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監測卷

成果監測卷

發布時間:2021-05-25 12:22:35

成果數據統計

(一)統計原則

專題因子分布現狀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多監測周期衛星數據1∶25萬專題因子分布現狀遙感解譯圖為基礎。

專題因子動態變遷統計數據:以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第一監測周期,第一監測周期與第二監測周期,1975年MSS基準數據與末次監測周期等多監測時段1∶25萬動態變遷遙感監測成果圖件為基礎。

統計單元:全國、省域(國家最新發布)和流域。

單位:km2

(二)統計因子

現代冰川雪線、海岸線、沙質荒漠化土地、鹽鹼質荒漠化土地、水蝕荒漠化土地、石漠化、河流湖泊、濕地及城市擴展等專題因子。

(三)面積統計明細表

1.現代冰川雪線

中國現代冰川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表2。

中國雪線高度統計,附錄B表3。

2.海岸線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4、表5、表6。

中國海岸線變化類型面積匯總統計,附錄B表7。

3.中國荒漠化

中國荒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8、表9、表10。

中國石漠化土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1、表12、表13。

中國荒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4、表15。

中國石漠化土地變化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6、表17。

4.中國河流湖泊、濕地

中國濕地類型面積統計,附錄B表18、表19、表20。

中國濕地類型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1、表22。

5.中國城市擴展

中國城市擴展變化面積統計,附錄B表23。

❷ 誰有2018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逆襲成果檢測卷(一)數學答案,跪謝

只說重點: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逆襲成果檢測卷(一)數學答案,
具體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數學老師。

❸ 監測資料分析

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布置了5套多點位移計,位於引水發電洞進水口洞臉邊坡及上游側邊坡(圖7-17),儀器編號分別為MIP1、MIP2、MIP3、MIP4和MIP5。MIP3位於3#洞軸線的845m高程,MIP4位於3#引水發電洞洞臉邊坡的865.78m高程,與4#洞接近。

1)MIP3監測成果如圖7-18及圖7-19所示。從圖中可得:①從位移-時間過程線看,從4月中旬後位移隨時間無明顯變化趨勢,位移曲線趨於平緩。至2003年9月底,各測點的累計位移量為32.935mm、31.906mm、33.765mm、17.177mm,變化不大。②從位移與孔深的關系看,2003年5月31日的位移-孔深曲線與2003年4月27日的位移-孔深曲線基本重合,說明各測點(0.0m、4.0m、10.0m、18.0m)的位移增量很小,坡體趨於穩定。

2)MIP4監測成果:其監測成果如圖7-20和圖7-21所示,從圖中可得:①從位移-時間過程曲線看,從2003年4月中旬後,0.0m(表面點)、3.0m、7.0m、12.0m、18.0m及26.0m測點位移量變化較小,位移曲線趨於平緩。各測點的月位移增量分別為0.526mm、0.368mm、0.406mm、0.371mm、0.198mm和-0.033mm,與前幾個月相比明顯減小。2003年4月中旬後,位移曲線近於水平,即位移變化率近於0,坡體趨於穩定。②從位移與孔深的關系看,以往坡體的位移主要發生在7.0m以外的坡體,而7~26m位移隨深度的增加而遞減,26.0m以內的岩體基本處於穩定狀態。5月,坡體受錨索張拉、施工干擾明顯減小等因素的影響,7.0m以外及深部測點的位移很小,坡體逐漸趨於穩定。

綜合上述多點位移計的監測成果,邊坡的變形有如下特點:

1)隨著邊坡的開挖,邊坡的變形有明顯增大的趨勢。在受支護措施控制的情況下,邊坡的最大變形量已達55mm。

圖7-17 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監測工作布置圖

圖7-18 MIP3多點位移計時間-位移曲線

圖7-19 MIP3多點位移計位移-孔深曲線

圖7-20 MIP4多點位移計時間-位移曲線

圖7-21 MIP4多點位移計位移-孔深曲線

2)隨著高程的降低,邊坡的變形具有明顯減弱的趨勢,表現在邊坡的變形量及變形涉及深度均逐漸減小。從位移與孔深的關系看,開挖量較大的洞臉邊坡,845m高程以上邊坡變形的最大涉及深度一般可達25~30m。

3)隨著開挖量的增大,邊坡的變形持續增大,隨著坡體開挖結束、錨索支護的加強以及進水口處閘室修建等,尤其是邊坡上部對穿錨索的施工完畢,邊坡的變形明顯得到控制,位移曲線逐漸趨於平緩,2003年5月份開始邊坡已趨穩定。

4)上述監測資料顯示,開挖邊坡的變形具有傾倒變形的特徵,這與邊坡結構分析及邊坡的變形跡象所顯示的變形特徵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有限元計算分析結果與監測資料大致吻合,充分表明進水口邊坡通過錨固處理邊坡變形被有效地控制在工程允許的范圍內,說明現有的工程錨固措施完全能滿足水庫運營的需要。

❹ 水土保持監測的監測成果

1、監測成果管理
水土保持監測資料在由下級監測機構經過整編後,上報專至上級監測機構,由省級以上水土屬保持監測機構統一管理。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負責全國范圍內的監測成果管理。
2、監測成果公告
國家和省級水土保持監測成果實行定期公告制度,監測公告分別由水利部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發布。省級監測公告發布前須經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審查。公告內容主要為本轄區內的水土流失的面積、分布狀況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發展趨勢;水土流失防治情況及其效益等。其中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負責全國范圍內的監測公告工作,各流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經過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審定同意後,分別公布其所轄區的水土流失監測情況。水土流失監測工作五年為一個公告周期,每年公告年度水土流失監測結果,重點省、重點區域、重大開發建設項目的監測成果可根據實際需要發布。

❺ 成果驗收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組織有關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在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以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後,一致認為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基礎扎實、成果齊全、標准統一、數據格式規范、電子化程度高、評價體系和方法符合國家《農用地分等規程》的要求,並且考慮重慶的實際情況,加以創新,成果有較高應用價值,完成了國家下達的任務,予以驗收。

驗收會上,與會專家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給予了五個「第一」的較高評價:重慶市是全國 4 個直轄市中第一個完成農用地分等工作並且順利通過驗收的市,是全國第一個建立省級標准樣地體系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把農用地分等成果廣泛應用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家真正為開展農用地分等工作而組建專業技術隊伍的省(市),是全國第一個農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獲得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的省(市),並且指出重慶市是全國第 15 個農用地分等工作通過驗收的省(市),分等成果是一個高水平的成果,是一個「出技術、出人才、出經驗」的成果,也是面向更廣泛領域應用的成果。

圖2-10 2006年12月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會

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驗收意見

2006 年 12 月 11 日至 13 日,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組成驗收組,依據國土資源部國土資廳發〔2004〕40 號文件、《農用地分等規程》(TD/T 1004-2003)和《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工作方案》對重慶市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驗收。驗收組聽取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匯報和技術匯報,觀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與相關成果展示,審查了農用地分等的文字報告、圖件、表格、資料庫及原始記錄表等資料。經質詢討論,形成驗收意見如下:

1.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工作組織科學有效、實施方案切實可行。採取了「分區試點先行、外業分縣實施、內業全市集中處理、全市一體、上下互動、步步監控」的組織形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成果質量。基礎扎實,成果齊全,符合有關要求,整體質量高。

2.採取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正確。分等指標區劃分、分等因素選擇、分等參數確定、分等單元劃分合理;自然質量分、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調查與計算正確;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劃分符合實際;文字報告編寫、數據整理、圖件編制、資料庫建設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分等數據格式規范,標准統一,保證了全市分等成果的可比性。

3.建立了市、縣不同尺度下分等單元的空間對應關系,實現了不同尺度下分等數據間的關聯與互訪,形成的成果逐級控制,等別序列完整,面積一致,具有可追溯性。

4.建立了包括國家級(12 個)、市級(183 個)和縣級(202 個)標准樣地的三級標准樣地體系,形成了標准樣地圖片集與屬性資料庫。

5.以《農用地分等規程》和相關要求為基礎,採用 GIS 技術開發了「重慶市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管理信息系統」,保證了農用地分等中數據處理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並為成果應用提供了技術平台。

6.依據樣點調查資料,對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了不同區域不同等別系列的檢驗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7.開展了分等成果在定級估價、耕地糧食生產能力核算、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實行按等級折算、制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准和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基本農田保護、土地開發整理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8.項目經費使用符合《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

驗收組一致認為,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組織、重慶市土地勘測規劃院承擔的重慶市農用地分等項目成果符合相關要求,完成了國家下達任務,予以驗收。

建議在修改完善、整理歸檔後按規定於一個月內上報成果。

驗收組組長:馬克偉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❻ 你的成果是什麼卷子

你的成果就是你在什麼活動中所取得的成就啊。你可以把自己取得的各項成績應以列舉出來,當然也包括自身各方面的提高,可以算作你的成果。不知道你是否是在填寫某個表格,後者寫某分總結。讓你列舉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你這一段時間或者參加某種活動所取得的各項成就,把他一一列舉出來就可以了。
成果的形式是指通過對某一領域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探討而獲得的成果,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產品、形式類別不拘一格。課題成果是來自於團隊實踐思考的結果,具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能對某一領域的發展起到指導性和推動性的作用。
成果形式可以分為書面式和產品式兩大類。書面形式例如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產品形式例如可供參觀的產品、已具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業的營銷者一定要了解用戶對各種特色的感受,然後研究各種特色的成本,這樣企業就可以對各種特色的利潤大小作到心中有數,並在營銷管理活動中,優先增加那些利潤多的特色,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❼ 一張試卷能不能檢測出我們的學習成果

自然是不能的。
一張試卷中,首先它出的題目有偶然性,有可能正好考到你內的知識死角,也容有可能僥幸全會。其次,再做這張試卷的時候,因為你的心理狀態等原因,會有幾率無法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或者是嚴重失常,這個時候如果被一次考試打擊到就是極為不智的。
一張試卷,不足以考察學習成果的各個方面,但是如果每張試卷都做得不錯的話,說明你掌握得絕對不差。

❽ 變形監測的成果表達式有哪些形式

1、簡述變形監測的任務和目的。(P1)
任務:確定在外力作用下,變形體的形狀、大小及位置變化的空間狀態和時間特徵。
目的:監測變形體的安全狀態,驗證有關工程設計的理論或地殼運動的假說,以及建立正確預報變形的理論和方法。
2、導致地表局部變形的原因有哪些?(P3,19-20);防止和減弱變形的措施有哪些?舉2例。 原因:人類開發自然資源活動(抽取地下水、採油和采礦等)會引起局部地表變形,如在人口密集地區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礦體上方岩層的移動,嚴重的會造成地面滑坡和塌方,危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措施:工程建築物的三維變形監測 滑坡體滑動監測
地下開采引起地表沉陷監測
3、簡述滑坡體滑動的主要因素。(P3,9-12)
內在因素:岩石介質的各向異性、岩石結構的高度非均勻性、地形地貌以及地應力的復雜性。 外在因素:地下水、降雨、溫度等因素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4、簡述倒垂線法觀測壩頂位移原理。(P11,10-15)
利用鑽孔將垂線一端的鏈接錨塊深埋到岩基中,從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準點,垂線另一端與一浮體箱連接,垂線在浮力作用下拉緊,始終靜止於鉛直的位置,形成一條鉛直基準線。倒垂線的位置與工作基點相對應,利用安置在工作基點上的垂線坐標儀可測定工作基點相對於倒垂線的坐標,比較其不同觀測周期的值,可求得工作基點的位移。 5、舉例說明變形點的具體精度要求,舉三例。(P23)
(1)對於有連續生產線的大型車間,通常要求觀測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對於觀測點高程的精度,應在1mm以內。
(2)地鐵穿越隧道要控制地面沉降,可允許范圍根據不同情況為5-20mm
(3)懸索橋的基礎和錨碇的沉降變形只有幾毫米,主梁的中跨、塔頂的位移則幾厘米至幾十厘米 (4)樓體最大沉降一般應小於16mm
(5)高速磁懸浮列車架空軌道撓度應小於1mm (6)滑坡變形監測的精度一般在10-50mm
(7)特種工程設備一般要求變形監測的精度高達0.1mm 6

7、建築物變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35
既包括地基沉降、回彈,也包括建築物的裂縫、傾斜、位移及扭曲等。 8、簡述砂土地基和粘土地基沉降特點。P135-136
(1)砂土地基:其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完成;可分4個階段: 第1階段是在施工期間,沉降速度較大,年沉降量達20-70mm;第2階段,沉降速度顯著減慢,年沉降量約20mm;第3階段,為平穩下沉階段,年沉降量約1-2mm;第4階段,沉降曲線基本水平,即達到了沉降停止的階段。
(2)粘土地基:沉降完成較慢,達到穩定時間較長,沉降在施工期間只完成了一部分。
9、在壓縮性地基上建造建築物時,其沉降原因有哪些因素?P136 (1)荷載影響 (2)地下水影響 (3)地震影響 (4)地下開采影響 (5)外界動力影響
(6)其它影響,如地基土的凍融、打樁、降水等。 10、建築物變形監測內容有哪些。P137 (1)建築物沉降監測 (2)建築物水平位移監測 (3)建築物傾斜位移監測 (4)建築物裂縫監測 (5)建築物撓度監測
11、建築物變形監測周期一般是如何確定的?P137
(1)沉降監測周期應能反映出建築物的沉降變形規律。如砂土層上的建築物,沉降在施工期間已大部分完成。根據這種情況,沉降監測周期應是變化的。在施工過程中,頻率應大些,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種周期;到竣工使用時,頻率可小些,一般有一個月、兩個月、半年與一年等不同周期。
(2)在施工期間也可以按荷載增加的過程進行安排監測,即從監測點埋設穩定後進行第一次監測,當荷載增加25%時監測一次,以後每增加15%監測一次。
(3)建築物使用階段的觀測次數,應視地基土類型和沉降速度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第1年監測4次,第2年2次,第3年後每年1次,直至穩定為止。
(4)觀測期限一般不少於如下規定:砂土地基2年,膨脹土地基3年,黏土地基5年,軟土地基10年。
12、建築物是否進入穩定階段的判別標準是什麼?P137
沉降是否進入穩定階段,應由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判定。對重點監測和科研觀測工程,若最後三個周期觀測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於2倍測量中誤差,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一般觀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於0.01~0.04mm/d,可認為已經進入穩定階段,具體取值宜根據各地區地基土的壓縮性確定。當建築物又出現變形或產生可能出現第二次沉降的原因時,應對他重新進行監測。
13、簡述一般性高層建築變形監測採用的等級及精度要求。P138

布設監測點時,應根據建築物的大小、基礎形式、結構特徵及地質條件等因素確定。
(1)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築物沉降變化較顯著的地方,並考慮到在施工期間和竣工後,能順利進行監測的地方; (2)在建築物的四周角點、中點及內部承重牆上均需埋設監測點,並應沿房屋周長每隔10~12m設置一個監測點,但工業廠房的每根柱子均應埋設監測點。
(3)由於相鄰影響關系,在高層和低層建築、新老建築連接處,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4)在人工加固地基與天然地基交接和基礎砌深相差懸殊出以及在相接觸的兩邊都應布設監測點;
(5)當基礎形式不同時,需在情況變化處埋設監測點,地基土質不均勻,可壓縮性土層的厚度變化不一等情況需適當埋設監測點;
(6)在振動中心基礎上要布設監測點,對於煙囪、水塔等剛性整體基礎上,應不少於3個監測點;
(7)當寬度大於15m的建築物在設置內牆體監測標志時,應設在承重牆上,並且盡可能布置在建築物的縱橫軸線上,監測標志上方應有一定的空間,以保證測尺直立;
(8)重型設備基礎的四周及鄰近堆置重物之處,即有大面積堆荷的地方,也應布置監測點; (9)沉降監測點的埋設標高,一般在室外地坪+0.5m較為適宜,但在布置時應根據建築物層高、管道標高、室內走廊、平頂標高等情況來綜合考慮。同時還要注意所埋的監測點要讓開柱間橫隔牆、外牆上的雨水管等,以免所埋監測點無法檢測而影響監測資料完整性; (10)在澆築基礎時,應根據沉降監測點的相應位置,埋設臨時的基礎監測點。 15、簡述全站儀3維監測原理。P151-152
為了減少量測儀器高誤差對成果的影響,提高高程測量精度,可採用無儀器高作業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假設測站基準點高程為
,儀器高為,定向基準點高程為

閱讀全文

與成果監測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培預期研修成果 瀏覽:151
知識產權專利培訓心得 瀏覽:974
工商登記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瀏覽:683
大連使用權房子辦產權需要花多少錢 瀏覽:630
長春工商局投訴電話 瀏覽:519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瀏覽:393
國家歌曲版許可權制 瀏覽:860
開題預期成果怎麼寫 瀏覽:223
2016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瀏覽:741
民事案件申訴的期限 瀏覽:706
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許可合同範本 瀏覽:281
馬鞍山市政府王曉焱 瀏覽:176
vn豬年限定 瀏覽:90
馬鞍山金蘋果駕校 瀏覽:324
軟體使用權合作協議 瀏覽:123
七日殺75創造模式 瀏覽:905
濰坊高新區公共行政審批服務中心 瀏覽:455
馬鞍山深藍光電 瀏覽:699
06歲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