義、社會和法律領域採取行動,對世界各地千百萬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2000年通過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文件》表明,會員國決心實現下述具體目標:在促進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實現和平、安全和裁軍;保障人權和促進法治;保護我們共同的環境;滿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強聯合國。
⑵ 求助:05年一整年的國家大事,實事政治。謝謝了
一、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大大加快。1月,「惠更斯」號探測器登陸土衛六;7月,美國「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撞擊彗星,發現號太空梭成功復飛;10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
二、國際油價在波動中一路飆升,8月一度突破70美元關口,油價上漲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三、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紛紛舉行活動,紀念二戰結束60周年,呼籲世界警惕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四、全球恐怖主義威脅依然沒有緩解,英國倫敦、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島、印度新德里、約旦安曼等地先後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重大傷亡。
五、8月,以色列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從加沙地帶全部定居點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定居點撤離,標志著加沙地帶結束了38年的被佔領狀態,沙龍退出利庫德集團另組新黨,巴以和平進程在沖突中邁出艱難一步。
六、9月,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國首腦會議通過有關聯合國改革的《成果文件》,啟動聯合國改革進程。圍繞安理會擴大問題,有關國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中國希望聯合國改革應有利於推動多邊主義,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會員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要求。
七、9月,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發表《共同聲明》,朝鮮承諾願意放棄一切核武器與現有核計劃,美國確認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這是持續了兩年多的六方會談第一次取得實質性重大成果。
八、10月底,由兩名少年觸電身亡引發的巴黎騷亂波及法國近300個城鎮,並蔓延到德國和比利時,造成近2億歐元的損失,西歐長期奉行的移民政策受到質疑。
九、日本政治右傾化進一步加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第5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引起亞洲一些國家的強烈抗議,加劇了日本與中國、韓國的「政冷」困局。
十、「卡特里娜」颶風、南亞大地震、禽流感等災害頻發,給相關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應對共同危機。
⑶ 聯合國大會的每個會員國在大會的代表人數不得超過幾人
聯合國大會的每個會員國在大會的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大會設主席1人,副主席21人,由全體會議選舉產生。
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是當然的副主席,其餘副主席席位按地區分配原則選出,即非洲6席、亞洲5席、東歐1席、拉美3席、西歐及其他國家2席。大會主席所屬地區的副主席名額減少1個。
大會主席由上述5個地區輪流推選本地區代表並經大會選舉擔任。大會主席雖有大會領袖之名,實際上其執掌僅以主持議事進行為主;秘書長才是實際上聯合國組織的核心人物,透過協調各國意見、組織具體工作以落實大會決議等事務,可以在國際間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3)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擴展閱讀:
聯合國大會作為聯合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議事和決策機構。大會是一個討論《憲章》涵蓋的各種國際問題的獨特多邊論壇,在審查、審議、監督以及制訂標准和編纂國際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會僅有權就其職權范圍內的國際問題向各國提出不具約束力的建議,但它已經在政治、經濟、人道主義、社會和法律領域採取行動,對世界各地千百萬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2000年通過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文件》表明,會員國決心實現下述具體目標:在促進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實現和平、安全和裁軍;保障人權和促進法治;保護我們共同的環境;滿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強聯合國。
⑷ 近五年來國際上的重大事件
2006年國際十大新聞
一、巴以政壇變化雙方沖突加劇
二、埃及客輪紅海失事千人遇難
三、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
四、黎以武裝沖突造成災難
五、國際原油價格劇烈變動
六、冥王星不再列為太陽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決議,不再將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星列為太陽系行星按照大會表決通過的行星新定義,太陽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歸入矮行星。
七、安倍晉三執政後迅速訪華
八、核不擴散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九、第61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體會議並通過決議,正式任命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
十、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
2007年國際新聞
1.原油價格震盪沖高 能源安全日顯重要
2.全球變暖威脅人類 巴厘大會共商對策 氣候變暖將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及許多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的代表與會。這次大會是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著重討論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安排等問題,特別是發達國家應進一步承擔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15日,大會最終通過「巴厘島路線圖」,決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安排舉行談判,為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所導致的自然災害日益嚴重。氣候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是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歐盟首腦會議、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聯合國大會等眾多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
3.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 貝娜齊爾·布托遇刺身亡
4.「嫦娥一號」成功奔月 太空探索再掀熱潮 10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11月26日,中國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首幅月球圖像。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成功發射探月衛星。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熱潮再度升溫。美國「奮進」號、「阿特蘭蒂斯」號和「發現」號太空梭先後升空。8月14日,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女士在「奮進」號太空梭上通過視頻開設了第一堂「太空教室」課。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月衛星升空。俄羅斯、德國、印度、韓國等也提出向月球發射探測器。人類探月成為太空探索新亮點。
5.美國調整中東政策 巴以和談艱難重啟
6.朝核會談取得突破 半島局勢明顯緩和
7.情報否認伊研核武 美國政府堅持施壓
8.次貸危機波及世界 全球影響餘波未止 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浮出水面。8月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惡化,並波及其他金融市場。一些涉足次貸或相關業務的銀行、基金遭受巨額損失。受次貸危機沖擊,世界各地區主要股市,以及與次貸相關的債券市場出現較強震動。
9.俄強力振大國聲威 與西方摩擦趨加劇
2008年國際十大新聞
1.油價大起大落牽動全球神經
2.緬甸遭風暴襲擊損失慘重
3.泰國政局持續劇烈動盪
4.朝核問題一波三折
5.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6.俄格沖突加深俄與美歐對立
7.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
8.奧巴馬當選美國第56界總統
9.印度孟買遭受恐怖襲擊
10.以軍空襲重挫巴以和平進程
2009年國際十大新聞 (新華社)
一、國際社會聯手打擊海盜活動
二、奧巴馬入主白宮施外交新政
三、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遇波折
四、美俄衛星相撞引發太空安全擔憂
五、中美關系新定位戰略內涵豐富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國開展疫苗接種
七、日民主黨大選獲勝取代自民黨執政
八、世界經濟從危機開始走向復甦
九、《里斯本條約》生效加速歐盟一體化進程
十、哥本哈根會議艱難達成協議
2010年國際新聞
1.阿聯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啟用,同時改名為「哈利法塔」。該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築物
2.海地發生里氏7.3級地震,震中位於首都太子港西南約16公里處,震源深度約10公里,造成我國8名維和官兵遇難,10人失蹤,至少造成22.26萬人遇難、32萬人受傷、869人失蹤。
3.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83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的波音737-800型客機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起飛後不久墜入地中海,機上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4.智利發生里氏8.8級地震,震中位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西南320公里的馬烏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約60公里,至少造成452人死亡、96人失蹤。
5.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圖—154專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墜毀,機上96人全部遇難
6.2010南非世界盃開幕。本屆世界盃在南非的十個城市舉行,是首次在非洲舉行的世界盃。西班牙隊奪得冠軍。
7.澳大利亞執政黨工黨舉行黨內選舉,副總理朱莉婭·吉拉德當選黨首,取代現總理陸克文成為澳首位女總理,隨後吉拉德在議會大廈宣誓就任澳大利亞新總理
8.香港一旅遊團客車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被劫持,造成8名香港遊客死亡、7人受傷
9.柬埔寨首都金邊鑽石島發生嚴重踩踏事件,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傷
希望你能採納
⑸ 聯合國大會每年開會時,每個會員國座次由什麼決定
聯合國召開會議時各國按什麼順序坐?
寫回答有獎勵 共2個回答
團長是zz
2020-11-09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關注
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廳內,每個會員國,不論國家大小都有六個固定席位,盡管有的小國只派一二個代表出席會議。代表們的座次按國名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每年依次輪換。
聯合國大會作為聯合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議事和決策機構。大會是一個討論《憲章》涵蓋的各種國際問題的獨特多邊論壇,在審查、審議、監督以及制訂標准和編纂國際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5)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擴展閱讀:
大會僅有權就其職權范圍內的國際問題向各國提出不具約束力的建議,但它已經在政治、經濟、人道主義、社會和法律領域採取行動,對世界各地千百萬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2000年通過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千年宣言》和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文件》表明,會員國決心實現下述具體目標:在促進發展和消除貧困的同時,實現和平、安全和裁軍;保障人權和促進法治;保護我們共同的環境;滿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加強聯合國。
⑹ 2005年國際十大新聞是什麼
http://info.cndsi.com/html/20051231/4287085328.html
⑺ 結合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則發展的歷史,論述其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張維娟
【摘要】: 人道主義干涉在國際法上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近代曾經形成過傳統意義上的「人道主義干涉」理論,但是《聯合國憲章》制定以後,隨著對戰爭合法性的否定和對非法使用武力的禁止,「人道主義干涉」及其理論已被國際法所否定和摒棄。由於干涉的結果實際上是剝奪被干涉國對其內外事務的控制權,因而在性質上是對被干涉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的侵犯和破壞。禁止使用武力原則已經成為一項國際習慣,人道主義干涉從未成為國際法所確立一致的概念,它近年來在西方獲得較大的支持,但更多的是一種道義上的承認,在現代國際法上找不到法律依據,無法構成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合法例外。近期西方提出的「保護的責任」,其實質還是人道主義干涉,它與《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所確認的「保護的責任」有實質不同,對此要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本文在此基礎上展開論述,正文分四部分。 引言主要介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在人權保護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的今天,結合國際關系演變和國際法發展趨勢深入研究人道主義干涉對國際法發展帶來的沖擊與影響,探討近期出現的「保護的責任」內容,對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構建安定有序的國際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章是對人道主義干涉的概述,第一節介紹人道主義、干涉和人道主義干涉的概念、特徵及其爭議;第二節介紹人道主義干涉的理論演變和實踐爭議,通過總結中西方對人道主義干涉合法性的各自觀點,歸納出爭議焦點就在於對使用武力手段干涉即對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理解; 第二章介紹了人類社會禁止使用武力的發展歷程及歷史背景。第一節首先回顧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形成確立過程;第二節論述其國際習慣法地位和國際強行法性質;最後指出人道主義干涉理對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沖擊和挑戰;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點,在前兩章基礎上詳細論述人道主義干涉不是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例外。第一節闡述依據《聯合國憲章》人道主義干涉不屬於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兩個例外(即《聯合國憲章》第51條行使自衛權和依據聯合國憲章第7章第42條採取的軍事執行行動);第二節從對《聯合國憲章》第2條第4款的條約解釋角度看人道主義干涉既不符合禁止使用武力原則,也尚未形成國際習慣,故其不構成禁止使用武力原則新的合法例外,並未獲得國際法上的合法地位; 第四章涉及近年來西方提出的解決人道主義干涉分歧的「保護的責任」,探討其內容和影響。第一節介紹「保護的責任」的提出背景及過程;第二部分介紹並評析其有關軍事干預的內容;第三節通過比較《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與委員會報告在「保護的責任」軍事干預內容上的實質不同,闡述《會議成果》是對「保護的責任」的規范和發展,體現國際社會對「保護的責任"的態度,並進而探討中國對「保護的責任」該如何應對。 結論在前四章基礎上對全文觀點加以總結,簡要介紹中國的立場,提出人道主義干涉分歧的解決還是要依靠聯合國自身,只有在《聯合國憲章》的框架下,國家才有可能合法使用武力,而不至於在一國「不能夠」或「不願意」的缺位情況下,對嚴重違反人權的行為束手無策。
【關鍵詞】:人道主義干涉禁止使用武力原則保護的責任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⑻ 2005年國際十大新聞
一、世界原油價格創歷史新高
2005年上半年,世界原油價格在經歷了去年的大起大落之後,一直在每桶50美元上下浮動;6月27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首次突破每桶60美元;7月29日,紐約市場期貨價格在亞洲交易時段創每桶70美元的歷史紀錄。此後,雖然油價逐漸回落,但年底紐約市場期貨價格仍在60美元上下波動。
二、全球禽流感疫情嚴重
2005年初,禽流感疫情開始在亞洲肆虐,殃及包括越南、印尼、泰國和中國在內的十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此後,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英國、哥倫比亞及土耳其等國相繼發生禽流感疫情。亞洲一些國家出現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一些患者死亡。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地區機構分別召開專門會議研討對策,一致同意加強合作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特別是防止病毒變異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三、聯合國改革舉步艱難
3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向聯大提交了聯合國改革報告。6月7日,中國發表《中國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對聯合國各領域改革的看法和立場。由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的「四國聯盟」和由巴基斯坦、義大利、韓國等國結成的「團結謀共識」運動以及美國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安理會擴大方案。「四國聯盟」提出的要求增加6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草案未能獲得足夠支持。9月,聯合國首腦會議未能就安理會擴大達成共識,「增常」草案因未付諸表決而成為廢案。
四、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盛大慶典,50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同一天,第59屆聯大舉行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特別會議。中國、韓國等許多亞太地區國家也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五、法、荷否決歐盟憲法條約
5月29日,法國全民公決以54.87%的反對票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兩天後,該條約又在荷蘭全民公決中遭否決,致使歐盟憲法批准進程嚴重受阻。英國、葡萄牙、丹麥、瑞典、波蘭、芬蘭等國相繼表示推遲批准《條約》進程。6月16日,歐盟首腦會議一致決定推遲批准《條約》的最後期限。
六、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7月7日,英國首都倫敦地鐵和公交汽車相繼發生多起爆炸,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傷;21日,倫敦地鐵和公共汽車再次發生多起爆炸和未遂爆炸。此後,埃及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印尼旅遊勝地巴厘島、印度首都新德里、約旦首都安曼等地先後發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全球范圍的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嚴重破壞了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穩定,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七、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取得進展
7月26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開始舉行,經過兩個階段的艱苦談判,與會各方9月19日一致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六方在聲明中同意,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的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六方共識。11月,第五輪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最終達成具有指導意義的《主席聲明》。各方在聲明中重申將根據已確定的原則全面履行共同聲明,早日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八、以色列單方面撤離加沙
8月15日,以色列政府不顧國內右翼勢力的強烈反對,正式啟動醞釀近兩年的單邊行動計劃;在此後一個月內,成功完成從加沙地帶21個猶太人定居點的撤離行動,從而結束了對加沙長達38年的佔領。另外,以色列還撤離了約旦河西岸北部4個相對孤立的定居點。有關各方呼籲繼續推動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的實施。
九、世界自然災害頻仍
8月25日,「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造成1200多人喪生,成為1928年以來對美國影響最嚴重的颶風。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造成巴基斯坦7.3萬人死亡,近13萬人受傷,280萬人無家可歸。據世界氣象組織12月15日公布的數據,2005年全世界乾旱、洪水、颶風等極端氣候狀況比以往更為嚴重。
十、法國發生嚴重騷亂
10月27日,巴黎北郊的克利希蘇布瓦的3名男孩為逃避警察追捕跑入變電站,兩個男孩遭電擊當場喪命,從而引發法國持續十餘日、波及數百個城鎮的騷亂。11月8日,法國被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據法國警方統計,騷亂期間,各地有9000多輛汽車被毀,數十棟建築遭到破壞。
⑼ 求一份中文模擬聯合國大會的發言稿 時長五分鍾 議題:反恐怖襲擊 國家:新加坡 大神求助啊 !!
60/288. 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
大會,
依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重申大會按照《憲章》應該發揮的作用,包括在與國際和平與安全有關的問題上的作用,
再次強烈譴責一切形式和表現的恐怖主義,無論其為何人所為,在何處發生,為何目的而為,因為它是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最嚴重威脅之一,
重申1994 年 12 月 9 日大會第 49/60 號決議附件所載的《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措施宣言》、1996 年 12 月 17 日大會第 51/210 號決議附件所載的《補充 1994 年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措施宣言的宣言》和《2005 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
特別是成果文件中有關恐怖主義的一節,
回顧大會關於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的措施的所有決議,包括 1991 年 12 月 9 日第 46/51 號決議,安全理事會關於恐怖行為對國際和平與安全造成威脅的各項決議,以及大會關於在反恐的同時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各項有關決議,
又回顧世界領導人在《2005 年世界首腦會議成果》中再次表示決心支持作出一切努力,維護所有國家的主權平等,尊重其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在國際關系中不以不符合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任何方式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堅持以和平手段並按照正義和國際法原則解決爭端,尊重仍處於殖民統治或外國佔領下的人民的自決權利,不幹涉各國的內政,尊重人權和各項基本自由,尊重所有人的平等權利,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開展國際合作以解決經濟、社會、文化或人道主義方面的國際問題,誠意履行根據《憲章》承擔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