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寫會議紀要
❷ 什麼是工作紀要
工作會議紀要。用以傳達重要的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和議定事項,有較強的政策性和指示性。
還有協調會議紀要。用於記載協調性會議所取得的共識以及議定事項,對與會各方有一定的約束力。研討會議紀要。主要記載研究討論性或總結交流性會議的情況。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
(2)表達的提要性。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因此,撰寫會議紀要時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使用「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慣用語。
❸ 會議紀要的要求
會議紀要有三點要求: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否則,就會失
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
(2)表達的提要性。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因此,撰寫會議紀要時應圍繞會議主旨
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
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使用「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
要求」、「會議號召」等慣用語。
(3)成果紀要擴展閱讀:
會議紀要是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時使用的一種法定公文。它的行文方向比較靈活,可以
是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不同,會議記錄只是一種客觀的紀實材料,記錄每個人的發言,而會議紀要則
集中、綜合地反映會議的主要議定事項,起具體指導和規范的作用。
記寫會議紀要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突出中心。
2.注意吸收正確意見。
3.要條理化、理論化。
4.要忠於會議的實際內容。
5.要認真做好會議記錄,詳盡地佔有材料;並且要認真研究會議的精神,以便對材料正確取捨,合理刪減。
❹ 會議紀要範文
1 、「關於開展爭當敬業的電建精英主題」活動。結合「世博會與上海新一輪發展」大討論活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培育城市精神,爭當敬業的電建精英」大討論;二是「發揚誠信精神,建設用戶滿意工程」;三是「發揚敬業精神,推進職工素質工程」。
2 、黨員民主評議工作。要求 5 月 30 日以前結束。 7 月 1 日評比優秀黨員,每個支部推薦一名。
3 、黨員發展工作。二季度要發展的黨員,要求 6 月 10 日以前完成。
4 、積極分子培訓工作。
5 、根據市工業黨委的要求開展「組織生活創新實例」活動。
6 、公司控制管理費用,今後各項目購買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發生業務招待費都必需先向辦公室提出書面申請、經批准後方可使用,緊急情況可採用電話申請的辦法。
7 、項目承包方案的討論,各部室 5 月 16 日前交出討論意見。
8 、 6 月份群防群治月,公司將到各施工點開展檢查,要求各項目做好自查。
9 、 6 月下旬將組織一次紀檢講座,請各部門安排出席。 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會議紀要模板,之所以這里的會議紀要模板比較全,其他地方的會議紀要模板網,可能不如這里的會議紀要模板全面,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會議紀要模板,原因是會議紀要模板很容易找的,而且會議紀要模板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會議紀要模板,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會議紀要模板,之所以這里的會議紀要模板比較全,其他地方的會議紀要模板網,可能不如這里的會議紀要模板全面
❺ 會議紀錄與紀要的區別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會議紀要是在會議記錄的基礎上,對會議的主要內容及議定的事項,經過摘要整理的、需要貫徹執行或公布於報刊的具有紀實性和指導性的文件。
會議紀要根據適用范圍、內容和作用,分為兩種類型:(1)工作會議紀要。(2)協商交流性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由標題、日期、正文三部分組成。
(1) 標題
由會議名稱和文種組成。如《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研討會紀要》。
(2) 文件日期
成文日期通常寫在標題之下,位置居中,並用括弧括起。也可在文末右下角標明日期。
(3) 正文
正文可寫三部分,也可只寫前兩部分。
①在開頭部分應扼要地敘述會議概況。如會議的名稱、目的、時間、地點、人員、議程及主要收獲等。
②主體部分主要寫會議研究的問題、討論中的意見、作出的決定、提出的任務要求等。
一般有三種寫法:
一是概述法。即把會議上的發言內容、討論情況總結到一起,概述出來。這種寫法適用於小型會議。
二是發言記錄式寫法。按照會上發言順序,摘錄每個人發言的主要內容。此寫法主要用於座談會紀要。
三是歸納法。就是把會議中研究、討論的內容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適用於規模較大、內容復雜的會議。寫作時,可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分條列項寫或擬小標題分部分、分層次寫。
總之,無論是哪種寫法,都要圍繞會議中心和目的選材、剪裁,突出重點。
③結尾的內容通常是提出希望、號召,要求有關單位認真貫徹會議精神。也可以在寫完主體部分後即全文結尾。
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不能搞人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補齊。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違反紀實的要求。
2.表達的要點性。會議紀要是依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撰寫會議紀要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切忌記流水帳。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就是稱謂特殊性的表現。
會議記錄是當事人記錄會議情況以供備查的一種文體。
一般會議記錄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會議的組織情況,要求寫明會議名稱、時間、地點、出席人數、缺席人數、列席人數、主持人、記錄人等。另一部分是會議的內容,要求寫明發言、決議、問題。這是會議記錄的核心部分。
對於發言的內容,一是詳細具體地記錄,盡量記錄原話,主要用於比較重要的會議和重要的發言。二是摘要性記錄,只記錄會議要點和中心內容,多用於一般性會議。
會議結束,記錄完畢,要另起一行寫「散會「二字,如中途休會,要寫明「休會「字樣。
❻ 會議紀要的格式
格式沒有什麼特別的,主要在內容:
一、概念和特點
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反映會議基本情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是會議議定事項和重要精神,並要求有關單位執行的一種文體。有的需要下發執行的會議紀要,可以「通知」形式發出。
會議紀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綜合性。會議紀要是在對會議中各種材料、與會人員的發言以及會議簡報等等進行綜合分析和概括提煉基礎上形成的,它具有整理和提要的基本特點。
(二)指導性。這一特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會議本身的權威性;二是會議紀要集中反映了會議的主要精神和決定事項。因而紀要一經下發,將對有關單位和人員產生約束力,起著類似於指示、決定或決議等指揮性公文的作用。會議紀要還可以作為與會同志向單位領導匯報、向群眾傳達的文字依據。
(三)備考性。一些會議紀要主要不是為了貫徹執行,而是向上匯報或向下通報情況,必要時可作查閱之用。
★■ 二、分類
按照會議性質來分,會議紀要大致有辦公會議紀要、專題會議紀要、聯席(協調)會議紀要、座談會議紀要等。
辦公會議紀要是記述機關或企業、事業單位等對重要的、綜合性工作進行討論、研究、議決等事項的一種會議紀要。辦公會議紀要一般有例行型辦公會議紀要,即記述例行辦公會議情況及其議決事項的會議紀要,以及現場辦公會議紀要,即為解決某重大問題而召集有關方面和有關單位在現場研究、議決或協商的辦公會議紀要。
專題會議紀要是專門記述座談會討論、研究的情況與成果的一種會議紀要。其主要特點是主題的集中性與觀點意見的分呈性相結合,既要歸納比較集中、統一的認識,又要將各種不同觀點和傾向性意見都歸納表達出來。
★■ 三、寫法
會議紀要一般分兩大部分。開頭第一部分一般應寫明會議概況,包括會議進行的時間、地點、屆次、組織者、出席和列席人員名單、主持人、會議議程和進行情況以及對會議的總體評價等。第二部分是紀要的中心部分,反映會議的主要精神、討論意見和議決事項等。根據會議性質、規模、議題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集中概述法。這種寫法是把會議的基本情況,討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議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和要求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整體的闡述和說明。這種寫法多用於召開小型會議,而且討論的問題比較集中單一,意見比較統一,容易貫徹操作,寫的篇幅相對短小。如果會議的議題較多,可分條列述。
(二)分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一般要採取分項敘述的辦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問題,然後另上標號或小標題,分項來寫。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也說得比較細,常常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的闡述。這種紀要一般用於需要基層全面領會、深入貫徹的會議。
(三)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是把會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實質,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這種寫法能比較如實地反映與會人員的意見。某些根據上級機關布置,需要了解與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可採用這種寫法。
❼ 會議紀要的格式及範文
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紀要通常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構成。
標題有兩種情況,一是會議名稱加紀要,如《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二是召開會議的機關加內容加紀要,如《省經貿委關於企業扭虧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正文一般由兩部分組成。
(一)會議概況。主要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名稱、主持人,與會人員,基本議程。
(二)會議的精神和議定事項。常務會、辦公會、日常工作例會的紀要,一般包括會議內容、議定事項,有的還可概述議定事項的意義。工作會議、專業會議和座談會的紀要,往往還要寫出經驗、做法、今後工作的意見、措施和要求。
落款。包括署名和時間兩項內容。署名只用於辦公室會議紀要,署上召開會議的領導機關的全稱,下面寫上成文的年、月、日期,加蓋公章,一般會議紀要不署名,只寫成文時間,加蓋公章。
會議紀要一般分兩大部分。開頭第一部分一般應寫明會議概況,包括會議進行的時間、地點、屆次、組織者、出席和列席人員名單、主持人、會議議程和進行情況以及對會議的總體評價等。第二部分是紀要的中心部分,反映會議的主要精神、討論意見和議決事項等。根據會議性質、規模、議題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集中概述法。這種寫法是把會議的基本情況,討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議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和要求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整體的闡述和說明。這種寫法多用於召開小型會議,而且討論的問題比較集中單一,意見比較統一,容易貫徹操作,寫的篇幅相對短小。如果會議的議題較多,可分條列述。
(二)分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一般要採取分項敘述的辦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問題,然後另上標號或小標題,分項來寫。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也說得比較細,常常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的闡述。這種紀要一般用於需要基層全面領會、深入貫徹的會議。
(三)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是把會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實質,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這種寫法能比較如實地反映與會人員的意見。某些根據上級機關布置,需要了解與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可採用這種寫法。
會議紀要的三種寫法
根據會議性質、規模、議題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集中概述法。這種寫法是把會議的基本情況,討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議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和要求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整體的闡述和說明。這種寫法多用於召開小型會議,而且討論的問題比較集中單一,意見比較統一,容易貫徹操作,寫的篇幅相對短小。如果會議的議題較多,可分條列述。
(二)分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一般要採取分項敘述的辦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問題,然後另上標號或小標題,分項來寫。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也說得比較細,常常包括對目的、意義、現狀的分析,以及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的闡述。這種紀要一般用於需要基層全面領會、深入貫徹的會議。
(三)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是把會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實質,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這種寫法能比較如實地反映與會人員的意見。某些根據上級機關布置,需要了解與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可採用這種寫法。
會議紀要的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不能搞人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補齊。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違反紀實的要求。
2.表達的要點性。會議紀要是依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撰寫會議紀要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切忌記流水帳。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就是稱謂特殊性的表現。
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的區別
會議紀要有別於會議記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會議紀要範文
會議紀要
產學研討論會議紀要
時 間:2004年2月16日上午
主 持 人:毛大龍
出 席 人:黃立鵬、王梅珍、陳星達、陳運能、張福良、黃煒
列 席人:林建萍、徐進、李克讓、梁慧、朱國定、呂秀君、鄭祿紅、李濱、張劍鋒、董珍時、夏朝豐、陸麗君、劉雪燕、任振成、馮盈之、范建波
一、毛大龍同志傳達了全國第二次產學研工作會議精神和2004年全省教育工作要點。要求要結合上級指示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會議決定,王梅珍同志協助毛大龍同志主持學院行政日常工作。各單位、部門要及時向分管領導請示、匯報工作,分管領導要在職權范圍內大膽工作,及時拍板。如有重要問題需要學院解決,則提交辦公會議研究。
三、毛大龍同志再次重申了會議制度改革和加強管理問題。毛院長強調,院長辦公會議是決策會議,研究、解決學院辦學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要形成例會制度,如無特殊情況,每周一上午召開,以確保及時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具體程序是,每周四前,在取得分管領導同意後,將需要解決的議題提交辦公室。會議研究決定的問題,即為學院決策,各單位、部門要認真執行,辦公室負責督促檢查。
毛院長就有關部門反映的教學管理中的若干具體問題,再次重申,一定要理順工作關系,部門與部門之間、機關與分院之間、分院與分院之間一定要做好溝通、銜接工作,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機關職能部門要注意通過努力工作來樹立自己的形象。基層分院要提高工作效率,對沒有按時間控制點完成任務的要提出批評。要切實加強基礎管理工作,查漏補缺,努力杜絕教學事故的發生。
三、會議決定,要進一步關心學生的生活問題。責成學生處結合教室管理等工作,落實好學生的勤工儉學任務。將教工餐廳移到二樓,一樓餐廳全部供學生使用,以解決學生就餐擁擠問題。針對校外施工單位晚上違規施工,影響學生休息問題,會議責成計劃財務處立即與高教園區管委會反映,盡快妥善解決。
四、會議決定,要規范學生的技能鑒定工作。重申,學生畢業之前須取得中級以上技能證書,才能發給畢業證書。由產業園設計中心(考工站)具體組織學生的報名、培訓和考核工作。
五、會議決定,要加強對外交流和學習。爭取利用暑假期間,組織教工到境外考察學習。
六、針對今年的招生工作,會議決定,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統籌解決今年招生中的重大問題。
註:七月一日後,實施新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後,《會議紀要》改為《紀要》了。
❽ 會議紀要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
本人正在承辦公司的會議紀要一職,有以下兩點感受:
1、會議紀要表達中,首先要把參會人員記錄詳細(不可或缺任何一人),最主要的是記下領導拍板的話。一般表述用「會議認為」、「會議決定」等詞彙;
2、關於整體協作方面,會議紀要不必創新,要領悟會議精神,把握會議精脈、速記。這樣對會後成文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補充一句:有時間多看看「你的上任」留下的資料,這裡面已經有了固定格式,也合公司領導的口味。 其實,會議紀要挺簡單的,相信自己! 最後,祝你成功!
❾ 什麼是會議紀要,會議紀要有什麼特點
會議紀要是記載和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時使用的一種法定公文。它的行文方向比較靈活,可以是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會議紀要的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映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
(2)表達的提要性。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情況綜合而成的,因此,撰寫會議紀要時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
(3)稱謂的特殊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使用「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慣用語。
(9)成果紀要擴展閱讀:
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的區別
1、對象不同。會議紀錄一般是有會必錄,凡屬正式會議都要作記錄,作為內部資料,用於存檔備查以及進一步研究問題和檢查總結工作的依據。會議紀要主要記述重要會議情況,只有當需要向上級匯報或向下級傳達會議精神時,才有必要將會議記錄整理成會議紀要。
2、寫法不同。會議記錄作為客觀紀實材料,無選擇性、提要性,要求原原本本地記錄原文原意,且必須隨著會議進程進行,越詳細越好。
會議紀要則有選擇性、提要性,不一定要包容會議的所有內容,而且必須在會議結束後,在會議紀錄的基礎上加工整理而成,它集中反映了會議的精神實質,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鮮明的政策性。
3、作用不同。會議記錄不具備指導工作的作用,一般不向上級報送,也不向下級分發,只作為資料和憑證保存。會議紀要經過上級機關審批,就可以作為正式文件印發,有的還直接在報刊上發表,讓有關單位貫徹執行,因此它對工作有指導作用。
4、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會議情況的記錄,只是原始材料,不是正式公文,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則是正式的公文文種,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