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科研成果
我院共承擔科研項目4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和省部級項目5項,科研項目經費達300餘萬元,出版學 術專著1部,教材7部,發表論文28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110餘篇次。現有3個主要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文字信息處理、演算法理論與 計算復雜性、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
1、少數民族文字信息處理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匯聚了人工智慧、模式識別、文字學和民族學、計算機應用、自動化等學科的專家學者及研究人員,在少數民族文字規范化和數字化、少數民 族文字識別、少數民族文字錄入、少數民族文獻數字化保護、少數民族文明的虛擬再現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創新性成果: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混合智能優化演算法,能夠對文字等信息進行快速准確的處理;完成了復雜背景下的字元提取;設計並實現了女書編碼字元集、女書拼 音輸入法、女書部首輸入法及女書三百篇碑文FLASH展示系統(已申請專利);印刷體彝文字元識別技術研究;族語通(彝文版)應用軟體(已獲軟體著作 權);已建立女書平台網路對外宣傳推廣。
下一步的工作:在融合各種智能模擬方法的少數民族文字處理系統、復雜背景下手寫體文字的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以解決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信息化及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等急需解決的問題。
2、演算法理論與計算復雜性
研究特色:以NP難解問題的近似演算法、隨機演算法為核心,開展了計算復雜性理論、智能模擬演算法及應用、並行處理等多個領域的綜合研究,並取得多項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創新性成果:對NP難解問題瓶頸斯坦納樹問題在平面空間給出了近似性能比為1.836的隨機近似演算法,改進了計算生物學領域中基因按移位排序問題的多項式時間演算法,將原有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由O(nlogn)成功降為O(n)。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MC等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及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餘篇,SCI、EI收錄30餘篇。
下一步的工作:在演算法理論指導下,期冀進一步展開具體應用工作,在女書識別中已有相關研究應用實現理論與應用的全面發展。
3、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
研究特色:將計算機網路技術與迅猛增長的網路應用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重點研究應用中的信息安全設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創新性成果:基於WEB/CORBA的網路管理技術、向量型RSA密碼體制、Linux下基於Netfilter的IPsec實現、PDM中基於協同工作的項目開發平台等。
下一步的工作:擬在校園網上建立統一身份認知許可權管理平台,減小管理開銷,在智能化網路管理、橢圓曲線密碼理論、數字水印理論與技術、基於IP sec的虛擬專用網、PKI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序號 成果名稱 作 者 出版、發表、提交(鑒定)單位,時間 備注 1 Algorithmic approaches for genome rearrangement: A review Li Zimao IEEE Transactions on SMC Part C,2006-09 SCI 2 A new QoS multicast routing model and its immun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angJiangqing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4159, 2006-09 SCI 3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output ports choosing probability for multi-classes traffic in Hou Rui Optical Engineering;2006-06 SCI 4 Intelligent MAC model for traffic scheling in IEEE 802.11e wireless LANs ZhuRongbo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8 SCI 5 Vector prediction approach to handle dynam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Simulated Evolution and Lea ZhengBojin Proc. in Simulated Evolution and Learning, 2006-10 SCI 6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model for IEEE 802.11eEDCFWireless LANs ZhuRongbo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4159, 2006-09 SCI 7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bottleneck steinertree problem in theeuclidean plane Li Zimao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11 SCI 8 Model-based admission control for IEEE802.11e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ZhuRongbo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2007-07 SCI 9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ontention resolution methods based on buffering and segmentation schemes in Hou Rui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2007-04 EI核心 10 Performance analytical model of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ZhuRongbo Journal of DonghuaUniversity,2006-02 EI核心 11 A novel contention resolution scheme for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network Rui Hou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2006-04 EI核心 12 Efficient solution for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Zhu R.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8-4: 13 Analysis of optical waveguide directional coupler by the modified effective-Index method Hou Rui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2007-02 EI核心 14 求解動態最優路徑的混合優化演算法 王江晴 通信學報,2008, 29(7) EI核心 15 多目標組播路由的免疫優化演算法研究 王江晴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6-07 EI核心 16 光突發交換網路中多條公平分割丟棄方法的研究 侯睿 電子與信息學報,2006-11 EI核心 17 Ad Hoc網路中聯合功率節省與功率控制的MAC協議 朱容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3 EI核心 18 嵌入式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童小念 通信學報,2007, 29(1) EI核心 序
號 項目、課題名稱 項 目
來 源 項 目
起訖時間 負責人(姓名、專業技術職務) 1 女書規范化及識別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0-1012 王江晴 教授 2 遠距離WLAN Mesh網路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0-2012 朱容波 副教授 3 光突發交換網路中解決沖突並保證QoS的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9 侯睿 副教授 4 復雜環境下動態車輛路徑問題的建模與優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9 王江晴 教授 5 瓶頸斯坦納樹問題的計算復雜性與近似演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7-2009 李子茂 副教授 6 動態多目標優化進化演算法關鍵問題研究及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9-2011 鄭波盡 講師 7 基於本體和多級地理格網的空間信息語義網格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6-2008 蔣天發(4)教授 8 基因組比較演算法與復雜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6-2008 李子茂(2)副教授 9 基因組重組問題演算法及高性能軟體包設計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7-2008 李子茂 副教授 10 基於復合協同的實時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 2004-2007 王江晴 教授 11 用信息技術搶救和保護女書 國家民委自然科學基金 2008-2010 王江晴 教授 12 動態環境下的分布式免疫優化研究 國家民委自然科學基金 2006-2008 覃俊 教授 13 全光網路中光突發交換(OBS)的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民委自然科學基金 2005-2007 唐菀 副教授 14 《教務網路管理系統》在教學管理中的實踐與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 2008-2010 雷建雲 副教授 15 《面向對象編程語言》系列課程與其程序設計技術融合的研究與實踐 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 2005-2008 藍雯飛 副教授 16 《計算機系統結構》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實施 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 2005-2008 童小念 教授
⑵ 請問在哪裡可以即時了解到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動態啊
第一章 計算機硬體系統概述 要想成為一名計算機硬體工程師,不了解計算機的歷史顯然不行。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將帶你走進計算機硬體世界,去回顧計算機發展歷程中的精彩瞬間。 第一節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現代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人類科技知識的積累,離不開許許多多熱衷於此並嘔心瀝血的科學家的探索,正是這一代代的積累才構築了今天的「信息大廈」。從下面這個按時間順序展現的計算機發展簡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科技發展的艱辛及科學技術的巨大推動力。 一、機械計算機的誕生 在西歐,由中世紀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大變革,極大地促進了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長期被神權壓抑的創造力得到了 你可以試下
⑶ 西南石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科研成果
1.石油工程模擬器系列
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繼續教育的要求,該學院成功地研製出國內第一台鑽井模擬器DS-1,先後通過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四川省科委組織的鑒定,給予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度評價,並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鑽井模擬器不斷更新換代,技術和工藝更加成熟,並形成系列產品,以其質優價廉、一流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賴,是業界公認國內功能最完善、性能最優良、價格最合理的鑽井模擬器,已佔領了國內鑽井模擬器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到目前為止,DS系列鑽井模擬器已成功應用於大慶、吉林、四川、遼河、大港、華北、勝利、長慶、玉門、南陽、西南石油局等國內主要油田以及重慶石油科技學院、長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單位,其中大慶、大港、華北、吉林、重慶石油科技學院利用DS模擬器獲得IADC(國際鑽井承包商協會)認證,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繼續教育做出了貢獻。
2.HRAI陣列感應測井一維反演處理軟體
本軟體以准噶爾盆地的中低阻地層為研究對象,對准噶爾盆地的陣列感應測井曲線進行了仔細研究,並結合地質、工程和現有資料,建立了適合準噶爾盆地中低阻地層的地層泥漿連續侵入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
3.新技術新工藝項目管理系統
新技術新工藝項目管理系統是一套基於B/S模式的應用系統。本系統實現了項目從提出、確定、組織、過程跟蹤到驗收以及資料歸檔的全過程管理,公司內部人員可根據分配的許可權和負責的項目等默認關系訪問項目信息資源,使得項目知識成果的推廣和網上協同辦公變得非常簡單,大大加強了公司各部門之間的橫向與縱向的協作和溝通。本系統在瀏覽器中內嵌Office控制項,實現了文檔的在線處理。
4.岩石物理實驗數據管理系統
岩石物理實驗數據管理系統是一套基於C/S模式的應用系統。本系統提供實驗測量數據的錄入、導入和相關計算等操作,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應用模型,實現了以下具體應用:①數據的擬合;②直方圖和交會圖的繪制;③手動、自動去野點;④手動、自動岩心深度歸位;⑤岩心、測井數據多種方式擬合。
5.有桿抽油泵故障診斷系統
有桿抽油泵故障診斷系統是一套基於B/S模式的應用系統,刷相關搜索軟體通過分析有桿抽油泵系統工作時的力學行為,建立了抽油桿柱一維振動力學模型和故障診斷模型,並設計了模型的精確求解演算法。通過對井上功圖數據進行分析,採用模式識別技術實現對有桿抽油泵的故障診斷,實時地反映井下抽油泵的工作狀態,為工作人員的決策提供依據,從而降低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為油井安全生產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6.集成試井解釋軟體AIWT
AIWT試井解釋軟體按照以測試資料庫為基礎、組合式解釋模型為核心、可視化操作形式為主體的原則開發設計。解釋模型按照地層模型、內邊界條件、外邊界條件任意組合方式設計,並且採用流量迭加壓力方式統一各類測試的解釋方法;採用可視化互動式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綜合應用常規直線分析法和現代試井擬合分析法,按照分步求解、逐步求精的原則,根據各個流動期的模型壓力特徵,以圖形方式直接估計參數初值,通過非線性優化改進擬合質量,同時AIWT提供手動參數調整、多個解釋模型擬合對比功能。
7.油氣藏開發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油氣藏開發涉及油氣藏的三維空間分布和內部狀態變化的復雜問題,信息系統是支持油藏管理的重要手段。傳統油氣藏開發管理信息系統基於表格形式表現對象屬性,無法反映描述對象的空間聯系和系統的空間分布模式。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有效描述二維空間問題,GIS技術引入油氣藏開發管理信息系統極大地擴展管理信息系統的描述能力和表現形式,GIS作為信息集成平台能夠有效組織地質(構造圖、砂體展布圖以及井間的剖面圖)、儲層特徵描述、井身結構、採油/氣工藝、地面管網、油氣處理及油氣藏生產動態等各方面信息,提供快速查詢和專題地圖功能,有效展現油氣生產分布狀況,輔助決策。
8.非穩定產能預測和生產動態分析系統
生產系統分析是以單井開采系統為研究對象,根據流體在儲層、井筒的流動特徵,以流量和壓力變化為依據,科學地分析整個生產系統在不同條件下的工作狀態,從而確定油氣井的合理產能和合理工作制度。應用常規生產系統分析油氣藏動態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在油藏流入動態預測中採用二項式公式來預測油氣井的流入動態,沒有考慮滲流特徵影響;二是不能描述開發過程中地層壓力遞減情況。
9.攜帶型壓裂酸化監測儀
壓裂、酸化是油田經常採取的最有效的增產措施,在進行壓裂、酸化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減小風險,往往需要實時監測施工過程中的多種參數,如:油壓、套壓、排量、砂比等。我們開發的「壓裂酸化實時監測及解釋系統」是一套用於油田井下壓裂酸化施工的實時監測系統和數據分析系統。系統能同時監測三兩路壓力信號、兩路排量(主排量、膠聯排量)信號、兩路砂量信號。
10.鑽井液設計與管理分析系統
「鑽井液設計與管理分析系統(DrillFESS)」。DrillFESS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鑽井液、完井液的工程設計,現場報表的製作,鑽井液參數計算,總結報告的製作,智能技術判斷和分析等問題。通過輸入每日鑽井液工作報表資料,可以統計及分析各井段和全井的鑽井作業情況,泥漿材料消耗及處理劑使用情況,查詢有關鑽井液資料,並可列印各種報表、報告和圖表,還可以完成與鑽井液有關的全部工程數據的管理。
11.固井施工實時監測系統
固井施工實時監測系統用於實時監測固井施工過程有關參數的變化,從而很大程度保證了施工作業的准確性,保證了施工質量。該系統既能實時監測有關參數的變化如配水泥漿密度,注入水泥漿排量,壓力變化,以及壓力變化導致水泥漿在井下流動狀態的變化等,實時的對這些變化作出相應的施工決策,又能預測出井下可能出現的狀態,及時的為施工人員提出控制策略和建議。
12.固井工程設計軟體系統
固井工程設計軟體系統 該系統由智能設計、模擬模擬、知識管理幾部分組成,每部分為一個獨立的程序項,但相互之間可以共享數據,相互調用。使用該系統能進行全井與單層套管固井智能設計、固井成本的預算與核算、注水泥過程模擬模擬。該系統能利用現場施工經驗與專家知識,有效的支持整個設計,使固井設計更科學,更合理。
13.油田開發規劃決策系統
該系統採用功能模擬及神經網路等技術對油田生產狀態進行分析,進而實現油田主要開發指標的預測,產量最優構成分析,措施最優控制、產量最優分配、年度及五年規劃等功能。該軟體獲得2003年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14IR-DAB數據採集系統、OF-DAB數據採集系統
此兩類系統均為我院應信息產業部重慶第44研究所要求而研發,主要應用於其研製的紅外攝像系統、光纖傳輸系統的數據採集與數據處理,包括硬體板卡和配套的數據處理軟體。其中,硬體板卡基於32位PCI匯流排、高速A/D轉換和Latitce公司的復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完全達到了用戶要求的性能指標。系統配套的數據處理軟體包括底層驅動程序和上層應用程序,均屬我院獨立開發。
15LS-PCTV視頻採集卡
本系統為我院應成都利創軟體有限公司的要求而研發,主要用於多媒體計算機中的電視接收與影音捕捉處理。系統採用高度集成的專用處理晶元和高性能PCI匯流排介面技術,支持多種數據壓縮格式,可以將普通PC機變成具備電視接收、數字錄像等功能的家庭娛樂中心。本系統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屬最早開發之列,現已實現量產並成功推向市場,為定製企業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6.HQ-PCTV視頻採集卡
本系統為我院為深圳深亞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它具備高品質影音捕捉特性及全頻道電視接收功能,主要面向專業多媒體應用,採用世界最新的MPEG-2單晶元編解碼器,圖像效果一流,系統功能全面,操作軟體簡單易用,獲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現已成功應用於多個網路服務商、高等院校的流媒體製作及電教節目製作。
17.Nguard網路安全卡
本系統為我院應深圳普智科技有限公司的要求而研發,主要用於企事業單位的內部網與外部網際網路之間的物理隔離及實時切換,可從根本上保證企事業單位的網路應用安全。系統的結構合理、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操作簡單,現已通過國家信息產業部有關網路安全認證,並進入市場化階段,為定製企業獲得了較好的效益。
18LS-CTV視頻信號變換器
本系統為我院應深圳深亞電子有限公司的要求而研發相關搜索軟體,主要用於其生產的視頻監控系統中由CVBS信號到VGA信號的變換。系統採用單片微控制器和專用集成電路技術,開發周期短,結構緊湊,圖像轉換性能良好,得到了定製企業的認可。
19EDA/SOPC/DSP實驗開發系統
本系統為我院完全自主研發,主要應用於可編程邏輯系統的開發及高校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刷相關搜索軟體系統基於最新的Altera FPGA結構,採用高速電子線路設計技術,具有成本低廉、性能良好、功能完善等特點,現已用於我校的課程教學及學生的畢業設計、科技競賽等活動。
20KH-2文件保護卡
本系統為我院教師的較早期完全自主研究成果,主要用於通用PC機中的重要文件保護,防止被計算機病毒及其它方式惡意刪除、修改及破壞。該成果擁有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其深入計算機操作系統底層,具有較高的技術價值與經濟價值,現已在多所大中小學的計算機房中得到成功運用。
⑷ 關於計算機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
1、計算機應用技術
研究方向:計算機網路、實時計算機應用、CIMS、計算機圖形學、並行計算、網路信息安全、資料庫、情感計算、數據挖掘、分布式計算、知識工程、計算機視覺、自動推理、機器學習、草圖理解、網路性能分析與協議設計、網路管理與安全、計算機圖形學、信息可視化、基於GPU的高性能計算、復雜系統(應急、物流、海洋)領域工程、基於SOA的空間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語義搜索引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搜索引擎、空中交通信息系統與控制、民航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理論與技術等。
專業特點:計算機應用技術是針對社會與各種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需求,通過對計算機軟硬體與網路技術的選擇、應用和集成,對信息系統進行需求分析、規劃和設計,提供與實施技術與解決方案,創建優化的信息系統,並對其運行實行有效的技術維護和管理的學科。
培養這方面人才所涉及的知識麵包括:數學與信息技術基礎、程序設計基礎、系統平台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管理與安全、人機交互、集成程序開發、系統架構與集成、Web與數字媒體技術、工程實施、職業操守等。培養目標是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提供首席信息官及承擔信息化建設核心任務的人才,並提供為IT企業提供系統分析人才。
科研狀況:本專業是天津市第一個計算機類博士點,主要從事計算機技術在其它領域應用中核心技術問題研究及相關信息系統開發。近年來在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計算機輔助教學、虛擬現實技術應用、計算機工業控制、電子商務等方向承擔國家863項目及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餘項。承擔省部級及橫向科研課題近百項。為國家和天津市的信息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幾年報考簡況:本專業從80年代初開始招生,至今已為國家培養出碩士學位研究生300多名。近年來,報考人數和錄取名額逐年同步增加。
碩士期間主要課程及論文要求:主要課程:高等計算機網路、計算理論、排隊論及在計算機中的應用、應用組合數學、軟體體系結構、面向對象方法學、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並行計算、高級計算機圖形學、高級人工智慧、模式識別與理解、機器學習、密碼學與信息安全、統一建模語言。
論文要求:論文選題涉及計算機在各領域應用的理論研究、尖端技術開發、以及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研究。論文應能全面反映本學科發展動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一定的創新性。對於理論研究課題,要求達到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創新;對於系統設計、系統開發及系統應用課題,要求指導理論正確,實現技術先進,設計新穎,所設計的系統應能付諸實現、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並能夠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的研究生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基礎,全面掌握計算機應用領域的理論和工程方法,能很好地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業單位、高新技術產業等的教學、科研、系統設計、產品開發、應用系統集成等工作。
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研究方向:計算理論、演算法理論; 軟體工程、中間件、智能軟體、計算環境;並行計算、網格計算、普及計算;密碼學、信息安全、數據理論;圖形圖象演算法、可視化方法;人工智慧應用基礎;理論計算機科學其他方向。
專業特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涉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強調計算、演算法、軟體、設計等概念,主要的領域包括計算理論、演算法與復雜性、程序設計語言、軟體設計與理論、資料庫系統、人工智慧、操作系統與編譯理論、信息安全理論與方法、圖形學與可視化計算、以網路為中心的計算等。
科研狀況: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是我院重點發展,進步較快的專業。近年來承擔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在網路信息安全、中間件技術、並行計算、網格計算、計算機圖形學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前沿性成果。
近幾年報考簡況:本專業從96年代初開始招生,至今已為國家培養出碩士學位研究生50多名。近年來,報考人數和錄取名額逐年同步增加。
碩士期間主要課程及論文要求:主要課程:計算理論、應用組合數學、軟體體系結構、面向對象方法學、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並行計算、高級計算機圖形學、高級人工智慧、模式識別與理解、機器學習、密碼學與信息安全、統一建模語言。
論文要求:論文選題涉及計算機軟體的理論研究、尖端技術開發、以及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研究。論文應能全面反映本學科發展動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一定的創新性。對於理論研究課題,要求達到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創新;對於系統設計、系統開發及系統應用課題,要求指導理論正確,實現技術先進,設計新穎,所設計的系統應能付諸實現、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並能夠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的研究生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基礎,全面掌握計算機軟體的理論方法,以及軟體工程、信息系統、並行計算、普及計算等等的軟體系統開發技術,能很好地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業單位、高新技術產業等的教學、科研、系統設計、產品開發、應用系統集成等工作。
3、計算機系統結構
研究方向: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與全球個人計算系統、真實感圖形生成與虛擬現實技術
專業特點:計算機系統結構(原名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專業全面研究各種類型的計算機系統(從單機到網路)的構成、硬體與軟體的聯系與功能匹配、計算機系統性能評價與改進等。該專業的研究課題涉及高性能處理機系統結構、多機系統、並行計算與分布式計算系統、計算機系統性能評價、VLSL設計、容錯計算技術、計算機介面技術、計算機網路系統與通信系統、移動計算、全球個人計算系統等。
科研狀況:本專業近年來承擔多項國家科委、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及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有多項科研獲獎。其中G.T9112計算機解密系統獲北京市公安局科技進步二等獎,表面高度復雜實體的CAM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ASIC的真實感圖形演算法和系統結構的研究」、國家高科技863項目「用於建築環境模擬設計的分布式多用戶虛擬現實系統」、天津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布式多用戶VR開發系統平台的研究」和一大批為企事業單位開發的橫向科研項目。
近幾年報考簡況:本專業從80年代初開始招生,至今已為國家培養出碩士學位研究生50多名。近年來,報考人數和錄取名額逐年同步增加。
碩士期間主要課程及論文要求:主要課程:應用數學、外語、高等計算機網路、排隊論及在計算機中的應用、計算理論、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綜合實驗、計算機控制及應用、計算機網路研究熱點問題、計算機系統模擬、量子計算、密碼學與信息安全、面向對象方法學、嵌入式系統設計、統一建模語言、圖象/模式識別與理解、機器學習、軟體體系結構。
論文要求:論文選題涉及計算機系統結構的理論研究、尖端技術開發、以及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研究。論文應能全面反映本學科發展動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一定的創新性。對於理論研究課題,要求達到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創新;對於系統設計、系統開發及系統應用課題,要求指導理論正確,實現技術先進,設計新穎,所設計的系統應能付諸實現、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並能夠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的研究生具有堅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基礎,全面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工程、網路工程、嵌入式系統等的應用開發技術、能很好地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業單位、高新技術產業等的教學、科研、系統設計、產品開發、應用系統集成等工作。
計算機系統結構 02 網路與信息安全
04 計算機通信,信息安全,多媒體信號處理 05 圖形圖像處理技術
07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嵌入式系統 09 計算機網路與圖形圖像處理 10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處理
11 輸入輸出技術與設備、圖像處理與圖像理解 12 信息安全理論與技術,嵌入式系統 13 網路安全
14 信息安全與編碼
15 網路安全和網路計算 16 圖形圖像和外設
17 計算機輸入輸出技術與設備、圖形圖像處理與理解 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1數學(一)④431計算機基礎(計算機基礎包含離散數學45分;數據結構45分;計算機組成原理60分)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2 面向對象技術
04 軟體安全與編譯器體系結構 06 分布計算與互聯網技術
08 並行與分布計算,生物信息學演算法 09 軟體工程、信息系統 10 軟體理論與應用
11 高可信軟體技術、互聯網計算與互聯網軟體、可編程晶元支持軟體和嵌入式系統
12 軟體測試與自演化技術 14 程序理解、軟體再工程
15 計算智能的理論、方法與應用
16 高可信軟體技術、互聯網計算與互聯網軟體、可編程晶元支持軟體和嵌入式系統
⑸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09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369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164項,包括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1項、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聯合基金1項、面上和青年基金25項;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項目1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3項、對外合作重點項目1項。另外還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項目。年度到款3.2億元。2009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項。其中,863計劃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統峰值運算速度達到233.5萬億次,Linpack值為180.6萬億次,在2008年11月發布的第32屆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當時除美國以外世界上最快的高性能計算機,在2009年4月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受到鑒定委員會的高度評價。全年共發表學術論文562篇,其中期刊論文178篇,會議報告384篇;被SCI收錄85篇,被CPCI收錄212篇,被EI收錄466篇,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收錄210篇;申請專利142項,授權專利152項。
2010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50項。其中,973項目重大成果「延長摩爾定律的微處理晶元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並研製出萬億次原型晶元TGAP、16核可擴展性驗證晶元Godson-T。項目組在計算機領域頂級會議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部分科研人員還應邀在ISCA會議上做特邀報告,部分成果被國際同行引用。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發布的第35屆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龍芯3B晶元流片成功等。計算所部署的其它科研方向也取得了新進展。2010年全所共發表論文591篇,其中期刊論文213篇,會議論文378篇。第四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優秀論文獎和優秀著作獎共評出優秀論文獎一等獎十篇,優秀論文獎二等獎十八篇;優秀著作獎二等獎一部。
2011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495項。當年新立項目課題247項,包括科技部「863」項目2項、「973」項目8項、「火炬」計劃1項、科技支撐計劃1項;工信部重大專項21項;發改委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2項、國際合作1項、對外交流與合作2項、面上和青年基金42項;網安中心項目15項;北京市項目11項;中國科學院項目22項;橫向項目76項。年度到款額達4.5億元。2011年,計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45項。申請中國專利115件,其中發明專利11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申請國際PCT3件;獲得中國授權專利158件,其中發明專利157件,實用新型1件;獲得國外授權專利6件。
2013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27項(包括新增項目239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8項(新增7項);主持國家973計劃項目2項,參與25項(新增8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計劃課題23項(新增13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9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5項(新增1項)、面上項目58項(新增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項(新增3項),青年基金72項(新增28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3項、院重點部署項目3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3項(新增3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院地合作項目13項;承擔橫向項目155項(新增68項)。年度科研經費到款超過2.7億元。2013年,計算所共發表論文390篇,其中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A類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論文35篇。
2014年,計算所共有在研項目650項(包括新增項目203項),其中,主持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32項(新增3項);主持國家「973」項目3項(新增1項),參與課題26項(新增5項);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課題31項(新增10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4項(新增1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項(新增4項)、面上項目64項(新增17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新增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青年基金77項(新增11項);主持或參與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新增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5項(新增2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國際合作項目5項(新增2項)、院地合作項目11項;承擔橫向項目171項(新增53項)。2014年,計算所申請發明專利214項,獲得新授權發明專利68項,授權專利總數達1095項。2014年計算所發表代表性論文94篇。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創刊於1958年,是中國第一個計算機刊物,科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宗旨是報道中國計算機領域最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最新科研成果,是中國計算機類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之一,一直被評為中國計算機類核心期刊,是國務院學位辦指定的評估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刊登內容覆蓋述評、計算機基礎理論、軟體技術、信息安全、計算機網路、圖形圖像、體系結構、人工智慧、計算機應用、資料庫技術、存儲技術及其他計算機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重大應用成果。 《計算機學報》 中國計算機領域代表性學術刊物,其宗旨是報道代表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計算機學報》始創於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以中文編輯形式與讀者見面,同時以英文摘要形式向國際各大檢索系統提供基本內容介紹。
刊登的內容覆蓋計算機領域的各個學科,以論文、技術報告、短文、研究簡報、綜論等形式報道以下方面的科研成果: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硬體體系結構、計算機軟體、人工智慧、資料庫、計算機網路與多媒體、信息安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以及新技術應用等。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與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 1986年創刊,雙月刊,ISSN 1000-9000。 主編是李國傑院士,編委會由85位國際權威專家組成,其中外籍編委佔60%。
欄目的設置反映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突出國際研究熱點和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為了方便讀者閱讀,避免綜合性期刊論文內容分散,該刊每期設有專題欄目將相關領域的文章集中發表。
讀者對象為中國國內外大專院校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師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員。2005年起JCST由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代理國際出版發行。中國境內由報刊發行局總發行,郵發代號2-578。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創刊於1989年,是中國CAD & CG領域第一個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該刊以快速傳播CAD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知識與經驗為目的,刊登有創新的學術論文,報導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及時反映該領域發展水平與發展方向。
刊登的內容包括綜述、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圖形演算法與技術、CAD/CAT/CAM/CG系統設計與應用技術、虛擬現實與計算機動畫、圖像與圖形的融合、用戶界面與多媒體技術、科學計算與信息可視化、VLSI設計與測試及電子設計自動化、可信計算與信息安全、系統集成與協同工作等。
⑹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科研成果
學院重視基礎研究,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發展,積極承擔國防、行業大型高層次科研任務,形成了軍民結合的科研特色,在模式識別理論與應用、智能機器人與系統、 計算機圖像與圖形處理、計算機模擬和虛擬現實、人工智慧、計算機信息安全、遙感技術、智能檢測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重大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等國家、省部級項目80餘項,合同總經費逾億元,申請發明專利百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 項,實現了學校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9項;授權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8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 1500餘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2篇,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7篇,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7篇。學院在承擔行業、國防等多層次基礎研究項目的同 時,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並注重研究成果應用轉化。學院科研成果已成功轉化並應用於金融、移動通信、智能交通等領域。學院推出印鑒真偽自動識別系統、銀 行票據自動處理系統,成功研製我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公路路面狀況檢測車等,創造經濟效益1.7億。
⑺ 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學成果
多年來,學院一直非常注重營造文明、健康和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具有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嵌入式系統設計大賽」、「數學建模」、「電子競賽」、「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屢獲大獎。「攀登者」機器人足球隊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全國冠軍13項,世界冠軍8項,其中FIRA模擬11:11項目連續五年蟬聯機器人世界盃冠軍,FIRA模擬5:5項目也實現世界冠軍三連冠。歷年來,該院畢業生以科學理論基礎扎實、軟硬體技術研究和開發能力強、工作踏實勤奮肯干、為人朴實誠信等特點而贏得廣泛好評。很多畢業生在各行各業都已成為技術骨幹,為國家的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學院積極倡導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活動,在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體理論與工程、計算機網路與資料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與感測器、企業信息化與信息系統設計、計算機圖形學與虛擬現實、機器視覺技術、冶金過程數學模型與實時系統及控制等領域具有較為雄厚的研究基礎和鮮明的技術優勢,通過與其它學科如冶金工程、機械與電氣控制、企業管理、電子通訊等領域的融合與交叉滲透,承接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預研基金、國家863項目和為國民經濟主戰場服務的各類科研任務數百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出版各類科技專著和教材數十部,擁有2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版權,為國家的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⑻ 洪加威在計算機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三個中國人演算法」、「相似性原理」、「例證法」,這些成果曾多次引起國際轟動。作出這些成果的是世界著名數學、計算機專家洪加威(1936—)。
洪加威讀書時各科成績優秀,數學尤其出色。他興趣廣泛,琴棋書面,全面發展。1955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數學系,1962年又考上北大數學系研究生。但他經歷的道路卻坎坷不平,長期專業不對口,多年下放勞動,當過調查員、赤腳醫生、公社農業技術員、美工……。在逆境中,他從沒有放棄為科學獻身的理想。
洪加威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抓學科突破點的敏銳洞察力和解決問題時的巨大創造力。1980年,他提出的「相似性原理」,擴充和加強了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著名論題——圖靈論題。國際人工智慧界的熱門話題「連結模型」(一種大腦的數學模型),被認為是十幾年來人工智慧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洪加威嚴格證明了這種模型和其他計算模型是等價的,從理論上深刻地揭示了這一模型的本質,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數學上,要否定一個幾何定理,找出一個反例就夠了。但是要證明一個幾何定理,決不能只靠一些具體例子,洪加威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提出了別具一格的「例證法」。人們只要找出一個具體的例子和一個誤差范圍,用計算機檢查一下,如果這個例子在誤差范圍內正確,這個幾何定理就被證明了。否則定理不成立。這是對初等數學的一大貢獻。
洪加威不僅是一個優秀理論家,還是一個重視聯系實際的人。他為解決數控機床在使用上的困難,設計了一套高功能的XY?語言。這使得數控機床的使用變得十分簡單,有初中文化程序的人只要訓練幾天就可以掌握。
⑼ 簡述計算機科學的研究領域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已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如下:
1.科學計算(或數值計算)
科學計算是指利用計算機來完成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提出的數學問題的計算。在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科學計算問題是大量的和復雜的。利用計算機的高速計算、大存儲容量和連續運算的能力,可以實現人工無法解決的各種科學計算問題。
例如,建築設計中為了確定構件尺寸,通過彈性力學導出一系列復雜方程,長期以來由於計算方法跟不上而一直無法求解。而計算機不但能求解這類方程,並且引起彈性理論上的一次突破,出現了有限單元法。
2.數據處理(或信息處理)
數據處理是指對各種數據進行收集、存儲、整理、分類、統計、加工、利用、傳播等一系列活動的統稱。據統計,80%以上的計算機主要用於數據處理,這類工作量大面寬,決定了計算機應用的主導方向。
數據處理從簡單到復雜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它們是:
①電子數據處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簡稱EDP),它是以文件系統為手段,實現一個部門內的單項管理。
②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MIS),它是以資料庫技術為工具,實現一個部門的全面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③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簡稱DSS),它是以資料庫、模型庫和方法庫為基礎,幫助管理決策者提高決策水平,改善運營策略的正確性與有效性。
目前,數據處理已廣泛地應用於辦公自動化、企事業計算機輔助管理與決策、情報檢索、圖書管理、電影電視動畫設計、會計電算化等等各行各業。信息正在形成獨立的產業,多媒體技術使信息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不僅是數字和文字,也有聲情並茂的聲音和圖像信息。
3.輔助技術(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
計算機輔助技術包括CAD、CAM和CAI等。
⑴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計算機系統輔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或產品設計,以實現最佳設計效果的一種技術。它已廣泛地應用於飛機、汽車、機械、電子、建築和輕工等領域。例如,在電子計算機的設計過程中,利用CAD技術進行體系結構模擬、邏輯模擬、插件劃分、自動布線等,從而大大提高了設計工作的自動化程度。又如,在建築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CAD技術進行力學計算、結構計算、繪制建築圖紙等,這樣不但提高了設計速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設計質量。
⑵計算機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簡稱CAM)
計算機輔助製造是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生產設備的管理、控制和操作的過程。例如,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用計算機控制機器的運行,處理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數據,控制和處理材料的流動以及對產品進行檢測等。使用CAM技術可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率和改善勞動條件。
將CAD和CAM技術集成,實現設計生產自動化,這種技術被稱為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它的實現將真正做到無人化工廠(或車間)。
⑶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系統使用課件來進行教學。課件可以用著作工具或高級語言來開發製作,它能引導學生循環漸進地學習,使學生輕松自如地從課件中學到所需要的知識。CAI的主要特色是交互教 育、個別指導和因人施教。
4.過程式控制制(或實時控制)
過程式控制制是利用計算機及時採集檢測數據,按最優值迅速地對控制對象進行自動調節或自動控制。採用計算機進行過程式控制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時性和准確性,從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及合格率。因此,計算機過程式控制制已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紡織、水電、航天等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
例如,在汽車工業方面,利用計算機控制機床、控制整個裝配流水線,不僅可以實現精度要求高、形狀復雜的零件加工自動化,而且可以使整個車間或工廠實現自動化。
5.人工智慧(或智能模擬)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智能活動,諸如感知、判斷、理解、學習、問題求解和圖像識別等。現在人工智慧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有些已開始走向實用階段。例如,能模擬高水平醫學專家進行疾病診療的專家系統,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智能機器人等等。
6.網路應用
計算機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結合構成了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的建立,不僅解決了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中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訊,各種軟、硬體資源的共享,也大大促進了國際間的文字、圖像、視頻和聲音等各類數據的傳輸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