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魏曉輝的成就和榮譽
魏曉輝同志積極參與計算機學科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工作,密切關注國內外相關領域最新進展。2006年,應教育部號召計算機學院創建了社會急需的網路安全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魏曉輝同志積極組織相關教師,對新專業的課程體系、教材選定、實驗課程設置以及實驗室建設方案等進行研討,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此外,在學院2009版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中,在學時分配、相關課程的銜接、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等方面,作了大量積極的工作。
科研方面,魏曉輝同志銳意進取、緊跟世界研究前沿。參加並完成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校博士點基金等項目8項。目前,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參與美國國防部TARTC基金項目,軍工973子課題。合寫著作2部,其中英文1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SCI索引4篇,EI索引15篇。申請美國專利2項,已獲授權1項。獲電子部特等獎一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以及加拿大Platform公司獎項2項。
負責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以及國際合作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著作2部、教材1部。獲得美國專利授權1項。先後獲電子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重大科技成果1項和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吉林省傑出青年基金計劃支持。
⑵ 李春義的個人成就
從事鹿茸生物學研究30餘年,共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SCI收錄50餘篇),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30餘場,撰寫專著4本;曾獲得1990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中國青年科技獎」,2002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名),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名),2003年World Research Promotion Council 頒發的「傑出科學家獎」,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三名);事業上的成就得到了國際同行們的廣泛認可,應邀在第一屆(2000年,加拿大Banff)、第二屆(2004年,紐西蘭Queenstown)和第三屆(2011年,中國長春)國際鹿茸科學及產品技術大會,以及第六屆(2006年,捷克Prague),第七屆(2010年,智利Huilo)國際鹿生物學大會上做全會報告。並已被邀請將在第八屆國際鹿生物學大會上做全會報告(2014年,哈爾濱)。
多年來堅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鹿茸作為生物醫學模型的發展,將對人類健康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同時這些年的研究成果也為大幅度提高鹿茸產量奠定了基礎 。
⑶ 盛連喜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共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承擔或參加科研項目15項,發表專著5部,並參加多本教材和學術著作的編寫工作。其成果曾獲得國家能源部、國家教委和吉林省科委的科技進步獎等。
作為黨務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領域也取得了許多成果。《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要貼近群眾生活》等多篇論文發表在《人民日報》《求是》等報刊上。2000年榮獲第十一屆「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並曾獲吉林省勞動模範稱號、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長春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標兵稱號等。 1.Tang Z. H.,Cao M.,Sheng L. X.,Ma X. F.,Walsh A.,Zhang S. Y. Seed dispersal of Morus macroura by two frugivorous bats in Xishuangbanna,SW China. Biotropica 2007,39. (SCI)
2.Tang Z. H.,Mukherjee A.,Sheng L. X.,Liang B.,Cao M.,Corlett R. T. and Zhang S. Y. Effect of ingestion by two frugivorous bat specie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Ficus racemosa and F. hispida (Moraceae).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2007,23⑴:125-127. (SCI)
3.Tang Z. H.,Sheng L. X.,Parsons S.,Cao M.,Liang B. and Zhang S. Y.Fruit-feeding behavior and use of olfactory cues by the fruit bat Rousettus leschenaulti : an experimental study. Acta Theriologica,2007. (SCI)
4.Tang Z. H.,Sheng L. X.,Parsons S.,Ma J.,Cao M.,Ma X. F.,Liang B. and Zhang S. Y.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seed dispersal of Musa acuminata by Cynopterus sphinx. Acta Chiropterologica 2007,9.(SCI)
5.段麗傑 盛連喜 王志平. 長春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環境衛生工程,2004,12⑶: 168-170.
6.段麗傑 盛連喜. 序批式好氧堆肥處理法對家畜糞便的減量化研究.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5,24⑷: 805-808.
7.何春光 崔麗娟 石川忠晴 盛連喜. 洪泛區濕地水面積遙感監測新方法研究——以向海自然保護區為例.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8⑴: 108-113.
8.何春光 盛連喜 郎惠卿 李連山 鄒麗芳. 向海濕地丹頂鶴遷徙動態及其棲息地保護研究. 應用生態學報. 2004,15⑼: 1523-1526.
9.何春光 盛連喜 鄒麗芳 李連山. 向海自然保護區蘆葦濕地資源開發與丹頂鶴棲息地保護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4,⑷: 64-65.
10.何春光 王虹揚 盛連喜 張小卉. 吉林省外來物種入侵特徵的初步研究. 生態環境. 2004,13⑵: 197-199.
11.金香琴 盛連喜 劉偉. 吉林松花湖葉綠素的垂直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乾旱環境監測. 2006,20⑴: 23-26.
12.盛連喜 高燕 金香琴 王志平 王雲彪. 鴨綠江上游細鱗魚的生境現狀及資源退化原因分析.四川環境. 2005,24⑹: 50-53.
13.盛連喜 何春光 趙俊 宋榆鈞 鄒麗芳. 向海濕地生態環境變化對丹頂鶴數量及其分布的影響分析.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3⑶: 91-95.
14.盛連喜 馬遜風 王志平. 松嫩平原鹽鹼化土地的修復與調控研究.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4⑴: 30-35.
15.盛連喜 王寧 楊淑華. 高師院校非環境專業學生環境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環境教育. 2004,⑺: 12-14.
16.盛連喜 徐鏡波 王雲彪 劉曉暉 於文廣 李巍. 熱沖擊對鯉魚組織GPT、CAT和超微結構的影響. 毒理學雜志. 2005,19(A03: 302-303.
17.唐占輝 曹敏 盛連喜 梁冰 張樹義. 犬蝠對小果野芭蕉的取食及種子傳播. 動物學報 2005,51⑷: 608-615.
18.唐占輝 馬遜風 盛連喜. 生態用水量估算與植被生態建設. 環境保護 2004,⑼: 31-33. (CSSCI).
19.唐占輝 盛連喜 曹敏 梁冰 張樹義. 西雙版納地區犬蝠和棕果蝠食性的初步研究. 獸類學報 2005,24⑷: 367-372.
20.唐占輝 盛連喜 曹敏 張樹義. 犬蝠和棕果蝠對光葉桑果實的取食及種子傳播. 第二屆全國野生動物生態與資源保護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 2005,80-81.
21.唐占輝 盛連喜 馬遜風 曹敏 張樹義. 兩種果蝠對光葉桑果實的取食和種子傳播. 生態學報,2007,27 ⑸: 1895-1902.
22.唐占輝 盛連喜 馬遜風 曹敏 張樹義. 棕果蝠取食對兩種榕樹種子萌發行為的影響. 生態學報,2007,27 ⑷: 1343-1349.
23.唐占輝 盛連喜 馬遜風 陳要平. 淺談濕地生態及環境功能——探討吉林省濕地的保護策略. 林業建設 2004,⑹: 36-39.
24.唐占輝 盛連喜 馬遜風 李輝. 流域開發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編制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吉林水利 2005,⑵: 1-3.
25.唐占輝 盛連喜 馬遜風 張樹義 曹敏. 果蝠的婚配製度及繁殖策略. 四川動物. 2005,24⑵: 233-236.
26.唐占輝 盛連喜 張樹義 曹敏. 翼手目動物化學通訊研究進展. 四川動物 2005,24⑴: 104-109.
27.佟才 王虹揚 何春光 盛連喜. 城市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建設及其效益分析. 吉林林業科技. 2004,33⑹: 25-28.
28.王國才 何春光 盛連喜. 關於吉林省濕地生態功能區劃分方法的探討. 吉林水利. 2004,⑻: 1-4.
29.王虹揚 何春光 盛連喜. 吉林省生物入侵的現狀及對策.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4,4⑸:60-63.
30.王虹揚 何春光 盛連喜. 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技術在吉林省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展望. 中國環境管理. 2003,22⑸: 39-40.
31.王虹揚 黃沈發 何春光 樊宏娜 盛連喜. 中國濕地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種研究. 濕地科學. 2006,4⑴: 7-12.
32.王虹揚 黃沈發 徐鏡波 王燕燕 盛連喜. 熱污染對金鯽魚組織內四種酶活性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06,26⑶: 372-375.
33.王燕燕 盛連喜 何春光. 國際濕地生態學研究前瞻——第七屆國際濕地會議透視及啟示.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05,21⑹: 56-60.
34.原林 王宏哲 盛連喜. 生態衛生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淺談生態廁所的發展.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07,25 ⑵: 30-33.
35.王燕燕 徐鏡波 盛連喜 不同作物種苗對水中重金屬鎘去除的比較研究. 環境科學. 2007,28⑸:987-993
36.盛連喜,何春光,萬忠娟. 中國水禽的保護生物學研究進展. 濕地科學,2003,1⑴: 26-32
37.盛連喜,孫剛. 電廠熱排水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農業環境保護,2000,19⑹: 330-331
38.孫剛,盛連喜. 吉林省西部生態建設區的劃分研究.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0,22(專集): 75-78
39.孫剛,盛連喜. 湖泊富營養化治理的生態工程. 應用生態學報. 2001,12⑷:590-592
40.孫剛,盛連喜,李明全. 長春南湖底棲動物群落特徵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 應用生態學報. 2001,12⑵:319-320
41.孫剛,盛連喜. 生態系統服務: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新認識.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2⑴:79-83
42.孫剛,盛連喜. 綠色產品設計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學雜志,2001,20⑴: 59-62
43.王海軍,盛連喜,陳鵬.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鹽漬化逆向演替的影響因子與調控系統. 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5⑶: 60-65
學術著作
1.王燕國,盛連喜譯,《生理多樣性及其生態學內涵》,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7.3
2.馮江、高瑋、盛連喜主編,《動物生態學》,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7
3.李建東、賈廣和、盛連喜,《吉林省生態環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主編,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
4.盛連喜、許嘉巍、劉惠清.《實用生態工程學》,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5.盛連喜、景貴和主編,《生態工程學》,專著,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
6.高瑋、盛連喜主編,《長白山動物》,專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2
7.盛連喜主編,馮江、王娓副主編,《環境生態學導論》(教育部「十五」重點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8.李建東、吳榜華、盛連喜編著,《吉林植被》,專著,長春:吉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
9.盛連喜主編,曾寶強、劉靜玲副主編,《現代環境科學導論》,教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
10.盛連喜、劉長生、周道瑋主編,《吉林生態與生態建設》,文集,長春:東北師大出版社,2001.5
11.盛連喜參編,《生態學》(面向21世紀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1.政府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3年10月
2.《電廠冷卻系統取、排水對沿海水生生物損傷研究》項目,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甲
類)三等獎,1997,第1位
3.《火電廠溫排水水湖泊、水庫生態系統和漁業影響》項目,國家能源部,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二
等獎,1990,第5位
4.《火電廠循環冷卻水排放對水生態影響的研究》項目,水利電力部,技術改進一等獎,1990,
第1位
5.獲吉林省第五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998
6.《吉林省西部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模式與技術組裝》項目,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1,第1位
⑷ 2008年結題的吉林省教育規劃課題成果怎麼查
組織相關專家,對《十二五教育規劃市級課題》進行評審,如果評審通過,即可宣布結題。 參考某省的結題細則: XX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結題評審實施細則 一、依據《XX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XX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以下簡稱「立項課題」)實行結題評審制度。立項課題經過結題評審合格後,方准予結題。 二、立項課題的結題工作由XX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規劃辦)負責組織進行。依據教育類別或學科分類,按專業知識相近的原則,從XX省教育科學規劃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或特邀課題成果主管、應用部門學術造詣深、知識面廣、作風公正、有較高聲望的專家組成結題鑒定評審組。評審實行迴避制,所有結題參與人員,或課題參與者(包括課題組顧問)及課題主持人要求迴避的人員和有關工作人員不參與結題評審工作,所在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參與評審的專家不得超過三分之一。 三、立項課題的評審方式分為通訊評審、會議評審和一般結題三種。通訊評審。由省規劃辦將結題評審材料送交結題評審組專家,由各專家寫出評審意見,省規劃辦綜合各位評審專家的書面評審意見後,形成最終結論。會議評審。由省規劃辦集中組織評審組專家以會議形式進行評審。專家組通過審讀結題評審材料,提出課題的結題評審意見。一般評審。由省規劃辦指定一位專家寫出評審意見。 四、立項課題申請結題評審時,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XX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評審表》 2、主件。最終研究成果(研究報告、專著)。 3、附件。包括《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通知》(復印件)重要的支撐報告及其它相關材料。上述材料一式5份,同時須提供電子版1份。 五、課題評審工作程序:各市規劃辦或申報人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將結題報告報送省規劃辦,並將電子版發送到省規劃辦電子郵箱;高等學校及省級中等職業學校、省屬民辦學校、省屬獨立設置的成人教育機構的結題報告,由本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審核後統一送報省規劃辦;省教育廳直屬單位的結題報告,由單位審查合格並簽署意見後,直接送報省規劃辦。省規劃辦負責課題申請的受理,並進行初步審查。初審合格的課題由省規劃辦分工主管人員和課題主持人雙方協商結題評審的形式、時間、地點。省規劃辦聘請專家進行結題評審,省規劃辦對專家的評審意見的結題意見進行終審,該課題視為最終完成。立項課題的結題評審結果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兩種。合格者,省規劃辦下發《XX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評審意見》,並頒發《XX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證書》。驗收不合格者,不能參加優秀成果評獎及新課題的申報。省規劃辦根據專家評審意見,或退回重做,或強制性終止研究。強制性終止研究的課題申請人兩年內不能申報主持新的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六、經評審合格的課題成果在湖北教育信息網上進行公告,並納入《XX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庫》省規劃辦擁有對評審合格成果的推廣宣傳權。 七、申請課題評審,需交納課題管理費和評審費,主要用於專家評審費、評審場租費、會議評審的專家食宿費或通訊評審的郵寄費等支出項目。
⑸ 吉林醫葯學院是幾本
吉林醫葯學院是二本。
吉林醫葯學院(JILIN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學校是吉林省獨立設置的一所西醫本科院校。
吉林醫葯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組建的東北軍區空軍長春護士訓練隊,1954年8月,更名為空軍461醫院附屬高級護士學校。1993年6月,更名為空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校由軍隊整體移交吉林省,定名為吉林醫葯學院。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佔地面積52.7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4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1.41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6億元。
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85.91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3個。有專任教師49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9419人,其中本科生8029人。設有9個教學院、系,2所附屬醫院和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開設17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6個專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4個學科門類。
(5)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擴展閱讀:
吉林醫葯學院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擁有科研實驗平台18個,其中「院士工作站」1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省教育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信廳實驗中心1個,省中醫葯管理局實驗平台10個。
「院士工作站」(1個):吉林醫葯學院院士工作站。
省中醫葯管理局實驗平台(10個):中葯抗微波輻射研究實驗室、中葯質量檢測實驗室、中葯微量元素分析實驗室、中葯細胞分子毒理實驗室、中葯及復方葯效物質基礎研究實驗室、生殖與腫瘤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名單不全)。
省教育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
省衛生廳重點實驗室(2個):輻射損傷防治實驗室(名單不全)。
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輻射損傷防治實驗室、吉林省重大疾病發病機制與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腫瘤靶向治療與轉化醫學實驗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11月,學校立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省級項目181項;發表SCI收錄70篇,重要期刊論文241篇;獲省科技成果獎12項(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發明專利6項。
2016年11月,該校蔡建輝教授主持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新標記物與葯物降脂機制研究」項目,獲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溫春陽教授主持的「Ang-1、Ang-2和Tie-2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其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6年11月,該校沈楠老師主持的《萱草花總黃酮抗肝損傷的實驗研究》、邰志艷老師主持的《非奇異H矩陣的判定系列學術論文》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
歐仁俠老師主持的《基於高斯濾波的光學元件損傷圖像在線檢測》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二等獎;歐仁俠老師主持的《非線性移動通信系統的PSK控制盲信道調制演算法》、張曾昱老師主持的《基於掌上虛擬社區的高校教師隱性知識交流平台實踐研究》榮獲吉林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三等獎。
2016年3月,該校楊敬研副教授撰寫的論文《基於軍游虛擬技術拓展高校國防教育的研究》獲全國軍事課科研論文成果一等獎。
2015年11月,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姜淑蘭教授申報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理解中國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和傅偉韜副教授申報的「如何理性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問題」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
網路—吉林醫葯學院
⑹ 史寧中的獲獎信息
在數理統計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國際學術界同行的重視和贊譽,成為國內外較有影響的中青年數學家。多次接受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邀請,前往講學和合作研究。事跡被收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理科學部編撰的《跨世紀的攀登者》一書。
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11月),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長春市「五一」勞動模範獎章(2000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2年).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2001-2004年吉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一位).2006年兩項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位)。2009年榮獲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⒈史寧中教授主講的「數理統計」課程被評為2007年國家級精品課程
⒉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等),榮獲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獎(2007年)
⒊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對策建議(史寧中),榮獲吉林省政府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7年)
⒋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長春市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
⒌《教育與數學教育》,榮獲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屆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2007年)
⒍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趨勢與政策建議(史寧中、柳海民),榮獲吉林省第五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
⒎教師教育職業專業化:21世紀高師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史寧中),榮獲中國教育學會獎(2004)
⒏建構多功能開放式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新體系(史寧中),榮獲東北師大教學成果獎(2004)
⑺ 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的協會概況
吉林省科協主要職責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主要任務是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咨詢、科技服務,參與政府科技政策、法規制定和政府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鑒定,參與技術標准制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舉薦人才。
⑻ 萬方資料庫論文查詢李秀娥吉林省林業科技成果獎1996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⑼ 張紅娟的學術成果
設計作品多次在國內外設計大賽中獲得獎項,如: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創意設計獎」銀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美杯」師生作品展金獎 、「2007家紡新銳原創設計大賽」青年設計師獎(教師類最高獎項)等等。
纖維藝術作品連續三年參加「亞洲纖維藝術展」。
發表室內紡織品文化與設計研究類論文十餘篇,如「回顧—分析—展望(淺議中國新婚室內紡織品的變化與發展)」發表於《 2005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發展論壇論文集》;「生存的藝術——論中外吉祥紋樣」發表於《裝飾》;「現代室內紡織品的人性化設計」發表於《2009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並參與《中國家紡文化典藏》書籍編寫工作,負責華北部分的內容編寫。
圍繞課題研究完成一定的科研項目,如國務院第一、第四、第五會議室的系列地毯設計工作,吉林省政府會議室纖維壁掛設計工作,山花企業系列地毯設計工作,赤峰長城地毯企業系列壁毯設計工作,參與傳統染織藝術精品課的建設工作等等。
教學情況
織物CAD、機織工藝、染織圖案基礎、專業實習、專業文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