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海的禁牧政策
土壤侵蝕的第二個重點是坡耕地的改造。中國一共有359萬英畝農田,佔到總耕地面積的19.7%。坡耕地是在中國土壤侵蝕的主要來源。坡耕地,水土流失不僅造成年均1.4億萬噸土壤侵蝕和破壞了大量耕地資源。過去50年來,中國的耕地由於水土流失和損失超過5000萬畝,平均每年損失100萬畝,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個傾斜的領域。
?黑土地水土流失是從2000年開始認識到問題的焦點,直到。它被確定東北地區表土的平均損失從0.4至0.7厘米,這一速度推算,東北地區的黑土黑土黑土農田1400畝,50年後全部丟失。?目前,黑土地水土流失已放在國家議程上,飛行員管制當局對黑土區。
?在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環境問題最突出,最緊迫的石漠化。西南石漠化地區,人口,土地,環境脆弱,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非常尖銳。西南喀斯特地區土壤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石漠化面積35年後翻一番,將有近100萬人失去了他們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第五個重點是在南山坡坍塌治理。崩潰香港風化花崗岩地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土壤侵蝕主要發生在福建,江西,湖北,廣東等地。近年來,由於雨水沖刷,風化花崗岩,大面積崩潰,毀滅農田,淤積水庫,造成極大的傷害。目前,倒塌的香港治理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張雪見提出南崩潰香港的管治和發展。可用的土地資源,特別是福建,廣東等地結合崩崗的發展,南,治理與開發相結合,形成了大量的後備土地資源。例如,福建省安溪縣,30萬畝烏龍茶園,茶園後形成的崩崗鏟平山頭被開發。因此,南崩潰香港的管治和發展前景相結合。
?
?
?從36%下降至34%,近20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根據部水資源規劃,「十一五」期間,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副部長水資源é凈瓶,在「十一五」期間,嚴重的土壤在中國的七大河流流域治理的初步成果,重點治理區人均基本農田面積北方兩個英畝,水土流失地區的重點南0.5畝,以適合當地的優勢領先行業的管理和使用土地和水資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創造條件,控制面積?生產,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建設。
?據悉,「十五」期間,中國由Fengyubaohu,預防監測和綜合管理,控制區的侵蝕?540,000平方千米,包括超過24萬平方千米的綜合管理。在25個省,950個縣,包括北京,河北,陝西,寧夏,青海,實施禁牧,預防,保護工程,在三江源地區進行禁牧的實施。
『貳』 請問國家禁牧是怎麼規定的
由於全國各地禁牧的規定不一,現列舉遼寧省禁牧的有關規定:
根據《遼寧省封山禁牧規定》第一條規定為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規定封山禁牧范圍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所有林地,包括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確定的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還林地。
第三條規定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封山禁牧工作。省、市、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封山禁牧的具體工作。畜牧、財政、農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封山禁牧有關工作。
第四條規定縣、鄉(鎮)人民政府委任的護林員應當履行職責,加強森林巡護,制止放牧行為。
違反規定,由林業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依法賠償損失:
(一)進入林地放牧的,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按每隻(頭)牲畜處10元以上30元以下罰款;
(二)在林地內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損壞的,限期補種毀壞株數1倍以上3倍以下樹木;
(三)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標志、護欄等管護設施的,限期恢復原狀,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2)禁牧政策具體成果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通報一期草原補獎政策實施成效。
據介紹,國家新一輪補獎政策包括禁牧補貼、草畜平衡獎勵和績效考核獎勵三項內容,與一期相比,政策內容從原來的5項減少為3項,取消了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良種補貼。
但禁牧補貼標准由原來的6元/畝/年提高到7.5元/畝/年,草畜平衡獎勵標准由1.5元/畝/年提高到2.5元/畝/年。其中,測算標准採用標准畝系數計算。
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國家下達內蒙古的補獎任務是10.2億畝,其中禁牧補貼4.049億畝,草畜平衡獎勵6.151億畝。每年安排自治區的補獎資金為45.745億元,比一期增加了5.3億元。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在內蒙古等13個省區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自治區按照「四保一完善」即保生態、保收入、保穩定、保供給,完善相關制度的總體要求,採取6項創新措施,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成效顯著,圓滿完成政策任務。
『叄』 禁牧政策,鄉鎮政府有處罰全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20條規定:「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此條規定表明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部分職能是行政處罰這一具體行政行為,顯然,這樣的主體的行為取向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
我國鄉鎮人民政府行使下列權力:一是行政執行權 二是行政管理權 三是行政保護權
四是行政保障權 五是鄉鎮人民政府有權針對普遍性行政事項所發布的決定和命令,實際上就是行政規則。」鄉鎮人民政府形成行政規則是以發布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實現的,而行政規范性文件就屬抽象行政行為的范疇。由此得知,鄉鎮人民政府沒有行政處罰權。
『肆』 為什麼要進行封山禁牧工作,作為護林員如何做好這項工作
通過強制手段禁止家畜上山放牧,目的是為了保護造林成果。用於封山禁牧一般用於保護未成林。影響是造成家畜遠處放牧,只能圈養。
『伍』 草原禁牧制度何時開始以及推行的原因
1 前言
2000年以來,各放牧區紛紛推行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制度,來改善日益惡劣地草原生態環境。以鄂爾多斯市為例,率先轉變生產方式,以禁牧、休牧、輪牧為切入口,促進生態環境與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至今,本地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地改善,植被覆蓋率已經由原來的25%提升到60%以上。內蒙古市截止到2007年,已經施行了八次禁牧計劃。到目前為止,內蒙古草原植被大面積恢復,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可喜局面。由此可見,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制度,對於草原恢復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天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東北部,青海湖西北側,西北部與甘肅省交界,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轄,是海西州主要的牧業縣之一。近些年,本地區由於受到毒雜草、鼠蟲害、載畜量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本地區的草地資源嚴重沙化、退化和荒漠化。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製約了本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三牧制度為解決天峻縣草地資源危機提供思路,本文對「禁牧、休牧、輪牧」進行了詳細地闡述,為今後本地區草地資源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2 「禁牧、休牧、輪牧」新三牧
2.1 禁牧
禁牧就是對草原進行長時間地圍封,嚴禁任何放牧活動的進行。禁牧對於恢復防沙固沙、水土保持、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草原植被等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水源涵養區、防沙固沙區、嚴重退化區、生態脆弱區、特殊生態功能區,要實行永久禁牧。推行禁牧制度,可以使草原植被得到較快地恢復。對於那些退化不是很嚴重的牧區草地進行禁牧,三四年後可恢復到退化前水平,七八年後其植被的植物學成分可以達到退化前狀態。對於那些破壞較為嚴重的牧區草地,可以將禁牧時間推遲更長一點,這樣對於恢復地力,增強生態能力是大有裨益。
一般,對於灌叢草地(通過砍伐收不到良效的)、沙化草地(沿河岸的沙土草地極易沙化)、嚴重退化的「黑土灘」草地(主要是由於過度放牧引起的)、半農半牧區的林間草地以及農區的零星草地草坡要一律禁牧,保護其生態資源。
禁牧制度的接觸一般以初級生產力和植被蓋度作為解除禁牧的土要依據。根據具體情況,當上一年度初級生產力最高產量超過600
kg干物質/公頃,生長季末植被蓋度超過50%時,可以解除禁牧。也可用當地草原的理論載畜量作為參考指標。當禁牧區的年產草量超過該地理論載畜量條件下家畜年需草量的2倍時,可以解除禁牧。解除禁牧後,宜對草原實施劃區輪牧或休牧。
2.2 休牧
休牧就是在規定時間內草地不能進行放牧,保證草地植物得到修養生息,保證牧區牧草產量。休牧根據時間長短一般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短期休牧是在一個季節或者是整個牧草的生長季進行休牧,長期休牧就是連續兩三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進行休牧。不管哪種休牧方式,都可以有效保證草原草地植被的覆蓋密度、高度,對於草地的生長、畜牧業地可持續發展是大有裨益。首先,如果選擇在春秋兩季進行休牧,可有利於春季返青期牧草的生長和秋季牧草地上部分向根部輸送貯藏的營養物質,以供翌年春季牧草再生之用。其次,當草地資源被過度使用時,此時牧草難有開花結實的機會,這樣對於草地更新以及之間的有性繁殖來說影響較大。推行休牧制度,可以保證優良牧草得到開花結實的機會,這樣牧草間可以進行順利地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牧草要比無性生命力強,更好適應氣候的變化。這樣優良牧草可以得到保留,產量也會得到提升。最後,長時間地休牧還可以改良草地生長環境。退化草地由於被啃食、踩踏,植被會日趨稀疏、土壤裸露堅實。在此情況下,土壤中的水分增發會加劇、通氣性變差,進而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由此,對於中度損害以上的草地一定要進行較長時間的休牧。
3 輪牧
輪牧也被稱之為劃區輪牧,發展至今有季帶輪牧和小區輪牧兩種形式,這是一種科學的放牧利用草地的制度。具體說來,劃區輪牧就是把全年的草地劃分為若乾季帶(季節牧地),在每一個季帶內劃分為若干輪牧分區和小區,使家畜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區採食,輪回放牧的一種制度。在實施劃區輪牧的規劃時,每一塊草地在放牧的時間上都有一定的安排。牲畜在輪牧區進行採食時,考慮到區域范圍的限制,一般不能像之前那樣自由採食牧草。對放牧區域進行劃區處理,較之前的自由採食有諸多好處。(1)減少牧草資源的浪費,節省了草原面積。(2)可以有效地改進植被品質,提高本地區牧草質量。(3)避免牲畜四處走動,節省體能消耗,提高牲畜品質。(4)保證牲畜有足夠的營養供給,保證統一劃一的發情期,有利於集中配種和產仔,便於牲畜的養殖管理。(5)劃區輪牧對於牲畜疾病控制,尤其是防止寄生類蠕蟲病的傳播大有裨益。(6)有利於草地資源的日常護理以及牲畜的日常放牧管理。
『陸』 放牧利用的草原為什麼經常採取禁牧或休牧的政策
有利於生態恢復
『柒』 陝西政府禁牧解決辦法。偏遠山區解決生計問題又沒什麼出路的農民,唯一的選擇就是放牧
您好
您時候的很對,陝西省為了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鞏固生態造林成果,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陝西省封山禁牧條例。本條例為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八十一號,已於2007年11月24日經陝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另外保護農民的政策也是有的,您可以查看一下陝西政府官方網站即可找到!
『捌』 國家哪一年開始封山禁牧
1997年國家開始封山禁牧
『玖』 退耕、封育、禁牧等措施相結合
對山區大片人口密度較小、降雨適當的地區,應採取退耕、封育、禁牧等措施,促進生態自然修復,恢復植被覆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進程。要抓住有利時機和成熟條件,堅持退耕還林還草,禁止陡坡開荒種地,恢復林草植被。應鼓勵農民將坡度大於25°、畝產量低於750千克的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進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畜牧業和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和樹種,使農民退耕後既有穩定收入,又能盡快脫貧致富。同時應制定政策,禁止對現有荒山荒坡的開墾、過采、過牧等掠奪式經營,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強對現有林草植被的保護,封山育林育草,待荒山荒坡的植被得到一定恢復後,再進行植樹種草的荒山綠化工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耕作措施
主要有:①結合耕作,改變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以攔蓄地面徑流、減輕沖刷、保持水土,例如,等高耕作、帶狀間作、溝壟種植、區田、圳區、水平犁溝等;②採用增加地面覆蓋度的耕作方式、栽培方法,以改良土壤,保持水土,例如,寬行密植、間作套種、增施肥料、草田輪作等;③採用覆蓋耕作、免耕法或少耕法來達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二)林草措施
植樹種草可增加地面植被,有保護坡面土壤不受暴雨徑流沖刷,改變小氣候的作用。水土保持林大致可分為防風固沙林、峁頂防護林、坡面防護林和溝底防護林等。防風固沙林主要應用於風沙地區,峁頂防護林、坡面防護林和溝底防護林主要用於丘陵山區。水土保持草亦可依據具體實施方法的不同分為種草和育草兩種。種草主要用於原來無草的荒山、荒坡上或耕地上的草田輪作,草田帶狀耕作;育草主要用於原有草地遭到破壞或退化了的殘存草地。
(三)工程措施
主要有:①治坡工程,根據不同地面坡度和作物及不同的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地採用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地埂、水平溝、水平階、地坎溝、水簸箕、卧牛坑、魚鱗坑等。此外還有坡面蓄水工程,例如,水窖、澇地等。②治溝工程,溝蝕是面蝕的發展和繼續,因此,要在治坡工程的基礎上實施治溝工程,按其作用可分為谷坊、淤地壩和小水庫3種。③護岸工程,可分成護岸堤和導流堤兩類。
水土流失地綜合治理中,各項措施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功用和適用條件。因此必須區別不同的治理類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況、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科學地組合和布局,合理安排農、林、牧業生產用地,使治溝與治坡相結合,耕作、林草、工程等措施相互結合,骨幹工程與一般工程結合,治上游與治下游有機地結合,建立綜合防治體系,發揮群體作用,才能使它們在水土流失地綜合治理系統中充分發揮綜合功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拾』 四子王旗禁牧的政策和法規請回電,謝謝!
去查一查這個規定,即《四子王旗禁牧與草畜平衡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