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年農業科技工作總結怎麼寫
培訓、實踐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⑵ 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的科研成果
教學研究項目:
1. 四川省教育廳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01-2004 陳一資
2.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食品衛生學》研究,2001-2004,陳一資
3.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食品工藝學導論》研究,2001-2004,陳一資
4. 四川農業大學教改項目:高教迅速發展新形勢下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2003-2006,陳一資
教學研究獲獎:
1. 1992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加強專業課與實習基點的建設」。
2. 1996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面對食品工業高速發展的新形勢,抓好畜產品加工及衛檢學科建設」
3. 1999年陳一資教授獲四川農業大學正大教學獎一等獎
4. 1999年李誠副教授獲四川農業大學隆生教學獎三等獎
5. 2002年蒲彪副教授製作的課件「果蔬加工學」獲四川農業大學CAI課件評比二等獎
6. 2004年四川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構建食品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發表教學研究論文:
1. 陳一資.「食品科學與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增刊):25-26
2. 陳一資.《食品衛生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探索. 2004,22(增刊):65-66
3. 陳一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中國師德論壇文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pp:576
4. 秦文。改革農業工程教育,培養開發西部人才的探討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⑶ 農業部軟科學課題 2016 什麼時候出結果
015年5月農業部,加上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等方式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財政部發文《關於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按照全國統一調整完善政策的要求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二是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簡稱「糧食直補」)、農作物良種補貼(簡稱「良種補貼」)。一是將8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糧食種植補貼自2004年以來首次做出調整。也可以採取貸款貼息。種糧補貼怎麼調整? 「補貼三合一」、現金直補、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簡稱「綜合直補」),用於耕地地力保護,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利息給予適當補助(不超過貸款利息的50%)
⑷ "十二五"農業科技重大舉措有哪些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力貫徹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加大「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落實力度,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取得新的成效,770個基層農技推廣示範縣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
機構隊伍進一步健全。目前全國有農技推廣機構7.9萬個,其中縣鄉7.6萬個;實有農技人員58萬人,87%的農技人員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農技推廣「特崗計劃」穩步推進,2014年全國招聘特崗農技人員1.1萬名。
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三分之二的鄉級農技推廣機構以縣為主管理,實現了管人與管事的統一;「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範戶」的工作機制和「包村聯戶」的服務模式在全國普遍推行。
投入保障進一步增強。全國94%的農技推廣機構已納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中央每年投入農技推廣補助經費26億元,各地近年也投入約100億元支持農技推廣工作,中央投入58億元建設經費,支持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加強條件建設。
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年推廣新品種27.8萬個次、新技術18.1萬個次,開展技術培訓58萬次,培訓3.5億人次。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
「十二五」以來,農業部重點實驗室成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規劃(2012~2016年)》的首批建設重點,3年投入中央財政經費13.8億元,先後啟動了28個學科群的條件能力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創新了一批基礎前沿成果。例如,黃三文研究團隊領銜國際黃瓜基因組研究,對115個黃瓜品系進行了深度重測序,並構建了包含360多萬個位點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科學》雜志以封面長篇論文形式發表了黃瓜苦味生物合成與調控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黃瓜變苦的基因之路。獸用葯物與獸醫生物技術學科群,陳化蘭團隊系統深入研究了禽流感病毒進化、跨種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機制,為科學認知禽流感病毒做出了貢獻,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
攻克了一批產業共性關鍵技術。例如,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學科群,陳萬權團隊針對小麥條綉病高空遠距離傳播、毀滅性強、防控難度大等突出問題開展研究,構建了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實現了有病無災和病害持久控制,每年挽回小麥損失20億公斤以上。
凝聚和培養了一批傑出科技人才。「十二五」期間,15人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4個創新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支持,26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124人入選國家農業科研傑出人才。
農業科技支撐行動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圍繞主要糧食作物開展科技支撐行動,增強糧食供給保障能力。2012年,農業部啟動實施超級稻「雙增一百」,計劃在全國示範推廣超級稻 1.2億畝,實現畝增產100斤、節本增效100元的目標,達到增產、增效、增收的協調統一。同年,啟動實施玉米「雙增二百」科技行動,以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等四省區為重點區域,以玉米增產和節本增效協調促進為目標,強化優良品種、栽培技術和工程機械三大支撐,爭取到「十二五」末,在東北地區近2 億畝玉米種植面積中,實現1億畝玉米平均畝增產200斤以上,畝節本增效200元以上的目標。
截至2015年,超級稻示範推廣面積1.32億畝,平均畝產583.5公斤,實現了畝增100斤、增收100元的目標。東北近1億畝玉米實現了增產增效目標,並在個別地區實現每畝1200公斤以上高產。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2014年12月22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台,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
創新聯盟的宗旨是通過重大科技任務牽引、優勢科研資源集聚、科學運行機制保障等手段,集聚全國農業科研優勢資源和力量,構建統一高效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原始創新、協同創新、管理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創新聯盟重點任務:加強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夯實農業學科發展基礎;加強農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制約發展的技術瓶頸;加強農業學科前沿與基礎研究,搶占戰略制高點;加強不同生態區重大科技工程技術研發,促進區域農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
2015年7月7日,「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正式啟動運行。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是在優化整合現有農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台資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級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綜合服務機構。
服務中心主要圍繞國家關於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需求,按照從成果徵集到交易,到跟蹤服務,再到孵化研究的全產業價值鏈服務體系進行成果轉移服務,重點開展農業科技成果的徵集確認、評價評估、宣傳推介、轉讓交易、眾創服務等工作。據統計,2015年實現交易64項,金額6091萬元。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2007 年,農業部、財政部選擇水稻、玉米等10個產業開展技術體系建設試點,之後,又根據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鏈為主線,以綜合實驗站為基點,全面啟動建設了糧油、經濟作物、畜牧、水產四個產業共50個主要農產品的產業技術體系,涉及112個主要農產品。「十二五」 期間,產業技術體系在有效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凝聚農業科研隊伍、促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有利支撐引領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體系共設50個產業技術研發中心、233個功能研究室,聘用了50位首席科學家,1050位崗位科學家,1137位綜合試驗站站長,建設了5677個試驗基地、13178個示範基地。
體系建立了穩定支持機制,按照首席科學家基本研發費30萬元/年,崗位專家基本研發費70萬元/年,綜合試驗站站長基本研發費50萬元/年,「十二五」期間每年度中央財政支持體系專項資金131850萬元。
體系針對國家和產業需要,共研發提供900多個新品種、350多項新技術新工藝、110多個新產品新裝備。「十二五」期間,由體系參與研發和推廣的品種進入農業部主推品種占所涉領域近一半,參與研發和推廣的品種與技術獲得國家三大科技獎占所涉領域的67%。
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提出「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一控」,要控制農業用水的總量,要劃定總量的紅線和利用系數率的紅線。「兩減」,主要是把化肥、農葯的施用總量減下來。「三基本」,就是針對畜禽污染處理問題、地膜回收問題、秸稈焚燒的問題採取有關措施,通過資源化利用的辦法從根本解決好這個問題。
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農業部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出台措施。
一是全力推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完善面源污染監測網路,提高監測能力,基本掌握污染狀況及動態變化。在11個省開展可降解地膜試驗推廣。
二是加快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防控。全面啟動產地環境動態監測。繼續在湖南長株潭地區實施污染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
三是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對400個農業野生植物物種資源開展調查。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摸底調查、監測預警和滅除行動,建設天敵繁育基地試點。
四是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安排中央投資20億元,支持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和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試點工程建設。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調研和籌資制度研究,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啟動秸稈全量化試點。
⑸ 2016農業類核心期刊有哪些
2016農業類核心期刊有:
1、《中國農業科學》。
1960年創刊,是由中國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性半月刊。《中國農業科學》主要發表中國農牧業科學在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重要科研成果和專題報告及各學科研究進展綜述等。
2、《華北農學報》。
創刊於1962年,是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主管,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內蒙古六省市農科院農學會主辦的核心期刊。
《華北農學報》主要報道農業各學科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科研簡報,報道農業學術動態。《華北農學報》主要欄目包括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科研簡報、專題研究等。
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
主要欄目有「三農」問題研究、農業史研究、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西部大開發研究,經濟與管理、哲學、政治與法學、社會學、語言文學、歷史學、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農」問題研究、農業史研究、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和西部大開發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欄目。
4、《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創刊於1996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主要刊登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園藝學、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農業機械工程、信息與電氣工程、水利與土木工程及農業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和研究快報等。
5、《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創刊於1956年9月,是經中共江蘇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南京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
主要刊登農業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食品科學與技術、農業化學、農業工程等學科具有創新性的研究論文、綜述和研究簡報。
⑹ 關於國家政策支持的農業項目都有哪些
2015-2016年度農業各類項目扶持資金額度明細: 一、 發改委部分項目: 現代農業示範項目(與農業部聯合發文,200萬-2億) 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項目(與工信部聯合發文,項目總投資10%) 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項目總投資10%左右) 經貿領域中央投資項目(500萬左右) 節能改造財政獎勵備選項目(項目總投資10%左右) 生豬標准化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10-80萬) 奶牛標准化養殖小區(場)建設項目(50-150萬) 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項目總投資10%左右) 二、 農業部部分項目: 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項目 開發性金融支持農產品加工業重點項目 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項目(300萬以內) 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良種繁育、優勢特色種養項目)(100-500萬) 大中型沼氣工程中央投資項目(與國家發改委聯合發文)(100-200萬) 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與財政部聯合發文,項目總投資的30%左右 三、 財政部部分項目: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300-800萬) 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分產業化經營和貸款貼息兩種,50萬-300萬) 農業綜合開發林業專項(120萬) 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示範項目(50萬-200萬)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500萬左右) 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申報立項(1000 -2000萬) 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不超過2000萬) 四、 其他項目: 能源局: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補助資金(與發改委、農業部聯合發文,2500萬) 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60-300萬) 科技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現代農業領域項目(不超過80萬) 科技部:富民強縣工程(300萬)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00萬) 工信部:國家中葯材生產扶持項目 扶貧辦:產業化扶貧項目(與財政部聯合下發,500萬)
⑺ 2016年漢中農業技術人員上中級職稱要求
1 、農業技術員:
農業類或相近專業中專畢業工作一年後,可初定農業技術員職稱。
2 、助理農藝師:
大學本科畢業工作一年後、大學專科畢業工作三年後,可初定助理農藝師職稱;中專畢業,任技術員四年,可申報助理農藝師職稱。
3 、農藝師:
獲得博士學位工作一年後,可初定農藝師職稱;大專及以上,任助理農藝師 4年;鄉鎮一級單位工作滿 12年的中專學歷,任助理農藝師 5年;縣及縣以下單位的中專學歷,工作 10年以上,參加省農業廳和人事廳聯合舉辦的業務培訓班並取得合格證,任助理農藝師 4年以上,可申報農藝師職稱。
4 、高級農藝師:
獲得博士學位,任農藝師 2年;本科及以上學歷,任農藝師 5年;縣及縣以下單位的大專學歷,任農藝師 7年;縣及縣以下單位的中專學歷,工作 15年以上,參加省農業廳和人事廳聯合舉辦的業務培訓班,並取得合格證,任農藝師 7年以上,可申報高級農藝師職稱。
5 、農業推廣研究員: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申報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
(一)、大學本科畢業,擔任高級農藝師職務,並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5年以上,具備以下條件者:
(1)能分析本學科國內外發展趨勢,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提出本學科推廣研究方向,選定具有重要實際意義或開創的推廣課題。
(2)能創造性的解決重大的、關鍵的農業技術問題,並取得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或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推廣成果。
(3)是本學科的學術的帶頭人,能夠指導國家重大推廣項目。
(4)培養出較高水平的推廣科技人員,具有培養指導農業技術推 廣專業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⑻ 2016年農業科技110工作總結怎樣寫
技術、實踐與管理的重要。
沒有範文。
以下供參考,
主要寫一下主要的工作內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績,最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總結就是讓上級知道你有什麼貢獻,體現你的工作價值所在。
所以應該寫好幾點:
1、你對崗位和工作上的認識2、具體你做了什麼事
3、你如何用心工作,哪些事情是你動腦子去解決的。就算沒什麼,也要寫一些有難度的問題,你如何通過努力解決了
4、以後工作中你還需提高哪些能力或充實哪些知識
5、上級喜歡主動工作的人。你分內的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即事前准備工作以下供你參考: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評價、總分析,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基本不誇大,缺點基本不縮小。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語句通順,容易理解。
3.要詳略適宜。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突出重點。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與日期。
⑼ 農業農業部漁業豐收獎什麼時候評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14-2016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申報工作的通知,本次申報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的成果驗收或評價(鑒定)時間為2013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請各單位接到通知後,於2016年5月15日前完成評審、公示及網上填報工作,同時下載列印申報書和附件,一並裝訂,一式兩份,連同推薦函寄送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推廣處,過期不予受理。推薦函內容包括推薦項目數量、名稱、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獎別、等級以及公示情況等。
豐收獎包括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和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三個獎項。
(一)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獎勵取得顯著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獎勵數不超過400項。
(二)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獎勵長期在農業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推廣或直接從事農業科技示範工作,並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業科技示範戶,獎勵數不超過500人。
(三)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獎勵在農業技術推廣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農科教、產學研、相關組織等合作團隊,獎勵數不超過20項。
在綜合考慮各級農業科技力量、各地農技推廣人員規模以及種植、畜牧、漁業等主導產業布局基礎上,我們研究確定了2014-2016年度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貢獻獎和合作獎推薦名額,請各單位在申報時進入「豐收獎管理信息系統」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