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科院科研成果

中科院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05-26 07:26:34

㈠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電子所在微波成像雷達及其應用技術、微波器件與技術、高功率氣體激光技術、微感測技術與系統等領域,承擔並圓滿完成了一系列國家重大科研項目。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以來,電子所獲得多項重大科技成果,24項分別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中科院、省部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 《電子與信息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共同主辦的電子與信息領域綜合性學術期刊。於1979年創刊,原名《電子科學學刊》,2001年更名。主要刊登電子與信息領域的具有創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義的最新科技成果論文和階段性研究成果。《電子與信息學報》被《中國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文摘》、EI Compendex和Scopus等資料庫收錄。
《雷達學報》(季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的,由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和中國雷達行業協會於2012年共同主辦的雷達領域的學術類科技期刊。

㈡ 中國科學院和北大,誰的科研成果更多

明顯中科院。中來科院是自一個大的名頭,其下屬獨立科研機構太多了,中科院規模比北大大太多了。比如我以前上學的中科院地環所,是個小所,研究生一百多,老師幾十人,兩個中科院院士。大氣所什麼的,那就更大,人才更多,資源更多。
如果中科院算中石油,北大能算延長石油就不錯了。

㈢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09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369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164項,包括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1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聯合基金1項、面上和青年基金25項;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3項、對外合作重點項目1項。另外還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項目。年度到款3.2億元。2009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項。其中,863計劃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統峰值運算速度達到233.5萬億次,Linpack值為180.6萬億次,在2008年11月發布的第32屆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當時除美國以外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計算機,在2009年4月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受到鑒定委員會的高度評價。全年共發表學術論文562篇,其中期刊論文178篇,會議報告384篇;被SCI收錄85篇,被CPCI收錄212篇,被EI收錄466篇,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收錄210篇;申請專利142項,授權專利152項。
2010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50項。其中,973項目重大成果「延長摩爾定律的微處理晶元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並研製出萬億次原型晶元TGAP、16核可擴展性驗證晶元Godson-T。項目組在計算機領域頂級會議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部分科研人員還應邀在ISCA會議上做特邀報告,部分成果被國際同行引用。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發布的第35屆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龍芯3B晶元流片成功等。計算所部署的其它科研方向也取得了新進展。2010年全所共發表論文591篇,其中期刊論文213篇,會議論文378篇。第四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優秀論文獎和優秀著作獎共評出優秀論文獎一等獎十篇,優秀論文獎二等獎十八篇;優秀著作獎二等獎一部。
2011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495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247項,包括科技部「863」項目2項、「973」項目8項、「火炬」計劃1項、科技支撐計劃1項;工信部重大專項21項;發改委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2項、國際合作1項、對外交流與合作2項、面上和青年基金42項;網安中心項目15項;北京市項目11項;中國科學院項目22項;橫向項目76項。年度到款額達4.5億元。2011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45項。申請中國專利115件,其中發明專利11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申請國際PCT3件;獲得中國授權專利158件,其中發明專利157件,實用新型1件;獲得國外授權專利6件。
2013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27項(包括新增項目239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8項(新增7項);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參與25項(新增8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計劃課題23項(新增13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9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58項(新增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3項),青年基金72項(新增28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3項(新增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院地合作項目13項;承擔橫向項目155項(新增68項)。年度科研經費到款超過2.7億元。2013年,計算所共發表論文390篇,其中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A類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論文35篇。
2014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50項(包括新增項目203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2項(新增3項);主持國家「973」項目3項(新增1項),參與課題26項(新增5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課題31項(新增10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項(新增4項)、面上項目64項(新增1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新增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青年基金77項(新增11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5項(新增2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國際合作項目5項(新增2項)、院地合作項目11項;承擔橫向項目171項(新增53項)。2014年,計算所申請發明專利214項,獲得新授權發明專利68項,授權專利總數達1095項。2014年計算所發表代表性論文94篇。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58年,是中國第一個計算機刊物,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宗旨是報道中國計算機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最新科研成果,是中國計算機類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一直被評為中國計算機類核心期刊,是國務院學位辦指定的評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刊登內容覆蓋述評、計算機基礎理論、軟體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圖形圖像、體系結構、人工智慧、計算機應用、資料庫技術、存儲技術及其他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應用成果。 《計算機學報》 中國計算機領域代表性學術刊物,其宗旨是報道代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計算機學報》始創於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編輯形式與讀者見面,同時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國際各大檢索系統提供基本內容介紹。
刊登的內容覆蓋計算機領域的各個學科,以論文、技術報告、短文、研究簡報、綜論等形式報道以下方面的科研成果: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硬體體系結構、計算機軟體、人工智慧、資料庫、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信息安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以及新技術應用等。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與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1986年創刊,雙月刊,ISSN 1000-9000。 主編是李國傑院士,編委會由85位國際權威專家組成,其中外籍編委佔60%。
欄目的設置反映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國際研究熱點和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避免綜合性期刊論文內容分散,該刊每期設有專題欄目將相關領域的文章集中發表。
讀者對象為中國國內外大專院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師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員。2005年起JCST由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代理國際出版發行。中國境內由報刊發行局總發行,郵發代號2-578。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創刊於1989年,是中國CAD & CG領域第一個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該刊以快速傳播CAD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知識與經驗為目的,刊登有創新的學術論文,報導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及時反映該領域發展水平與發展方向。
刊登的內容包括綜述、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圖形演算法與技術、CAD/CAT/CAM/CG系統設計與應用技術、虛擬現實與計算機動畫、圖像與圖形的融合、用戶界面與多媒體技術、科學計算與信息可視化、VLSI設計與測試及電子設計自動化、可信計算與信息安全、系統集成與協同工作等。

㈣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物理所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實驗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中國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4項,國家發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請專利180項,獲得專利授權70項。同時,物理所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專利技術「載波相位自穩定的中紅外飛秒激光脈沖產生方法及裝置」(專利授權號:ZL200810222628.0)無形資產出資成立「鹽城物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推進飛秒激光設備的國產化開發和應用,有效地促進了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化,典型的範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恆電源有限公司。根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物理所有控股、參股公司9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5個。技術轉移與成果輻射的省、市地區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蘇、浙江等。 《中國物理B》(原名中國物理學),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檢索系統收錄。
《物理》是中國物理學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出版的物理學學術期刊,1972年創刊,致力於傳播當代物理學及其交叉學科的前沿最新進展,促進物理學與相關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溝通科研與產業,推動中國物理學的發展;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多次獲得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等評定的優秀期刊稱號;多年來持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經費資助;並連續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資助。收錄《物理》的中國國外核心資料庫有: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能源科學與技術(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物理學報》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創刊於1933年,原名《中國物理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創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國文字發表論文,1953年易為現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組成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優秀科研工作和成果;並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檢索系統收錄。根據SCI資料庫統計,2013年《物理學報》的影響因子為0.845,總被引頻次為8589次,其被引頻次連續11年居中國物理類期刊之首。

㈤ 考中科院對本科時是否有科研成果看得很重嗎

1。有總比沒有強
2。對於保送生相對比較重要
3。對於考研,如果因為科研影響了成績,什麼都別談了
4。你認為本科生能做出多大成果?

㈥ 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誰的科研成果更多

不用參考資料就可以回答: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更多,想具體可以去查資料但我覺內得比較不合理,北大是教容育的地方,中科院是科研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有六個學部,12個分院、104家直屬研究機構、4個國家實驗室、8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212個野外觀測台站,2所高等學校、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機構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全院科研人員達5萬餘人,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

㈦ 中科院每天都在研究什麼為什麼幾乎沒有什麼重大的成果出現呢

導師曾經是中科院軟體所的,我也來回答一下,減輕一下我的罪惡感。 現在本科快畢業,本科畢業論文每章節都是已發表的論文。如果按照學校的標准,我的成果夠碩士畢業綽綽有餘了。 但是我想說我實際上很水,我並不覺得我所做的工作有多少意義。我總是需要申請項目,總是需要做研究,總是需要寫報告,我感覺很討厭但又不得不做。我的論文雖然是自己寫的,但是導師會修改,導師的修改只是為了讓文章看起來更加像一篇論文,而非內容上有什麼重大突破。論文之所以可以在較高級別的刊物上發布,是因為導師和他們很熟,因為他是這圈子裡的人。身上掛了很多東西,有項目有論文有著作權,還有申請中的專利,但是我覺得一點意義都沒有。 但是我整天無所事事嗎?當然不是,我幾乎是12*7地在工作,看論文看書,思考問題,處理好每個細節。標準的好學生,也沒做坑蒙拐騙的事情。我不笨,也不想混日子,但是我想說這樣其實很累。因為你總會因為人情事故而煩惱,總需要去明白諸多的規則和道理,總是扛著巨大壓力又對自己的工作不斷否定。 終於快畢業,研究生階段毅然選了一個並不那麼出色的導師,決心接下來只做應用,不再糾結計算機理論。 求折疊。 ------------------------------------------------------------------------------------------------------ 今天上來看了一下,居然莫名的多了這么多贊成,頓時非常汗顏。。。。寫這個的時候大部分出於個人低潮期的發泄,居然得了這么多票,頗有劣幣驅逐良幣之感,也反應了大家對中國科研界一些東西的不滿,包括得票數最高的那個答案,也有部分原因。這樣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加深誤會。這里重新補充一些答案相關的內容。 陳浩的答案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大家可能對中科院的定位有偏差。中科院這樣由政府提供支持的科研機構,其目的並不在於出一些你看得到的成果。注意一下在我們生活中,你能看到的那些成果往往都是公司支持的科研機構研究出來的,因為首先他們的成果本身商業性質就比較濃,偏實用,你能看見,其次公司本身也會對自己的創新性成果進行比較多的宣傳。要知道研究所里的東西大部分人是看不見的,外人無法理解,甚至內行人都未必懂,但他們確確實實對整個世界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理論上的研究走到實踐,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也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且在最後產生你能看得見的實體時,你很可能完全不會感受到當初那個理論的存在。 看了上面提到的,突然想到,如果你看到中科院出了什麼很實用的成果,反而不是件好事。如果中科院的一個成果很快被你看見了,很可能是這樣一個邏輯。第一步,政府覺得我需要一樣東西,別的國家有,我們沒有;第二步,開始提出一個方向,然後包括中科院在內的眾多研究所開始研究;第三步,成果很快出來了,然後宣傳一把,接著利用政府的力量進行大力推動,扶植一個新的企業,出產品,推市場。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沒有,在這里也不想評價這樣的模式好或者不好。但是有一點就是這個過程很多時候都太快了,所以導致這些東西反而成了次品。 需要對之前答案進行說明的一點,並不是每個老師都在混日子,也有很多扎實的研究工作者。在國內評估教師的好壞,無非就是發多少論文,拉多少項目。有的人踏踏實實,有的人浮於表面,都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種方式。所以在這個問題下面也能看到不同的聲音。對於這一點,我想那些在國內和國外研究機構都呆過的人,會有更深的見解和想法

㈧ 中科院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區別

1、中國科學院秉承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變革,結合國立科研機構的特點,於版2002年設立了權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3年首次頒獎。
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授予院屬單位在近五年內完成或顯示影響的重大成果的個人或集體,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授獎總數不超過10個,其中每個獲獎集體的突出貢獻者不超過3人。獲獎者由中國科學院院長簽署獎勵證書並頒發獎章或獎杯。
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范圍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是一項覆蓋面廣泛的科學技術獎。從候選人、候選單位所完成項目的性質來講,包括了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企業技術改造及技術進步、技術基礎和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新技術,或自主開發創新的技術等

㈨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10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項目314項(包括新增項目94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3項(新增1項)、承擔(或參加)課題21項(新增7項),主持(或承擔)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5項;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9項、面上項目99項(新增37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8項(新增1項);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主持(或承擔)重要方向項目27項(新增7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6項(新增8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39項(新增15項),與地方政府合作項目13項(新增4項)。發表論文408篇,其中SCI論文217篇,有136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在9.0以上的8篇,5.0以上的35篇,2.0以上的148篇;出版專著4部;授權專利16項。
2011年,植物所爭取國家重要科技計劃項目(課題)共計78項。其中,科技部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科技基礎工作專項1項,973課題1項,農業成果轉化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7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2項、面上項目44項、青年科學基金15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項、創新研究群體延續資助1項;中科院項目百人1項,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2項,先導性專項課題4項。2011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12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62億元。發表論文366篇,其中SCI論文231篇,有152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在9.0以上的11篇,5.0以上的32篇,2.0以上的154篇;出版專著17部;授權專利22項。
2012年,植物所在研項目(課題)共320項(新增160項)。其中包括,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課題15項(新增1項),863課題1項(新增1項),國家科技條件平台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創新群體1項(新增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1項(新增1項)、重點項目7項(新增2項)、面上項目122項(新增44項)、青年項目45項(新增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新增2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3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19項(新增8項);院地合作項目4項,其它橫向項目32項(新增15項)。到位經費1.95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58億元。發表論文416篇,其中SCI論文280篇,有184篇發表在學科前30%的SCI刊物上,影響因子9.0以上的7篇,5.0以上的45篇,3.0以上的118篇;出版專著10部;授權專利48項。
2013年,植物所在研項目(課題)共471項(新增220項)。其中,承擔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項(新增1項)、課題19項(新增5項),863課題1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項(新增2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123項(新增44項)、青年項目45項(新增16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項(新增1項)、重大項目1項、創新群體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項(新增1項);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1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23項(新增12項);院地合作項目8項(新增4項),其它橫向項目116項(新增96項)。2013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38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87億元。發表論文457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28篇,有285篇發表在領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影響因子8.0以上的20篇,5.0以上的58篇,3.0以上的150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專利56項。
2014年,植物所共有在研項目377項(包括新增項目213項)。其中,承擔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3項(新增1項)、課題18項(新增5項),863課題1項,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項(新增2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科技基礎條件平台項目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項(新增4項)、面上項目128項(新增46項)、青年項目62項(新增30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1項)、優秀青年基金3項(新增2項)、特殊學科點建設項目1項(新增1項)、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項、創新群體1項、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2項(新增1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1項、其他基金項目12項(新增5項);承擔其他部委項目10項(新增4項);承擔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1項,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主持院STS項目1項(新增1項);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項目4項(新增2項),其它國際合作項目18項(新增8項);院地合作項目8項(新增4項),其它橫向項目116項(新增96項)。2014年,植物所到位經費2.56億元,實際留所經費1.88億元。發表論文562篇,其中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65篇,有230篇發表在領域前30%的SCI刊物上,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影響因子8.0以上的15篇,5.0-8.0的22篇,3.0以上的135篇;出版專著8部;授權專利41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共同主辦的植物學綜合性國際英文學術期刊。2012年SCI影響因子為3.75,排在國際植物生物學非綜述類期刊的第12名,位居國際該領域期刊的前11%,在所有 SCI收錄的151種中國科技期刊中位於第7名。JIPB被SCI,BA和PubMed等67個國際重要檢索機構收錄;擁有14,300餘家訂閱機構,訂戶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全文下載量接近20萬次。
2013年入選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全國百強科技期刊」;2012年獲中國科協 「優秀國際科技期刊獎」 二等獎,被CNKI等三個機構授予「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2006年—2011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A類資助;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獲中國科學院出版基金資助;2001—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資助; 2009年獲 「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 稱號;2006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4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3年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2002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植物分類學報》是中國生物學科歷史最悠久的核心期刊,代表了中國植物分類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水平。
2003年被世界著名檢索機構ISI資料庫收錄,入編其產品SCIE和CC/AB&ES。2008年原拉丁刊名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改為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自2009年始改為英文刊,並與國際出版機構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採用ScholarOne的Manuscript Central在線投稿、審稿系統。
自2010年至2013年的影響因子分別 為0.880、1.295、1.596、1.851。2012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是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辦的一本反映植物生態學領域及相關交叉學科最新研究進展的全英文期刊,雙月刊,創刊於2008年。
以發表符合當前國際生態學研究前沿的原始創新性論文為主,同時發表有新觀點的代表國際植物生態學研究前沿和動態的綜述。
被SCI、BA等17個國際知名資料庫所收錄,2013年JCR最新發布的JPE影響因子為1.355,在SCI收錄的195種植物學期刊中位列第93位;在SCI收錄的136種生態學期刊中位列第89位;在中國大陸被SCI收錄的151種期刊中位列第30位。
2012年獲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優秀國際科技期刊三等獎。 《植物生態學報》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文生態學期刊。月刊,大16開本(A4幅),全銅版紙印刷。刊登內容涉及植物學、生態學、農學、林學、地理學、土壤學及氣象學等多個學科,主要發表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創新性原始研究論文,包括以植物與環境關系為內核的生態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內容。注重發表有新觀點的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高水平綜述文章、新的方法與技術、植物生態學相關基礎資料,並設有論壇欄目,對植物生態學及其相關領域的重要科技問題開展學術討論。
被BIOSIS、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Ecological Abstracts、Advances in Ecology、AGRIS International、CNK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幾十種重要檢索系統和資料庫收錄。 《生物多樣性》 反映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發展水平的、中國國內生物學領域公認的高水平學術刊物。 《植物學報》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國植物學會主辦的中文版綜合性學術期刊。
反映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新發現和新方法等)、系統評述國際研究熱點(新理論、新發展),刊登涵蓋植物科學各領域(包括農學、林學和園藝學等)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創造性的研究成果。欄目設置包括研究論文、研究報告、研究快報、技術方法、特邀綜述和專題論壇。
是全國優秀中文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被中國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系統收錄,中國國內資料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網路資源系統(網路版)、CSCD、CSTPCD、CNKI和CAJCED;中國之外資料庫包括::《英聯邦農業文摘》(CABABSTRACTS)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情報系統《國際農業引文索引》(AGRIS INTERNATIONAL)。
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2000年)、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1年)和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2008年)。2009年,入選中國科協精品期刊示範項目。2012年,本刊被評為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生命世界》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植物學會、高等教育出版主辦,傳遞與生命相關的科學信息,普及與生命相關的科學知識,報道與生命相關的科學事件。主要欄目有封面故事、生命科學、生命自然、生命健康。

㈩ 中科院2016年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果如何

中國科學院2016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為社會企業當年新增銷售收入3831.43億元。

「地方與企業的科技需求非常旺盛,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合作邀請。」趙千鈞說,「這激勵我們更要做好科研,提供更多科技供給。」

閱讀全文

與中科院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