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人研究成果
一、基礎地質及物化探成果
新疆東准噶爾卡拉麥里金礦帶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地勘單位在本區開展過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目的的地質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區域或礦床(點)基礎地質成果報告和圖件、物化探報告和圖件。其中主要成果有:
1876年,俄國地質學者O.C維雅洛夫在該區做了路線調查。
1931年,袁復禮在該區沿雙井子一帶做了路線調查,並於1956年在《地質學報》第36卷第2期發表了題為《新疆准噶爾東部報告》的文章。提出調查區屬於准噶爾陸台區的論點,並指出庫普千枚岩較老,南明水千枚岩較新。
1956年,新疆石油公司在該區南部做了1:100萬的路線調查工作。同年《地質集刊》第4號發表了蘇聯地質學家B.M.西尼村有關地質學術報告。西尼村假定調查區卡拉麥里山由古生代地層組成,色特克-北塔山由泥盆紀地層組成。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屬113、114、116、117隊在准噶爾盆地東北緣進行了1:5萬的石油普查工作,對該區二疊紀以後的地層做了較詳細的調查研究工作,奠定了區內中生代地層的劃分基礎。
1958~1959年,新疆地質局第一測繪大隊六、七分隊進行了大面積1:100萬地質測量工作,編制了綜合地質報告和相應的圖件。該資料雖較系統,但研究程度很差,尤其對卡拉麥里山一帶地層全部劃分為上石炭統與實際相差較大。
1960年9~11月,新疆地質局第三測繪大隊一分隊再次對本區進行過1:20萬地質測量工作,對該區地層、侵入岩、礦產均有較詳細的認識,但未編寫報告。
1960年,新疆地質局物探大隊四分隊,對該區超基性岩帶分別進行了地面和航空磁測工作,對進一步尋找和圈定超基性岩帶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0年以後,新疆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在卡拉麥里山對超基性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普查工作,並對超基性岩的分帶進行了1:5萬簡測。
1963~1965年,為了配合該區鉻礦普查,由新疆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一分隊對該區做了1:20萬地質圖重測工作。
1986~1989年,陝西地質礦產局物化隊對該區進行了1:20萬化探掃面工作,總結出了區內金異常分布規律。
1990~1994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當時為武警黃金第十五支隊)在本區先後對大沙溝、柳樹泉、蘇吉泉、東黑山、金山溝等金礦開展了地質普查和礦點調查工作,提交了大沙溝、柳樹泉、金山溝金礦三個礦區的地質普查報告和蘇吉泉、東黑山金礦的普查工作總結;同時在柳樹泉金礦提交C+D級資源量1.7 t,在金山溝金礦區提交C+D級資源量3.2t,探明小型金礦床兩處。
2003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薄科武等人對東准噶爾地區的卡拉麥里-莫欽烏拉成礦帶和庫布蘇成礦帶進行了調查,對上述金成礦帶地質特徵和成礦規律有了初步認識,並相繼發現了雙泉金礦、黃南金礦點、阿克塔斯金礦點、野馬泉金礦點、庫布蘇金礦點。通過路線地質調查、地化剖面測量、1:1萬地質簡測等工作手段,在雙泉金礦區發現了具有工業價值的1、2號脈,用槽探、露頭工程對1、2號脈進行了揭露和控制,提交預測資源量(334)12087kg。2004~2006年在雙泉礦區累計提交新增預測資源量(334)18059kg,推斷內蘊經濟資源量(333)5684kg。2006年在蘇吉泉東金礦區發現325、314、311、301、351金礦脈,共計算預測資源量(334)3455kg。
2003年至今,武警黃金第八支隊三中隊在卡拉麥里金成礦帶開展岩金地質普查工作。
2004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二中隊在北塔山、紅柳溝開展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工作。
2005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東准噶爾地區金成礦帶劃分及成礦預測研究工作。
2006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東准噶爾地區卡拉麥里金礦帶岩金預查地質工作。此次工作地表工程式控制制:對礦脈及蝕變帶地表由槽探工程系統控制,工程間距70~320m,一般在100~200m之間。對區內化探異常及成礦有利部位開展了1:5萬岩屑測量、1:5萬路線地質調查、1:1萬電法聯剖測量、1:1萬地化剖面測量,並結合稀疏槽探工程進行了異常查證,局部地區達到普查階段工作程度。
2006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東准噶爾卡拉麥里金礦帶岩金預查項目1:5萬岩屑測量專題工作。在東准噶爾卡拉麥里低山丘陵地區開展1:5萬岩屑測量檢查1:20萬區域化探異常。
2006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奇台縣東准噶爾地區卡拉麥里金礦帶岩金預查項目——蘇吉泉東金礦區物探專題工作。該區通過物探測量工作,查明了區內構造分布格局、分布特徵及區內金礦分布規律。推斷低阻破碎帶2條、含金屬硫化物地質體2條,並確定了其走向、傾向、延深及在地表出露位置。
2006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區及外圍岩金普查工作、成因成礦模式及找礦預測工作。此次工作分析了區域成礦地質環境,研究了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徵,總結了構造對金礦時空控製作用,建立了「雙泉式」金礦成因成礦模式,提出了礦區深部及外圍找礦靶區和找礦預測區。
2007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卡拉麥里成礦帶金及多金屬資源潛力評價工作。對科仍溫德爾區和巴斯克闊彥德區開展了系統的1:5萬岩屑測量,對區內化探異常及成礦有利部位開展了1:5萬路線地質調查、1:1萬地化剖面測量、礦產檢查並結合稀疏槽探工程進行了異常查證。大致了解了區內地層層序,主要構造的性質、規模、形態、產狀,區內岩漿岩的類型、規模、分布、形態;大致查明了區內礦產的分布、規模、形態、產狀及圍岩蝕變類型、分布范圍。
2007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青河縣庫布蘇北金礦區3號脈勘查地質工作。此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庫布蘇北金礦礦體的分布、形態、規模、產狀及品位變化等特徵,大致了解了礦體在深部的延伸變化情況。
2008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東准噶爾卡拉麥里成礦帶金、鉻、錫預查項目1:5萬岩屑測量工作。在東准噶爾低山丘陵地區開展1:5萬岩屑測量檢查1:20萬區域化探異常。
2008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東准噶爾卡拉麥里成礦亞帶金、鉻、錫礦預查地質工作,對清水泉銅礦點開展了1:5萬路線地質調查、稀疏槽探工程揭露、探槽工程原生暈取樣工作。
2008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奇台縣南明水金礦區岩金普查總結(2005~2008)工作。通過系統的地質工作,大致查明了南明水金礦區礦脈地表分布、形態、規模、產狀及礦化、圍岩蝕變特徵;深部採用鑽探,配合坑探,大致查明了礦體形態、規模、產狀及深部厚度、品位變化情況;大致了解了礦石質量特徵,包括礦物共生組合、自然金類型及賦存狀態、礦石類型及結構構造等特徵;基本查明了礦床控礦因素、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規律、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2008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開展了新疆奇台縣雙泉金礦區1、2號脈普查地質工作。地表槽探(淺井、采坑)工程式控制制:礦區地表有32個槽探(淺井、采坑)工程系統控制,工程間距一般為100~200m,最小56m。深部工程式控制制:雙泉金礦區2號脈淺深部1120中段由1個民采斜井(XJ1)控制,2號脈深部有17個鑽孔控制,控制斜深80~410m;1號脈深部由8個鑽孔控制,控制斜深50~230m。
2008年,武警黃金第八支隊對新疆青河縣庫布蘇北金礦區3號脈進行了詳查。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基本查明庫布蘇北金礦礦體的分布、形態、規模、產狀及品位變化等特徵,基本了解了礦體在深部的延伸變化情況,加強外圍地質找礦。庫布蘇北金礦區礦化帶規模較大,含礦岩石蝕變閃長玢岩在礦化帶內延伸穩定,深部鑽探工程證明礦體向下有品位升高、厚度增加的趨勢。在地表沿礦化帶通過極少量的槽探工程也發現了多條礦化體,認為該礦床具備良好的找礦遠景。
2010~2012年,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八三大隊對卡拉麥里構造帶1號金礦進行普查工作。通過三年的普查工作,對卡拉麥里1號金礦進行了地表及深部揭露工作。基本掌握了地表和深部破碎帶的含礦性及含金破碎蝕變帶的大致延深(伸)。大致查明了礦區內礦體的數量、形態、規模、產狀、厚度、品位的變化情況,對礦石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區內礦體的空間變化規律和礦體富集規律。
二、科研成果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卡拉麥里成礦構造帶及周邊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李錦軼、肖序常、唐紅峰和張旺生等地質學專家通過研究盆地周邊的蛇綠岩帶、花崗岩帶以及廣泛出露的基性超基性雜岩去認識大地構造演化歷史。目前無論是在大地構造上還是在礦產資源上都取得了很多新的認識。如在對該區蛇綠岩研究中,在卡拉麥里蛇綠岩帶中含有泥盆紀和早石炭世的放射蟲化石(李錦軼等,1990;舒良樹等,2003),與蛇綠岩伴生的斜長花崗岩中鋯石的SHRIMP U-Pb年齡為373Ma(唐紅峰等,2007),表明卡拉麥里地區的蛇綠岩可能形成於泥盆紀。由於研究的角度不同,對卡拉麥里的研究,不同的學者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①卡拉麥里構造的前身是泥盆紀初期形成的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晚期演變為陸間殘余海盆,晚石炭世發生強烈碰撞造山(李錦軼,1990);②卡拉麥里構造中,上志留統是碰撞造山後的海相磨拉石組合,而泥盆紀—石炭紀地層則是穩定構造體制下的沉積蓋層(何國琦等,2001);③卡拉麥里構造帶的晚古生代處於洋盆主要消減階段,發育有與現代西太平洋相似的弧盆構造(許維新,1989;姜耀儉等,2002;王宗秀等,2003)。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成礦規律是指對礦床形成和分布的時間、空間、物質來源及共生關系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總結。1892年法國的L.德洛內提出成礦規律的概念,在早期狹義上指金屬礦床成因研究。從20世紀中期開始強調所有礦床形成時空分布規律,後來蘇聯В.И.斯爾諾夫、Р.魯蒂埃等人都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全球成礦規律、區域成礦規律、礦區成礦規律以及單礦種為主的專門性成礦規律等不同的分支。蘇聯學者的研究強調地質構造與礦床時空分布規律,美國學者則強調礦床成因方面的研究。目前成礦規律的研究在中國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在我國,以陳毓川院士為代表進行成礦序列方面的研究,探討成礦規律,逐漸形成了從成礦地質背景、時間分布規律、空間分布規律、成礦物質來源規律以及礦床共生規律等方面的研究。不難看出,成礦規律是應用地學理論來研究礦床、成礦帶、成礦區的形成、時空分布、演化規律的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地球化學已經在地質學領域廣泛的應用,許多學者已經運用同位素地球化學、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等方法對卡拉麥里構造成礦帶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了詳細地分析,主要的成果是卡拉麥里構造年代學、金的物質來源和成礦流體特徵等。遙感影像在該區也有廣泛的應用,這方面主要對卡拉麥里整體構造特徵和地層的分布特徵有了整體的把握和認識,有利於從宏觀上對該區進行研究,可以使研究者直觀明了地去認識卡拉麥里金礦帶。
B.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1、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63年,鄒承魯領導研究的天然胰島素A、B鏈重組生成胰島素的產率,由原來的5~10%提高到50%左右;1964年,鈕經義、龔岳亭領導的多肽合成組人工合成B鏈。並與天然A鏈重組構建胰島素獲得成功。
1965年,中科院有機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由汪猷和邢其毅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完成了胰島素A鏈的化學合成,上海生化所化學合成的胰島素B鏈進行重組取得成功,並純化得到了具有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的比活性和抗原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且其結晶形狀和酶切圖譜也與天然物相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宣告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歷經八年的科研攻關,奪得了這項科學競賽的「世界冠軍」。
隨後,由曹天欽主持起草論文,將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5年11月的《中國科學》雜志上,並於1966年4月全文發表。
2、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3、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國當時所有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農業勞動模範,武裝部隊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
包括了中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代表。這個會議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數民族的代表出席。這是表示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一次大會。
出席這個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許多歷史時期的政治的社會的活動家。
他們的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這個會議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
4、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5、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C. 東北話 提不成 什麼意思呢
收成不好 採納一下我是東北人
D. 東北人好么
都在說東北人,但不知道那些使用東北人這個詞的人是不是在東北得出你們的結論的?
如果您在東北,了解調查以後得出結論,那我不想多說什麼,但調查的結論我持保留個人意見.本人感覺大多數的發貼人不大可能來東北調查.
如果你不在東北,那你的結論如何得出的?
如果是靠您的幾次接觸以及很短時間的生活經歷的話,那就最好不要使用東北人這個代表全體東北人的詞彙.請使用其他詞語代替.
因為您的帖子造成的影響不是私人范圍,而是整個世界.
還有東北人和說東北話的人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
說東北話的不一定是東北人,東北人一定說東北話.
還有,普通話和東北話在很多時候不是容易區別的.
很多的南方人都把普通話等同於東北話,同樣,把東北話當成普通話的也很多,即使是有些東北人也常把東北話當成普通話.
很多的外地人為了和別人交流的方便,在北方經常使用普通話,同時那些以性服務為職業的女性輕易不會說實話.這個大家心裡應該清楚,很少有人說自己的真實情況.這樣對人的識別會一定的誤導.
還有,東北人口多少?你們知道么?你們在外地看到的只是那些有到外邊討生活的人,相對於東北的人口總數佔到多大的比例?能代表整個東北的多數么?東北的區域多大?即便是在東北地區,每個地方的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東北生活多年本地人也不是能聽明白自己地區以外的東北話.更別談南方人聽懂了.
生活的環境以及物質條件造就了一方人,每個地方的人都有自己地方的特點.造就了一方的人文特點,民俗民風.任何地方的民俗民風都不能被認為都是很好的,同樣都有其醜陋的一面.一個地域的特點體現在不同的具體人身上,其結果和表現是不一樣的.人有三教九流,這個就看你接觸的是些什麼人了,這就象一把槍由什麼人用,其結果是不同的.對其他人的影響必然不同.即使一個好的地域特色也有個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摩擦.
每個人時間有限,接觸人的范圍有限,個人的知識結構,文化修養,興趣愛好各異.
基於以上的考慮.可以想見很多人發帖人的觀點可能都是一面之詞.一孔之見,既然是一面之詞,一孔之見那就沒有必然性.
不能以少數代表多數,也不能以部分取代整體,這個道理我想沒有不人同意.
其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那些在帖子中所提及的那些事情的存在.南方人中沒有做性服務的么?我想沒有人會否認.沒有黑社會么?也一樣沒有否認的.既然各地都有,那大家吵來吵來吵去,有意思么?也沒有什麼意義.到處都有的事情,有必要非得人為的給某個地方,某個區域貼上一個標簽呢?不是沒事找事么?唯恐世界不亂是不?又何必為此傷了和氣呢?
另外,國家各地發展的情況,很多都是依賴相應的政策傾斜二發展起來的.東北在計劃經濟時期的輝煌,深圳現在的發展成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上海也是一樣,北京也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多大的強調地域的作用.沒有永遠的窮富.任何事物都有發展的過程,有高潮就有衰退.以一時的發展沾沾自喜嘲笑鄙視別人,只能表現自己的膚淺,無聊以及無知.
因時間關系,不能多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謝謝你看此帖,有看法希望繼續發表.但要善意,不要攻擊.藉此機會也祝願各地的朋友們生活愉快.
E.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 首顆氫彈試爆成功。
1970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替中華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四五運動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通車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 昆明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1999年至2008年 神一至神七(載人,無人,出倉)先後成功發射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
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2006年沈陽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2007年10月24日18時許在西昌發射「嫦娥一號(CE-1)」發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
同年9月6日至9月16日 殘奧會在北京開幕
2010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FTA(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這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2010年5月—11月 上海世博會開幕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10年11月1日0時2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這里是我國今年連續發送的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0年11月12日—27日 廣州亞運會開幕
2010年12月12日—19日 廣州亞殘疾人運動會開幕
2010年國家統計局7月 宣布,2010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72840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錢 計算同比增加11.1%。按現在的匯率,按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比例6.7:1 計算,我國上半年GDP大約為25797億美元。
F. 東北有哪些特殊文化值得體驗
東北的美食非常多,東北的大列巴等美食是東北文化的傳統特色,真的是非常好吃。
G. 東北人思維為啥現在還是落後
依據最新發布的全國2019年半年報表明,東北地區三省增速均為超過國家平均發展水平,最高的遼寧,同期增長率也只有5.8%,比全國平均水平,滯後0.5個百分點,黑龍江為4.3%,落後2個百分點,吉林全國墊底,和全國平均水平居然還差了一個黑龍江!
東北地區得加把勁了,得大力推進供給側發展,構建產學研結合技術創新體系,才能助力東北地區經濟轉型發展!
1 落實國家政策紅利,加大各級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提高創新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一是要發揮公司與企業的主體作用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的主力軍作用,二是要強化各級地方政府的引導作用,構建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協調與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的完事與落實,助力東北地區經濟結構轉型與發展。
4 多元化技術創新投入
加大各級地方政府投入力度,確保應用技術研發資金大幅增長,建立自主技術創新專項資金,支持重大科技攻關,公司與企業技術改造與先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由地方各級政府成立產業扶持基金,
一是對可研成果的轉化形成生產力的企業與高等學校提供資金補貼;二是鼓勵債務股權融資,並為發行中小公司與企業提供補貼,以獲得成功的中小公司與企業融資;三是對創業投資公司與企業進行引導,尤其是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型高新技術公司與企業。另外,風險投資公司與企業的部分應納稅所得額可以按規定扣除,並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損失補貼。
H. 東北話跛躒蓋兒卡馬路牙子上了,蹭凸擼皮兒了,埋汰了撲漏朴漏,出能後竟定嘎巴而了。是什麼意思
翻譯:膝蓋碰到路邊,被磕爛了。很臟有點丟人,就用手拍了拍,後來結痂了。
I.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
J. 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以來的兩個偉大成就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巨大的成就。
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對我國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極大地促進了工、農、商業的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指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根本任務。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黨和國家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確保小康社會建成。
(10)東北話成果擴展閱讀
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第二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二是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總路線的兩翼。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